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中国古代的不平等条约一览



楼主 八千代注册成功  发布于 2015-01-03 14:02:00 +0800 CST  
前198年,白登之围
汉高祖请和,与冒顿单于约为兄弟,接受汉匈双方以长城为界并同意每年向匈奴进贡丝绸、米酒和粮食的岁币
(于是高祖患之,乃使刘敬奉宗室女翁主为单于阏氏,岁奉匈奴絮缯酒食物各有数,约为兄弟以和亲,冒顿乃少止。《汉书·匈奴传第六十四上》)
前138年,马邑之谋,汉匈翻脸

楼主 八千代注册成功  发布于 2015-01-03 14:09:00 +0800 CST  
572年
北周岁给突厥丝绸10万段。之后北齐也向突厥进贡。
(以其弟褥但可汗之子为步离可汗,居西面。周人与之和亲,岁给缯絮锦彩十万段。突厥在长安者,衣锦食肉,常以千数。齐人亦畏其为寇,争厚赂之。佗钵益骄,谓其下曰:“但使我在南两儿常孝,何忧于贫!”《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七十一》)
隋朝建国头两年依北齐、北周之制向突厥进贡。583年隋文帝开始反击突厥。

楼主 八千代注册成功  发布于 2015-01-03 14:11:00 +0800 CST  
617年
李渊太原起兵时因缺少战马,被迫短暂屈服于突厥始毕可汗,当时裴寂、刘文静指出:“如今义兵虽然召集来了,但是军马还极为缺乏,胡兵并不是所需的,但胡人的马匹不可不要”。始毕遂派人送马2000匹来太原交市,李渊选择好马赊购了500匹,为其进军长安奠定了物质基础;同时承诺人丁、土地归他所有,财物归突厥。
(刘文静劝李渊与突厥相结,资其士马以益兵势。……刘文静等皆曰:“今义兵虽集而戎马殊乏,胡兵非所须,而马不可失……刘文静至突厥,见始毕可汗,请兵,且与之约曰:“若入长安,民众土地入唐公,金玉缯帛归突厥。”始毕大喜……癸巳,渊至龙门,刘文静、康鞘利以突厥兵五百人、马二千匹来至。渊喜其来缓,谓文静曰:“吾西行及河,突厥始至,兵少马多,皆君将命之功也。”《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八十四》)

其后长安被平阳公主和柴绍夫妇率军攻陷,李渊入长安城后,便处死留守阴世师和骨仪,控制了代王杨侑。因李渊未能兑现送财宝给突厥的承诺,突厥始毕可汗改为扶植梁师都、刘武周。

楼主 八千代注册成功  发布于 2015-01-03 14:15:00 +0800 CST  
783年,清水之盟
建中四年(783年),陇右节度使张镒与幕府齐映、齐抗、鸿胪卿崔汉衡、计会使于頔、樊泽、入蕃使判官常鲁在清水县与吐蕃大相尚结赞、大将论悉颊藏、论臧热、论利陀、论力徐会盟,厘定两国边界:
“唐地泾州右尽弹筝峡,陇州右极清水,凤州西尽同谷,剑南尽西山、大度水。吐蕃守镇兰、渭、原、会,西临洮,东成州,抵剑南西磨些诸蛮、大度水之西南。尽大河北自新泉军抵大碛,南极贺兰橐它岭,其间为闲田。二国所弃戍地毋增兵,毋创城堡,毋耕边田。”
简单地概括,清水之盟的内容就是:承认灵、盐、庆州被吐蕃占领,双方还议定脱离接触的“闲田”地带。

之后,爆发了朱泚之乱和泾原兵变,吐蕃表示可以帮助唐朝平叛,唐德宗答应让出安西和北庭,吐蕃后来仅出动偏师二万攻击叛军,叛乱平定后,唐德宗想让驻守西域的李元忠与郭昕回长安,被李泌劝止。
(始,朱泚乱,帝约吐蕃赴援,赂以安西、北庭。既而浑瑊与贼战咸阳,泚大败,吐蕃以师追北不甚力,因大掠武功而归。京师平,来请如约。帝业许,欲遂与之。泌曰:“安西、北庭,控制西域五十七国及十姓突厥,皆悍兵处,以分吐蕃势,使不得并兵东侵。今与其地,则关中危矣。且吐蕃向持两端不战,又掠我武功,乃贼也,奈何与之?”遂止。《新唐书·卷一百三十九·李泌》)

楼主 八千代注册成功  发布于 2015-01-03 14:23:00 +0800 CST  
757年
唐肃宗李亨欲尽快收复长安,曾遣使向回纥国英武可汗借4000精兵助唐,承诺士人、平民、土地归唐朝,财物、儿童、女子归回纥;克城之日被广平王李豫制止,回纥至洛阳履约,入府库收财物,并在城内市井、村坊掠夺3天。
(怀仁可汗遣其子叶护及将军帝德等将精兵四千馀人来至凤翔。……上欲速得京师,与回纥约曰:“克城之日,土地、士庶归唐,金帛、子女皆归回纥。”《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二十》)
(收西京,回纥欲入城劫掠,广平王固止之。及收东京,回纥遂入府库收财帛,于市井村坊剽掠三日而止。《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五·回纥传》)


757年起,唐朝主动赐给英武可汗太子叶护每年2万匹丝绸达2年。
(己丑,以回纥叶护为司空、忠义王;岁遗回纥绢二万匹,使就朔方军受之。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二十》)
(《唐大诏令集》卷一二九引《册回纥为英武威远可汗文》有“每载赏绢五万匹”于英武可汗(卒于759年)之说,而据《旧唐书》载其太子叶护于759年被杀,“乾元二年……长子叶护先被杀”)


762年
唐代宗李豫再派人向回纥汗国登里可汗乞援;同年史朝义首都洛阳被攻破,回纥军队入城,肆意杀掠,而唐朝的神策军也因为关东的洛阳、郑州、汴州、汝州都是叛军控制的区域,所过之处大肆掳掠,3个月之后才停止。
(上遣中使刘清潭使于回纥,修旧好,且征兵讨史朝义。……朝义将轻骑数百东走。怀恩进克东京及河阳城,获其中书令许叔冀、王等,承制释之。怀恩留回纥可汗营于河阳…… 回纥入东京,肆行杀略,死者万计,火累旬不灭。朔方、神策军亦以东京、郑、汴、汝州皆为贼境,所过虏掠,三月乃已。此屋荡尽,士民皆衣纸。回纥悉置所掠宝货于河阳,留其将安恪守之。《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二十二》)

楼主 八千代注册成功  发布于 2015-01-03 14:29:00 +0800 CST  
936年
后晋割让幽云十六州并每年向契丹进贡丝绸30万匹。
(石敬瑭遣间使求救于契丹,令桑维翰草表称臣于契丹主,且请以父礼事之……是日,即皇帝位。割幽、蓟、瀛、莫、涿、檀、顺、新、妫、儒、武、云、应、寰、朔、蔚十六州以与契丹,仍许岁输帛三十万匹。《资治通鉴·卷第二百八十》)

951年
北汉向契丹称臣,刘崇自称侄皇帝,每年进贡铜钱十万缗。

楼主 八千代注册成功  发布于 2015-01-03 14:33:00 +0800 CST  
1002年
党项陷灵州(今属宁夏),宋真宗遣使议和,向其割让银、夏、宥、绥、静5州(今属陕北),宋朝疆土开始收缩。
(六年春,(李继迁)遂都于灵州,诏遣张崇贵、王涉议和,割河西银、夏等五州与之。《宋史·卷四百八十五·夏国》)


1044年
庆历和议,宋朝每年赐给西夏白银5万两,丝绸13万匹,茶2万斤;另外,每年还在各种节日赐给西夏白银2.2万两,丝绸2.3万匹,茶1万斤。
(朝廷岁赐绢十三万匹,银五万两,茶二万斤,进奉乾元节回赐银一万两,绢一万匹,茶五千斤,贺正贡献回赐银五千两,绢五千匹,茶五千斤,仲冬赐时服银五千两,绢五千匹,及赐臣生日礼物银器二千两,细衣着一千匹,杂帛二千匹,乞如常数。《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五十二》)

楼主 八千代注册成功  发布于 2015-01-03 14:39:00 +0800 CST  
1123年
海上之盟,金将燕京及其所属的6州交给宋朝,宋朝将每年输给辽的白银20万两,丝绸30万匹转输给金,并且每年还交纳燕京代租钱100万贯。
(五年癸卯,金使李靖来索六州租税及岁币,仍使良嗣同往,许岁币四十万,燕京代税一百万缗。《靖康稗史笺证·卷二》)
(以自来与契丹银二十万两、绢三十万匹,并燕京每年所出税利,五六分中只算一分,计钱一百万贯文,合值物色,常年搬送南京界首交割。《大金吊伐录·卷一》)


1126年
金以平州之变为借口侵宋,向宋要求500万两黄金、5000万两白银。1月10日,宋朝以康王赵构、太宰张邦昌为人质,同意向金割让太原、中山、河间3镇议和,至26日为止,共运输80万两黄金,2000万两白银至金军营地。
( 靖康元年春正月,金人犯京师,军于城西北,遣使入城,邀亲王、宰臣议和军中。朝廷方遣同知枢密院事李棁等使金,议割太原、中山、河间三镇《宋史·本纪第二十四》)
(初十日,使李棁、郑望之、高世则至金军议和,斡离不索金五百万两、银五千万两、绢缎各一万端、牛马各一万匹,尊金主为伯父,归燕、云之人,割太原、中山、河间地归金,以亲玉、宰相为质。十一日,诏割三镇,以康王、张邦昌出质金军,十四日行。二十日止,共津运金军金三十余万两、银一千二百余万两。二十六日止,又津运括取及准折金五十万两、银八百万两。《靖康稗史笺证·卷二》)


1127年
金向宋朝索要100万金锭、500万银锭作为犒军费,须于10日内交付。宋朝先向其交纳49520金锭、1545600银锭,又以11635名王妃、宫女等共折合60700金锭、2583100银锭给其士卒,仍欠342780金锭、871300银锭,限其5日内交清。
(契勘二庶人誓约,愿献犒金一百万锭、银五百万锭,先续过纳金247600两,用情准49520锭;银7728000两,准1545600锭。不欲照50两1锭旧例,所缩已多。是依庶人续约,准折金607700锭、银2583100锭,具详别幅。仍缩金342780锭、银871300锭。限五日内尽数津纳,如仍隐匿延稽,当府即纵兵大索,毋贻悔吝,须议指挥……选纳妃嫔83人,王妃24人,帝姬、公主22人,人准金1000锭,得金134000锭,内帝妃五人倍益。嫔御98人,王妾28人,宗姬52人,御女78人,近支宗姬195人,人准金500锭,得金225500锭。族姬1241人,人准金200锭,得金248200锭。宫女479人,采女604人,宗妇2091人,人准银500锭,得银1587000锭。族妇2007人,歌女1314人,人准银200锭,得银664200锭。贵戚、官民女3319人,人准银100锭,得银331900锭。都准金6077000锭,银2583100锭。《靖康稗史笺证·卷三》)

楼主 八千代注册成功  发布于 2015-01-03 14:41:00 +0800 CST  
1141年
绍兴和议,宋朝向金割让唐、邓2州,每年向金纳贡白银25万两、丝绸25万匹,春季搬送至泗州交纳。
(与金国和议成,立盟书,约以淮水中流画疆,割唐、邓二州界之,岁奉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宋史·本纪第二十九》)
(其表曰:“臣构言,今来画疆,合以淮水中流为界,西有唐、邓州割属上国。自邓州西四十里并南四十里为界,属邓州。其四十里外并西南尽属光化军,为弊邑沿边州城。既蒙恩造,许备籓方,世世子孙,谨守臣节。每年皇帝生辰并正旦,遣使称贺不绝。岁贡银、绢二十五万两、匹,自壬戌年为首,每春季差人般送至泗州交纳。……其册文曰“皇帝若曰:咨尔宋康王赵构。……今遣光禄大夫、左宣徽使刘筈等持节册命尔为帝,国号宋,世服臣职,永为屏翰。呜呼钦哉,其恭听朕命。”《金史·卷七十七》)

1164年
隆兴和议,宋朝向金“交还”先前收复的海、泗、唐、邓4州,每年给金的“岁贡”改称“岁币”,岁币降为白银20万两、丝绸20万匹。
(金纥石烈志宁又以书求海、泗、唐、邓四州地及岁币。……帝曰:“四州地、岁币可与,名分、归正人不可从。”……遣国信所大通事王抃持周葵书如金帅府,请正皇帝号,为叔侄之国;易岁贡为岁币,减十万;割商、秦地;归被俘人,惟叛亡者不与;誓目大略与绍兴同。《宋史·本纪第三十三》)
(宋通问使魏杞等以国书来。书不称“大”,称“侄宋皇帝”,称名“再拜奉书于叔大金皇帝”。岁币二十万。《金史·本纪第六》)

1208年
嘉定和议,宋朝每年给金的岁币增为白银30万两、丝绸30万匹,另外还向金交纳300万两白银作为犒军费。
(依靖康二年正月请和故事,世为伯侄国,增岁币为三十万两、匹、犒军钱三百万贯,苏师旦等俟和议定当函首以献。……章宗诏匡移书宋人,当函侂胄首赎淮南地,改犒军钱为银三百万两。于是,宋吏部侍郎史弥远定计杀韩柟胄,弥远知国政,和好自此成矣。《金史·卷九十八》)

1214年
宋宁宗采纳真德秀的提议,停止向金输岁币,至此宋朝奉金为君、伯、叔,纳岁已达近百年,岁币共计白银、丝绸各1635万两、匹。
(庚寅,以起居舍人真德秀奏,罢金国岁币。《宋史·本纪第三十九》)
(宋人于国朝君之、伯之、叔之,纳岁币将百年。《金史·卷一百十二·完颜合达》)

楼主 八千代注册成功  发布于 2015-01-03 14:46:00 +0800 CST  
1259年
宋朝宰相贾似道曾派使议和,向蒙古提出输岁币、称臣的承诺。
(似道乃密遣宋京诣军中请称臣,输岁币,不从。会宪宗皇帝晏驾于钓鱼山,合州守王坚使阮思聪踔急流走报鄂,似道再遣京议岁币,遂许之。《宋史·卷四百七十四》)

1274年
贾似道再派使议和,向蒙古提出输岁币、称臣,如开庆原约,被伯颜回拒。
(至芜湖,遣还军中所俘曾安抚,以荔子、黄甘遗丞相伯颜,俾宋京如军中,请输岁币称臣如开庆约,不从。《宋史·卷四百七十四》)

1276年
宋朝派陆秀夫议和,向蒙古纳币、称侄或侄孙,被回拒。又派刘岊到伯颜军中,请奉表称臣,岁贡白银25万两、丝绸25万匹,约定与宋朝宰相陈宜中在长安镇会谈,事后陈宜中连夜逃至温州。
(陆秀夫等至大元军中,求称侄纳币,不从;称侄孙,不从。……遣监察御史刘岊奉表称臣,上大元皇帝尊号曰仁明神武皇帝,岁奉银绢二十五万,乞存境土以奉蒸尝。《宋史·卷四十七》)
(宜中初与大元丞相伯颜期会军中,既而悔之,不果往。伯颜将兵至皋亭山,宜中宵遁,陆秀夫奉二王入温州。《宋史·卷四百十八·陈宜中》)
(乙亥,宜中遣御史刘岊奉宋主称臣表文副本,及致书伯颜,约会长安镇。……壬午,次长安镇,宜中等不至。……时宜中已遁,以文天祥代为丞相。《元史·卷一百二十七·伯颜》)

楼主 八千代注册成功  发布于 2015-01-03 14:50:00 +0800 CST  
1399年
燕王朱棣向蒙古兀良哈三卫借兵挫败了宁王朱权,其后又向兀良哈三卫借3000骑兵(一说6000),作为精锐部队发动靖难之役;同时承诺割让大宁(今承德市、平泉县、建昌县以及老哈河流域)土地给蒙古作为回报,岁给兀良哈三卫牛具、种、布帛、酒食等,并以明朝内边为界。
(永乐皇帝统帅自己少数护卫与山阳之六千兀者人 ,水滨之三万女真人又黑城的汉人整兵来伐洪武皇帝之孙建文皇帝,捺银印于颈而废逐之。于是……永乐皇帝为君……号曰永乐大明。以拥立之功而赐与六千兀者人以三百大都。《蒙古黄金史》)
(靖难初,首劫大宁兵及召兀良哈诸酋率部落从行有功,遂以大宁畀三卫,宁王移封南昌,徙行都司于保定为大宁都司。今三卫岁二贡,贡卫百人。 《皇明四夷考》)
(文皇从燕起靖难,使使以赂请,而兀良哈以骑来从战有功,……文皇帝乃移王与其军内地,而以其地畀兀良哈等,使仍为三卫,其官都督至指挥千百户有差,约以为外藩,岁给牛具、种、布帛、酒食良厚。《弇州史料前集·卷十八》)
(靖难兵起,……尽拔大宁诸军及兀良哈三卫胡骑,挟宁王入松亭关,趣援北平。永乐元年敕谕兀良哈部落曰:……今仍旧制。设大宁、福余、朵颜三卫,俾尔等统处军民,镇守边境……乃废大宁镇,空其地给赏三卫夷人,每岁朝贡以为东北外藩。《殊域周咨录·卷二十三》)
(建文元年十月,靖难兵以宁王权及大宁诸军、兀良哈三卫胡骑入松亭关,趣援北平,大宁空。(大宁既破……从官稍稍入城,阴结诸胡并思归之士,濒行宁王饯送郊外,伏兵拥宁王去,遂诏诸胡及护卫官校,皆从宁府毕发,而城为之空。其后,大宁弃与朵颜诸虏,而行都司迁保定。)《建文书法拟》)
(燕王靖难初,兀良哈骑兵先鞑靼来助,遂弃大宁故地与之,以内边为界。 《建文朝野汇编》)
(义旗初建,首下大宁,简兀良哈三千骑为奇兵,立三千营,不忘其德,尽捐大宁地予之,割雄镇以资伏莽。《国榷·卷十七》)
(靖难初,首劫大宁兵及召兀良哈诸酋率部落从行有功,遂以大宁畀三卫,宁王移封南昌,徙行都司于保定为大宁都司。今三卫岁二贡,贡卫百人。成祖从燕起靖难,患宁王蹑其后,自永平攻大宁,入之。谋胁宁王,因厚赂三卫说之来。成祖行,宁王饯诸郊,三卫从,一呼皆起,遂拥宁王西入关。成祖复选其三千人为奇兵,从战。天下既定,徙宁王南昌,徙行都司于保定,遂尽割大宁地畀三卫,以偿前劳。《明史·卷三百二十八》)


1550年
1550年蒙古俺答汗围攻北京,史称庚戌之变,明世宗与俺答议和,封贡、互市。
俺答封贡于明穆宗隆庆四年(1570年)落实,基本上以和平手段达成,以双方各取所需告终。
明朝封俺答为顺义王,开放十一处边境贸易口岸,使蒙古人能通过贸易获得中国资源。而对中国的好处是明朝北边到后金兴起为止,再没有发生大规模战事。

1619年
1619年,蒙古林丹汗攻占了明朝的广宁,明朝每年向林丹汗赠白银千两,以期与林丹汗联手对抗后金。

楼主 八千代注册成功  发布于 2015-01-03 14:54:00 +0800 CST  

楼主:八千代注册成功

字数:6176

发表时间:2015-01-03 22:02: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8-20 10:57:18 +0800 CST

评论数:71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