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原创--论袁崇焕五年复辽的可行性

第一章 五年复辽的战略战术篇
袁崇焕所制订的五年复辽计划,其战略战术由以下要素组成:
1.以坚城重炮的屯田堡为基本作战单元
2.以屯田堡蚕食后金领土,削弱后金国力,使后金永远不具备围困坚城的能力为战术目的.
3.以蚕食后金领土屯田养民,不断壮大己方削弱敌方,最终迫使后金投降以实现五年复辽计划为战略目标.
为了便于阐述,老夫将袁崇焕复辽战略战术的基本思想列举如下.

1.1 宁远、宁锦两场战役带来的启发
在切入袁崇焕复辽战术之前,有必要重温一下让袁崇焕成名的这两场著名战役,因为正是这两战带来的胜利让袁崇焕产生了五年复辽的计划并付诸实施。这里我们有必要提出这三个问题:
1) 为什么宁远、宁锦战役袁崇焕能打赢,这两场战争有没有什么共同的规律?
2) 后金军有什么样的弱点,如何利用这种弱点产生克敌战术?
3) 后金在失败后,会不会创新,找到反制之术?
毕竟今天的人无法完全准确把握古人的处境和状态,我们也只能凭借十分有限的资料和考古来推断古代大致发生了哪些事件。

1.1.1 袁崇焕防守战术的成功
宁远、宁锦战役的共同特点都是明军凭坚城用大炮防守成功的,由于佩备了较为先进的火器,使得后金军在攻城中蒙受的损失超出了后金所能承受的范围,只得被迫放弃攻坚城。
那么光凭有先进火器和良好组织就能守住坚城吗?当然不是,后金军完全可以将坚城一围,围城打援,待城中粮草耗尽,坚城不攻自破。但问题在于,后金恰恰没有这种持续围城的能力。

1.1.2 后金的国力与持续围城能力
这种能力是需要军队战斗力和后勤补给力同时达到要求,才可以实现,两者缺一不可。而后金缺的正是后勤补给力,这一项考验的是国家实力。
所以,当袁崇焕找到了坚城重炮的方法来克制后金军的攻城,他还必须找到一个合适的方法,来克制后金的持续围城能力,只有同时具备上述两要素,才能产生克制后金的战略战术。
针对后者,袁崇焕的战术就是不断削弱后金国力,使其永远无法支付围困一座坚城。

1.1.3 后金对袁崇焕战略战术可能采取的反制
为了达到不断削弱后金国力的目的,袁崇焕采取了一系列的战术,包括蚕食后金领土、分化后金盟友、经济封锁制裁等一系列手段,从文献史料上记载的来看,袁崇焕的这一些手段应该是达到了效果,后金的经济基本崩溃。但后金也没有坐以待毙,他们没有强大的经济,但仍有强大的军队,于是打击依附明朝的蒙古部落,劫掠朝鲜,绕过防守较强的关宁地区而从蓟州入关抢劫的行为,都可以被看成是后金的自救行为。
结论:宁远、宁锦两场战役带来的启发是,要不断削弱后金的持续围城能力。

1.2 凭坚城用大炮的战术
坚城重炮战术是复辽计划的第一阶段。
袁崇焕布置在关宁防线的重炮,是一种仿造英普林斯顿制18磅寇菲林长炮的重型火炮,该炮可以发射实弹、霰弹、葡萄弹(早期型)。从西方兵器史料上的数据,发射实弹时,最大射程可以达到5000米,有效射程在2500米,长炮弹道低伸平值,易产生跳弹,对集结的部队可以给予重大杀伤。而中近距离上,发射霰弹的射程约为500米,在中近距离上可以产生范围杀伤。
在宁远之役时,城头上布置的11门火炮对缺乏有效反制手段后金兵造成了重大杀伤。史料记录仅仅攻上城墙后被打死无法收尸而被明军割首的就有200多。而宁远之役众所周知,是一场远距武器的战争,那些未攻上城墙就被击毙并收尸焚化的后金兵的数量至少应该在10倍以上。否则无法解释后金军这么点损失就撤了。这完全不符合奴酋的自尊心。

从明、后金、朝鲜三方史料所记载来看,奴酋在宁远之役不仅军队蒙受了较大损失,自己也在战斗中负伤,无奈撤退。回师路上却遭到袁崇焕书信戏弄羞辱,以奴酋的自尊心,若非无计可施,绝不会对袁崇焕这种初出茅庐的书生善罢甘休的。

“老将纵横天下为时已久,今日败于小子之手,恐为天意”

结论:坚城重炮的战术在防守上对后金兵是非常有效的,是构成复辽计划的最基本单元要素。

1.3 屯田堡推进战术
以坚城重炮为基本要素的屯田堡推进战术,是复辽计划的第二阶段。
屯田堡的最大作用是蚕食后金的领土削弱后金国力,屯田耕种来解决一部分军粮,壮大己方实力。
一小部分抹黑分子所造谣的修筑屯田堡耗尽国库的荒诞言论,是毫无根据可言的,因为屯田堡的战术从明初一直沿用到明末,这本身就是一种可持续的战术,非常符合战时经济。

1.3.1 田堡所采用的夯土技术具有可持续性
袁崇焕在辽东筑城所采用的工艺为中国传统的夯土技术。这个工艺的主要原料是粘土、木材、石头,需要少量的粘合剂为鸡蛋清或糯米汁。这种筑城工艺当然不如罗马的混凝土浇铸法所造坚固,但优点是原材料可以就地取材,尤其在辽东地区更是如此。


上图为夯土城墙的结构,古代用这种技术建筑的城墙往往厚达数米至十几米,以此技术建筑的秦代长城,遗迹甚至留存至今.

1.3.2 低成本的次级田堡有利于被拆毁迅速重建
屯田堡有主次之分,当大队敌军入侵时,屯田区的次一级堡被放弃,军民撤到主堡防守。即便小型堡垒被后金军毁掉,重建并不障碍。在这种状态下,低成本的可持续性更为关键重要。

1.3.3 屯田堡可以生产军粮补充军需

时期 洪武25年 永乐10年 嘉庆年间 隆庆年间 天启年间
辽东粮产 53万石 71万石 38万石 23万石 17万石

明代在辽东屯田,明初取得较得较好的成绩,但由于各种蔽政,军屯处于败坏的局面,而袁崇焕出任辽东巡抚后,军屯又得以恢复生气,这事实要得益于战争将原先的军屯蔽政打乱,袁崇焕相当于是在收复的废弃土地上重新建立军屯制度。

“总兵赵率教初守前屯,收未附虏之辽人为兵,明关外初复,无多官多人有余地。率教得以尽力屯种,三年积粮十余万石。”《三朝辽事实录》所记录的天启六年仅一个前屯三年积粮10万余石。可见袁崇焕军屯还是有了起色,史料记录,通过军屯收拢的辽东难民达到40万。

与袁黑分子所造谣的耗尽国库的说法正好相反,袁崇焕主政辽东时辽东军费不仅没有增加,反而节约了120万两/年,节约费用的同时,关宁军的战斗力由弱变强,从宁远之役时只能守城到己巳之变中可以同后金野战。这充分说明了袁崇焕主政辽东花费少,成绩优。
年代 天启六年 天启七年 崇祯二年
辽东军费 620万两 480万两 870万两
崇祯二年的军费猛增,主要是同己巳之变后金入关抢劫有关。针对袁黑将后金入关的责任推给袁崇焕,这是毫无道理的。后金入关的直接原因就是蓟镇疏于防守,后金每攻一城必下,导致长驱直入。以蓟镇兵一触即溃来否定袁崇焕在关外屯田守边的贡献,是不可取的。
结论:袁崇焕所采用的屯田堡蚕食战术具有低成本可持续性

1.4 汰冗兵练精兵
汰冗兵练精兵为屯田堡推进战术的辅助手段,作用是改善财政收支,训练精兵部队.
明朝末年,一个较大的蔽政就是冗兵吃空饷,朝廷花大把的银两养着一批战斗力低下的军队,使得明末的财政不堪重负,从而汰冗兵成为一项方略,而袁崇焕则是这一方略的执行者,并且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绩.
袁崇焕在所辖关宁防区实行汰劣兵,对像为山海关总兵赵率教所部的蓟镇八路.
此蓟镇八路非彼蓟镇也,如果有袁黑拿来当成袁崇焕削弱蓟镇防守,则真是人间奇冤!
汰冗兵结合屯田,带来的结果就是节约了开支,如上节所提节约了辽东军费.
练精兵的效果如何?
从宁远之战中,关宁军只能守城,到己巳之变中,关宁军在马伸桥列阵迎敌,皇太极所率的数万辫子军不敢迎战,绕着而行!
己巳之变中,关宁军入援的辽镇精锐即有17000,其中赵率教所率4000精骑,袁崇焕所率9000骑兵和4000步卒.考虑到关宁军不可能全部回援,入关的估计不会超过半数.由此可见,经过三年多的调教,袁崇焕已将辽军从一支畏敌如虎一触即溃的残兵练成一支雄虎之师!
这么少的费用产生这么高的效益,可以说明末一代,袁崇焕的成绩无人可比。

第二篇 五年复辽的步骤
袁崇焕若想五年复辽,则必先收复辽南,若想收复辽南,则必先收复广宁

2.1 辽南四州的价值
辽南金复海盖四州是辽东产粮地,俗称‘金复海盖辽阳在外’是非常理想的屯田区,更重要的是,辽南半岛地势狭长三边沿海,易于从海上获得补给和支援。
明中期时的辽南屯田堡分布图

对于袁崇焕来说,辽南无疑是非常适合复辽战术的地方,而一旦辽南收复,同宁锦连成一片,复辽基本就成定局。
但收复辽南是涉及后金生死的关键战役,金复海盖四州,离大凌河卫最近的海州卫应当被袁视作第一站。从地图上可以看到,辽东湾在大凌河与海州之间形成了一个拱形,这样的地形,好处是方便了海上支援,缺点是陆上的联系容易被切断。
由于历代海岸线不断变迁,为了进一步研究辽东湾的地形,老夫特地找来一张17世纪的辽东湾地图,这个图上,大凌河与海州之间的地形更加准确。

图中虚线即为17世纪的海岸线,从中可以看出,大凌河卫可以很方便从海上支援海州、盖州,位置十分重要。但17世纪辽东湾的弧度很大,基本上将宁锦与辽南分割开来。
因此,若想收复辽南,必须保障辽南的与宁锦的陆上联系安全,否则很可能是功亏一匮。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先收复广宁。
2.2 收复广宁是收复辽南的前提
无论是保障大凌河、右屯的安全,还是要进一步要进军辽南,袁崇焕都必须考虑收复广宁。
宁锦一役,皇太极正是在广宁集结兵力,向宁锦发动攻击。
“初六日,闻明人于锦州、大凌河、小凌河筑城屯田。。。。。。。初九日,至广宁旧边”《满文老档》
由此可见广宁在后金手中,就必定是一个袭击宁锦的前沿基地,而到了袁崇焕手中,则可以同右屯、大凌河形成一个防御面,使得宁锦防线更为坚固不可破,并可以作为进军辽南的基地。因此,收复广宁,必然是五年复辽大业的第一战。

第三篇 结论与总结
1)袁崇焕是在有成熟的构思与规划的前提下,提出了五年复辽计划。
2)袁崇焕所设计的战略战术经过初步实战验证,是可行的,不仅可以克制八旗军事贵族的扩张,也得复辽大业成为可能。
3)从对袁崇焕复辽战术的分析,以及对辽东形势的分析,五年复辽计划的首战应当是收复广宁,收复辽南后金投降是终点。

楼主 _圣殿骑士  发布于 2013-05-29 13:16:00 +0800 CST  
新人拜吧。祝广大吧友快乐。

楼主 _圣殿骑士  发布于 2013-05-29 13:18:00 +0800 CST  
之所以会出现吃人肉事件,主要有以下两个要素构成:
1 宣大军冒充关宁军在京郊抢掠。
2后金军在京郊抢掠,宣称是‘督师约我来耳’。

楼主 _圣殿骑士  发布于 2013-05-31 14:07:00 +0800 CST  
“鹤帮问鹿帮:回复 _圣殿骑士 :这就不对了,您在一楼可是言之凿凿的说袁崇焕的军队是“雄虎之师”,...”

辫子军还号称‘过万不可敌’了,好几万的辫子军在袁崇焕带领的辽军手上从未嬴过,让辫子军情何以堪?

楼主 _圣殿骑士  发布于 2013-06-03 13:31:00 +0800 CST  
“鹤帮问鹿帮:回复 _圣殿骑士 :八旗战力并非以上下来区别,而是以旗主身份来评定。皇太极时,正蓝旗...”

阁下何不去花点时间,去好好研究一下八旗的上三旗和下五旗之分,这样会少闹一点笑话。

楼主 _圣殿骑士  发布于 2013-06-03 13:36:00 +0800 CST  
“鹤帮问鹿帮: 回复 _圣殿骑士 :您这样可就没意思了。谁说过袁崇焕应该打到多瑙河的?我说过么?还是其他神马人说过?辩论讲究摆事实讲道理拿干货,可不能玩自说自话的抒情体哦。”

说实话,老夫认为尔等袁黑不就认为袁崇焕没干成神仙事吗?一年打到多瑙河和二年剿灭后金只不过是一百步笑五十步的关系。

楼主 _圣殿骑士  发布于 2013-06-03 13:40:00 +0800 CST  
“鹤帮问鹿帮: 回复 _圣殿骑士 :还有,您的发言之中已经严重违背了军事常识。古代守城战也不是完全退缩到城墙以内,完全依赖城墙的坚固性来防御,照样要在城外设置阵地,做为城防的依托。除非双方兵力相差太过悬殊。 ”

袁崇焕守宁远时,为了防止内奸里应外合,连城门都堵死了,在你眼中都是不符合‘军事常识’的,但他这一招就是符合实际情况,最终结果是,他守住了,老奴带着伤以及袁崇焕的嘲讽书信,郁闷地回去了。

楼主 _圣殿骑士  发布于 2013-06-03 14:00:00 +0800 CST  
“鹤帮问鹿帮: 回复 _圣殿骑士 :八旗战力并非以上下来区别,而是以旗主身份来评定。皇太极时,正蓝旗是上三旗之一,而到了多尔衮时期,正白旗就变成了上三旗。何况丁卯之役,阿敏,济尔哈朗,阿济格、岳托等后金主将均有参战,四大贝勒出了一半,还能算偏师么?”

麻烦阁下去查一下这几个货,是哪个旗的主?再看看老夫所谓的下五旗是否正确。

楼主 _圣殿骑士  发布于 2013-06-03 20:32:00 +0800 CST  
回复 寒羽涅54 :
宁锦防线的作用是一个军事缓冲区,有这个区域存在,虽然后金依然可以绕过这个防区入关,但毕竟增大了难度。

随着袁崇焕在稳固了前屯、大小凌河诸卫后,必将收复广宁,一旦广宁收复后,后金绕道入关的难度将进一步增大。

而收复广宁对辽东而言是屯田区的增加,辽东的军费反倒会进一步节约。

不守宁锦,老夫真的看不出来有什么优点。凭什么袁黑们认为军费就会减少?难道袁黑们认为不用同后金交战了?这同尔等吃饱饭了是因为吃了最后一粒米的功劳有何区别?

楼主 _圣殿骑士  发布于 2013-06-03 20:40:00 +0800 CST  
“回复 _圣殿骑士 :长城长又长,防不住后金的抢劫队,但是将辽军十万屯守关外就防得住后金的抢劫队了,事实是,后金根本就没理睬过关宁锦防线,五次寇边都是从长城破口。既然这个样子,为啥还有屯守关外,多个十万军队拱卫京畿,将在关外修那些又要被拆的堡垒的钱花在重构京畿防线上,难道不行?”

既然阁下知道有五次破口,就应该了解实力此消彼长的重要性。要知道,袁崇焕在时,明朝不断蚕食后金领土,袁崇焕下狱,情势急转直下,变成了后金不断蚕食明朝领土,最后只剩下宁远孤城。

另外,你似乎认为领土越小越容易防守?所以你认为应该放弃关外领土,退到关内修筑防线。这个是很多袁黑的观点,很可惜,这种想法是很可笑的。

1 关外土地可以屯田,可以解决一部分军粮,甚至像赵率教在前屯屯田,不仅自给还有余。
2 不仅关宁军屯田,后金也在屯田。所以占领敌人的领土屯田不仅是壮大自己,而且是削弱敌方。对袁崇焕来说,这有扼制后金具备长期围困坚城能力的重要作用,所以袁崇焕复辽战术的核心思想就是,不断地占领后金领土,不断地屯田守住,最终胜利的天平就会倒向明朝。退守关内的结果是,后金将拥有大量屯田,为了解决屯田人口,会更加频繁地越过长城抢掠人口屯田,他们会越来越强。
3 退守关内后,你可知国境线有多长??????你准备重点修哪一路长城。后金就那么傻?一定会从你重点修的长城破口进犯?

楼主 _圣殿骑士  发布于 2013-06-03 21:02:00 +0800 CST  
“寒羽涅54: 回复 _圣殿骑士 :而后金凿城战术最出色的的战例是清河之战。清河城守军1.1万,而且清河城准备了4个月,不是被突然袭击,最后城东北角被凿塌,全城尽没。”

以配备西洋大炮的坚城是袁崇焕复辽战术的一个创举,对于后金的攻城武器而言,有效射程在2500米的大炮无疑是致命的。
所以,战术细节的把握很重要。同样是在辽东守城,宁锦就是久攻不下,而铁山则是一触即溃。

楼主 _圣殿骑士  发布于 2013-06-03 21:07:00 +0800 CST  
宁远一役,袁崇焕守住了宁远,保住了辽东军民几十万首级,袁黑们却纠缠首级不多。事实上由于是攻城战,意味着只有攻上城墙后战死的辫子军才有可能被割首级。而宁远之战众所周知,是一场守城战使用大量距离武器的战争,攻上城墙后被击毙的有200多,可想而知,没攻上城墙就被打死的该有多少。

袁黑们用首级数来论证出等于宁远之役杀敌数,来抹黑袁崇焕守住宁远的意义。同时故意忽视保住了辽东数十万军民首级的意义。他们丝毫不提广宁溃败和宁远大捷之前的相似性,只是结果不同。广宁溃败中被屠杀的辽东军民和袁崇焕保住的辽东军民一样,他们的几十万首级在袁黑眼中都是一值的,纯数字而已。

楼主 _圣殿骑士  发布于 2013-06-04 12:38:00 +0800 CST  
“鹤帮问鹿帮: 回复 还没如梦 :张巡守雍丘,数千对四万,尚且不断派兵出城袭扰安禄山叛军,袁崇焕堵死城门,与其说是防啥奸细,还不如说是自己害怕呢。”

作为一名袁黑,阁下没有认真研究过抚顺、沈阳、辽阳等大镇失陷的原因,就跑出来黑袁了。

以上文字是老夫对你的评语。

楼主 _圣殿骑士  发布于 2013-06-04 12:49:00 +0800 CST  
回复 _圣殿骑士 :回复 _圣殿骑士 :那后金入关是毛死后对吧!朝鲜失陷也是毛死后对吧!林丹汗被灭袁崇焕也没出兵对吧!屯田!有多少被后金给烧了?宁远锦州孤悬关外对不对!选了一个本来就很难运粮的地方!那点屯田杯水车薪,还老是被断粮道!朝鲜没袁崇焕的责任!放屁!毛文龙在时怎么朝鲜没事!”


1)第一个问题老夫已经回答过你,毛文龙与他手下的那堆残兵败将存在与否对整个战局毫无影响。自丁卯之变后,东江残军丧失了全部的陆上屯田区,就从此退缩孤岛,再无作为。不仅没有什么牵制行动,还与敌商讨天下大计。为了解决生存问题,只敢抢掠本国商客,不敢动敌人半根毫乱。


2)林丹汗被灭袁崇焕当然没出兵,从天启七年四月到崇祯元年九月林丹汗西迁的这段时间,这时的袁崇焕是没有办法出兵的,他在广东的老家可能就几个家丁吧?和老奴的千军万马干?


3)请你举个屯田被后金给烧了的实际例子出来如何?至少老夫给你证明了袁崇焕屯田降低了军费,帮朝廷省银子了。


4)宁远不孤悬关外,难道让山海关北京孤县关外?难道退守山海关军费就少了?只会更加方便敌军入关抢掠而已。长城又何时保险过了?


5)朝鲜丁卯之乱中,遭受后金阿敏所率的下三旗入侵,被迫签下《江都条约》,损失惨重。其根本原因就是时任平辽总兵的毛文龙在铁山一役中的惨败,没有挡住后金。老夫不解的是,平辽总兵败了,关辽东巡抚何事?是的,见死不救!可是辽东巡抚也并不轻松,后金上三旗主力正在准备打援等你送上门来呢。辽东巡抚能做的就是先把自己的地盘固牢,为三个月后的宁锦大捷做充分准备。
如果偏要纠缠辽东巡抚见死不救,那么登莱巡抚也见死不救,山海关总兵也见死不救,宣府、蓟镇、大同等等,总之九边一个都跑不掉吧。那么,毛文龙就不能守好自己的地盘吗?败得那么快,连个像样的抵抗都没有?

楼主 _圣殿骑士  发布于 2014-06-09 13:10:00 +0800 CST  
回复 _圣殿骑士 : _圣殿骑士 :你是不是还要说他不死就能五年平辽,还好崇祯没杀钱谦益,魏德藻之流,不然楼主还会说倘若他们不死,明必不会灭亡,那你看到鞑子赞美过李定国,郑成功,张煌言吗,可叹世人唯知大话炎炎之辈,而忘了那些正真为国牺牲之人”


为什么要乱杀呢?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少刻薄多宽容才是王道。
杀得人心都散掉了,最后还落井下石一句,文官即可杀。这种不懂得反思自己的亡国之君就是你在力捧的对像。


你还没回答老夫你是不是姓朱?

楼主 _圣殿骑士  发布于 2014-06-09 14:14:00 +0800 CST  
回复 _圣殿骑士 :馗 _圣殿骑士 :把国境线退到长城,省下来的钱可以加重蓟门,大同的防线,也可以减轻农民的负担。又岂能说更方面入侵呢?你难道没有脑子可以想想吗?”


你自己有脑子吗?北方的长城一线有多长你知道吗?这道长城有明一代蒙古年年入关你可清楚?你加重?这么长的边境线你全部加重要多少人力物力?就算你光加重蓟门、大同就恐所耗尽国库都不够。而且可能毫无用处。再者,后金一共五次入关,每次路线都不一样,人家就有不从你这走的。所以你的加重蓟门、大同有意义吗?白痴一样的思维。


这种被动挨打的思想真的愚不可及,你们老朱家就这种思维??????还想抹黑别人掩饰自己祖上的愚蠢?

楼主 _圣殿骑士  发布于 2014-06-12 13:36:00 +0800 CST  
后金五次入关的路线:
第一次入关:崇祯2年,1629年
后金军从喜峰口入塞,12月末,太宗留下一封致崇祯帝的信后,离京,连下遵化、永平、滦州、迁安四城,返回沈阳。
第二次入关:崇祯7年,1634年
兵分四路,以大同、宣化一带为主攻方向,分别破关口而入。“不攻城池,只在各村堡劫掠”,深入山西中部和河北北部,后金诸路兵马,会于应州,攻克代州,明军死守大同,坚决不出来对战,太宗移师攻万全左卫(宣化西),斩守备常汝忠,歼灭明军千余人,从尚方堡出塞,回到沈阳。
第三次入关:崇祯9年,1636年
大军分三路奔向冀北,入独石口,八天后,会于北京延庆县,俘获人畜一万三千二百三十。7月3日,北京全城戒严,清军经延庆入居庸关,取昌平。。。。。9月1日,清军携带掠获的18万人畜及其大批物资从容出冷口,“俱艳饰乘骑,奏乐凯归”,他们还砍下木头,写上“各官免送”字样扔于路旁
第四次入关:崇祯11年,1638年
清军兵分两翼,分别从墙子岭和青山关毁边墙而入,密云总督吴阿衡仓促应战被杀,两路大军越迁安,过丰润,会合于通州,沿太行山和运河,分兵八道,向西进攻。此后,多尔衮率军至天津卫,渡过运河东归,安返辽东。此次清军所获甚大,共败明军57阵,共克济南府、3州、55县、2关,杀两名总督及守备以上将吏百余人,生擒德王朱由枢(押送沈阳)、郡王朱慈颖、奉国将军朱慈赏、监军太监冯允许等,获人畜46万2千3百,黄金4039两,白银97万7460两。
第五次入关:崇祯15年,1642年
从界岭口毁边墙而入,进抵蓟县。。。。。。清军从兖州分兵,一部分去了莱州、登州、海州;另一部分渡黄河。崇德8年3月,回到山东莒州和临沂,正赶春季来临,春草青青,清兵就解鞍放牧,修整一个多月,此后两翼兵马途经河北返回,先于密云会合,然后于5月22日出关,安然东归。

楼主 _圣殿骑士  发布于 2014-06-12 13:47:00 +0800 CST  
回复 _圣殿骑士 :馗 _圣殿骑士 :我已经说过的话为什么又要重复一次,弄脑子能不能有点记性?重要的不是彻底阻止后金入塞,而是让后金入塞捞不到大便宜,因为后金入塞一次是为了弥补其国内数年的财政亏空和粮食缺口,如果明军能在河北,山西坚壁清野,严密防守。即便后金入塞了,最终他们自己也会放弃这种赔本的买卖。”


@lineage神话
是你自己没有记性吧??????你看了后金入关到过的地方了吗?
想坚壁清野?整个黄河以北都得坚壁清野吧?

楼主 _圣殿骑士  发布于 2014-06-12 14:07:00 +0800 CST  
回复 _圣殿骑士 :馗 _圣殿骑士 :我要听证据,不是听你吹牛逼,至于你这个连接,我看都懒得看,你和网友吵几下嘴皮难道就可以对一个历史人物盖棺定论了?你当你是谁?上帝吗?”


老夫开贴多年,扳倒袁黑无数,你说吹牛就吹牛吧。总之,那个贴子无人能应战。吹牛也好,没吹牛也好。天底下的袁黑还没有人能过得了老夫这一关!

楼主 _圣殿骑士  发布于 2014-06-12 14:10:00 +0800 CST  
@lineage神话
自重一些吧,你什么历史常识都没有,你怎么能好意思能找别人过招?麻烦你不要再烦老夫了好吗?

楼主 _圣殿骑士  发布于 2014-06-12 20:18:00 +0800 CST  

楼主:_圣殿骑士

字数:23273

发表时间:2013-05-29 21:16: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2-02 09:47:58 +0800 CST

评论数:4103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