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一下一布的埃克诺穆斯角海上决斗

你冷最近一幅洪水泛滥的迹象,幸好消失速度还阔以
波利比奥斯


历史


本战役的两位主要角色


楼主 AgincourtLWS  发布于 2017-10-07 15:24:00 +0800 CST  
(1)战役简介
自260BC的米拉海战以来,罗马人利用乌鸦吊桥投机取巧似的赢得了海战优势,在海战中大胜汉尼拔(不是二布更有名的那位)带领的迦太基舰队。在接下来的4年中,双方又几次交手,互有战果,但是都没有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从后来的记载中推测,这几年间罗马必定在加紧打造战船和训练水兵。至于究竟建造了多少重型战舰,大概只有伏尔甘记得确切数目。
257年,雷古鲁斯带领一只舰队在丁达里斯遭遇路过的迦太基舰队,双方迅速交战,罗马至少损失九艘,迦太基损失18艘。这次遭遇战让罗马人认为双方海军实力相当,想要取得重大战果必须继续扩充海军。同时,应当想办法对迦太基本土制造压力,让他们感受到更加真切的的威胁。非洲海岸极易遭受打击,迦太基自然也明白这一点。于是两国不约而同的都在全力以赴扩充舰队。


256年,罗马派遣上次和迦太基舰队交手的雷古鲁斯及曼里亚斯两位执政官统帅330艘带有“防护甲板”的战舰出发,他们先是停泊于迈萨那,然后从东方绕过西西里岛进攻迦太基。迦太基舰队的母港是利利贝姆(在岛的西边),他们集结了350艘同样带有“防护甲板”的战舰,航向东南,准备迎击前来的罗马舰队。最终,双方在埃克诺穆斯海角附近相遇了。


对于这一战,罗马可谓是势在必得。他们把舰队分成了四个部分,每个部分都临时取了编号。其中第四部分还被称为后线部队——也许这只舰队的陆战步兵都是没参加过水战的部队。按照波利比奥斯的说法,每艘船载有120名士兵,同时还有配套的300名划桨手;两位执政官的座舰则是六列桨船,按照当时的战船形制放大大概是500人。这样总兵力达到了13万8760人,波利比奥斯可能是直接进位取整记载为14万人。至于迦太基方面的人数,波利比奥斯直接按照罗马的战船规模,认为350艘战舰对应15万人。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埃克诺穆斯角海战【直接投入作战的人数】不但超过了萨拉米斯(双方合计25万左右),甚至比亚克兴海战,君士坦丁与李锡尼的对决以及717AD马尔马拉海大决战(当然,此战投入船只的数目远超埃克诺穆斯)的规模都要大。不过,基于目前的发现波利比奥斯的记载应当是错误的。关于人数的争议我们稍后再谈。


罗马人的舰队规模非常之大,如果按照纵队排列根本无法应对遭遇战(队形太长,而且没有展开的空间)。于是罗马人选择了离岸较远的(按照现在的标准和岸边的距离其实仍然很短)航行方式。这样又面临一个问题,由于双方都有充分的空间展开队伍,而敌人的航速更快,所以很容易被包抄。没办法,罗马人煞费苦心地设计了一种队形:两位执政官分别率领一个梯队,两艘旗舰彼此并排,之后逐次排开更宽一些的战列。这样组成两个并排的梯形阵,如果敌人绕至侧面想攻击某一艘船,位于其后方但外侧的战舰就能上前掩护。第三梯队则排成普通的横队,跟前方两个梯队的最后一排对齐,第四梯队位于第三梯队之后,并向两侧适当延伸超过前一梯队。这样,巨大的舰队看起来如同一个楔子,纵深非常大,如果妄想用“突破”战术穿破其战阵,可能性为零。


双方指挥官进行完战前演讲,战斗即刻打响。在迦太基指挥官终于看清罗马人的部署后,马上进行针对性调整。将四分之三的战舰一字排开,组成了一个非常非常宽的队列,右翼肯定远超过罗马人的队形(迦太基人左边是陆地),其余战船则部署在左翼。右翼由汉诺指挥,左翼则交给哈米尔卡·巴卡(二布那位汉尼拔的父亲)。按照波利比奥斯的说法,部分右翼迦太基战船的船头经过特殊设计,可以charing the anamy vessels,但由于缺乏详细记载,我们不知道这种特殊设计究竟指的是什么。

楼主 AgincourtLWS  发布于 2017-10-07 15:27:00 +0800 CST  
罗马人看到迦太基的中央非常的单薄,遂选择中央部分为突破口,试图发起猛烈的攻击。而中央的迦太基战船接到命令,整体后撤(很可能是倒划而不必调转船头)。渐渐地,因为罗马第四梯队要拖曳马匹运输舰,速度上肯定无法跟随一二梯队。于是两者开始脱节。在判断两者已经分开足够远以后,哈米尔卡升起战旗,中央的战舰立刻上前和罗马人交战。迦太基人优越的速度可以让他们绕到罗马人的侧面,但是罗马人同样有必胜的信心,不管敌人如何地机动,他们都会用乌鸦吊桥牢牢地抓住敌人然后实施登船战。而且侧后方的友舰还可以上前提供掩护。战斗演变成了撞击流派和跳帮流派的对决。


让我们再来看看另一侧的场景。在交战伊始,汉诺带领右翼的战船不断向外海移动,最后他们成功绕到了罗马三次梯队的侧面。而左翼的战舰也贴着海岸线绕了过来,开始攻击罗马最后的运输大队。罗马人同样不甘示弱,他们迅速解开缆绳,驾船与敌交战。可以说,双方都毫不示弱,一时间战斗难解难分。但最后,罗马的一二梯队还是击溃了迦太基的中线部队,曼里亚斯收拾残部开始拖曳俘虏的敌船。而雷古鲁斯看到了后边的战况紧急,迅速带着第二纵队仍可战斗的舰船前来回援。看到雷古鲁斯的舰队回援,后线部队大受鼓舞,最终逼退了汉诺舰队。在雷古鲁斯让运输部队脱困以后,曼里亚斯也重返战场。他们发现第三梯队已经被逼退到海岸附近,好在迦太基人畏惧罗马人的乌鸦吊桥,不敢轻易上前,舰队才得以撑这么久。两位执政官火速上前,迅速击溃迦太基人,只有少部分敌舰得以逃走。


最终,罗马人可谓是大获全胜,24艘战舰被撞沉,但他们也撞沉了30艘敌舰,同时俘获了64艘迦太基战舰。值得一提的是,4年前米拉海战罗马没有击沉一艘敌舰。这次的战果说明,罗马海军的撞击技术已经有所提升,已不再是未曾涉足海水的“旱鸭子”了。虽然技艺仍很薄弱,但总有一天可以成长为不可小觑的力量。迦太基在西西里附近拦截罗马侵略军的计划失败,剩余舰队重新集结后火速撤回首都,并监视每一条通往首都的航路,他们相信罗马人一定会来直接进攻迦太基城。不过罗马人再和另一只运输队会合后,最终在迦太基东边登陆,开始围攻阿斯匹斯。迦太基便减轻了舰队的戒备,开始全力准备非洲陆战事宜。


次年雷古鲁斯战败,罗马再次出动海军全军将残部接回。当然,这已是后话


(2)罗马的兵力


关于此战罗马到底出动了多少兵力,西方史学界和古船研究界历来说法不一。波利比奥斯给出的是“罗马出动了330艘防护型战舰,每艘战舰包括300名划桨手和120名甲板士兵。所以总兵力高达14万。”
在这段之前波利比奥斯曾提到,罗马打造的战船主要是五列桨船,但是两名执政官的座舰则是六列桨战舰。考虑到两种战舰的大小,六列桨大概可以搭载500~550人。那么最高总兵力应是328*420+2*550=13.886万,波利比奥斯将其写作了14万大军。


这个数字历来争议很大,比如有些观点认为罗马不可能都是五列桨,一定有大量的三列桨舰。
根据修昔底德,希罗多德,色诺芬,地米斯托克利司法令和德摩斯梯尼的海军发展报告,所提及的三列桨船载员人数都是约200人,已知最高纪录是230人。那么最高顶多是是200*330=6.6万人。
不过这种揣测毫无根据。三列桨船只有45吨左右(装满了人是70吨),吃水半米。这样小的战舰不可能装得下10.2米长1.2米宽的乌鸦吊桥。而且,前5世纪的雅典三列桨船只能搭载14名战兵,前4世纪雅典三列桨船更是只搭载12~13名士兵。科林斯极限加兵也只搭载了24名士兵。330艘三列桨船最多只能搭载7920名士兵。
此战罗马出动了两名执政官,按照惯例是每人率领两个罗马军团,应该还有二至四个拉丁同盟军团。通常是每个军团4000步兵。


因此第二种质疑认为是每个执政官各带两个军团,罗马实际上出动了4个军团,没有携带辅兵。合计1.6万人。则一共出动了16000/100=160艘战舰?
为什么五列桨战舰可以搭载100名士兵?根据雅典三列桨船推测。后者甲板水手包括10名操帆手,加舰长,水手长(类似于大副),撞击指挥官,木工,舵手和节拍官。这样合计16名水兵,剩余14个名额则是10名重甲步兵和4名弓箭手(前4世纪一般只带2~3名弓箭手)。
五列桨船比三列桨船更为巨大,船舵更长,帆装也更大。或许需要2名舵手,操帆手数目也可能要增加,以及可能存在的船医,更多的木工,其余甲板士兵数目则是一百零几.倘若直接取整那就是100人。
不过第二种质疑同样站不住脚,因为后文提到过,雷古鲁斯打算带一部分军队留下来击败迦太基。曼里亚斯则带领舰队返回罗马。雷古鲁斯留下来的军队包括1.5万步兵,500骑兵和40条战舰。倘若罗马真的只是出动了1.6万军队。返航的266艘战舰上就只有区区500士兵。对于256Bc严重依靠甲板士兵打海战的罗马舰队来说,这个外表上巨大无比的舰队将没有任何战斗力,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因此,罗马肯定携带了一些拉丁同盟军团,总兵力很可能有3万余人。

楼主 AgincourtLWS  发布于 2017-10-07 15:32:00 +0800 CST  
那么,当时的实际情况也许是这样的
基于尽量不【无端】改动波利比奥斯记载数据的原则,认为330艘带有“防护甲板”的战舰数目没有错。
拿下阿斯匹斯城以后,假如罗马人撤走了一半的军队。那么罗马全军是1000骑兵,3万步兵和对应的马匹。
埃克诺穆斯海战中战沉了24艘战舰,当做损失了一千人左右的战兵。
考虑到古代作战很低的杀伤效率——比如亚克兴25万人杀了一整个白天才损失几千。所以此战罗马其他船只的战斗损失可能也就是零头。
综合以上三个部分,罗马总兵力约为3.3万。
这个数字和328艘五列桨战舰加两艘六列桨旗舰载兵数目基本能对上。328*100+2*200=3.32万。
328艘五列桨战舰加2艘六列桨战舰运送了大概8个普通军团的数目,所以此战罗马人出动了4个罗马人军团,4个拉丁同盟军团。
考虑到舰队中还包括一部分马匹运输舰······
但是很遗憾,不清楚这些船是桨船还是帆船,如果是桨船改装的,根据伯罗奔尼撒战史,修昔底德针对入侵叙拉古的雅典舰队中马匹运输舰的描述,三列桨船改装的运输船能达载30匹马。如果改装自五列桨船,那么必然能搭载更多马匹,依长度来看,也许是40匹?搭载马匹的运输船肯定要把甲板拆掉,所以波利比奥斯的记载似乎遗漏了非“防护甲板”的船只数目(他对艾加迪群岛决战的描述似乎也犯了这个错误)。
如果是帆船,那就更难确定具体形制了。


这样,我们能猜到只是罗马的确出动了大约14万人,包括330艘战舰和一定数目的运输船,战舰载员14万人。


至于迦太基的人数,唯一能确定的就是他们的战舰搭载战兵的数目远低于罗马。至于他们的船到底是什么形制,由于缺乏考古发现和记载,我们并不知道。
所以,波利比奥斯用罗马战船的标准猜迦太基军的人数显然是个错误。但具体规模,我们不得而知~


(3)双方的战术
如果乌鸦吊桥真是一种10.2米长的吊桥的话,那么它的攻击范围大概是下图蓝圈所示。
可见,基本能涵盖船头方向的敌人。

五列桨船大概是一种7.5米,或者8米多宽的战船。
如果战船间隔16米左右的话(每单元“船”24米),密度基本如下。
如果迦太基想使用突破战术,肯定会被左右的某一艘战舰钩住,不可避免的陷入接舷战。

对于成功绕到侧面的迦太基人来说,就算能避开敌舰船艏的吊桥,也很有可能被右侧的罗马战船钩住。
可见,迦太基基本无法避开罗马的吊桥。
至于说完全绕到敌人后方,对于舰队来说是不可能的。


当然,这个吊桥其实没多神奇。之多249BC以后,罗马就不在使用了(其实255~249BC,罗马和迦太基海军就基本没有交过手。)
200年后那种所谓能发射的“乌鸦嘴”,称为鱼叉弩炮更合适,和这种乌鸦吊桥完全不是同类。

楼主 AgincourtLWS  发布于 2017-10-07 15:53:00 +0800 CST  
解释一下那个所谓的【带有防护甲板的战舰】
其实就是κατάφρακτος,转写成拉丁字母是Cataphract。没错,希腊语称呼某些防护比较好的骑兵也是这个词。
其字面含义就是【带有防护的】。至于说这个词最早是用来称呼装甲骑兵还是船,我还没有仔细考证过,知识盲区~
最早的希腊战船是没有甲板的,地米斯托克利司督造的200艘三列桨船也是没有甲板的。十几年后西蒙(其实应该翻译成克蒙)督造的雅典新一批战船才都装上了甲板,但是桨手侧面仍然有大开口。类似于下图


雅典人也不是完全没给桨手准备防御,他们可能会在船只侧面挂上很厚的亚麻布或者牛皮(亚麻甲和皮甲
对落下的流矢有一定防护,但是完全挡不了长矛,为此他们也吃过亏。倒不见得是长矛能捅穿【战舰的亚麻甲】,很有可能是因为这些亚麻布只是挂在甲板两侧而已,下端不固定,只要从外侧捅必然可以轻易突破。
其实这种防御手段,也体现了只能搭载2~4名弓箭手的三列桨船贫弱的远程火力。
伯罗奔尼撒战争结束以后,意大利的希腊人开始逐步打造更大的排桨船,自然能搭载更多的远程部队;加上舰载弩炮的应用比例提升,战舰面临的远程威胁上升,于是出现了全封闭划桨舱的战船。希腊人大概认为这等于是给【战船穿了一身盔甲】,遂开始用这一词汇称呼这种全防护甲板式的战船。
到315BC,安提科,德米特里乌斯父子组织大舰队时,全部主力舰已是“κατάφρακτος”。可见对应‘战舰含义’的κατάφρακτος大概出现在前4世纪中期。
****
自此以后,这个词流行了至少800年。到贝利撒留入侵北非时,普罗科比仍然用κατάφρακτος称呼军中那些战船(虽然已经是小的可怜的版本喽),7世纪开始,“快船”(就是德罗蒙)这个词逐渐取代了“防护甲板船”,这在几位东罗马皇帝的兵书里也可见一斑。
中译本里一般是把这个词翻译成【带有甲板的战船】,因为大英学者喜欢用decked(有甲板的)来翻译那个【形容战船的κατάφρακτος】,不得不说,看这种翻译你根本不知道其中的含义

楼主 AgincourtLWS  发布于 2017-10-07 22:56:00 +0800 CST  

楼主:AgincourtLWS

字数:5414

发表时间:2017-10-07 23:24: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12-23 12:25:25 +0800 CST

评论数:16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