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非首发】关于改姓为何的猜想

在严谨的科学上同时允许存在着猜想,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为我国数学家陈景润所证实。
猜想不是结论,它只是起着引导后继研究者求证的作用。
否定猜想的人是因为将它作为结论,或者,作者误导别人认为它是结论。
在此,本人郑重声明,以下文字纯粹是个人猜想,是因为看到了百度禹姒何吧“《何氏世谱》面世”第5楼的回复而产生的猜想。
在该回复帖中姒何族人何治世提及其祖坟碑文:“我祖娰氏之苗裔也。想当年,拜手居五臣之列,劳心疏九河之功,元圭告成,千载受其福矣。次后封于杞,赐姓何。迨其数十传,始祖发胜宦游入蜀,下业于灯笼坪。支分王室,派衍天家,谁不溯厥本原?纵有官衔名贵,惟墓前碑是述。”又有碑记:“溯厥姒高密黄帝之玄孙也,历数十传而至东楼公封于杞,杞灭而居庐江。自秦汉至元明,入翰院登台阁,炳炳灵灵,辉增司空之盛绩;煌煌赫赫,系出僰道之苗裔。如我始祖何公发胜氏李本湖北省生,自麻城宦游川省东乡游府,始镇石鼓,继居炉城,下业灯笼坪,地迁罗大壪,庐墓在焉。迹落业时,系元明交会之间,良不诬也。今者裔孙等溯其来历,考其姓苑,知族之所从出也,亦根本之有宗也。余生也晚,竟有实据,非徒赫方家之耳目。椒繁瓜衍,垂碑铭石,爰立宗祠,为春秋祭祀之壮观,祖宗功德之灵爽。谨序始末,永有所知也云。”由此可知,文中明确表述姒改何的原因是周朝王室赐姓,完全不同于通常的“人居河上”的说法。后者虽然为姒何一支世代相传,但是总会令人感觉突兀,前者更具合理的成份,而此支姒何今居四川万源。
《史记》“夏本纪”:“汤乃践天子位,代夏朝天下。汤封夏之后于杞也。”此为商杞。又,《史记》“陈杞世家”:“杞东楼公者,夏后禹之后苗裔也。殷时或封或绝。周武王克殷纣,求禹之后,得东楼公,封之于杞,以奉夏后氏祀。”此为周杞。再,“出公十二年卒,子简公春立。立一年,楚惠王之四十四年,灭杞。杞后陈亡三十四年。”从这三段文字中可以得到如下信息:
一、商朝王室对杞国的态度是不坚定的;
二、周朝王室对杞国的态度是坚定的。
直至东周初期,周朝王室已经无力驾驭诸侯,在诸侯互相攻伐中,走过春秋的周杞终于倒在战国——公元前445年灭国。周杞姒氏族人在此时向庐江流域迁徙(依据姒何说法)。为何向此方向迁徙,原因暂且不知。
若周朝王室赐姓的说法成立,可以解释公元前230年韩国灭亡之后,韩厘王的后人(何瑊、何允等人)都向庐江流域逃难,又都改韩为何。因为,虽然周杞与周朝存在过摩擦,但总体上周朝王室有恩于周杞姒氏。落难之时投奔于故臣旧交居住之地,未尝不会。而何又是韩氏之先、周朝姬氏所赐。在两何族人中,韩何属于承继周朝正统,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恰恰又极为重视所谓的承继正统,或许后世姓氏书籍只记何源于韩,就根源于此。继而又可以解释最早见于现存史籍的何氏人物何寿与何武的关系为何如此疏远,完全不象出于同支。不仅可以理解姒何始祖不同于韩何始祖,也可以理解姒何始祖只有一位的记述而韩何始祖却有多位的记述。“各尊其祖”就成为符合事实的做法了。
猜想之所以只是猜想,不能成为结论,是因为周朝王室赐姓的说法没有找到该族史料之外的史籍印证。此外,若受赐者为东楼公,至秦已经八百年左右,世代繁衍也应该存在一定规模的族群,不可能全部聚居在庐江流域。

【源流长按:本人的真名实姓是何伟基,既是何氏成员之一,也同样希望弄清始祖之谜;本人探讨何氏族史,只是出于历史的角度进行思考问题,无意贬损何族的任何一支;本人一贯认为没有功利之心才能公正地看待史料;当然,限于水平,错误难免,若有诚意,欢迎共同探讨,提出反证,但对于含有恶意的人,本人一概不予理睬。】

楼主 源流长  发布于 2016-01-21 00:19:00 +0800 CST  
此文发表于2012-08-07,我的百度空间。
其中“继而又可以解释最早见于现存史籍的何氏人物何寿与何武的关系为何如此疏远,完全不象出于同支。”这段文字的表述不太准确。值此重发之时,特别说明一下:何寿与何武的关系虽非近支,但到底是同为韩改何的远支还是分属韩何与姒何,至今没有确证;而何寿与何武均见于韩何与姒何的族谱,我个人对不能印证的族谱记述秉持不致是否的态度。

楼主 源流长  发布于 2016-01-21 00:46:00 +0800 CST  

楼主:源流长

字数:1644

发表时间:2016-01-21 08:19: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1-16 14:11:37 +0800 CST

评论数:22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