蟒与蚺的进化与分类

绿树和翡翠镇楼


楼主 根源  发布于 2016-11-25 12:52:00 +0800 CST  
本帖主要来弄清蟒(Python)和蚺(boa)间的进化与分类,不包含国内中文名使用问题,另外在认识所有种的前提下蟒蚺单纯用肉眼还真不怎么能区别。

楼主 根源  发布于 2016-11-25 12:53:00 +0800 CST  
首先蟒科(Pythonidae)和蚺科(Boidae)作为原蛇亚目下两大科无论在生态或形态上都体现出其多样性包括:生栖环境(树栖,半树栖,地栖,半水栖和半穴居),体型(从侏儒的童蟒(antaresia)到世界上最大的蛇如网纹蟒(Malayopython reticulatus),森蚺(Eunectes murinus))。虽然蟒(Python)和蚺(boa)曾被归为同一科即(boidae)里但两者间关系并不大,不过在分类上都和一些来自亚洲和非洲中小型穴居蛇有关(如闪鳞蛇和球蚺),同属于Henophidia(原蛇亚目),起源于白垩纪中晚期。

楼主 根源  发布于 2016-11-25 12:57:00 +0800 CST  
Pythonidae(蟒科)由44种组成,只栖息于旧世界,分布于非洲,亚洲,澳洲,其中来自澳大利亚和巴布亚地区的种群在形态和生栖具多样性。
Boidae(蚺科)由58种组成,栖息于新世界和非洲,亚洲,澳洲,其中新世界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种群在形态和生栖具多样性。

楼主 根源  发布于 2016-11-25 12:58:00 +0800 CST  
此图为蟒和蚺在类似的栖地环境对比,不难看出在形态和习性的相似度。
从左往右分别为:
高度树栖的绿树蟒(Morelia viridis),翡翠树蚺(Corallus caninus)
半树栖的澳洲紫晶蟒(Simalia kinghorni),古巴虹蚺(Chilabothrus angulifer)
地栖的童蟒(Antaresia childreni),哥伦比亚彩虹蚺(Epicrates maurus)
半水栖的马氏岩蟒(Liasis mackloti),森蚺(Eunectes murinus)
半穴居的沃玛蟒(Aspidites ramsayi),玫瑰沙蚺(Lichanura trivirgatta)


楼主 根源  发布于 2016-11-25 13:00:00 +0800 CST  
如上图所示,这些例子多称作“趋同进化”是指蟒和蚺虽独立进化,却都在相似的栖息环境中各自进化出了相似的特征,比如水栖蟒看起来像水栖蚺,穴居蟒看起来像穴居蚺,树栖蟒像树栖蚺,这种例子至少出现在5种环境(树栖,半树栖,地栖,半水栖和半穴居),其中最容易发生在地栖和树栖(半树栖)这两种环境里,当然最有名的例子莫属同为高度树栖的绿树蟒(Morelia viridis)和翡翠树蚺(Corallus caninus),两者无论是在栖地环境还是形态特征方面都及为相似,此外蟒和蚺所显露出的趋同性也可以在其他种群里,包括来自亚洲的管蛇科(Cylindrophiidae)和濒危的雷蛇科(bolyeriid又称岛蚺科)。绿树和翡翠


楼主 根源  发布于 2016-11-25 13:01:00 +0800 CST  
从左往右分别为半树栖(黄色),地栖(橘色),半水栖(蓝色),半穴居(粉色),和穴居(棕色)的头部矢量图,所有用有色表示的均为趋同进化。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来自中南美洲(美拉尼西亚)树栖蚺会演化出跟东南亚(南巴布亚)的蟒相似或相同的头部,同样南美洲的虹蚺也演化出旧世界地栖蟒的头部。相比之下,来自非python的半穴居蛇类之间如(Loxocemidae(美洲闪鳞蛇科),Xenopeltidae(闪鳞蛇科)Charinidae(蚺的亚科)并非是趋同进化,只是共享祖形,这种也许会受到来自进化停滞的驱策,这也就是鲨鱼和硬骨鱼,蜥蜴和蝾螈为什么有类似的身体。


楼主 根源  发布于 2016-11-25 13:02:00 +0800 CST  
另外说说Fossorial snakes(穴栖型),穴栖(掘地)蛇因为形态多样性可以和(树栖,半树栖,半水栖,地栖四种)归为一起,其中“burrower”这类蛇在形态学上拥有更宽和短的吻鼻,可以从(尖头横眼的Rhinophis(锉尾蛇属)到圆头两侧有眼的Eryx jayakari(阿拉伯沙蚺)和Cylindrophis(管蛇),这些可以反映出在形态上的差异是为了适应环境包括掘地方式(钻与铲)和/或土地基质(泥与沙)。

以下三张分别为穴栖锉尾蛇,阿拉伯沙蚺,红尾管蛇




楼主 根源  发布于 2016-11-25 13:10:00 +0800 CST  
另外除了蛇其他趋同进化的著名例子就是鲨鱼和海豚,两者之间虽然毫无关联,却各自进化出了类似的体型,同样的例子还有袋狼(一种灭绝的有袋动物)和狼。这证明了并非所有的进化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但类似于蟒和蚺的“趋同进化”表明,自然选择在塑造生物多样性方面十分重要。

楼主 根源  发布于 2016-11-25 13:10:00 +0800 CST  
最后就是分类
在最新的研究中(见下图)
可以看出蟒和蚺与整个亲缘(球蚺亚科,蚺科,沙蚺亚科,雷蛇科,闪鳞蛇科,美洲闪鳞蛇科)管蛇科,盾尾蛇科作为姊妹群至真蛇下目。
蚺和蟒与整个亲缘(排除管蛇科和盾尾蛇科)作为一个分支,
雷蛇科(bolyeriidae)则作为(闪鳞蛇科,美洲闪鳞蛇科与蟒科)的姊妹为一个分支,
球蚺亚科(Charininae),蚺科(boidae)作为一个分支,
管蛇科(cylindrophiidae),盾尾蛇科(Uropeltidae)作为一个分支。


楼主 根源  发布于 2016-11-25 13:12:00 +0800 CST  
14年蟒科和蚺科大变动,美国学者Reynolds等应用分子系统学的研究方法,以3个线粒体基因和8个核基因的序列作为参照,对全世界80%以上的蟒科和蚺科物种进行系统学研究,将网纹蟒划归的新属命名为Maliayopython;紫晶蟒划入Simalia属。支持Sanzinia volontany(原为S. madagascariensis的亚种)和Boa imperator(原为Boa constructor的亚种)的种级分类地位(这段转自僵大)。
蚺科目前定义包含六亚科:(Sanziniinae,Charininae,Erycinae,Candoiinae,Calabariidae,Boinae,Ungaliophiinae)这些亚科大多在形态和分布上是不同的,Sanziniinae分布于马达加斯加,Charininae分布于北美,Erycinae的分布范围就大得多,北非、欧洲、中东、南亚以及中亚都有分布,Candoiinae分布于澳洲,Boinae分布于中南美洲,Calabariidae为单型科分布于非洲,Ungaliophiinae分布于中南美洲。
蟒科目前无亚科但总科包含了:(Loxocemidae,Xenopeltidae,Pythonidae) Pythonidae分布于旧大陆和澳洲,Xenopeltidae分布于南亚,Loxocemidae分布于中美洲。

楼主 根源  发布于 2016-11-25 13:13:00 +0800 CST  
再来说说沙蚺,实际上按照中国的传统叫法蚺叫蟒,蟒叫蚺,这点有人科普过了先不谈,所以在国内沙蚺包括原亚科所有种都叫xx沙(砂)蟒,但按照分子和形态学术叫法应该是蚺。
广义沙蚺亚科包含了北美和非亚的所有种群,现独立成三亚科
如下:
erycinae 沙蚺亚科(国内有分布两种,科下均为xx沙蚺)
charininae 两头沙蚺亚科(只分布北美所谓的橡皮蚺和玫瑰蚺都在这亚科)
calabariidae 球蚺亚科(分布非洲,单型科只有球蚺一种,也有人认为应该独立自成一科)

楼主 根源  发布于 2016-11-25 13:13:00 +0800 CST  
此图义序为东方(红)沙蚺,肯尼亚沙蚺,橡皮两头蚺,球蚺






楼主 根源  发布于 2016-11-25 13:19:00 +0800 CST  
另外就是雷蛇科(bolyeriidae)这个例子,虽然科下种名带蚺但根据最新研究属于蟒的进化枝,为蟒的姊妹科。剩下名字里带“蟒”或“蚺”的除了游蛇科的拟蚺外就是另一种稍微有点关系的林蚺科,林蚺最早归为蚺科后独立自成一科,和南美的筒蛇科有亲缘关系。

楼主 根源  发布于 2016-11-25 13:20:00 +0800 CST  
end

楼主 根源  发布于 2016-11-25 13:20:00 +0800 CST  


楼主 根源  发布于 2016-11-25 13:54:00 +0800 CST  
没人看

楼主 根源  发布于 2016-11-25 14:05:00 +0800 CST  


楼主 根源  发布于 2016-11-25 14:55:00 +0800 CST  
没人看

楼主 根源  发布于 2016-11-25 21:45:00 +0800 CST  


楼主 根源  发布于 2016-11-26 18:11:00 +0800 CST  

楼主:根源

字数:2922

发表时间:2016-11-25 20:52: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10-09 19:26:14 +0800 CST

评论数:119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