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释】秦郡界址新考(四)

上承《秦郡界址新考(三)》欢迎指正,不过本人不会参与讨论,如果认可,自然会修改。无疆界论、点状控制论就不用说了,纯属浪费彼此时间。拒绝催稿。


26、三川郡秦三川于汉析置为河南、弘农二郡
东界:张家山汉简《秩律》有“陈留、圉 、中牟、启封、酸枣”,据《〈二年律令·秩律〉与汉初政区地理考》属三川。另《后汉书·郡国志》:“圉,故属淮阳,有高阳亭。”《中国历史地图集》西汉部分圉与高阳分属两地,似误。
南界:《水经·均水》:“均水出析县北山,南流过其县之东。”《水经·均水注》:“均水发源弘农郡之卢氏县熊耳山。”可证均水源头之山为卢氏、析县界山,于秦当为三川、南阳之界。《中国历史地图集》此处边界有过南之嫌。《海内东经附篇》:“汝水出天息山,在梁勉乡西南。”可证汝水上游此时尚属梁县勉乡管辖。
西界:与内史界函谷,详见本篇内史。
北界:与河内界河,详见本篇河内。

27、颍川郡 汉承秦制
东界:张家山汉简《秩律》有“鄢陵、偃(郾)”,据《〈二年律令·秩律〉与汉初政区地理考》属颍川。
南界:张家山汉简《秩律》有“定陵、舞阳”,据《〈二年律令·秩律〉与汉初政区地理考》属颍川。
西界:张家山汉简《秩律》有“成安”,据《〈二年律令·秩律〉与汉初政区地理考》属颍川。
北界:张家山汉简《秩律》有“苑陵、尉氏”,据《〈二年律令·秩律〉与汉初政区地理考》属颍川。


河南诸郡

28、南阳郡 汉承秦制
东界:张家山汉简《秩律》有“阳安、朗陵、慎(当为汉汝南慎阳)”,据《〈二年律令·秩律〉与汉初政区地理考》属南阳。《说苑》载:“吴起为苑(宛)守,行县,适息。”宛郡即南阳郡前身,从此处看宛郡辖有息县,恰与阳安等三县处于同一地理范围,即汉汝南郡西南部,或许秦、汉初南阳郡东界即承袭自故楚宛郡。
南界:张家山汉简《秩律》有“邓、蔡阳、隋(随)”,据《〈二年律令·秩律〉与汉初政区地理考》属南阳。
西界:《后汉书·郡国志》:“析,故属弘农,故楚白羽邑。有武关,在县西。有丰乡城。”《中国历史地图集》秦代部分将析县之丰乡划入汉中,当误。
北界:《水经·淯水注》:“淯水出弘农卢氏县攻离山,东南过南阳西鄂县西北,又东过宛县南。”则秦汉卢氏当辖有今栾川县一带,《中国历史地图集》秦代部分将栾川县划入南阳郡,似无依据。


南阳郡

29、淮阳郡 秦淮阳于汉析置为淮阳国及汝南郡
东界:《汉书·地理志》:“城父,夏肥水东南至下蔡入淮,过郡二,行六百二十里。”夏肥水即今西淝河,过郡二当为汝南、沛郡,汉汝南东界应至夏肥水,秦淮阳当亦如此。但据《汉书·地理志》:“阳乾山,颍水所出,东至下蔡入淮。”则颍水入淮处属汉沛郡下蔡管辖,于秦当属泗川。
南界:据属县分布,当与九江界淮水。
西界:详见本篇南阳。
北界:北无圉县,详见本篇三川。


淮阳郡

30、东郡 汉承秦制
东界:张家山汉简《秩律》有“东阿、茬平”,据《〈二年律令·秩律〉与汉初政区地理考》属东郡。
南界:《史记·曹相国世家》:“其后从攻东郡尉军,破之成武南。”可证成武属东郡。另《史记》:“又并蒲、衍、首垣,以临仁、平丘、黄、济阳、婴城而魏氏服。”此为秦王政九年事,东郡已立,而平丘尚属魏地,此后无载,疑当灭魏时入秦,则为砀郡下辖可能性更大。
西界:大致与河内界河,详见本篇河内。
北界:与清河界河,详见本篇清河。

31、砀郡 秦砀郡于汉析置为梁、定陶、东平三国及陈留、山阳二郡
东界:《史记·梁孝王世家》:“归国,意忽忽不乐。北猎良山。”良山在《汉志》东郡寿良县,从此文可证汉初为梁国辖地,于秦当属砀郡。
南界:《史记·梁孝王世家》:“天子曰:‘李太后有淫行,而梁王襄无良师傅,故陷不义。’乃削梁八城。”据《西汉政区地理》考证其中五城为谯、酂、芒、敬丘、建平。棘壁在此范围之内,《史记·梁孝王世家》:“吴楚齐赵七国反。吴楚先击梁棘壁”可证上说。
西界:详见本篇三川。
北界:详见本篇东郡。


东郡、砀郡


————未完待续————

楼主 锋舞若龙  发布于 2016-11-27 17:03:00 +0800 CST  

楼主:锋舞若龙

字数:1591

发表时间:2016-11-28 01:03: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02-11 15:28:34 +0800 CST

评论数:25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