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发】你未必熟悉的闵鹿蕾与北京首钢(长文慎入)

你未必熟悉的闵鹿蕾与北京首钢(长文慎入) 由 第七封印 发表在虎扑篮球·北京鸭http://bbs.hupu.com/beijing
系列赛,表现更好的球队理所当然的晋级。不执泥于球场内的输赢,不费无谓的口舌之劳,从更长的历史坐标去审视一只球队。
开篇
2014年3月30日,乌鲁木齐红山体育馆,CBA总决赛第六场,李根在替补席上枯坐48分钟,目睹着队友拿下总冠军。赛季的49场比赛中,李根出场48次,唯独缺席这一场,恐怕也是赛季最重要的一场。实力相若的队打系列赛每场都会有变化,赛前谁也不会想到闵鹿蕾最大的变招就是彻底放弃对李根的使用。这场比赛在3号位的位置上王骁辉打了30分钟,而此前三场比赛他一共才打了30分钟。
赛后的颁奖仪式,李根笑的并不自然,这个总冠军和他的关系并不密切。由此可以理解一年之后在本溪的颁奖典礼和赛后采访中李根兴奋异常的原因。此前5场总决赛,李根场均7分,和半决赛对广东5场激战中场均7.6分的表现相似。季后赛之后的15场球,三分命中率不足3成,进攻端贡献有限,防守端只要在场上就是致命的短板。
破釜沉舟的闵鹿蕾做出了看起来匪夷所思的选择,而这个选择在赛后各路媒体的复盘中均未被提及。通常对于教练决策的褒奖,媒体评论只会提及用了哪个奇兵,很少会谈到弃用了谁。其实不难理解,在国内体育界,吃记者这碗饭,要和球员混圈子。面子,是必须顾及的。
这篇文章的主角并不是李根,他只是21个赛季以来首钢队的一名普通球员。在这里以他为开篇,是想提醒诸位看客,如果你没有留意过上述细节,下文中会像开篇一样,充满了你未必了解,或是不经意忽略的一些事实和细节。
执教
96-97赛季有惊无险的保级后,闵鹿蕾结束了自己的运动员生涯,随即接过了袁超的教鞭,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小闵”。单涛归队,临时合同的马健和从菲律宾牙膏队短暂加盟一季的马健的弟弟马鸣离队,重新确立了以内线为核心年轻化的首钢队重新启航。
这个赛季,首钢主场搬离了自己发家地石景山体育馆(该馆当季被空军联航队使用),迁至12000人容量的工人体育馆。主场揭幕战对山东,闵鹿蕾教练生涯的处子秀,大胆的将姜超(当时领队北京篮球名宿姜忠俭之子)推向首发(也许未必是本意)。本场比赛上座率达到八成,比赛打得很难看,最终主场窝囊的败北(山东从CBA初期就是首钢的苦主)。随后除个别焦点场次上座率达到5成,赛季大部分场次观众只有2、3000人,集中围坐在体育馆最下层的一小圈。次战济南部队,刚从二队提拔上来的小将控卫张承毅初次登场,完成绝杀。
随着赛季的进行,单涛的状态下滑,北京开始逐渐放弃双塔的打法,小将焦健有了更多的出场机会。客场对阵浙江万马,浙江凭借外援麦克金一己之力与首钢周旋,经过两个加时,依靠麦克金的超远三分绝杀,浙江收获了当季三场胜利之一(常规赛浙江万马3胜19负倒数第一)。本场首钢最亮眼的当属姜超和焦健,其中第一个加时,姜超的压哨3分将比赛拖进第二个加时。
当季首钢从第9重回四强,保守,绝不是闵鹿蕾执教初期的标签。


图中焦健(右一)和姜超(中间)[现执教北京五中篮球队]

临场
执教近20年,现在现场赛后接受采访,仍然会紧张,声音发颤,身体发抖,闵鹿蕾确实不是场面上的人。
在整个执教生涯中,闵鹿蕾被诟病最多的恐怕就是临场应变能力差。在早年转播没插那么多广告,暂停时直击替补席时,很多观众都会注意到,闵很少讲战术,更多的是言语激励。闵鹿蕾被誉为CBA的范甘迪,并不聪明,足够勤勉,性格内敛,凡是赛前能考虑到的对策,比赛基本就在掌控之中,一旦战局出现意想不到的变化,很多时候变得束手无策,尽管这样的时候并不多。
02-03年常规赛最后一场加时惜败广东,让广东在首轮挑对手时主动规避了排名第8的首钢。半决赛,再度碰面,实力上明显的差距,让这个系列赛几乎没有悬念。三场半决赛,首钢场场有变化,并且每场都有效果,尽管没能偷得任何一场胜利。对于首钢,广东有个无解的点——李群。经验丰富、老道的李群,不但盘活全队自己也有稳定的投篮,轻松完爆不够成熟的张云松。最后一场,闵用了即将退役的老将刘宏威,相对有限的限制了李群,还派上了久疏战阵的奇兵宋元善,顽强的和广东缠斗了3节。
10-11赛季,季后赛第一轮首钢对新疆,前两场比赛的走势和本赛季相仿。不过当时的新疆不可一世,是最接近总冠军的一年。同样有一个首钢无法解决的点——昆西杜比。双方的差距在2、30分球,根本没得打。第一场首钢主场34分惨败,也印证了这一点。第二场在乌鲁木齐,虽然5分惜败,首钢出人意料的斗志惊人,险些让新疆吃到赛季第二场主场第一场失利。这场比赛几乎成为新疆的赛季转折点,一场之前被认为没有悬念的比赛,赛后新疆成为媒体的众矢之的,也为总决赛对广东的舆论环境和主场优势遗失殆尽埋下了伏笔。第三场比赛,赛前普遍认为新疆重新打起精神会再次轻取。未曾料想,比赛始终保持着悬念,闵鹿蕾安排解立彬利用身体优势多次单打杜比,以攻代守,此举收效甚好,是系列赛中对杜比相对限制最好的一场。
以上两例是闵鹿蕾赛前准备功课充分的缩影,即便实力远逊对手的时候,首钢也很少轻易缴械过。
有时候临场应变的前提是,你得有牌可出,在闵鹿蕾执教的前10年,基本上就是5-6个人打球,具体原因稍后细表。当你有足够的牌时,取舍就成了关键。
13-14半决赛对广东,前四场球首钢队都没找到合适的防守朱芳雨的人选,翟晓川经验不足,王骁辉身高力量欠缺,而之前被认为最适合的李根(在对阵联盟所有3号位都被轻易突破,被认为只能防住年轻时就不以移动速度见长朱芳雨)却再一次让人对他的防守能力大失所望,经常由于注意力不集中漏人。第五场球,闵鹿蕾用了一个赛季都很少出场的陈磊,前三节几乎防死了朱,第四节受限于体能和犯规,陈磊开始力不从心。闵换上李根顶一下,一个回合之后,发现李根始终难堪大任,立马又换回陈磊。这时的陈磊再也按不住朱芳雨了,两个回合后闵少见的迅速否决了自己的选择,再次遣上李根。既然谁也防不住,索性选攻击端好一些的。事实证明,闵这次赌对了。
从第一次进总决赛开始,可以看到,在更高竞技水平的系列赛的磨练中,闵鹿蕾的临场应变能力比以往有了很大的进步。
更衣室
临场指挥的短板,是我们可以通过比赛很直观的看到的。而我们看不到的训练和更衣室同样是衡量一个教练能力重要考量。尤其是传说中更衣室。
欧洲球员,对于严厉的教练,你越是训练时骂我,我越要证明给你看。中国球员则不然,光骂得太狠容易适得其反,心理按摩是必不可少的工作。赛前赛后单独谈心,辅以时不时的短信激励,都是闵鹿蕾的常规武器。这也是首钢经常绝地逢生,核心球员迅速走出阴影的重要原因。
此外,如何协调球员利益,平衡队内关系,闵鹿蕾着实有一手。
08-09赛季,陈世冬和方硕两个北京本地的1号位同时升入一队,闵鹿蕾采用了各报名半个赛季的方式。前半段给陈世冬报名,后半段给方硕报名,谁捞到的上场时间多,完全取决于有多少场比赛出现垃圾时间。有限的时间内,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下,陈世冬的表现更适应比赛的节奏。在联赛尾声,获得了优先培养的机会。
13-14赛季,之前全运会打完,首钢运作奥神几人加盟,本来不打算要黄海贝,奥神坚持黄海贝必须和孙悦、张松涛、李伟一起打包,黄才屈辱性的以添头身份加盟。无论李伟还是黄海贝,对球队的贡献都微乎其微。闵鹿蕾为了保持队员训练积极性,同样采取了轮流报名的方式。上半赛季李伟获得了4场出场机会,下半赛季黄海贝获得了2场机会。
在闵鹿蕾绝对的权威与平衡之下,首钢队多年的队内气氛始终不错。即便在成绩低谷、徘徊在季后赛之外的几个赛季,个别核心队员通过和媒体的关系为自己造势,压制队友,胁迫教练,最终闵也通过几年的博弈,死死的将其压制在板凳的最末端。
同时,也正是因为闵鹿蕾绝对的权威,多年来首钢球员性格普遍沉闷,敢于在球场宣泄自己情绪的队员都不多。“没皮没脸”(这也是成为大牌球员和闯荡娱乐圈必备的要素)的孙悦是个别例外。沉闷的性格,不少时候也成为制约球员去承担更多责任和挑战的瓶颈,担惊受怕中,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少犯错。
新人培养模式
从闵鹿蕾退役开始执教起,首钢队的新人培养模式基本就有了固定的模式。直到许利民退役,张敬东才坐稳了主力,单涛的淡出,焦健才开始冒头,03-04赛季门维作为奇兵冒尖,05-06赛季,解立彬横空出世。很少像其他队一样批量生产(当然也另有其因,随后道来),一季只专注培养一个,成为闵鹿蕾常年坚持的方式。先在有限的时间内证明自己,然后获得重点培养的机会,先从第一节首发做起,一节里带着特定的任务出场,在到可以更多的轮换,直到锁定主力,通常在3-4个赛季里完成。99-00赛季焦健因为单涛离队直接锁定主力,随后00-01赛季,张云松获得首发,用了3年完全取代了刘宏威,01-02赛季陈磊获得首发,用了3个赛季逐渐取代了张敬东,接下来是07-08赛季的吉喆。08-09赛季,崭露头角的王骁辉也是沿着同样的路子接班陈磊的,之所以始终没有打上绝对主力,和首钢历史上质量最好的一批青年队球员同时涌现不无关系,这也是历史上首钢队和闵鹿蕾在培养新人上不得不使用批量生产的模式。这并不是闵鹿蕾熟悉的模式,失去了针对性的着力打造,尽管获得了机会,年轻人能打到什么程度完全看造化了。
这种一次专注一个培养的模式,好处显而易见。首先可以逐步完成新老交替,避免大规模换血带了的对成绩的波动。其次有老队员带着打,和任由几个年轻人一起打,成长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诸多的球队,一批批新人的轮替却少有能堪大任的球员,提供的反例比比皆是。一名球员受到主教练重点的关照,更容易获得全方面的打磨。但凡进入到首钢这个培养模式的体系当中,自闵鹿蕾任教以来鲜有废品。即便是门维这种在北京中学比赛都拿不出过人实力,身体素质和常人无异的强硬关系户,在首钢新人匮乏的年代,通过着力专一的打造,打出了很多天赋甚好的球员无法达到的职业生涯高度。
最近一名进入这个培养模式的球员是张才仁,和陈磊取代张敬东,王骁辉接替陈磊的路数如出一辙。本赛季初期担任首发,几轮后迫于成绩压力,改在垃圾时间出场。作为一个并非像翟晓川一样青年队时期名声显赫的球员,处子赛季获得14次出场机会,从过往的历史看,毫无疑问将是重点打造的队员。
插两句题外话。其一,闵鹿蕾执教期间有两次下课,第一次是执教的第二个赛季98-99赛季,首钢和CNBA球队京师队合并,由孙凤武出任教练,主场换到了大学生体育馆,结果当季成绩跌落到第七。第二次是在连续三个赛季无缘季后赛之后,俱乐部迫于舆论压力,99-10赛季第一次聘请外教,蒙克利夫接受。蒙老爷子异想天开,让身高5075px的梅斯打中锋,力图用速度立足联赛,结果成绩惨不忍睹,8胜24负的战绩历史最差的第15名(倒数第三)收场。赛季末段球队几乎失控。本赛季另一名美国教练纳什带天津队同样选择了只有5025px的马克希尔撑起内线,也试图让球队提速,几乎是当年首钢的翻版。


蒙克利夫指点张睿

闵鹿蕾的两次下课都让他的新人培养计划中断。第一次是已经开始得到重用的焦健,在闵下课后因为球队合并成了37岁老将黄云龙的替补,直到闵重新接过教鞭,焦健从边缘直接变成首发。第二次下课,在前一赛季让人眼前一亮(倒也不是有多亮而是因为之前多年眼前都没亮过)的王骁辉,在蒙克利夫账下鲜有出场机会,前一赛季刚提上一队的陈世冬和方硕直接被排除在注册名单之外。闵鹿蕾重新上任,王骁辉同样从边缘直接回到首发。

另一句题外话是,运动员在一个较高的层面遇到瓶颈后,能否突破,世界和洲际大赛的磨练和世面很重要。张云松从单一三分球,到犀利的突破,进攻时机的把握,场均20分左右的表现,蜕变因为一次友好运动会。对比亚锦赛前后两季翟晓川的飞跃,爆棚的信心,更合理的技术运用,同样是很好的佐证。实在为现在国内这批年轻球员无缘男篮世界杯感到惋惜,我们错失的或许是可以更早完成蜕变的球员,从这个角度,对联赛同样是一种损失。
青训
适才提到手中牌少,常年5、6个人打球,以及新人培养很少批量生产,那就不涉及一个残酷而沉重的话题——青训。
如果联赛有一个打满48分钟的统计,排在前列的队员或许会被首钢包揽。阿尔斯通、巴特尔、刘宏威、张敬东、焦健、张云松、陈磊……连续多长5人打满全场的盛况纵观历年职业联赛,除了首钢绝无仅用,或许用空前绝后形容都不为过。或许稍有一拼的就是吴庆龙执掌的陕西东盛。
首钢的青训即便不是满目苍夷也着实惨不忍睹。总有球迷说闵鹿蕾不给机会,或许你没有亲眼见过当年北京的替补有多差劲。
00-01赛季,陈磊、李翔、安宏乐升入一队。5050px的李翔作为巴特尔的替补在巴特尔个别不打满48分钟的比赛替补出场,在巴特尔赴NBA后获得不少机会,始终难堪大任。民间扣篮大赛(恒力极限鞋赞助,业余组冠军十一中学的王圣淳后来去了北大)专业组冠军首体师出来的安宏乐(4875px)在随后5个赛季中没有1分钟出场机会。安宏乐和李翔目前都在三队执教。
01-02赛季,宋谷鸣(5000px)进入一队。随后4个赛季,出场2次,得到2分,结果被笑话一般存在的CBA技术统计记到了门维身上。
02-03赛季,陈跃(4650px)和孙长俊(5050px)进入一队。中关村中学的陈跃在前两季还是获得了一些有限的常规出场时间,没有任何突出的技术特点,给人留下印象的就是其佩戴的护目镜。一幅40岁大叔的面相的孙长俊占据了大外援下场休息时的替补时间,基本固定在第二节出场,基本功极其粗糙,运动协调能力差得惊人。在随后的3、4个赛季中,孙长俊和同焦健一年入队的乔俊强在部分场次组织首钢的内线,篮下finish能力,简直让人无法直视。孙大叔生涯唯一的亮点就是半场运球隔扣上海队的四川大中锋付庆飞。
03-04赛季,门维进入一队。作为著名关系户,门维把握住了机会,充分发挥了自身特点,成为球队的主要轮换,其灵动与拼劲甚至赢得不少京城球迷的喜爱。和门维同年出生84年龄段北京篮球的佼佼者赵楠,直到多年以后大学毕业才进入CBA。
04-05赛季,赵志男(4875px)和张涛(5000px)进入一队。赵志男小前锋的身高大前锋的身材,胖乎乎的挺可爱,张涛身材偏瘦,位置不3不4。两人共同点是技术粗糙,没有任何技术特点。在队的4年时间里,赵志男获得的机会稍多,而张涛只有零星的出场,生涯只有一次扣篮完成的得分。
05-06赛季,解立彬,柳鹏(5050px)和刘旭(5000px)进入一队。除了少小成名的解立彬,柳鹏和刘旭各在队内待了4年,某一年刘旭在休赛期练得刻苦,闵鹿蕾作为奖励给了他几次上场机会,生涯1分没得,后来转战NBL连续几年场均得分过10,成为队里骨干,颇令人意外。柳鹏借着北京内线人才匮乏获得了不少机会,每年夏天球队对他都有期待,他也确实比孙长俊和乔俊强略微强了一点,有一定中投能力,基本功也是非常差,提上掩护做挡拆都不扎实。后来同去NBL发展,场均4、5分也充分证明了其能力。
06-07赛季,白迪(4650px)和张俊雄(5075px)进入一队。张俊雄在队3、4年没有得到报名机会,白迪则当了陪练多年后在其生涯最后一季,也就是首钢夺冠的前一年,捞到3-4场球的机会,得到不到10分,总算没在CBA白走一遭。其最出名的的时刻,还是在纪录片《待业青年》中爆料队内黑幕被广大球迷所熟知。目前在母校中关村中校任教。
07-08赛季,张睿(5150px)和买尔丹(5150px)进入一队,张睿只在蒙克利夫执教的赛季有过出场,基本就是队内的纨绔子弟闲散人士。而买尔丹从到青年队时基本不会打球成天哭着喊着想回家,到进入一队首钢真是下了苦功夫。在一队的几年给了不少机会,在场上基本就是各种失误和犯规集锦,吉祥物一般的存在,天赋潜力着实有限。而买尔丹和张睿的引人注目均不在场内。买尔丹是他令人哭笑不得滑稽无比的潜逃过程,这里就不赘言了。张睿出现在球迷视野里,竟然是多年之后以刘翔前妻子的前男友身份,同样令人啼笑皆非。


张睿职业生涯唯一一场得分的比赛

08-09赛季,王骁辉、方硕、陈世冬进入一队。直到这一年,惨不忍睹的生力军才逐渐开始改善。王骁辉在客场对山西的比赛中以奇兵身份登场,4投全中拿下13分,在首钢球迷漫长的等待之后,终于有个基本功相对扎实,像点样的苗子重新涌现了。
之后的故事一般球迷也都熟悉了,韩崇凯、朱彦西、翟晓川陆续进队,形成了首钢历史上最好的一批青训队员。
枯燥的历数了其间数年首钢青训出品的球员,恐怕只有最资深的鸭粉才记得起他们。他们之中的任何队员都没什么冤屈可陈,从来没有闵鹿蕾不给机会的时候,只能怪老天确实没赏他们篮球这口饭。唯一值得让人心生恻隐的或许是99-00赛季从青年队上来的宋元善,在焦健发烧缺席的那场对吉林的比赛中,宋元善顶替出站拿下18分10个篮板,其后获得的机会寥寥,直至离队,当年让很多球迷难以释怀。
闵鹿蕾固执之处在于,他认为没有战略价值的球员也就没有了战术上的意义。有些废柴换在他队应该能有更多的出场机会。不过话说回来,换在他队,也许他们根本就进不了一队。
本赛季,长期坐板凳毫无培养价值可言的尹天任与王鑫磊在26、7岁年级入队多年后第一次获得出场机会。尹天任出场8次,王鑫磊2次出场有过得分过10的表现。以过往的历史看他们足够幸运,这样的出场机会非常奢侈。再一次显示了闵鹿蕾在拿捏人心方面的圆熟与对待边缘球员的人性态度。
细心的球迷恐怕看出来,通常从梯队进入首钢一队的球员,打不出来,基本3-4个赛季走人。而同样打不出来的,不少人甚至可以待在队里长达6-7个赛季,即便只注册根本不可能报名。一般称之为队内资深陪练,他们往往有着深厚的背景和关系。这样的球员在梯队更是比比皆是。北京篮球名宿刘建利之子刘诺恩(系和巴特尔老婆德明妹妹德莉巴尔所生)曾长期在二队打球,当年首钢主场比赛时,偶尔也充当吉祥物。见过刘诺恩打球的人,大多会产生一种幻觉,就这水平也能进青年队,老子是不是可以展望一下国家队了。产生这种幻觉就对了,刘诺恩放在大学篮球赛场都是菜得不能再菜的菜鸟了。
很多媒体和球迷分析过首钢青训人才匮乏,选材面窄,而很多北京本地好苗子无法进入梯队乃至一线队的原因。一种普遍的看法是,因为经济发达,教育质量高,很多家长不愿意孩子进入专业体系打球,更愿意完成高等教育。按这个理解上海情况也该类似,然而在东北和河南青年才俊大规模涌入前,总有一定比例的上海球员进入一队。还曾有过挖走北京四中何宁的情况。所以担心专业队的前途造成人才匮乏只是一方面,有潜力的苗子是否有正常合理的途径进入梯队和一线队同样不容忽视。

在被问及首钢青年队选材的途径时,张云松表示,主要还是以关系熟络的各地教练推荐为主。出过解立彬与翟晓川的唐山,因为河北没有球队,常年成为北京的青年供货商。
引援
青训不灵,只能靠引援弥补。早年CBA引援不易,各队目标都放在了解散或降级的部队球队身上。首钢也不例外,进入到新世纪的最初几年,首钢从济军天马队租来了娄延东和柳勇。球队的打球人数从5人变成了6人,其实只是在2号位增加一个稳定的可轮换的得分点。
后来为了提高锋线高度,曾经引进过山东的赵永刚和吉林的杜江。赵永刚还算是得力的补充,杜江则一直没有打出在吉林的状态,最终被提前解约。4号位的常年不利,首钢也曾引进过八一的阎宇峰和在NCAA打过球的尚平,前者加盟时因为重伤早已过了巅峰期,后者则是因为俱乐部不能接受其走训,打了一季遍草草告退。作为张云松替补引进的京籍球员李克,也始终没有找回受伤前在八一队时的状态。孙明明则是因为高层处于票房的考虑引进吉祥物球员。明明在队三年训练刻苦努力,在退役前随队收获一枚总冠军戒指。


孙明明对位唐正东

近10年比较成功的引援当属李学林和吉喆。10-11赛季,闵鹿蕾重新上任伊始,声称要提高1号位高度,物色身高超过4750px的控卫,最终加盟的确是4325px的李学林。学林在首钢最低谷的时候加盟,扎实的基本功,稳定的投篮,严格的战术执行能力,出色的防守,始终为京城球迷爱戴。效力四载,随队获得两个冠军,功不可没。少时成名,家里条件有限,在辽宁前途暗淡的吉喆,早期以租借身份加盟首钢,通过5、6个赛季的锤炼,一步步成长为球队的支柱,自99-00赛季焦健打上主力以后,最可靠的4号位。
李克、杜江、孙明明加盟时,年薪不过30余万,近些年首钢在转会市场时有大手笔大动作,在早年是不可想象的。短板位置上的国内一线球员,大多与首钢传过绯闻。在青训难以持续造血的窘况下,在未来数年,首钢改善实力的重要方式或许只能依靠引援。

不出意外,下赛季的12人名单和本赛季比将会有不小变动,首钢已经开始再为后马布里时代做准备。
----------------------------------------------------------------------------------------------
那些没有经历过首钢连续几个赛季国内球员一次扣篮都没有,像样的快攻场均不足1次,全联盟进攻速度最慢的时代的球迷,或许一看球就经历了首钢最好的时代,你们是幸运的。但见证了球队的起落,同样也是一种幸运。
本文写于2016年2月19日CBA季后赛新疆VS北京首钢第三场比赛之前
为了不影响观看比赛直播,草草收笔
两年之前的夺冠之夜就想落笔,怎奈懒癌发作,一拖再拖
其实每一个部分都可以展开单起一篇,精力有限,以后若有机会在细聊

楼主 张川90  发布于 2016-02-20 01:06:00 +0800 CST  
请求小吧给加精,功劳是虎扑这个哥们,资深球迷,毫不犹豫就给转了,希望更多人看到

楼主 张川90  发布于 2016-02-20 16:50:00 +0800 CST  
自顶

楼主 张川90  发布于 2016-02-20 16:52:00 +0800 CST  
另外,闵的临场没有想象的那么差(个人意见),只是北京队属于按既定套路打球的球队。对手把你常规套路掐死,基本这场除非靠球员个人能力(马布里),不然很难翻盘。

楼主 张川90  发布于 2016-02-20 17:11:00 +0800 CST  
至于本文中说的梯队和选材,我觉得跟大环境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当不当得,我说句实话,北京的但凡家里经济条件还行,谁愿意让自己孩子吃这么大苦练篮球。再者说了,练出来打出来的机会谁知道有多大。学习好,您北大清华,学习一般,您还有中财、北邮。再不济,首经贸、北工商。好歹大学毕业。从小练篮球,等二十四五,还没见大的起色,打不上球。这往后怎么办,横是不能喝西北风儿去吧

楼主 张川90  发布于 2016-02-20 17:24:00 +0800 CST  
所以很多对北京现在的看法可以说是短视的,首钢队在前马布里时代和马布里时代可以说是完全不同的两支球队,唯一不变的就是精神气质。原来有过黑八,就没有不可能

楼主 张川90  发布于 2016-02-20 18:32:00 +0800 CST  

楼主:张川90

字数:9004

发表时间:2016-02-20 09:06: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4-04 12:17:47 +0800 CST

评论数:53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