【散居回族】个例——回汉通婚后代的成长经历

本斋镇楼


1举家迁徙——祖父母外祖父母。
2回汉联姻——亲家迎面不相识。
3童年生活——回族的祖先是猪?
4中学生活——本斋是少数民族?
5大学生活——原来我属穆斯林。
6道德洁癖——不能开始的爱情!
7开始工作——食堂吃饭免刷卡!
9西北谋生——不同以外的生活。

楼主 无怨斋主  发布于 2015-04-05 06:12:00 +0800 CST  
1举家迁徙——祖父母外祖父母。
曾祖父是老家乡村的私塾先生,中过满清的秀才,也略通医理。祖父是民国时的高中生,家贫无力入大学深造,高中毕业后,娶了同乡的祖母。祖母是一个地道的村姑,目不识丁。我时常疑惑,除了教门要求对婚姻的忠诚,现实生活的需要与无奈外,几十年里祖父母靠的是什么维系着感情?对祖父酱紫一个既接受中国传统私塾教育,也接受回族传统经堂教育,还接受当时新学的人,怎么就能和一字不识,毫无共同语言的祖母一起度日。只能说传统教育下的人,家庭社会责任看得比个人感受更重。
后来天灾兵祸,老家无法呆了,为了生计,祖父搬到十里洋场上海,因为举目无亲,也没熟人引荐,只好拉人力车为生。旧上海是洋人军阀买办青帮的乐园,穷人总是受各种盘剥。基于回回情谊,祖父认识了当时上海滩有名的回族拳师(已无常),学习回族传统武术——圣行心意六合拳。一边强身健体,一边靠苦力赚钱养家。因为武艺在身,也没有受到多少欺辱。

楼主 无怨斋主  发布于 2015-04-05 06:15:00 +0800 CST  
解放后,祖父分配进了公交系统,祖母成了拖车工。家祖母的教门非常严格,每天日礼五番,中午的一次,必定会回家补上。工作再累也不敢坏斋的。思想也非常保守,对一切新生不敢判断是否哈俩里的事物都有恐惧性的抗拒,平时接触的人际圈非常狭隘,以致于至今都不会拨电话;在上海大半辈子,始终不会说上海话。单位食堂的饭祖母是从来不吃的,上班的午饭都是姑妈从家里送去的。有一次婶婶中午放学晚了,没有及时送饭,祖母的同事都吃完饭出车了,祖母因为不认识路,一下午都在她天天要走的地界上打转,当然也就没法完工,回家后把婶婶一顿打。从祖母来上海的第一天至今,能认识的路,我估计最远也就是从家里到菜市场。

楼主 无怨斋主  发布于 2015-04-05 06:17:00 +0800 CST  
曾外祖父是江宁帮商人,早年来上海经营银楼,家道稍殷实。外祖父过去是小有名气的纨绔子弟。这与现在的富二代不同。外祖父接受的是程朱理学,所谓纨绔,是喜欢戏曲评弹,古玩乐器等等,老上海滩的“白相宁”都知道他的别号。外祖母是同乡的小商户家,自幼读书,接受的是严格的传统理学礼教,能临得一笔红帖。外祖父因为看中外祖母的长相,花了重金娶为二房。
但无论祖父母的教门如何坚韧,外祖父如何白相,外祖母如何礼教,一场文革,改变了两个家庭的生活理念,尤其是对两家的孩子,也为本斋日后的生命带来可能。

楼主 无怨斋主  发布于 2015-04-05 06:20:00 +0800 CST  
2回汉联姻——亲家迎面不相识。
家严插队回乡后分配进了单位,遇到了家慈。当时家慈的追求者众多,对家境贫寒、又没多少文化的家严不屑一顾。但认识时间长了,慢慢看上家严的勤奋踏实,刻苦上进,宽容厚道,转而垂青。当时家严家慈相识已经5年。
家严家慈的恋情一开始就收到了各自家庭的严厉反对。祖父家里,因为伯父已经娶了汉民,所以祖母一定希望小儿子能娶回民,坚决不答应家严也娶汉民。而外祖父这边,外祖母一嫌家父家里穷,没有房子;二嫌家严长相配不上家慈,也是死活不肯答应两人交往。剩下三年,就是家严家慈齐心协力,与各自家里的拉锯。感知安拉,在二老相识后的8年,终于结婚。一年之后,有了本斋。婚后几年,家父靠拼搏和毅力,入党,逐渐当上了单位二把手,也分了足以安顿三口之家而有余的房子。

楼主 无怨斋主  发布于 2015-04-05 06:26:00 +0800 CST  
因为是回汉通婚,本斋幼年的生活也就有了各种其他孩子没有的不协。首先,祖父母与外祖父母与一般的亲家不同,两家相距步行也就20分钟左右,但是除了婚礼上,祖父与外祖父再没有见过一面,直到两位老人相继离世,都没有见过第二面。祖母与外祖母多了一次见面,是我家搬新房子的当天。除此之外,两亲家从无往来。可以肯定地说:家祖母与外祖母,现在俩人即便走在路上相遇,都不会认出对方是自己亲家。
子随父姓,本斋自然也是回族。但因为母亲是汉民,祖母对本斋的喂养有很多顾虑。所幸在能咀嚼前,外祖父靠殷实的家境买了很多进口奶粉(不是三鹿),健康解决了本斋哺乳期的营养问题。但是,日后生活的各种小问题摩擦还是不断。

楼主 无怨斋主  发布于 2015-04-05 06:29:00 +0800 CST  
祖母是不看电视的,对外界的信息完全来自祖父的口述。整个城市,整个社会日新月异,她的生活与在农村里丝毫没有两样。父母结婚初,周围人还没普及黑白电视机,外祖父就送了进口的彩电。本斋出生伊始,就收看各种少儿神话节目。孩子对于一切文化信息的吸收,总是囫囵吞枣,而被随意模仿的。
有一年古尔邦节,全家聚席。唯独最小的本斋不肯吃牛羊肉。长辈哄着,本斋说了一句:“吃肉是杀生,罪孽深重”。这句话一出口,祖母整个脸色都变了。后来回想,祖母觉得孙子这些异教徒的话一定是来自亲她家的灌输,想着自己儿子娶了汉民,自己孙子日后就要成了卡菲勒,怒从心中起,恶向单边生,什么都不顾,就拿毛巾,使劲抽才几岁的本斋。边抽边骂家慈娘家。回想家慈在场一定非常尴尬,估计是当场就哭了。家严是把家慈看的比亲子重要的,看到本斋顽皮让家慈受了委屈,回家后,也是狠狠教训,教训本斋不说正常话。其实本斋当时那句话,不是外祖父母灌输。外祖父母都是接受理学一套成长的,压根“不语怪力乱神”,那句让祖母勃然大怒的话是本斋电视里听到学来的台词。

楼主 无怨斋主  发布于 2015-04-05 06:32:00 +0800 CST  
总之这件事,让本斋明白了,电视里和尚说的话,绝对不能在祖母面前说。因为祖母不仅会生本斋的气,更会迁怒家慈,外祖父母家……童年生活里,类似这些让祖母不满的事,还有很多,所以本斋从小见到祖母就害怕。
家祖母是我从小至今,见过本地唯一日常都戴头巾的妇女,要么纯黑的,要么纯白的。本斋家里搬新家,外祖家的表姐妹都在,看到祖母的装戴和明显异于东亚人的长相,都很害怕。表姐说是狼外婆。这事是家慈一两年后告诉本斋的。当时觉得还真是形象。

楼主 无怨斋主  发布于 2015-04-05 06:37:00 +0800 CST  
3童年生活——回族的祖先是猪?
本斋到了上托儿所的年龄时,因为午饭是在托儿所吃的。所以家严特别恳请了老师,午饭的菜里不要放猪肉。其实,当时住在老房子,有相当一部分邻里回族小盆友都在一个托儿所,有些家庭也酱紫嘱咐,有些都无所谓。
虽然之前祖父母都教育,哪类食品是绝对不能碰的。但看到其他小伙伴,午饭时常都有半个狮子头,自己却没有,还是觉得很羡慕。问老师为什么自己没有?回想老师也不是很掌故的人,她说:“那是营养菜,其他小盆友有贫血,要补营养,你身体健康,不需要补。”本斋当时还很开心,原来我的身体比小伙伴好耶。

楼主 无怨斋主  发布于 2015-04-05 06:46:00 +0800 CST  
到了幼儿园还是如法炮制,虽然一直都记得家里教诲,哪些是绝对不能吃的,但从来都没觉得有什么不对劲。家严是党员干部,礼拜封斋,在三口之家是绝没有的。不过一年里,总有和祖父母一起生活的时候。因为岁数很小,斋月是不封斋,但是礼拜也被祖父母教着做。日常生活,小净是一定要做的。这个习惯家严也是自幼养成的,所以无论在自己家还是祖父母家,风火后哪怕不做礼拜,净下也成了生活的当然。不然觉得浑身不舒服,觉得自己很脏。这个习惯养成后,直至今日都一直保留着。成了一种洁癖行为。

楼主 无怨斋主  发布于 2015-04-05 07:09:00 +0800 CST  
虽说礼拜,开斋,祖父也会教本斋念经字。但是从小只觉得这是老人家独有的爱好和家承,小时候根本不会往民族宗教去考虑。加上家严每次送本斋去祖父母家呆,都要嘱咐:“爷爷奶奶要你干什么你就干什么,不要唱对台戏,也别问为什么。”其实这话即使家严不关照,想起狼外婆般的祖母,本斋也是心有余悸。
小时候除了这些基本的教门生活,祖父还是教了很多。书法诗词围棋。本斋在幼儿园前,4,5岁就能识字写字,当然都是繁体字。6岁姨夫拿了一副工笔的桃花画,要本斋题诗,当然是随口诹的,但确实严格复合近体格律的。托儿所里的小伙伴经常会问本斋这个什么字,那个什么字。从托儿所到幼儿园,每次只要有领导来检查教学情况,老师都会提早一天通知我,让我回家准备,随堂提问都是要点本斋的名字。

楼主 无怨斋主  发布于 2015-04-05 07:27:00 +0800 CST  
外祖父会的东西也很多。毕竟商贾子弟与塾馆家世不同,外祖父的书诗不如祖父,但教本斋识谱,吹他专门为本斋制作的小小笛箫。其实他擅长的是拉扬琴,只是小时候的手指太短,没法学。父母两边的生活,除了偶尔有摩擦,童年还是很愉快的。
唯有一样,从小特别调皮,什么危险的都敢玩,闯祸,邻居告状也是经常的。当时姨夫想出一个整治的妙招,他说:“以后再有人来告状,你就吃一块猪肉。”吓得本斋收敛了很多。这个事,表姐至今还记得,会拿来当童趣乐呵。当时本斋一直不明白,为什么不能吃猪肉?这个问题也是不敢问的。

楼主 无怨斋主  发布于 2015-04-05 07:31:00 +0800 CST  
上了小学后,开始系统接受自然、人文的知识。虽然明白了自己不吃猪肉是因为是回族。但是什么是回族?回族为什么不吃猪肉,这些始终不明白,也没想特地去弄明白,毕竟从小就是酱紫长大的。小时候的心理,是上天入地去渴望了解一切,但不懂观我观心,忽视了自己的了解。
现在网上有句流行语叫:某某课是体育老师教的。无巧不成书,一年级一次体育课,因为下大雨,体育老师就在教室里给大家讲《365夜故事》。完了说起一些少数民族的生活,说到回族不吃猪肉是因为猪是回族的祖先。当时本斋并没有多惊讶。上学前,家严带本斋参观上海自然博物馆,讲解人类进化图。啮齿类—猿猴—类人猿—猿人—人。之前播放当时万人空巷的《戏说乾隆》,有一集乾隆爷一干人与沈蜂遇到一些蛮族,认为蛇是自己的祖先,而不能吃蛇,所以觉得体育老师这个说法,还是有可互证性的。而且小学一年级都是觉得老师说的肯定就是对的。但唯一令本斋不解的是,猪与进化链里任何一环节的物种都那么不同?

楼主 无怨斋主  发布于 2015-04-05 07:53:00 +0800 CST  
不久开始热播《机器猫》。后来看到一集,康夫用还祖灯照了老鼠,老鼠变得体积越来越大。最后出现一头像野猪一样庞大的生物。本斋顿时豁然开朗,原来还真是挂得上钩啊!自那以后,本斋再没有疑惑,心安理得得不吃猪肉。当然不会对别人说因为猪是我的祖先。只是解开了心里的谜团。这个让本斋豁然的思考所得,这个所得,一直骄傲地指导了本斋N多年。

楼主 无怨斋主  发布于 2015-04-05 07:54:00 +0800 CST  
4中学生活——本斋是少数民族?

到了小学四五年级的时候,随着生理逐渐成长,出现了一些让周围人惊讶的地方。鼻梁开始大幅明显高于周围同学。老师,新邻居,哪怕表亲们常常会说:为什么斋斋的鼻梁那么高?怎么鼻梁就会这样挺?
进入初中开始,原本天生微卷的波浪型头发,卷得更厉害了。一次校长居然对本斋说,中学时不许烫发!最让自己羞愧的是四肢的体毛,尤其是腿上非常密集。踢球打球时候,如果有女生在,都不敢穿球裤。而这些,本斋也不会去多想其他因素,只是觉得很不喜欢。因为家慈说了这些必然要遗传父亲,而让本斋不喜欢的还有家严的络腮胡子。

楼主 无怨斋主  发布于 2015-04-05 08:12:00 +0800 CST  
到了初三,一次班主任统计,问全班:“有谁是少 数民族?举手”。说起少数民族,和所有同学一样,从小意识里就是XJ,内蒙,X藏,云南这些边荒地区,穿着非现代化的衣服,说着听不懂的话。骑马骑驴,生活还停留在相对原始的状态的人。
所以班主任一说少数 民族,全部包括本斋在内都哄堂大笑。没人举手,包括本斋。最后班主任说:“那么全班就斋斋一人是少 数 民族了。你们看,斋斋他自己还跟在人堆里跟着笑哎?”
接着全班除了本斋之外,又是一片哄堂大笑。直到初三,本斋才知道,原来自己是少 数 民 族。

楼主 无怨斋主  发布于 2015-04-05 08:38:00 +0800 CST  
小学离家里近,都是回家吃饭。初中开始在学校搭伙,学校里的荤菜,基本都是猪肉。本斋不吃,班主任一直看着可怜。初二开始就一直领着去教师食堂吃。蔬菜就非常丰富。也有鱼。高中亦是如此。不同的是高中班主任对食堂阿姨的解释是:“阿拉斋斋信佛,只吃素。”阿姨开玩笑说:“吃素不好,被人当吃素的会被欺负”。本斋说:“不怕,但凡吃素的,头上大多有角”。班主任和阿姨都哈哈大笑。
在南方,尤其是上海,很多人只知道回族不吃猪肉,至于为什么不吃,没人愿意去了解。因为上海人的城市精神有一种高度的自以为是,他们相信自己了解的各种版本。即便是上海土生的回族,很多也布吉岛原因。
有一次去老师办公室,一位其他班级的老师说:“斋斋是回族啊,回族不吃猪肉”。然后很文人气质略略仰头,意味深长地加了一句:“那是由于一个美丽的传说啊~”
至今,本斋都布吉岛又是一个如何精彩的传说。看老师的那种陶醉劲,回想还稍稍有些遗憾。

楼主 无怨斋主  发布于 2015-04-05 09:13:00 +0800 CST  
东南的老教与我后来生活的西北比,相差很大。虽然从小也去过真教寺,但只觉得那是长辈认真的地方,自己只是玩耍。虽然也有戴白帽的生活细节,但一年惯例也只有正月初一纪念祖先,与开斋节戴。而且本斋作为孙辈都不戴。都是家里成人才戴。
小时候,也跟着学过经字,念诵,但只觉得那是祖辈的日常习惯,自己只是孝顺祖辈,跟着学习。
大一寒假回乡,正月初一惯例去祖母家,找了很多祖父身前的旧书。有《希真正答》《清真大学》《清真指南》,当然还有一些是本斋看不懂的经文书,和很多经史子集,医药书籍。有木雕线状版的,也有后来影印的。开始如饥似渴地阅读。似乎是生命里第二次婴儿状态,开始胎息一样汲取尔林。

楼主 无怨斋主  发布于 2015-04-05 09:56:00 +0800 CST  
6道德洁癖——不能开始的爱情!
说起本斋以前的教门,与其说信真主,不如说听家祖。与其说是教门,不如说是孝顺。但是很多教门的要求都是固执得恪守,不为后世塞瓦布,也不因火狱畏惧。久而久之,很多别人看似无意义的戒律圣行,成了自身的一种操守。诸多清真习惯早就成了一种贞操意识,而自爱、自觉地维护着。
就像无论回汉家庭,从小家里都教导,不要不懂礼貌,不要忽略男女之别,不要偷别人东西。。。当然,本斋还多了几条,不要吃猪肉,不要风火后忘记净下。这些都是人生启蒙就接受的持身理念。所以当恪守教门,也就成了恪守自幼接受来自家庭,学校教育的道德底线。一个人的鞋子只要是干净的,就不会恣意往脏地方去乱走。但是一旦鞋子脏了,那么下一步也就不会再顾惜。人总有破罐子破摔的习惯,人性也是最容易扭曲的,所以最好的就是不要把罐子弄破。这就需要守住自己所一直坚守的心性。

楼主 无怨斋主  发布于 2015-04-05 12:04:00 +0800 CST  
刚进大学,看到了很多饥渴型汉族男学长,借帮助照顾大一学妹的机会,勾搭懵懂的女孩。所以当时,本斋认定【学长学妹情】是一种基于性寂寞的欺骗陋行,属于可憎。这不是出于被学长抢夺资源的妒忌,因为本斋入学第一周就交了同级的女友,平时10天半月会面一次,维持了4年。四年花夕月浮,小怜横陈,偶尔有恣意忘我,但最后关口还是能把得住。从小被告诉猪肉不能吃,放学路过香飘飘的里脊肉摊,必须克制诱惑,操守越坚定,久之心性的自律也就越重。既然把不合教门的食欲与情欲看做属于不对的,底线上的自持力也就比周围同学要高。如果认为口腹之欲是可纵的,那么同理之生理之欲自然都可纵,这是要不得的。
但不好的却是,当一个人在道德上力求自洁到了一定程度,往往会有意无意成为道德的评判者。就像古代道学先生们,看“三代以下无完人”一样。虽然本斋嘴上不会说,或者借玩笑方式去表达,但是这种清高慢下的评判心态,在声色时闻的环境下,却无声无息滋长。

楼主 无怨斋主  发布于 2015-04-05 16:47:00 +0800 CST  

楼主:无怨斋主

字数:103810

发表时间:2015-04-05 14:12: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02-12 23:06:24 +0800 CST

评论数:2621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