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回顾】Ignacio:一个普通Major Hurricane的生活片段

台风论坛地址:http://bbs.typhoon.gov.cn/read.php?tid=75273&fid=85如无特殊情况望勿插楼
气旋名称:12E/Ignacio(伊格纳西奥)机构评价:125kt(一分钟,中太平洋飓风中心,缩写为CPHC)


(Ignacio路径,来自于维基百科)


(Ignacio巅峰云图,来自于维基百科,由MODIS通道截取)
【序言】
现在设想每个热带气旋都有自己的人格——大家都不是很喜欢热带气旋拟人吗?然后就会有一些有意思的事情吧。
虽然每个人想法会不一样,但大体上还是会有些趋同的分类。有的气旋要么风流倜傥,要么灵动多姿;还有一种则先天季风性质浓厚,要么登临王者,要么落为草寇,总之有那么一些霸气的狂野气息。
东太平洋,水汽支持不像隔壁西太平洋有那样充足的季风,气旋前体也主要是东风波动,因而产出的强飓风大抵是前一种风格。而Ignacio正是其中一个优雅而又有些普通的绅士。不知是因为俊气被同年惊艳世界的Patricia冲淡,还是因为当时那另外同样抢镜的两个舞伴而失去些光泽?
可他确实很美,确实很美。——既然是个男名,在后面就叫Ignacio是“他”好了。
希望这篇回顾能让他不再是我们的一抹记忆。

楼主 pchxiao  发布于 2016-09-25 16:03:00 +0800 CST  
【篇一:梦境】
故事从这里开始。这里,是东太平洋一个近不近、远不远的角落。
东太平洋出产的强飓风以小巧玲珑而多姿唯美而被大家所熟知,这与飓风们的出身不无关系。
再度扩展视角,跨过整个北大西洋望去,就是遥远的赤道非洲。
这里似乎和数千公里外、我们的主视角毫无干系。但卫星云图上,非洲上空的云团正是产生出许多北大西洋和东太平洋飓风的前体——热带波。它们不光在非洲电闪雷鸣、撒播雨水,还在地球自转的作用下,缓缓西移入海。
之后,这些云团的表现正是它们被称为“波”的原因:它们随着太阳升落和环境好坏而此消彼长,有时现出些许组织,有时又退化成一团散沙,直至环境最终转好的时候,它们重新振作,转为热带气旋,成就一番辉煌事业。
他原先也是一个热带波。是厄尔尼诺年,北大西洋的环境不怎么样,海温不高,水汽支持也不够。于是他就跟随者大部队不紧不慢移过中美洲的崇山峻岭、移入东太平洋。
东太平洋,那就和北大西洋大不一样了。这里,赤道逆流的堆积使得这里的海温同样优秀,厄尔尼诺更是给这里的海水下了一针猛药。数值也已经躁动已久,看来不久后这里有一场大戏开张。
他也许不知道他是这场戏的主角之一。一个飓风的成就不光要有良好的海温,还要有不错的高空条件。于是在那个东太平洋近不近、远不远的角落,他终于从长期颠簸恼人的旅途之中醒了过来。随着一阵懒散爆发出的对流,还有那隐见未见的螺旋形态,他有了一个编号,是95E。
那一天是8月21日,2015年。

(Ignacio初编扰时的东太平洋,可见热带系统很多,来自于CIMSS)


(Ignacio的第一张vis,来自于NRL)
大家都喜欢那种画风细腻宛如素描的可见光云图。确实,他的大梦初醒是颇为沉静而漂亮的。阳光斜斜地打在蓬松散乱的云团上,周围的对流塔再在晴朗的洋面上斜斜地打下些许阴影。那场景真是美妙,热情的狂喜和寂静的冥想交织在一起。想Ignacio如果自恋一点的话,想起当时的场景也定会不住地笑出声来。
不管怎样,现在可是要大干一场的时候了。
这是梦境的结束,也是另一个梦的开始。

楼主 pchxiao  发布于 2016-09-25 16:06:00 +0800 CST  
【篇二:舞会】
95E环流不算大、容易整合,环境又好,发展顺风顺水,于是乎它的评级提升也成了一件颇为程式化的事。先是low,再是medium,再是TCFA,或者说high,当然认真的NHC还会发两天和五天的生成概率。High再往上,就是升格低压了:
EP, 12, 2015082500, , BEST,
0, 131N, 1307W, 30, 1007, TD, 34, NEQ, 0,
0, 0, 0, 1010, 180, 70,
0, 0, E, 0, , 0, 0,
TWELVE, M, 0, , 0,
0, 0, 0, TRANSITIONED, epA52015 to ep122015,


(12E第一张预报图,来自于NHC)
若不是刚刚升格就发展停滞、一蹶不振,拿一个名字还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他就做得到。他是12E,之前的11个前辈中,有一个到了中太平洋才命名,有两个则是所谓的“发展停滞,一蹶不振”。这样算下来,他应该是今年的第九个名字,那就是Ignacio。NHC一开始的初报中上望65kt,一级飓风下限。
Ignacio,一个绕口的名字,一旦读熟了又会觉得颇富抑扬顿挫和美感。
当然,他定不会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名字而欣喜太久吧,因为他很快就发现,他正处在一个舞会中,忙碌而缭乱。
当时低纬度的暖水中孕育的,不只是他。西侧,因为厄尔尼诺的关系,中太平洋比往常的任何一年都忙碌。日界线附近是逐渐摇摆北行的Loke,东侧靠近夏威夷的大环流则是同样生成不久的Kilo。一段时间后它会和Ignacio一起爆发,但此时它只不过是个热带低压而已。东侧,辐合带中新的风暴也开始蠢蠢欲动了。新的扰动和他一样,有着挺良好的环境,在不久之后也获得了名字,叫Jimena,是个女子名,将和他一起共舞。
于是就从这场盛大优雅而又狂乱的舞会中再转到Ignacio身上来吧。一般来说,一个热带气旋想要功成名就、达到高强度,一般都得需要良好的海温和不错的水汽条件——作为一个东太平洋的飓风来说,他所处的海温并不算最好,但对这方面并不算娇气,又占着厄尔尼诺的大好条件,所以这方面就问题不是很大了。接下来,就是看他本身的努力了。一般而言要想到达比较不错的强度,有两种途径。一种是规矩踏实地构造CDO,也就是中心密集云系,然后塌陷开眼,好处是稳定性不错,缺点是磨磨蹭蹭而让人等待不及。还有一种急于求成的,就是直接将底层的对流环绕在中心周围,然后调整结构造出一个风眼,如果快的话可以很快,只是风险太大且不很稳定。
或许是涉世未深而太焦急了,也或许是因为向北去不算很好的环境所迫,他选择了后一种。一开始乍一看进展挺顺利,不久之后底层就从杂乱的对流塔变成了一个薄厚不均的风眼。NHC也因为这样,把他的强度提升到一级飓风,强度预报也从飓风下限抬升到了大型飓风下限。但之后,风切开始干扰他的组织,Ignacio就陷入了一个漫长的结构调整期——就如许多选择卷出风眼的气旋一样。之前卷好的风眼不够扎实,最终崩溃,然后再调整,再重新试着卷风眼,如是持续了很长时间。
于是乎Ignacio在忙于拆东墙补西墙的时候,发展也一直处于接近停滞状态。机构倒是在缓慢地提升着强度,从一级飓风下限提升到了一级飓风上限。他未来的另外两个同伴情况似乎都不错。Jimena现在被寄予厚望,也被认为更有潜力。虽然Jimena在三个风暴中命名是最晚的,发展却最快。就拿Ignacio还在调整结构的8月28日来说,那天Jimena已经从一个CDO中开出了一个不错的风眼。而原本已经维持了一个多星期的热带低压强度、一直发展停滞的Kilo也爆出了一块对流,终于被机构提升到热带风暴强度,也为后来的爆发做了坚实的准备。
不知不觉他进到了中太平洋。数值预测他会在中太平洋被西风带勾走,成为一个温带气旋。或许他就将作为一个默默无闻的普通飓风终其一世,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当然,是充满了奇迹和梦想的厄尔尼诺年,谁说得清楚呢?
Ignacio偏要从这舞会中脱颖而出,与别人平起平坐。

楼主 pchxiao  发布于 2016-09-25 16:10:00 +0800 CST  
【篇三:风景】
东太平洋的强飓风,多半以形态优雅美观而闻名,成为一道别样风景线,这在我们序言里已经提到过了。想必Ignacio也极其想成为这风景中的一抹色。然而他的底层结构调整还是一个挥之不去的噩梦,高层则没有一点反应,要是没看过底层的人还以为是一坨冷云盖呢。
只不过围眼这个有些危险的举动,他最终算是完成了,虽然看着一路上总不是很靠谱,让人捏一把汗。回顾Ignacio那几天的努力,现在看来都心有余悸、感慨万千。
时间到了8月28日,或许因为流出改善的缘故,磨磨蹭蹭的Ignacio终于起了些变化。原先稳定在中心的深对流移到了对流的边缘,鉴于风切不强,这一定是高层卷眼的预兆——也确实如此。新的底层扫描图上眼墙终于巩固了起来,他将开始起他最重要的一次蜕变——用这个词是毫不为过的。
那几天记得很清楚,暑假最后几天宅在家里,看着不断更新的云图上,那个距离我数千公里外的涡旋不停地调整结构,部署属于他的云系、他的部下。很快,就如隔壁的Jimena曾经做到的一样,他也在十几个小时内形态迅速转好,从一个乏善可陈的形态愣是卷出了一个不错的风眼。



(Ignacio 8月28日至30日的红外线德法增强云图,其中最后一张图近巅峰,来自于NRL)
从云图上看,Ignacio有着规整的密集云区,圆润且清澈见底的风眼,虽然对流在前期的推延中逐渐减弱,只有了B(即Black,云顶温度-69~-64℃)的对流环——相对来说并不算强,但它有着深邃的风眼,这足以让其在德法分析系统中被评为四级飓风了,也足够让他从那个近不近、远不远的地方出发,终于成为大洋上的一抹亮色。



(Ignacio巅峰水汽图和底层扫描,可见眼区十分扎实、清晰,来自于NRL)
同时,也由于Ignacio开始有了一定影响夏威夷的可能,CPHC开始对他进行这一次最接近巅峰的实测。飞机实测,纵使具有一定危险性,却是对于一个热带气旋最真实、最可靠的评价,因而大家都在期待着。结果出来了,还是比较中规中矩的:实测测出大量的四级飓风风力区,飞行层面121kt,投落仪125kt,不错的四级飓风强度。CPHC在之前就已经将他的强度调升到了100节,也即大型飓风下限的强度,实测出来之后经过思量,最后将他的巅峰定格在了125kt。


(CPHC的实测资料)
不知道Ignacio对于自己成为风景清不清楚,他肯定是可以看到西侧同样到达四级飓风强度的Kilo,还有东侧的Jimena的吧,虽说他的舞伴看上去都会让熟悉俯视视角的我们看上去有些肥胖臃肿。不过他看了这么多天,也应该习惯了。


(NASA在2015年9月1日放出的东、中太平洋的云图,少见的多个大型飓风共旋)
而人类,纵使有些蚍蜉撼树的可爱行径,对这美景的追求和赞赏也是值得鼓励的。很快网上就传出了实测飞机在风眼照出的照片。


(实测飞机拍摄的Ignacio风眼照片,来自网络)
想到这又印证了卞之琳那首著名的小诗: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楼主 pchxiao  发布于 2016-09-25 16:14:00 +0800 CST  
【篇四:赴刑】
就在Ignacio在千辛万苦达到高强度、春风得意的同时,他的四周开始危机四伏。
首先就是一直如噩梦一般环绕着他的风切。风切,也就是垂直风切变,能干扰甚至切断热带气旋的水气循环,是许多热带气旋的梦魇和减弱的罪魁祸首。Ignacio所经历的风切不算是特别强,但也足够打乱他的脚步了。之前Ignacio的结构调整缓慢就有风切从中作祟,现在随着他的纬度渐高,风切也进一步增强,最终导致他原本规整的的眼墙从南侧开始破裂。一旦破裂,就表示大势已去。


(Ignacio巅峰后的底层扫描,可见风眼已经破裂)
纬度渐高还有一个非常大的问题,那就是海水温度降低。虽说有强厄尔尼诺帮忙,秘鲁寒流比原来弱了些许,可秘鲁寒流和加利福尼亚寒流两道海流一南一北的夹逼还是让东太平洋的暖水区呈现出狭长形。在三个强飓风当中,Ignacio最先接上北边的急流,偏北分量也最大,很快就进入了一片水温更低的海域。虽然在前面说过东太平洋的飓风对于水温的要求不算太高,但逐渐降低的海温和潜热也让人不由捏了一把汗。
已经是祸不单行了,干空气也来凑热闹。东太平洋本身就有水汽支撑不足的问题,到了较高的纬度更是干区横行。对于一个成熟的、正处在巅峰的飓风而言,厚实的眼墙使得干空气很难被卷入核心区;可对于现在的Ignacio而言,眼墙有缺口,也就意味着干空气有了切入的致命弱点。一旦卷入,干空气也可以干扰水气循环,即使风切有一些减弱也常常无力回天。
此时的他就好像走在一条通向刑场的道路上,身不由己而又义无反顾。身不由己,是因为这是他的宿命;义无反顾,是因为他应当知道这是他的宿命。
他开始从四级飓风的强度逐渐跌落。Ignacio应该算不上非常典型的环状飓风,但也一直向这个方向在发展,就和别的环状飓风一样减弱得稍慢一些。至少这样慢慢地走下坡路,比起一路跌下到底的痛苦还是要小很多的。
9月,已经有一些清冷的感觉了。
而他将要在这条不归路上一直前行,从不回头。

楼主 pchxiao  发布于 2016-09-25 16:15:00 +0800 CST  
开更了,因为是手机,所以最后一章只能分三段发完了。
顺便感谢汤尼支持/w\

楼主 pchxiao  发布于 2016-09-30 17:50:00 +0800 CST  
【篇五:安息】
Ignacio就这样守着比较稳定的气流引导,继续稳定地西北行,强度也继续减弱,逐渐到了夏威夷以北的地方。时间是9月2日,现在他处在北纬24度,看似不高的纬度,环境却已十分恶劣。他对流衰弱,底层眼薄如纸且不很完整,CPHC将其降格为了热带风暴。
曾经也有数值预报认为,倘若副热带高压偏强的话,他或许能有一次小幅度南折并西行,还有可能进入西太平洋。现在看来,这只是一厢情愿了。被西风勾走已然成为他的最终注定宿命。
(Ignacio9月2日的云图,可见底层眼结构还在但已破碎,来自于NRL)



楼主 pchxiao  发布于 2016-09-30 17:52:00 +0800 CST  
还记得我们之前怎么说的吗?Ignacio在巅峰之前,做着似乎永无止境的结构调整之时,就有不乐观的预报认为,他将会只是一个普通的飓风,被西风带勾走,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和现在的情况何其相似!只看现在的他,似乎很难认为这是一个曾经的四级飓风吧,至少我是不会看出来的。
他去四级飓风的顶端兜了一圈,还是回到了这里。
但是,兜了一圈,好歹也是自己的一种资历啊。况且Ignacio还想爬一爬、试一试。
对于Ignacio本身而言,昔日的舞会是散了的。后来证明,留在较低纬度的Kilo和Jimena都比他晚消散,分别在11日和10日。但就现在而言,他们三者逐渐远离,Ignacio肯定又因为自己的大势已去而与世无争了。说不定没有了竞争的压力,他还能完成些许奇迹,哪怕像是后来那样,小小的。
高纬度地区,虽然海温、水汽条件之类的因素都比不上低纬度地区,但有一点可以弥补一小点:那就是槽前的斜压能。历史上东中太平洋到了较高纬度还能小幅加强的热带气旋,很多都有槽前爆发获取斜压能的成分。1997年著名的五级飓风Guillermo就在比较高的纬度,从热带低压重新加强为了热带风暴,到了北纬40度以北才转化;类似的例子还有2002年的Fausto,以及2014年的Julio和Ana。Fausto在高纬度小巅峰之前已经是一个空壳,Ana在此之前也饱受风切折磨,Julio的底子则相对好一些。
现在Ignacio还没有掉到最低谷,机构的评价是60kt,距离飓风也只有一步之遥,他决定试一试。
北面就是一道冷锋系统,他开始利用这道锋面完成自己的绝唱。于是就见有些清冷的洋面上,一个空壳费力地安排自己的对流,中心开始摆兵布阵,虽说只是些残部了。现在Ignacio的对流很弱,有低海温的关系,有干空气的关系,也有纬度太高的关系。看他旋卷着对流的样子,真的让人想起一周不到之前,他在更低纬度处的洋面,也是花了好几天调整结构的样子。
讽刺的是他这次小幅度的增强看上去毫不费力。两张相邻的底层扫描,上一张还只是环状而未成环的对流,下一张就成了一个还凑合的风眼,虽然也没有完全闭上。CPHC反应及时,重新把他升格为了飓风,虽说中间因为底层波动的问题在65和60kt之间调整了不少次。只不过纬度已经太高,到了北纬35度左右,已经重演不了几日之前的奇迹了。
(Ignacio临近最后升格的底层,可见有构建风眼的倾向)


楼主 pchxiao  发布于 2016-09-30 17:54:00 +0800 CST  
很快北侧的那道冷锋系统就接纳了他,CPHC先是降格,然后一报撤编。他沿着冷锋北行,并入西风带,转向东北,向着加拿大的海岸。他的残余给加拿大带来了少许的阵雨,之后也逐渐消散,算是安息了吧。
虽然南面的Jimena和Kilo仍然还有几日才消散,此时的洋面却给人一种孤寂、落寞的感觉,不知道为什么,也许Ignacio独自一身孤零零地向北了吧,他最终还是没能摆脱宿命,从此消逝了,只不过中间轰轰烈烈了一把。
死寂。
一片死寂。
(全文完)

楼主 pchxiao  发布于 2016-09-30 17:55:00 +0800 CST  

楼主:pchxiao

字数:6539

发表时间:2016-09-26 00:03: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01-19 16:52:15 +0800 CST

评论数:24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