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科幻文学】科幻——关于科学和文学的艺术



科幻小说大家应该看了很多,但似乎没有人能准确地给科幻小说是什么下个定义,而关于科幻的定义似乎也有许多争议
而对于科幻,许多读者都只是把它当成一种消遣的读物,甚至还有人把科幻小说当成杂书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许多人还没有把科幻文学当做一种严肃的类型文学的形式,也没有深入地去了解科幻
在这个帖子里我将尝试用学术一点的内容来解释一个问题:
科幻到底是什么?

楼主 第三个狼人  发布于 2020-04-03 21:28:00 +0800 CST  
其实我之前也做了个视频,就是这个题目的,但那个视频看的人就更少了

楼主 第三个狼人  发布于 2020-04-03 21:31:00 +0800 CST  
视频链接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BE411u7j2
等不急我更新的可以先去看视频
不过视频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还是比较浅的

楼主 第三个狼人  发布于 2020-04-03 21:33:00 +0800 CST  
先说一下,本人也不是什么研究科幻的学者,关于科幻文学的理论也就是看了几本书而已
帖子里谈及的内容及观点大部分来自于吴岩主编的《科幻文学理论和学科体系建设》一书,本人做的主要工作就是整理书中的内容
另外此书出版于2008年,在大刘拿雨果奖之前。这是个关键的时间点,因为这之后中国科幻才迎来的真正意义上的发展,所以书中的部分观点和内容可能不适用与创作与2008年后的科幻

楼主 第三个狼人  发布于 2020-04-03 21:37:00 +0800 CST  
第一部分是关于中国科幻
这是一个在国内读者中由来已久的问题,那就是科幻小说里描绘的种种科学构想是不是真实,或者说科幻小说里应不应该百分之百遵从科学原理,能不能出现科学上的错误
这个问题吧里的老哥们似乎有了结论,但我在网络上其他地方看到的关于科幻的争论还能看到这个问题的影子,所以认为这个问题还是说一下
一来这个问题深究起来也是比较复杂的
二来要反驳别人也要有理有据对吧

楼主 第三个狼人  发布于 2020-04-03 21:47:00 +0800 CST  
首先得弄明白为什么会出现这个争论
这种看法的实质就是将科幻小说看成科普读物,认为科幻的价值在于传播科学价值
这个看法事实上是中国学者对于科幻最早的看法,可以追溯到鲁迅
在晚清“小说界革命”的浪潮中,不少知识分子站在“小说新民”、“文学救国”的立场上推崇“科学小说”。他们赞许“科学小说”是“文明世界之先导”,翻译外国“科学小说”,进而身体力行写出中国人自己的“科学小说”
其中鲁迅翻译了大量英美科幻小说,当然那个时候他是将这些小说的日文译文版翻译成中文
鲁迅在为《月界旅行》(1903)写下的《辨言》中这样称赞科幻小说:“惟假小说之能力,被优孟之衣冠,则虽析理谭玄,亦能浸淫脑筋,不生厌倦。”

从这里可以看出鲁迅希望通过科幻小说来传播科学知识
在《辩言》中,鲁迅没有吧对科幻小说的认识局限在文学领域,而是上升到精神、思想的层面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史观,并发出“自强”的号召。这反映了参与“小说界革命”的文人的内心诉求:“小说界革命”的着眼点不在于小说本身的变革,而是中华民族的奋发图强

楼主 第三个狼人  发布于 2020-04-03 22:07:00 +0800 CST  
其中最为体现鲁迅对于科幻小说看法的是在《辩言》的第三段。文中称赞科幻小说“改良思想,补助文明,势力之伟,有如此者!”在今天看来,鲁迅对科幻小说寄予了过高的期望,不过这在当时希望通过小说乃至文学新民救国的思潮中,也是常见的评论
他强调,“苟欲弥今日译界之缺点,导中国人群以进行,必自科学小说始”
可以说,鲁迅是第一个把科幻小说提到这么高位置的人
然而在译出几部科幻小说后,鲁迅在漫长的文学、学术生涯中再没有关注科幻,而投入到“为人生的文学”之中。、
但是把科幻小说作为一种传播科学知识的工具的认识却就此留下了基调

楼主 第三个狼人  发布于 2020-04-03 22:16:00 +0800 CST  
中国的科幻小说最开始就是为了传播科学知识而引进的,这使得科幻从引进之初其炬被纳入了功利主义的方向中取,这种科幻小说应负有传播普及科学知识、进行思想启蒙的观点,对于当时以及以后来的科幻小说创作与理论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楼主 第三个狼人  发布于 2020-04-03 22:39:00 +0800 CST  
继续更新

楼主 第三个狼人  发布于 2020-04-04 10:25:00 +0800 CST  
50年代,现代中国人第一次可以在自己的国家中摆脱战乱,走上自强之路,以讨论未来为主要内容的科幻文学也应运而兴。这一时期诞生了一批优秀的科幻作家,如郑文光、肖建亨、迟淑昌、童恩正、于止、赵世洲、王国忠等人,这些人不仅在建国初崭露头角,而且还在新时期的科幻创作与探索中充当着重要角色,成为新中国第一代科幻作家
在这一阶段,科幻仍然是科学普及的工具,鲁迅的提倡加上苏联科幻理论的传播,导致了普及科学知识,引导人们追求美好未来的观念始终伴随着科幻的创作与传播
肖建亨认为,这一时期的科幻小说情节模式单一,表现手法僵硬,看起来像是“小儿科”,并正确地把这一时期科幻文学定位为“正统科学普及的一支”

楼主 第三个狼人  发布于 2020-04-04 10:32:00 +0800 CST  
wg期间,科幻小说在中国几乎绝迹
直到十年结束,童恩正为他的科幻小说《珊瑚岛上的死光》写的随笔,《谈谈我对科学文艺的认识》中,第一次提出了与以往“科普论”不同的观点,他认为,科幻小说更重要的应该是“普及科学的人生观”,而普及科学知识反倒是次要的
然而,在这个新时期,科幻小说并未如同人们所预料的那样,立刻从科普的看法中挣脱出来,而是仍然走着科普的老路
星河和陈宁认为,在长达70余年的科普化时期,涌现过很多无论文学性还是科学性都十分优秀的科幻作品。但从作家创作的出发点而言,这些都是以普及科学知识为目的。这种目的性极强的创作行为,已经拖垮了作家,伤害了作家的想象力和文学热情。因此,一场大变革即将到来

楼主 第三个狼人  发布于 2020-04-04 10:44:00 +0800 CST  
说到这场大变革,想必关注科幻的各位不会陌生,那就是80年代几乎摧毁了中国科幻的“姓科还是姓文”的争论

楼主 第三个狼人  发布于 2020-04-04 10:49:00 +0800 CST  
先说个结论,这场大论战使得中国科幻迅速衰落,也是这个时期开始科幻文学作为一种类型文学在中国正式被边缘化了
因为极度缺少科幻小说,读者与科幻创作界以及学界也隔离开了
就算在90年代后中国科幻复苏,重新发展,但中国读者已经忘了还有科幻这种东西了,许多在这个时候成为科幻基本准则的看法和结论(比如文学性是科幻文学的第一性)也就没有传达到读者那里去了
许多读者对于科幻的看法依然停留在之前把科幻小说看成科普读物的看法中

楼主 第三个狼人  发布于 2020-04-04 10:56:00 +0800 CST  
在这之后直到大刘拿了雨果奖的30余年间,中国科幻实际上一直停留在一个小圈子里,甚至可以说变成了一种类似于亚文化的东西
各位想一想,在《三体》火了之前,身边看科幻的人有多少呢?又有多少人敢于透露自己是个科幻迷呢?

楼主 第三个狼人  发布于 2020-04-04 11:21:00 +0800 CST  
不知道各位对于“姓科还是姓文”这场论战了解多少,如果知道的不多的话我可以大概来说一下

楼主 第三个狼人  发布于 2020-04-04 13:07:00 +0800 CST  
我觉得还是来说一下吧,毕竟这是中国科幻史上的一件大事
接下来大概讲一下这场“姓科还是姓文”之争

楼主 第三个狼人  发布于 2020-04-04 16:07:00 +0800 CST  
在1979年到1984年之间,中国科幻小说不论在主题、题材、创作方法还是在理论上都得到了开拓。正统文学刊物也对科幻文学热烈欢迎。发表过科幻小说作品的杂志包括《人民文学》、《北京文学》、《上海文学》、《新港》、《钟山》等。
英美的科幻作品及其理论开始进入中国,对中国科幻的发展造成了突出的影响。中外科幻作家的交流也逐渐展开。西方科幻小说中强大的想象力和全新的风格,给中国作家极大的冲击。一些模仿的作品也逐渐产生。
新科幻理论和创作对科幻内外的冲击强大,一些评论家开始对这一理论进行质疑和批评。在《中国青年报》专门开辟了一个版面,对各类科普作品进行批评,科幻文学成了主要靶子

楼主 第三个狼人  发布于 2020-04-04 16:18:00 +0800 CST  
既然说到了英美科幻理论,那就来说说同时期的英美科幻理论有什么
这个时期恰逢“新浪潮”运动(1965—1975)没落,后新浪潮时代开启。伴随着这一时代开启的还有赛博朋克。但赛博朋克依托于电脑技术的发展,彼时国内还未有这种科幻流派发展的条件,因此我个人认为赛博朋克在那个时期对中国科幻的影响还是较小的
这里还是更多来谈谈新浪潮运动

楼主 第三个狼人  发布于 2020-04-04 16:34:00 +0800 CST  
新浪潮运动发端于1965年,迈克尔·莫考克(Michael Moorcock)接替卡尼尔出任英国《新世界》(New World)杂志主编。
《新世界》杂志推出了一系列新型的科幻作品,这些作品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是反传统的;不似传统科幻推崇科学技术的成就,却非常重视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甚至神学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不再像经典科幻那样关注几千年以后、几十万光年以为的事件,而是极力想表现最近 的将来(near future),甚至表现当前的世界;在写作手法上可以接近正统的主流文学,完整而清晰的故事不复存在,片段的、琐碎的、意识流的、幽默嘲弄式的、象征主义的手法纷纷出现,初看起来羞涩难懂,但仔细品味后则发现其寓意十分深远。
“新浪潮”运动的主要特点是:刻意求新,抛弃传统科幻套路,向主流文学靠拢;作品一意象性、隐喻性和心理性为主,对人心理的重视超过了科技发展的重视;带有强烈的嘲弄或悲观主义倾向;发掘了科幻文学的新领域。
在文本构成上,新浪潮科幻小说弥合了真实与幻想世界的鸿沟,将艺术、传说、真实混合起来,造成奇异的效果

楼主 第三个狼人  发布于 2020-04-04 17:03:00 +0800 CST  
很明显,新浪潮运动这种摈弃传统科幻形式尝试靠近主流文学的思想影响了中国科幻
一些中国科幻作家开始尝试更多地来写人,并淡化科幻中科学知识的普及作用
科幻文学改变了科学普及的中心价值,导致了一些人对科幻文学的不信任。他们质疑科幻文学的属性到底是科学还是文学,也即姓科还是姓文。一些批评家更是由此掀起了一场对科幻的批评和清剿。这场本来应该能够繁荣科幻的争执,最终却导致了 中国科幻文学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没落

楼主 第三个狼人  发布于 2020-04-04 17:20:00 +0800 CST  

楼主:第三个狼人

字数:8134

发表时间:2020-04-04 05:28: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6-11 11:49:25 +0800 CST

评论数:100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