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军队——重装骑士的巅峰时代】突击第47期

可是半回转战术一直到17世纪的三十年战争中还有出现。作为一种战术,它当然既

不是众善之门也不是万恶之源,一方面作为练兵场上的训练科目,半回转可以有效锻

炼骑手的马术水平和协同作战的能力,它在战场上面对缺少火器支援的步兵时也有一

定的效用,比如在1562年德鲁(Dreux)之战这种战术的首次登场中德意志雇佣手枪骑兵

就用它给法国天主教方面的瑞士步兵造成了很大的伤亡。

另一方面,在很多情况下采用半同转其实是不得已而为之。上面已经说过,进行一

次坚决的骑兵冲锋需要很大的勇气,对于那个时代的佣兵和普通战士来说,轻易为雇

主的几个杜卡特金币和简单的“责任义务”说教冒失去生命的巨大风险显然是不划算

的买卖,而半回转就提供了这样一个逃避直接冲锋的机会。

实际上,两支骑兵部队对战时采取什么战术多少也反映了他们的素质:士气高昂作

战勇猛的骑兵有能力发起冲锋,反之不那么果敢的一方则更愿意用半回转持续进行对

射,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解释了为什么两者之间的较量几平总以前者胜利告终。

楼主 陈后主张丽华  发布于 2017-02-03 08:56:00 +0800 CST  
6. 从长矛到手枪:骑兵战术的争论

引人瞩目的是,对于德法骑兵战术的争论是时人以文献形式进行的学术性讨论,这

在以前是不多见的。中世纪的个别统帅也许熟读过几部古典军事著作,在他们的战争

生涯中运用一下其中的原则,甚至因地制宜地加以修正,但由于文化落后的限制他们

不会想到将这些心得以文字形式记录下来,即使记录下来也很少能流传到后世。

而在大陆另一端的辉煌文明中,对古代和祖先的崇拜,对战争的厌恶和疲倦使得人

们不太愿意对前人或时人的兵书提出不同的看法和具体的讨论,这对战争笼统原则的

总结和传承没什么影响,却无助于研究随具体情况不断变化的战术细节。

可是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情况就完全不一样。古希腊式的思辨和批判受到学者们

的推崇,出版业的大蓬勃和文化知识至少在上层社会的普及更使得思想交流的道路变

得空前通畅。以德法骑兵战术优劣问题的争论为例,不同人士在各自的著作中执有相

异的观点,并根据自身的经验事例和逻辑演绎论述己方的观点,批判对立的说法,甚

至形成了好几个“学派”。虽然参与讨论的几乎都是身经百战的统帅和老兵,决非纸

上谈兵之辈,但这类讨论大部分是对已经发生的战争经验的总结,有些还带有相当的

滞后性,因此未必全都对同时代的战术发展有立即直接的影响,不过真理是越辩越明

的,许多人集体智慧的总结和归纳对军事科学的发展当然很有好处,并且也给现代军

事历史学者对这一时期战术变革混乱线索的研究提供了非常丰富的材料。

还是回到争论的中心议题,即横队和纵队,长矛和手枪孰优孰劣的问题上来。156

2年在长矛和横队战术的故乡法国爆发了宗教内战,这次战争就成为检验两种战术系统

的一次良机,其结果是后来参与德法骑兵战术争论的几位法国将领几乎都反过来或多

或少地支持了手枪与纵队一方。

这其中最有名的要数于格诺派的名将“铁臂”德拉诺(de la Noue, “bras de

fer”),他得这个绰号是因为在丰特努瓦城下丢了一条胳膊,装上的假肢是铁做的。

1580年德拉诺在帮助尼德兰新教徒对抗西班牙人时被俘并被关押了5年,他就利用这段

空闲写下了他的28篇《军政论集》 (Discours politiques et militaires),1585

年纳瓦拉的亨利以十万埃居的巨款将他赎出,凭着德拉诺的鼎鼎大名这本文集很快于2

年后在瑞士巴塞尔出版并广受各国军人的欢迎,多次再版,影响很大。我们在之前的

步兵篇与炮兵篇中已经接触过其中的一些观点,但德拉诺大部分军事生涯是作为一名

骑兵将领而度过的,因此他对于骑兵战术的评论当然更有份量。

在论及长矛和手枪的优劣时,德拉诺讲得比较客观,也可说是有一点圆滑。他说在

德意志地区人们认为手枪优于长矛,而在西班牙、法国和意大利这些地方,大多数人

却同意长矛骑兵将会战胜相等人数的手枪骑兵。但是,长矛骑兵在理论上的优势往往

因为散乱的队形,低落的士气等客观原因而发挥不出来,即便是能够冲到敌阵碰断长

矛(也就是说击中了敌人)的最勇敢的猛士,也会因为发现自己孤立无援而草草拔剑

刺上两下后转身退走。而手枪骑兵虽然通常平均素质不佳,但由于他们习惯保持紧密

的队形,哪怕在行军甚至败退时也保持着阵形不散,好像“被胶粘在一起”似的,这

样尽管严整的纵队减慢了机动的速度,使得阵中许多人无法使用武器,但却让对方零

星的攻击无法突入其中。而且纵队可以将最好的士兵安排在最外面,而单薄的横队却

将好的坏的全部暴露在外,因此纵队只要时刻保持整体,就能在进攻中击溃松散的横

队。只在有一种情况下,那就是当纵队进行半回转动作时遭到坚决冲锋才会被横队轻

易击败。


——数个长矛骑兵的小型横队从不同方向同时进攻手枪骑兵的大纵队。这种情况下长矛骑兵一般能够获得胜利,但实现这种战术所需要的高素质部队并非随处可见

——世纪晚期的各种轮燧手枪。从上到下分别是米兰、德意志、意大利和法国制造,其中法式手枪的枪管最长,因为那里进行的战斗更强调武器的穿甲性能

楼主 陈后主张丽华  发布于 2017-02-03 08:57:00 +0800 CST  
那如果效法旧时的德意志骑士那样,将长矛骑兵排成纵队作战呢?德拉诺并不看好

这一做法,理由是在严整的纵队中只有最前排的人在第一阵冲击时才能够使用他们的

长矛,等到进入混战阶段后笨重的长矛就失去了用处,只能丢掉它拔剑再战。

(混战中)“长矛能杀人简直是奇迹”,他不无夸张地说道。相比之下手枪在近战

中就要比长矛有用得多,“手枪骑兵最可怕的时候就是混战阶段,因为此时所有的人

都能使用他们的武器。”

不过,德拉诺认为长矛不应被完全淘汰出骑兵武器的行列,他特别建议法国的贵族

应该继续使用长矛而不是手枪,理由据说是怕麻烦的贵族们会把装填手枪的工作交给

马马虎虎的仆人们去做,这样手枪到了性命交关的时刻却有可能因装填不当而威力不

足或干脆臭火。在骑兵人数极少或者需要分成很多小队从不同方向冲击敌人这两种情

况下,单薄的老式横队也应该保留下来。

不仅于格诺派的德拉诺更青睐手枪和纵队的德式战术,天主教方的一名老将在这方

面甚至比他还要激进,这就是德•索尔-塔瓦纳(Gaspard de Saulx-Tavannes),法国

元帅,1573年圣巴托罗缪日屠杀案的主谋之一。塔瓦纳也是位老骑兵,1525年帕维亚

之战时就在弗朗西斯一世身边战斗过,那时他还只是名扈从。

他的2本著作都是身后由亲属编纂的,1本是侄子根据他的笔记写成的《真正的统帅

教程》 (Instruction d'un vrai chef de guerre),另一本则是其子编辑的《塔瓦

纳回忆录》。这些著作清楚地表达了塔瓦纳在骑兵战术争论中的立场,他认为骑兵的

长矛应当为手枪所取代,理由如下:其一,长矛在穿甲能力上毫无疑问处于劣势,虽

然加厚的铠甲可以抵挡手枪的射击,但长矛在这些厚甲面前更加无能为力。其二,长

矛只有在平坦地形上人和马都精神振奋全速冲击时才有用,而这一时期加重的铠甲使

得不堪重负的人和马很难“精神振奋全速冲击”。

塔瓦纳认为400人的纵队是最合适的,3个400人的纵队能打垮一个1500~2000人排

成的大纵队,因为过大的阵型使得太多的人无法使用手中的武器,而且容易造成混

乱。德意志手枪骑兵许多都是素质一般的士兵,一旦大纵队最外层的优秀老兵被突

破,里边的人想的不是战斗而是怎么逃命。

因此塔瓦纳的意见是以装备手枪和剑的骑兵排成小规模的纵队发起坚决的冲锋,不

过他觉得应让纵队最前排和最右边一列的骑兵装备长矛,他的侄子令人费解地注释道

这是出于老将的“热情和名望”。塔瓦纳还建议如果部队的土气不高那就不要轻率发

动冲锋,因为怯懦的人会拒绝冲向敌人从而打乱整个队形,在这种情况下最好是缓慢

地推进或者干脆在壕沟、凹路等障碍物后严阵等待敌人零散地冲来。

前文已经提到过的德•蒙拉克元帅是敕令骑士部队的弓箭手出身,但他在回忆录中

同样赞扬了手枪骑兵的战力,称其能够很好地照料自己的武器和马匹(德意志人远比

法国人会照顾马匹,这一点几百年后也仍然是这样),在战斗中他们的密集纵队即使

遭到突袭也保持严整,在纵队中,“哪怕是一名马童也能装备起来像真正的战士那

样”,从手枪骑兵的密集队列中看去, “除了铁和火什么也瞧不见”。

在法国将领的声音一边倒地偏向于手枪和纵队的同时,他们的老对手西班牙人尽管

对骑士精神的理解没那么透彻,但却显然更偏爱骑士的武器——长矛,因为西班牙要

算是整个西欧地区最后一个淘汰老式长矛重装骑兵的国家。

16世纪末期最优秀的西班牙军事理论家要算是博纳迪诺•门多萨(Bernardino Mend

oza),他的主要著作包括写于1592年的《1567-1577年间尼德兰战争史》(Comentario
de lo sucecido en los Paises Bajos desde el a o 1567 hasta el de 1577)

和写于1595年的《战争理论及实践》 (Theorica y practica de la guerra)。

和德拉诺等人一样,门多萨也是久经沙场的将军,圣地亚哥骑士团的骑士,曾在阿

尔瓦公爵麾下与尼德兰人作战。他坚持长矛是比手枪更有用的骑兵武器,认为如果一

个100~120人的长矛骑兵连能够分成数个小队从多方向同时向敌人发动冲锋,那么他

们可以击败一支为数约400~500的装备火枪的骑兵,当然如果有一定数量使用火器的

骑兵在侧翼支援长矛骑兵的话就更好了。门多萨指出之所以当时有这么多人青睐手

枪,那是因为手枪骑兵对人员和马匹的素质都要求较低,因此更便宜,更容易组建的

缘故。至于骑兵应采用的队形,他认为指挥官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决定队形的深

浅宽窄,但纵深与正面之比不宜大于1:3。

另一位出名的哈布斯堡王朝骑兵将军是出生于1550年的乔治•巴斯塔(Georg Bast

a),他很年轻的时候就当上了骑兵团长,带了40多年的骑兵部队,后来做到驻巴尔干

地区帝国军的统帅。巴斯塔晚年也写了一本论骑兵的专著《轻骑兵作战法则》 ( Gove

rno della Cavalleria Leggiera),于1612年在威尼斯出版,书中认为手枪骑兵是

优越于长矛骑兵的兵种。可是尽管巴斯塔作为一名将军的丰富经验无人可以质疑,但

他是不是一名合格的学者和作家就很难说了,在他的书中下断言太多,论证则过少,

论证的章节中时常能找到互相冲突的论据,甚至连一些基本概念都有所模糊,如他经

常将持重矛的铠甲骑兵和持短矛的轻骑兵混为一谈。



轻骑兵作战法则

楼主 陈后主张丽华  发布于 2017-02-03 08:58:00 +0800 CST  
巴斯塔这本书遭到了16世纪末17世纪初德意志地区乃至全欧洲最有名的一个钻研

骑兵战术的军事理论家冯•沃尔豪森(Johann Jacobi von Wallhausen)毫不客的猛烈

攻击。沃尔豪森早先是但泽城(即格尔丹斯克)的民兵统领,后来做过莫里斯亲王的

顾问,与德拉诺这样的将军不同,他没有带兵打过大仗而是专注于军事理论研究和教

育事业,欧洲最早的军校之一锡根(Siegen)的创办人。

沃尔豪森著作颇丰,其中影响比较大的就包括出版于1616年的《骑兵兵法》 (Kri

egskunst zu Pferd),这本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巨细无遗地涵盖了从征募、训练到战

术、战略等一名骑兵指挥官所应了解的各方面知识。由于沃尔豪森在军事教育界的影

响力,围绕推崇他及其著作的人出现了一个学派,其中有英国人约翰•克鲁索(John Cr

uso),他于1632年在伦敦出版了《骑兵军事教程》 (Militarie Instructions for

the Cavallrie)一书,基本上是沃尔豪森《骑兵兵法》的英文复刻引介。

沃尔豪森是老式法国骑兵战术坚定不移的支持者,书中处处可见对巴斯塔及其理论

的批判和嘲弄。当德拉诺和塔瓦纳等前一代法国统帅都更钟情于手枪骑兵并且长矛骑

兵事实上在17世纪初已经被绝大多数国家所淘汰了之后,沃尔豪森却近乎狂热地提倡

复兴法式战术,即骑兵应该手执重矛以小单位排成不超过两排的横队发起冲锋,并认

为在队形之间应该留出20~30步(约30—50米)的间隙以防止前排倒下的阻绊后面,

也方便在第一阵冲锋不成功时前排人员向后撤离。这样就几乎完全推翻了密集纵队的

原则,他认为这种纵队由于自相牵绊踩踏造成的伤亡甚至要比敌人造成的更大。

楼主 陈后主张丽华  发布于 2017-02-03 08:58:00 +0800 CST  
7.法国与尼德兰战争中的骑兵作战

那末在这么多纷繁复杂的理论、证据和推演中,究竟哪一方正确描述了16世纪下半

叶骑兵战术发展的主流呢?谈够了刀笔纸简之后,还是让我们回到实际战例上来吧。

法国于格诺宗教战争是骑兵战术碰撞竞争的大舞台,这个传统骑兵大国绵延的平坦地

形非常适合骑兵的行动,因此在这场战争的诸次会战中,主角几乎都是大规模的骑兵

交锋。战争初起的时候双方主力骑兵仍然都是端着重矛按旧式战法作战的骑士,使用

火器的骑兵处于辅助支援地位,不过天主教方号称正统而拥有敕令骑士部队的支持,

于格诺方面相对应的部队无法在战斗力上与敕令骑士比肩,因此新教徒们也更为倚重

和注意学习他们大量雇佣的德意志手枪骑兵及其战法,在1562年德鲁之战中于格诺方

雇佣的德意志手枪骑兵发挥了很大作用,之后手枪和剑开始越来越多地取代长矛成为

新教统帅孔代亲王和后来纳瓦拉的亨利麾下法骑兵的主要武器。

但与雇佣手枪骑兵不同的是,于格诺方的法国骑兵摒弃了不甚实用的半回转战术和

过于笨拙的德式大纵队,将法国人传统的小队形和大胆冲锋理念与新的手枪加纵队战

术结合了起来。比如德拉诺组织的骑兵中队人数通常只有100~400人不等,排成6~7

排纵深的浅纵队,进攻时在保持阵形的前提下以中等速度前进,驰至敌军阵前时最前

一二排骑兵发射他们的手枪以削弱敌人,然后全体拔剑冲入敌阵,后排人员的手枪则

留待进入混战时使用,有时甚至在接触前完全不使用手枪。

这套战法与数十年后瑞典古斯塔夫大王改革的瑞典骑兵战法从本质上讲没有太大区

别,只不过名气要小得多罢了。为了有效穿透法国地区总体上讲更优质的甲胄,法国

骑兵的武器也与德意志的“一阵烟”(德意志手枪的诨名)不太一样,他们的手枪身

管更长,口径则要略小一点。天主教方初期的主要统帅蒙特莫伦西就是在1567年圣丹

尼斯战役的骑兵混战中被手枪击中身亡的。



——1567年圣丹尼斯之战中的于格诺骑兵,注意他们中许多人这时任然和天主教骑士一样使用长矛,画面中部偏右有字母“L”处是蒙特莫伦西中弹的场景

楼主 陈后主张丽华  发布于 2017-02-03 08:59:00 +0800 CST  
天主教方面也顺应潮流对他们的骑兵进行了改革,据塔瓦纳说从1568年开始德意

志手枪骑兵就大量出现在天主教方军队中,在1569年雅纳克(Jarnac)之战中,孔代亲

王正率军与天主教方骑士作战时,2000名德意志雇佣骑兵从侧面杀来,彻底压倒了他

的部队。

天丰教徒以牙还牙,毫不留情地将已经受伤被俘的孔代亲王用手枪当场射杀。不过

他们改革的脚步显然要更慢而不彻底一些,一直到了1587年10月20日的库塔(Coutra

s)之战中,亨利三世的宠臣快乐公爵(Duc de Joyeuse)麾下24个中队近2000名敕令骑

士仍然以长矛为武器排成横队作战,这些敕令骑士与8000名步兵一起对阵于格诺方面

由纳瓦拉的亨利指挥的1300名骑兵和5000名步兵。

纳瓦拉的亨利.即后来的法国国王亨利四世是一名天生的领袖和热心于骑兵作战的

统帅,喜欢戴着他标志性的高高的,足可以当做旗帜使用的白色羽饰冲在骑兵队形的

最前面。当时另一位名将,他的对手两班牙的帕尔玛公爵后来在战场上和他相遇时就

半是不以为然,半是有些惊讶地评价说“我还以为会碰到一位统帅,可这明明只是一

名轻骑兵的军官嘛!”面对敌方的优势兵力,亨利将他的主力新式骑兵排成4个纵队,

并将步兵和炮兵部署在骑兵之间以提供掩护火力。双方骑兵进行了短暂但决定性的战

斗,亨利耐心地等待天主教骑士首先发起冲锋并因过早进入了全速袭步而散乱开来,

这时于格诺方严阵以待的纵队才在亨利的带领下抓住时机冲上前去,以一次完美的大

步冲锋在几分钟内就完全击溃了对手,骑士们的长矛甚至还没来得及放低端平就被胡

乱丢弃,据说在有些地方把路都塞住了。

库塔战役证明了高素质新式骑兵的严整队形能够在对冲中击溃使用长矛和横队的骑

士,在其后的一段时间内天主教骑士还没有从老战术的窠臼中解放出来,结果仍然是

连吃败仗,在1589年9月的阿克(Arques)战役和1590年的伊夫里(Ivry)战役中再次大

败亏输。

伊夫里战场上天主教骑士的横队“前排尽是伯爵,侯爵,男爵和大贵族”,他们过

长的阵形伸进了己方正在进行半回转动作德意志雇佣手枪骑兵的机动范围,已经被炮

火打得惊慌失措的手枪骑兵回转过来时将他们的队形冲得一片混乱。正在这当口,已

经加冕为法国国王的亨利率7个密集纵队2500名骑兵先是冲开一支西班牙火绳枪骑兵的

火力封锁,接着又势不可挡地冲入了骑士们的横队。

骑士的阵形凌乱不堪并且根本没有开始冲锋,这使得他们的矛再一次变得毫无用

处,混战持续了约15分钟,亨利头顶的白色羽饰奔驰在纵队的最前方,从天主教方队

形的一边杀人,另一边杀出,骑士们纷纷溃逃或者投降,将96面军旗和又一次伟大的

胜利留给了国王。

除了使用手枪和剑冲锋的重装骑兵,亨利还大力发展了火绳枪骑兵或称卡宾枪骑兵

(carabins)部队,他们的数量有时可以超过重骑兵的两倍,这一方面固然是因为其薪

水开支只相当于前者的一半,对于将缩减开支自嘲为“以于格诺的方式进行战争”的

亨利来说是非常廉价的选择;另一方面也因为他们在很多方面都极其有用。在会战中

他们也许无法直接向敌人冲锋,但却可以成小队混在冲锋纵队的间隙中不断射击。扰

乱敌人的阵形,消磨他们的土气,并在冲锋骑兵重整的间隙组成坚实的掩护阵线。而

在战略层面上他们甚至更加重要,由于全体都乘马行军,一支由少量重骑兵和大量轻

骑兵组成的部队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出现在关键的地点,当火绳枪骑兵下马作战后就

变成一支步骑兵齐全,能够立即达成战略目标的军队,时人用“长了翅膀”和“墨丘

利之友”这样的辞藻来比拟他们。

1590年2月,亨利带着一支由1200名重骑兵和同等数量的火绳枪骑兵再加上300名

雇佣手枪骑兵组成的部队在一天内行军18里格(约合90公里),解救了被围攻的莫伦

(Meulun)。大量的骑兵部队还能不断骚扰削弱对方的行军队伍,帕尔玛公爵入侵法国

的时候由于收到亨利的骑兵不断袭扰而将他的行军纵队安排得如此紧密笨拙,以至于

在亨利一天行军17里格的同时,他却只能走上1~2个里格!火绳枪骑兵的成功经验启

发人们在17世纪初建立了专门的骑马步兵部队——龙骑兵。

——全副戎装的法国国王亨利四世,他是一位深受爱戴的领袖和热情的骑兵指挥官。注意他宽边帽上高高的白色羽饰以及身披白色绶带,白色是于格诺教徒的主色



——16世纪末火绳枪骑兵或称卡宾枪骑兵的典型装束。到了17世纪出出现了专门的骑马步兵—龙骑兵,而火绳枪骑兵自身则逐渐与装备更重的骑兵混淆,到了一百多年以后“卡宾枪骑兵”成了某些重骑兵部队不具有任何战术意义的称号

楼主 陈后主张丽华  发布于 2017-02-03 08:59:00 +0800 CST  
8. 结语:从骑士到骑兵

16世纪末期西欧的战争实践最终让大部分使用长矛和横队的骑士离开了战场。当

然,这里骑士的意义是指战术上的兵种而言,在整个16世纪进程中间,骑士作为社会

阶层的意义一直在与其作为战术兵种的意义剥离1534年弗朗西斯一世的敕令就是这种

剥离的早期尝试。

有些国家甚至走得更远,伊比利亚半岛上的贵族有两大特点,一是数量众多,二是

囊中羞涩,因此在西班牙军队中一名小贵族在大方阵里充当最普通的长矛兵也并非稀

罕之事。法国的杜别雷(Martin Du Bellay)在他写于1548年的《军事指南》(Discip

line militaire)中将所有骑兵部队分为四大兵种:骑士、轻装骑士、轻骑兵和火绳

枪骑兵,并认为应该让每一位新入伍当骑兵的年轻人从火绳枪骑兵开始,至少在每个

兵种中服役2—3年,等他经验老到武艺精熟后再成为披甲冲锋的骑士。因此,军人的

社会地位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决定他的作战方式,而是转而描画出他军事生涯的起

点。

一名新时代的欧洲年轻贵族如果想要在军界有所发展,他将不再自备铠甲武器战马

作为骑士战斗,而是从部队中携带军旗的官职做起,视资历和表现得到晋升和提拔,

英语中最低一级军官的军衔“少尉”和“掌旗官”因而是一个词(ensign)。拿破仑麾

下最得力的元帅达武出身勃艮第古老的军事贵族家庭,15岁就进入皇家香槟骑兵团当

尉官。他是个身材矮小、过早谢顶、高度近视的人,放在300年前达武的外貌和身体条

件与骑士两字似乎压根就搭不上界,但在新的时代,聪慧、坚忍和严肃等等品质让他

成为欧洲第一流的指挥官。军官一士兵一士官的三分体系一直延续到了第一次世界大

战,那些出身名门贵族的上尉,骑士的后代们在飞机、坦克和机枪的时代里成了又一

幅‘“镶嵌进化”的奇景。




军官的任务是指挥和控制手下的士兵,就像拳击手很少用脑袋去击打对手一样,他

们也越来越少直接卷入战斗之中,这引起的后果之一就是铠甲制造业的衰落。将不起

眼的矿石点化成上好的铠甲与其说是技术,不如说是一门艺术,是建立在军事贵族阶

层旺盛需求的基础之上,超出那个时代平均技术水平的成就,一旦这种需求减弱,铠

甲制造水平的衰落也就不可避免了。

从16世纪下半叶开始,制甲业向着两个极端发展,一方面高端市场的买主现在很少

真正参与战斗,因此这部分铠甲大多成了带有繁复装饰的工艺品和仪仗,热处理等提

高防御能力的工序却付之阙如。另一方面在低端市场,为了满足随着军队规模的扩大

而不断增加的普通士兵的需求,又必须大量快速地生产廉价的甲胄,萝卜快了不洗

泥,这种甲胄的质量必然是十分低劣的。经过淬火的钢甲被草草打成的熟铁板代替

了,这样一来要想抵挡住火器的射击只能单纯依靠增加厚度,这就大大加重了穿戴者

及其马匹的负担。

德拉诺目睹了铠甲质量衰落的过程,他说前一个时代优美而灵活,连老人都可以轻

松地穿着运动一整天的铠甲已经不复见到了,在他写作的那个年代,战士们简直是把

一整座丑陋笨拙的铁砧给穿在了身上,连年轻人都无法坚持穿着这种沉重而不合体的

粗劣铠甲超过2小时,35岁的军人肩膀已经给铠甲重量压垮了。

与铠甲质量一同衰落的还有人员和马匹的素质,新时代的骑兵无法像贵族骑士一样

从小练习技艺,也不可能拥有几匹壮马轮换乘骑。在塔瓦纳回忆录中写道,过去在横

队中作战的骑士都精通各种花式马术,这些动作大多需要长年训练才能很好地掌握,

可是它们在现代骑兵的密集队形中完全是屠龙之技,现在只需要区区3个月就能训练出

一名合格的骑兵。

武器方面也是一样,那个时代的骑兵手枪的作战效能远不能与柯尔特左轮或勃朗宁

1911手枪相比,手枪可怜的精准度所允许的有效射程并不比一支矛更长,而即使是衰

落期的铠甲在大多数部位也能够有效抵挡其射击,所以许多人都推荐在混战中骑兵应

等到可以将枪口抵在对手的面甲或腿上时再开枪,甚至在这样零距离的射击中存活下

来的人也屡见不鲜。

因此,16世纪西欧骑兵的演替现象不能用“谁打得过谁”这样幼稚的优劣论来阐

释。从战争实践上看,在亨利的手枪骑兵战胜了长矛骑士的同时,东欧的波兰却仍然

保持了长矛和横队的重装骑兵战术并将其发扬到一个新的高度,他们的翼骑兵在许多

次与西欧骑兵进行的战斗中都是以胜利者的姿态出现。但这并没有阻止与之相似的部

队在西欧诸国无可奈何花落去的进程。

想要复兴长矛和横队的沃尔豪森在举出了它们的那么多优势后还是不无哀叹地提

到,在他那个时代也就是17世纪初,几乎所有的统帅包括莫里斯亲王都废弃了长矛骑

兵,而他却想象不出到底是什么原因。沃尔豪森也许是个出色的教官和操典编著者,

可他并没有从统帅大将的角度考虑问题。

16世纪末的欧洲军队处在从封建战士和雇佣兵的组合向大规模常备军队转化的快速

变革和扩张之中,仅仅战斗力更高那么一点并不能让一种武器乃至一个兵种在新式军

队中生存下去。社会出身不那么高的人当然为数比贵族更多,1名骑士需要的4、5匹好

马也足以装备更多数量的新式骑兵,这就使得骑兵的数量大大增加了,过去的骑士只

能以成百上千来计算,仅仅占到军队总人数的五、六分之一,而现在的骑兵则有成千

上万,往往占到军队总数的一半之多。

即使骑士的长矛能在数量相等或稍劣势的情况下击败手枪骑兵的密集纵队,也不能

抹杀后者能够大量征募补充,以及更重要的是有纪律和听指挥的巨大好处,何况从互

有胜负的实际战斗结果来看,骑士的这前一点优势在他们已经日渐式微的年代是否得

到了保持还是非常值得怀疑的。这个过程根本说来和步兵战术演进中披甲剑士被长矛

方阵取代,以及长弓手被火枪手所取代的原因是一致的。


——16世纪末~17世纪初丑陋的甲胄。原材质量降低了,制造工艺被简化了,唯一增加的是厚度和重量。由于普通战士没有仆人帮助清洁防锈他们的甲胄,因此制造者们对铠甲一概黑化了事,以保护其表面不被锈蚀

楼主 陈后主张丽华  发布于 2017-02-03 09:00:00 +0800 CST  
不过,后来骑兵战术发展的钟摆在某种意义上说又摆了回来。在三十年战争中,瑞

典的古斯塔夫重新强调了白刃冲击在骑兵战术中至高无上的地位,而将手枪降低到次

要武器的地位,否定了法国骑兵冲锋前手枪齐射的做法,这一趋势持续到其后的3个世

纪直至骑兵最终退出战场。

腓特烈大帝和拿破仑所向披靡的骑兵在会战中都是以两排横队为基本队形,高举军

刀猛烈冲锋的,手枪的作用在他们那里变得微乎其微,使用长矛的枪骑兵也再次出现

在西欧军队的行列中间。

这些看起来非常像是中世纪骑士的复兴,相比之下16世纪下半叶手枪骑兵的密集纵

队似乎是种不成功的尝试,演进过程中绕过的弯路。真的是这样吗?有些事物之间的

相似之处和传承关系很明显,有些则需要细想一下才能体会出来,马汉在他的《海权

论》中就抱怨说人们总是倾向于关注蒸汽船和划桨战舰之间显而易见的相似点,而忽

视了蒸汽船和风帆战舰之间更为重要的共通之处。

后来的枪骑兵起源于东欧的轻骑兵,与旧日的长矛骑士是截然不同的两个兵种,同

样,近代的其他骑兵也许在队形和白刃冲击上与排成两列横队使用冷兵器的骑士有些

相似,但与骑士完全不同的是,他们不再一经接触就散开靠个人的武艺和勇气各自为

战,而是竭力寻求在保持完好正面的前提下,以作为整体战术单位的凝聚力和冲击力

击破对方的阵形和士气,然后才会考虑进入混战,这点与强调纪律和阵形的手枪骑兵

密集纵队是更相像的。

军事变革的步伐马不停蹄。在17世纪的英国内战中,双方骑兵的武器和阵形并没有

什么太大区别,但克伦威尔纪律严明的铁骑军最终击败了装备更好且作战勇武的王党

骑兵,凑巧的是,后者骄傲地称呼自己为“骑士 (Chevalier)”。

1799年拿破仑入侵埃及并轻易扫灭了中世纪的遗老——马木鲁克骑兵,他后来作

了一段著名的评论: “2个马木鲁克兵可以对付5个法国兵,因为他们有好马,擅长骑

马并且武器完备……但是100名法国骑兵就不怕100名马木鲁克兵,而1000名法国骑兵

则能击溃1500名马木鲁克兵,战术、队形和机动性能所起的作用多么巨大呀!”

这同样可以作为在16世纪下半叶的欧洲老式骑士及其战术之所以在战场上消失的有

力注脚。骑士们的荣耀、武艺和装备也许能让自己拥有更强的战力,但已经不足以在

变化的环境中让统帅赢得战役,赢得战争。


——拿破仑麾下的法国枪骑兵。他们并不是2个世纪前消失了的长矛骑士的直系后裔,正如后来灵活多变两列横队也很难说是照搬骑士们的“墙式”队形一样




——小荷尔拜因著名的木版画系列《死神之舞组画》中的《死神与骑士》,在他画作的年代(1538年)骑士作为兵种当然还没有死亡,这个题材所要表达的是在文艺复兴时代的艺术中反复出现的人生苦短(注意地上的沙漏),死亡悠忽降临的感慨。疾病和频乃的战争使许多欧洲人早早失去了生命,但却没有阻挡得了,也许还刺激了她们崛起的脚步,这不能不成为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

楼主 陈后主张丽华  发布于 2017-02-03 09:00:00 +0800 CST  
http://tieba.baidu.com/p/2313862078?pn=1

楼主 陈后主张丽华  发布于 2017-02-03 09:05:00 +0800 CST  

楼主:陈后主张丽华

字数:30860

发表时间:2017-02-03 16:41: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4-06 00:06:16 +0800 CST

评论数:68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