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中国国家地理系列书评(第一辑)





楼主 hiha小王子  发布于 2013-08-01 19:03:00 +0800 CST  


《中国景色》★★★★
为了向单老大致敬,就允许我从《中国景色》开始吧。
这本书目前共出了两版,从封面到内容都有点小变化,它是《中国国家地理》执行总编(兼任主编)单之蔷先生从往期杂志中精选后形成的文集,主要是卷首语,也有几篇内容精彩的杂志内文,在集结成本书后,添加了更多的图片和图注。
假如这本书放在书店里被我看到(如果不知道是单老大所著),估计我连走过去翻开来的兴趣都不大会有。因为书名和封面实在过于普通,给人的第一感觉就像是市面上众多的类似图说天下的彩版图书,里面也就大致全景式介绍下国内著名的景点,而我对这种千篇一律的编排早就烦透了。但是,如果读完书再回过头来看——引用单老大的一句颇有唯心色彩的话“风景都是人建构的”——这时候的封面与书名就有了耐人寻味的感觉。有种境界叫“大巧若拙”,我当然不敢说单老大达到了这种境界,但是《中国景色》这本书封面与内容间的关系无疑给人这样的感受。
关于书的内容,其实就是杂志卷首语的内容,在平时早已被大家评得“千疮百孔”,我也屡次发布过相关的评论观点,其中有赞赏也有质疑,所以根本无需赘言,一言以蔽之:说是中国景色,其实不只美丽景色,更有对人文、历史和社会的独到思考。全书共分为“中国的水”、“国粹”、“中国的山”、“国家”、“中国的冰川”、“青藏高原”和“地方”七个章节。值得注意的是,关于冰川的刊文居然能单独成章,这充分显示了单主编个人对冰川的偏好,受其偏好的影响,《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也经常出现关于冰川的报道,最饕餮的一次乃是社庆60周年时的“冰川人生”上下专辑。我想,单老大在为这本书划分章节时一定颇费心机,毕竟当时的卷首语多是配合杂志的主题挥就,七个章节里,山、水、高原和冰川这四个算是比较自然,其他三个,尤其是“国家”一章,其实凑得颇为勉强,我个人认为,倒不如用“其他”两字来得痛快自然。当然这些都是无关紧要的。
《中国景色》的发行,从另一方面来说,是单老大卷首语风格的分界点。之后的卷首语更加大胆,完全突破了“卷首语”的形式,往往脱离刊物的主要报道而独立成文。在一段时间内还大有盘点态势,比如林线中国、雪线中国、冲积扇、版图、蛇曲等。这些文章显然更符合“中国景色”的书名定位,凑成一集也会更显系统、和谐,从中可以看出单老大正为下一本文集在作准备,甚至不妨大胆猜测:单老大已经构思好了下一本文集的基本框架,然后再按这个框架去指导自己的卷首语写作。
单老大在本书的前言里说:“文集易,著作难。这本书,原料是文集的原料,但我追求将其编成一本著作。”我真的很期待,什么时候能读到单老大真正的著作。

楼主 hiha小王子  发布于 2013-08-01 19:13:00 +0800 CST  


《国家公园》★★★
《国家公园》是中国国家地理引进出版的最早的图书之一,和另一本《全球最美的自然景观》差不多同时上市。其实用现在的出版逻辑来看,这两本书都可以并入到美丽地球系列中去,因为它们的风格和美丽地球系列基本相同,都是以一流的摄影作品为主,简单扼要的文字说明为辅,开本、厚度、装帧、定价乃至封面设计的风格也都一致。
这本书分大洲罗列了全球各地的53个“国家公园”,如果依照严格的定义,其中并不全是国家公园,也有保护区、科研中心等。书中超过一半的摄影作品是各个国家公园中典型的保护动物,所以喜欢野生动物的朋友不妨可以欣赏一下。很多人知道第一个国家公园是黄石,但未必都清楚“国家公园”这一概念其实由约塞米蒂山谷催生,只不过被黄石抢先摘了第一的头衔。
整本书最让人失望的地方,是关于中国的内容居然就一个卧龙自然保护区,这又算是什么意思?我忽然想起单之蔷先生写过的一篇《我们为什么没有国家公园》(《中国国家地理》杂志2005年12月刊的卷首语),他认为,以美、加为例的国家热衷于建立国家公园主要是为了强化公民的国家意识,而中国建立保护区一是为了强调保护,二是受到前苏联做法的影响。欧美的国家公园往往直属国家管理,而中国的保护区一般由地方管辖,谓之“世界级的景观,乡镇级的管理”,就算不是讽刺,也是让人深感无奈的事实。
相对于美丽地球系列和另一本《全球最美的自然景观》,这本书的文字描述在我看来略胜一筹,当然也有可能是翻译的因素,除了介绍每个公园的基本情况,作者还会冷不丁告诉你“水豚是世界上最大的啮齿动物”,“安第斯山脉是全世界火山最多的山脉”,“麦金利山据称是世界上相对高度最大的山峰”,“潘塔纳沼泽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湿地”,如此等等的一些有趣小常识。




楼主 hiha小王子  发布于 2013-08-01 19:14:00 +0800 CST  


《全球最美的自然景观》★★
决定读这本书,是看了某个渠道的宣传语,号称这本书就像《选美中国》一样,是“选美世界”,到手以后才发现跟预期有些出入。所谓全球最美,不过是作者一厢情愿的观点,书中所录的地方大部分都位于欧美,不知道是作者只去过这些地方,还是有意带有欧美中心主义的眼光来看待世界。关于中国,只有一节“喜马拉雅山脉和喀喇昆仑山脉”有所涉及,亚洲这一章更是少到只有6个地方入选(全书所有章节最少),而且绝大部分都是关于土耳其、以色列等这些靠近欧洲地区的西亚、中亚的景色,辽阔的北亚、东亚、南亚居然丝毫未见提及,如此居然也敢叫嚣“全球最美”,真想扇摩尔几个耳光。
话说回来,书中的大量摄影作品还是超赞的,有一些图片让人深感震撼。有一位网友甚至说:“看了这本书,我哪都不想去了,就怕影响了我心中的美,我怕自己的眼睛捕捉不到这些美。”这可是极高的评价了。这本书的文字显得十分枯燥,但是可以感觉到字里行间渗透有一种宗教般的情感色彩,与其说是在介绍,不如说是在宣布这些地方独一无二的神圣。

楼主 hiha小王子  发布于 2013-08-01 19:15:00 +0800 CST  


中国国家地理美丽的地球系列之
《亚洲》、《非洲》、《欧洲》、《南极洲》和《北美洲》★★★

这几本各大洲的书,与其说是书,不如说是画册——且是走马观花的画册。
这五本书,并不涉及风土人情、文化历史等人文内容的介绍,里头全是关乎自然地理,是地理的大洲,自然的大洲,就连想在这么多图片中找一个人工的痕迹都很难。
说它们是画册,因为很显然以图而立,作者所秉承的是用图片来说话,文字的介绍往往停留在基本情况的简要叙述和数据的堆砌,浅尝辄止,显得十分苍白。但是图片又是绝对的精美,简直可以说是视觉的饕餮。
第一个缺点是,这几本书的开本仅为16开,但是许多图片都是小幅的,且多为大场面的风景照片,虽然清晰度很高,但是给人感觉很不过瘾,如果做成8开,欣赏、收藏的价值会高很多。还有一个缺点是地图极少甚至没有。

楼主 hiha小王子  发布于 2013-08-01 19:17:00 +0800 CST  


《冰雪世界的远征》★★★★★动人的真实与真情

这是目前为止我最喜欢的一本中国国家地理图书。
毛一雷是北京协和医院的一名外科医生,中国建设昆仑站,他作为随队医生全程参加,这本《冰雪世界的远征》就是他在整个建站过程中的日记集。平时我读到的关于南极的文字记录,不是说教内容的铺陈,就是带有夸张色彩的描述,总是让人将信将疑。读完这本书,可以说彻底拂去了我心头的一层疑云。
毛先生的日记内容详实,富于细节描写,文字朴实而不失精彩,就像我在前言中说的:充满细节描述的日记体形式,娓娓而谈的平等语气,毫不拘束的真情流露,让人感觉随同作者身临其境经历了整个昆仑站建设的全程。在他的笔下,就算最权威的队长李院生的诸多个人习惯和性格癖好也难逃被“曝光”的命运,一下子拉近了读者与这些专家的距离。
《冰雪世界的远征》无论封面还是版面设计都很朴素,配的彩图也主要是为文字服务,虽然不多,但是和文字一样,也很真实,多是关于建站过程的片段和队员的南极生活。对人的意见,对事物的看法,作者都毫无保留地加以记录、描述,有时候甚至让人感到惊讶,也难怪写序文的专家说这本书“带有一定的个人情绪色彩”,但我却非常喜欢作者的真情流露,不仅因为“这恰恰证明了南极自然环境之残酷与内陆考察生活之艰难”。
“再次细细重读我的南极日记时,我有种恍惚的感觉,就像这一切都是上辈子发生的事,离现实是如此的遥远。那一段经历就像是人生的一页已经永远地翻过去,再也翻不回来了;又仿佛所有的这些事都发生在别人的身上,我只是一个附体的灵魂在一旁非常贴近地伴随着那人经历了整个过程。”
非常感谢毛先生能以这样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分享他的经历,让我收获了一份别样的感动。

楼主 hiha小王子  发布于 2013-08-01 19:18:00 +0800 CST  


《与虎同行》★★★

2010年是虎年,《与虎同行》就在这一年出版,它是一本科普读物。主编印红是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分管野生动植物保护以及相关外事方面的工作。
插个没有恶意的玩笑,“与虎同行”的书名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前段时间网络热传的“与猪裸睡”,后者是美国一位美女的行为艺术,尽管把两者放在一起会有相当诙谐的效果,但严肃地说,它们的目的都是为了唤起人们保护动物的心念。
《与虎同行》的封面是一只背对读者离去的虎,表达的是编者们对虎与人类渐行渐远的担忧。全世界8个虎亚种已灭绝了3个,华南虎又长达二十多年未见野生实体,栖息地的不断碎片化甚至消失,猎物数量的减少,偷猎的屡禁不止,依然在雪上加霜地减少全球的虎数量。作为个体,虎的强壮威猛让人既怕又羡;作为物种,虎的脆弱敏感让人忧虑万分。
《与虎同行》一书的编采风格并不是“中国国家地理式”的,不过借助中国国家地理的冠名合作,确实可以扩大影响的范围,呼唤更多的人来关注美丽的虎和缤纷的虎文化。全书共分为“虎的传人”,“呼啸山林”,“尊重自然”,“走向何方”四章,带有很明显的框架感,文字则是客观叙述式的,力求全面、系统地介绍关于虎的一切,当然这也导致几点微小的遗憾:因为追求全面,所以往往不够深入,因为追求系统,所以略显板滞不够生动,虽然内容充实、图片精美且多有呼吁,但是缺乏一点打动读者心灵的人文元素。“虎的传人”主要盘点介绍贯穿古今的虎文化,“虎啸山林”着眼于虎的自然属性,比如分类、习性等,“尊重自然”讲述国内外的保护措施及所做的努力,“走向何方”则是对未来进行保护的设想、担忧以及相关的呼吁。从这样的章节安排中,不难看出编者先感化后激励的良苦用心。
最后,引用印红女士在序中的一句诗来结尾,“唯有威虎风凛凛,但愿长啸山林中。”

楼主 hiha小王子  发布于 2013-08-01 19:19:00 +0800 CST  


中国国家地理推荐之旅系列之《台湾》★★★★★台湾的全景式档案

台湾这个地方,对于我们很多人来讲既熟悉又陌生,因为从小到大接受一国两制的教育,政治课、地理课上听到台湾都要耳朵起茧了。但就像有一个成语说“熟视无睹”,人们往往很容易忽略那些经常被提到的事物,一旦记住一些模式化的特点,就认为已经了解透了,形成牢固的印象并不断被强化,不再深入挖掘其精彩的内涵。
中国国家地理推荐之旅系列目前出了两本书,第一本就是这个《台湾》,第二本是《斯里兰卡》,都是合著的形式。《台湾》这本书,是由《中国国家地理》的前任主编(事实上是前任的前任了)李志华主编的,李女士给我的印象是全面型的策划风格,这本书就是如此,可以说是台湾的全景式档案。撰写内文的共有四位作者,张茵、李渤生、李雪梅和陈斌华,熟悉中国国家地理的读者必然对前三位作者有或深或浅的印象,他们都曾是《中国国家地理》母刊的“常客”,皆擅长文字表达,而陈斌华是大陆新华社派到台湾的第一批记者之一,在台湾呆的时间超过十年,前段时间单独和中国国家地理图书公司合作出版了《自在台湾》。张茵是地理学学者,李渤生是中科院专家,李雪梅是历史学专家,陈斌华是驻台资深记者,四个人的身份不同,眼光也不同,合著的书也就包含更多的视角与内容,这必然也是李志华女士的用心。
《台湾》这本书真正对得住“图文并茂”四个字,图片精美(不乏拉页长卷),文字优美丰富。书中赠送的大幅台湾地图,一面为三维地形图,另一面为自然景观图,很有收藏价值。与《自在台湾》不同,这本书并不是旅游指导书,它的主要目的也不是为了吸引读者去台湾旅游,而是为了让大家全方位了解台湾,了解祖国的宝岛。全书共八章,标题取得很有意思:“山之盟”、“海之誓”、“绿之源”、“离岛之美”、“城之色”、“民之风”、“古之韵”和“食之味”,前面还附有地质史等文章,从白垩纪的起源讲起,到台南市的小吃结束,真可谓面面俱到。
对于台湾,国内外有很多精彩的比喻。麦克阿瑟称其为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李洁明说,如果中国是一个瓶子,那么台湾就是瓶塞;李敖说,台湾是中国的睾丸,一碰就痛,岂容他人捏在手中?!还有一种说法:中国的海岸线就像一把弓,台湾正好在这把弓的中点搭扣上,失去台湾,中国射向海洋的箭还能瞄得准么?




楼主 hiha小王子  发布于 2013-08-01 19:20:00 +0800 CST  


《最好的时光在路上》★★★★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在生活中需要梳理好家人、朋友、同事等等不同角色间各种复杂的关系。这往往让我们将大把大把的时间花在了别人身上,很少有时间关注、叩问自己的内心。而旅行却可以让我们在一段时间内跳出这样的关系网,尤其是一个人的旅行,去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就像把自己放逐一样。在路上很容易把注意力放到自己的心上,让我们更加关注自己,在与旅途中的新鲜事物碰撞后获得别样的感悟。与其说“在路上”是位移的状态,不如说是格外独立的心境。垮掉的凯鲁亚克在路上追求个性与自由,李白在路上挥就流传千古的诗句,而在童话故事《小王子》中,小王子就是在路上才迸发出责任的感悟(“驯化”),找到了真实的自我,从而实现精神的回归。
《最好的时光在路上》是一本图文版的游记,这本小书十分精准地把到了市场需求的脉,很好地迎合了当下读者对旅游类图书的口味。书中选取了二十多个作者旅行各地的片段,抒缓的文字配上色彩丰富、角度独到的照片,自然流露出一股小资情调,很受女生们的欢迎。我当初买这本书,首要目的也是为了送给女友。郭子鹰镜头对准的事物总是饱含天然的美好,图片中的一颦一笑显得如此自然真切,色彩丰富而浓郁的景色又如童话世界,路边的抓拍场景意味深长。总而言之,这样的照片让读者在闲适中体味乐观向上的旅途享受,身在书外,心在路上。


楼主 hiha小王子  发布于 2013-08-01 19:23:00 +0800 CST  


《来自大海的礼物》★★★

这本书的书名和封面带有欺骗性,第一眼给人的感觉是适合小孩子读的那种科普读物。就算读了关于这本书的那一小段简介,你还是无法预料到书里的内容大部分都挺专业。作者写这本书一方面以漂浮物的分类各自成章,另一方面也是按照自己研究生涯的时间顺序慢慢推进。其实整本书讲的内容都可以用一个词概括“海洋漂浮学”。
作者是一名海洋科学家,起初研究“水板”的运动与相互间的关系,后来在偶然的影响下开始走上漂浮物的研究之路,从橡皮小鸭到残肢断臂,作者在较为枯燥晦涩的语言中将我们带入一个崭新的科学世界。他甚至能通过模型推算出在A地释放的左右腿残肢,其中左腿会在几天后登陆B地,右腿会在几天后登陆C地,据称时间和地点的误差都很小,着实让人瞠目结舌。当然,对于书中那些涉及深奥模型理论的描述我们只能略知一二。作为一名普通的读者,读这本书看到的是当今科学家在这一领域做出了怎样的努力,漂浮物的世界是如此精彩与神奇,远远超过了未读此书之前的预期。
这本书还让我想到一部纪录片《普拉斯蒂奇号》,讲一位英国探险家用上万个废弃塑料瓶制作了一架游艇,从旧金山航行到悉尼,穿过太平洋垃圾带。看完此书再看这部纪录片,会有别样的感悟。

楼主 hiha小王子  发布于 2013-08-01 19:24:00 +0800 CST  


《最后的漂流》★一本矫情的书

因为我对漂流很感兴趣,乍一看到书的介绍,就被深深吸引。到手后迫不及待开始读,扉页上印了一句“你的探险可能拯救一条河流”,简直吊人胃口。再翻下去,看到前面好多页都是参加这次漂流成员的介绍,吕植呀,王石呀(咦,不是登山的么,啥时候开始玩水啦,看到这个名字我更来兴趣了)杨勇呀,……好多认识的大腕!好想知道接下来发生的故事!于是用一下午时间一口气读完,结束后愣了好一会儿,不,我不是被内容震撼到的,而是因为感觉被忽悠了!
说是漂流,其实关于漂流的体验内容并不多,也不精彩,较多内容都是谈理想谈经历谈生活,流水账般的对话记录。合上书印象最深的是与美国争长江首漂的故事,因为这是真正的漂流,何其悲壮,但是这个故事早在好几年前就已经读过两三遍了,不能算到这本书中去。与此对比,书中所谓“最后的漂流”更显矫情,我甚至到最后都理不清这么多人物的关系。在我看来,这本书唯一值得肯定的是,起码它是一本倡导环境保护的书。此外,附赠的《简明漂流小手册》挺不错。



楼主 hiha小王子  发布于 2013-08-01 19:25:00 +0800 CST  

外一本《酷虫视界》★★★★扭转对虫子的印象
唐志远是国内著名的昆虫摄影师,NG曾为其拍过专门的纪录片(貌似叫《虫人》)。目前他为《博物》杂志工作,主持好几个栏目,比如“怪怪宠物箱”、“自然摄影”等,杂志中许多照片都是他拍的,俨然是《博物》自然题材的中流砥柱。
《酷虫视界》可以说是唐先生迄今为止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堪称拍虫至今所有精华照片的大开本选集,需要说明的是,这不是一本昆虫的鉴定图册,而是虫虫们的艺术照。大幅照片让平时熟视无睹或难得一见的虫子们展现出别样的风采,细细品味仿佛一件件精致的艺术品,配上简扼的文字说明,更显生动有趣。进一步说,这本影集饱含着生命的魅力,它在默默地告诉读者,生命有其各自的精彩,需要我们加以尊重和善待。
对小朋友来说,这又是一本绝佳的昆虫教科书,如果能和法布尔的《昆虫记》搭配着阅读,显然是极好的。


楼主 hiha小王子  发布于 2013-08-01 19:27:00 +0800 CST  
第二辑包括对以下十一本书的评论:
美丽的地球系列之《水下天堂:全球最美的潜水胜地》★★★
《自在台湾》★★★
《海洋》★★★★★
《大自然的艺术》★★★★★
《不放过路上的风景》★★
《梦幻大陆——南极》★★★
《秘境不丹》★★★
《雨林精灵》★★★
《跟我去阿拉斯加》★★★
《微笑吧,缅甸》★★
外一本《额尔古纳河右岸》★★★★★

楼主 hiha小王子  发布于 2013-08-01 19:29:00 +0800 CST  
@刘正东95@幻影——游侠@luchunli2010@戈巴族的狼@记住这所有开心@小红帽_426


楼主 hiha小王子  发布于 2013-08-01 19:38:00 +0800 CST  

楼主:hiha小王子

字数:6981

发表时间:2013-08-02 03:03: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11-28 14:56:46 +0800 CST

评论数:56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