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军队在后撤中不会崩溃

发布于微信公众号、网易公众号,更多好文请去搜索最强冷吧众关注

在古代战争中,撤退是一件很常见的事,无论什么赫赫有名的军队,都会遇到不敌的时候。但是战争不是儿戏,在近现代都常能见到大量人群拥挤而产生的践踏事故,战争这种生死存亡之地的撤退更容易酿成自相践踏、夺路而逃的惨痛结局。
【1】军队后撤风险有多大?

▲罗马帝国后期内战溃败的步兵遭到追击骑兵的屠杀
在古代,许多军队的重大伤亡并不是在两军直接交战中所遭受的。一旦有其中的一方因为无法继续承受对手给予的巨大压力,开始撤退,那么伤亡率就可能因为敌军的追击的直线上升。至于非作战情况下的普通撤退,一样会给敌军带来千载难逢的机会。
就以擅长严密方阵作战的希腊人来说。在公元前200年开始的第二次马其顿战争中,希腊城市拜占庭站在罗马人一边,与志在希腊控制权的马其顿人直接交锋。面对枪矛林立的马其顿方阵,希腊人的传统方阵虽然吃亏,却也一直苦苦坚守。最后,拜占庭人因无法继续承受压力而开始后退,被马其顿军队的追击兵力大量杀伤。

▲希腊人的伤亡主要由马其顿的追击骑兵造成
而在缺乏严密步兵战术训练的中国,此类例子更加触目惊心。公元前90年,贰师将军李广利在第三次与匈奴的交战中取得了胜利。但因为其妻儿牵扯巫蛊案被逮捕,他本人也因此有着相当大的危险,于是非常想要击溃匈奴戴罪立功。但再次进击并未遇上匈奴,他便率军撤回速邪乌燕然山。在撤退途中,匈奴人得知汉军人困马乏,便攻击汉军,在互相杀伤甚众之后围困住了汉军。甚至在夜里挖掘了壕沟,并从汉军背后袭击汉军。前无退路后有奇兵的汉军随即军大乱败,李广利只得投降。

▲李广利的雕像
公元383年,东晋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战争,双方于淝水(现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对峙。人数较少的东晋军主动发动攻击,秦军统帅苻坚认为击其半渡最为合适,于是主动后退,想吸引东晋军主动过来。结果撤退的时候遭到东晋军队的突击,全军方阵大乱,自相践踏,四处奔逃。结果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

▲淝水之战的秦军死于后退
这种情况到了近代都未有根本性的改观。公元1619年,明朝兵发四路,企图围剿后金。但很快,三路大军俱被歼灭,南路明军在李如柏的带领下前进至虎拦岗(在清河堡东)。他接到总指挥杨镐的命令后开始率军撤退。但天公布助,他们被后金哨探发现。后金哨探在山上鸣螺发出冲击信号,大声呼噪。李如柏军以为是后金主力发起进攻,遂惊恐溃逃,撤退演变成了大溃败。结果是明军自相践踏,死伤1000余人!

▲萨尔浒之战
这些例子似乎都向我们说明了一个军事真理:战场之上撤退无异于自寻死路!或许这确实是大多数军队会面临的情况。但是对于有着严格训练与作战部署的军队而言,撤退并不是那么可怕的事情。哪怕你就在敌人眼皮子地下后退,都无伤大雅。
【2】成功的后退战术

▲马拉松战役希腊人大获全胜
公元前490年,新崛起的波斯帝国向远在爱琴海对岸的雅典发起了远征。雅典人集合了几乎大部分的军事力量,在北部的马拉松平原阻止波斯军队南下。由于知道自身寡不敌众,雅典人决定以不一样的战术来应付强敌。列阵时,他们把很多原本部署在战线中央的步兵派往两翼。

结果便是波斯军队中由波斯人和斯基泰人组成的精锐力量很快就逼着雅典军队中路后撤。但有着完整而严格方阵战术训练的希腊人并没有发生混乱。相反,他们在两翼的伙伴们利用局部优势,逼退了波斯军的两翼。最终,波斯精锐在三面合围中死伤惨重。
公元前216年,著名的坎尼战役也是非常成功的后撤战术案例。名将汉尼拔将自己来自各地的杂牌军部署在战线的不同部分。担任中路重任的是有着严格方阵战术训练的北非步兵,缺乏此类战术熏陶习惯的西班牙人和高卢人则分列两翼。
▲面对罗马人的迦太基军队
开打后,占据数量优势的罗马人成功逼退了北非步兵的进攻,后者同样稳步后撤。而两翼的蛮族步兵则在战胜的迦太基骑兵帮助下,成功压缩了罗马军队的两翼。最终,8万罗马大军在坎尼包围圈中成为一片尸海。

当然,此类战术典范中,最为成功的依然是罗马人。
公元前168年,第三次马其顿战争,罗马军在保卢斯的带领下在彼得纳,同国王柏修斯率领的马其顿军展开会战。会战开始时马其顿方阵组成的阵线迅速推进,进展迅速,密集的矛墙即便是罗马军的大盾也无从抵挡,而罗马人面对这样的矛墙也无法靠近使用惯用的贴身肉搏作战。普鲁塔克描述到罗马士兵们被长矛牢牢顶住盾牌动弹不得,一名士兵要遭到好几个长矛的攻击。虽然是这种情况,但罗马军仍然奋勇反抗。于是在马其顿方阵的推挤下,罗马军渐渐向后方的山上撤退。

▲彼得纳战役
与淝水之战不同的是,罗马人遭到敌人打击的撤退行为并未演变成溃败。由于地形破碎加上阵线战况不一,行进中的马其顿方阵阵线难以保持严密,出现了许多小的缺口。保卢斯发现了这个情况,于是传令重组军队,并让所有部将将部队以中队这样的小战术单位编组,化整为零,突入这些小的缺口。很快,罗马人便在马其顿人反应过来之前完成了这样复杂的战术改变。由撤退迅速改变为主动进攻,成功突入缺口攻击了马其顿方阵的侧翼和后背,实现了梦寐以求的贴身肉搏。在这场战役中,撤退非但没有演变成溃败,反而拯救了罗马军队。

▲罗马人更好的单本训练在近身战中获得优势
相比事先就有计划的马拉松和坎尼,罗马人在彼得纳的成功后退,纯属即兴之作。但也是这种本能反应,让我们足以窥见罗马军队不一般的素质。
【3】罗马人为什么不怕后撤

▲罗马军团三列线
究竟是什么造成了同样是撤退却截然不同的两种情况?答案其实很简单,罗马人非常注重军队组织的建设。
罗马军队的基本单位是百人队,由60-80人组成,设置一名百夫长作为军官进行指挥。在百人队之上的单位无论是中队还是大队,都由百夫长进行指挥。而在百夫长之上的高级军官比如财务官、军团长甚至副帅都可以直接指挥军队。显然这避免了垂直的权利结构不便指挥的特点。当事发突然时,百夫长作为一线军官是不可能不在第一线指挥的。而军官即便找不到配属给自己的长官,也可以直接听从其他高级军官的指挥,这样的好处在《高卢战记》里表现的淋漓尽致。
公元前57年,当凯撒刚刚结束行军准备扎营时突然遭到纳尔维人的袭击。由于事先已经埋伏并策划好,又是趁罗马军不备,因此行动迅速,凯撒甚至都来不及升起战旗发出信号以及召回外出寻找材料的士兵。但是士兵们自发的就组织起来进行了抵抗。他的副将们由于事先就被要求修建完工事前不准离开自己的军团,因此在凯撒还未发出命令时就立刻根据情况自行开始指挥了。

▲遭遇蛮族偷袭后处变不惊的罗马军队
除此之外,罗马军队对于指挥信号的把控和纪律训练方面也非常的尽心。在韦格蒂乌斯的《兵法简述》中,作者明确提到罗马军队为了避免战斗中容易产生的混乱和无序,在每个百人队中都安排了旗帜以做识别。甚至还要求百夫长不戴面甲以供麾下士兵辨认。波里比阿在《通史》中则提及至少每个中队都有一名掌旗官来持旗帜方便指挥。这样的安排使得士兵们非常容易被组织起来。
在公元前53年进攻不列颠时,凯撒提到当不列颠人的战车撤退逃跑时,罗马人的士兵不敢轻易离开中队旗帜进行追击。在同比尔及人作战的时候,凯撒在情急之下利用移动中队旗帜的方式指挥他的军队。
还是在公元前57年遭到纳尔维人攻击的战役,凯撒忙于指挥,正好撞上了乱作一团的第十军团。由于敌人已经迫近到标枪可以射击的距离,因此士兵们别说整队,连头盔都没戴,盾牌上的套子都没摘掉就要投入战斗。此时还有人不断从外边的工事赶回来。如果以这样的情况,罗马人势必是要因为一片混乱而吃大亏的。但是士兵们由于长期的训练,早就已经形成了自然的反应,他们找不到自己的中队旗帜便随便看到哪个中队旗帜便站定下来列队作战。
但光有战术组织,没有执行力都是白搭。关于这一点,罗马人以其严苛的训练而实现。塔西佗在《编年史》里提到士兵们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清闲,要进行劳动以维持锻炼。韦格蒂乌斯在《兵法简述》里说古时的军团训练从不中断,风雨无阻。约瑟夫在《犹太战记》里提及罗马军队每日训练并在实际操练时认真到可以成为不流血的战争。普鲁塔克在《希腊罗马名人传》中描述道安东尼的军队向帕提亚人攻击时井然有序。沉默寂静使得帕提亚人都不禁动容。阿庇安在《罗马史》里提到法萨卢斯战役时罗马军队的纪律让观战东方附庸国代表们都大为佩服。
最后,军队的荣誉感也是决定战斗力高低与顽强度的最好加成。罗马人便以军团及麾下各单位丢失自己的军旗为奇耻大辱。公元前86年,第一次米特拉达梯战争中,罗马统帅苏拉和本都大将阿基劳斯于奥科美纳斯扎营对峙。两营之间是一片坚实而开阔的平原,对于本都的大量骑兵部队十分有利。苏拉手头缺乏足够的骑兵,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便下令军团挖掘沟渠,引水浸泡地面,要将平原变成不利于骑兵行进的沼泽。阿基劳斯看穿了苏拉的计谋,便率全军出营进击。由于本都军数量多达9万,骑兵众多,还地处广袤的平原。罗马一边仅仅2.5万人的军队,还需要分兵不少去挖掘工事。结果在本都军队的强攻下,出现了少有的溃退。

▲苏拉本人的头像
苏拉见状抓起一支鹰旗穿过溃军向敌人冲去。士兵愧于抛弃自己的统帅,于是停止了溃逃,利用之前挖掘的壕沟进行反攻。他们成功将敌军打回了营地,杀死了对方一万骑兵。本都军在此后仍然进行了多次反攻,但无一例外的都被围困的罗马军打了回去。直到最后本都军的军营一角被罗马人挖坏了,罗马军遂攻入营地,获得大胜。

▲结合了马其顿与蛮族军事系统的本都军队
正是这种集战术理念、严苛训练、士兵荣誉、主帅沉着于一体的优势,让罗马人即便后撤溃败,都有机会扭转乾坤。相比之下,战术理念守旧,训练水平较低,士兵荣誉感不强的大部分中国古代军队,就无法在历史上留下那么多如罗马人一般出彩的记载啦!

▲古希腊重步兵方阵浮雕,这样的步兵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上几乎未曾出现过

楼主 百夫长法比乌斯  发布于 2016-11-18 21:45:00 +0800 CST  

楼主:百夫长法比乌斯

字数:3935

发表时间:2016-11-19 05:45: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11-20 21:47:37 +0800 CST

评论数:142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