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哲】【转载】哲学教育的灵魂:经典阅读,还是论证?

第一, 能够切实增加学生训练表达能力的机会。前面已经说过,在论证训练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日常事例出发思考哲学问题,而不能利用经典文本的历史厚重感,来人为地增加“哲学讨论”准入资格的门槛。这种教学风格,自然就要求教师能够从学生的知识背景出发,用苏格拉底式的“精神助产术”,步步引导学生表述出自己观点,构造出针对自己观点的论证(不管有多粗陋),并启发学生自主地检验论证中的谬误。很显然,这种互动式的教学能够大大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机会,增长其学术自信,并消除哲学问题带给初学者的神秘感。而在以经典阅读为主的教学模式中,讲读式的授课方式则将大大压抑学生的自主求知欲,并在客观上继续强化中学应试教育所具有的某些负面特征。
第二, 能够培养扎实、稳健、诚实的学风。在论证的构造过程中,一个论证环节出问题,整个论证就会崩溃,因此习惯于论证式思维的学生,往往在表述上就会更富严谨性和逻辑性,以免被论敌抓住漏洞。这种良好思维的养成,是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理性人格的。
第三, 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通用外语能力。由于现在国内比较合适的论证类哲学入门教材还比较少,因此我建议,有条件的高校可以直接采用西方的原版教材(课程可以采用双语教学和全英教学的形式)。这种设计,显然也就增加了学生提高通用英语水平的机会。当然,经典阅读也可以使用原版教材,但在英语教学的效果上,恐怕不如阅读当代的论证类教材。其理由是:柏拉图、康德、笛卡尔等大哲学家的著作的英文本,都是从希腊文、德文或拉丁文转译过来的,因此不免带有被转译语言的浓厚色彩。多读这样的文献,很难直接提高学生阅读当代英语文献的能力。但当代英美哲学系所使用的那些教材,在语言表述风格上,完全和目前的商务英语和法律英语合拍。对于那些最终将进入职场的哲学系学生来说,他们更需要学习的,其实就是这种英语。
第四, 能够有机会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哲学研究和一般科学研究之间的关联,拓宽学生的视野。当代哲学教材的另一个优势就是,里面往往谈到了很多新的科学发现对于传统哲学问题所产生的影响,比如在讨论心灵哲学时,很多教材就会提到神经科学和“心—脑同一论”的关系、心理学行为主义和哲学行为主义的关系、计算机科学和哲学功能主义的关系,等等。这些教学内容,自然会使得哲学系的学生有机会打破因为文理分科所导致的视野局限。很显然,单靠读柏拉图和康德,是很难获得这样的好处的。
第五, 能够帮助学生在本科阶段就了解西方哲学研究的最新动态。当代英美哲学系的通用哲学教材,往往由活跃的在世哲学家编写,他们自然会在教材中编入一些反映自己最新研究成果的内容。因此,学生在本科生阶段就会知道,在美国某某哲学系,某某教授目前是某某领域的权威,他提出的某某思想的大致框架是怎样的。而具备了这样的信息的学生,若选择西方哲学系作为自己的深造目标,也将更有机会做到有的放矢。
第六, 能够帮助学生迅速掌握学术论文写作的基本技能。由于学生平时阅读的那些论证样文都是严格按照现代学术规范写成的,因此只要学生多耳闻目染,也就会了解到现代学术问题写作的一般规范。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7-05-28 18:42:00 +0800 CST  
很显然,无论对于想继续做学问的学生来说,还是想毕业后就走入社会的学生来说,以上六个好处都是实实在在的。甚至对于那些对经典研究情有独钟的学生来说,只要他能够全面地接受这里我所说的论证训练,他日后解读老经典的本领也会高人一筹。所以说,论证训练的流程设计,可以大大地节约整个哲学教育的运行成本,真正做到“一石数鸟”。
当然,若要在当下中国的哲学系立即全面展开我这里所说的论证教育,还会面临很多现实的阻力,特别是在思想观念和师资配备方面的制约。所以,本文的论证任务仅仅是规范性的,而不是一个“可行性论证”。当然,笔者也非常希望赞同和不赞同笔者观点的读者,能够继续就这个问题展开理性的争鸣。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7-05-28 18:43:00 +0800 CST  
【1】关于目前哪个国家是哲学第一强国,可能会有一些争议。我个人认为,相关的评判标准应当体现在:哪个国家聚集了数量最多的优秀在世哲学家(其“优秀”程度取决于他们所提供的原创性哲学理论的质量),最多的世界级哲学刊物,最大的哲学研究生培养规模。按照这些标准来衡量,当下的美国显然比德国更有资格称为哲学第一强国。别的不说,说到在世的优秀美国哲学家,我们随口就可以举出一大溜:心灵哲学方面的金在权(Kim Jaegwon)、布洛克(Ned Block)、邱琪兰夫妇(Paul Churchland &Patricia Churchland);知识论方面的麦克道威尔(John Mcdowell)、德瑞特斯基(Fred Dretske);宗教哲学方面的普兰丁格(Alvin Plantinga);认知科学哲学方面的福多(Jerry Fodor)和丹尼特(Daniel Dennett);形而上学方面的齐墨曼(Dean Zimmerman),等等(这些哲学家中的很多人,都横跨几个哲学领域。)。但说起德国哲学,我们却只能想起胡塞尔、海德格尔、伽达默尔这些老面孔。关于曾经辉煌的德国哲学在当代的没落,相关情况请参看J?庸格(Joachim Jung)的文章《德国哲学的危机》(彭列汉、周勇杰译,《世界哲学》2008年第一期)。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7-05-28 18:44:00 +0800 CST  
【2】关于全世界范围内的哲学系排名,目前还缺乏权威的评议结构。而关于英语世界内的哲学系的评议,民间一般采信“哲学品酒师”网站(http://www.philosoph?icalgourmet.com/)的评议结果。需要注意的是,在2009年度的总体排名中,美国大学哲学系仍然占据了绝大部分领先的位置。前20位中只有英国的牛津大学、圣安德鲁斯大学,澳洲的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以及加拿大的多伦多大学——余下十六个位置都被美国人瓜分。排名比较靠前的美国哲学系包括:纽约大学、路特斯大学、普林斯顿、匹兹堡、密歇根(Ann Arbor校区)、哈佛、麻省理工、耶鲁、加州伯克利、加州洛杉矶、北卡(Chapel Hill校区)等。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7-05-28 18:44:00 +0800 CST  
【3】二手资料不仅包含哲学史教材,而且还包括断代史材料。比如,有人若想精读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之前一些重要手稿(如目前在德语世界被炒得很热的《伦理体系》)的话,最好就参考一下哈里斯的两卷本的《黑格尔的思想发展》(H. S. Harris: Hegel's Development: Towards the Sunlight(Vol.1); Night Thouhts(Vol.2),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2, 1983)。这部著作代表了英语世界研究早期黑格尔思想的最高水平,若有一册在手,将大大提高研究者的研究效率。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7-05-28 18:47:00 +0800 CST  
【4】由于形而上学、知识论和心灵哲学三个重要哲学分支在我国学科分类中无官方位置,因此相关西方教科书的引介就显得更为重要。在我个人在这里推荐几本已有汉译的教科书:形而上学方面,我推荐梵?因瓦根的《形而上学》(第二版,宫睿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路克斯的《当代形而上学导论》 (朱新民译,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知识论方面,我推荐波洛克的《当代知识论》(陈真译,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在心灵哲学方面,可以参读拙译《心灵导论》(塞尔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从教学角度看,我建议教师在使用这些译本时能够用英文原版作出对照,并指导学生进行双语交叉阅读。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7-05-28 18:48:00 +0800 CST  
【5】Edmund L. Gettier; ‘Is Justified True Belief Knowledge?’, Analysis 23 ( 1963): 121-123.
【6】原文说的是福特汽车的例子。我根据汉语读者的文化背景,做了相应的改写。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7-05-28 18:48:00 +0800 CST  
@而今的风月:
柳艺诚认为哲学必然存在着两种类型:一种是“规律取向的论证哲学”,另一种是“伦理取向的观念哲学”。首先,柳艺诚认为人性其实具有两种要素:规范要素与自由要素,由于强调上的差异,而有上述两种理念型。“规律取向的论证哲学”是一种普遍性的哲学,要求遵守一种普遍规则,且准备为所有人设立“义务”;而“伦理取向的观念哲学”则是一种“个人式的道德”。德国哲学家温德尔班认为亚里士多德之后希腊的伦理学主要是一种个人伦理学。不是为所有人而设的,或不是规范所有人的伦理道德,而是少数人自己所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例如古希腊的斯多葛学派、伊壁鸠鲁学派等。道德的两种要素通常是同时存在的且互相关联的,相对独立自主的,只是强调上有所差异罢了。“规律取向的论证哲学”强调规则的遵守及规则的整理或系统化;而“伦理取向的观念哲学”则强调与自我的关系,努力要修养自我成为一个伦理主体。修养自我的方法及技艺(所谓“自我技艺”或“自我技艺学”),强调转变自己生存状态的实践(所谓“自我实践”)。这一意义的道德就是希腊文“askesis”(修行或苦行)所代表的。也就是透过一种过程及方法改变自己的存在状态,改变自我与自我的关系,使自己成为一个伦理主体(所谓“主体化”)。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7-05-29 08:48:00 +0800 CST  

楼主:柳艺诚

字数:13649

发表时间:2017-05-29 02:13: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09-24 09:17:00 +0800 CST

评论数:178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