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天涯】评三国人物

(20)诸葛亮——爱用激将法的家伙。

在三国,诸葛亮绝逼是个谈判高手,尤其对初次交锋者来说。

要是你事先没跟他交流过,不熟悉他的思维方式,很容易着了他的道,一下子被打个措手不及,然后信心全线崩溃,以至于思维紊乱,满盘皆输,直接顺着他的思路走。

但对于熟悉他那套的人来说,就不灵了,见招拆招,反扁他个满地找牙的。

当年,刘备叫诸葛去江东劝说孙权共同抗曹。当时曹操兵力极其雄厚,在各地的战争都势如破竹,其他军团也没蛋疼到敢去招惹他的地步。诸葛就对孙权说了:“俺们家备备已经被曹操撵到这儿来了,如果您愿意和备备联合起来扁曹操,就早点和曹操绝交。如果您不愿意,索性就从了丫吧。”
孙权很气愤:“那你们家备备咋不从了曹操呢?”
诸葛说:“俺们家备备可是王室之胄,又怎么可能屈处人下呢?”
孙权一听,被噎个半死,又不好当面发作,便跑房间骂娘去了。然后诸葛跟鲁肃说他有计谋可破曹,孙权听了鲁肃的话,好歹才缓过气来,和诸葛一起商讨破曹的方法。

周瑜原是主战的,但和诸葛会谈时偏说宜降不宜战。
诸葛说:“我倒有个计谋,不用打仗,只要送俩人过去,曹操肯定就退兵了。都说曹操好色,新建了个楼台叫铜雀台的,说只要把大小二乔养在里面,死而无憾啊。你只要把二乔买来送给曹操,这事也就妥了。”
周瑜一听就中圈套了,说:“我靠,欺负人啊!大乔是孙策的老婆,小乔是我老婆,MB的,欺人太甚。#¥%……%%¥¥##%%%##。。。。。。”也不回避,指着北方就直骂曹操那老匹夫。
于是,赤壁大战拉开了序幕。。。。。。

不光对盟军,诸葛对下属也很喜欢用激将法,常对着B说:“XXX真NB,也只有OOO能打得过他了。”
然后B就恼了:“让我上吧,我比OOO还NB。”
然后B就去打了,如果打赢了,诸葛说其实是自己用激将法激他打的,于是,打输了B是SB,打赢了诸葛亮NB。”

不过这招用多了就不灵了,到后来,魏延直接就无视那厮了,管你说得再难听,我就是不鸟你,你去说好了,别人NB就NB,我SB就SB。我就认了,怎么着???!!!

到后来诸葛亮去攻打司马懿,司马懿就是守城不出。诸葛没办法了,送了套女装给他,意思骂他像娘们,不敢出城迎战。司马懿还就不吃他那套,穿着女装在城楼朝他挥手,把个诸葛亮气得直接背过气来。倒是自己崩溃了。

我靠,司马懿太NB了。哇哈哈。。。。。。


楼主 米诺斯讲故事  发布于 2017-01-09 14:28:00 +0800 CST  
(21)大乔——爱你。

【大乔,18岁嫁给孙策,2年后,孙策于打猎时遇刺受重伤,大乔日夜和衣陪伴,不眠不休,不食不饮,全心照顾,然孙策仍药石罔效逝世。大乔伤痛欲绝,数度昏厥,并欲投江殉夫。但想到孙策临终前曾拉着她的手,要她照顾幼弟孙权 (18 岁 ) ,助他接掌大权,并除奸讨逆,使大乔只好打消原来念头。后来孙权对皇嫂仍万般尊重,也在大乔与众臣如张昭周瑜鲁肃等人的辅佐下,很快地团结江东各股势力,建立威望,进而重新掌控大局了。
据说大乔在孙权称帝 ( 公元 229 年 ) 之后,即不再过问俗事,深居简出,青灯古佛,宁静详和,安享天年矣!】

---------------------------------------------------------

在最美的时候遇见你,
痴情的眼神看你在战场飞驰。
硝烟弥漫,
你雄姿英发。

偎依在你怀里,
不再迷离,
你,
是我的港湾,
再狂的风浪,
再猛的烟硝,
敌不过你的温言软语,
喃喃情话。
十五的月儿,
见证我们的山盟海誓。

若你离去,
不再回首,
我也没有什么好留恋,
用回忆占满一切,
心底,
不会再有涟漪。。。。。。


楼主 米诺斯讲故事  发布于 2017-01-09 14:29:00 +0800 CST  
(22)黄忠——士为知己者死。

黄忠年轻时一直追随刘表,因为刘表没啥出息,也没开啥帖子,就没啥架好掐,逐渐沦落为一个酱油党,每天就无所事事的马克一下,更多时间是在潜水,看看别的楼主的帖子,实在是百无聊赖。

这酱油党一做就做到了60多岁,眼看着到退休年龄了。那天,点开赤壁的帖子。只见曹操、刘备、孙权仨打得你死我活,火里来水里去,黄忠就看呆了。我靠!原来架能掐得那么精彩啊?!!!后来刘备南下,攻打长沙,黄忠想,跟谁掐架不是掐啊,总得跟个好楼主吧,想想就从了那个挺忙的皇叔。

皇叔觉得黄忠文武双全,尤其箭法极妙,一射一个准,重用了黄忠。黄忠也不负众望,这架掐得风生水起,把曹操的几个属下拍死了,还趁名将夏侯渊下马看风景的时候宰了他。从此黄忠名声大震,刘备也愈加器重他,给他连连升官进爵。还不顾诸葛亮的顾虑,无视关羽那醋坛子,把黄忠与关羽、张飞、赵云、马超四人并称为大汉“五虎上将”。

从此,黄忠对刘备肝胆涂地,生死相随,以回报刘备的知遇之恩。

黄忠70多岁高龄时,刘备想扁孙权,替关羽报仇,黄忠不顾年迈,请令担任先锋。后来皇叔说:“这人老了,爬个楼都腰酸背痛的,是不是得买个天涯百宝箱啥的用来只看楼主?”黄忠听着就不顺耳了,单枪匹马追击潘璋,不幸中了马忠的埋伏,被其用流箭射中,医治无效,死翘翘了。

黄忠与其他4将相比,终究年纪大了,所以最听不得别人说他老。一说他就跳,一跳就中领导的激将法,暴跳如雷之下,掐起架来飞沙走石,势如破竹,敌人看那气势就怯了三分。所以黄忠也常能一鼓作气将对方拿下,立下赫赫战功,不愧五虎上将的名号。


楼主 米诺斯讲故事  发布于 2017-01-09 14:30:00 +0800 CST  
(23)曹丕——无毒不丈夫。
(24)曹植——浪荡富家子。

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仨合称为“三曹”。在文学,诗词方面都有相当高的造诣。

提到宫廷之争,总离不了要提勾心斗角。没办法,王位只有一个,儿子却有一堆,而且成功与失败的区别有时不是成王败寇的问题,往往会上升到生死存亡的问题,也就难怪参赛选手们心机耗尽,心狠手辣了。

曹丕是曹操的长子。弟弟曹植从小聪明伶俐,诗词歌赋样样精通,深得曹操的喜爱,几次想立曹植为世子。

可惜,人一得宠,就容易得意忘形,所以曹植从小放荡形骸,经常触犯曹操制定的家规,偏偏曹操又是个很轴的人。1次犯,我忍;2次犯,我还忍;3次犯,我忍无可忍!但又不好直接灭了曹植,只能杀只鸡给猴看,于是曹植的车夫和老婆就成了替死鬼,代他见阎王去了。

死罪可恕,活罪难免。曹操日益不待见曹植,便立了处处小心处事的曹丕为世子。曹植没心没肺的,也没当回事,不做积极的补救措施。

等曹操死翘翘,曹丕继位之后,便迫不及待逼迫汉献帝禅位,登基为大魏皇帝。他可没有曹操那样,摆脱不了君臣纲常的心理障碍,他是流氓他怕谁?

曹植天生讨厌束缚,讨厌宫廷之争,却颇为向往飘逸的文学生涯。但是每天在曹丕面前晃来晃去的,曹丕总觉得是根刺,不拔不痛快,便处处压制曹植,后来逮了个经常喝酒骂人,还曾把曹丕使者扣押的疑似反叛罪行,要他7步之内做出一首诗,否则就灭了他。这曹丕也够愚蠢的,曹植是什么人啊,他就内行写诗呢。看看那厮的智商。。。。。。我表示非常无语。

于是,一首流传了近2000年的诗就这样出炉了:“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目瞪口呆的曹丕只得收回成命,降曹植的官爵了事。

(曹丕)


(曹植)

楼主 米诺斯讲故事  发布于 2017-01-09 14:33:00 +0800 CST  
(25)甄姬——宫廷,不相信好人。

甄姬,又名甄宓(fú),原是袁绍次子袁熙的老婆,后来袁绍败给曹操,被曹丕抢去做老婆。

甄姬极美,极贤德,还精通诗词歌赋。因为是作为俘虏被抢来的,也有自知之明,处处小心谨慎,力求做到万事完美。面对曹丕的一堆小老婆,她不流露半点醋意;对曹丕的母亲,她细心侍奉,体贴入微,把婆婆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面对残酷的宫廷战争,甄姬犹如纯净世界里的花朵,聪明温柔善良,没有丝毫害人之心,却处处维护别人,力求做到融融恰恰,家庭和睦,费尽心思去平息各方的敌意。

甄姬看到曹丕处处压迫曹植,心中很是不忍,便全力周旋,力图帮曹植解除困境。此举令曹丕醋意大发,对曹植的恨愈加深,对甄姬充满了无可奈何的悲哀,爱恨交加,无力自拔。

最终,在姬妾郭氏的挑拨下,心胸狭隘的曹丕赐死甄姬,尸首被“被发覆面,以糠塞口”。曹植悲痛欲绝,做了《洛神赋》以纪念她。后来甄姬儿子魏明帝即位,追尊她为皇后。

问世间情为何物。。。。。。
自私的爱,会变成一种伤害。。。。。。



楼主 米诺斯讲故事  发布于 2017-01-09 14:34:00 +0800 CST  
(26)马超——冤冤相报何时了。

我在看三国故事的时候,很少看到因一个人而连累整个家族被诛杀的(因造反而被皇上株连N族的除外),马超是个例外。因为,马超做事情赶尽杀绝,民愤极大。

当年,马超进攻冀城,守城的韦康派阎温出城向长安的夏侯渊搬救兵,阎温被马超手下抓住。马超让他向城里喊话说没有救兵,想摧毁守城士兵的意志,但阎温视死如归,大喊救兵3天就会到,叫他们尽力守城。马超暴跳如雷,却因为城久攻不下,又耐着性子劝阎温反悔,阎温倒是条汉子,叫他死了这条心吧。马超一气之下,就把阎温杀了。

看到没有援军,韦康和太守决定投降,马超进城后,却杀了这2人。原冀城属吏杨阜不满马超残暴,偷偷出城纠集了一班人马,袭击祁山城。赵衢趁机怂恿马超出城进击。等马超一出城,赵衢和梁宽立刻紧闭城门,把马超的妻儿老小全部屠杀。马超陷于进退失据的困境,只好突击历城,掳杀姜叙的母亲和赵昂儿子赵月。杨阜率军和马超决战,身负五处重伤,终于将马超击败。

任何游戏总有其游戏规则,战争也是如此。一个人的所作所为能令别人仇恨到要诛杀所有亲眷方能泄愤,定是违反了彼此默认的游戏规则。

比如,混贴吧也有其游戏规则,就是:掐架时请勿人身攻击。否则,就休怪围观群众围殴了。


楼主 米诺斯讲故事  发布于 2017-01-09 14:37:00 +0800 CST  
(27)司马懿——失败的道路千千万,成功的道路只有一条。

唐太宗李世民说司马懿在性格、军事、政治等方面有诸多矛盾或曰不平衡。我认为司马懿集忠、善、狠、忍于一身,不同的场合运用不同的行为,其实主线只有一条,就是善测人心,审时度势,使自己在政治斗争的漩涡中长袖善舞,趋利避害,平衡各方势力,立于不败之地。

世事如棋,只有每步都走对了才会赢,一步走错,满盘皆输。

(A)忠:古人告诉我们,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一个人再聪明,再隐蔽。时间一长,总是会暴露本性的。

很多小夫妻,刚开始都恩恩爱爱,卿卿我我,爱得死去活来,恨不得把自己所有的一切都奉献给对方。但激情敌不过风吹雨打。相处时间长了总架不住审美疲劳、七年之痒。因为他们只忠于自我,忠于自己的感受。一个忠于自我的人,讨厌并逃避一切自己不喜欢的事情。爱你是因为想得到你,讨厌你是因为对你不满意。但一个俗人又怎么可能十全十美,天天讨你欢心?当你讨厌一个人到一定的程度时候,你所想做的,一定是——离。

只有忠于婚姻的人懂得容忍和宽恕。因为他们的目的是维护婚姻,经营爱情。他们会想对方所想,会容忍对方的缺点,会沟通,会改进。。。。。。反正,他们活着不是为了自己的感觉,而是为了双方能白头偕老。

目的决定手段。

司马懿的忠,使他处处以大局为重,得到主公的绝对信任。成为辅佐了魏国三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后期成为全权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

永远不要认为自己聪明,再聪明的人都敌不过时间的考验。技巧,永远斗不过真诚。

(B)善:司马懿对百姓采取善的行为。因为百姓事耕种,不事打仗,对军队不构成威胁。

徐晃击退关羽后,曹操看着荆州和附近百姓,心里不踏实,想把他们都迁走。司马懿说,荆州混乱,是因为憎恨或者害怕我们的人都逃难去了,留下的都是不恨我们的,如果把不恨我们的人都迁走,那百姓不恨也恨了,这样对我们其实没有利。曹操听了他的话,没有移民,结果逃亡者后来都复出归化了。

司马懿驻扎宛城期间,奖劝农桑,禁止浮费。南方吏民心悦诚服。

打仗的时候,司马懿发现军中有年老的士兵体弱多病,就上奏朝廷,把一千多名六十岁以上的士兵解除兵役,遣送回乡。此举也安慰了年轻士兵的心,打仗势如破竹。

(C)狠:司马懿对己方扰乱军心者斩;对敌方的战斗储备力量及谋反的潜在势力心狠手辣,赶尽杀绝,斩草除根。

当年,司马懿带兵讨伐背叛魏国,自立燕王的公孙渊。正月出发,六月开进辽水,辽水连降大雨,水淹平地几尺,士兵非常恐惧,有些将领就寻思要迁营。司马懿下令,谁敢再说迁营就灭了谁。结果张静那厮不识相,胡说八道,被司马懿杀了。军心瞬时稳定下来。

后来司马懿打败公孙渊以后,屠杀了城里十五岁以上男子七千多人,把公孙渊所任公卿以下一律斩首,杀死将军毕盛等二千多人。因为如果延误战机,给敌人喘息和反击的机会,司马懿是无法搬到救兵的,遥遥半年的路程啊。

明帝去世的时候,齐王曹芳只有八岁,司马懿和大将军曹爽一起接受遗诏辅佐少主。曹爽排挤司马懿,企图篡权夺位。

司马懿趁曹爽兄弟陪齐王祭扫魏明帝陵墓的时候,联合永宁太后,对齐王下了奏章,曹爽把奏章扣了。司马懿数说曹爽的过失,叫他早自归来服罪,说朝廷只是免他的官职罢了。

悠游寡断,患得患失的曹爽就请皇帝下诏免去自己官职,随皇帝进入京城。曹爽兄弟一回府,即被司马懿派兵包围。不久,司马懿以谋反的罪名,杀曹爽及其党羽何晏、丁谧、邓扬、毕轨、李胜、桓范等,并灭三族。从此曹魏的军政大权完全落入司马懿的手中。

之后又有兖州刺史令狐愚和太尉王凌密谋造反,被司马懿瓦解。参与王凌之谋的人虽然都出来自首,还是没逃过诛灭三族的下场。司马懿还派人挖开王凌、令狐愚的坟墓,在附近的市上,剖棺暴尸三天,然后裸埋土中。

(D)忍:明帝遗诏曹爽和司马懿共同辅佐少主,但后来曹爽任命司马懿为没有实权的太傅,以便专权。

司马懿虽然受到排挤,还是不计个人得失,处处为曹爽出谋划策。曹爽那笨蛋说啥不听啥,屡屡打败仗。

后来曹爽用计把太后迁到永宁宫,还党同伐异,处处压制司马氏。双方的矛盾日益加深,司马懿就伪装生病,不问政事。曹爽不放心,派人去拜望他。司马懿装出病重的样子,走路要人扶,衣服拿不住,喝汤满襟卤。曹爽从此放宽心,不再防备。

司马懿表面装病,实际上也在暗中布置,准备消灭曹爽势力,后来将曹爽一伙一锅端了。


后来,魏帝策命司马懿为相国,司马懿固辞相国、郡公之位不受。司马懿七十三去世,被葬于河阴首阳山,谥文贞,追封相国、郡公。


楼主 米诺斯讲故事  发布于 2017-01-09 14:41:00 +0800 CST  
(28)陈宫——感觉是一种很玄的东西。

陈宫很早就认识曹操了。当年的陈宫,觉得曹操不顾自身安危,刺杀董卓,是个英雄,就放弃了自己的公务员身份,决议要追随曹操。可惜曹操在逃跑途中,由于担惊受怕,看谁都像是董卓派来杀自己的,错杀了无辜。陈宫很失落,觉得自己的钛合金狗眼瞎了,伤心之余,离开了曹操。

之后,陈宫从了吕布,成为吕布的第一谋士。当时吕布的业内口碑并不好,被认为是转挑自己人下手,跟他越亲近,他扁得越顺手,比如丁原、董卓就被拍得最惨。但陈宫认为吕布的行为还是符合自己的道德准则的,所以他跟吕布挺投缘。

刚开始的吕布对陈宫并不是很信任,不太愿意接受他的建议。被曹操扁了几次之后,学乖了,对陈宫言听计从,这仗开始越打越顺手。

但陈宫太注重个人的感觉,很死板。他建议过吕布投袁绍,建议过投刘备,却坚持反对他投曹操,就因为自己不待见曹操。当谋略中出现了私心,出的主意就不免会偏颇。大方向错了,细节再完美都于事无补,所以吕布的日子每况日下,对陈宫的信任也开始动摇。

后来曹操攻打下邳,吕布和陈宫都被抓了,曹操不忍杀害陈宫,陈宫却引颈就戮,从容就刑。曹操英雄惜英雄,保全了他的家小并送到许都养老。

胸怀有多宽,就能走多远。做事不要太轴于自己的行为准则,而是要适应这个社会。


楼主 米诺斯讲故事  发布于 2017-01-09 14:43:00 +0800 CST  
(29)周瑜——孙权的主心骨。

周瑜人长得帅,还精通音律,很自恋,自我感觉超好,大家常夸他帅。

孙策和周瑜从小结拜,亲密无间。后来孙策继承父志,统率部卒,周瑜跟着他鞍前马后,出谋划策,掐架护卫,俩人是密不可分,还分别娶了大小乔做老婆。可惜孙策短命,临终把军国大事托付给弟弟孙权。周瑜就呆在孙权身边,时时护着他。

曹操在官渡之战打败袁绍后,兵威日盛,志得意满,不把别人放在眼里,责令孙权把儿子送到自己这里来做人质。孙权召开职工会议商讨计策,同志们你一言我一语,口水横飞,啥说法都有。孙权更拿不定主意了,不知道该何去何从。

孙权不想送,但心里又害怕,举棋不定,就采了朵花扯花瓣:送,不送,送,不送,送,不送。。。。。。扯完以后还是下不了决心。

他就带着周瑜到他妈那里去商量。周瑜立场坚定,坚决反对送人质,他给孙权分析利害,说如果送了人质,就会受制于曹操,不能再建功立业了。不如先观察一下曹操的动向和变化,如果他是个好领导,讲道义,到时候再归附也不晚。如果他轻狂嚣张,玩火自焚,到时就扁那丫的。听了这番话,孙权吃了定心丸决定不送,心里舒坦得很。

曹操基本统一北方以后,攻打荆州,打得刘备直往南边逃。曹操写了封信给孙权,说我训练了大军八十万,准备与您会猎江东。

孙权又召开职工会议,会上大部分同志主张迎曹。后来周瑜说,曹操其实是汉贼,不得民心。而且他的部队是北方人,大老远过来,舟车劳顿,还水土不服。你给我3万精兵,我就可以扁那丫了。

孙权一听,胆子又壮了,大骂曹操那老匹夫,说我和那老贼誓不两立,不扁那厮,他都不知道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这仗,就在赤壁开打了。

赤壁大战的胜利令周瑜声威大震,名扬天下,扁得曹操一点脾气都没有。并使三足鼎立的局面初露端倪。

只可惜,天妒英才,周瑜三十六岁时,在赶回江陵,做出征的准备的途中染病,死于巴丘。孙权丢了主心骨,痛哭流涕,说:“公瑾有王佐之才,如今短命而死,叫我以后依赖谁呢?”


楼主 米诺斯讲故事  发布于 2017-01-09 14:44:00 +0800 CST  
(30)贾诩——诈,活着是王道。

贾诩,人称“毒士” 。

因为早期兵荒马乱,他几度险被送入鬼门关,所以他面对危险的反应极其本能。为了活命,可以不择手段。与其他谋士相比,他善使诈。

当年贾诩辞官回家,到达汧地,路上遇见叛乱的氐人,和同行的几十人一起被氐人抓获。贾诩骗他们说:“我是太尉段公的外孙,你们别伤害我,我家一定用重金来赎。”叛氐听了段公的名号,不敢造次,还讨好地和贾诩盟誓,然后送他回去,其余的人都惨遭杀害。

贾诩后来做了董卓女婿牛辅的手下。王允、吕布杀了董卓后,牛辅也在弃军逃跑途中被部下杀害。董卓部下李傕、郭汜、张济惶惶不可终日,派人去长安请求赦免,王允没有同意。那些部下就打算逃回家去。贾诩想,逃总不是办法,王允有心要杀人,能逃到哪里?就骗李傕他们说:听说长安城里正商量着要把凉州人斩尽杀绝呢,你们如果单独逃命,一个亭长就能抓住你们。咱们不如带队进攻长安,如果成功我们就安全了,要是失败,到时再逃也不迟啊。

于是,一群亡命之徒开进长安。穿鞋的怕光脚的,光脚的怕不要命的。这一战打得是腥风血雨,鬼哭狼嚎。最后王允被戮,吕布出逃,尸遍长安。董卓刚死的时候,三辅地区百姓有几十万户,经过李傕、郭汜的放兵劫掠,仅仅两年间,民已"相食略尽",一个字:惨,二个字:好惨,三个字:惨惨惨!

后人就认为贾诩这厮实在太毒,叫他“毒士”。但我觉得虽然攻打长安的计谋是贾诩出的,他的目的无非是保命,而且他极力规劝李傕、郭汜别太残忍,无奈劝不动,所以不能把责任全推到贾诩头上。

贾诩后来归顺了曹操。以马超、韩遂为首的十部联军,聚集10多万人马,据守潼关抗曹。贾诩建议曹操离间他们。曹操就利用过去与韩遂的友谊,故意在两军阵前和他叙旧;又故意涂改给韩遂的书信,使信落到马超手里,引起马超的疑忌,促使他们内部矛盾激化。曹操看时机成熟,主动对关中军发起进攻,大胜而归。

但是,使诈说起来总有点上不了台面,贾诩心里也有数,加上他不是曹操的旧臣,曹操本身也很多疑:你今天诈别人,不知道哪天会诈回到我身上去。所以贾诩后来采取自保策略,闭门自守,不与别人私下交往,子女婚嫁也不攀结权贵。

贾诩就这样太太平平地一直活到77岁。


楼主 米诺斯讲故事  发布于 2017-01-09 14:45:00 +0800 CST  
(31)貂蝉——为你痴狂。

貂蝉是个传说中的人物,所以关于她的出身和结局有很多种版本。

《三国演义》里说她是王允的义女。为离间董卓和吕布,王允设下连环计,先把貂蝉暗地里许给吕布,再明把貂蝉献给董卓。貂蝉利用吕布对她的爱情,激发了他对董卓的仇恨,使他下决心并成功刺杀了董卓。

之后貂蝉成了吕布的妾,吕布被曹操杀了之后,貂蝉从此不知所踪。

————————————————————————

你,
倾国倾城,国色天香,
羞花闭月,日月无光。
我,
为你痴,为你狂,
为你辗转反侧,心痛成殇。
荣华富贵,
不敌你微笑回望。
舍生忘死,
只为你能常伴我身旁。
他们说我癫,说我狂。
说我忘恩负义黑心肠。
道义,
去他的娘!
离开了你,
拥有一切又能怎样?


楼主 米诺斯讲故事  发布于 2017-01-09 14:46:00 +0800 CST  
(32)王允——欺骗感情的混蛋。

王允做过最出名的事情莫过于叫貂蝉用计灭了董卓。

就我本身而言,我很讨厌别人欺骗感情,觉得欺骗感情是很残忍的行为。当然,董卓是坏人,死有余辜。因为目的是灭了那暴徒,所以这手段变得为人所称道,还美其名曰:美人计,连环计。如果目的是小三要上位,或者谋取别人家产,恐怕要在天涯骂翻天了。

我一直认为,任何事情都有前因后果,所以很少去评论对错,我更倾向于揣测事情发生的原因和人物性格导致的行为方式。

董卓死后,王允很得皇上的信任,被授权管理朝政。

王允原想赦免董卓部下的,人家都已经大喜过望,想大醉三天,从此洗心革面,忠于朝廷了。他突然又反悔:“本来,他们是没有罪的,只是身不由己,跟随董卓,所以不得已听从董卓差遣,犯了错误。现在如果给他们突然加上恶逆的罪名,而且特定赦免他们,恐怕反而使他们猜疑恐惧,心理承受不了,所以,赦免他们无罪不是使他们安心的上上之策,还不如让他们承受惩罚。”

我靠,我都怀疑他是古龙附身了:死人是不会害怕的。

这就相当于一对情人准备结婚,日子也订好了,喜帖也发出去了。末了新郎对新娘说:我其实不爱你,我只是可怜你,怕你嫁不出去才答应和你结婚。现在我觉得对你是不公平的,你会猜疑我是不是为了图你的钱,怕你心理承受不了,所以,我们还是不要结婚了吧。

MB的,这话说出去,不被扁个半死,就一定会被扁死!!!

所以王允就被扁死了,还死得很惨,连累了自己的家族。


楼主 米诺斯讲故事  发布于 2017-01-09 14:47:00 +0800 CST  
(33)张飞——不要向弱势群体发泄你的怒火。

张飞很勇猛,传说在长坂坡当阳桥头上一声吼,就吓退曹操五千精骑和八十万大军,吓死一员大将——夏侯杰。

张飞也很暴躁,对士兵非常严厉,用刑太严,甚至有时杀错人,又每日鞭打犯错误的军官。

张飞还很缺心眼,打完士兵之后又把这些人安排在身边,一点防备也没有。

于是张飞的下场很令人无语,是被部下杀死的。

常看到业务水平高的领导对自己非常自信,认为下属个个是SB,还打着为你好的旗号,损起人来直往死里损。而且眼里看到的永远是别人的缺点,永远看不到优点。下属的自尊心在他面前消失殆尽。怨气便越积越深,直到有一天爆发了,便会闹得不可开交,一拍两散。

很多父亲也是这样呢。看别人的儿子,个个出息。自己的孩子,真是越瞧越觉得一股怂样,说起话来风刀霜剑严相逼。儿子嘛,当然也不甘示弱,我堂堂一个跨世纪人才,跟你比嘴皮子还比不过?大家你一个闪电,我一个雷劈,唇枪舌战,怒目而视,恨不得把对方给活吞了。

只苦了边上做妈的,帮儿子吧,怕老公直接气死。帮老公吧,又舍不得儿子。真有够为难的。

照我说,爷俩都一对宝货,谁也不比谁好多少。也就瞅着别人不会拿你怎样,真要遇到比自己NB的,比自己官大的,别的不说,就说邻居客人好了,你敢损吗?也就挑熟人下手,而且越熟越狠。

而且这种做法真的是损人不利己,有时候说是激将法,恨铁不成钢,有时候纯粹就是心里不爽,找个倒霉鬼扁一下,发泄一下。

激将法激不出啥好行动,身体倒气坏了,关系也气远了,心也气伤了。何苦?


楼主 米诺斯讲故事  发布于 2017-01-09 14:47:00 +0800 CST  
(34)汉献帝刘协——没有金刚钻就别揽瓷器活。

我写董卓的时候想起了鳌拜,写到刘协,不由又想起了康熙。

历史一路走来,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事情的发展又是如此不同,甚至截然相反。人物的能力、魄力不一样,结果就不一样。

康熙8岁继位,自16岁打败鳌拜之后,就实现了对政权的全面控制,从而把自己的帝国推向一个全新的高度。

刘协9岁时,董卓杀了他的皇帝哥哥刘辩,把他立为皇帝,并挟天子以令诸侯。

刘协12岁,董卓被杀,长安城被李傕、郭汜等荼毒。2年后,三辅大旱,长安城中甚至发生了人吃人的惨剧。。。。。。一连串的事件,令刘协目不暇接,手足无措,眼睁睁看着天灾人祸发生在眼前而无计可施。

兵荒马乱中,自身难保、走投无路的刘协仓皇逃出长安,投靠曹操。曹操开始“奉天子以令诸侯”。

要是刘协知道自己能力不足,太太平平去做这个傀儡,本也相安无事,可惜他又心有不甘,和老婆密谋诛杀曹操,事情却败露了,连累2个老婆,2个岳父,以及她们的孩子一起被诛杀。刘协眼睁睁看着老婆哀怨求救的眼神,却只能无奈地说:“朕也不知自己的生命何时终了呢!”

最后,刘协被迫立曹操的女儿为皇后。从此,他也不敢再有任何反抗。曹操让他继续做皇帝,他就做他的傀儡。曹丕说,你这皇帝做的时间够长了吧,不如让给我做做算了。他也就乖乖让位了。

直到54岁郁郁而终。。。。。


楼主 米诺斯讲故事  发布于 2017-01-09 14:48:00 +0800 CST  
(35)袁绍——刚愎自用,死要面子。

袁绍的出身非常NB,是富四代。从高祖父开始,四代人里位居三公的有五个,所以号称“四世三公”,家族里学生,官场朋友遍布天下。

所以袁绍的起家不是自己打拼出来的,是大家公推的。

当年大家联合讨伐董卓的时候,袁绍被推为关东军盟主。董卓被杀以后。关东军开始兼并。袁绍顺便抢了些地盘,之后又被册封为大将军、太尉,成为中国黄河以北地区实际统治者。

一路的顺风顺水,袁绍便找不着北了。他真以为江山都是自己一手打下来的,目空一切,自以为是。他只听自己爱听的话,不爱听的,一概不听,谋士对他来说,只是摆设。

当年,长安大乱,汉献帝出逃,沮授劝袁绍把皇帝接过来,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否则被人抢先就被动了。袁绍没有采纳这个意见,结果皇帝被曹操接走。曹操控制着皇上,号令四方,袁绍直悔得肠子也青了。

袁绍后来实力越来越强,拥有几十万军队,他的野心也越来越大。

一次,他那位在淮南称帝,搞得众叛亲离,走投无路的兄弟袁术给他写了一封信,信里说:我们袁家受命于天,理应当皇帝,纵观天下,又有谁比你NB? 不如,我把我的帝号让给你。

袁绍一听,心里像喝了蜜一样,爽死了,就叫耿苞为自己当皇帝找根据。耿苞对他说:“赤德已经衰败,袁氏是黄帝后裔,应该顺天意、从人心。”袁绍拿着这些话,原以为大家会同声拥戴,没想到僚属们一致认为耿苞妖言惑众,混淆视听,应当杀头。袁绍乱了阵脚,怕别人看出自己的花花肠子,急忙杀了耿苞。

然后袁绍决定倚强凌弱,出动十万步兵和一万骑兵到曹操那里去抢皇帝。

官渡之战拉开了序幕。。。。。。

当时沮授劝他,我们刚讨伐了公孙瓒,百姓都挺累的,不如缓个几年,先发展农业,然后派人去骚扰曹操的边境,让他不得安宁,这样以逸待劳,在三年之内,就可不劳而定。但袁绍心急,根本听不进去。

袁绍原想联合张绣和刘表对曹操进行夹击,但他们都拒绝了。只有刘备背叛了曹操,要联合袁绍。曹操出兵攻打刘备。田丰劝袁绍趁这个机会袭击曹操后方,袁绍说孩子生病了,不打。田丰大叹可惜,袁绍见他不迎合自己,就憋了一肚子气,以后看着田丰就不爽,逮着个机会把他押起来了。

在以后的战事里,袁绍总听不得别人的好建议,只挑自己要听的话听,屡屡失误,节节败退,最终一败涂地。

官渡之战失败之后不久,袁绍就病死了。


楼主 米诺斯讲故事  发布于 2017-01-09 14:49:00 +0800 CST  
(36)袁术——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

袁术是袁绍同父异母的弟弟。

袁绍是他父亲婢女所生,后来又被过继给伯父,所以兄弟俩虽是亲兄弟,叫法上却是堂兄弟。袁术就成了他爹的嫡长子。兄弟俩的关系一直不好,袁术气恼起来还在外人面前骂袁绍是他家的家奴。俩人关系交恶的时候水火不容。

作为一个官宦世家的掌上明珠,袁术自小张狂自私,不可一世,觉得全世界全得让着他,顺着他,他甚至都觉得,这个世界本来就应该是他的。

当年他们兄弟二人一南一北,成为各路诸侯之中实力最强的。以他们二人的实力及家族的名望,照道理别说是复兴汉室,就算是兄弟联手、另起炉灶,统一华夏也不是件很困难的事情。可惜他们的实力却在彼此内耗中耗费了太多。

当年,孙坚带兵从了袁术,人称“江东猛虎”的孙坚加盟让袁术如虎添翼,事业进入鼎盛时期。可惜袁术妒才,孙坚攻打华雄的时候,袁术拒绝给孙坚发粮草,孙坚连夜赶过去臭骂了一顿,袁术只好乖乖调发军粮,孙坚得以反败为胜,差点被那小气鬼弄得死翘翘。

后来孙坚在攻打刘表的时候战死,袁术收养了孙坚的儿子孙策,目的是为了得到玉玺。后来孙策用玉玺换来了兵马,一举平定江东。

袁术得到玉玺后立即宣布称帝,引来了各路诸侯的一致围攻。曹操、刘备、吕布、孙策四路人马杀向寿春城,大败袁术。袁术逃往汝南,继续作皇帝。后来,在汝南郡坐吃山空,袁术只得北上投奔庶兄袁绍。不料在半路上被向曹操借兵的刘备击败。

逃到寿春后,袁术嘴巴干了,要吃蜂蜜,却又找不到,袁术大叫:“袁术至于如此吗?”然后吐血身亡。

这死法,有够狗血!!!我除了ORZ,说不出别的。


楼主 米诺斯讲故事  发布于 2017-01-09 14:50:00 +0800 CST  
(37)许攸——莫装B,装B遭雷劈。

许攸年轻时和袁绍、曹操是好朋友,后来成了袁绍的谋士。

官渡之战时,袁绍久攻不下,许攸就向袁绍献计:从另外的道路到许都把汉献帝接来。袁绍不听,结果许攸就怒了。

我勒个去!他还真把自己当人物了,你的建议领导不听很正常,你怒个毛啊?作为谋士,有建议权,决策权却掌握在领导手里,即使领导决策错了,也轮不到你来怒啊。更何况,袁绍心胸本就狭隘,当初田丰也不过叹了一下就被穿小鞋了,许攸如今来个升级版的怒,以后就别指望有好日子过了。

果不其然,很快许攸的家人因为贪财被收押。

许攸被惹毛了,直接叛变曹操,向曹操提供了重要情报,建议他偷袭袁绍装放军粮的地方乌巢,结果大获全胜。许攸接着再建议曹操速战速决,水淹冀州城,招招直中袁绍要害,彻底毁了袁绍的基业。

之后,许攸自恃功劳大,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居功自傲,几次故意讥讽曹操,曹操气得牙痒痒的,又没法发泄,恨不得活吞了那厮。

一天,许攸在东城门碰到许褚,说:你们没有我,能这样出入这个城门吗?许褚早看不惯那厮的装B样,气愤地说:我们千生万死,身冒血战,才夺得城池。你怎么胆敢这样夸口呢! 许攸不知死活,大骂:你们都是匹夫,没有什么了不起。 许褚火冒三丈,拔剑把许攸杀死。

曹操知道这事,心里爽歪歪极了,又不好流露出卸磨杀驴的死样子,就 “深责许禇,令厚葬许攸”,摆摆样子了事。


楼主 米诺斯讲故事  发布于 2017-01-09 14:51:00 +0800 CST  
(38)司马兄弟——狼子野心。

司马师是司马懿的长子,司马昭是次子。

对曹氏家族来说,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当年曹操挟汉献帝以令诸侯,没想到报应会来得那么快,几十年后他的后代就被司马兄弟以同样的方式控制了。而且司马家族个个好汉,前仆后继,就像魂斗罗有着30条命,后人踩着前人的尸体,直到灭了曹魏为止。

在当年司马懿发动的诛杀曹爽的“高平陵事变”中。司马家族协同作战,一举拿下曹爽,从此控制了曹魏的军政大权。司马懿死后,司马师继承他爹的职位,以抚军大将军的身份辅政。

司马师可不像他爹一样淡泊名利,他排挤其他势力,企图控制整个政权。皇上曹芳觉得再这样下去自己就变傀儡了,想用夏侯玄代替司马师辅政。司马师知道后,把所有参与的人都灭了三族。然后以皇上只知道寻欢作乐为由,奏请皇太后废了曹芳,立曹髦为皇上。

可惜司马师短命,在次年平乱的时候眼睛流脓,眼珠子震出眼眶,活活给痛死了。

司马昭接了哥哥的职位,再接再厉,流露出篡夺帝位之心,还嚣张异常,当众侮辱皇上。曹髦气愤地对心腹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决心要跟司马昭拼个鱼死网破,却被灭了。

司马昭后来立曹奂为帝。曹奂这个傀儡,当得那个叫彻底!

5年以后,司马昭去世,他的长子司马炎继位任晋王。

司马炎这厮更狠,才过了几个月,就逼曹奂退位,由自己称帝,建立了晋朝。


(司马师)


(司马昭)

楼主 米诺斯讲故事  发布于 2017-01-09 14:53:00 +0800 CST  
(39)荀彧——拨开迷雾看本质。

荀彧是曹操的首席谋士。他从小被称作“王佐之才”,从了曹操后,曹操说他是自己的子宫,哦,不对,是子房。

如果说三国其他谋士更擅长战术,在每场战争中出奇制胜。荀彧牛B的地方是他压根都不随军,他胜在战略上,他的专长是指点江山。因为他战略上的果断,准确,使得曹操在每一个战争节点上都走对了,得以顺利扩张他的势力和版图。

在曹操还是小球的时候,吕布就看他不爽,费尽心思要灭了他,以绝后患。吕布煽动郭贡去扁曹操。郭贡就想见见荀彧探探虚实。夏侯惇觉得危险,劝荀彧别去。荀彧却神情自若地去了,郭贡见他谈笑风生的样子,吃不准,认为鄄城易守难攻,退兵了。由此保住了曹操的根基。

当年,曹操打仗势如破竹,想一鼓作气夺取徐州,再回军消灭吕布。荀彧跟他说要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这样进可攻,退可守。所以要先让百姓安定下来,安心收麦,囤积粮草。军队也得以整休,储存实力。

曹操听从他的计划,不久,以少胜多,大败吕布。此战的获胜,对曹操以后统一北方,成就大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之后,汉献帝从长安出逃,荀彧力排众议,建议曹操把他接过来。曹操听了这个建议,挺直腰杆地挟天子以令诸侯。各路诸侯看到,只能眼睛出血,却无可奈何。

袁绍决定出兵攻打曹操,曹操召开职工会议,孔融认为袁绍太牛B,跟他打是以卵击石。荀彧分析了袁绍的情况,说:“绍兵虽多而法不整。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治。审配专而无谋,逢纪果而自用。”认为他们内部缺乏团体合作精神,不足为惧。曹操听了,决定迎战,结果还真胜了,奠定了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但在末期,荀彧反对曹操称魏公,曹操就忌恨他了。50岁时,荀彧郁郁而终,也有说他是受到曹操暗示而服毒自尽。



楼主 米诺斯讲故事  发布于 2017-01-09 14:56:00 +0800 CST  
(40)刘禅——忍辱负重,夹缝里求生存。

刘禅是刘备的儿子。跟他有关的典故诸如:乐不思蜀,扶不起的阿斗。反正没一个是好的,因为他的所作所为跟我们心目中的英雄比起来,实在是背道而驰。

刘禅从小是个可怜娃,爹爹不疼,后妈不爱。他爹刘备老跟那些个兄弟们同床共寝,压根没把他们娘儿俩放眼里。当年赵云救了这娘儿俩,刘备一把将刘禅甩地上,怪他差点儿害死赵云。

后妈孙尚香就更别提了,一提就泪涟涟的。她居然拐卖儿童,要送回舅舅家做人质。唉,真是:小白菜啊地里黄,有着娘还被人抢。。。。。。

所以,刘禅在这个虽然是家,却缺乏温暖的环境里,从小学会看人脸色,揣摩大人的心思,做事情懂得分寸,从来不去硬碰硬,从而使自己得以茁壮成长。

外人看起来,他就缺了霸主所独有的霸气。但是以他所生存的环境,如果他具备了霸气,却没有夹缝里求生存的退让,估计早让诸葛亮给镇压了。

当年诸葛亮要北伐,刘禅认为劳民伤财,不妥。诸葛亮还是坚持北伐,刘禅也就全力支持了。诸葛亮死后,刘禅马上停止北伐。还从新安排了大臣的权力,使得大臣间权力相互交叉,相互牵制,又各有侧重。彻底解决了蜀国多年“事无巨细,咸决于丞相”的政局。

后来曹魏兵围成都,因为实力太过悬殊,刘禅很清楚抵抗的后果,就投降了。还在司马昭面前表露出乐不思蜀的样子。蜀国百姓和自己的安全都得到了保障,避免了战争的劫难。

刘禅作为三国中比较弱势的国君,从登基,到降魏下台,称帝在位共41年,是在三国时期所有国君中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而且他在诸葛亮死后做了29年的皇帝。

逞一时之意气,虽然很爽,却不见得是厉害。没有多少能耐,却处处惹是生非,更叫愚蠢。


楼主 米诺斯讲故事  发布于 2017-01-09 14:57:00 +0800 CST  

楼主:米诺斯讲故事

字数:65823

发表时间:2017-01-09 21:55: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9-21 08:17:18 +0800 CST

评论数:574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