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史不存在夷

从现在掌握的显而易见的历史、现实即考古信息来看,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有可能在山东地区,而不是主流观点认为的在河南,而且夏和夷是同一个人群,夷就是夏,夷出于夏。
用夷这个字称呼一种人究竟是何时由何人开始的,我没有考证,不过这个问题在中国这个夷的故乡几千年来也没人弄清楚,所谓的夷夏之辩到今天还在进行,本吧各位关于夷夏的观点似乎分为两方,但无论哪一方实际上都在周人三千年前的圈套里(也有近100年西方的作用),即认为夏来自西方,夷在东方,是不同的两群,只不过先秦的山东人也认为夷是骂人的,并没有自称夷的山东人,有一方(非山东人)也认为夷是野蛮的。
不管这种认识有多古老的历史,抑或是当今中外考古界的一致认识,某些人因此将这种认识当作不辨自明的公理,而中国当今历史界的主流观点也确实如此,但这恰恰是这些所谓权威对商以前的历史摸不到头绪的原因,因为他们彻底错了。
大致的真相我认为是这样的,几千年来争论不休仍未有头绪包括本吧仍然争论的所谓夷夏之辩其实是个伪命题,因为夷就是夏,夏就是夷,夷是夏当中的一个部族,他们有共同的祖先(应该是黄帝等),夏强大的部族(可能因为治水有功)在大约四千年前建立了中国最早的父传子继的政权,其中心地区在今山东地区,西到河南东部及河北南部,与其同时存在的有商部族,商部族在夏的西边,中心地区在河南西部,两股势力在今天的京广线河南河北部分处于交错状态。
夏的都城大部分时间在今山东潍坊,夏中期其同族后羿(被称夷羿)与其争权,夏王族少康有一段时间逃到河南东部地区,后来少康复国又回到潍坊,这段历史左传中有记载,只是今天历史界“权威”似乎一致认为夏在河南,而且夏是从更西边的地方来到河南的,我不知道他们究竟是什么时候根据什么产生这种认识并将其当作无可辩驳的真理的(有人提出过不同观点但无人理会),我就知道他们一个劲地在河南寻找夏而不得,找到个二里头他们认为是夏,但有争议,有人认为二里头是早商。
中国历史“权威”之所以找不到夏,现在这么多人还像无头苍蝇般继续所谓夷夏之辩,他们都将方向彻底弄反了,河南省洛阳市偃师二里头确实是商的遗址,是商势力的中心地区,他们应该从那里逐步东进,郑州商城是其东进后建立的都城,可能是与夏决战前的都城所在地,而韦、顾两个夏的与国就在郑州相邻的东北方向,商在攻灭这两个国家后在大概菏泽的西部与夏主力决战,夏失败后其王族势力被驱赶至安徽合肥一带,但商并未能控制夏的中心地区也就是山东苏北地区(应该是部族不同的原因吧),在商存在的几百年中一直与山东苏北这些夏的中心地区处于冲突状态,商几次迁都也大致都在他自己原来的势力范围,可能是商人最早称原来的夏中心地区的人为“夷”的,有人考证夷在甲骨文中的字形是“尸”。
商人主要成分是和夏人一样的人种,但是不同的部族,商人由于某种原因向西发展(被排挤),在那里应该与华夏的三苗支系有一些混血,这从商墓出土的人骨有体现,但其主要成分还是夏,也就是今天的东亚人种。而后来的周人则基本没有纯种夷人了,西周的东夷人可能是一小部分夏人与三苗百越月氏赛种等的混血,总之夷人是大杂烩,周人为维护统治自称是有夏,但周人并不把夏的后人杞人当亲戚,而是也称杞人为诸夏,称楚人为南夏,而楚的祖先正是夏的与国。
现在居于东夷故地者确实未必是东夷后裔,但东夷故地今天还是夏人用土著最多的地区。
周人能推翻商并能保持二、三百年的权力是因为得到了原来夏势力的帮助和承认,姜子牙就是一个代表,不但帮助周人推翻商人,而且在其后很长时间帮助周王室维持权力,齐国多次出兵帮助周王室,这在青铜器铭文中有记载。姜子牙就是夏中心地区的人,可能对商有仇恨。楚人也参与了周征伐商的战争,不过在周推翻商后不久楚人就变成了周的敌人。
以上应该就是夏以及商的大致的真实历史。

楼主 莫扎特说摸扎我  发布于 2017-06-12 13:26:00 +0800 CST  
这一篇是经过改正的,原文里面有很多错误,如什么赛种人都出来了。
建议加精这一篇,删掉那一篇。@祖馨万里

楼主 莫扎特说摸扎我  发布于 2017-06-12 13:37:00 +0800 CST  

楼主:莫扎特说摸扎我

字数:1588

发表时间:2017-06-12 21:26: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9-06 14:13:23 +0800 CST

评论数:24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