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转帖】饕餮之歌——斑鬣狗 (Crocuta crocuta)

转自猛兽吧@『凯凯』
这几周斑鬣狗的话题一直很热,创作这个帖子也是蹭一蹭热度,而且卡佳一直很喜欢斑鬣狗。距离nada创作斑鬣狗的帖子已经过去十多年了,本帖比他当年的作品多的内容仍然很有限,大家可以做个参考,欢迎批评指正

楼主 黑戈壁第一大侠  发布于 2018-02-23 12:39:00 +0800 CST  
斑鬣狗成体通常重45-80千克,因不同性别、地区而异,一般来说,雄兽小于雌兽,东非的个体小于南非的个体。斑鬣狗既是积极的猎手,又是清道夫,有时甚至能“狮口夺食”。斑鬣狗是一种智慧、吵闹的群居动物,群体规模可少至仅5只,亦可多达90只。斑鬣狗在哺乳动物中很特殊,因为雌兽在社群生活中居主导地位,这与多数哺乳动物相反。斑鬣狗响亮的“咯咯笑”声是谚语“笑得像鬣狗”的来源。许多有关斑鬣狗的信条都是错误的,它们没有超自然的魔力,巫婆不会骑在它们的背上,它们也不是雌雄同体的。相对于猫类和犬类,它们每胎产仔数特别少;斑鬣狗每胎只产1-2仔(3仔很罕见),母兽用富有营养的乳汁哺育幼仔数月之久,一般超过一年。
一、形态描述
外貌 斑鬣狗体型大,长得有些像狗,毛被上具斑点,体重而强壮。通常为沙色、姜黄色或暗灰色直至灰棕色,背部、体侧、臀部和四肢上具有黑色或暗棕色的斑点。随着年龄增长,斑点可能变淡,褪成棕色。前腿长于后腿,使身体向尾基倾斜。颈部又粗又长,构成了肌肉高度发达的结构,以便帮助巨大的颌部切断和撕裂食物。斑鬣狗的下颌足够强壮有力,能产生巨大的咬合力。头大而圆,强壮有力,吻短而钝。耳圆,与其他种类鬣狗的尖耳不同。毛短而粗硬、毛茸茸的,由一层长15-20毫米、质地中等的下层绒毛和一层长30-40毫米、坚硬、截面扁平的刚毛组成。脚具四趾,爪子短、钝且不能伸缩,脚垫宽而扁平。尾短,由约24厘米的尾骨和另外12厘米的尾毛组成。尾细,末端具黑色的毛。
斑鬣狗是现存最大的鬣狗科动物。全长1.25-1.79米,肩高0.7-0.89米。东非的雄兽通常重40.5-55千克,而雌兽重44.5-63.9千克;南非的个体要大些,雄兽重49-79千克,雌兽重55-81千克。不同种群的平均体重存在差别,在塞伦盖蒂,雄鬣狗和雌鬣狗的平均体重分别是49和55千克,在赞比亚是67.6和69.2千克,在克鲁格是62.5和68.2千克,在夸祖鲁-纳塔尔是66.6和70.0千克,在卡拉哈里南部则是59千克和70.1千克。大个体可超过80千克,甚至达到91千克。


楼主 黑戈壁第一大侠  发布于 2018-02-23 12:39:00 +0800 CST  
百度不让发。。。那就采用截图的形式吧

楼主 黑戈壁第一大侠  发布于 2018-02-23 12:41:00 +0800 CST  


楼主 黑戈壁第一大侠  发布于 2018-02-23 12:42:00 +0800 CST  

图8

楼主 黑戈壁第一大侠  发布于 2018-02-23 12:43:00 +0800 CST  
二、种下分类
与缟鬣狗一样,由于分布比较广、在时间和空间上均具有很高的多样性等原因,斑鬣狗也有大量的异名被建立。尽管斑鬣狗在今天的分布较为局限,但在史前,它们曾一度遍及几乎整个非洲和欧亚大陆。在如此巨大的范围内,斑鬣狗表现出了一系列令人困惑的形态变异,学者们先后提出了许多种或亚种一级的名字,导致斑鬣狗的分类曾长期充满争议。
渐渐地,分类学家意识到,所有的变异类型均属于同一物种。该领域内最重要的著作是1939年Matthews的《斑鬣狗的亚种和变异》,Matthews分析了来自坦桑尼亚的大量头骨后发现,所有的变异类型在当时确认的亚种中都能发现,也能出现在同一个种群中。明显的特征只有两个:毛皮变异——众所周知地从属于生态表型变异;体型——在斑鬣狗中高度多样化,从属于贝格曼规则(根据该规则,同种动物生活在较冷气候中的种群其体型比生活在较暖气候中的种群大)。Matthews反对斑鬣狗的所有亚种,该结论迄今仍为学术界所公认。
如果将化石考虑在内,斑鬣狗甚至比今天更加多样化。曾有一系列的化石物种被命名,但今天都被认为是C. crocuta的异名同物。事实上,至今仍没有任何确切证据能证明,斑鬣狗属(Crocuta)中还存在另一个物种。
三、地理分布
历史分布 历史上,斑鬣狗曾广泛分布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各处。出现在除最极端的沙漠、热带雨林和高山的山顶以外的全部生境。
当代分布 今天,斑鬣狗在许多地区的分布已呈现斑块化,种群集中于保护地及周边地区,特别是在西非(图9)。它们在乍得、中非共和国、南苏丹、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坦桑尼亚、博茨瓦纳、安哥拉、纳米比亚和南非德兰士瓦低地仍广泛、连续分布。只要能被当地居民容忍,斑鬣狗就能适应在没有大型野生猎物种群的地区、以人类相关的腐肉及有机垃圾为食生存。
据1998年霍夫和米尔斯报导,斑鬣狗已经在阿尔及利亚灭绝,过去它们可能曾出现在阿哈加尔和塔西利-恩-阿耶地区;在吉布提、厄立特里亚、加蓬、冈比亚和多哥也没有近期记录。然而,2000年Künzel报导斑鬣狗仍广泛分布于吉布提;而1998年Grubb报导,在冈比亚也是如此。2003年,Henschel和Ray报导在加蓬的伊温多国家公园拍摄到了一只斑鬣狗的照片,在该国,斑鬣狗自从1950年前后被消灭以后,就再也没有记录到过。在埃及、利比里亚和莱索托,没有确切证据证明有斑鬣狗分布。


图9 斑鬣狗的分布

楼主 黑戈壁第一大侠  发布于 2018-02-23 12:43:00 +0800 CST  


楼主 黑戈壁第一大侠  发布于 2018-02-23 12:52:00 +0800 CST  






楼主 黑戈壁第一大侠  发布于 2018-02-23 12:55:00 +0800 CST  
六、社群行为
斑鬣狗是社群性最强的食肉动物,它们的群体规模最大——可达90只,社群行为也最复杂。斑鬣狗以氏族为单位生活,氏族成员共同保卫领域。氏族中有严格的等级制度。Smale(1993)在肯尼亚马塞马拉国家保护区的泰莱克地区观察了一个大氏族,该氏族共有92只成年斑鬣狗,其中22只雌兽。Smale观察了1292次氏族中成年雌兽之间的打斗,其中只有17次打斗结果与确定的社群等级不一致。等级最高的成年雌兽是BSh,她参与打斗235次,只有一次败北;其次是KB,她参与打斗145次,三次败北皆输给BSh;等级最低的是wON,她参与打斗633次,无一例外全部败北。
斑鬣狗氏族中雌兽地位高于雄兽,即使等级最低的雌兽地位也要高于等级最高的雄兽。雌兽长大后通常留在她出生的氏族中,因此大的氏族通常会包含母系数代。雄兽则会在两岁半左右扩散。雌、雄性幼仔都能继承母兽在氏族中的地位,但雄性幼仔长大后会自动放弃自己的地位,向邻居氏族扩散,而在新的氏族中只能得到低得多的地位。似乎是雌兽的交配选择驱使雄兽扩散。但雌兽究竟只是喜欢外来的雄兽多过本群出生的雄兽,还是另有其他的选择准则,目前仍存在争议。
斑鬣狗的群体处于不断地“分裂—融合”,氏族成员并不总在一起,经常独自或成小群前去觅食。氏族成员共同保卫领域、食物资源和公共洞穴。氏族成员间结成许多“政治同盟”,这在斑鬣狗的社群系统中非常重要。总之,斑鬣狗社群习性以灵活变通为特征,其群体规模、领域行为、觅食策略和哺乳行为都存在很大变异。
氏族规模 与通常整群成员一起活动的群居动物(如三色犬)不同,斑鬣狗的氏族成员经常独自或成小群活动,只有在某些情况下才会集结成大群。例如在食物或公共洞穴附近,或在氏族成员共同保卫群体领域的时候。
氏族中成体和亚成体的数目从非洲西南部沙漠和半沙漠地区的平均3只,到东非稀树草原地区的平均54只、最大90只。氏族规模主要受领域面积和氏族公共领域中猎物密度的限制,但也有例外。首先,塞伦盖蒂的生态系统是由迁徙性的食草动物主导的,斑鬣狗的种群密度和氏族规模不受定居食草动物密度的限制,因为当地的斑鬣狗经常长途跋涉地追踪最近的迁徙性兽群。其次,在纳米比亚的埃托沙国家公园,Trinkel等(2004)发现斑鬣狗会季节性地扩张或收缩领域,以适应迁徙性猎物的分布变化。
领域 斑鬣狗的领域面积存在很大变异,在恩戈罗恩戈罗火山口小于40平方千米,而在卡拉哈里则超过1000平方千米。斑鬣狗氏族通过叫声展示、气味标记和边界巡逻来保卫领域。当与邻居氏族发生边界纠纷时,氏族成员会共同保卫领域。它们使用远程叫声——尤其是唩唩声(whoop),来迅速召唤同伴赶到冲突现场。斑鬣狗采用多种方式标记领域:一种是将肛腺分泌物抹到草茎上,另一种是在刮擦地面的同时留下趾间腺分泌物。斑鬣狗也会在公共排泄点排粪、尿,以此对领域进行气味标记。气味标记点和公共排泄点通常遍及领域各处,这种在领域内制造标记的策略,可能是在标记时间和分泌物量均有限的情况下,使气味标记在大面积的领域内充分分布的一种较好方式。肯尼亚马塞马拉国家保护区东部两个斑鬣狗氏族的领域如图30所示。


楼主 黑戈壁第一大侠  发布于 2018-02-23 12:55:00 +0800 CST  
氏族领域的边界线通常是受尊重的;据观察,在追逐猎物时,一旦猎物进入其他氏族的领域,斑鬣狗就停下脚步。然而,当食物短缺时,斑鬣狗会无视领域边界。雄兽更可能进入其他氏族的领域,因为他们不像雌兽那么依恋出生群,当寻找交配机会时就会离开。进入其他群领域的斑鬣狗通常表现得很害怕,特别是遇到地主的时候。入侵者若长期坚持在另一个氏族的领域内或洞穴、猎物周围徘徊,就可能被该氏族接受。
在塞伦盖蒂,斑鬣狗氏族保护领域阻止邻居氏族进入,但单个鬣狗可以穿过其他氏族的领域追踪迁徙性猎物。当迁徙性猎物在某一氏族的领域内时,许多非定居的斑鬣狗也会进入领域觅食,当它们遭遇地主时,通常表示屈服并退让。在猎物附近,过路鬣狗通常保持在一定距离之外,等地主吃完后离开再上前进食。地主和过路者之间的攻击行为很少见,但与前来觅食的入侵者之间就比较常见了,在猎物旁边的遭遇尤其紧张,可能逐步升级为打斗,造成严重创伤。在塞伦盖蒂的这种“过路”制度以及地主对入侵者的灵活反应阐明了斑鬣狗社群行为的灵活变通。
雌兽主导 斑鬣狗的社群是由雌兽主导的。社群成员之间存在明确、线性的等级关系,先是雌兽,再轮到雄兽。高等级的雌兽在进食时享有优先权,这使她的繁殖成功率比低等级的雌兽要高。除了成年雄兽会离开氏族外,如果氏族规模超过了领域中猎物基础所能承载的极限,或者邻居的领域空出来,氏族也会分裂。
与灵长动物的相似性 斑鬣狗的社群组织与其他群居的食肉动物截然不同。其他食肉动物如狼、獴、狮和三色犬都生活在较小的群体中,同性别成年个体之间的亲缘关系倾向于很近,一般多只成兽一起照顾幼仔。相反,斑鬣狗生活的群体——氏族规模很大,可达90只个体,包括许多无亲缘关系的雄兽和多个母系群的雌兽及其幼仔。同一个氏族中不同母系群的雌兽之间的亲缘关系很小,除母兽外,其他个体不会参与照顾幼仔。
尽管斑鬣狗的氏族与犬类和狮子的群体完全不同,但在群体规模、社群结构以及成员间的竞争与合作等方面却与旧世界的灵长动物如狒狒、猕猴等非常相似。与这些灵长类一样,斑鬣狗的氏族中通常也包含多个母系群,有明显的线性等级,个体的地位决定了它获取资源的优先度。高等级的斑鬣狗通过直接攻击低等级的个体保持自己的地位。斑鬣狗的等级制度是以亲缘关系为核心的;幼仔一出生就获得仅次于母兽的地位,高于那些地位低于母兽的成年雌兽,也高于所有外来的成年雄兽。斑鬣狗在其生长发育早期阶段获取社群等级的方式与多种猴类相同,这种方式被灵长动物学家称之为“母系等级继承”。尽管雌斑鬣狗只照顾自己的幼仔,而且雄斑鬣狗不参加抚育后代,但幼仔却能认出血缘关系远至“姨姥姥”的亲戚。雄兽对自己的女儿比对无血缘关系的幼仔更亲密,很少表现出攻击行为。
斑鬣狗和狒狒的母系等级继承都涉及到在延长的青少年阶段大量重要的社群学习。与大多数灵长动物一样,斑鬣狗每胎产仔数少,生育间隔长,幼兽的营养依赖期异常长。幼斑鬣狗的哺乳期通常超过一年,由于它们要用数年时间学习才能成为熟练的猎手,母兽在它们断奶后仍继续帮助它们获取有蹄类猎物数个月甚至数年的时间。雄兽两岁左右达到性成熟,而多数雌兽首次产仔要到三岁或四岁。
幼斑鬣狗开始的时候对等级较高的和等级较低的个体表现出同样的攻击行为。但在幼仔生命的第一年,这种情况就会发生改变,幼仔后来只对等级比母兽低的个体表现出攻击行为。当幼兽与氏族其他成员发生冲突时,母兽会积极地干预,帮助幼仔攻击地位比自己低的个体。等级较高的母兽比等级较低的母兽干预更频繁,也更有效。不过,幼仔的地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母兽是否在场;在母兽不在场的情况下,低等级的成兽敢于对高等级的幼仔表现出攻击行为。
与猴类一样,斑鬣狗幼仔也经常组成联盟参与打斗,结盟伙伴可能是亲戚,也可能是无亲缘关系的个体。斑鬣狗通过多种感官辨认同种个体,意识到有些氏族成员比其他个体更加可靠;它们能认出自己的亲戚,将氏族成员按照亲缘关系进行排序,并据此在社群相互作用中做决定。斑鬣狗的社群等级也与体型或攻击性无关,而与盟友网络有关。联盟的形成与母兽的干预一样,在社群等级的获取中起重要作用。幼斑鬣狗获取社群等级的机制与旧世界的猴类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在斑鬣狗氏族中,等级反转或被推翻的现象非常罕见。
斑鬣狗氏族成员间的竞争与合作机制也与狒狒相同。尽管斑鬣狗的食物竞争很激烈,但它们依靠与群内伙伴的合作获取并保护自己的社群等级和食物、领域等关键性资源。

楼主 黑戈壁第一大侠  发布于 2018-02-23 12:55:00 +0800 CST  
发声 斑鬣狗的高度社群化使它们进化出了多种发声。1972年克鲁克总结了斑鬣狗的叫声,详见表8。通常来说,音调高的叫声表示害怕或顺服,而响亮、低沉的叫声则表达攻击性。发声的音调代表了动物的年龄,而使用音符频率的变化则代表了动物的社群等级。
斑鬣狗的叫声中最著名的当属唩唩声(whoop),在数千米外就能听到。斑鬣狗可以通过唩唩声辨识出其他个体,至少在氏族内可以。斑鬣狗用唩唩声召集分散的氏族成员前来保卫领域边界、食物资源和公共洞穴。母兽用唩唩声寻找走失的幼仔;其他个体用唩唩声来召唤同伴共同捕猎。唩唩声也用于个体展示,尤其是等级较高的动物。雄兽比雌兽更常发出唩唩叫,等级高的雄兽比等级低的更多地进行叫声展示。
斑鬣狗另一种广为人知的叫声是咯咯声(giggle),听起来就像人类兴奋的高声笑。因此,人们又将斑鬣狗叫做“笑鬣狗”。然而,当斑鬣狗发出咯咯声,实际上意味着它们感到不安,而不是因为它们认为有些事有趣。斑鬣狗遭到其他个体攻击时或其他个体觊觎它到手的食物时,常会发出咯咯声。斑鬣狗的咯咯笑类似于焦虑不安的人对别人说“请离我远点”。这是一种顺服的信号;一只顺服的动物通过咯咯声向同伴表示,自己愿意接受较低的地位。斑鬣狗的咯咯声和唩唩声都是非洲最具辨识度的声音之一。
有人观察到大量斑鬣狗团结起来,将几只狮子赶离它们的猎物,并拍摄了视频。整个过程中斑鬣狗发出了咯咯声(用于表达它们的不安)、唩唩声(召唤更多同伴来帮忙对付狮子)和低声叫(lowing)。低声叫的作用可能是使在场所有的斑鬣狗进入同一种“觉醒”状态,团结合作共同对抗狮子。值得注意的是,斑鬣狗群将狮子赶走后,就马上停止了叫声。
肢体语言 斑鬣狗有一套复杂的肢体语言。当害怕时,它们将耳朵折叠成扁平状,通常还牙齿外露、鬃毛倒伏。当受到同类或三色犬攻击时,它们压低身体后侧。在发动攻击之前,它们的头部高高抬起,耳朵竖起,嘴巴紧闭,鬃毛直立,身体后侧抬高。尾巴平时自然下垂,但会视情况改变姿势。当迫切想要逃跑时,尾巴会弯曲到腹部以下。而当发动攻击或兴奋时,尾巴向前伸到背部。尾巴竖起并不总是伴随着敌意的遭遇,有时也出现在无害的社群相互作用中。斑鬣狗不会摇尾巴,但当它们接近优势动物或有些想逃跑时,尾巴会轻轻抖动。处于劣势的斑鬣狗接近优势动物时,会用前腿的膝盖走路,以此表示顺服

楼主 黑戈壁第一大侠  发布于 2018-02-23 12:55:00 +0800 CST  
只能截图,百度太虚伪了。。。

楼主 黑戈壁第一大侠  发布于 2018-02-23 12:57:00 +0800 CST  
七、繁殖和穴居行为
穴居 斑鬣狗氏族的社群生活以共居的洞穴为中心。有些氏族会连续数年使用同一个洞穴,而有的可能一年换几个洞或同时使用多个洞。这些洞之间相距可达7千米。斑鬣狗自己不挖洞,而是占用其他动物(主要是疣猪、土豚和大耳狐)遗弃的洞穴。洞穴的结构一般不允许成年动物进入,幼仔必须钻出洞口才能接触到它们的母兽。这种地下小隧道的结构被认为是在母兽不在时防御掠食者、保护幼仔的有效策略。间接证据显示,其他斑鬣狗或其他食肉动物捕杀幼仔的情况可能存在,但很罕见。杀幼行为(infanticide)在塞伦盖蒂和马塞马拉见于报导。在塞伦盖蒂,只有高等级的雌兽能杀死同一氏族中低等级的雌兽的后代。而在马塞马拉,低等级的雌兽也被观察到杀死高等级的雌兽的后代。
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大部分地区,雌斑鬣狗在全年任何时候都可能生产。雌斑鬣狗在公共洞穴或单独的生产穴中产仔。社群地位较低的雌斑鬣狗可能使用单独的生产穴,以确保自己可以经常接触到幼仔,或者使幼仔在转移到公用洞穴前熟悉自己。由于公共洞穴附近经常有好几只成年动物一起出现,幼仔能通过成年动物的警觉而获悉掠食动物的出现,并从中受益。公共洞穴中幼仔间以及与成年个体间的社群相互作用,可能在帮助幼仔融合到氏族的等级结构方面起重要作用。幼仔需在公共洞穴中逗留8-12个月,在此期间它们的主要食物是母乳。

楼主 黑戈壁第一大侠  发布于 2018-02-23 12:57:00 +0800 CST  


楼主 黑戈壁第一大侠  发布于 2018-02-23 12:58:00 +0800 CST  
同胞相残 同胞相残(siblicide)是指同一胎幼仔自相残杀。斑鬣狗出生时眼睛就已经睁开,牙齿也完全长出——这两个特征在食肉动物中非常罕见。出生后几分钟它们就会进行激烈的打斗,并导致占劣势的一方身上留下明显的伤疤。这样很快在一胎幼仔中建立起明确的等级,占优势的幼仔能优先享用母乳。这种打斗在同性别的双胞胎中尤为常见,能导致虚弱的幼仔死亡。同胞相残导致25%的幼仔在一月龄内死亡。如果母兽无法养活多只幼仔,那么设法杀死了自己同胞的幼仔就会得到明显好处。同胞相残的发生有时是因为母兽两个乳头中的一个在打斗中被损坏,因此只能养活一只幼仔;也有时是因为猎物密度极低,母兽只能勉强养活自己,更不用说养活多只幼仔。单胞胎的生长速度比双胞胎快,双胞胎中优势幼仔的生长速度比劣势幼仔快。在有些种群中,单胎的幼仔不仅生长快,存活到两岁独立年龄的机会也更大;但在更一些种群中,同胞活着的幼仔存活到性成熟年龄的机会比同胞很小时就死去的幼仔大。因此,杀死自己同胞的投入\回报比因不同种群的社群生态状况而异。也许母兽对每胎幼仔的高能量投入、缺乏共同哺育以及成为单胎的好处,共同促进了新生仔之间的高攻击性,导致了同胞相残行为。
尽管幼斑鬣狗有时确实会杀死自己的同胞,但它们并不总是这样做,因此有人说斑鬣狗是动物世界的“该隐与亚伯”是不恰当的。有人曾拍摄到同一胎的两只幼仔靠在一起取暖;同胞之间也能彼此警告对方危险的来临,还能在种内打斗中相互帮助。
雄兽的繁殖策略 雄斑鬣狗两岁后离开出生氏族,因此氏族中的繁殖雄兽通常都是外来者。新加入的雄斑鬣狗在氏族中地位最低,在所有的雌兽和本群出生的雄兽之下。随着加入氏族的时间变长,地位也逐渐提高。雄鬣狗要用相当多时间和氏族中的雌鬣狗发展友好关系,他们通过与雌鬣狗结成求偶对并几天甚至几周跟着雌鬣狗来实现这一点。那些花几年时间与雌鬣狗发展关系的雄鬣狗会更受雌鬣狗青睐,因此能比来氏族时间较短的雄兽繁殖更多的后代。与外来雄兽相比,本群出生的雄兽很难与雌**配,所以雌兽对外来者的偏爱可能促进了雄兽向出生群外的扩散,避免了该物种的近亲杂交。

楼主 黑戈壁第一大侠  发布于 2018-02-23 12:58:00 +0800 CST  
八、与其他动物的竞争
斑鬣狗与狮子主要因争夺食物而发生竞争。它们之间没有绝对占优的一方,而是取决于各自阵营在场的数量。通常情况下,狮子能将斑鬣狗从猎物旁赶走,但是如果斑鬣狗群很大,与狮群中成年雌狮及亚成年狮子的数量比超过4,那么除非有一只成年雄狮在场,否则斑鬣狗可以赶走狮子。单独的斑鬣狗通常对猎豹、豹(不总是)、棕鬣狗和缟鬣狗、任一种胡狼以及单独的三色犬(而不是一群)占优势。
斑鬣狗的饮食中窃取其他掠食动物或被其他掠食动物夺走的比例,在不同的生态系统中存在很大变异。在恩戈罗恩戈罗火山口,斑鬣狗的数量有时超过狮子的10倍,这时狮子通常只能吃斑鬣狗的剩饭。在塞伦盖蒂和蒂姆巴瓦蒂,狮子和斑鬣狗数量比较平衡,各自饮食中夺取对方猎物的比例基本相同。在克鲁格国家公园,斑鬣狗通常只能吃狮子的剩饭,反之则很少见。斑鬣狗和狮子之间的食物竞争态势也可能随时间发生变化,因为两个物种之间的相对丰度是不断变化的。

楼主 黑戈壁第一大侠  发布于 2018-02-23 12:58:00 +0800 CST  
九、死亡率和疾病
成体死亡率 在保护地,斑鬣狗成体的年死亡率平均约为13-15%。死亡率最重要的来源是人类活动,包括射杀、套杀和毒杀。在塞伦盖蒂的详细研究阐明了这一点。在塞伦盖蒂,斑鬣狗的种群数量约为7000只,每年都有约400只死于陷阱。这些陷阱应为超过50%的成体死亡率负责。早在20世纪60年代早期,野味猎人就开始使用陷阱捕捉迁徙性食草动物,斑鬣狗经常在追踪迁徙兽群的途中死入陷阱。7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搬到塞伦盖蒂北部和西部的保护地边界徒步距离以内居住,野味狩猎也得到迅猛发展。
野味狩猎已经对斑鬣狗的种群动态产生了巨大影响。首先,斑鬣狗种群死亡年龄的分布发生了显著变化。研究者通过与1966-1969年克鲁克在塞伦盖蒂收集到的斑鬣狗头骨对比,发现1987-1991年死亡的斑鬣狗中中年个体所占比例较高;1966-1969年的野味狩猎水平比较低。其次,潜在的积极种群年增长率超过4%,而塞伦盖蒂的斑鬣狗种群在1987-1991年间平均每年下降2.4%,说明野味狩猎将种群年增长率削减了7%。
成体的自然死亡率包括狮子的掠食,同种个体之间在猎物旁或氏族战争中的暴力冲突,首次生产遭受的创伤,以及狩猎大型猎物遭受的创伤。
幼仔死亡率 50-60%的斑鬣狗幼仔能活到12月龄。种内社群因素是幼仔死亡率的最主要来源,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成年氏族成员的杀幼行为,另一种是幼仔之间的同胞相残行为。幼仔也可能因母兽无法返回公共洞穴而饿死。在塞伦盖蒂,除两例外,所有幼仔饿死的例子都是已知其母兽已经死亡,主要是在旱季被野味猎人捕杀。其他死因包括狮子的掠食和公共洞穴因暴雨而倒塌。
疾病 在塞伦盖蒂成年斑鬣狗体内检测到了狂犬病毒、犬疱疹病毒、犬布鲁氏菌、犬腺病毒、犬细小病毒、钩端螺旋体、牛布氏杆菌、牛瘟病毒和无浆体的抗体。我们还不清楚这些致病体的感染是否会引起疾病或导致死亡;迄今为止没有发现斑鬣狗尸体上表现出这些疾病的感染。1993-1994年,犬瘟热流行病在塞伦盖蒂爆发,一些六月龄以下的幼仔死于犬瘟热。对斑鬣狗体内分离出的病毒的遗传学分析显示,斑鬣狗体内的病毒与狮子的最接近,而与家犬的亲缘关系较远。马塞马拉的斑鬣狗也受到了犬瘟热的感染。
在卡哈拉里,狂犬病对斑鬣狗的种群动态产生了巨大影响。斑鬣狗患狂犬病死亡的情况也报导于南非、纳米比亚、赞比亚、马拉维和埃塞俄比亚。在塞伦盖蒂和马塞马拉,斑鬣狗种群中狂犬病毒的感染率很高,血清阳性率高达46.6%。血清阳性率随年龄、定居时间增长,随社群等级下降。然而,感染了狂犬病毒并不一定会引发临床症状或影响个体的存活和寿命。对唾液样本的分析显示,斑鬣狗不太可能是狂犬病毒的携带者,因此病毒感染不是由种内传播引起的。狂犬病毒的来源尚未知,可能来自家养动物(家犬),也可能来自野生动物(野生犬科动物如胡狼、大耳犬,或感染的猎物)。
据报导,肯尼亚北部的斑鬣狗会携带双瓣线虫(Dipetalonema dracunculoides);斑鬣狗偶尔也会在食用斑马尸体时获得马瘟病毒。斑鬣狗已知至少携带三种绦虫(Taenia),其中没有一种对人类具有感染性。斑鬣狗也会携带肝簇虫属(Hepatozoon)的原生动物寄生虫,在塞伦盖蒂和南非均有报导。尽管斑鬣狗是锥虫的寄主,但作为一种传播媒介已被证明作用不大。

楼主 黑戈壁第一大侠  发布于 2018-02-23 12:59:00 +0800 CST  
十、现状和保护
种群规模 斑鬣狗的可育种群仍存在于多个国家。已知最大的种群出现在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生态系统(7200-7700)、南非的克鲁格国家公园(1300-3900)和肯尼亚的马塞马拉狩猎保护区(500-1000)。此外,津巴布韦的各保护地都拥有数百只个体。其他能支持大的种群但没有进行数量调查的保护地包括坦桑尼亚的塞卢斯狩猎保护区和博茨瓦纳的奥卡万戈三角洲。不同地区种群密度的变异超过500倍:可低至0.003只/平方千米,亦可高达1.7只/平方千米。
IUCN鬣狗科专家组通过问卷调查、系统性的普查和总结以往发表的信息,对全世界斑鬣狗的种群总数进行了尝试性地估计。这些估计可能存在一些缺陷。例如,在斑鬣狗与棕鬣狗、缟鬣狗同域分布的国家,除系统性普查外,其他估计方法得到的都是鬣狗亚科的总数,这样会高估斑鬣狗的种群数量。此外,在斑鬣狗分布的多数国家,可用的信息极少,这主要是由于野生动物在大部分地区都未被普查,包括一些保护地内。加上斑鬣狗的数量可能很少,而且比较畏生,又多在夜间活动,因此很难遇到;这使估计斑鬣狗的数量更加困难。考虑到这些限制,IUCN鬣狗科专家组尝试性地估计全世界斑鬣狗的种群总数在27000至47000只之间。
生存威胁 斑鬣狗在过去和现在一直被大量射杀、毒杀、诱杀和套杀,这甚至发生在一些保护地内。迫害在农牧地区更经常出现,有时因为它们被证实或被认为危害家畜,而有时只是保护家畜的预防性措施。人类也可能纯粹为“娱乐”和“射击练习”而射杀它们(纳米比亚、肯尼亚);有些动物因失去对人类的畏惧而被捕杀(西非)。目前,迫害是斑鬣狗种群数量下降的最主要原因,在保护地外比保护地内更为严重。在非洲南部,生活在保护地内的多数种群都被认为保持稳定,而在东非和西非,甚至在保护地内,它们的数量也在下降,主要是由于偶然性地落入陷阱或中毒。尽管在一些国家,购买运动性狩猎许可证后就可以猎杀斑鬣狗,但这类狩猎杀死的斑鬣狗数量并不多,因为它们不被认为是有吸引力的目标。此外,它们还会因食用(喀麦隆、科特迪瓦和塞内加尔)或药用(布基纳法索、科特迪瓦、马拉维、莫桑比克和坦桑尼亚)而被捕杀。栖息地破坏对斑鬣狗种群主要是间接影响。家畜带来的过度放牧及栖息地丧失和退化减少了野生食草动物种群栖息地的可利用性,而后者正是斑鬣狗适宜的猎物。
保护行动 各国政府对斑鬣狗的态度不一,有的保护态度很积极,有的则是善意的忽视,还有的认为它们是害兽。在埃塞俄比亚,它们被法律规定为害兽,而在一些保护地如克鲁格国家公园、卡格拉格帝边境公园和埃托沙国家公园,它们被完全保护。在坦桑尼亚塞伦盖蒂国家公园,它们受到完全保护,而在相邻的肯尼亚马塞马拉狩猎保护区,购买许可证的猎人可以合法射杀它们。问卷调查显示,在多数国家,野生动物保护的法律和条例只有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均允许的情况下才得以执行,通常无法充分执行。尽管仍存在一些国家,农民可以自由捕杀斑鬣狗,但赏金制度在东非和南非已经废止。而在喀麦隆,赏金制度仍在实行。在西非萨赫勒地区的许多国家,这方面的信息则完全没有。
尽管斑鬣狗的种群总数远超过10000只,存在多个超过1000只的亚种群,其分布的总面积也远超过20000平方千米,但保护地外的种群因迫害和栖息地丧失而急剧下降,使这种动物越来越依赖保护地的继续存在。因此,IUCN鬣狗科专家组将斑鬣狗的濒危\保护等级评定为低危:依赖保育。

楼主 黑戈壁第一大侠  发布于 2018-02-23 12:59:00 +0800 CST  


楼主 黑戈壁第一大侠  发布于 2018-02-23 12:59:00 +0800 CST  
忍不住了,这有什么不合法的

楼主 黑戈壁第一大侠  发布于 2018-02-23 13:01:00 +0800 CST  

楼主:黑戈壁第一大侠

字数:10664

发表时间:2018-02-23 20:39: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04-26 22:29:47 +0800 CST

评论数:25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