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与东吴的学术文化

魏武好刑名,而曹魏学术思想活跃,文化成就斐然,毕竟一座无法翻越的高山。于是分门别类地介绍一下相对体系简单的两家。太弱的不列,只列成就突出的。

楼主 吴歌瑜韵  发布于 2014-08-02 03:43:00 +0800 CST  
经学、儒学蜀汉
蜀地在两汉大家硕儒辈出,如司马相如、扬雄等,在各自领域的地位堪称至高无上。而蜀学成就亦灿烂辉煌,“隽士张叔等十八人东诣博士,受七经,还以教授。学徒鳞萃,蜀学比於齐鲁”。蜀汉经学至于汉末已趋没落,固步自封,汲汲于图谶(如董扶、杨厚),乃至尹默、李撰等皆远赴荆州向宋忠、司马徽等求学。而蜀汉统治者好谶纬【注:李严获得刘备的格外青睐,与他带头报告祥瑞、支持刘备称汉中王不无关系。而这也说明了当时刘备自称汉中王的举动,被臣下揣测为刘备想要称帝而迎合并被刘备默许,相对的,费诗因说出“殿下以曹操父子逼主篡盗,故乃羁旅万里,纠合士众,将以讨贼。今大敌未克而先自立,恐人心疑惑。昔高祖获子婴,犹尚推让,况未出门,便欲自立耶?”戳中刘备的痛处而被左迁。这样,刘备之立实际上根基不足,除以汉室大义外,还必须获得圣人之言的认可,由此蜀儒多以谶纬为刘备造势就理所应当了。】也在另一方面加剧了蜀地经学进一步走入彻底谶纬化的歧途。
蜀汉经学包含本地原有的重视图谶的蜀学人士、受宋忠等影响的荆州学派人士以及继承郑玄的交州学派人士。在这样的基础上,被称为“通才达学”“通儒”“硕儒”“词理渊通”“有董、扬之规”的谯周却成为了汉末三国堪称一流的集大成者。的仅仅只能靠谯周一人来拯救了。而蜀儒如周群等,在先主入蜀后公然说出“当涂高者,魏也”,益州学者对蜀汉政权的貌合神离可见一斑。而谯周本人忙不迭地劝后主降魏,郤正则为后主造降书,蜀汉政权可以说是由蜀儒亲手埋葬。
蜀汉学术文化成就的代表人物是诸葛亮与谯周,经学研究趋于陈旧,固守汉人旧本,且谶纬之风十分明显,几乎达到了儒以谶纬为业的程度。
谯周史学成就甚高,《古史考》为古代最早的考据著作,开一代之先河,可见谯周并非拘泥于典籍的腐儒。

成就较高的有:
许慈
许慈字仁笃,南阳人也。师事刘熙,善郑氏学,治易、尚书、三礼、毛诗、论语。建安中,与许靖等俱自交州入蜀。时又有魏郡胡潜,字公兴,不知其所以在益土。潜虽学不沾洽,然卓荦强识,祖宗制度之仪,丧纪五服之数,皆指掌画地,举手可采。先主定蜀,承丧乱历纪,学业衰废,乃鸠合典籍,沙汰众学,慈、潜并为学士,与孟光、来敏等典掌旧文。值庶事草创,动多疑议,慈、潜更相克伐,谤讟忿争,形於声色;书籍有无,不相通借,时寻楚挞,以相震攇。
来敏
涉猎书籍,善左氏春秋,尤精於仓、雅训诂,好是正文字。先主定益州,署敏典学校尉,及立太子,以为家令。
李撰
李撰字钦仲,梓潼涪人也。父仁,字德贤,与同县尹默俱游荆州,从司马徽、宋忠等学。撰具传其业,又从默讲论义理,五经、诸子,无不该览,加博好技艺,算术、卜数、医药、弓弩、机械之巧,皆致思焉。……然体轻脱,好戏啁,故世不能重也。著古文易、尚书、毛诗、三礼、左氏传、太玄指归,皆依准贾、马,异於郑玄。与王氏殊隔,初不见其所述,而意归多同。景耀中卒。

秦宓
口述《春秋然否论》,考辩《史记》
初宓见帝系之文,五帝皆同一族,宓辨其不然之本。又论皇帝王霸(养)龙之说,甚有通理。谯允南少时数往谘访,纪录其言於春秋然否论,文多故不载。

蒋琬
蒋琬对《礼》有研究。
《隋书·经籍志》:《丧服要记》一卷,蜀丞相蒋琬撰。

谯周
谯周字允南,巴西西充国人也。父并,字荣始,治尚书,兼通诸经及图、纬。州郡辟请,皆不应,州就假师友从事。周幼孤,与母兄同居。既长,耽古笃学,家贫未尝问产业,诵读典籍,欣然独笑,以忘寝食。研精六经,尤善书札。颇晓天文,而不以留意;诸子文章非心所存,不悉遍视也。
周虽不与政事,以儒行见礼,时访大议,辄据经以对,而后生好事者亦咨问所疑焉。
著作
《仇国论》
凡所著述,撰定法训、五经论、古史考(书)之属百馀篇。
《隋书·经籍志》所载谯周流传作品有:
又王肃、虞翻、谯周等注《论语》各十卷。亡。
《五经然否论》五卷,晋散骑常侍谯周撰。
《谯子法训》八卷,谯周撰。
梁有《谯子五教志》五卷,亡。
吐槽谯周精图谶却无易学著作,奇葩。

星历
诸葛亮、谯周
历数方面,
《晋书·天文志》:陈卓、范蠡、鬼谷先生、张良、诸葛亮、谯周、京房、张衡并云:
角、亢、氐,郑,兖州:
东郡入角一度东平、任城、山阳入角六度
泰山入角十二度济北陈留入亢五度
济阴入氐二度东平入氐七度
《天文志》记载,诸葛亮、谯周与张衡、陈卓这样的大天文律历家、鬼谷子、范蠡这样的传奇人物都提出了相同的星宿分野的意见。可见诸葛亮、谯周等人有一定天文学功底。

楼主 吴歌瑜韵  发布于 2014-08-02 03:43:00 +0800 CST  
孙吴
江东秦汉时经济落后,人口稀少,民风尚武好斗,因而文化建树乏善可陈,显然无法与蜀学相比,江南以荆州学派为主,而虞、陆亦江东一时之代表。江南的发展,主要与汉末北方纷乱,士人南下有关,在孙吴时期,江南方开始崛起一批儒学世族。而江南在总体文化发展水平上与黄河流域差距明显。在魏晋思想领域被玄学的大潮荡涤时,孙吴的学术文化也依然循着先前的旧路子。但是孙吴学者虽然依然在经学领域耕耘,却并未向着谶纬方向发展,而是接受了古文经学的潮流,发展小学、训诂、历法,在天文学方面的研究取得了相当的成就。阚泽为《乾象历》作注,并积极推行,《乾象历》和曹魏的《黄初历》《景初历》一并称为三国时期的重要历法成就。
孙吴有经学著述者甚多,主要大儒有虞翻、陆绩、刘熙、士燮、程秉、唐固、阚泽、射慈、韦昭等,星历学方面取得较高成就的另有姚信、王蕃、陈卓等。
虞翻
虞翻《论语》注、虞翻《国语》注
又为《老子》、《论语》、《国语》训注,皆传于世。
◎《释文•叙录》:《老子》虞翻注二卷,《论语》虞翻注十卷。
◎《隋书•经籍志一•经部》:又王肃、虞翻、谯周等注《论语》各十卷。亡。
◎《隋书•经籍志》:《春秋外传国语》二十一卷,虞翻注。
◎侯康曰:韦昭解内时称贾、唐二君,或称三君,则兼虞仲翔也。

阚泽
江南一代儒宗。
家世农夫,至泽好学,居贫无资,常为人佣书,以供纸笔,所写既毕,诵读亦遍。追师论讲,究览群籍,兼通历数,由是显名。
◎《虞翻传》注引《会稽典录》:山阴朱育曰:“其渊懿纯德,则太子少傅山阴阚泽,学通行茂,作帝师儒。”
泽以经传文多,难得尽用,乃斟酌诸家,刊约礼文及诸注说以授二宫,为制行出入及见宾仪,又著乾象历注以正时日。
每朝廷大议,经典所疑,辄谘访之。以儒学勤劳,封都乡侯。
◎《阚泽传》注引《吴录》曰:虏翻称泽曰:“阚生矫杰,盖蜀之扬雄。”又曰:“阚子儒术德行,亦今之仲舒也。”
泽以经传文多,难得尽用,乃斟酌诸家,刊约礼文及诸注说以授二宫,为制行出入及见宾仪,又著乾象历注以正时日。

唐固
唐固经学研究的是春秋三传中治学者较少的《公羊传》和《谷梁传》,当为汉末研究此二家的代表人物。从下面记载可以看出唐固在江东地位之尊崇。
◎《阚泽传附唐固传》:权为吴王,拜固议郎,自陆逊、张温、骆统等皆拜之。
唐固《国语》注、《公羊》注、《谷梁》注
泽州里先辈丹杨唐固亦修身积学,称为儒者,著《国语》、《公羊》、《谷梁传》注,讲授常数十人。
◎《隋书•经籍志一•经部》:《春秋谷梁传》十三卷,吴仆射唐固注,亡。
◎宋庠《国语补音序》曰:先儒自郑众、贾逵、王肃、虞翻、唐固、韦昭之徒并治其章句,申之以注释,今惟韦氏所解传于世。韦氏以郑、贾、虞、唐为主,而增损之,故其注备而有体,可谓一家之名学。
刘熙
汉末交州学派领袖人物
◎《隋书•经籍志一•经部》:《释名》八卷,刘熙撰。
◎《隋书•经籍志一•经部》:《谥法》三卷,刘熙撰。
◎《隋书•经籍志三•子部》:《孟子》七卷,刘熙注。
刘熙《释名》《孟子注》被历朝书注大量引用。

士燮
《左传》
燮少游学京师,事颍川刘子奇,治《左氏春秋》。
耽玩《春秋》,为之注解。
陈国袁徽与尚书令荀彧书曰:“……官事小阕,辄玩习书传,《春秋左氏传》尤简练精微,吾数以咨问传中诸疑,皆有师说,意思甚密。又《尚书》兼通古今,大义详备。闻京师古今之学,是非忿争,今欲条《左氏》、《尚书》长义上之。”其见称如此。
◎《隋书•经籍志一•经部》:《春秋经》十一卷,吴卫将军士燮注。
《尚书》
陈国袁徽与尚书令荀彧书曰:“……官事小阕,辄玩习书传,《春秋左氏传》尤简练精微,吾数以咨问传中诸疑,皆有师说,意思甚密。又《尚书》兼通古今,大义详备。闻京师古今之学,是非忿争,今欲条《左氏》、《尚书》长义上之。”其见称如此。

程秉:《周易摘》《尚书驳》《论语弼》三万馀言
◎《程秉传》:著《周易摘》、《尚书驳》、《论语弼》,凡三万馀言。
◎《程秉传》:程秉字德枢,汝南南顿人也。逮事郑玄,后避乱交州,与刘熙考论大义,遂博通五经。士燮命为长史。权闻其名儒,以礼徵秉,既到,拜太子太傅。

射慈(一名谢慈)
《礼》学大师。
《礼记音》(又称《礼记音义隐》、《小戴礼记音》)
◎《孙奋传》裴注:慈,彭城人,见《礼论》,撰《丧服图》及《变除》行於世。
◎《释文•叙录》:射慈字孝宗,彭城人,吴中书侍郎、齐王傅。《礼记音》一卷。
◎《隋书•经籍志》:《礼记音义隐》一卷,谢氏撰。
◎又曰:梁有郑玄、王肃、射慈、射贞、孙毓、缪炳《音》各一卷,亡。
《丧服变除图》
◎《孙奋传》裴注:慈,彭城人,见《礼论》,撰《丧服图》及《变除》行於世。
◎《隋书•经籍志》:梁有《丧服变除图》五卷,吴齐王傅射慈撰,亡。

楼主 吴歌瑜韵  发布于 2014-08-02 03:43:00 +0800 CST  
韦昭
韦昭可谓东吴第一鸿儒通才,著述累累,经学各典籍几乎皆有涉猎,史学方面呕心沥血而修成《吴书》,如果不是因为枉死,或可完成《洞纪》,取得更大的成就。
经学方面,韦昭主治今文。
◎《集解》侯康曰:畯所习者,今文也。据邢《疏》,三国时王肃、苏林、何晏、刘邵、韦昭、徐整诸家所注,亦皆今文。
韦昭著述汇总(非经学类后另详述)
《毛诗》:《毛诗答杂问》
◎《隋书•经籍志一•经部》:梁又有《毛诗答杂问》七卷,吴侍中韦昭、侍中朱育等撰,亡。
《礼》:《辩释名》
韦昭《辩释名》为向交州大儒刘熙的著作《释名》叫板之作,阐释职官制度,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后世多有援引。
曜因狱吏上辞曰:“……又见刘熙所作《释名》,信多佳者,然物类众多,难得详究,故时有得失,而爵位之事,又有非是。愚以官爵,今之所急,不宜乖误。囚自忘至微,又作《官职训》及《辩释名》各一卷,欲表上之。”
◎《隋书•经籍志一•经部》:《辩释名》一卷,韦昭撰。
◎《唐艺文志》:韦昭《辩释名》一卷。
◎《隋书•经籍志二•史部》:梁有韦昭《官仪职训》一卷,亡。
《国语》韦昭注
◎《隋书•经籍志一•经部》:《春秋外传国语注》二十二卷,韦昭注。
◎宋庠《国语补音序》曰:先儒自郑众、贾逵、王肃、虞翻、唐固、韦昭之徒并治其章句,申之以注释,今惟韦氏所解传于世。韦氏以郑、贾、虞、唐为主,而增损之,故其注备而有体,可谓一家之名学。
◎黄震《日钞》曰:《国语》文宏衍精洁,韦昭注文亦简切称之。
评价:而华核连上疏救曜曰:“……伏见前后符瑞彰著,神指天应,继出累见,一统之期,庶不复久。事平之后,当观时设制,三王不相因礼,五帝不相沿乐,质文殊涂,损益异体,宜得曜辈依准古义,有所改立。汉氏承秦,则有叔孙通定一代之仪,曜之才学【亦汉通之次】也。”
礼乐:《吴鼓吹曲》十二首
《孝经》:《孝经解赞》
◎《隋书•经籍志一•经部》:《孝经解赞》一卷,韦昭解。
史学:《吴书》、《洞纪》(未成)、《吴兴录》《汉书音义》
地理:《三吴郡国志》
文学方面,韦昭有“所论章疏”“皆传于世”,《吴书二十》评曰“韦曜笃学好古,博见群籍,有记述之才”,“华核文赋之才,有过於曜,而典诰不及也”。

陆玑
◎《隋书•经籍志一•经部》:《毛诗草木虫鱼疏》二卷,乌程令吴郡陆机撰。
全名为《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陆玑为《诗经》学开一新生面,专释《毛诗》所及动物、植物名称,对古今异名者,详为考证,是中国古代较早研究生物学的著作之一,奠定了《毛诗》博物学之基础。也是后世治《毛诗》者必引之著作,而其博物学方面的价值已经远远超过了经学价值,今古之人往往通过毛诗疏研究华夏风物。

楼主 吴歌瑜韵  发布于 2014-08-02 03:44:00 +0800 CST  
易经、太玄、历法、天文
《易》亦本属经学范畴,然而擅长《易》者多精通天文历数、阴阳五行,与二者不可分割,故单列。

虞翻、陆绩
虞翻与陆绩并为汉末三国研究《易经》、扬子《太玄经》的代表人物,不过所见与同为代表人物的宋忠等观点有所不同,更偏重于传统的东汉经学。陆绩与虞翻学术见解多同,在治《易》方面陆绩属京氏易派,虞翻家学则是孟氏易,然而虞翻亦注京房《周易律历》,两人合注《周易》,可见两人最后学术见解走到了一起。这里因此将两人合并叙述。
《易》学
虞翻《周易》注、合著《周易日月变例》、《周易律历》注、《周易集林律历》
翻与少府孔融书,并示以所著《易注》。融答书曰:“闻延陵之理乐,【谓季札。】睹吾子之治《易》,乃知东南之美者,非徒会稽之竹箭也。又观象云物,察应寒温,原其祸福,与神合契,可谓探赜穷通者也。”会稽东部都尉张纮又与融书曰:“虞仲翔前颇为论者所侵,美宝为质,雕摩益光,不足以损。
◎《释文•叙录》:《周易》虞翻注十卷,字仲翔,会稽余姚人,后汉侍御史。
◎《隋书•经籍志一•经部》:《周易》九卷,吴侍御史虞翻注。
◎《隋书•经籍志》梁有《周易日月变例》六卷,虞翻、陆绩撰,亡。
◎《隋书•经籍志一•经部》:《易律历》一卷,虞翻撰。《周易集林律历》一卷,虞翻撰。◎《宋史•艺文志》:虞翻注京房《周易律历》一卷。
◎《隋书•经籍志一•经部》:《周易集林律历》一卷,虞翻撰。
陆绩《周易》注、合著《周易日月变例》、
虽有军事,著述不废,作《浑天图》,注《易》释《玄》,皆传于世。
◎《释文•序录》:○后汉偏将军、郁林太守陆绩述十三卷。○《七志》云:录一卷。
◎《隋书•经籍志一•经部》:《周易》十五卷,吴郁林太守陆绩注。

《太玄》:
虞翻《太玄注》、《明扬》、《释宋》
◎《隋书•经籍志三•子部》:梁有扬子《太玄经》十四卷,虞翻注,亡。
◎《唐经籍志》:扬子《太玄经》十四卷,虞翻注。
◎本传注引《翻别传》曰:又以宋氏解《玄》颇有缪误,更为立注,并著《明扬》《释宋》,以理其滞。
陆绩
◎常璩《蜀郡杨雄赞》云:其玄渊源懿,后世大儒张衡、崔子玉、宋仲子、王子雍〖◎按:王肃字子雍,魏人。〗皆为注解,吴郡陆公绩尤善于《玄》,称雄圣人。
◎《吴书十二》评:陆绩之於扬玄,是仲尼之左丘明,老聃之严周矣;以瑚琏之器,而作守南越,不亦贼夫人欤!
陆绩《太玄》注
虽有军事,著述不废,作《浑天图》,注《易》释《玄》,皆传于世。
◎《隋书•经籍志三•子部》:杨子《太玄经》十卷,陆绩、宋衷撰。〖◎按:撰,当为“注”。〗
◎《汉书•卷八十七》龚畴注曰:《太玄》自汉宋衷作《觧诂》,吴陆绩作《释文》,范望作《赞》,以至唐。
◎《太玄经•卷第一》范望赞曰:乃到建安年中,故五业主事章陵宋衷、郁林太守吴郡陆绩各以渊通之才,穷核道真,为十篇解释,足以根其秘奥,无遗滞者巳。

《老子》:
虞翻《老子》注
又为《老子》、《论语》、《国语》训注,皆传于世。
◎《释文•叙录》:《老子》虞翻注二卷,《论语》虞翻注十卷。
◎《隋书•经籍志三•子部》虞翻注《老子》二卷,亡。

占筮
虞翻:关羽既败,权使翻筮之,得《兑》下《坎》上,《节》,五爻变之《临》,翻曰:“不出二日,必当断头。”果如翻言。权曰:“卿不及伏羲,可与东方朔为比矣。”

星历
星历方面,汉代三大主要流派称为“谈天三家”,即盖天说、宣夜说和浑天说。
司马彪《续汉书•天文志上》刘昭注引《东观汉记》:言天体者有三家:一曰周髀,二曰宣夜,三曰浑天。宣夜之学绝无师法。
陆绩
提出北极星不动论
◎《隋书•天文志》:北极辰也,其纽星天之枢也。天运无穷,三光迭耀,而极星不移,故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贾逵、张衡、陆绩、王蕃皆以北极纽星为枢,是不动处也。
《浑天图》
绩容貌雄壮,博学多识,星历算数无不该览。
虽有军事,著述不废,作《浑天图》,注《易》释《玄》,皆传于世。
◎《晋书•天文志》:诸论天者虽多,然精于阴阳者,张平子【即张衡】、陆公纪之徒,推步七曜之道,度历象昏明之证候,校以四八之气,考以漏刻之分,占晷景之往来,求形验于事情,莫密于浑象者也。张平子既作铜浑天仪,其后陆绩亦造浑象。
◎《开元占经》卷二:后汉末吴人陆绩字公纪,于孙权时又作《浑天仪说》,造《浑天图》,曾于土室居,令不觉昼夜,己在内推步度数,击鼓与外相应,而不失毫厘。
◎《开元占经•一又二》载陆绩《浑天仪说》。
◎《开元占经•六十七》载陆绩《浑天图》。

楼主 吴歌瑜韵  发布于 2014-08-02 03:44:00 +0800 CST  
阚泽
阚泽在历数方面最大的成就是为比《太初历》《四分历》精密的《乾象历》作注,并与东吴推行实施成功。
◎《晋书•律历志中》:吴中书令阚泽受刘洪《乾象法》于东莱徐岳,又加解注。
泽以经传文多,难得尽用,乃斟酌诸家,刊约礼文及诸注说以授二宫,为制行出入及见宾仪,又著《乾象历注》以正时日。【◎《吴主传》:(黄武)二年……改四分,用乾象历。】
◎《隋书•经籍志三•子部》:《乾象历》三卷,吴太子太傅阚泽撰。梁有《乾象历》五卷,汉会稽都尉刘洪等注;又有阚泽注(《乾象历》)五卷,又《乾象五星幻术》一卷,亡。
◎徐岳《数术记遗》:洪后为会稽太守。刘洪付《乾象历》于东莱徐岳,又授吴中书令阚泽。
阚泽师祖徐岳:
《后汉书·律历志》注引司马彪语:‘自太初元年始用《三统历》,施行百有余年。’曾不忆刘歆之生不逮太初,二三君子为历,几乎不知而妄言者欤!元和中谷城门候刘洪始悟《四分》于天疏阔,更以五百八十九为纪法,百四十五为斗分,而造《乾象法》,又制迟疾历以步月行,方于《太初》、《四分》,转精密矣。”

姚信
《周易》姚信注
◎《释文•序录》:○《周易》姚信注十卷,字德佑。○《七录》云:十二卷,字元直,吴
兴人,吴太常卿。
◎《隋书•经籍志一•经部》:《周易》十卷,吴太常姚信注。
《昕天论》
◎《晋书•天文志上》:吴太常姚信造《昕天论》
◎《隋书•经籍志三•子部》:梁有《昕天论》一卷,姚信撰,亡。

陈卓
孙吴星历学家中,以陈卓成就最高。
陈卓吴灭后入晋复为太史令,定全天星官系统,一直沿用至近代。
《晋书•天文志上》:后武帝时,太史令陈卓总甘、石、巫咸三家所著星图,大凡二百八十三官,一千四百六十四星,以为定纪。
著述总汇:
◎《开元占经》注:吴太史令陈卓所作《浑天论》,与王蕃大同。【与王蕃同期或之后作《浑天论》。】
◎《晋书•天文志上》载:后武帝时,太史令陈卓总甘、石、巫咸三家所著星图,大凡二百八十三官,一千四百六十四星,以为定纪。
◎《隋书•经籍志三•子部》:《天文集占》十卷,晋太史令陈卓定。
◎《隋书•经籍志三•子部》:《五星占》一卷,陈卓撰。
◎《隋书•经籍志三•子部》:梁有《石氏星经》七卷,陈卓记,亡。
◎《隋书•经籍志三•子部》:《天官星占》十卷,陈卓撰。
王蕃
算π
◎王蕃《浑天象说》:考之径一不啻周三,率周百四十二而径四十五。
提出改制后的《浑象》
◎《宋书•天文志》:古旧浑象以二分为一度,凡周七尺三寸半分。张衡更制,以四分为一度,凡周(二)[一]丈四尺六寸。蕃以古制局小,星辰稠穊,衡器伤大,难可转移,更制浑象,以三分为一度,凡周天一丈九寸五分四分分之三也。
◎《宋志》云:吴时为中常侍,善数术,传刘洪《乾象历》,依《乾象法》而制浑仪,立论考度。
◎《晋书•律历志中》:中常待王蕃以洪术精妙,用推浑天之理,以制仪象及论,故孙氏用《乾象历》,至吴亡。
◎《开元占经》曰:吴时庐江王蕃字兴元,为中常侍,善数术,尝造浑仪及《浑天象说》。◎《隋书•经籍志三•子部》:《浑天象注》一卷,吴散骑常侍王蕃撰。
◎阮元《畴人传》论曰:蕃立论考度,通达平正,可谓言天家之圭臬矣。

虞耸
◎《晋书•天文志》:虞喜作《安天论》,喜族祖河间相耸立《穹天论》,吴太常姚信造《昕天论》。虞喜、虞耸、姚信皆好奇徇异之说,非极数谈天者也。
◎《晋书•天文志上》:虞喜族祖河间相耸又立《穹天论》云:“天形穹隆如鸡子,幕其际,周接四海之表,浮于元气之上。譬如覆奁以抑水,而不没者,气充其中故也。日绕辰极,没西而还东,不出入地中。天之有极,犹盖之有斗也。天北下于地三十度,极之倾在地卯酉之北亦三十度,人在卯酉之南十馀万里,故斗极之下不为地中,当对天地卯酉之位耳。日行黄道绕极,极北去黄道百一十五度,南去黄道六十七度,二至之所舍以为长短也。”【虞耸为“谈天三家”中“盖天说”的支持者。】

小学
小学是指研究文字训诂音韵的学科,以最基础的文字为研究对象。
三国时小学代表人物为朱育。
◎《虞翻传》注引《会稽典录》曰:孙亮时,有山阴朱育,少好奇字,凡所特达,依体象类,造作异字千名以上。
◎《隋书•经籍志一•经部》:梁有《异字》二卷,朱育撰,亡。
◎《隋书•经籍志一•经部》:又《幼学》二卷,朱育撰,亡。【一名《初学篇》,见《唐志》。】
◎《唐经籍志》:《初学篇》一卷,朱嗣卿撰。
◎《艺文志》:朱嗣卿《幼学篇》一卷。
◎《小学考》曰:《隋志》云“朱育”,《唐志》云“朱嗣卿”,嗣卿盖育字也。
朱育亦治《毛诗》,《隋书•经籍志》载:《毛诗答杂问》七卷,吴侍中韦昭、侍中朱育等撰。

学官、学校
汉末三国历遭丧乱,经学废弛,某些割据一方的诸侯如刘表、士燮皆鼓励学术,形成了研读经史的两大学派,刘表更是“起立学校,博求儒术”,“关西、兖、豫学士归者盖有千数”。刘备虽然在刘表手下时致力于收买人心,然而荆州学派中那些受人尊敬的大儒很可能并未被刘备所拉拢。典型的就是史书记载荆州的学术领袖宋忠随刘琮归降曹操,并代表曹操前来招降刘备,刘备的反应是“备乃大惊骇,谓忠曰:‘卿诸人作事如此,不早相语,今祸至方告我,不亦太剧乎!’引刀向忠曰:‘今断卿头,不足以解忿,亦耻大丈夫临别复杀卿辈!’遣忠去,乃呼部曲议。”
以汉人对大儒的尊重程度,刘备这样的举动是非常不可理喻的,侧面反映了刘备本身对儒生之鄙薄。
曹魏最早有记载的地方学校乃是刘馥建安中“聚诸生,立学校”,并在建立魏朝后正式设立太学,然而由于玄学思想风潮的兴起,贵族子弟已开始不再热衷于经学,“诸生避役,高门子弟,耻非其伦,故无学者”“荒教废业”“浮华交游”。
孙吴方面,孙权建立吴朝次年即设立学官。《吴主传》:二年春正月,魏作合肥新城。诏立都讲祭酒,以教学诸子。此处“诸子”意义不明。至孙休时,孙休自己本人即深受儒学熏陶,“锐意於典籍,欲毕览百家之言”,闲时与韦昭等论书,并提倡“循古道”,下令“案古置学官,立五经博士,核取应选,加其宠禄,科见吏之中及将吏子弟有志好者,各令就业。一岁课试,差其品第,加以位赏。使见之者乐其荣,闻之者羡其誉。以敦王化,以隆风俗”,颇有东汉一朝之遗风。惜孙休之德治随着孙休早死一去不复返。
蜀汉有先主署来敏典学校尉,蒋琬徙谯周典学从事等管理学术的例子,且先主世干掉了周群,用的辅佐太子人选也是河南人孟光,可见来敏的典学校尉更多地是为了平衡,而蜀汉成立后未见设立太学、学官的记载。从《蜀书十二》来看,蜀汉的经学传授应基本为私学。又蜀汉经学的主体承担者蜀儒大多被边缘化,蜀汉上层对儒学的态度或可窥知。

楼主 吴歌瑜韵  发布于 2014-08-02 03:44:00 +0800 CST  
史学
蜀汉在史学方面成就比较突出。
诸葛亮
《隋书·经籍志》载《论前汉事》一卷,蜀丞相诸葛亮撰。
陈术
时又有汉中陈术,字申伯,亦博学多闻,著释问七篇、益部耆旧传及志,位历三郡太守。
谯周
《古史考》二十五卷,晋义阳亭侯谯周撰。
《古史考》乃谯周最突出的学术著作,主要为考订《史记》之讹误,是一位杰出的历史考据派学者。随着晋朝出土新史料《竹书纪年》,《古史考》的一些考辩不再重要,然而毕竟是史学方面的鸿篇巨制,无怪乎弟子陈寿是史学大神。
陈寿
陈寿著《三国志》,略。
蜀汉史学方面成就以谯周师徒为最,如有不全可补充。
常泰
常泰著《蜀后志》及《后贤传》
常宽,字泰恭,骞族弟,郫令勖弟子也。父廓,字敬业,以明经著称,早亡。阖门广学。治《毛诗》、《三礼》、《春秋》、《尚书》,尤耽意大《易》,博涉《史》、《汉》,强识多闻。而谦虚清素,与俗殊务。郡命功曹,及察孝廉,不就。州辟主簿、别驾,举刺史罗尚秀才,为侍御史,除繁令,随民县零陵。以举将丧去官。湘州叛乱,乃南入交州。交州刺史陶咸表为长史,固辞不之职。虽流离交城,衣敝缊袍,冠皮冠,乘牛往来,独鸠合经籍,研精著述。依孟阳宗、卢师矩著《典言》五篇,撰《蜀后志》及《后贤传》,续陈寿《耆旧》作《梁益篇》。元帝践祚,嘉其德行洁白,拜武平太守,民悦其政。以荣贵非志,在官三年,去职。寻梁硕作乱,得免难。卒于交州。凡所著述诗、赋、论、议二十馀篇。

东吴
《吴书》,韦曜,华核,薛莹,周昭
周昭者字恭远,与韦曜、薛莹、华核并述吴书。
韦昭
韦昭除《吴书》外,另有巨著《洞纪》(未完成)、《吴兴录》及《汉书音义》
韦昭下狱后,欲乞全其身以修成《洞纪》,最终却落得与蔡邕一样的命运,《洞纪》仅成数卷而被孙皓所杀。(又晧欲为父和作纪,曜执以和不登帝位,宜名为传。如是者非一,渐见责怒。曜益忧惧,自陈衰老,求去侍、史二官,乞欲成所造书,以后业别有别付,晧终不听。……皓不许,遂诛曜,徙其家零陵。)《洞纪》若成,当是一部完整的前代考据通史。
曜因狱吏上辞曰:“囚荷恩见哀,无与为比,曾无芒氂,有以上报,孤辱恩宠,自陷极罪。念当灰灭,长弃黄泉,愚情慺慺,窃有所怀,贪令上闻。囚昔见世间有古历注,其所纪载既多虚无,在书籍者亦复错谬。囚寻按传记,考合异同,采摭耳目所及,以作《洞纪》,起自庖牺,至于秦、汉,凡为三卷,当起黄武以来,别作一卷,事尚未成。
◎《隋书•经籍志》:《洞纪》四卷,韦昭撰,记庖牺以来至汉建安二十七年。【◎姚振宗曰:按建安二十五年改元延康元年,是年十月魏受禅,是为黄初元年。黄初三年之九、十月间,吴改年黄武,黄武未改之前,吴仍称建安之号,故止于二十七年也。】
◎《唐经籍志》:《洞纪》九卷,韦昭撰。
◎《艺文志》:韦昭《洞纪》四卷。
◎潘眉曰:曜《洞纪》终于汉建安二十七年,曜云事尚未成,故后有臧荣绪《续》一卷。
◎章宗源《隋志考证》曰:○《舆地碑记目》曰:《吴兴录》,韦昭作。
《汉书音义》
◎《隋书•经籍志二•史部》:《汉书音义》七卷,韦昭撰。
谢承《后汉书》
◎《谢夫人传》:后十馀年,弟承拜五官郎中,稍迁长沙东部都尉、武陵太守,撰《后汉书》百馀卷。
◎《隋书•经籍志二•史部二》:《后汉书》一百三十卷,无帝纪,吴武陵太守谢承撰。
◎《谢夫人传》注引《会稽典录》曰:承字伟平,博学洽闻,尝所知见,终身不忘。
◎姚之骃曰:谢《书》,东汉第一良史,凡所载忠义、名卿及通贤、逸士,其芳言懿钜,半
为《范书》所遗。
《后汉纪》,薛莹
◎《隋书•经籍志二•史部》:《后汉记》六十五卷本一百卷,梁有,今残缺。晋散骑常侍薛莹撰。
《献帝春秋》,袁晔
◎《陆瑁传》裴注:迪孙晔,字思光,作《献帝春秋》,云迪与张纮等俱过江,迪父绥为太傅掾,张超之讨董卓,以绥领广陵事。
《吴历》,胡冲
◎《旧唐书•经籍志》:《吴历》六卷,胡冲撰。
张温
◎《隋书·经籍志二·史部》:吴郡人张温所作《三史略》二十卷。
张勃
◎《隋书•经籍志二•史部》:晋有张勃《吴录》三十卷,亡。
《临海水土异物志》,沈莹
《南州异物志》,万震
《桂阳先贤画赞》,张胜
《会稽土地记》,朱育
◎《隋书•经籍志二•史部》:《会稽土地记》一卷,朱育撰。
◎《虞翻传》注引《会稽典录》曰:育后仕朝,常在台阁,为东观令,遥拜清河太守,加位侍中。
《豫章烈士传》,徐整
◎《隋书•经籍志二•史部》:《豫章烈士传》三卷,徐整撰。
《吴书》、谢氏《后汉书》,吴朝时成书的两大巨作,而主撰吴书的韦昭本身也是著作累累的大儒,而史学乃谢氏家传,谢承的《后汉书》当在诸家之中最为详尽。以上很多著作《三国志》裴注有节录。

楼主 吴歌瑜韵  发布于 2014-08-02 03:44:00 +0800 CST  
文学蜀汉
郤正
弱冠能属文,入为秘书吏,转为令史,迁郎,至令。性澹於荣利,而尤耽意文章,自司马、王、扬、班、傅、张、蔡之俦遗文篇赋,及当世美书善论,益部有者,则钻凿推求,略皆寓目。
《经籍志》载《郤正集》一卷。
总体而言蜀汉文学无突出之处。

许靖
《三国志》所载之文皆美,有《与曹公书》《与王朗书》等。
南阳宋仲子於荆州与蜀郡太守王商书曰:“文休倜傥瑰玮,有当世之具,足下当以为指南。”
《隋书·经籍志》载《许靖集》二卷。

东吴
一句话,二陆乃是不可翻越的高山
张紘
纮著诗赋铭诔十馀篇。
《隋书•经籍志》:后汉讨虏长史《张纮集》一卷。梁二卷,录一卷。
《孙策传》裴松之注:典略云张昭之辞。臣松之以为张昭虽名重,然不如纮之文也,此书必纮所作。
《张纮传》注引《吴书》曰:纮见柟榴枕,爱其文,为作赋。陈琳在北见之,以示人曰:“此吾乡里张子纲所作也。”后纮见陈琳作《武库赋》、《应机论》,与琳书深叹美之。琳答曰:“自仆在河北,与天下隔,此间率少於文章,易为雄伯,故使仆受此过差之谭,非其实也。今景兴在此,足下与子布在彼,所谓小巫见大巫,神气尽矣。”
裴松之也知道张紘的文笔,而陈琳更称赞张紘之文尤过之。
胡综
《胡综传》:凡自权统事,诸文诰策命,邻国书符,略皆综之所造也。
张温
《张温传》:徵到延见,文辞占对,观者倾竦,权改容加礼。罢出,张昭执其手曰:“老夫讬意,君宜明之。”拜议郎、选曹尚书,徙太子太傅,甚见信重。
《骆统表》曰:然其弘雅之素,英秀之德,文章之采,论议之辨,卓跞冠群,炜晔曜世,世人未有及之者也。
《隋书•经籍志》载吴辅义中郎将《张温集》六卷。
韦昭
少好学,能属文。
《华核传》:曜、核所论事章疏,咸传于世也。
华核
……始为上虞尉、典农都尉,以文学入为秘府郎,迁中书丞。
核前后陈便宜,及贡荐良能,解释罪过,书百余上,皆有补益,文多不悉载。
《吴书二十》评曰:华核文赋之才,有过於曜,而典诰不及也。
薛综
凡所著诗赋难论数万言,名曰私载,又定《五宗图述》、《二京解》,皆传於世。
◎《薛综传》注引《吴录》曰:综少明经,善属文,有秀才。
◎《隋书•经籍志》:薛综注张衡《二京赋》二卷,亡。
《隋书•经籍志》:又有太子少傅《薛综集》三卷,录一卷,亡。
薛莹
莹涉学既博,文章尤妙,同寮之中,莹为冠首。
陆机
晋朝大文豪,“太康之英”
少有异才,文章冠世,伏膺儒术,非礼不动。
机天才秀逸,辞藻宏丽,张华尝谓之曰:“人之为文,常恨才少,而子更患其多。”弟云尝与书曰:“君苗见兄文,辄欲烧其笔砚。”后葛洪著书,称“机文犹玄圃之积玉,无非夜光焉,五河之吐流,泉源如一焉。其弘丽妍赡,英锐漂逸,亦一代之绝乎!”其为人所推服如此。
所著文章凡三百余篇,并行于世。
◎《隋书•经籍志》:又《连珠》一卷,陆机撰,何承天注,亡。
◎《隋书•经籍志》:爱逮晋氏,见称潘、陆,并黼藻相辉,宫商间起,清辞润乎金石,精义薄乎云天。
◎本传有《辩亡论》上篇、下篇;《豪士赋》讽齐王冏;《五等论》议五等爵制。
◎《经籍志四》:晋平原内史《陆机集》十四卷。梁四十七卷,录一卷,亡。

陆云
晋朝大文豪
刺史周浚召为从事,谓人曰:“陆士龙当今之颜子也。”
云字士龙,六岁能属文,性清正,有才理。少与兄机齐名,虽文章不及机,而持论过之,号曰“二陆”。后举云贤良,时年十六。
所著文章三百四十九篇,又撰《新书》十篇,并行于世。
◎《隋书•经籍志》:晋清河太守《陆云集》十二卷。梁十卷,录一卷,亡。

楼主 吴歌瑜韵  发布于 2014-08-02 03:45:00 +0800 CST  
绘画蜀汉
诸葛亮
诸葛亮,字孔明。彦远按:常璩《华阳国志》云:“亮以南夷之俗难化,乃画夷图以赐夷,夷甚重之。”
诸葛瞻
亮子瞻,字思远,善书画,为侍中仆射军师将军。(见《蜀志》)
孙吴
曹不兴
谢赫《古画品录》认为评价绘画水准的指标有六:
“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
《古画品录》中共录二十五人,分五品,一品五人,三国上榜者仅曹不兴,一品。其中称赞曹不兴的画曰:“五代吴时事孙权,吴兴人。不兴之迹,殆莫复传。唯秘阁之内一龙而已。观其风骨,名岂虚成!”
另一个比较权威的品议类著作是《历代名画记》:
图画之妙,爰自秦汉,可得而记。降于魏晋,代不乏贤。洎乎南北,哲匠间出。【曹(不兴)、卫(协)、顾(恺之)、陆(探微),擅重价于前】;董、展、孙、杨,垂妙迹于后。张、郑两家,高步于隋室;大安兄弟,首冠于皇朝。此盖尤所烜赫也。
……曹不兴(中品上),吴兴人也。孙权使画屏风,误落笔点素,因此成蝇状。权疑其真,以手弹之。时称吴有八绝。(张勃《吴录》云:“八绝者,菰城。郑妪善相,刘敦善星象,吴范善涣风气,赵达善算,严武善棋,宋寿善占梦,皇象善书,曹不兴善画,是八绝也。”)魏赤乌中不兴之青溪,见赤龙出水,上写献孙皓,皓送秘府。至宋朝,陆探微见画叹其妙,因取不兴龙置水上,应时蓄水成雾,累日雱霈。谢赫云:“不兴之迹,代不复见。秘阁内一龙头而已。观其风骨,擅名不虚。在第一品陆之下,卫之上。”李嗣真云:“不兴以一蝇辄擅重价,列于上品恐为未当。况拂蝇之事,一说是杨修。谢赫黜卫进曹,是涉贵耳之论。”彦远按:杨修与魏太祖画扇误点成蝇,遂有二事。孙畅之述,《画记》亦云。而李大夫之论,不亦迂阔?况不兴画名冠绝当时,非止于拂蝇得名。但今代无其迹,若以品第,在卫之上,则未敢知。(一人白画,杂纸画龙虎图,纸画青溪龙、赤盘龙、南海监收十种马,夷子蛮并兽龙头四,并传于前代)
又有《建康实录》:“曹作巨幅画像,心敏手运,须臾即成”“对头、画、手、足、心、臆、肩、背,亡遗尺度。”
赵夫人
吴王赵夫人,丞相赵远之妹。善书画,巧妙无双。能于指间以彩丝织为龙凤之锦,宫中号为“机绝”。孙权尝叹魏蜀未平,思得善画者,图山川地形。夫人乃进所写江湖九州山岳之势。夫人又于方帛之上,绣作五岳列国地形,时人号为“针绝”。又以胶续丝发作轻幔号为“丝绝”。(见王子年《拾遗录》)

曹不兴的成就主要在于佛画,为“吴中八绝”之一,其所创风格为南朝巨匠卫协所模仿(卫协师于曹不兴、顾恺之、张墨)。《古画品》和《历代名画记》中,曹、荀、顾、卫、陆、张的排名稍许变动,曹、荀至唐代地位比南朝梁时有降,而顾恺之则由三品升为上品上(能入谢赫《古画品》的人都是巨匠,所以顾恺之的地位依然是相当高的)。《历代名画记》中所著录自轩辕至唐会昌年间的有记载的善画者共三百七十一人中,三国时期占八人,分别是曹髦、杨修、桓范、徐邈、曹不兴、吴王赵夫人、诸葛亮和诸葛瞻。然而这只是一个有能画者的记载总录,从所录人数就可以看出入评的标准并不高。八人中只有三人有品级(曹不兴中品上,曹髦中品,杨修中品下),其他人或为无法评断,或为水平不足,无法定品。(《名画记》原文:上古质略,徒有其名。画之踪迹,不可具见。)张彦远在后面又对该目录进行了一些补充说明:
况汉魏三国名踪已绝于代,今人贵耳贱目罕能详鉴。若传授不昧,其物犹存,则为有国有家之重宝。晋之顾、宋之陆、梁之张,首尾完全,为希代之珍,皆不可论价。如其偶获方寸,便可椷持。比之书价,则顾陆可用钟张,僧繇可同逸少。书则逡巡可成,画非岁月可就。所以书多于画,自古而然。今分为三古以定贵贱:以汉魏三国为上古,则赵岐、刘褒、蔡邑、张衡(以上四人后汉)、曹髦、杨修、桓范、徐邈,(已上四人魏)、曹不兴(吴)、诸葛亮(蜀)之流是也。
可见该品级主要决定了画的“贵贱”,奥巴马的签名可以卖高价=奥巴马是书法家吗?显然名人效应是不可忽略的。而他又认为“详观谢赫,评量最为允惬”,可见该品级所定更可能指的是名画的综合价值,而谢赫的《古画品》则更偏重技艺水平。

楼主 吴歌瑜韵  发布于 2014-08-02 03:45:00 +0800 CST  
书法蜀汉
诸葛亮
诸葛亮书法之记载见于宋徽宗宣和内府的《宣和书谱》卷13:“(诸葛亮)善画,亦喜作草字,虽不以书称,世得其遗迹,必珍玩之。”
按诸葛亮之子诸葛瞻善书一点来看,这条记载还是有一定可信度的。但是也点明了诸葛亮“不以书称”,其书被后世收藏更多属于名人效应。在书法这一点上,或许诸葛瞻的成就还更高一些。
诸葛瞻
上已述。
孙吴
皇象(草书、八分、小篆)
◎《赵达传》注引《吴录》曰:皇象字休明,广陵江都人。幼工书。时有张子并、陈梁甫能书。甫恨逋,并恨峻,象斟酌其间,甚得其妙,中国善书者不能及也。
◎赵一清曰:○《寰宇记》卷九十:折石冈在升州江宁县南二十里,有大碣石折为三段,故以名冈,即吴皇象书碣也。
◎侯康曰:○王僧虔《能书人名录》云:吴人皇象能草书,世称沈著痛快。○袁昂《书评》云:皇象书如歌声绕梁,琴人舍徽。○张怀瓘《书断》云:右军【王右军,即王羲之。】隶书,以一形而众相,万字皆别;休明章草,虽相众而形一,万字皆同,各造其极。
◎王昶曰:《天发神谶碑》,张勃《吴录》以为华核撰文,皇象书也。《书断》及《法书要录》并以象官至侍中,《梁书》及《南史•皇侃传》并云青州刺史。惜《吴志》不为立传,不能定其孰是矣。
◎《集解》引《吴禅国山碑》注曰:宋黄伯思谓皇象书,字势雄伟,殊不审皇象在孙权时与严范、郑姥等号八绝。
◎《抱朴子•讥惑篇》云:吴之善书,则有皇象、刘纂、岑伯然、朱季平,皆一代之绝手也。
皇象主要涉猎草书、八分和小篆,尤善草书,现存作品《急就章》。马宗霍的《书林藻鉴》评皇象“章草入神,八分入妙,小篆入能”。
另有记载者如刘纂、岑伯然、朱季平等,史失其迹。
张昭(隶书)
少好学,善隶书
张纮(篆书)
◎《张纮传》注引《吴书》曰:纮既好文学,又善楷篆,与孔融书,自书。融遗纮书曰:“前劳手笔,多篆书。每举篇见字,欣然独笑,如复睹其人也。”
孙皓(隶书、小篆、飞白)
孙皓善隶书,又擅小篆、飞白。
皇象为孙吴第一书法家,虽不能与韦、钟相比,亦三国时的顶级人物。

音乐
韦昭
《晋书志第十三•乐下》:是时吴亦使韦昭制十二曲名,以述功德受命。
注:《隋书·经籍志》与《旧唐书·经籍志》二者吻合度极高,首创经、史、子、集之分类,经过几百年的乱世割据后,对三代至南北朝的重要典籍进行了全面的整理和收录,权威度非常高。凡《经籍志》不录而后世出现的,为伪托之作的可能性很大。故诸葛亮《琴经》予以排除。

医药学
都是基本空白

军事著作
诸葛亮
本传记载略,《隋书·经籍志》载《诸葛亮兵法》五卷。

地理学
虞翻:《川渎记》
◎章宗源《隋志考证》曰:○《太平寰宇记•江南东道》:虞仲翔《川渎记》曰:“太湖东通长洲松江水,南通乌程霅溪水,西通义兴荆溪水,北通晋陵滆湖水,东连嘉兴韭溪水,凡五通,谓之五湖。”

韦昭:《三吴郡国志》
◎章宗源《隋志考证》曰:《寰宇记•江南东道》引韦昭《三吴郡国志》。

楼主 吴歌瑜韵  发布于 2014-08-02 03:45:00 +0800 CST  
发明家
诸葛亮
略。
李撰
在司马徽门下求学的李撰“博好技艺,算术、卜数、医药、弓弩、机械之巧,皆致思焉”。

道家
葛玄
葛玄是东晋道教大神葛洪的叔祖父,可谓一脉相承。
◎《葛洪传》:从祖玄,吴时学道得仙,号曰葛仙公,以其练丹秘术授弟子郑隐。
◎《隋书•经籍志三•子部》:《老子序决》一卷,葛仙公撰。
唐滂
◎《隋书•经籍志三•子部》:《唐子》十卷,吴唐滂撰。(《经籍志》将其归入道家列。)

佛家
支谦
支谦是三国时最重要的佛经翻译家,在佛教史上地位非常尊崇。
释慧皎《高僧传》:汉献末乱,避地于吴,权召见,悦之,拜为博士,使辅导东宫,与韦曜诸人共尽匡益,但生自外域,故《吴志》不载。
博览经籍,莫不精究,世间伎艺多所综习。遍学异书,通六国语。
谦以大教虽行,而经多梵文,未尽翻译已妙善方言,乃收集众本,译为汉语。从吴黄武元年至建兴中,所出《维摩大般泥洹法句瑞应本起》等四十九经,曲得圣义,辞旨文雅。又依《无量寿中本起》制《菩提连句梵呗三契》,并注《了本生死经》等,皆行於世。

楼主 吴歌瑜韵  发布于 2014-08-02 03:45:00 +0800 CST  
综上所述,蜀汉的发明成就、军事学成就可爆孙吴,其他方面基本靠葛贼和谯周拯救了,余之人皆不足道,惜亮无后继,周卖蜀汉,岂非天耶?

楼主 吴歌瑜韵  发布于 2014-08-02 03:46:00 +0800 CST  
@浅河冬叶

数学方面有刘徽……
陆机确实是太康文学最出色的代表,但是我觉得主要还是天赋异禀的原因……陆氏感觉主要还是研究经学的,比如长辈陆绩,陆喜什么的。他父祖的学问也仅仅算是当时士人的普通水平吧。陆机交好的众人也未见有文学特别出色的。以前绿绮谈到这个问题时说,吴无玄学,文化思想发展水平上落后了魏晋一个时代。另外在曹魏文学的地位因为曹操父子大力提倡的影响而大大提高,东吴我感觉还是以经学为主业。
顾谭确实性格很像嵇康,但是他遗留的事迹太少了,我也不能妄言他一定能够达到怎样的高度。我觉得诸葛恪为代表的太子四友肯定有不少著作未流传下来,毕竟他们当时名满东吴而却大多没有善终。尤其是诸葛恪,基本被视为反面典型,这样他的著作是很难有粉丝的。相似的钟会也是才华横溢,而他据蜀地反叛之后所有的著作后来都没流传下来。
◎《隋书·经籍志三·子部》:梁有《诸葛子》五卷,吴太傅诸葛恪撰。亡。
这本书在《吴书》里面压根没有提,而到隋唐时也只剩一个名目了。

楼主 吴歌瑜韵  发布于 2014-10-12 19:17:00 +0800 CST  
@浅荷冬叶
抗儿水平确实强过他爸,但是还是属于非大家的范畴(吾彦也有过比较中肯的评价)。
你提到的陆机文风形成于吴朝这一点很重要,我以前好像忽视了这个。这还是容易理解的,因为吴和魏晋一样都在快速步入世家贵族社会的过程中,这种文风是明显的贵族文学,而二陆的风格和太康文学整体上比较一致,明显不同于建安,更不同于汉代,可谓是殊途同归吧。毕竟吴最后被征服,所以玄学最终成为了社会主流,顾荣入洛也在恶补玄学。譬如隋继承北周推崇儒学,灭陈后就用儒学来改造南方的清谈风气了。
《史通·自叙》:夫开国承家,立身立事,一文一武,或出或处,虽贤愚坏隔,善恶区分,苟时无品藻,则理难铨综,故陆景《典语》生焉。
与《典语》并列的是《淮南子》《法言》《论衡》《风俗通》《人物志》之流,说明陆景确实为一时名家,被埋没了。如果不是他死于伐吴之役,或许张华要感慨“利获三俊”了吧。我感觉要想评价高,必须在名流士人中混出名气,获得大人物的认可。当时论才华高低,基本就看大家的评议了。
“三虎”的典故有意思,只是不知靠谱度如何,陆晔感觉著述很少啊

楼主 吴歌瑜韵  发布于 2014-10-13 03:00:00 +0800 CST  

楼主:吴歌瑜韵

字数:7688

发表时间:2014-08-02 11:43: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9-03 09:29:48 +0800 CST

评论数:111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