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NABO】防弹松鼠2017年OST评论




楼主 防弹松鼠  发布于 2018-03-25 15:30:00 +0800 CST  
完整标题是 防弹松鼠2017年年度配乐评选

被吞得太厉害了,放一会看有没有被删或被锁

会分几天更,毕竟写的较多,所以如果新回复浮不起贴的话,更完前早就不知道沉哪去了

楼主 防弹松鼠  发布于 2018-03-25 15:35:00 +0800 CST  
由于某些相关影片的发碟时间实在太晚,年度评选才推迟至此

上次我进行详尽的年度配乐还是4年前的事(上次写是13年的评选,贴号是2871362799),做这种评点还真是比想象中要耗时间,你必须在所有类别配乐里听足够的量,把所听的配乐进行分门别类的打分整理,在乐迷讨论中补听一些连试听资源都相当难找的极小众作品,最后还要对各部门胜出者及年度十佳做一些评点。可以说,一年试听量不在3-400部是绝对会有不小的遗漏同时缺乏对配乐领域的整体性认知的

在从09年开始听配乐的这些年里,如同观影量极大的人一样,终归都会养成越来越严格刁钻的审美,此前几年在配乐贴里会出现时而态度不怎么友好的情况,毕竟如果个把月里连续听了百来张新配乐作品,而没有哪怕一部能达到自己内心中对优秀作品所设的标准的话,那感受会是很窝火的,不免会有种业界要完的观念,正如我下面要提到的好莱坞配乐界退化的问题,使得我开始怀疑配乐艺术是否真的需要这么关注……后来感觉还是自己心态不对,试听类艺术不管哪种领域,以最严苛的态度去评判那完美无缺的精品永远是极少数,放平心态去听那些不太惊艳的良作佳作,依旧能找到一些迸发闪光点的段落或旋律,同时,只要肯去挖掘,那些并不知名的,不在好莱坞或不在电影圈的配乐创作者们,尽管他们很可能一辈子都不可能为借由好莱坞电影作品配乐来打开自己的知名度,但他们依旧在冷门本土电影、偏门剧集、小众游戏、粉丝化的日漫作品中尽情发挥自己的创作力,这些作品,足以在不经意间弥补好莱坞配乐作品的颓势

也许真的是这样,你每次花不少努力在审美上跃上新一级,所留存的人就以极快的速度减少,但新一级上永远不是空无一人,配乐爱好者真的是一个很小众的圈子,而我们怎么评价配乐也与普通观众或影迷很不一样,对于真正深度的配乐爱好者来说,配乐绝对不仅仅是对于动态画面(无论是电影/剧集/游戏,甚至广告或任何互动媒体形式)的延伸及表现力的补充,我们所要注重的绝对还要有配乐本身的音乐价值,普通路人对配乐的认知是很破碎化的,经常听到一曲比较燃或洗脑的段落就认定这片是神配乐,他们认为“配乐只要服务于画面,足够带感就行了,还要有什么单独听的必要?”,实际上这种言论对于配乐爱好者早就听得耳朵长茧,而且早已被视为对音乐价值匮乏的配乐作品的苍白辩护,如下面我所要提到的,正是由于当代好莱坞的配乐创作愈加地不注重配乐本身的音乐艺术价值,才使得如今好莱坞商业片的配乐作品质量一败涂地,落在了欧洲,甚至是日本后面。首先配乐不是歌曲,尤其不是引用的歌曲,同时配乐评论严格来说不能算上引用,尤其是直接照搬已有配乐或古典音乐作品的段落,其原因是,电影配乐这门艺术从诞生之初就不是说电影在需要配的地方就即兴写一段,而是有完整的创作构思的艺术品,是能够脱离对电影的服务作用之外仍具有艺术价值的独立音乐作品,主题性创作真正赋予了配乐作品以生命和个性,让其不至于成为一滩毫无辨识度的散沙,在聆听的过程中,乐迷能够感受到作曲者的写作思路,从而体会作曲者对作品的理解;主题不一定就指旋律,也不一定指代角色,而是任何有着特定指向性的音乐,哪怕是某种音色或氛围,或者只是展现某种特定的情绪,都可称之为主题,配乐主题能展现人物个性,将情感的表现力具象化,增强场景展现和动作戏的冲击力,同时能在不经意间给予观众心理暗示;真正的思路清晰甚至独到,情感表现力丰富的配乐杰作,哪怕脱离了画面,每当那些代表人物、地点或特定情感的主题出现时也有着强大的表现力,哪怕不是主题创作导向型的配乐作品,真正有音乐价值的配乐能给予电影或任何一种动态媒体更深的情感共鸣,而不会如同音效化配乐只能沦为一种功用化外毫无生气的背景板 ,那只是电影的附庸,没有真正的灵魂

当今好莱坞商业片的制作流程中,对于配乐这一环节可谓愈加地不重视,甚至可以说不尊重,时不时地就能传出重头商业片项目因导演创作分歧/后期紧张/后期剪辑冲突而匆忙更换配乐师帮忙扫尾甚至直接重写配乐的情况,哪怕是技艺精湛的好莱坞老一辈作曲面对这种情况都只能构思一个大体框架写一步算一步,更不用说那些基础不牢几乎无创造力只会写纯流水线的新一代作曲者了,在这种情况下根本不能指望配乐作品能有很鲜明的主题写作和独特的配器或作曲结构;同时,由于配乐师与导演之间高度的合作关系,加之目前电影宇宙/系列频繁更换导演的情况,使得几乎每过一集有不少系列就要更换配乐师,这对于整个电影系列的配乐发展连贯性和独特性的伤害是很严重的,哪怕是作曲风格再相近的配乐师,尤其是从事作曲行业时间较长的,是有着不可替代的写作偏好而无法做到高度模仿,何况除非前作的旋律创作很深入人心,多数作曲者都不会轻易引用此前作曲者所创作的主题,这时这个电影系列的音乐路径已经被完全损害了。好莱坞这种不尊重配乐创作的态度,使得制片们更加青睐如Zimmer旗下的RCP系作曲傀儡这样创作速度快且完全没有可辩音乐特质的流水线配乐作品,这样愈加不重视配乐本身音乐价值的结果,就是整体配乐界水准的下降,使得年轻作曲者的从业门槛越来越低且愈加不重视作曲基本功,说句不好听的话,我们熟知的老一辈的好莱坞配乐师基本上都已年过半百或花甲,算是已经进入入土倒计时了,稍微年轻一点可以写出一流商业片配乐作品的人才,如MG、BT的,少之又少,配乐新闻里出现的根本没来头的新人配乐者越来越多,但几乎就写不出几部能引起人注意的作品,甚至因好莱坞电影的影响力而造成了其余地区的配乐师也开始跟风写流水线了,再这样下去,好莱坞配乐人才断代落于欧洲和日本之后是迟早的事,尤其是后者以高密度地产出动漫游戏作品给与了本土作曲者相当多的创作机会,日本出品的配乐作品虽然更多是学究气且缺乏独特的个人风格,也很难说有真正的大师级人物,但它至少依旧在尊重传统配乐,尊重这一门独特的艺术,而不是将其完全流水线化甚至用毫无底蕴的合成模拟器制造出的所谓音乐来污染它;所以说,下次再碰上沉迷二次元的萌二,电影爱好者可没什么资格嘚瑟了,好莱坞电影配乐的衰败,已经随着配乐从业者的更迭及电影部门高层对配乐态度的转变而急剧加速,回想几十年前几位真正的大师级作曲(Goldsmith、Barry、Horner、Williams等)在自己的巅峰年代杰作频出称霸一方,当时怎么也想不到好莱坞配乐会退化成这样吧

楼主 防弹松鼠  发布于 2018-03-25 15:45:00 +0800 CST  
关于评选本身,分奖评价或长或短,看自己意愿;部分项目可能会出现分类分歧问题,这个就请原谅了

提名门槛从4星降为3.5星,否则这里面估计还是有一大半提名不了的,5提制,如果单项达3.5星标准的不足5部,有几个提几个,不补空

考虑到配乐作品本身发售情况,某些暂时看不到作品本身的评价会较简略,未正式发行配乐的不予参评

楼主 防弹松鼠  发布于 2018-03-25 15:50:00 +0800 CST  
评选类别公布顺序:

最佳合集配乐

最佳游戏/互动媒体配乐

最佳电视剧集配乐

最佳纪录类电影配乐

最佳动画类电影配乐

最佳喜剧类电影配乐

最佳剧情类电影配乐

最佳动作/冒险/惊悚类电影配乐

最佳作曲

最令人失望电影配乐

最佳奇幻/科幻/恐怖类电影配乐

最佳电影配乐

最佳配乐曲目


同时,会穿插年度电影配乐十佳的揭晓及点评

楼主 防弹松鼠  发布于 2018-03-25 15:55:00 +0800 CST  
最佳合集配乐



Debbie Wiseman Live at the Barbican
作曲:Debbie Wiseman

Hans Zimmer - Live In Prague
作曲:Hans Zimmer

John Williams & Steven Spielberg: The Ultimate Collection
作曲:John Williams

The Essential Thomas Newman
作曲:Thomas Newman

(第5个提名空缺)
作曲:空缺

主要是当代的合集作品,年代太久远的就不直接拿来比了,不是很公平

赞美Wiseman阿姨!这次在Barbican的母校举行的音乐会演奏了不少此前未发行或没有交响演奏的曲目,整碟演奏效果非常赞,算是和Wiseman钢琴曲集一般非常难得的作品,收录了些此前根本未发行作品的演奏

楼主 防弹松鼠  发布于 2018-03-25 16:00:00 +0800 CST  
最佳游戏/互动媒体配乐


苍蓝革命之女武神(蒼き革命のヴァルキュリア / Valkyria: Azure Revolution)
作曲:光田康典

RiME
作曲:David García Díaz

So Let Us Melt
作曲:Jessica Curry

茶杯头(Cuphead)
作曲:Kristofer Maddigan

重力眩晕2(Gravity Daze 2)
作曲:田中公平

胜者在So Let Us Melt与女武神之间决出

VR游戏So Let Us Melt是英国女作曲家Jessica Curry与这家独立游戏制作方的第3次合作,从 亲爱的艾斯特 到 万众狂欢 再到这次的So Let Us Melt,可以明显感受到一位配乐师逐步完善自己独特的配乐风格,Jessica Curry擅长运用悠远空灵的人声独唱或合唱,时而辅以弦乐或钢琴伴奏,创造出与世隔绝令人沉醉的异世界之感。亲爱的艾斯特过于忧郁且弦乐线条及编曲单调,万众狂欢过于侧重合唱也缺乏令人印象深刻的编排,而到这次的So Let Us Melt里,Curry已经可以熟练地将合唱声部巧妙地与弦乐、竖琴、钢琴独奏及少量电子乐节拍声结合,编曲让人耳目一新,作曲中更加多变的声部、层次转变以及部分段落强烈的节奏感使其克服了前两部作品因沉闷的编曲而无法完全释放的美感,听感丰富了一个档次,部分曲目甚至有着Philip Glass的极简风格影子

苍蓝革命之女武神可以说是我提到的典型的日本配乐师那种过于工整的大交响乐作品,相比真正大师级的史诗向配乐,这类作品所缺乏的是一种创作激情,太过一板一眼,写起旋律或重要段落来没有豪气,总有畏手畏脚之感,比如其中一个主题旋律第2曲War of Liberation,铜管旋律及其底部的弦乐对位和人声渲染,或是小号间奏都很到位,行进非常优秀,但其似乎缺少一个高潮段落,编曲上没有大收大合,旋律本身也并未让人达到惊叹的地步。但论及17年整体游戏配乐水平,这部凭借扎实的交响乐写作功底,及主题运用足够让听者留下印象的传统史诗向作品已足以得胜,其实这17年年度评点里不少类别赢家的性质都是如此

其余比较值得一听的
Chris Tilton 的 Divide
Gareth Coker 的 ARK
Michael Salvatori、Skye Lewin、C Paul Johnson、Rotem Moav & Pieter Schlosser 的 命运2
Christopher Larkin 的 Hollow Knight
Austin Wintory 的 Tooth and Tail

楼主 防弹松鼠  发布于 2018-03-25 16:05:00 +0800 CST  
最佳电视剧集配乐



宝石之国(宝石の国 / Land of the Lustrous)
作曲:藤泽庆昌

冰血暴 第三季(Fargo Year 3)
作曲:Jeff Russo

女城主直虎(おんな城主 直虎 / Onna Joshu Naotora)
作曲:菅野洋子

Princess Principal
作曲:梶浦由记

霍华德庄园(Howards End)
作曲:Nico Muhly

美剧的配乐已经弱到没几部印象较深的了(不计配乐未发行的《奥维尔号》),最佳是《冰血暴》第3季,Russo为《冰血暴》系列创作的配乐以节奏诡异的军鼓打击乐赋予了画面极其惊艳的悬疑质感,清冷的木管乐及拨弦演奏凸显孤寂,同时也不缺乏出彩的弦乐旋律写作,如第11轨“The East”,可以说是比较独到的悬疑向配乐作品

最终的最佳给予《宝石之国》,一部小格局,小编制的配乐作品,轻柔而温婉动人,多以钢琴、长笛或二胡独奏或清脆的打击乐器来展现唯美的画面及众多角色的内心戏刻画;少数的动作曲目,如第7曲,所主打的也是优美的弦乐写作及密集的手鼓打击乐声,激烈而又不失美感,使得配乐整体都给人以一种轻盈而纯美的感受;独特的甘美兰打击乐和唢呐音色更是强化了反派月人的音乐特质,赋予了配乐以异域情调

旋律写作则更是可圈可点,1、4、12、14、15曲分别有着不同乐器(钢琴,长笛,钦巴龙,小、大提琴,二胡)的长段旋律,或浪漫唯美或触动人心,非凡的情感表现力,赋予了配乐作品独一无二的灵魂,最后的交响版主题曲及配乐组曲更是集配乐所有精华于一体,虽然还是暴露了作曲者写大交响乐欠缺经验,层次感掌握不好的问题,但最终,它依旧能从内心深处打动我

如果这部是电影配乐的话,进入年度十佳是非常有可能的,真是一部气质独特,彰显个性的作品

其余比较值得一听的

Arnau Bataller 的 我知道你是谁 第一季
MONACA 的 结城友奈是勇者-鹫尾须美之章
Bear McCreary 的 古战场传奇 第三季
César Benito 的 静默奏鸣曲 第一季
甲田雅人 的 骑士&魔法
王宗贤 的 我的前半生

楼主 防弹松鼠  发布于 2018-03-25 16:11:00 +0800 CST  
蜘蛛侠:英雄归来(Spider-Man: Homecoming)
作曲:Michael Giacchino

正义联盟(Justice League)
作曲:Danny Elfman




首先恭喜两部配乐成为年度前10守门员(并列11),很巧的两部作品虽然相对来说都属优秀之作,但也分别反映了超级英雄电影配乐的主要问题

MG的《新蜘蛛侠》属于传统的正邪对抗型,主要主题就两个,彼得帕克的主题和秃鹰的主题,前者比较明显,后者首次在第2轨“The World is Changing”第9秒直接接着复联主题出现,此后多以低沉轰鸣的铜管乐展现(虽然有些太过接近于MG以前所写过的反派主题,比如《星际迷航1》里的罗姆兰战舰主题),而彼得帕克的主题看似跳跃感十足非常活泼,但以交响乐的饱满形式演奏出时,如“Lift Off”1分45秒处帕克从废墟中奋起时,也有着非常雄壮的一面

论及各配乐师对蜘蛛侠系列配乐的风格对比,DE的老版1、2更多的是强调现代感,配器中使用了不少合成鼓乐、电吉他及混音效果,来为这个初登大银幕的少年超级英雄的音乐特制与此前更传统的超级英雄形象划清界限;CY的3则更加注重厚重黑暗的大交响建构来强调来自多重反派及帕克自身的黑暗面的心理压迫;霍纳的《超凡1》则是最为感性的一版,注重情感刻画,嘹亮动人小号主题和最为浪漫的Love Theme均出自他手;(至于《超凡2》,有人还记得那个满满中二气息的配乐组合名字“Magnificent Six”么……);而到了MG的《新蜘蛛侠》,他的想法,与本片风格都比较靠近最初的DE,运用架子鼓和不少拨弦演奏,强调青春气息,整体配乐氛围也比较轻快,不过在动作曲目上存在层次感较差,铜管声部录音效果比较干涩的情况,和《星际迷航2》一个问题;但最大的问题并非出自MG自身,而在于漫威影业在监督电影本身时对配乐使用的限制,自从《美国队长2》开始,漫威似乎刻意地限制配乐在正片中的使用量,而且似乎有些惧怕在正片中毫无顾忌地将配乐响亮的主题旋律直接表现出来,导致了配乐写得好但用得不好的情况屡次发生,包括《美队2》、《复联2》、《美队3》都极大限制在动作场景中编曲的复杂度,甚至有时根本就没有配乐,而MG的《奇异博士》和这次的《新蜘蛛侠》受到的影响更大,即便MG给两部影片所创作的各个主题旋律都很是出色(尤其是《奇异》的“Strange Days Ahead”后半的交响演奏版气势非凡),但在正片中就是很少使用,同时文戏段落的配乐量也明显减少,情绪调动很是不足,从漫威的这一偏向也窥见当今好莱坞似乎开始不敢向观众输出传统大编制的传统管弦乐,甚至抵触主题旋律这种表现形式,间接地助长流水线式配乐的受青睐程度

如果评MG的《新蜘蛛侠》是主题写作优异而编曲层次感不佳的话,那么DE的《正义联盟》则刚好反过来,DE以日渐成熟的交响乐编曲把大段的动作曲目“The Tunnel Fight”和“The Final Battle”的戏剧张力充分发挥出来(配乐发行时还特地为乐迷准备了这两曲的全长曲目作为Bonus Track,算是很良心的举动了),把DCEU从RCP流水线化的重低音音墙+无节制的合成鼓乐轰炸+毫无辨识力的大提琴煽情三脚猫功夫的配乐泥潭里稍微拉出来一点(虽然还是会被接了《海王》的RGW一拳打回去),然而过于匆忙和混乱的后期导致DE没有更多时间去构思新的主题(简直就是《复联2》情况的重现,DE近年最重头的活就是帮两边两部重头项目赶工,要想重现《爱丽丝1》那样的大师级杰作仍有待时日),新的“Hero’s Theme”多数时间只是个二音循环而已,尽管编曲精彩,也掩盖不住旋律没有更多的精神内核,而引用的老版超人和蝙蝠侠主题时,其在配乐段落中的显现比较僵硬,缺乏前后照应,同时对前者的引用还有着与影片基调不统一的问题(CY当年在《蜘蛛侠3》中对于DE配乐中比较光明美好一面的处理就是一个正面的榜样),各主题间没有做到充分融合,毕竟在下文将要提到的,配乐主题不是机械性的每次主体出现在镜头里时都要象征性地演奏一次(HS的《霍比特人》系列配乐在后期就存在这种问题),而是要自然地融入配乐整体中 ,所以总体而言,DE这次的配乐的评价与《复联2》类似,是一部底子足但缺乏足够明晰的主题写作作为叙事引线的作品,然而很不幸的,这种重技法轻主题的配乐作品普通观众的认知度很低,毕竟它没有哪段音乐能够特别引起观者的注意,更不用说去注意层次感和厚度了,也就难怪有较强的认知差异产生,毕竟对于普通观众看着听着爽才是王道

至于由这两部作品引申出我对现今超级英雄电影配乐的看法:对漫威,首先就是其过于频繁的配乐师更换,甚至在制作期间更换重写赶进度,如同开贴时讲过的,这种情况会导致整个系列的配乐连续性严重破坏,更不用说漫威这种电影宇宙了,连自己的Logo开场Fanfare都用了不止一版,你怎么形成自己独特的音乐特征?频繁的导演、主创更换及导演经常有自己固定合作作曲的情况,以及高层对系列的配乐建构没有更大的野心,使得漫威系列电影配乐直到现在都找不到任何一个作曲当做自己电影宇宙的一个创作核心。《钢铁侠》和《雷神》系列3部电影都换了3次,《美队》系列由于后两部年代背景更改换走了奠定坚实基础的AS而任由HJ用电子噪音感十足、没有任何主题创造力的配乐将其毁之殆尽,《复联》系列第2部也因BT创作的配乐后期因剪辑问题大改而让DE进行补充创作,曲风不统一(BT偏向直接引用主题而DE偏向于用织体表现主题)外加严重删改造成最终成品只是一部普通优秀但主题辨识度很不足的配乐作品;至今有3位作曲曾有希望成为漫威配乐创作核心的作曲家:AS(美队1+复联1),BT(钢铁侠3+雷神2),MG(奇异+新蜘蛛侠),BT曾引用过AS的美队和复联主题,MG也引用过后者,然而当创作集结作品时,没有充足的创作时间和极强的作曲能力,是不可能高水准地完成多主题(在漫威这里甚至是源自多位作曲家的多主题)且创作思路复杂的史诗向配乐的,主题运用不是搭积木,而是要巧妙编织进配乐中,同时还要面对不同作曲创作的主题风格差异问题,还需在不同的段落因场景需要作变化,需要配乐师对影片的理解非常透彻外加充裕的创作空间才行,现下漫威的现状是无法出产这种高规格作品的。只希望漫威能够有机会为配乐师创造更自由的创作空间,及能真正形成自己的,能让观众印象深刻的系列配乐主题(s)

对DC,首当其冲的就是其用人不当,Junkie XL这种几乎不懂传统作曲,配乐全靠在大量合成模拟器上按按键拨旋钮,同时恶意加入大量不明所以的扭曲电声音效的人,和RGW这从来没结果什么像样的大制作,从未写出过在乐迷中受到热捧,几乎就是具象化“平庸”二字的RCP作曲技工的人也能突然受到如此重用,写出的作品没有可辨析的思路而只停留在“应景”的层面,如前者甚至干扰到正常观影体验。实际上,不只是DCEU,华纳近年有不少二线电影项目也都不约而同地雇佣RCP系流水线配乐师来作曲(或者救场),如RGW的《泰山》,Balfe的《乐高蝙蝠侠》、《地磁风暴》、《12勇士》,HJ的《金刚骷髅岛》,Wallfisch的《小丑回魂》、《银翼2049》,又是一个让人失望的趋势,敢问高层你们构建《指环王》和《哈利波特》系列(Hooper的《凤凰社》和《混血王子》除外)时的配乐审美哪去了?而到了配乐特征和其主题连续性,哪怕我这个还对《MOS》中HZ的创作思路稍微有些好感的人(哪怕在乐评界《MOS》早已恶评如潮,更别提后面跟进的那部续作了),也无法容忍后面Junkie XL的介入,其编曲风格比《MOS》还要让人恶寒数倍,后期混音效果极其过量以至于你都听不到正常乐器的录音声响,重低音与人声混合成可怕的音墙,混合着无止境的单调鼓乐简直让人不胜其烦,更别提还有来自《超能查派》的联合作曲的Steve Mazzaro和Andrew Kawczynski合作,而听过《查派》的都应该清楚其配乐中掺入了多少令人头皮发麻的杂音,哪怕我再怎么反感寂寞的作曲方式,《MOS》起码还算得上是可辨析的音乐作品,而那部续作大多数配乐段落根本就是反美学的噪音合集,寂寞的主题思路反而几乎被盖住了,你把这叫做有前途的系列配乐作品?(粉丝应该庆幸那部作品中寂寞本人作曲比重较小),所以,当DE写出主题写作乏力但编曲饱满有力的传统管弦乐作品时,乐评的评价多数都认为其至少是将DCEU的配乐带入正轨的。哪怕DC今后要保持原本的配乐风格也请稍微找点靠谱的配乐助手(HJ或RD),尤其是寂寞不怎么想参与还想保留自己作曲署名的情况下,流水线作品也有三六九等,如果真要让Junkie XL或RGW这类人扛大旗,DC的电影配乐不会有出头之日

楼主 防弹松鼠  发布于 2018-03-25 16:30:00 +0800 CST  
10. 镰仓物语(Destiny 鎌倉ものがたり / Destiny: The Tale of Kamakura)
作曲:佐藤直纪


在2010年用一部气势非凡的大交响杰作《宇宙战舰大和号》震撼了英语乐评界之后,佐藤直纪就成为了海外乐迷关注度最高的日本配乐师之一,虽然佐藤直纪擅长在配乐作品中以跳跃得非常厉害的音乐风格,造成非常割裂的听觉体验(如《暗杀教室》),然而佐藤依旧是一位相当传统的配乐师, 历史剧或奇幻类题材都可以写出的气势不凡的管弦乐作品(如《龙马传》和《精灵守护者》),哪怕现代日常剧集也能用恢弘的交响乐烘托出满满的元气正能量(2012年的《Priceless》),这些以及其超脱一般作曲家的旋律感染力,如《永远的三丁目的夕阳》、《岳:冰峰救援》、《使者》,足以让佐藤成为外网乐迷心中日本配乐师的代表之一

这次的《镰仓物语》是一部奇幻题材的交响乐作品,以往佐藤的传统管弦作品总要在编曲底部用上一些电声辅助,而这次所呈现的则是非常纯粹的自然乐音,柔美的旋律和雅致的编曲下包裹着诡谲和可爱的小细节,充满着童趣。其主题旋律在第1轨“鎌倉ものがたり ~Main Title~”第24秒就有展现,旋律走向和节奏让人想起久石让的《哈尔的移动城堡》,非常可爱阳光的一个主题, 浓郁的宫廷舞曲风格使其在魔幻色彩之上增添了不少优雅气质,这是较长一段时间以来佐藤作品中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主题旋律,其在配乐中的运用也很是频繁,而且变化丰富,如第3轨的拨奏,在像8、13、16曲这样的抒情曲目中,其舒缓的演奏使这个主题的性质突然转变得温暖动人,而在15曲里则又变得带有悬疑色彩,这一个主题的多种变幻可谓做到了物尽其用

弦乐煽情曲目则向来是佐藤直纪的拿手好戏 (印象最深刻的当属10年的《宇宙战舰大和号》和12年的《使者》),佐藤对主题旋律的变奏处理,以及虽没形成明显的主题但间或出现在配乐段落里的细碎旋律,为这部配乐注入了不小的情感深度。原先可爱温婉的旋律可以变得伤感悸动,如第8轨,其第2分15秒后自然地衔接了主题旋律,将这一曲目的感染力升华到了顶点;13轨前半段和16轨整曲的弦乐演奏也将主题旋律嵌入其中,而18轨的旋律则更加稳重悠扬,这些都增强的配乐中的情感色彩

其余场合,佐藤直纪的配乐也不乏亮点,大量弦乐拨奏和钢片琴的使用,及清脆的打击乐音色,都极大地渲染了本片的神秘诡谲但又不会激起任何恐惧感,拿捏到位,整部配乐中有很多场合保持了舞曲优雅的节奏型,如12曲29秒之后,其旋律由主旋律后半段变奏而来;11轨的非主题性的弦乐旋律配上了木鱼和铃鼓的伴奏变得节奏十足,最后在22、23曲也可以听到扎实的动作曲目。总的来说,佐藤在传统奇幻交响乐方面做到了自己的一流水准,优雅与感动并存旋律写作及轻松俏皮的编曲都令人温暖,可以说这是佐藤自《Priceless》以来我最喜欢的作品

楼主 防弹松鼠  发布于 2018-03-25 17:00:00 +0800 CST  
9. 新木乃伊(The Mummy)
作曲:Brian Tyler



又一个片烂曲优的典型代表

在经历了13-14年连续贡献出《惊天魔盗团》、《山羊岛》、《雷神2》、《忍者神龟》这几部配乐佳作之后,Tyler算是沉寂了一段时间,除了差强人意的《复联2》(后期还需DE接班结果两人各自独特的风格都折损了不少)和《魔盗团2》之外,居然还产出了像《超脑48小时》、《极限特工3》、《超凡战队》这样纯电子化近乎噪声污染的糟心作品,所幸Tyler以这样一部作品重新证明自己是好莱坞商业大片最理想的标配配乐师,虽然这样一部重塑Tyler大交响乐雄风的作品却被配在了17年最愚蠢电影之一中,而其不理想的票房成绩也彻底断送了BT执掌怪物宇宙系列电影配乐的希望

《新木乃伊》整部配乐的创作思路算是简单,重要的主题旋律只有两个,代表阿玛内特公主及其所相关的古埃及黑暗力量的主题,以及男主尼克的英雄主题,这样传统正邪主题对抗的奇幻冒险题材配乐,加上大量惊悚恐怖配乐元素的加入,就构成了这部质量过硬的Tyler标签作;第1轨“The Mummy”即展现了阿玛内特主题,8秒开始出现低沉,阴森的铜管演奏配合人声合唱,兼具神秘与恐怖感,从第42秒开始你可以听到其在组曲中展现的完整版本,但一般配乐中只选用前5个音或第一个乐句作为短主题使用,其最高亮的展现为2分10秒和4分8秒开始,洪亮的铜管和鼎沸的人声音色表现黑暗力量袭来所带来的压抑、绝望的感受,一般在影片高潮时使用,代表阿玛内特的觉醒,出现或出逃;尼克主题自然是第3轨“Nick's Theme”,具有非常鲜明的英雄主题色彩,后半段的演奏荡气回肠,甚至有历史传记片主题旋律的感觉,在倒数第2轨“Between Life and Death”还可加上弦乐固定音型做流水线使用,可以说这是BT自2015年为剧情片《真相》创作的主题旋律以来最讨人喜欢的一个主题了

这两个主题时常被融合在动作曲目中,比如第15轨“Concourse of the Undead”,1分35秒和2分53秒出现了尼克主题,其余段落多次出现了阿玛内特主题的相关乐句;除此之外BT为化身博士创作了一个主题,在第4轨“Prodigium”中,应该本是要作为续集的引线主题,不过现在也用不上了,同时从配乐中听出BT似乎有意愿为男女主创作一个love theme,但一直未能成形,估计是由于感情戏份实在太少的缘故;结尾的“The Mummy End Title Suite”将配乐所有的主题及精彩段落串联一气,可以说是年度最精彩的组曲之一,非常值得一听

不过虽然BT建立了不错的创作思路,主题写作也很鲜明,但本片大段的动作乐章写作中似乎没有多少能留下深刻印象的,缺乏足够的高亮时刻,这就使得其对比以往BT一些格局小而用力过猛的恐怖片配乐作品,如《异形大战铁血战士2》,整体要弱一些,同时其对中东本土乐器的使用非常稀少,悬疑音乐也一直是BT的弱项(BT的恐怖悬疑配乐更多是以配乐本身的大编制气场去产生压迫感,而非从巧妙的编曲中自然渗透出的恐惧感),比较有意思的一点是本片发行版甚至比全片都长,里面包含了正片没用到的替代曲目,如第7轨“The Call of the Ancients”似乎是一个替换开场配乐。所以最终,《新木乃伊》的配乐的综合评价算不得多高,不过鉴于这几年好莱坞配乐的不正风气,能有这样硬质的,虽仍带有流水线色彩的大交响作品已难能可贵,BT用这部作品捍卫了传统交响配乐的尊严,不过也希望他有机会接手别的、商业片性质不是很强的类别电影,毕竟才华不限于此,能靠奥系项目刷个提名是再好不过的

楼主 防弹松鼠  发布于 2018-03-25 18:00:00 +0800 CST  
8. 玛丽与魔女之花(メアリと魔女の花 / Mary and The Witch's Flower)
作曲:村松崇继



作为前吉卜力成员创立的Studio Ponoc工作室的首部动画长片作品,《玛丽与魔女之花》可谓出师不利,虽然日本和北美票房表现相对优异,且在欧美影评人间口碑尚可,但过于平淡且前大半段时间缺乏情感推进力的故事,性格不讨喜且情感转变过于突兀的角色,使得再精美富有想象力的背景设定只能沦为苍白的背景墙,直到后半小时奶奶的身世揭露后整个故事才变得精彩起来,可惜了村松为其所作的纯美阳光而充满情感张力的配乐

村松崇继可能是吉卜力相关作品自久石让之后可以遇上的最合适的配乐师,其旋律写作异常之甜美,让人沉醉在童话般的氛围中,非常适合吉卜力那些充满童真和想象力的故事,在上次与导演米林宏昌合作的《记忆中的玛妮》就能感受到其所写纯美浪漫旋律的强大感染力,饱满浓郁的弦乐写作似乎有着能够融化听者的力量(只要听完前6轨便可领略),可惜那一年碰上了无可匹敌的大交响杰作《驯龙高手2》,无法成为我那一年最爱的动画电影配乐;回到《魔女之花》,村松为其建构了非常清晰的写作思路,全片配乐中还有大量钦巴龙,由此还请到了据称全球最优秀的钦巴龙演奏家之一的Joshua Messick,此外配器还多选用钢片琴、木琴和钢琴,这些形色各异的与打击音色相近的配器使整部配乐呈现出一种可爱而晶莹剔透的质感,其实这次村松的发挥不如《记忆中的玛妮》,且非常恼火地被电影剪辑师切掉了一些本在配乐集中保存完好的主题展现,具体原因下面细谈

第1轨即电影主题旋律,这可能是整年我所听到的新主题里最让我感动的一个,29秒开始由明亮而温暖的旋律由钢琴和弦乐演奏,主题长得惊人而又非常唯美,其在第3轨中以暖阳般的木管配合着钢琴演奏,将玛丽的日常生活渲染地格外温馨;这一主题在片中还有着比较丰富的变奏,在第16轨开头和2分09秒后钢片琴的主题变奏有着更加坚韧的力量,结尾延伸的钢片琴收尾旋律,对应奶奶知道玛丽的秘密段落时多了一分酸楚(这一延伸旋律也用在了22轨“一緒に帰ろう”,描绘玛丽与送她来的兽群分别营救彼得的场景)

副主题出现在第5轨1分38秒处,多数时候由清脆的钢片琴演奏,它所象征的是能带给人强大魔法的魔女之花“夜间飞行”,这是一个看似不起眼,但实则非常具有情感张力的主题,在第5轨第1次用钢片琴奏出时,其所表现的是一种引人入胜的神秘感,这段配乐对应片中两个片段,第一次是玛丽把摘来的花给邻居大爷辨认时,这也是观众首次知道魔女之花的名字,对应一个给到玛丽手上魔女之花的特写,而让人十分恼火之处就是正片中居然把这段几秒的配乐给切掉了(可以对比一下影片中段落和第5轨,明显最后一段没有了),这就完全损害了这个主题的象征意义,等到这段配乐再次在奶奶记忆中展现已经到了影片最后半个小时,加之全片其余涉及到魔女之花及其魔力的场景很少运用这一主题,使得这个写得很出色的主题直到影片最后三分之一才表现出其强大的情感表现力,在第2轨“夜間飛行2”中,村松将魔女之花主题运用到动作乐章中,弦乐演奏使得其情绪感染力倍增,用以表现玛丽孤注一掷救回彼得的决心。真的很可惜,这个魔女之花主题本该有着更多出场机会,毕竟这是本片故事的重要物件,这个集神秘感与情感动机于一体的主题完全可以成为撑起本片配乐的重头之一

由于与《记忆中的玛妮》题材不同,《魔女之花》需要部分动作场景的配乐写作,这里就触到了村松的软肋上,以钦巴龙作为动作配乐的主奏实在太过干瘪,根本撑不起来其应有的紧张气氛,连同底部的铜管配合都显得干燥不自然,同时,钦巴龙的过度使用也给本片配乐带来了困扰,由于片中舒缓段落的填充,主题演奏甚至反派主题(如第15曲“ニセモノ魔女”)都有不少段落都用了钦巴龙作为主配器,这就稀释了其作为特色配器的鲜明性,最好将反派主奏乐器换一种会更好些,与魔法相关的场景,甚至魔女之花主题本身,完全可以用童声合唱来补充表现(其实配乐中的确有些段落用了童声,比如第10轨中段用童声表现辉煌的学校大厅,但因编曲不佳几乎没凸显出来)

配乐中还有一个非常优美的主题出现在18曲“呪文の神髄”,这一主题非常长,主要两段旋律在25秒至51秒 及 1分56秒至2分24秒,用以表现片中主角胜利解决困境出逃的场景,与电影主题和魔女之花主题一样,给人以最纯粹的美的感受。此外还有一些比较细碎但依旧非常温馨的旋律,如14轨“我が家”

综合来说,村松的配乐思路的没有在正片中没有得到充分的展现,配器的选用很独特但有点滥用,动作曲目编曲比较薄弱且推进比较机械,使得配乐集中的配乐大于影片中的表现效果,且片中的配乐丰度可以进一步提升,玛丽初进魔法学校游历的长段配乐不够有趣而显得略微拖沓。但最终,村松以其丰富的旋律创造力,给与了这部纯真的魔法奇幻电影增添了不少唯美动人的瞬间,尽管它有不少缺憾,却依旧是我去年最欣赏的动画电影配乐作品(MG你什么时候才能重回巅峰啊

楼主 防弹松鼠  发布于 2018-03-25 20:00:00 +0800 CST  
最佳纪录类电影配乐



珍(Jane)
作曲:Philip Glass

帝企鹅日记2:召唤(La Marche de l'empereur 2)
作曲:Cyrille Aufort

我们的母亲,戴安娜(Diana, Our Mother - Her Life and Legacy)
作曲:Miguel d'Oliveira

影子女孩(Shadow Girl)
作曲:Jorge Aliaga

(第5个提名空缺)
作曲:空缺

Glass的极简主义终于又能摆脱单调乏味的阴影再次让人满意一回了,其将少量破碎旋律融入自己作曲风格的结果真是惊艳,配乐里的情感色彩多了不少

其余比较值得一听的
Alex Heffes 的 地球,神奇的一天
Jeff Beal 的 波士顿马拉松
Hans Zimmer, Jacob Shea及David Fleming 的 蓝色星球2
Benjamin Wallfisch 的 穆利

楼主 防弹松鼠  发布于 2018-03-25 21:59:00 +0800 CST  
今天就发这么多,十佳部分后面每晚公布3个,最终第1最后一天发出


如果觉得评得过长的话,后面还有更多长篇大论(本来我也只打算随便评评,结果写得刹不住车了,而且有几部真是不写长无法把所有观点分析表述清楚,怪不得有些外网乐评能写到好几万字)

楼主 防弹松鼠  发布于 2018-03-25 22:59:00 +0800 CST  
最佳动画类电影配乐



玛丽与魔女之花(メアリと魔女の花 / Mary and The Witch's Flower)
作曲:村松崇继

寻梦环游记(Coco)
作曲:Michael Giacchino

游戏人生ZERO(ノーゲーム・ノーライフ ゼロ / No Game, No Life the Movie: Zero)
作曲:藤泽庆昌

午睡公主(ひるね姫 ~知らないワタシの物語~ / Napping Princess)
作曲:下村阳子

内裤队长(Captain Underpants)
作曲:Theodore Shapiro

好莱坞动画类配乐似乎随着原创变少也开始衰退了,比较神奇的是Shapiro的《内裤队长》凭借夸张的大交响表现形式成功创造了喜剧效果拉到了不少好感,在IFMCA那边居然击败了《寻梦》

MG依旧持续低迷,其最近几部与迪士尼合作的动画配乐,包括《头脑特工队》、《疯狂动物城》和这部,虽然在影片中足够愉悦,但始终缺乏有趣的主题写作,在这部中更是一个管乐或吉他演奏的煽情love theme过度频繁使用,除歌曲外的回味空间平平

其余比较值得一听的
神前晓 的 烟花
John Paesano 的 圣诞星
éric Neveux 的 小鸟总动员
Patrick Doyle 的 表情奇幻冒险 (我没有开玩笑)
Annette Focks 的 小怪物茉莉

楼主 防弹松鼠  发布于 2018-03-26 18:15:00 +0800 CST  
最佳喜剧类电影配乐



氏梅(Thi Mai)
作曲:Fernando Velázquez

斯大林之死(The Death of Stalin)
作曲:Christopher Willis

圣诞奇妙公司(Santa & Cie)
作曲:Matthieu Gonet

威士忌嘉豪(Whisky Galore!)
作曲:Patrick Doyle

阿里的婚礼(Ali's Wedding)
作曲:Nigel Westlake

本来我是要选《威士忌嘉豪》的,但这整体和PD那部我非常欣赏的《勇敢传说》太过相像,苏格兰民俗小提琴演奏过多了,虽然听着挺高兴,但真的太散

《氏梅》是我第一次听到Velazquez写亚洲背景的配乐,其使用音色独特的东南亚打击乐器与浓郁华美带有民乐色彩的弦乐写作,风格轻松愉悦的同时不乏细腻的情感渲染力,可以说彰显了Velazquez对不同民族音乐的熟知和掌控,希望以后能多听到这种带有浓郁民族风情的作品

其余比较不错的
Rachel Portman 的 他们最好的
佐藤直纪 的 本能寺酒店
Philippe Jakko 的 我是你的眼

楼主 防弹松鼠  发布于 2018-03-26 19:02:00 +0800 CST  
7. 魅影缝匠(Phantom Thread)
作曲:Jonny Greenwood



Greenwood以往与PTA合作的作品,囿于题材及其作品本身晦涩、阴郁的风格,经常需要单调的、不和谐的,令人心底发毛的弦乐,这些无调性的音乐很好的烘托了影片气氛也加强了电影的风格化,但这些不符合传统审美的配乐一旦脱离了画面便失色了很多,无法获得多少配乐爱好者的赞赏。不过到了这部《魅影缝匠》,由于主角是服装设计师,电影总体又是爱情片,于是需要不少旋律化的渲染来给人以直观的美的感受,如电影开场,配乐集中第13轨“House of Woodcock”,舒缓雅致的钢琴演奏,伴随着如流水般滋润的弦乐,配合着不紧不慢的镜头,将清早伍德科克服装设计馆开门前的准备一段渲染地沁人心脾,瞬间拉满了观者对配乐的好感,真的很难想象Greenwood有一日能写出这么悦耳的音乐,虽然之后的配乐表明Greenwood的个人风格并未消失

表象上,如同Greenwood的开场配乐一般,这看起来是一部讲述设计师与偶然相遇的服务生陷入爱河的故事,但随着影片发展我们了解到这段恋情充斥着性格不合的碰撞及控制欲的争夺,PTA对人物心理的精细剖析一如既往地令人赞叹,而Greenwood也用配乐描绘了这段爱情的双面,它有着表象上的悦耳、沉醉的浪漫,也有着无调性的不安和挣扎。在电影的主题旋律,配乐第1轨“Phantom Thread I”即是本片主题旋律,初听起来很是优美,但高音弦乐似乎隐含着扭曲、挣扎的意味,可以说是一个很不简单的主题,尤其是在接近影片尾声时阿尔玛第2次给伍德科克下毒时响起的“Phantom Thread III”,弦乐旋律被底部轰然砸响的定音鼓加持着,显得庄严而惊心动魄,把阿尔玛那宁可摧毁伍德科克的事业和身心也要让他服从于自己的决心刻画得淋漓尽致,可以说这个主题旋律虽然在影片里响起不到几次(因影片前半程未展示出两人的感情冲突,遂不能提前使用这段旋律),但非常敏感地捕捉到了两人看似充满争吵对抗但实则刻骨铭心的爱,作为电影主题旋律可谓相当恰当

除电影主题以外,Greenwood还写了一个描绘女主阿尔玛的主题“Sandalwood”(主题名字来自于女主所用的香水),几个弦乐音节的无限反复,有着朦胧的美感。无调性音乐依旧是存在的,如“Hem”中后段、“Catch Hold”、“Barbara Rose”,“Boletus Felleus”中一如既往地用拖长的弦乐单音来体现诡异感,这些曲目可以说才是Greenwood真实的个人风格,欣赏性不佳,但依旧有一些非常温和的曲目,如伍德考克初次将阿尔玛带回自己家中的“Endless Superstition”,和首次下毒后阿尔玛照顾伍德考克的“The Tailor of Fitzrovia”,轻盈的钢琴和弦乐的演奏描绘了两人感情中动人的一面。片尾曲“For the Hungry Boy”(阿尔玛首次相遇时给伍德考克的字条)更是整部配乐最为浪漫的曲目,精彩的钢琴演奏辅以奢靡的弦乐旋律,让人回味无穷

然而有一个重要因素限制了我对本片配乐的喜好,片中过多的,尤其是重要场景的引用曲目稀释了Greenwood配乐的完成度,如开场不久设计馆迎接伯爵夫人试穿定制服饰的段落,背景里出现了钢琴与铜管奏出的长段旋律,但一听就能辨认出这旋律是直接引用自歌曲“My Foolish Heart”(《卡罗尔》的预告也曾引用过该歌曲),为何Greenwood不自己写曲?既然能写出开场那样纯古典曲目,那用同样的风格完成全片配乐不是强人所难,没有必要做那么多的引用。令我印象深刻的一个配乐段落是设计馆内举行的服装展,阿尔玛和其他模特穿着不同的服饰在试衣间与展厅间行走穿梭,弦乐四重奏和钢琴配乐旋律在美妙与紧张的情绪间转换着,与此段男主的心理结合很是惊艳,结果最后查出这段是引用的且并未出现在配乐集中(其实对了一下发现Greenwood的原创配乐,配乐集中已全部收入,没收入的要么是直接引用古典音乐要么是引用歌曲旋律再奏),一些如此出彩的配乐场景最终不是原创的,很是让我失望,且着实削弱了Greenwood所创作的配乐对电影的推进作用,最终学院评委没有选择这匹黑马在我看来是正确的选择(虽然学院选出不靠谱的赢家也算是稀松平常,毕竟所有部门都有投票权的条件下也只能看电影中的表现力了,不会像配乐爱好者从业者一般去做深度分析),且今后Greenwood应该还会回归自己原来的无调性配乐风格,正如《万物理论》的配乐不代表Johann Johannsson一样,所以且听且珍惜吧

楼主 防弹松鼠  发布于 2018-03-26 20:00:00 +0800 CST  





楼主 防弹松鼠  发布于 2018-03-26 21:11:00 +0800 CST  
年度五佳(即年度最佳电影配乐提名)预警
有谁能猜到吗

楼主 防弹松鼠  发布于 2018-03-26 21:33:00 +0800 CST  
5. 星际特工:千星之城(Valerian and the City of a Thousand Planets)
作曲:Alexandre Desplat



说起电子音乐与传统管弦乐的结合,多数人脱口而出的肯定是《创战纪》,没错,《创战纪》有着非常明晰而恢弘的主题旋律,部分段落也用音色独特通透但又非常克制用量,未干涉到传统音色本身的电子音乐点缀其间,给人以十分新奇但不至于嘈杂的听觉体验,虽然其中依旧留存着不少流水线写法和一些不和谐纯电声的段落(“Armory”、“Arena”等),但考虑到作曲Daft Punk本就不是科班出身,能写到这步已算非常难得,而且配乐整体确实也算极大的风格突破,所以《创战纪》在严肃乐评圈评价也确实相当不错。不少配乐,游戏类尤甚,经常被没什么见识的粉丝吹成是电音与交响的完美结合,然而实际上,能达到将迷幻电子风格融入传统管弦乐是需要有非常高超的作曲功底及对多种音乐风格有着透彻认识的人才能做到的事,而几乎所有被称为电子结合管弦的作品都清一色只有电子,没有管弦,其传统音色部分依旧是低配流水线技法,甚至根本没有传统音色可言,不过是些合成出来的背景音墙而已(有一部除外,那就是Olivier Deriviere的游戏配乐《勿忘我》,其把传统交响乐本身做部分扭曲卡顿处理,也就是把严谨的交响乐本身给部分电子化,从而达到真正的电子与管弦的融合,我极少用“神作”这两个字,但这部配乐值得用这个词来形容,它颠覆了不少配乐粉对这类风格的成见)。而这次,功底深厚的AD给出了对于电子音色融入管弦这一命题的自己的解答,虽然结果依旧不完美,但这一编曲复杂度如此之高的作品足以击垮各类自称混搭的伪神作,让人看到未来更加现代化的交响乐运用于商业大片,尤其是科幻片的无限可能

作为一部背景宏伟的科幻片,《星际特工》里相当多的时间展现诡谲复杂的世界观,所以AD的这部配乐作品的整体基调是比较怪异的,哪怕整部配乐的基底还是传统乐器,初听起来也没那么直白的“悦耳”,配乐中如“Reading the Memo”、“Flight Above the Big Market”、“Arriving on Alpha”这种展现新景别的曲目编曲形式多变,以彰显这些场景的特性,虽说片中不乏这种大场面的展现,但因其景别差异巨大,必须用不同的音色来区别开,可以说影片并没有一个非常响亮的电影主题,部分原因就归于此

然而,正是这些万花筒一般眼花缭乱的景别画面使得AD可以尽情用不同的编曲风格玩出花样,《星际特工》配乐最为出彩之处在于其整部作品配器运用及编曲之丰富,在传统管弦乐基础上辅以中东民族乐器,以及多变的电子乐,这极大地丰富了配乐段落的层次感与听感的多样性;配乐中哪怕传统的动作曲目,如“Bus Attack”、“Boulanbator Combat”、“Final Combat”,其编曲层次感复杂度已经堪比AD所写大交响中顶级水平的《黄金罗盘》和《守护者联盟》,而民族乐器和电子乐合成乐混响的加入使得整体编曲更加五彩斑斓,“Valerian in Trouble”、“Valerian's Armor”、“Spaceship Chase”这样的曲目听感相当新奇(AD似乎把铜管的颤音演奏音色当做一个不显眼动作主题),强烈的电子节拍和低音搏动声,与音色各异的传统铜管或打击乐器以极快的频率在动作曲目的演进中交替出现,甚至时而加入人声合唱,在现今,《星际特工》配乐可以说是AD创作生涯至今,甚至是好莱坞商业大片中编曲复杂度最高的一部,是一部十分大胆的突破之作,堪称电影配乐界的《勿忘我》

配乐的主要主题创作有2个,第1个是代表缪星生命的主题,凡是表现缪星、珍珠族人、复制兽或珍珠的场景都会出现这一主题,第1轨“Pearls on Mul”41秒开始第一次出现,唯美而带有浪漫气息,这个主题所代表的是缪星及其族群的生命力和希望,在第1轨中AD将其扩写成了一个描写缪星和谐美好景象至末日突然降临的长段叙事交响,从前半段长笛与人声描绘的唯美浪漫的音色最终发展为带有类似电子干扰噪声音效的力道十足大交响乐,在末尾还带有煽情的弦乐演奏,这一曲长曲目可以说是整部配乐的亮点之一,彰显了长配乐曲目对无对白或少对白段落的音画结合魅力和叙事能力;另一个是男主韦勒瑞恩的主题,第1次出现在“Flight Above the Big Market”1分31秒的木管演奏中,这个主题很不起眼,通常插入在动作曲目中以洪亮的铜管展现高潮时刻,比如“Valerian's Armor”第8秒(注意此处是底部的铜管演奏)和第1分43秒或“Boulanbator Combat”1分42秒 ,这个主题更多的是角色动机表现男主的英勇举动,无法作为撑起整部配乐作品的重要主题,而且AD似乎有意要把这个主题作抒情用,但鉴于这个主题的走向特质,实在是勉为其难,可以听一听接近结尾处“I Am a Soldier”第55秒的钢琴版演奏和终曲“Final Combat”6分46秒的钢片琴演绎就知道了,用这个主题来结尾感染力是出不来的;除此之外比较明显的还有一个代表大市场的主题,可以从2、3、4轨的开头听到,其中4轨开头展现了完整交响版演奏,配以一个掠过市场全境的镜头,音画冲击力不俗

如同《木星上行》,《星际特工》过于薄弱的剧本导致大量没必要的动作戏甚至整段分支剧情的加入,使得人物本身的心理描写变得七零八落,从而让AD的配乐无法写出一个任何连贯的类似love theme的主题,即便写了也几无用武之地(《木星上行》几乎没用到MG所写的悲情主题,使得MG失去了让《木星》成为情感充沛的史诗配乐经典的绝好机会),同时整部配乐缺少非常响亮的主题旋律作为强有力的支撑引起普通观众的主意,也几乎没有纯电声段落或洗脑流水线配法,从而不能获得如同《创战纪》那般高昂的群众赞扬,所以最终,《星际特工》和《木星》一样充满了大量精彩的长段动作曲目,却在主题写作和情感内核上有着或多或少的欠缺,这也使得这两部作品在配乐爱好者中的评价无法走得更高,达到大师级杰作的地步。但即便如此,AD的这部堪称编曲奇观的作品不仅是自己的突破之作,更给那些希望在传统管弦乐音色中增添电子合成音乐色彩,有着稳固作曲基础的作曲家们,做出了学院派的表率,给予了今后好莱坞现代商业大片配乐以更多的期望

楼主 防弹松鼠  发布于 2018-03-26 22:30:00 +0800 CST  

楼主:防弹松鼠

字数:41685

发表时间:2018-03-25 23:30: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08-14 22:03:41 +0800 CST

评论数:283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