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程博长哲学辞典(修改版.增加版.完善版)

(把24楼缺失的“理念”词条及其解释补贴出来)
理念:理念是宇宙中(即世界中和事物中)各种规律、规则或各种场(即物理场)按一定的秩序和一定道理排序出来的规定性和原则性即为理念。它是事物之所以存在和具体存在的原理和原则。所以世界及其事物是由一定的秩序和一定的道理安排和排序出来的,而这个“一定的秩序”和“一定的道理”就是理念本身,就是理念的构成。


【附释与小议】理念是以它的道理为其理念的,并以此理为其本质之念和终极之念,所以叫做理念。而理念就是宇宙(事物)的本质,就是宇宙的秩序,就是宇宙(上帝)造物的原理和原则,就是世界和事物之所以成为世界成为事物的真正原因和绝对原因;没有这个理念性的原则和原因是造不出这个世界和事物来的,所以世界和事物的本质就是理念自身;没有理念就无所谓存在,有了理念才有真实的存在和必然性的存在,所以理念是事物的原因、是事物的原本、是事物的第一性,这就像灵魂是肉身的主人那样,而肉身不过是灵魂的载体而已。——若想细分理念的话,理念有宇宙的理念、有世界的理念、有大自然的理念、有各种事物事理的理念以及人为精神的理念之分和之别,这些理念共同概括出“理念”之概念。就主观与客观的关系来说,真正的理念就是主观理念与客观理念的统一。所谓客观世界或客体事物不过是自在理念外在化的表现,而认识世界和事物就是认识它们内在的理念,只有认识到它们的理念才算把握到世界和事物的本质,才算主客观的统一,否则人对世界和事物还是一片茫然、还是一片无知、还是一片陌生。


柏拉图是把概念规定直接作为理念的,虽然并无原则性错误,但也常常因此陷于抽象而不具体的认识中;亚里士多德是把他的“形式因”和“目的因”作为理念来解释的,虽然很精准和准确但却带有过重的经验因素;黑格尔是把宇宙和事物的逻辑全过程当作是理念本身、是理念的显现,黑格尔虽已从更高的和更全面的角度上对理念作了一个概括和定义,但还未对理念作详细的理论性的表述和论说;而马克思,一个对理念概念反感而又没有达到真正认识的人又怎能算是一个有哲学知识的人呢?又怎能入得了哲学之门和登得上哲学之堂呢?而对理念论没有真正认识的那些所谓哲学家他们所谓的理论和见解其实都是一种很主观、很表面、很情绪化的意见和见识而已,所以他们的理论是与世界的实质相矛盾相对立而不现实的,而他们治理世界和人类的方式方法(即政治见解和政治方式)更是极其错误和反动的。


唯物论——特别是马列主义的唯物论,他们以为事物的真正本质和最终本质就是事物的规律或规则,所以他们常爱说规律是不可抗拒的和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种话。在他们所谓的哲学认识里规律就是世界事物的最高点和最后点,所以他们的世界实质上就是一些相互矛盾、相互对抗的规律和规则,而没有理性和理念性的规定存在,也没有理性和理念性的规则与协调,他们的思想和意识只能在唯物的物象上和相互矛盾的规律上停顿或打转,进入不了对世界最高和最真实的理念性认识和意识,所以他们(即唯物论)原则上是不承认有理念存在的,即使不得不承认也反倒是把它当作是第二性的东西,而不是像唯心论那样把理念看作是真实的、绝对的和必须的存在。其实任何事情,不管是人为世界之事,还是宇宙大自然之事,都是先有了一定“义”之后,才会有其"形"的,而这个"义"就是世界和事物的本质,就是世界和事物的理念,不可能有那种没得"义"的存在或没得"义"的形式的,这就是理念论认识世界和事物的依据和道理,这也是唯物论从唯物角度上达不到的认识境界和认识道理。所以理念既是一切事物(即世界)运动和发展的逻辑起点,又是一切事物运动和发展的逻辑终点。


“理念”一词是一个具有正面性和正当性意义的词性,而与这个正面性和正当性词性相反的词是“恶念”与“邪念”; "恶念"与"邪念"和"理念"具有同样的功能,它是一切恶的来源、恶的架构,是未被理性化、规范化和文明化的原始本性和自私阴暗的本性,如果细究人类史上的很多事物,就是在恶念和邪念中发展出来的;所以好的、正的事物的本质和原则才可称之为理念,而坏的、恶的事物的本质和原则则为恶念和邪念。


理念论就是真正的唯心论,因为理念本身就具有"心"那样的作用和性质,而"心"是按照它所具有的功能和性质去行事的,而理念也是按照理的原则和理的意愿去规定和规划事物的,而事物的存在是因理念的规划和规定而存在的,如果去掉事物中的理念规定那个事物就只是一单一或单纯的物质存在了,就不是真正具有一定性质和意义的东西了。所以有序的规律和规则是宇宙大自然的理念;种子是植物的理念;精神(概念)是人的理念;理性是国家、社会和人类的理念;如若社会,国家和人没有了理性和理念,它就必定是一大恶物;如若地球、宇宙没有了理性和理念它就是一无尽无序的死的物质和死的宇宙。所以世界和宇宙的存在就是具有理念性规定的那种存在,而这种理念性规定的存在是物质质料所不能规定和规划的,只有理念才是它的本质规定和本质存在,这就是唯心论认识世界、认识事物的理由所在;唯物论达不到这种认识的深度,只能以物质或物象存在作为他们认识世界和事物的本质,所以真正的哲学认识只能是具体而生动的理念论认识,而不是唯物论那种物质论或物质化的认识。所以纵观人类整个精神活动:宗教追求全能而至善的上帝;哲学追求本质和真理;科学追求规律和规则;人类追求美、更追求完美,——而人类的整个追求和最高追求就是追求至善和完美,这就是人类的绝对精神和最高精神,而人类的这个绝对精神和最高精神就是受启于和受理于宇宙的绝对理念一一即至善至美的绝对理念。

能使事物成其事物的原因就是其事物的理念,而理念就是事物的本质,本质就是事物这样存在的真理。而生命的本质就是其理念的完善性、就是其理念的意志性;而完善性和意志性就是环境因素与物质元素的理念性结合,或者说是理念性的演化;不管是高级事物还是低级事物它们的成因都是因它们的理念规定而成的。所以在这个世界里,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生命的形式比物质的形式要高级和完善得多,而生命形式高级和完善在哪里呢?就高级完善在生命形式里有理念性规定,而物质形式就只是一单一的没有理念性规定的那种存在。所以越是理念规定完善的东西(即事物)就越是高级的东西,越是理念规定不完善的东西就越是低级的东西;所以世界事物的完美性就是理念的完善性。


虽然人类的创造还不敢与上帝的创造相媲美,但人类的创造则是经由人的精神和意识而产生的具有理念性的自为性产品。


理念是事物的种子,种什么样的种子(理念)就结出什么样的事物、就结出什么样的世界和结出什么样的宇宙。


物质因有理念规定而成形、而有意义,地球(世界)因有生命而有意义,生命因有人类而有意义,人类因有精神和思想而有意义,精神和思想因有理性和理念而有意义一一而与世界和宇宙合一。

楼主 曲中规a  发布于 2016-11-03 09:20:00 +0800 CST  
哲学圈(ychoo),我还是另提一楼统一答复你一下吧:你如果能为我编成PDF那就感谢你了,你如果很忙就不必麻烦你,因为我感觉我的意思(即哲学认识)已通过这些文字和这种方式把它表达了出来,至于PDF是否是一种更科学、更便切的表达方式这就是我不懂的地方了,如能得到贵人相助或完善当然是感激不尽了,所以不管你编成或没编成都谢谢你的提酲和好意。


你在回复中表示了一下你对我文章的一些看法这是非常好的事,现在的人都很难表示出自己的看法了、也不愿与别人争辩了,太过内敛就是一种不正常和冷漠,探讨知识是需要一定热情的。不过我也要对你的这些看法谈点我的看法:


(一)真正的哲学(认识)是不能分官哲(即学院派)和民哲的,谁的哲学达到真理性认识,谁的哲学就是具有普遍性意义的哲学,而普遍性意义的哲学就是一个全球通用(适用)、古今通用、万世通用的哲学;那种未经过学院专业学习而又使用概念不严谨的所谓哲学认识一般都归结为是民哲,但以任何时候的官哲看,那种使用概念不严谨、逻辑推理不严密、认识结论荒谬而又矛盾的现象并不比所谓的民哲好在哪里去,只要是未达到真知的哲学,不管是官哲或民哲都不是真正的哲学,所以哲学认识不能以官哲或学院派自居。


(二)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毛泽东以及历代皇帝都是个人政治,个人政治就是以他个人的目的达到统治和治理社会、国家和民众的目的即为个人政治,怎么"个人,不能说有政治活动"呢?


(三)"弱肉强食"就是丛林禽兽类的真理,并且也是一定范围内的绝对真理,但它不是人类文明的真理,人类文明的真理自有它自身的法则和规律,这样的道理应该不会让人莫名其妙的吧。


(四)精神不是实体(实物)性的东西,它不占据空间,但它占用人的时间,凡占据时空的东西都是一种客观存在;唯物论是用唯物的方式去理解和解释时间和空间的,所以他们提出的问题都是以唯物的观点提出来的,用唯物的观点是无法解释所有的问题的,他们提出的问题有很多是可笑的或不得要领的。


(五)哲学最终的目的就是要辨明万事万物的"是"与"非"及其性质和功能,如果一样东西的"非"和它的性质达到了"反动"和"歪理"的程度哲学认识可避而不谈吗?避而不谈或"王顾左右而言它"还算是真知吗、还算是哲学吗?


(六)真正的哲学认识是不受任何团体、任何组织或任何利益影响的,它只受他的绝对理念和绝对精神的影响。所以请任何读者放心,本人只不过是一枚平民而已,自弱冠以来都是自食其力,由于自食其力惯了,现在每月拿着似乎不劳而获的退休之禄总感觉有点愧对,所以本人没受、也不会受任何组织、任何团体或任何利益的影响,不会使读者中偏执、偏见之毒的。


(七)我贴出这部词典就是要它经受检验的、并想借此获取别人的更多指教,所以我不会哪怕是暂时的搁置的。

另,如果有心想继续看下去我这篇辞典的朋友,我提供一个可能看得进去的方法,就是我这上面的每个词条及其解释你都可对照其它字词典和其它哲学辞典以及网络上搜索出来的词条和解释看,就能看出它们的出入、差异甚至不同;就是这些“出入”、“差异”和“不同”就可能激发起你对这方面知识的注意和兴趣,如再继续深入下去就能搞清楚看似复杂难懂的理论性方面的问题了。

楼主 曲中规a  发布于 2016-11-04 22:19:00 +0800 CST  

楼主:曲中规a

字数:61417

发表时间:2016-09-23 17:55: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11-10 12:26:14 +0800 CST

评论数:40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