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骑兵2400年战史(二)早期重骑兵来看当时骑兵的局限

家中小盆友的玩具镇楼



楼主 拜占庭的荣耀  发布于 2016-12-13 14:54:00 +0800 CST  
转帖请注明作者





(二)从吕底亚、波斯及早期希腊重骑兵来看当时骑兵的局限
在称霸数百年的亚述帝国灭亡之际,在小亚细亚的西部,吕底亚王国开始崛起。当地发现了大量的银矿与金矿,使得货币出现及贸易繁荣。其中一位吕底亚国王克罗索斯的富有举世闻名,“像克罗索斯一样的财富”成为一句谚语,吕底亚王国则用他们豪华的财力组建了吕底亚贵族重骑兵,并用他们与各族雇佣步骑兵征服了小亚细亚的许多城市。
吕底亚重骑兵战术不似斯基泰人有无数重大创新,但技术精良,装备豪华,在希罗多德的记载中,他们“手持长矛且操纵战马的技术非常高超”,这些重骑兵身穿完备的细鳞甲,在雕刻资料中,他们的头盔与盾牌都有很好的装饰。长矛与掷矛作为主要武器,同时装备辅助用于近战的剑、斧。而关于具体数量、战术由于资料的缺失不可考。


吕底亚重骑兵


可惜的是克罗索斯与波斯大帝居鲁士二世生在了同一时代。作为有一定实力的对手,克罗索斯和居鲁士二世展开争霸战,吕底亚骑兵甚至一度攻入波斯领土。但在关键性的公元前547年,克罗索斯在战略上出现了重大判断失误,在攻入波斯领土与居鲁士打得不分胜负之后,他回到了自己的领土,计划用5个月的时间召集埃及与新巴比伦的盟友来帮助自己,在冬天过去春天到来的时候,再次向波斯发动进攻,为了节约经费,吕底亚国王就将佣兵们全部解散,只留下自己的直属部队。
但敏锐的居鲁士二世则发现了这一致命破绽,本来双方在实力对比上,就是波斯的兵力占优,而吕底亚由于解散了佣兵,命运女神的天平在这段时间会向波斯短暂的大范围倾斜,而波斯王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居鲁士立刻反守为攻,主动攻入吕底亚领土,打了克罗索斯一个措手不及。
虽然克罗索斯没有来得及集结他所有的军队,但他的吕底亚重骑兵还是令居鲁士二世非常忌惮的,波斯王命令他的骆驼辎重部队全部下马,而让骑兵骑上去,放在第一排与吕底亚骑兵交战,之后才是波斯的步兵,最后才是骑兵。这也许是历史记载中第一次使用骆驼来对付对方的骑兵(后期因为对战马有训练这种方法并不是那么好用),吕底亚的骑兵害怕并且讨厌骆驼的气味,战马纷纷向后逃跑,结果吕底亚重骑兵只好下马,在没有优势的情况下与波斯大军交战,最终被击溃。居鲁士二世随即挥军直指吕底亚首都并将其攻克,生俘克罗索斯,强国吕底亚宣告灭亡,而波斯帝国也在这次大胜后,逐步登上王者地位。


早期骆驼骑兵
我们对比斯基泰重骑兵与吕底亚重骑兵会发现一个有趣的对比,相同点是两者都装备精良,个人战技高超,论马匹,斯基泰草原和小亚细亚西部战马都是优良的尼萨马种。谈及盔甲,富有的吕底亚重骑兵也不逊色。但在面对居鲁士大帝时,一个则被生俘,另一个却挫败并阵斩大帝(当然这段历史也是有争议的)。尽管也有运气、军事统帅判断失误以及斯基泰游牧民族在防御方面的高机动性及战略纵深优势,但在战术上进行对比,我们还是可以发现一些端倪的:斯基泰重骑兵不仅骑术高超,更重要的是他们已经与自己轻型骑射手形成了一种成型的战术配合体系,在这种战术体系下,斯基泰人重骑兵绝不会盲目的对对方严阵以待的军阵,更不要提后来开始在地中海世界广泛流行的更加坚固的“步兵方阵”发动冲击,而是在各种轻弓骑兵的骚扰、拖延、迂回、假撤退,直到出现真正的破绽才发动打击。这种“帕提亚体系”将一直不断在各民族各个战场得到延续、改进与强化,以此为基础并吸收其他的成果,几乎成了日后草原民族战术的核心,我们会在直到13世纪的在无数次著名战役都体验着这种思想的存在。
吕底亚的军事力量及兵种协同配合不如波斯人——起码从希罗多德与色诺芬的意见都是如此。他们重骑兵的个人战技或许高超,但当缺乏面对骆驼经验的骑兵被波斯军队克制时,他们似乎并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接下来就是完全的被动与溃败。相反他们的对手居鲁士统治下的波斯人,其实论骑兵也许并不如吕底亚(根据希罗多德的意见),也不如斯基泰人,但波斯军队中骑兵、专业步兵——诸如常备的不死军卫队等、工程兵等各兵种完备。其互相配合,在规模与协同上均胜过吕底亚军队。其实之前亚述帝国在军事上之所以能不断胜利,也是依赖着各兵种密切协同作战。


协同作战的波斯军各军种

楼主 拜占庭的荣耀  发布于 2016-12-13 14:56:00 +0800 CST  
不过对于波斯——吕底亚之战,希腊著名的冒险家、作家、军事家色诺芬在其《居鲁士的教育》中,有与希罗多德差别较大的记叙。虽然他同样提到此战中波斯军对于骆驼成功的的使用,“至于那些骆驼,他们的作用就是使作战的战马惊慌失措,因为战马是不能靠近骆驼的”。也提到了当战斗结束后,“这些骆驼又回到了自己原本所在辎重车队的位置上”。这些观点与希罗多德都是相同的。但色诺芬明显对于波斯重骑兵的评价高得多,认为“波斯骑兵的素质是最优秀的”。而且在他的描述中,波斯与吕底亚在公元前547年的决战中,吕底亚的骑兵部队布置在两翼并从两侧率先包抄。居鲁士则是亲率部队打垮了吕底亚正面的前锋,并用从左翼放出的骆驼混乱了吕底亚的战马。但同时,吕底亚军中的埃及雇佣重步兵在与波斯步兵的交锋中占据了上风,甚至将波斯步兵反推回去,但由于其他吕底亚军队已经逃跑,因此居鲁士从两翼包抄,将剩下的埃及佣兵包围起来,并争取到了后者的投降为自己效力。

但是《居鲁士的教育》没有想要成为一部史书,更类似于历史小说,色诺芬笔下的“居鲁士”与他的波斯帝国更接近斯巴达的情况,而亚细亚的地理情况也因为剧情需要做出了调整。这与色诺芬另一部自己亲身参与的纪传体著作《远征记》是不同的。而且色诺芬在《居鲁士的教育》中对于波斯军阵,特别是重骑兵部队(色诺芬就出身于雅典骑兵并之后为波斯王子小居鲁士服务),铠甲或是装备的表现,更类似伯罗奔尼撒战争之后的波斯重骑兵装备,因为那是他亲眼所见,而非二百年前波斯——吕底亚战争时波斯重骑兵的装备。因此笔者在选择史料时,仍以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为主,而在以下对伯罗奔尼撒战争时代波斯重骑兵的装备描述,以色诺芬的《远征记》为主,有兴趣的读者可以互相做参照。

波斯帝国的重骑兵也吸收了吕底亚、斯基泰人重骑兵的特点,但相对斯基泰人,波斯骑兵不太重视冲击力(这点在后来与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的几次决战中也有记载),重型骑兵也用掷矛而不是像斯基泰人擅长冲击,虽然有部分记载在希波战争之后,3米的长矛开始装备重骑兵,但这极有可能是当时波斯帝国也引入了使用长骑矛的斯基泰骑兵。根据色诺芬的资料,因他有在波斯王子小居鲁士的希腊佣兵团服役的经历,他的描述可信度相对比较高,他们重骑兵的装备带有浓厚的希腊风格,头盔上插着马鬃,身穿鳞甲——包括胸甲和胫甲,装备着希腊式短剑以及拥有铁矛尖的掷矛,战马面门顶着护额(具装骑兵面甲的简易形式),战马胸前也挂着青铜的鳞甲,也可以算得上的是简易的半具装骑兵,但这在当时可是非常豪华的重骑兵装备。


波斯精英重骑兵
但当时波斯骑兵大多数还是轻骑兵,他们的轻骑兵没有盔甲,以标枪和弓箭为武器进行作战。实际上,波斯的步兵大多数也非常于依赖于他们手中的弓箭,而并不强于近身肉搏战,他们的步兵大都是弓箭手,重装步兵较少,而且往往仅布置在第一或者较少纵列使用藤条盾牌,“遮天蔽日的箭雨”无论是步兵还是骑兵,都是波斯军队非常重要的作战方式,而且波斯的箭矢威力较大,射速也很快,但穿甲能力不强,这点让波斯军队在与希腊军队的战斗中处于不利位置。这种方式甚至一直到公元7世纪的波斯萨珊帝国都能找到此特点。


波斯轻骑兵


虽然波斯帝国在兵种协同上做的非常不错,但在公元前5世纪的希波战争中他们遇到了技术上的重大挑战——希腊军队以重装步兵为主组成的“方阵”,这是人类在战术上的重大进步之一,在今后的二百多年中,希腊式方阵包括后来著名的马其顿方阵将是绝对的主角,骑兵将在他们的面前黯然失色。希腊重装步兵方阵由城邦富有的公民服役,阵型往往八纵列或者更高,使用3米长的长矛与直径0.92米,沉重而整体包着青铜的木制盾牌。其中著名的斯巴达重步兵的盾牌往往更大。大部分希腊重步兵都身穿青铜头盔与胸甲(随着发展亚麻甲、皮甲、鳞甲也开始增加)。也就是说,除了战术问题,装备上波斯上也无法取得优势。波斯军队虽然人数比希腊人多得多,但他们步兵平均装备不如希腊人——希腊重步兵方阵是城邦主力,而波斯人马俱甲的早期重装骑兵却只是一小部分,绝大多数都是使用弓箭与投枪的无甲轻骑兵。在步兵方面,重步兵也仅是一小部分,装备的是藤编盾牌。在著名的马拉松会战中,面对冲锋的希腊重步兵,波斯军队的箭矢无法穿透重步兵们的胸甲和盾牌,这就造成了非常被动的局面。
在希波战争时期,绝大多数希腊城邦的骑兵是既衰弱而人数稀少的,公元前490年的马拉松战役,希腊人甚至没有骑兵参战,但依然获得了重大胜利。虽然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记载损失结果是希腊192人(而且绝大多数是追击在海边时伤亡的),波斯人6400人。现代史学家一般认为希腊方面伤亡1000-3000人,而波斯人伤亡4000-5000人。但无论如何,这让我们发现步兵对决时希腊重步兵方阵取得压倒优势。




马拉松之战

楼主 拜占庭的荣耀  发布于 2016-12-13 15:06:00 +0800 CST  
虽然希腊方阵与波斯军队的对决互有胜负,但希腊人赢得了几次决定性的战役。使得强大的波斯帝国与希腊人签署了条约,放弃了继续入侵希腊地区的计划。公元前480年的萨拉米斯海战胜利为海战不在本书的叙述之列,另一场关键性战役就是公元前479年普拉提亚战役。虽然这场战役一些诸如政治因素、偶然性与运气成分促成了最后的结果,但也可以看出当时重骑兵的局限性。
这场战役开始时,由于之前决定性的萨拉米斯海战的失败,整个波斯军队的士气也收到了影响,上层对继续入侵也犹豫不决。但波斯方面的指挥官玛尔多纽斯则坚持作战,他是精于骑兵指挥的指挥官,他麾下拥有精锐的重骑兵,也拥有大量的轻骑兵。之前对希腊城邦采取分化瓦解的策略,并充分利用了波斯骑兵的机动性,对雅典和周遭的区域进行侵袭,破坏经济生产——这一次他正是发挥了骑兵的优势,这甚至造成了雅典人的弃城撤离。波斯骑兵与百年前的斯基泰骑兵一样,并非一定要对方正面决战,而发挥骑兵机动性,打击对方的薄弱环节。雅典和斯巴达的城邦虽然联合作战,并集结了数量非常可观的精锐重装步兵,但在方案上很难达到统一,争执不休。但最终斯巴达重步兵还是支援雅典,同波斯军队决战。而玛尔多纽斯则让军队离开地形崎岖复杂的阿提卡半岛,将普拉提亚平原作为决战战场,这种能发挥骑兵优势的地方。


波斯轻骑兵在侦查希腊军


希腊统帅则将军队驻扎在了高地上,斯巴达重步兵在右翼,相对靠前,而雅典军团在左翼。中间是希腊其他城邦的军队。希腊轻步兵则布置在重步兵之后。当玛尔多纽斯的骑兵统帅马西斯提欧斯发现希腊人中央那些小城邦的方阵阵型不很严整,当即就发动了骑兵的冲击,希腊中央阵线抵敌不住开始退却,但这时候雅典的重步兵前来支援,这一次正面作战又是方阵的矛尖刺倒了骑兵的战马,记载马西斯提欧斯的战马也被箭射中使得他摔下马来,虽然他身穿重铠,并且还是如斯基泰贵族一样拥有保护腿部的重鳞甲,但还是被希腊重步兵们杀死,波斯骑兵遭到了损失并退却。
随后的拖延似乎也对希腊人有利,因为希腊各城邦的军队不停的集结,人数越来越多。机智的玛尔多纽斯立即转变的战法——又恢复到骑兵的灵活战术上去,派遣多支骑兵分队深入希腊联军侧后方,袭击劫掠希腊步兵们的粮食补给线,希腊人没有骑兵,对此一筹莫展。之后波斯统帅又派遣骑兵去袭击希腊全军的水源伽尔迦皮亚泉,那里只有少量希腊步兵守卫,波斯骑兵发挥了自己远距离与机动性的优势,完全不与希腊步兵近战,只投枪与放箭攻击。歼灭了少量的守备队并捣毁了该泉,这下,希腊人的后勤补给线已经到了兵粮寸断的地步。




波斯骑兵奇袭希腊军水源补给点伽尔迦皮亚泉


至此为止,可以说玛尔多纽斯已经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斯巴达人统帅与雅典人商议后,只能让全军后撤恢复补给线,但因为部分斯巴达将领不愿放弃阵地而引发争吵,撤退的队形相对分散。当有的希腊城邦军队已经到达希泰隆山补给点时,雅典军团和斯巴达军队才出发,这给玛尔多纽斯造成了一个希腊军队全军溃退的印象。
玛尔多纽斯立即追击,但奇怪的是这位经验丰富的波斯统帅追击的很急躁,他们命令全军追击,而不是“骑兵在前,步兵列队在后”,也许是因为波斯军队的补给由于萨拉米斯海战的失败也很吃紧,玛尔多纽斯急需要一场决定性胜利,所以追击的波斯军队“他们就乱成了一团并高声呼啸着开始了攻击,好像他们追上之后,就可以将希腊人一网打击。”
位于阵型最后的斯巴达重步兵立刻转身列阵,波斯步兵很快就追了上来,以他们惯用的战术,滕条盾牌组成一道盾墙,背后轻步兵万箭齐发,“整个斯巴达的阵型都被覆盖在箭雨中。”希腊人看似被动,不时有人中箭倒地,但波斯的弓箭不能对斯巴达重步兵的盾墙和铠甲造成真正有效的伤害。斯巴达统帅等重步兵列阵完毕,转身向赫拉(就是天后)神庙的方向祈祷,接着向波斯人发动了猛烈的冲锋。




斯巴达重步兵阻挡波斯骑兵

楼主 拜占庭的荣耀  发布于 2016-12-13 15:07:00 +0800 CST  
现代西方军事研究者曾对这一点印象很深,急躁的玛尔多纽斯没有仅让他的骑兵跟在撤退的希腊步兵背后射击与追杀。也没有让轻装的弓箭手追击并与希腊步兵之间留出旋回的空间,而是让全军乱哄哄的一拥而上,而这成了此次之前占据优势波斯军队急转直下的转折点,因为没有回旋空间的波斯步兵弓箭手很快在斯巴达重步兵的冲锋下陷入了肉搏,“波斯人也便抛下他们的弓来迎战了,有的士兵甚至勇敢的徒手抓住斯巴达人的长矛,并将其折断”,不过与斯巴达重步兵近战可不是波斯步兵的强项——“波斯人论勇气和力量都是不差的,但他们训练不够,他们总是单身的,十个或一群冲进斯巴达人阵型中,然后就死在里面。”何其相像,波斯人又陷入了与11年前马拉松战役类似的景象。他们真正的优势兵种骑兵,又陷入到很难发挥空间的境地。
玛尔多纽斯只好亲率自己最精锐的一千名亲卫队——很可能其中存在波斯重骑兵发起反击,但在拥挤的希腊方阵中,他们的冲击再次被挡住,接着,在希腊方阵长矛如林的包围中,波斯主帅玛尔多纽斯突然落马阵亡,这让整个波斯军队士气大跌,当主帅骑兵卫队也纷纷被杀倒在战场上之时,整个波斯大军就崩溃了,士兵们纷纷逃走。步兵方阵再一次在决定性的正面决战中证明了他的王者地位。而这场战役的结局直接导致了希腊和波斯和平条约的签订。


普拉提亚之战中波斯步兵与希腊联军方阵鏖战
波斯骑兵面对希腊方阵确实也有赢面,但绝不在正面决战上,波斯人之前在截断希腊补给线,以及袭击希腊人小股部队,迂回到后方破坏对方的经济生产,都做得非常出色。但当波斯大群步兵与希腊方阵绞杀在一起时,波斯的骑兵的优势就很难发挥了,虽然他们可以迂回到希腊方阵后方去攻击,但希腊的地形本来就复杂崎岖,所谓普拉提亚平原也只是“相对有平坦的区域,”与后来亚历山大大帝东征至高加米拉地区的平原完全不同。而且,希腊方阵拥有很高的纵列,背后也有掩护的轻步兵,迂回也没那么容易成功。所以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如果波斯人去掉他们的大群步兵,只保留骑兵进行消耗性野战——就像斯基泰人面对敌方严阵以待的大军习惯于做的那样,可能反而更能发挥骑兵优势。当然波斯人的作战目的是攻占希腊地区并开展统治,虽然波斯军中拥有较多骑兵,但军队核心仍是步兵。且由于波斯人不同于草原民族的社会与军事体制,因此他们不容易完全依靠草原民族斯基泰人这种体系来作战。
当然希腊诸城邦的方阵也有很大的弱点,他们的方阵战术很先进,但却没有,或几乎没有任何骑兵来配合,这点实际上是很致命的,波斯人轻易地截断补给线与破坏生产就是证明。玛尔多纽斯在决战时这场追击中,如果只运用骑兵追击,并保持步兵弓箭手的距离进行弓箭射杀,并留有回旋余地,很可能失败的就是斯巴达人。而且正面决战如果波斯人做到了成功迂回,结果也有可能不同。但战争的结果就是这样,“只能追求可能的结果而不是确定的结果。”波斯骑兵没有抓住机会。


古波斯重骑兵


希波战争结束后两方的“和平”时代里,希腊进入了诸城邦之间的内战时代,而波斯帝国内部也进行了王位争夺战,在这个阶段,双方的军事作战技术又上了一个台阶,各自都弥补了自己的弱点,更强化了自己的优势。希腊人也吸取希波战争的教训,各地城邦开始训练骑兵部队,虽然希腊的中部地区崎岖山地并不适合养马,缺乏合适的草原和剩余粮食也限制了精锐骑兵的建立,希腊军事家与作家色诺芬就说过:“马场建立并保持运行是最昂贵的。”因此,在诸城邦内战时代,骑兵虽然各自建立,但规模小战斗力弱,包括最著名的雅典和斯巴达城邦,给人留下印象的依然是重步兵方阵之间的对决。
但凡事都有例外,希腊北部地区有大面积的草场促成了当地骑兵的进化,骑兵大都由希腊城邦社会中的上层阶级来服役,因为他们可以负担饲养维护一匹战马的费用。到了希腊城邦之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末期,希腊骑兵开始从之前仅仅侦查,小规模冲突和追击这种角色解脱了出来。以底比斯为核心的皮奥夏地区逐步在骑兵建设上首先脱颖而出。公元前424年的德利乌姆之战,雅典城邦对阵皮奥夏,皮奥夏的底比斯将军(注,当时底比斯是皮奥夏地区的邦联领袖,而之后在不断的战争中才建立底比斯霸权)帕格纳达斯率领皮奥夏军面对强大的雅典步兵方阵,首次使用了一种新的战术。——他将骑兵作为后备军,在双方方阵面对面厮杀时,加强一翼击垮了雅典的骑兵,并迂回至雅典方阵后方发动攻击。许多历史学家认为,帕格纳达斯这是记载中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布置“近战骑兵预备队”,骑兵预备队一开始并不立即投入前队骑兵的厮杀,而是在战场关键时刻投入战场并取得战场优势。而这种方式,则是今后二十几个世纪中全世界重骑兵非常习惯的布置形态。


艺术作品中古希腊轻骑兵形象


德利乌姆战役一开始,皮奥夏的方阵就趁着雅典军统帅演说之际发动突然冲锋,但是,他们当时还显然不是久负盛名的雅典步兵方阵的对手,中央阵线遭到雅典军不断的反击而后退,左翼坚持不撤退的一支方阵则被雅典方阵包围。但是,布置在皮奥夏右翼的,使用了新式方阵(25人纵深)的底比斯步兵,击退了他们面前的雅典方阵。使得战场进入僵局。在这个关键时刻,底比斯骑兵对于雅典骑兵的优势成了决定性的一幕,他们击败了左翼的雅典骑兵,且底比斯统帅帕格纳达斯及时派遣他的后备骑兵从后阵绕向左翼,支援皮奥夏的骑兵并打垮了雅典的右翼骑兵。
帕格纳达斯手中的底比斯贵族骑兵,轻装并且没有正式的马鞍,更没有数百年之后才产生的马镫。本来是根本无法正面对敌雅典的重步兵方阵的,但是在双方鏖战之际,这些轻装的冲击骑兵迂回至雅典方阵的后方发起冲锋,通过与正面底比斯方阵的夹攻击败了雅典军队。这场胜利让底比斯意识到骑兵的作用,通过自己本来在希腊城邦中的骑兵优势建立一支重骑兵的必要性。如果手中有一支真正的重骑兵,那么他们会在这种新式战术指导下取得更大的战果——实际上,后世著名的亚历山大大帝的友伴骑兵及马其顿方阵的协同方式正是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的结果。


攻击中的底比斯重骑兵

楼主 拜占庭的荣耀  发布于 2016-12-13 15:08:00 +0800 CST  
新式方阵与骑兵的战术让底比斯霸权开始建立,新兴力量正在崛起,伯罗奔尼撒战争之后,底比斯城邦最著名的统帅与军事家伊巴密浓达首次让希腊拥有了正式的重骑兵部队,这支重骑兵将更好的延续并发展底比斯骑兵在德利乌姆的成功。伊巴密浓达的“重型战马”在两次著名的会战中,公元前371年的留克特拉战役中以及公元前362年的曼丁尼亚战役中大败斯巴达的轻骑兵,曼丁尼亚之战底比斯重骑兵更是在己方轻步兵配合下击败了雅典与斯巴达联军的轻骑兵,之后再协同自己的方阵对敌方方阵的侧背发动突击。这种方式又能隐约呈现后世亚历山大大帝重骑兵与轻步兵密切配合的景象。
虽然他击败曾天下无敌的斯巴达方阵,起最大作用的不是底比斯重骑兵而是他最重要的创造——在原底比斯25人纵深方阵基础上再度加强的“斜型方阵”,因本书重点介绍骑兵就暂不详叙。但底比斯重骑兵也功不可没,起码希腊重骑兵开始缓慢走向战争舞台。


斯巴达骑兵在攻击底比斯步兵


而希腊人的对手——波斯军队衰弱的步兵在希波战争之后也大幅度强化,他们步兵阵列显然吸取了希波战争的教训并进行了慎重调整,过去过于浅薄纵深的前列重步兵已经加强至五人纵深,保护着他们身后大量射箭的弓箭手。波斯本土重步兵除了传统的精英步兵——不死军卫队、金苹果卫队(以矛上的苹果而闻名,现在还不知道他们是不是就是不死军中的一部分),又组建大量的卡达克重步兵。同时开始大量雇佣希腊佣兵,大部分希腊佣兵提供的是更富经验的方阵重步兵服务。这让过去曾经较为虚弱的波斯重步兵战线完全脱胎换骨。
波斯人的重骑兵的优势再次得到强化,根据上述色诺芬的记载,这时候的波斯重骑兵战马采用了马的额甲与鳞甲护胸,大量成规模的半具装重骑兵出现在军队中,而不像希波战争时代只有少数军事精英人员能够装备半具装装备。并且部分波斯重骑兵开始采用3米长双手使用的冲击型骑枪,这些改变很可能是同时代北方草原斯基泰重骑兵发展的影响。波斯军队本来就人数庞大,现在各弱点已经充分得到弥补,优势也被充分强化。这个时代貌似他们重新掌握了军事优势,也许,他们对于希腊的新一轮大侵袭应该重新开始。


波斯重骑兵
但命运女神却让历史方向走向截然相反的一条道路,希腊北部城邦中,一个叫马其顿的城邦开始崛起,他们的马场优势更超过底比斯,拥有较为优厚的草场,饲养高质量的战马。而一个马其顿贵族,腓力二世,利用在底比斯军事家伊巴密浓达那儿当人质的机会,很可能学习斜线阵大师的骑兵训练作战方式。当他回到马其顿后,两项举世闻名的军事成就即将震撼世界,而他对于骑兵的改进,竟然使得马其顿拥有超越波斯帝国的骑兵。而他更伟大的儿子,不但未让军事技术改进后的波斯入侵希腊,反而向东发动伟大和壮丽的远征,并在数次史诗般的大决战中灭亡曾不可一世的波斯帝国,成为一代当之无愧的军神,建立比波斯还要庞大的帝国,而他手中那支能征善战的重骑兵,也是我们下一章重点介绍的对象。

楼主 拜占庭的荣耀  发布于 2016-12-13 15:09:00 +0800 CST  

楼主:拜占庭的荣耀

字数:8737

发表时间:2016-12-13 22:54: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12-26 11:54:06 +0800 CST

评论数:51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