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何谓科学奇幻





【科学奇幻】英文为【science fantasy】,其定义是借用【科幻science fiction】所设想出的科幻元素写出的奇幻作品。


很多人对这类作品的直观印象是,【科幻奇幻】属于【奇幻fantasy】(这个结论完全正确),但在含有科学元素的同时也含有魔法和神话等元素(我们主要想研究的是这后半句话)。


实际上【科学奇幻】不一定必须含有魔法元素,比如说,很多科学奇幻作品实际上是用了某些灵异、咒术、符文法术、召唤术、精神力控制甚至通过某些超自然手段强化人体(类似我们中国人说的修仙),但问题是,这些作品一概不会声称自己含有魔法要素。
因此,科学奇幻其实并不想某些人想的那么简单【科学+魔法(或神话)就是科学奇幻】。


我们很容易看出这类科学奇幻作品是非常不科学的,但实际上还有很多科学奇幻作品表面看来是很科学的,至少能忽悠瘸不太了解科学的读者,比如说为了兼容不同历史和世界观背景,漫威旗下的漫画英雄故事里甚至使用了平行宇宙和相交宇宙这种“科学设定”。




【第一部分 科学奇幻中的所谓科学元素】
我在“科学设定”上打了引号,是因为这些个东西并不科学。
例如,【平行宇宙】只是历史上的学者们为了从哲学上解释量子退相干现象而做出的想象和假设,这东西迄今为止不仅没有实证,甚至从最早的定义就已经确定它们是不可能被证伪的(没有可证伪性的东西根本就不算是科学设想)。
因此,实际上平行宇宙的说法只不过是科学发展过程里,某些学者一厢情愿的幻想,它并不属于科学的一部分(就像古人认为心脏主管人的感情和情绪一样扯淡)。




类似的东西很多,这类东西通常我们称之为【学者的误解】,比如:
1----超光速时间倒流
没错,相对论刚提出时,没有几个物理学者真的理解它,很多物理学者根本没动手演算一下洛伦兹变换,也没有研究一下尺缩钟慢的推导,就一拍脑袋想出一个【超光速时间倒流】,这货流毒甚广,从相对论诞生时代一直流传到现在,还有很多科普作者和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相信【超光速时间倒流】是相对论的结论。
实际上,相对论中超光速之后时间和空间都变成纯虚数,已经没有原来的时间和空间意义,所以相对论里也不存在什么时间倒流的说法。

这属于早期学者在不了解相对论的时候仅凭误解创造出的东西,所以我们称之为【学者的误解】。




2----人择原理
人择原理根本就不是物理原理,这货甚至根本不科学,只是一种纯粹的变相的唯心主义观点。
它和平行宇宙本是一家,只不过平行宇宙至少是在科学层面进行了设想,人择原理则忽视了事物的客观性。
比较弱的人择原理(比较客观的)一般认为,宇宙经历了某些类似第一推动的转变之后,最终确定了宇宙规则和各种常数,它的条件恰好能保证人类的出现,所以,因为人类可以在宇宙里存在,所以宇宙一定拥有某些性质。
原始的人择原理并没有说人类的存在是导致宇宙产生各种特性的原因,而是说因为宇宙拥有了那些特质才能保证人类可以存在;但宇宙为什么会产生那些特质,人择原理不想对这个问题进行解答,需要别的理论去解释宇宙各种特质的成因。

这说法本来没问题的,但就是有些不知是疯是傻还是别有用心的人,要曲解这句话,他们把人择原理理解为:
宇宙是为了让人类存在而产生那些特定规则和常数的。
换而言之,如果人类不存在,宇宙就不会是这个样子,宇宙的一切特质都是为人类服务的。
能把一条科学的客观陈述理解成世界绕着人类转,这脑子也是被驴踢坏了。




3----量子自杀
提出【量子自杀】的人认为,因为有无数个平行宇宙存在,其中总有一个宇宙里,某人无论如何自杀都死不了,虽然无限自杀却保持不死的概率很低,但在量子力学中是有这种可能的。
这属于早期的学者在不理解量子力学的前提下产生的误解。
实际上在量子力学研究中,早有人提出过一种说法:
【也许可以真的分化出平行宇宙,但是平行宇宙也许只能存在一瞬间,然后就被主宇宙吸收了】
这种说法就可以一刀砍死所谓的【量子自杀】。
换句话说,如果你考虑【分化出的平行宇宙能存在多久】这种问题,你就会从量子力学中找到另一个答案:
分化出的平行宇宙如果不是现实发生的事情,那么就只能存在一瞬间(几个普朗克时间左右),然后就被现实宇宙(主宇宙)吸收,所以时间线是单条的,没有发生的事情就是没有发生,不会存在一个其他的宇宙让它发生。
也就是说,假如你无限自杀却永远不死的那个宇宙真的存在,它会只能存在几个普朗克时间,然后就回归主宇宙时间线了,那么实际上你无限自杀却不死的时间一共持续了几个普朗克时间那么短,然后你就以大概率结束了你的无敌状态,也就是在主宇宙里死了。
认为量子自杀可以永远不死的人,他们忘记了量子力学中的概率还有时间限制的,不是说永远保持一个状态。




4----空间折叠
空间折叠这玩意并不是科学幻想,我们都知道科普读物里怎么解释空间折叠,他们会给你展示一张纸,然后在它上面画两个黑点,然后把纸折叠起来让两个黑点重合,然后告诉你【折叠空间可以让两个距离很远的点重合,你可以从一点直接到达另一点】。
好吧,现在我就要问你们了,你真能把整个宇宙这张纸折叠一下,让太阳系和天狼星系重合,然后你瞬间飞去天狼星系吗?
你可能已经懵逼了,你懵逼就对了,说明你脑子还正常。
根本不可能有那么强大的力量能把整个宇宙空间折叠起来。。。万有引力是巨大天体质量造成的空间弯曲,黑洞也不过只能弯曲一部分空间,还不至于把魔爪伸到整个宇宙的范畴,你想想要什么样的超级力量才能把银河系这么大的范围弯曲到【折叠】的程度?!恐怕这力量可以媲美宇宙大爆炸了,你这哪是空间旅行,你这是毁灭全宇宙。
所以说,真正的科幻作品里不会用空间折叠这说法来实现星际旅行,因为只要是邮电科学素养的人就知道用空间折叠进行星际旅行的人脑子都被驴踢了。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现在你应该明白,真正的科幻作品都不会用这些设定,因为这些实际上从来都不是科幻,而是现代神话幻想。它们实际上和古代人用阴阳五行解释仙术是一样的,那都是纯粹的幻想,只是披了一张我们这个时代的理论外皮,阴阳五行解释仙术披的是古代理论外皮而已,所以说它们本质一样,这种幻想和科学没有一毛钱关系。
你们那些吐槽《星际迷航》不科幻的人,我可以告诉你们星际迷航使用的是阿库别瑞引擎进行时空旅行,这引擎的时空理论是符合广义相对论的,这才叫科学的幻想(你们如果认为折叠空间算科幻而星际迷航的超光速飞行不科幻,我建议你们放弃科幻粉丝头衔,因为你不懂什么叫科幻)。

楼主 厉风  发布于 2017-08-23 01:03:00 +0800 CST  
除了【学者的误解】之外,还有约定俗成的误解,例如:
1-----超级英雄的手臂护垫
某人从高处落下,被超级英雄用手臂接住就毫发无伤,这就是所谓的【英雄手臂护垫】。
现实情况是,超级英雄如果没有为坠落者做好缓冲,那么坠落者照样是个死。
而最大的问题是,所有用到这个【英雄手臂护垫】案例的作品中,超级英雄都没帮坠落者进行缓冲,所以【英雄手臂护垫】成了一种英雄光环,英雄特有的反物理定律超能力。
这个超能力不是某个超级英雄漫画作家独创的超级能力,而似乎是所有超级英雄默认都有的超能力,只要你有英雄光环你就能做到这种反科学的神迹。
其实就是因为大部分的科学奇幻作家都和普通大众一样默认了【英雄救人、对方得救】这个套路的成立,根本不去管这种救援方法行不行。
所以【手臂护垫】这种超能力成了一种约定俗成,而且没什么人追究它不科学,反正也只是在科学奇幻作品里才出现这种情况。




2-----关闭发动机飞船刹车静止
牛顿若在天有灵,看到这种设定绝对会气的从棺材里爬出来:“惯性定律被你们吃了?!”
然而所有的科学奇幻作品里都有这个约定俗成的设定,只要你把飞船发动机一关,飞船很快就停了下来。
没错,就算你已经生活在21世纪(航天和人工智能世纪),你周围的绝大多数人还都在认为【没有动力物体就会停止运动】!你没有生活在中世纪,但是你周围大部分的人的科学素养并不比中世纪的人好到哪去。
于是【关机停车】这种奇迹就在科学奇幻作品里默认成立了,可以算是科学奇幻作品里常见的世界物理规则设定之一。




3-----一发爆全机
在科学奇幻作品里,你只需要一发炸弹就能炸掉一艘飞船、巨舰、小岛、星球。。。
多么碉堡的【一发】!少年,要来一发吗?!
这似乎也是科学奇幻作品里的一条通用物理规则。
子弹打人一般是留在人体内而很少有穿过,而导弹炸东西全都是一发全灭,这就是科学奇幻的niao性。




我写到这里,如果你们还认为【带有科学要素的幻想就是科幻】,你如果眼看着一发爆全机、手臂护垫、人择原理、空间折叠横行还认为你看的作品属于科幻,你真的对不起【科幻】这两个字,而且【科学奇幻】早在心里骂了你一万句,因为你把本属于它的领域强行划给了【科幻】:
“你个二货帮着【科幻】抢我【科学奇幻】的饭碗!”科学奇幻如是说。




【科学奇幻】作品中也会出现真正科学元素,比如说人被砍掉脑袋会死,但是请记住一点:
科学奇幻并不是因为要对自己作品的科学性负责才写到这些【很科学】的设定的,而只是因为这些设定属于科学奇幻作者承认的【生活常识】。
换句话说,科学奇幻并不是在幻想的道路上无限前进的,科学奇幻作者通常受限于科学常识体系,他们的作品一般不会打破生活常识这类一般认知,如果真有一个作品故意写很多反常的幻想设定,然后给你解释一下为何这样反常,那倒反而有科幻味道了,科学奇幻一般不会干这事。
所以在【科学奇幻】中,人物不穿隔离服就去外星球探险(旅游?),从一艘近光速飞船上跳到另一艘飞船上,因为有控制震动的超能力就能震塌一座山。。。这种案例多如牛毛,因为作者并不在乎什么叫科学合理性。


所以,在科学奇幻中那种种不合理的情况,实际上可以类比于古人设想神仙妖怪的异能,作者是不会考虑这些异能客观上会造成何种影响,是否合理的。
【科学奇幻】可能会告诉你这些异能或者奇迹可能来源于魔法或超自然力量,也可能告诉你这些东西是“科学奇迹”,但请注意,这里的“科学奇迹”其实和地摊文学里那些给你讲一套灵异理论然后解释很多现象,或者网络上的民科理论,本质上是一样的,说到底就是胡乱幻想,或者直接可以称之为胡思乱想。
古代的奇幻小说,比如涉及到神仙妖怪的,也会借助所谓的古代理论(比如阴阳五行)来给你解释仙术或者法宝,又或者神仙妖怪的异能,这和科学奇幻没什么本质区别,作者的根本目的就是披一张理论外皮忽悠读者,至于他写的东西是否合理,他根本不在乎,科学奇幻也是如此。


所以,如果你看不透这事,你就会把只是披了张科学皮的【科学奇幻】当成【科幻】,因为你不知道【科幻的出发点是尊重科学合理性】,你以为【只要带科技元素的幻想就是科幻】,这不是【科学奇幻】故意骗你的问题,而是你自己张冠李戴。

楼主 厉风  发布于 2017-08-23 01:03:00 +0800 CST  
【第二部分 历史遗留问题】
科学史上,【物理学】最初被称之为【自然哲学】,随着科学发展,【自然哲学】这个说法逐渐与【物理学】区分开来,【物理学】有了自己严格的定义。


这就类似于【科幻】与【科学奇幻】的分野。
最早来讲,科幻作家根本不知道什么叫科幻,所有带有科技要素的小说,都被笼统称之为【科学小说】,也就是【科幻science fiction】。
后来,有一些文学研究学者、科幻作家、科幻研究者、科技工作者,它们开始意识到三个问题:
1-----如何区分【科幻science fiction】与【奇幻fantasy】
2-----【科幻】到底指什么
3-----【科幻】在文学分类中的地位


历史上有很多人很反感这三个问题,包括一些科幻作家、奇幻作家、读者。
但文学研究者都很关注这三个问题,因为任何一个成熟的文学门类都需要比较严谨的定义和划定标准,这是学术研究的需要。
那些俗人反感这三个问题,主要是因为思考它们太费脑子,这就像是某些人玩电子游戏特别烦那些复杂的游戏规则一样,当然,这种玩家也就能玩个切西瓜或者碰球,魂斗罗对他们来说都太难了(玩魂斗罗至少得弄明白怎么跳台阶,怎么各向开枪,人物身体什么部位有中弹判定。。)。


换句话说,这三个问题当然不是给头脑简单的人预备的,这是学者关心的问题,或者更扩展范围来说,是一些专业的文艺粉丝才关心的问题。


由于这三个问题的出现,文学界界定出了一个新的文学分类,它就是【科学奇幻science fantasy】,这就像是把自然哲学和物理学区分开来,【科幻】与像是科幻的【奇幻】被区分开了。


实际上【科幻】最早被视为【奇幻(泛指所有惊奇幻想作品)】的一个分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古典意义的【科幻】指的就是带有科学要素的神奇幻想作品,这个定义和今天的【科学奇幻】是一样的。

所以我可以负责地告诉大家,历史上早期的【科幻】实际上就是【科学奇幻】,而不是我们现在对【科幻】的理解。


【纯粹科幻粉】指的是只喜欢【科幻】而不太喜欢【科学奇幻】的粉丝,所以我们常说的【科幻粉】其实不只是指【纯粹科幻粉】,还包括一部分【科学奇幻粉】(他们既喜欢科幻,也喜欢科学奇幻)。
题外话:【科学奇幻粉】中还有极少一部分是反感【科幻】的,他们受不了【科幻】的相对严谨性和合理性,他们喜爱【科学奇幻】的无拘无束天马行空(简而言之就是有反理性倾向)。


因为有这部分【反理性】的【科学奇幻粉】存在,所以我们也不能说所有【科学奇幻粉】都是【科幻粉】。


但是从人数和比例上来说,绝大多数的人同时喜欢科幻和奇幻,都是【科学奇幻粉】,他们对【科幻】【科学奇幻】【奇幻】【其他幻想文艺】都是喜爱的,约占人群的7成。
喜欢【纯科幻】但不喜欢【科学奇幻】的人,是极少数,他们在人群中的比例不到千分之一,但这些人里居然还有不抗拒【纯奇幻】的人存在,这些奇葩人士(无贬义)口味确实独特,纯科幻和纯奇幻他们都爱,唯独不喜欢科学奇幻这种杂交品种,真是众口难调啊。


去掉前面说的7成【科学奇幻粉】,人群中还剩下2成【纯科学奇幻粉】,这些人喜欢带有科学的幻想作品,但讨厌【科幻】这种需要考虑合理性和科学性的有一定严谨性的作品;
说白了就是,这些【纯科学奇幻粉】不喜欢太费脑子的玩意,实际上他们也讨厌那种世界观特别复杂严谨的【奇幻】文艺。


最后1成的人,他们应该被称为【纯幻想粉】,无论你给他们看什么作品,只要是费脑子的他们就反感。
所以这样算起来,除了7成【科学奇幻粉】之外,剩余3成都是【不费脑子粉】。


有人说我对【喜欢动脑】的人统计为7成,可能高估了,实际上没高估,完全不爱动脑的人在人群里的比例确实只有3成左右,剩下7成只不过是不见得都爱科学,他们在其他领域可是很喜欢动脑的(你们可以看到很多人特别关心人际关系家长里短,还有很多人特别关心怎么给自己牟利,他们特别喜欢研究各种领域的游戏规则,这些人对于科学奇幻都是不抵触的)。


那么最后回头来说历史遗留问题:
很多早期的作品,被那个年代归类成了【科幻】,而在今天的标准来看它们实际上是【科学奇幻】。
但是如果你要去和人说这些作品是【科学奇幻】,肯定有很多人不愿意接受你的说法,这里有个历史传承约定俗成的问题,因为人们不爱改变自己的传统认知。
你知道卡路里标准被废除,改为焦耳标准费了多大劲吗?那是相当费劲,以至于现在还有一些国家和地区还在沿用卡路里的标准,几十年了都没改过来啊。


所以,你要让一些人成人某些古典科幻作品应该改叫科学奇幻,人家的粉丝那是绝对不乐意的,叫了这么多年都习惯了,你说改就改啊?!


所以,说到这个问题我只想让大家清楚一件事:
标准早就有了,但有多少人理性地接受更科学合理的标准,这是任重道远的事情。
【科学奇幻】这个界定标准早就有了,但几十年过去了,【主流科幻界】还不愿意承认自己应该是【科学奇幻界】,这事恐怕会一直这么【误】下去,毕竟这只是个文学分类问题,没有科学问题那么严肃,恐怕几百年后也不会改成更科学合理的标准。


我们可以设想,将来很长一段时间,某些古典【科幻】依然不会被承认为【科学奇幻】,而且还会有很多人继续鼓吹【科幻与科学奇幻没有绝对界限】。


其实【科幻与科学奇幻没有绝对界限】是一种狡辩。


O型血和B型血有绝对界限吗?我告诉你还有亚孟买血型存在,这血型表面看来就是O型,但它也含有A或B型抗原。
但我们还是说O型血和B型血有区分,因为这种区分是一种原则。


男和女有绝对区分吗?也许你也听说过阴阳人。
我们说男女有别是一种区分原则。


什么叫原则?原则是指应该这么做的标准,而不是指实际上已经做到的事情,特例总是有的,或者违反标准的做法也是实际存在的,不能因为个例或者违反标准的行为就说标准是错的。


【科幻】和【科学奇幻】的区分标准最根本的说法可以是【作者是否有意识地尊重科学合理性】,【是】就是【科幻】,【否】就是【科学奇幻】,就这么简单,这就像是用软色体来区分阴阳人到底是男是女一样(只不过现实里未必有人这么做,因为不是所有阴阳人都愿意去做这种鉴定,连正常性别的人都有些不愿意接受自己的性别呢,所以实际的操作未必都能精确完成,但不意味着标准是错的)。




真正在乎【科学合理性】的作者写出来的作品,肯定会有很浓厚的科幻味道,而不在乎【科学合理性】的作者写出来的东西要是很科学很合理那才怪了!


《北京折叠》这种作品实际上就是科学奇幻,它并不太在乎科学合理性,所以你也确实很难从中读到浓厚的科幻味道,它充其量就是个幻想小说,你说它是科学奇幻绝对不会有错。
问题在于,有些人非要说它是科幻,这个事情最后就是拼谁的嘴大了,就算在科学界,类似的案例也不少见:
牛顿当年就靠嘴大,当年莱布尼茨也搞出了【微积分基本定理】,而且牛老大有抄袭莱布尼茨的嫌疑(因为莱布尼茨的论文给牛顿看过),但因为牛顿爵士地位太显赫,没人敢说他抄袭莱布尼茨,所以莱布尼茨这个发现最后还得喝牛顿一起冠名为【牛顿-莱布尼兹公式】,牛老大还得放在前面。


现阶段,我们要想非常客观地、科学地界定哪些作品是科幻,哪些是科学奇幻,还真不容易,因为科幻界还在跟着科学奇幻界混吃喝,科学奇幻界打死也不愿承认自己是科学奇幻界,而非要叫自己【科幻界】,恐怕这才是某些人鼓吹【科幻与科学奇幻没有绝对界限】的真意吧,现实的引力太沉重了。


像《三体》这样的作品,它确实有很多科技设定bug,但你从这部作品的方方面面都能看出来作者是在尽心尽力维护科学合理性,作品里的科技设定和剧情设定疏漏那都是作者专业知识有限和对剧情思考有限导致的,几乎都是不可避免的复杂问题失误,没有低级错误,这样的作品完全符合【科幻】的定义【有意识地尊重科学合理性】,所以《三体》是真正的科幻无疑。


而《卫斯理》系列小说根本不在乎什么叫科学合理性,只是借用了一些像是科幻作品里才有的要素(比如外星人、比如超能力、比如神秘现象),这显然就是科学奇幻。


唯一的问题是,卫斯理系列小说一直都被传统视为“科幻”,要真想扭转这种错误分类认识,还真不容易,估计不会比淘汰卡路里标准容易,每个几十年上百年真就做不到。
现代科幻界自己都不肯承认自己实际上主要是科学奇幻(各种科幻小说大奖实际上都是科幻、科学奇幻、奇幻三家共享的),这才是最大的问题,你想要共享奖项没什么不好,但也不必非得对外宣传是什么【science fiction】奖吧?我就不觉得改叫【科学与奇幻奖】有什么丢人的。

楼主 厉风  发布于 2017-08-23 02:28:00 +0800 CST  
【第三部分】科学奇幻靠哪边近?


很多人说【科幻与科学奇幻没有绝对界限】,其实这话不对,【尊重科学合理性】的作者写出来的东西和【不在乎科学合理性】的作者写出来的东西真的有很大区别,真的找不到有什么人故意写一些【看起来在乎科学合理性又不在乎科学合理性】的作品,因为这种作品一眼就能看出来属于【不在乎科学合理性】。


问题就在于,【尊重科学合理性】的作者会费心费力查资料学东西,仔细思考作品逻辑设定,最终让作品在相当程度上体现出对科学结论的认可,以及逻辑的基本自洽。
实际上在奇幻小说界,真正费心设定作品世界观和逻辑自洽性的的作品也是一眼就能看出来,根本不存在某种作品介于【认真设定流】和【随意胡搞流】之间,因为你要真想在认真和胡搞之间找一个平衡点,这才是最难的事情:
结果只有两个:1----要么看起来就是认真,只是能力所限没有做到十分严谨,但也算是有点严谨的。
2----要么看起来就是胡搞,因为只要你能做到看起来像是认真,那就需要有一定严谨性了,那就根本看不出来像是胡搞了。


现实里你能区分一个人做事认真还是不认真吗?
你肯定能。
如果一位领导无法判断下属工作是否认真,那这领导就没法干了,这种神属下也是奇葩了。


实际上,【认真】是个很高的标准,它对应了一定的成本付出,肯付出这些成本的人才会被判定为认真,而那些不肯付出这些成本的人肯定会距离认真的标准很远。
因为不会有人付出了不少成本最后就为了达到【认真】的附近,付出大量成本却得不到好评,每个人做事时都会进行成本和收益衡量,在做完事情之前他就能预测自己最终完成目标要多少成本,成本太高他就不会继续干了。
所以,只有那些对于【尊重科学合理性】有坚强追求的人才可能写出达到科幻标准的作品,而没有这种追求的作者会在半路就放弃付出那么高成本(所以它距离科幻的标准一定很远),而不会在【非常接近科幻标准的附近放弃】,真能接近科幻标准的话,咬咬牙就达标了。


所以,那些说【科幻与科学奇幻没有绝对界限】的人,一方面没有做过思考,另一方面也没做过统计。
实际上所有的科幻与科学奇幻作品中,不管现在被如何分类(我是说有些科学奇幻作品被分在科幻类别下,我们不考虑这种实际划分,我们只考虑理论上应该按标准怎么划分),实际上只有两种类型:
一种是科学性和合理性都比较高的,另一种是对科学性和合理性都不太在乎的(有些看似很在乎逻辑自洽的作品,其实不表示它在乎合理性,因为它们在科学设定方面一塌糊涂,经常有前面我们提到的那些个类似【手臂护垫】【一发爆击】的设定,说明它们其实也不太在乎合理性)。




真正没有绝对界限的是【科学奇幻】与【奇幻】,因为【科学奇幻】就是【奇幻】的子类。
有人说,不带科技要素的【奇幻】就不是【科学奇幻】,此言差矣。


某些作品里,作者写的实际上是些古代科技或者外星科技,比如某一部作品中英雄人物制造了希腊火,用它智取敌人,作品从始至终都不提这是一种技术,而是借用人物之口说这是魔法,但作品里却介绍了希腊火的做法,实际上就很像是我们用科学解释某种科技的套路,唯一的问题是作者的解释在化学和物理上都是错的,不靠谱的,那么你觉得这算科学奇幻还是纯粹的奇幻?
实际上我们不好界定它,我们只能说这绝对不是科幻,因为它既没有确切地把希腊火视为一种科技,也没有成功地给出合理科学解释。
但它确实很像是科学奇幻,你要知道,西游记里也用五行理论解释了八卦炉的门道,在当时的科技水平来看,这也很有科学奇幻的味道;而今天我们用来解释闪电侠超能力成因的说法看起来也很有科学奇幻味道,但在未来的读者眼里看起来可能会和我们今天的人看待五行八卦理论一样可笑。
所以,在未来读者眼里,孙悟空和闪电侠可能没什么本质区别,在未来读者眼里这些都属于纯粹的奇幻,只不过我们今天会认为闪电侠是科学奇幻。


总而言之,真想要绝对找到科学奇幻和奇幻的界限,那才是很难的,而科幻与科学奇幻的界限很清晰,成本鸿沟已经决定一切,要么有人肯付出成本越过鸿沟,要么就是不付成本望沟兴叹,不会有人悬在鸿沟上方一直处于好像能过去却没过去的状态的,除非那作品烂尾了。

楼主 厉风  发布于 2017-08-23 03:10:00 +0800 CST  
【4】科学奇幻的技术含量在哪


如果你们觉得【科学奇幻】比【科幻】低一等,那我说你这是偏见。
我也曾长期抱有这种偏见,那是因为我没有仔细思考过科学奇幻的技术含量在哪。


很多人觉得【科幻】比【科学奇幻】高一筹,其实是因为他们觉得科幻在科学合理性上更严谨,要做到这样不仅要花费心血,还有有知识储备和运用能力。
诚然,上述特点确实是【科幻】的高端所在,但是这不意味着做不到这些的东西就低端。


高端的【科学奇幻】通常有一个使命:
它要兼容自己包含的科技与神话元素。


比如说,漫威宇宙(蜘蛛侠、复仇者、X战警、北欧神、死侍这些货组成的英雄漫画体系)和DC宇宙(正义联盟、正义会、新神族、上帝体系这些组成的英雄漫画体系)就是典型的科学奇幻,而且属于比较高端的科学奇幻,它们都含有科学和魔法元素,还要把这些元素放在一个世界里展现,让它们在规则上兼容。


要兼容两套本来就有矛盾的体系,这可是很难办的一件事(物理学界至今都想兼容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时空背景,但到今天为止连门路都没摸到),所以你就可以想象,要兼容科学与魔法是多么难以完成的任务。
漫威和DC的漫画体系做过很多大事件和重启来改善兼容性,而在兼容道路上走得最远的是两个漫画体系对应的影视剧体系,即【漫威影视宇宙】和【DC影视宇宙】(漫威现在做的很好,DC已经被甩了几条街,所以现在漫威是美国漫画界头把交椅,读者水平也在不断提高,逼着创作者提升作品的兼容性和逻辑性,这是历史大趋势)。


如果诸位看过《神盾局特工》这系列的美剧,你们就会明白我在说什么,这系列作品中,在尝试用科学兼容魔法(虽然它不可能做到科幻的程度,因为不可能给得出科学合理的解释,这也不是作品的追求,作品的追求只是兼容,而不要求现实合理)。


科学奇幻也是要求有【逻辑性】和【兼容性】的,只不过不像科幻那样追求比逻辑性更高层面的【合理性】和比兼容性更高层面的【科学性】而已。
但在手里握着一把互相矛盾的牌(科技与魔法)的前提下,即便科学奇幻的追求没有科幻高,但要达到兼容目标实际上比科幻追求【科学合理】还难,毕竟科幻的体系天生自洽(科学与现实并无矛盾),而科学奇幻的体系是天生自相矛盾(起码魔法这玩意在现实角度来说绝对是块心病)。




如果说科幻的技术含量是在手里有一副天生兼容的好牌的前提下,尽可能展示出牌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兼容性的话,那么科学奇幻的技术含量就是在受力有一副天生的破牌的前提下,把破牌化腐朽为神奇。


奇幻作品的技术含量分级(本列表仅供参考):
【菜鸟级】什么技术含量都没有的科学奇幻,具体例子还真举不出来,因为只要有点知名度的作品肯定都进入学徒级了,菜鸟级的作品没有人性社会话题也没有独创的世界观体系,这种作品不可能会成名,所以我也举不出什么知名案例。


【学徒级】不考虑作品中幻想要素的自洽性,世界观体系也很简单,只是单纯借助幻想世界讨论人性、社会等现实问题。
《北京折叠》就是这个档次的作品,而且它只是展现了幻想场景和情节,没有明确提出问题,更没有解答问题,所以就算是在学徒级里面,《北京折叠》也是低技术含量的科学奇幻。
不过它至少是有点人文内涵的,比起那些什么都没有的科学奇幻(没任何技术含量的【菜鸟级】)是强多了。


【游侠级】作品有独立构建的世界观,世界规则比较简单,而且基本自洽。
《fables》漫画系列属于这种水平的作品,它有很简单的世界观(童话人物存在于现实,并按一定规则拥有能力),世界规则也基本自洽(当然它还没有很好地平衡不同童话人物能力与现实规则)。

另:《圣斗士星矢》漫画系列还没有达到游侠级水平,但至少有了一套简单的世界观,只不过世界规则和具体案例非常混乱,各种自相矛盾(所以它没达到游侠级水平,但在学徒级里面算水平不错了)。


【大师级】作品有独立完整的复杂世界观体系和世界规则,而且基本自洽。
不用我说,各位可能已经想到了《魔戒》或者《哈利波特》。
漫威宇宙和DC宇宙也在努力朝着这个水平迈进。


给出上表是因为【科学奇幻】作为【奇幻】的子类,也按上表原则衡量其技术含量,但请注意:
【科学奇幻从不按照作品的科学性高低来衡量技术含量】


这也是科学奇幻不能算是科幻的原因,因为追求就不同(科幻是肯定要拿科技含量说事的,只有文学素质没有科学素质的科幻不是好科幻,只有科学素质没有文学素质的科幻却未必不是好科幻,比如《三体》或者《基地》)。

楼主 厉风  发布于 2017-08-23 04:01:00 +0800 CST  
【第五部分 科学奇幻与软科幻的区别】


【软科幻】的定义是【缺少详细科学原理解读且不以科学技术为核心探讨问题的科幻】。
语文好的同学可以理解判断出这句话的主干是【软科幻是一种科幻】,所以我们先要说明一件重要的事:
【软科幻不是科学奇幻,两者有巨大区别】。


要界定一个作品是【软科幻】,前提是你先能界定它是【科幻】,而不是【科学奇幻】。
那么就要求这个作品符合科幻的界定标准,一般有如下几个原则:
【1】合理性原则
从【作品在剧情设定方面几乎没有低级逻辑矛盾、只有极少数复杂问题犯错】可以看出,作者有意识地追求剧情的逻辑自洽性和合理性(合理性举个例子就是现实里某个人遇到这种情况会采取什么行动,小说里的人也采取类似行动,而不是采取在现实里的人不会选择的行为)。
不满足此标准的作品直接可以界定为奇幻(神话故事里的人物很多都不按常理出牌,全是剧情需要,而科幻应该避免【剧情需要】,而应该【顺理成章】)。


【2】科学性原则
从【作品在科技设定方面几乎没有科学结论方面的低级错误,只在少数复杂问题和专业问题上犯错】可以看出,作者有意识地追求科学合理性。
不满足此标准的作品直接可以界定为奇幻(科学奇幻里的科技设定与魔法设定的功能是一样的,都只是为了奇幻世界观服务,都属于奇幻世界规则的一部分,而不需要遵守现实规则)。
科幻允许在社会交际、人性思考等领域犯错误(因为这些领域都属于专业领域,毕竟相关的学科普及程度很低,大众很难接触到专业结论)。



【3】科幻要素权重原则
作品应该有不少于3个科技幻想设定带有简单原理解读支持,且该科技幻想不属于常见的科技幻想案例,而且这些幻想设定要对故事情节具有深刻影响。
比如说一个短篇作品里虽然又有外星人、又有太空飞船、又有机器人、又有改造人,科幻要素不少,但都是同时代作品非常常见的科幻要素,那么这些要素就不能算数。
科幻作品还需要有至少3个不那么常见的科幻设想并带有简单的原理解释(也就是说不能只有一个概念或者名词,得有具体的说法),而且这些科幻设想能对剧情走向有决定性的影响(如果科幻要素只是作为临时道具出现那也不算数,某些侦探小说里也会出现某些黑科技小道具,对情节整体走向没什么影响),这作品才有资格被界定为科幻。
这个标准对长篇和短篇科幻都适用,再短的科幻的独创科幻设定(实际上未必是独创的,但一定是不常见的)也也不能少于3个。
并不要求长篇科幻中的核心科幻设定一定要比短篇多,无论作品篇幅长短,至少得有三个核心科幻设定都要能影响整个故事线路的大部分情节,这作品才能算科幻。
这意味着虽然长篇也可以只写3个科技设定,但难点在于它们3个设定要贯穿全局(短篇作品想影响全局要容易些)。
也就是说,科幻作品里的科幻设定要素要在剧情里有相当的权重,这个作品才能算是科幻。


【4】时限性原则
作品追求科学性,仅限于尊重作品创作年代的已知科学结论,而不要求尊重未来的科学结论(因为创作者不可能知道未来会有什么科学结论,所以不做这类强求)。如果一部作品在它创作的年代时算是尊重科学结论的,那么它就可以被承认为科幻,并永远保有科幻的历史头衔。
但一部作品如果不尊重它所创作的年代的科学结论,而只是符合旧时代的科学结论,那么它就不能算是科幻,因为它不承认科学的进步和科学新结论。




那么:
【软科幻】也是追求合理性和科学性的,而且对科技设定需要给出简单解读(可以回避具体的原理细节,也可以是错误的解读,但不处于低级错误,可以是专业领域的错误);
而【科学奇幻】则是显然没有合理性和科学性的作品。


至于权重问题,是这样的:
有那么一些作品里也会有黑科技,甚至有简单解释,但是这些黑科技设定对整个剧情没什么影响,这种作品原则来说不能算科幻,还是要按它的主构架的类型去划分类别,比如说军事类题材的就划入军事类小说(属于故事里偶尔出现一两个黑科技武器道具那种军事类小说),侦探类的就划给侦探文艺(《名侦探柯南》显然属于此类,它不是科幻片,因为里面的黑科技道具就只是道具而已,不影响情节大方向)。


这个权重原则可以这么理解:
不是所有描写爱情桥段的小说都是爱情小说,得看情节比重的,爱情故事情节比重占主要分量的小说才能叫爱情小说,李云龙的那点爱情故事桥段不能决定《亮剑》算是一部爱情小说。
这道理就是这么简单。




所以,简单来说,基本上科学合理的就算是【科幻】,不怎么合理也不怎么科学的就是【科学奇幻】(还是之前那说法:【半科学合理】的作品不存在,因为有成本鸿沟在那,所以只有两种结局,一部分人能跨过去,一部分人跨不过去,不可能有悬在半空的,掉沟里的作品全都烂尾或者太监了)。




那么【软科幻】和【硬科幻】的区别在哪?
硬科幻以科技话题为故事主旨,软科幻一般以人文社会话题为主旨,但两者都追求合理性和科学性。
硬科幻因为以科技话题为故事主旨,所以在科学解读方面写的就比较多也比较深入,软科幻在这方面写的就比较少。


还有一个硬指标是:
硬科幻每万字中出现的科技幻想设定超过1个(某个科技幻想要素可能有多种解读,每一种解读也算一个设定)。
软科幻中每万字中出现的科技幻想设定不超过1个。
所以,十万字的科幻里如果出现了10个不同的科技设定(或科技解读),就够标准成为硬科幻了。


==================================================
传统的错误观念认为【在科学上犯错越多,科幻就越软】,实际上软科幻也不允许犯太多错误,尤其是不允许犯太多低级错误。

一般来说短篇10000字应该控制在1个低级错误以下,中篇8万字控制在8个低级错误以下,简单来说每一万字最多允许只有一个低级错误,低级错误太多就成了【科学奇幻】了。


高级错误(比如要考虑很多情况以及不太显而易见的情形的复杂问题、专业学术领域的普通大众不太懂的问题)一般每5000字允许出现1个,相比于低级错误要宽容得多。
那么照这个标准算,科幻小说每一万字允许最多出现1个低级错误加2个高级错误,100万字的小说最多允许出现300个错误。


《三体》三部曲总字数接近90万字,那么理论上来说它允许存在270个错误,其中180各属于高级错误,90个属于低级错误。
实际的情况是:《三体》三部曲低级错误不超过30个(大多是笔误),高级错误合计不超过110个。
而且《三体》三部曲90万字中涉及到的科幻设想不少于170个,远远高于90个就可以成为硬科幻的指标,所以《三体》系列被视为硬科幻。




以上标准的数据部分仅供参考,非权威数据,但依据很多能给读者带来浓厚科幻味道的科幻小说的进行估算,实际的标准可以比这个更低些(因为我估算数据的时候参考的都是优质的科幻小说)。
往最低标准来说:
一万字出4个以上错误(其中有两个低级错误),就是【科学奇幻】,因为这个错误率写出的作品看起来就很不像科幻了。




最后要说的问题是:
有些作品疯狂卖弄科幻点子,也就是写了很多科技设定,但都是高级错误,这样的作品还是【科学奇幻】,请参考我上面给的数据,【科幻】要求每一万字最多允许出现两个高级错误,也就是说你虽然写了很多科技设定,但不等于你的作品就科幻,如果你写错了太多东西,哪怕都是高级错误,你这作品也会被踢到【科学奇幻】那堆里去,因为【科幻】既然要求尊重科学合理性,那就要求你写作时遵循最起码的要求:
不懂的别瞎写那么多。

楼主 厉风  发布于 2017-08-23 05:43:00 +0800 CST  
全文完,谢谢观赏

楼主 厉风  发布于 2017-08-23 05:43:00 +0800 CST  
补一点题外话:


有些【科幻】作品里用的都是别人已经用烂的科幻题材,比如机器人、太空飞船、粒子武器,但是请注意还有那么一类很特殊的【非科幻】存在:


它基本上满足科学合理性,也使用了上述科幻题材,但是这些题材都是很老的,被人用滥的,而且这作品也没有在这些被用滥的题材上有什么创新,那么它算是科幻吗?


这才是【科幻】定义最具争议的问题(而科幻与科学奇幻到底有没有绝对界限根本不存在争议,因为绝对界限是存在的,成本鸿沟决定了那条界限非常清晰):
没有创新科幻设定的作品能算科幻吗?


我在前文里写了一个权重原则,其中有要求至少3个创新设想(或者称为不常见设想),这条规则其实只有一部分是被科幻界承认的,那就是权重部分(科幻小说里的科幻要素需要对剧情有决定性影响),但科幻界并不要求科幻小说里的科技设想都是创新的,创新原则是我给出的补丁。


这个补丁的起因是这样:
假如我在宇宙旅行已经实现的时代还去写宇宙旅行,我写的这个能叫科幻吗?
显然不能,因为宇宙旅行在那个时代已经不是幻想了。


那么进一步我要问:
在没有实现这个东西的时代,如果这个东西已经被人反复设想过了,而我只是沿用别人想过的设想,没有任何新的设想,我这能叫科幻吗?
简单来说就是:
我照搬别人都熟知的想法,写出来的东西能叫科幻吗?


这在科幻界是有争议的。
有人认为这也是科幻,所以他们会说《火星救援》是科幻,虽然它里面什么新科幻设想都没有。
也有人认为这样不能算是科幻,因为那些科幻想法早被人熟知了。


我的看法是:
《火星救援》依然算是科幻,因为它里面设想的东西还没有实现,所以它是幻想无疑,而且是科学幻想。
无论你的科幻小说里写的东西多么为人熟知,只要你的设想还没有成为现实,也没有被科学否定,那么就依然算是科幻。


那么我为什么还要给出那个创新原则的补丁呢?
作为原则来说,它不一定会被百分之百执行,所以它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理想和建议,所以我添加了一条新的建议,那就是希望大家能够创新,而不是都去写《火星救援》那种科幻。


按照创新原则来说,《火星救援》确实不能算是科幻,只能算是拟未来设想,但实际上创新原则不那么现实,不可能人人都有那么多创新的点子,所以这个原则只是一种理想和建议而已,而不是强求的标准,只要你的作品符合我文中给出的那些数据以及三大原则,就算不符合创新原则,你的作品也算科幻。

楼主 厉风  发布于 2017-08-23 06:36:00 +0800 CST  

楼主:厉风

字数:14940

发表时间:2017-08-23 09:03: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08-31 15:59:17 +0800 CST

评论数:240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