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孙氏宗亲关系图谈孙氏集团建国之路

大巧不工按:
最近根据《三国志.吴书》整理了一下孙氏内部的人物关系网,通过这次小小的整理,根据他们的之间的代际,官职的转变,姻亲等等这些察觉出孙氏集团内部长达数十年的变迁。其中,孙策,孙权在孙氏集团内部权力斗争中站最主导地位。通过对于人物关系的变化,证明孙策,孙权对于江东化的态度的重新认识,孙权在经营宗亲关系的变化,以及孙氏集团在后孙权时代的博弈都是大有裨益的。
最后仅以此文献给我的师傅袁先生以及弥补我未能完成点校任务的老左。
一代:孙钟无详细考证
二代:孙坚(战死,破虏将军,豫州刺史,乌程侯)配偶:吴夫人
孙羌(早亡) 孙静(奋武校尉昭义中郎将)
吴景 (丹阳太守,扬武将军)
三代:孙坚这支:
孙策江东势力第一代人物 战死 讨逆将军,封为吴侯谥号:长沙桓王
孙权东吴帝国皇帝
孙翊被刺杀 丹杨太守
孙匡早亡乌程侯
孙尚香有争议
孙朗定武中郎将孙权改其族为丁氏,禁锢终身孙羌这支:
孙辅平南将军 迁平南将军,假节领交州刺史 私通曹操被软禁
孙贲征虏将军,领豫章太守 孙静这支:
孙暠定武中郎将后欲自立,被虞翻逼退
孙瑜 官至奋威将军、丹杨太守 喜好文学
孙皎都护征虏将军
孙奂沔中督 扬武将军 沙羡侯 喜好文学
孙谦暂无考证四代:
孙坚:
孙策这支:
孙绍: 上虞侯
孙子孙奉承袭孙皓时(270年),谣言称孙奉当称帝,被诛。
三女:
陆孙氏(陆逊妻)——外孙陆抗大司马、荆州牧
顾孙氏(顾雍子顾邵妻)、
朱孙氏(朱治子朱纪妻)
孙策这支:绝
孙权这支:
儿子
孙登谥宣太子 早亡
孙虑镇军大将军封建昌侯 早亡
孙和前太子 后封南阳王 被孙峻赐死子孙皓东吴第四任皇帝
孙霸鲁王 被孙权赐死子孙基吴侯削爵土
子孙壹 镇南将军 受孙綝迫害,逃魏国车骑将军、仪同三司,封吴侯
孙奋 初封齐王,因擅杀封国属官(实则欲谋反)而被废为庶人,后转封章安侯
被孙皓族灭
孙休第三任皇帝 其长子 次子 皆为孙皓所杀
孙亮 第二任皇帝 被废会稽侯孙休当权 被毒死(一说自杀)
孙子
孙皓第四任皇帝孙翊这支:
孙松射声校尉,封都乡侯
孙匡这支:
孙泰长水校尉子孙秀前将军夏口都 被孙皓逼反
西晋以秀为骠骑将军、仪同三司,封会稽公
孙朗这支:
无所考证其女:
孙鲁班 嫁全琮深度参与两宫争构 被孙綝赐死
孙氏 不详
孙鲁育 嫁朱据后刘纂身死于孙鲁班 其女朱氏任皇后(孙休)
孙静
孙暠这支:
长子孙绰。有子孙綝,东吴权臣。
次子孙超,偏将军。
三子孙恭。有子孙峻,东吴权臣。
孙瑜这支: 孙弥、孙熙、孙燿、孙曼、孙纮,其中孙曼当了将军,被封侯。
孙皎这支: 孙胤 丹杨侯 死 无子嗣 除
弟: 孙晞 承袭丹杨侯 领兵 自杀 国除
备注:咨、弥、仪皆将军,封侯。咨羽林督,仪无难督。咨为滕胤所杀,仪为孙峻所害。
孙谦这支 无所考证
孙奂这支 孙承 昭武中郎将代统兵,领郡 死后无子 绝
庶弟孙壹奉奂后,袭业为将 吴景这支:吴奋授兵为将,封新亭侯,卒。子安嗣,安坐党鲁王霸死。奋弟祺嗣,封都亭侯,卒。子纂嗣。纂妻即滕胤女也,胤被诛,并遇害。

楼主 小白快跑之朱灵  发布于 2012-01-26 17:32:00 +0800 CST  
通过上面的整理可以看出:早期孙氏集团的对于宗亲的任命上多半带有行政官员与军事将领,同时伴随着对于江东势力的稳固和开拓,宗亲逐步开始以封侯为,转化为在经济上谋求支持的地主集团。随着蜀汉灭亡,长江上游以及下游军事压力的开始,宗亲的任命上开始重新增加军事将领的任命。
理顺孙氏集团的宗亲的职务的转变过程中,同时可以清晰的发现,以孙坚为代表的第二代的权力继承中并不稳固。孙策死后,孙静长子孙暠即可起兵,谋求自立。这说明,孙策的任命上,已经开始确定孙坚一系血脉为权力的主要继承。而对于张昭的遗言中,正反映出孙策对于江东形势的深刻认识,这表明孙策在谋求与江东合作以及未来的权力规划中进行了反复深刻的思考,做出了让孙权出任继承人,而否定以自己一系出任。同时孙权早期的弱势,为张昭,周瑜所谓的羁旅和淮泗集团在权力的扩展上埋下了伏笔。
值得注意的是田余庆先生在《孙吴建国的道路》对于江东士族所谓的打击,从现在看来,许贡,周昕,盛宪等人的打击,根本没有影响到江东的根本,而且,这三人在江东的职位还是势力范围都是有限制和底层的。将他们地位的无限拔高,转为映衬孙权对于江东化的努力是否是一种勉强呢?至少在本文的作者看来,对于江东化的努力中,孙策对于当地的打击和镇压都是剪除其军事危险,在这种打击中势必会为其他势力的拓展提供和分享的新的取代空间。实际上,这种打压,史料不见其他有何更大的反弹。相比于成型的曹魏势力大族,对于司马集团取代曹魏集团上的惨烈尖锐斗争。尚未成型的江东士族能否有其自身的主要的明晰的政治诉求都是值得怀疑和探究的。实际上,江东士族正是在东晋之后与北方势力合并一体才开始展现它及其恐怖震动的面貌。将这种还未成型的江东势力进行一种圈框是否有所必要呢?至少我看到的史料过程中并没有得到明晰的答案。
与此同时,田余庆先生在《孙吴建国的道路》反复引用陈琳的那篇檄文让我极为不解,陈琳对于江东势力的分化是否具备曹操等政治高人的水准尚不一定,那么这种所谓的描述过程中,将许贡等人的地位进行拔高都是有所欠缺的。其次,对于江东化的过程中,丝毫没有根本性的论述。既然江东化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那么何谓江东化呢?实际上,所谓的羁旅(文官系统官员来源)和淮泗军事集团(军事系统官员来源)的自身衰弱为本身在由江东籍贯的士族出任的这种趋势的发展才是江东化的本质。实际上,上述两大集团正是依附于君权皇权,成为早期孙氏集团开拓江东的主要力量和人力来源。随着曹魏集团对于江淮的控制的稳固,刘备,孙权称帝之后的三国的对峙下,羁旅,淮泗集团就因为丧失其故有的条件——羁旅本身就是因为人口的迁移引发的人才流动,现在随着政治军事军事的稳固,自然,这种人才移动就缺乏条件。淮泗集团因为江淮地位的割裂和曹魏对于江淮地区的控制剪除了这个集团推出后续人员的根本。随着这类将军的病逝,其子嗣大多收归孙权抚养已经完全丧失其独立性,并转化为皇权的一部分。因此,孙权主要依靠的正是留存的羁旅和不断拓展的皇权,宗亲为代表来毅力对抗江东化。
实际上,从理清的宗亲关系网来看,孙氏集团的子嗣十分稀少,而且伴随着直接的相互残杀,家居了孙氏集团自身的衰弱。这就为江东势力的崛起提供必然的条件。随着政治局势的进一步巩固。以江东为根基的孙氏集团就不得不面临源源不断的江东人才,关系在权力的诉求。因为失去以土地为附作物的政治集团注定是熬不过时间,时间的拉长导致依靠皇权为主体(站在皇权这边)旗下各种势力注定是被瓦解和凋零。
在这种人物关系表中,可以清晰看出孙氏集团子嗣的稀少中,姻亲的作用其实不大,由于其子嗣的稀少,对于通过姻亲来笼络江东以及大臣的方式就有限。而且姻亲的过程中,孙策的三个女儿倒是全部嫁给了江东士族。而孙权的女儿则嫁给了被信任的全氏,朱氏。这其实就已经说明孙权在江东化的努力上不是主动,甚至是违心的。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即便成为皇权的姻亲,陆逊,顾雍等人仍被斥责和逼退的地步。陆逊和顾雍分别出任军事和政治上的最高领导人,证明孙权一方面对于江东化趋势的承认,同时也表明羁旅,淮泗集团的衰弱的必然。

楼主 小白快跑之朱灵  发布于 2012-01-26 17:33:00 +0800 CST  
如果按《权力脸谱》对于两宫争构的阴谋的揣度的话,孙权在日后岁月的权力搭配中的失败表明了,单纯依靠羁旅,宗亲的联合执政来保持孙权对于江东化的压制的失败都足以表明孙权在清除江南大族不能成功,反而动摇其国本,使其政治生活长期不能正常化,加剧了宗亲,羁旅内部的倾轧,打乱了孙权长达数十年的权力和人力积累的耕耘。但是值得庆幸的是,正是这种子嗣的稀少和孙权的长期执政,以及对于其他血脉的压制,打击等行动,有效的保证了皇权在孙权这一支延续下来而不至于旁落。虽然实际的权力已经落入孙静这支手上,但是对于其最高权力的确立是孙权在日后生涯进行长期耕耘的唯一成果,直到孙皓重新从权臣手上夺回所有权力为止,但是孙吴已经日落山河,一蹶不振。
孙权在其自身这支权力的耕耘十分艰难。从早期孙暠的谋求自立,孙辅私通曹魏,到孙奉被赐死,孙壹被逼反的过程中,孙权除了依靠孙策建立的局面加以一一消化的过程中,同时根据整理出来的官职表中可以清晰地的看出,孙静,吴景的第二代被压制,其权力的继承和爵位的封赐上大为吝啬。这种反弹在孙亮,孙休得到极大的释放。更伴随着军事紧张和国内政治斗争的日益残酷性上也得到体现。因此,孙权在对于其这一系的耕耘的用心良苦的确进行了长达数十年的准备和积累。最终确保其血脉在最高权力的诉求中牢固占据其统治,主导地位。
实际上,孙策对于江东在军事上完成对于江东地区的统一,是有利于江东士族的利益,在打击过程中,消灭的只是江东士族的中下层,这也有利于江东士族的新的扩展。实际上,江东士族对于这些被消灭的中下层反映的迟钝都证明了孙策在打击过程中的策略性,相反,孙策在谋求与江东士族的关系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和先导。相反,借助羁旅和淮泗集团的黄金时期,孙权完成了对于江东的全部控制和积累。在暨艳案,吕壹案中,开始全面打压和清溪的努力。结果,受到极大反弹,两败俱伤。孙权的这种以两个个案采取与江东士族的决战导致江东士族最终失去了对于孙吴集团的支持,在其日后的西晋灭东吴的战役中,江东士族的反应极为冷淡。
结束语:
孙氏集团以军事起家,早期贫寒,人丁稀少,不得不借助宗亲,并委以重任,击败其他军事集团,最终获得占据江东的胜利,这是表面上,孙氏集团脱颖而出的体现。随着政治军事的稳固,以军事方面转移(增加)为经济方面的犒赏的转移。孙权在权力的稳定中,完成了对于江东集团的打压和控制(至少表面如此),同时确保了孙权一系在孙氏集团的血脉的脱颖而出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起到了别人难以稳定的作用,除了压制孙策一系(追封,赐死孙奉等事件)为主要潜在对手之外,对于第三代的压制在其去世后得到极大的反弹,孙暠这支的表现最甚,导致其皇权旁落的局面出现,使得孙权大志难酬。自身子嗣的稀少,为其在政治笼络的手段上缺少依据,相比于曹操以及宗族的子嗣茂盛,他们的女儿不仅有嫁给献帝,曹魏功臣,居然还有孙氏集团,比如孙匡。正是这种稀少,虽然剪除了潜在对手的可能,但是为稳固其地位带来了灾难,尤其是孙静一系的相互屠戮加剧孙氏集团的自身衰弱,同时孙皓也因为自身的权力问题,重创孙氏集团。
实际上,与其说曹魏,刘汉,孙吴有其家族的相互对抗,倒不如就只存在田余庆先生所谓的主客问题上,实际上,对于最高权力的捍卫上,除了曹魏的宗亲和孙吴的宗亲反应比较激烈之外,其他所谓的跟随曹操以军功起家的诸如许褚,张辽等中小地主早就已经被同化。那么所谓的淮泗,羁旅也早就被融合了一体。作为时代的主流和对于其附属地的牢固掌握为大地主大门阀反击三家做了最充实的准备和依据。
长空而望,不免神伤。算是自身的一种小小思考吧,古人如何为之,不得而考,只能以习惯和方式做一种取代和尝试。虽然考证不全,思考了几天的结果,但是能做的还是能做。至少算是作为春节的一个小小礼物送给自己吧。相比于两宫争构可能还需更大工程,慢慢填坑吧。
当然,挨砖是肯定的。
孙登百科有关系图,更加清晰明了。


补充部分:在任命东吴丞相,刻意否定张昭两次,这不仅仅是在对于张昭在赤壁之战的政治表现回应,同时也是孙权对于其羁旅和淮泗集团同化的一种压制。。。孙权对于军事控制的彻底和长期执政的政治惯性所形成的绝对优势有余力对于各种势力进行打压和弥合。随着称帝之后,君臣名分既定,各种势力的利益诉求开始明显并形成一股强大的势力。对此,对于羁旅和淮泗集团的重新笼络成为孙权针对业已成型的江东士族的一种重要手段。

楼主 小白快跑之朱灵  发布于 2012-01-26 18:11:00 +0800 CST  

楼主:小白快跑之朱灵

字数:4633

发表时间:2012-01-27 01:32: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07-10 23:28:47 +0800 CST

评论数:83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