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接触了东西之争后,发现一个特点,就是西安人特别会玩文字游

自从接触了东西之争后,发现一个特点,就是西安人特别会玩文字游戏。且以京与都来讨论。西安人论点:京的地位比都高,唐洛阳不是京师,地位低于长安。驳斥:也不知道他们的依据是什么,可能是君主专制以来,国都多以京师称,尤以明清为著,所以给人留下京比都地位高的印象。而事实是,唐洛阳长安,京师混称,当然洛阳的少一些,多以皇都,东都,东京,雄都等称。若以京比都地位高,何以洛阳有称东京呢?北宋时,洛阳也称西京,文人墨客也会称西都,可见古人眼里京与都并无本质区别。但京与都给人造成的感觉上的差异,还是有必要探究探究。先抛出我个人的观点:京多体现天子角度与立场,都多体现天下国家的角度与立场。让我慢慢道来。甲骨文中,京是高大的建筑,比如高台,师是众多的意思,天子所居,必然高大,人口军队众多,所以京师就代表天子所居,这个意义上,早期,天子所在所居之处,有体现等级礼制的高大建筑,皆有可能称为“京”(由此可见,镐京的含金量究竟有多大),后来,天子所居的京师慢慢演化为国都(很合情理)。再来看看都的含义,甲骨文中,都是祭祀的邑,表示有宗庙的城邑,这分量有多重不用说了吧。国之大事,在祀与戎,都字也演化为国都的意思。在夏商到周的早期,国家概念并不成熟,统治的土地叫邦邑,统治中心即国都首都并没有稳定的指称,在西周早期,两个统治中心宗周,成周都不叫京,为什么呢?难道镐京的地位最高?恰恰相反,这时候京的统治中心含义还远不及“都”,夸张的说,天子巡幸的有离宫的地方就叫京,是不足为重的,宗周大本营成周天下中心才是最重要的。西周普遍分封诸侯国,诸侯国的统治中心普遍叫“都”,这时都已经稳定为统治中心的含义,毕竟其本义就是国家祭祀的中心。而京还是天子所居的意思,没有完全上升到国家统治中心的含义,西周成周的宫殿称为“京宫”,代指国都,可见西周早期京仍是一个较小的概念。后来随着君主统治加强,京的称谓开始流行起来,正如秦始皇让“朕”字专称一样,都是从天子角度出发,京代表国都是从天子代表国家这个角度这个层面上讲的,抛开历史必然,如果没有封建制度,都字才是正统的称谓,祭祀中心就是政治文化中心,祭祀的并不只是贵族祖先,还包括各种神祗。不过,都字的地位一直很高,代表国家中心,相反,京字却有点随意了,比如北宋四京,为啥不称四都呢?因为京代表天子,天子隆兴之地可以称京,唐的北京太原也是如此,而都则不是随便称的。所以中国古代无陪都之说,要说有,也是陪京。到明清,君主专制加强,京师更加流行了,国都少见,退为书面或文学用语,但至此,明朝依然称南京为“京”,而不叫南都,一方面京代表天子,南京是明龙兴之地,另一方面,都代表国家,正式的讲,一国一都,但一国可以多京。都的地位从来不比京低,反而高于京,代表整个国家与天下人民。那么,实际国都究竟怎么算合适呢?个人觉得以天子为代表的行政中心长期驻地就是国都,比如日本东京,南宋临安,东晋建康。话题转到唐长安洛阳上来,西安人不服洛阳为国都,但事实就是如此,洛阳既是以皇帝为代表的行政中心长期驻地,也有唐王朝宗庙,更有实实在在的定都诏书这样的法律文件。西安人想玩文字游戏,说什么京的地位高于都,从而洛阳不算对等的国都,这是毫无根据的。长安多称京师,无非是从天子角度出发,长安是天子一家的龙兴之地,是天子“祖居”,这样称京师也是自然而然,但并不意味着国家行政中心就在这里,长安京师更大意义上是天子一家之都,关陇之都,而洛阳更是天下之共都,国家调都中心,隋炀帝唐高宗武则天以及更早的周公武王已经说的明明白白清清楚楚。总结,都者,天下之共都,京者,天子之所居。

楼主 99为功  发布于 2019-12-28 17:13:00 +0800 CST  

楼主:99为功

字数:1475

发表时间:2019-12-29 01:13: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2-22 02:58:12 +0800 CST

评论数:42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