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高句丽灭亡后的人口流向

高句丽灭亡后的人口流向(节录自苗威教授的《高句丽移民研究》)


楼主 江山之画  发布于 2015-04-03 20:01:00 +0800 CST  
唐丽战争结束前后,大批高句丽人移往唐朝内地。移往唐朝内地的高句丽人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一、唐丽决战前归服和降服的高句丽人
从盖苏文去世,即公元666年(唐高宗乾封元年,高句丽宝臧王二十五年),至公元668年(唐总章元年,高句丽宝臧王二十七年)高句丽在唐朝与新罗联军的进攻下灭亡,高句丽政权因盖苏文去世而日蹙动荡,泉男生、男建、男产三兄弟同室操戈,使高句丽最后灭亡成为必然。加之隋朝以来中原王朝连续的军事打击使之经济、边防皆岌岌可危,而且唐朝的风化文明又吸引了周边民众,所以一部分高句丽人和平主动地归于唐朝,也有一部分被征服之后迁入唐朝内地。
(一)泉男生率众归服及南苏等三城的降服
虽然泉男生所部投唐的时间是在高句丽灭亡之前,但唐朝迁其进入内地的时间,与高句丽灭亡相隔不到一年,而且由于泉男生的投唐直接导致了高句丽的灭亡。所以,有关于泉男生投唐的史事,我们放在高句丽灭亡之后这一部分的叙述之中。
前文已述,泉男生由于在高句丽的政治斗争中处于下风,转而向唐朝寻求保护。宝臧王二十五年,泉男生“率国内等六城十余万户,书籍辕门”,也就是泉男生将所部六城十余万户的户薄交至唐军主帅李绩之手,表明这部分人已经是唐朝直辖下的臣民。但事实上,唐朝当时并没有立即将这批人马迁出故地,安置于内地。因为,当时泉男生之弟泉男建的抗唐势力十分猖獗,所部高句丽军扼守泉男生入唐之路,使之难以通过。为使泉男生顺利归唐,唐高宗派军前去迎救。先是派遣将军庞同善、高侃等迎接,
……
……唐朝在迎救泉男生的过程中攻下南苏、木底、苍岩三城。……彼时唐朝面临对高句丽实行进一步军事打击的大规模行动,而这些降城皆处于中原通往平壤的战略要地,从战略角度看,唐朝应该不会再这一地区留下如此众多的高句丽人使自己在南下进攻平壤时后顾皆忧。据《泉男生墓志》载,南苏、木底、苍岩三城的高句丽人“奉敕追公入朝”,可知,木底等三城曾经顽抗过唐军的高句丽人悉数被高宗下诏迁入了内地。依照六城十余万户的比例推算,处于同一时期的南苏等三城人口当有五万户。而当初随泉男生主动归降时的十余万户也有相当一部分被迁往了内地,保守估计超过一半,即六万左右。因而,乾封年间泉男生归降之后内迁的高句丽居民大约有十一万户。合计五十五万口。
(二)高性文家族、高足酉家族归服
在盖苏文去世之后,高句丽一些有识之士预见到了高句丽“王降国灭”的必然性,主动携家人归于唐朝,其中有代表性的是高性文、高足酉家族。
……
慕义而至的这部分高句丽人大多数是以家族或部族为单位,人数不会太多。不会超过五千人。
(三)从新罗等国转道移民于唐朝
这类移民的代表是泉(渊)净土。新罗文武王六年(公元666年),渊净土率众投于新罗。……事隔一年,即新罗文武王八年(公元668年)春,文武王“遣元器与净土入唐,净土留不归,元器还。”
净土留居唐朝不归新罗,主要有二方面因素。一是净土本身有唐朝情结。据《新唐书》卷220《高丽传》载,乾封元年“盖苏文死,子泉男生代为莫离支,与弟男建、男产相怨。泉男生据国内城,遣子献诚入朝求救,盖苏文弟净土亦请割地降。”表明高句丽国将不国之时,净土本欲“割地”投奔唐朝,但最终投于新罗的原因在于,净土的势力范围处于高句丽南界,临接新罗之地,……二是彼时高句丽王室和权贵皆被移居唐朝内地,唐朝对其妥善安置,这对于净土的留居也是一个诱因。
……
二、高句丽灭亡后移民唐朝内地的战俘
……
《新唐书·高丽传》载,乾封三年(公元668年),“男建以兵五万袭夫余,绩破之萨贺水上,斩首五千级,俘口三万。”……这三万高句丽战俘应该是被迁往内地了,因为此时唐朝已经决定对高句丽发起最后的决战,……这样,对高句丽的决战便无后顾之忧。随后派契苾何力与李绩会师与鸭渌江畔,拔鸭绿江南岸的高句丽之城辱夷城,各部唐军合力包围平壤,高句丽不敌。随后,薛仁贵乘胜领二千人进攻高句丽其他任然坚守的城池,“杀获万余人。”

楼主 江山之画  发布于 2015-04-03 20:01:00 +0800 CST  
有意思的是,高句丽的出降是分二步进行的,首先是众将领及王族出降,先期内迁。……随宝臧、男产先期入唐的高句丽军有二十万。其次,高句丽灭亡之后,总章二年五月,有一批高句丽人被迁于内地。关于这次移民的人数,诸史记载有所不同:
……
……《资治通鉴》记为3万8千2百户,朝鲜史书《三国史记》所载与其基本相同,……笔者暂取此说。以一户五口计,此次迁移计达19万1千口左右。可知,总章年间二次迁徙于唐土的高句丽人,共有39万1千口。三、高藏谋反后移民唐朝内地的高句丽人
……
……唐朝将高藏派遣回到辽东故地,原来被迁入内地……至少是贞观年间和总章年间迁入的高句丽人再迁回辽东重新安置是不可能的。一是……贞观年间房玄龄针对移民问题曾说:“未经旬月,即拔辽东,前后虏获,数十万计,分配诸州,无处不满。”地大物博的唐朝安置数十万人尚且感觉“无处不满”,何况于辽东之地?二是高句丽故地已经分别设置了九个都督府、四十二个州、一百个县,各府州县自有辖区,而高藏不过是被封为辽东州都督,所以在安东都护的范围之内,高藏的权力是有限的,“与藏俱归”的回迁高句丽人应该是被安置于辽东都督的范围之内,其可安置的人数则更为有限;三是从人口成分上看,大批高句丽人迁出之后,为便于治理,唐朝在其地设置安东都护府,……“仁贵率兵二万人与刘仁轨于平壤留守”,在近十年的生活中,这批军人大多数在高句丽故地娶妻生子,对于高句丽人来讲。故地已是物是人非,大批移民的再安置也非易事;四是安东都护府已经从平壤迁到新城,安东都护府的主要势力区域已经内缩,在这种情况下迅速迁移并安置全部移出的高句丽移民是不可能的。所以,随高藏迁回辽东的高句丽人应该只是迁入唐朝内地的一小部分。
仪凤二年,高藏回到辽东之后,因与靺鞨谋反事发,被流放与邛州,高句丽人遭到灭亡之后的又一次迁徙。这次迁徙的高句丽人既包括随高藏回迁的部分高句丽人,同时也包括一批一直滞留在辽东的高句丽人。迁入地是“河南、陇右”,……从分散于六州的情况来看,人数不会太少,保守估计当占总章二年迁入中原的高句丽人口的十分之一,即约有二万人左右。……在经历了近十年相对安定的生活之后,高句丽故地的经济有所复苏,相对于以前,百姓富者增多。故而,唐朝在留居于故地的高句丽人中有选择地迁徙一批人进入中原,一方面是对为乱者的警告,另一方面也可以充实唐朝内地。这次迁延,估计人数为十万。
综上所述,高句丽灭亡前后移民于内地的高句丽人总数约为107万6千口左右。

楼主 江山之画  发布于 2015-04-03 20:01:00 +0800 CST  
第二节 唐朝在高句丽灭亡前后对其移民的安置
……
唐代是我国古代史上最为开放的时期。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唐朝……基本上采取了较为妥善的政策,具体有如下表现。
一是封官予爵。……无论是实官还是赠官,高句丽人的仕途并没有因为“夷人”的身份而有所限制,… …
二是赏赐田宅令其安居。……将高句丽移民安置于江淮等“空闲处”就是考虑到移民基本的生活场域和需求。……
三是通婚。
四是轻省赋役。据《唐六典》卷3《户部尚书》载:“轻税诸州、高丽、百济应征镇者,并令免课、役” ,……
五是用人不疑。……泉男生投诚不久,唐朝廷就将其派回参加对其“故国”的最后决战,并建立功业。 ……高性文……在对契丹等战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如高仙芝、王毛仲等高句丽移民后裔在文、武要职上的特殊地位皆说明高句丽移民在唐朝是才尽其用的。
当然,也有高句丽战俘沦为奴婢,他们成为私人或国家的奴隶。私人奴隶主要是赏给军功人士如薛仁贵等人的战俘。国家奴隶,比如,王毛仲即是出身于官奴家庭的高句丽后裔。
综上所述,高句丽灭亡前后的数十年间,高句丽向唐朝的移民,规模较大的计有乾封二年、三年、总章二年、仪凤元年等四次,其他以各种方式归顺的事件时有发生。……这些移民,在经历了几代之后,已经完全融入中原的民族与文化之中。

楼主 江山之画  发布于 2015-04-03 20:01:00 +0800 CST  
第三节 流入新罗的高句丽人
一、平壤战役后移入新罗的高句丽人
……
……新罗将所俘获的高句丽战俘押解至境内。《三国史记》载,“王以所虏高句丽人七千入京”。…… 迁于新罗的高句丽人数当远不止于此。当然,由于在对高句丽的战争中,新罗在与唐的联盟中并非出于主导地位,对于灭亡后的高句丽无论是故地的治理,还是人口的安置,都没有更多的话语权,……然而,尽管文献无载,但我们可以相信,迁于新罗的人口尚有迁于新罗京城之外的人口,以及安置于京城内的非战俘,其数字至少是置于京城战俘的三十倍。
战后流入新罗的战俘及百姓估计有21万人。

二、安胜等投靠新罗
(一)安胜被封为高句丽王
据《三国史记?卷22《高句丽本纪》宝臧王之篇末载:
……
根据这段记载,则安胜、安舜是二个人,其身份分别是宝臧王之庶子、宝臧王之外孙。……
安胜、安舜究竟是同一个人还是二个人?笔者认为是同一个人,可以高藏为参照人加以分析。……不仅因为“庶子”之说只有《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中一处记载,而且《三国史记》的史料来源多是中国史书,而中国诸史皆曰安舜(胜)为高臧外孙。那么安舜(胜)投靠新罗时所携之众为4千户,以每户五口计,约合2万口。
……高句丽水临城人剑牟岑欲叛唐……六月,在穷牟城“收拾残民”,准备起事。……穷牟地区距离平壤较远,是安东都护府势力较弱的地方。……剑牟岑所率高句丽移民的数量史书无载,但能够在高句丽故地南部起兵之后北上骚扰唐驻官衙门,并杀害唐人官吏,没有一定的人员储备是不敢如此举动的,估计剑牟岑所收拾的残民有5万左右。
剑牟岑在南部为乱,并投奔新罗的途中,在西海史冶岛遇见高句丽大臣渊净土之子安胜,二路人马汇合,约有7万人。
……
(二)安胜被封为报德王
……安胜被留于京都,……发生了大文之叛。……大文事泄而死。……新罗王命将士讨伐,双方展开激战。最终新罗军攻陷高句丽移民所居的金马渚城,这一批谋叛的高句丽人被迁徙到南州郡,金马渚改为金马郡。

三、在新罗之高句丽官员、军人
……
四、新罗“九州”中的高句丽南疆居民
……新罗“遂置九州”,其中的汉州、朔州、溟州三州皆取地于原高句丽领域的南疆,即今大同江、龙兴江以南的部分土地。……唐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新罗圣德王三十五年)新罗王曾上表向唐玄宗谢赐浿江以南土地:
六月,新罗王金兴光遣使贺献表曰:“伏奉恩敕,浿江以南宜令新罗安置。臣生居海裔,沐化圣朝。… …臣奉丝纶之旨,荷荣宠之深,粉骨糜身无繇上答。”
……
高句丽灭亡后的南疆,有一部分纳入了统一新罗的版图之中,但是,高句丽灭亡前的罗、丽边界与统一新罗的北界有所不同。……高句丽南疆划入了新罗版图,也并不是居于其地的原驻人口悉数皆归入到新罗。……并入到新罗的高句丽人口估计有5万口。
综上所述,移民至新罗的高句丽人,总数约为33万口。应当说,无论是贵族还是平民,凡迁入或纳入统一新罗版图的高句丽人皆融入了新罗人之中。由此可见,在古代朝鲜族的形成过程中,高句丽应是其族源之一,但不是主源。

楼主 江山之画  发布于 2015-04-03 20:02:00 +0800 CST  
第四节 流入渤海的高句丽人
渤海是继高句丽之后,由靺鞨建立于我国东北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割据政权。靺鞨是中国东北地区的一个古老民族,……
高句丽灭亡30年后,大祚荣建立了渤海国,渤海国内的高句丽人(包括“附高丽”而从高句丽迁出的靺鞨人)的数量情况简述如下。
一、渤海建国集团中的高句丽人
^……
从上面的分析可知,在从营州“东走”的人众中,“高丽余种”所占的比例约为三分之一。据《新五代史》载,大祚荣“因并有比羽之众,其众四十万人。”来自于高句丽的人口在这四十五万人之中所占三分之一,约有13万口。大祚荣依靠这四十万人,于圣历元年(公元698年)在动牟山(今吉林省敦化市敖东城)建立震国,后改称渤海国。
这些高句丽人皆是随大祚荣徙自于营州的吗?大祚荣“率家属徙居营州”,人数当没有十余万众,至多是七至八万人口。此外,如下几个时间皆带动了“高丽余种”到达营州。一是总章元年,二万八千二百户高句丽移民“将人内地,莱、营二州殷次发遣,……”……有相当的人众留居营州。……王思礼的先人迁居营州地区的时间亦当是高句丽灭亡之初;二是仪凤二年(公元677年),……高臧……谋反事泄,故而……迁徙中也有一部分人在途经营州时留居。而且,……泉男生任然在辽东镇抚,……泉男生去世后,大批高句丽人,尤其是靺鞨人越过辽河来到营州投奔大祚荣;三是由于新罗势力的北进,特别是安东都护府在……先后移治于辽东郡故城、新城,……越过辽河而进入营州的高句丽人仍大有人在。……
这里所说的渤海建国集团中的高句丽人,是高句丽灭亡之后徙居于辽西地区的“辽西高丽”。……
二、归入渤海的高句丽人
除了渤海建国集团中的十余万高句丽余种之外,尚有归入渤海的高句丽人。
……
……高句丽旧城入新罗者,仅限于前述高句丽南疆的部分地区,而大部分应纳入了唐朝的安东都护府的管辖之内,但其遗民散奔突厥、靺鞨都还是符合历史实际的,只是散奔的数目不详罢了。既然导致“高氏君长皆绝”,说明散奔入渤海的高句丽“余烬”并不在少数,保守估计约有十万人。
另外,从渤海疆域的扩张来看,高句丽的旧城有一部分纳入了渤海的统治范围,……可以肯定地说,纳入渤海统治区的高句丽故地原住民留居者,皆流向渤海是不必置疑的。这一部分保守估计有10余万口。
……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这些高句丽人皆融入渤海人之中,后来渤海灭亡。大批渤海人被契丹人迁往他处。 ……这些移居他乡的渤海人大多融入汉族之中,其中包括高句丽人的后裔。
综上所述,流入渤海的高句丽人,总数约为35万人。

第五节 流入突厥、日本及留居辽东的高句丽人
一、流入突厥的高句丽人
……关于这些逃人逻辑的说法,就是流入了突厥。……估计当时入突厥的高句丽逃人,共约有18万8千6 百口。
另外……在突厥军中的高句丽人估计至少有5万口。
可知,流入突厥的高句丽人约有26万人。

二、流入日本的高句丽人
……
高句丽人流入日本,应是中日古代关系史值得关注的一件事。不过,人口数量不多。其职业身份以僧尼为多,当然也有一部分文武官员,一般百姓比较少,不会超过1万口。

三、安东都护府辖区内的高句丽人
……留居高句丽故地的人口不会超过70万人。

楼主 江山之画  发布于 2015-04-03 20:02:00 +0800 CST  
第六节 关于移民人数的再分析
一、高句丽总人数的分析
关于高句丽灭亡时的人数,……彼时高句丽故城有176座,平均每座城有3960余口,若按5口之家计算,每城当有19800口,合计348万5千人。
这个人口数字是何时统计的呢?……建武“悉搜刮”华人,以礼宾送,前后至者万数,高祖大喜。这一次“搜刮”华人的过程,实际上可以视为是户口清点的过程,因为……陈大德“持节”赴高句丽时,“ 往往见中国人,自云……”说明荣留王在武德五年所遣还的中原人并不是在高句丽的全部,……
在唐初,高句丽人口是68万7千户……
既然69万7千户、348万5千人的数字出现于唐初,那么,对于这些人口的分析要从贞观年间的唐丽战争算起。而途径不外三种:一是战争死亡,二是散奔他乡,三是留居本地。

二、关于战争死亡人数的分析唐丽之战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分析
(1)唐太宗亲征之役
……
唐太宗亲征期间所斩杀高句丽人,有记载的总计7万6千人。
(2)太宗、高宗二朝骚扰性战争
……
综合上述几次骚扰性战争,死亡人口总计近4万4千人。
(3)灭亡高句丽之战
……
从乾封元年至总章元年三年间,高句丽战死人数约为14万人。
(4)新罗于高句丽战争
……新罗与高句丽战于独山城之役,高句丽出兵6千,……新罗“杀获甚多”,估计所杀者为1千人
文武王二年,金仁问所部斩其1万人。
综上所述,从唐太宗亲征开始至高句丽灭亡的二十余年中,经历大小十数次战役,高句丽战死疆场的人口约有27万人。
……

三、关于流入各地的人口情况分析
(一)迁入内地的高句丽人口
……从总体来看,无论是迁入中国何地,都是分批分期的。……
一是唐太宗亲征之役迁入内地者,……达40万7千9百余人。二是唐太宗、高宗二朝“骚扰性”战争中所迁往内地者,约有6万3千8百人。三是泉男生归服时,所迁入人口合计55万。四是乾封三年萨贺水等战役中的战俘,近4万口。五是总章元年九月二十一日,迁徙包括末代王宝臧、王子福男、德男、大臣等20余万口入唐。六是总章二年五月,高宗移三万八千二百户于江淮之南及山南、京西诸州空旷之地,合19万1 千口。七是仪凤二年,高臧在安东都督任上谋叛事泄所造成的再一轮移民,人数估计有10万口。
可知,迁入唐朝内地的高句丽人约有155万2千7百人。

(二)迁入新罗的高句丽人
……一是公元662年(文武王二年,高句丽宝臧王二十一年),唐罗联军攻打高句丽,金仁问俘高句丽5 千人迁于新罗。二是在高句丽灭亡的前两年成批投奔新罗的高句丽人。……三是唐罗联军灭亡高句丽后流入新罗的高句丽人计21万人。四是安胜(安舜)于总章二年叛逃新罗所带去的四千余户,合2万余口。加上剑牟岑所部,共有7万口。五是新罗所得高句丽城中的人口约5万。
流入新罗的人口,合计近33万8千5百口。

(三)流入百济、日本、渤海的高句丽人口 ……高句丽人有一部分逃入百济故地……。这些区域,……我们记为2万。
前文已述,流入日本的高句丽人口,不超过1万,流入渤海者35万人,流入突厥者约26万。

(四)安东都护府辖区内(高句丽故地)的高句丽人口
前文分析,安东都护府辖区内地高句丽人口不会超过70万。通过上边的数字统计,可知,348万5千高句丽人中,已经有近280万1千2百人的去向是可知的,则余下的大约68万3千8百口,则基本是留居于高句丽故地的。
……

从上述分析可知,高句丽69万7千户、348万5千人,除有27万死于战火之外,余下的321万1千5百人分别流向唐朝内地、新罗、百济、日本、突厥、渤海等地区。若从当今的版图来看,高句丽灭亡前后,流入今中国境内的包括移民唐朝、突厥、渤海大部分,以及一部分留居高句丽故地之人,……

楼主 江山之画  发布于 2015-04-03 20:02:00 +0800 CST  

楼主:江山之画

字数:7165

发表时间:2015-04-04 04:01: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02-22 18:25:35 +0800 CST

评论数:10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