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念琅琊】二刷的一些小细节——欢乐吐槽《琅琊榜》

有一个地方楼主一直很介意……



西晋是哪里?
为什么大梁突然跑出来一个叫”西晋“的地方了?是哪座雄关吗?
不过后来楼主略有所悟:




剧组……你不会是打错字幕了吧?
你是不是把”西境“打成”西晋“了?

楼主 寒江妃子  发布于 2015-12-15 22:04:00 +0800 CST  
是说这人啊,总是记吃不记打。
大家都记得御前质证的时候,虾酱撕景琰:


到这时候景琰血槽已经基本上空了。
再加一把力就可以看到他轰然倒塌了。
然而这时候虾酱掉头去撕苏兄:



然后他挨了一顿max出力的嘴炮:


御前质证的时候,梁帝你是旁观了全场的对吧。
当时的情景你应该是有印象的对吧。
所以,你为什么还要挑上苏兄呢?





你这样做,除了再招来一顿气势max的嘴炮之外,有何作用呢?
这种找抽的心情还真是神秘……

楼主 寒江妃子  发布于 2015-12-16 09:13:00 +0800 CST  
另外再开个脑洞。
苏兄是在景琰面前反复坚持说“我只能说梅长苏,而不会成为林殊”了。
但是这时候:




如果这时候梁帝一嗓子喊出来了“你是林殊”会怎样?
苏兄会什么反应,靖王会什么反应,群臣会什么反应?
事后又如何收场?
感觉很有意思哎……

楼主 寒江妃子  发布于 2015-12-16 09:16:00 +0800 CST  
对了,说到五路烽火。






这里提到的是“四十年前”。
但楼主觉得,或许改成“三十九年前”会更好。
两年前苏兄一访言侯,提到“三十七年前”言侯出使,舌辩拆散三国联盟,而后大梁军队趁势反攻。
这时候取得割让三州的胜果,可能性更大一些。
而四十年前正好是五王之乱前后,感觉大梁一边五王之乱一边跟北燕打赢了拿到三州之地,他们不太能有这个闲心……
当然,四十年如果是约数的话倒也罢了。

楼主 寒江妃子  发布于 2015-12-16 12:01:00 +0800 CST  
对了这里要给苏兄的表演点个赞,同时要给剧组的化妆师摄影师灯光师点个赞。
先看苏兄和蔺晨的这段对话:




整个是满满的“男人”的感觉。
然后镜头一转,霓凰出现。
同样的环境,同样的场景,苏兄同样的衣服,怀疑也是(不能肯定)同样的妆面。
然而:




突然就有一种少年的青涩感出来了!
好神奇啊……
楼主表示要给剧组跪一跪……

楼主 寒江妃子  发布于 2015-12-16 12:13:00 +0800 CST  
@似是_故人来
关于你说的牌位上字多了咋写的问题。
发散一下。
丧礼那一集,太皇太后的牌位那里。
如果人活着,应该称呼为太皇太后;如果是奉入太庙,牌位上写的应该是某某皇后。
但是在丧礼上的神主,写的应该还是“太皇太后”。


《旧唐书*列传第二*后妃下》顺宗庄宪皇后王氏:
初称谥并云庄宪皇太后,礼仪使郑絪奏议:“奏、汉已来,天子之后称皇后,母称皇太后,祖母称太皇太后,崩亦如之。加‘太’字者,所以别尊称也。国朝典礼,皆依旧制。开元六年正月,太常奏昭成皇太后谥号,以牒礼部,礼部非之。太常报曰:‘入庙称后,义系于夫;在朝称太后,义系于子。’此载于史册,垂之不刊。今百司移牒及奏状,参详典故,恐不合除‘太’字;如谥册入陵,神主入庙,即当去之。”
所以说,丧礼上的神主,还是写“太后”或者“太皇太后”。
等丧礼办完,神主奉入太庙,就写“某某皇后”。
丧礼那一集,太皇太后的牌位上写的是“孝贞慧慈太皇太后之灵位”。
“孝贞慧慈”是尊号。
然后,等丧礼办完,太皇太后的神主奉入太庙,放在她丈夫的神主边上一起祭祀,那么,神主上一般应该这样写:
孝贞皇后
考虑到琅琊榜的朝代设置是拟南北朝,那时候还没有皇后系帝谥的说法,所以牌位上不会写孝贞某皇后(某这个字是她丈夫的谥号,比如她丈夫的谥号是仁宗章皇帝,那么她的神主上就写仁宗章皇后)
但是剧组这里写错了一个字……
牌位上,太皇太后的“后”字,繁体应该是“后”,而不是“後”。
“后”义同“王”,皇天后土,风后,这里的“后”都是“王”的意思。
“後”是前后的意思。
所以”太皇太后”的“后”字也应该用“后”。
这里写错别字了~~~~2333333333

楼主 寒江妃子  发布于 2015-12-16 16:41:00 +0800 CST  
第四遍刷完,楼主的帖子也要告一段落了。
写这个帖子实际上是一种解毒的方式,在最后一遍《红颜旧》响起,而楼主只是眼含热泪并没有哭的稀里哗啦的时候,楼主就知道是真的走出来了。
日后有兴趣还是会再刷,但是短期内不会了,也就不会因为再刷get到什么新的点。
吧内的新帖和这个帖子的回帖楼主一直会看,楼主有什么感想,也许还会回来更一更。或者亲们的讨论让我有什么感慨也会写一些。
抱抱大家。

楼主 寒江妃子  发布于 2015-12-16 20:18:00 +0800 CST  
内个,有没有人来818这一段……
就是景琰送出鸽子蛋,苏兄拿在手里看了看,啥都不说,掉头就走
然后景琰在后面喊“你不说点儿什么吗?”
苏兄回头,说“这是你欠我的”
那段时间苏兄的心理变化……
楼主有些把握不住,很想看大家8……

楼主 寒江妃子  发布于 2015-12-18 10:40:00 +0800 CST  
对了,接下来楼主想818剧集相对原著里,那些不太引人注目的修改部分。
太明显的,比如吹传檄金令拦截杀手,改成了梅宗主横笛截江,比如苏凰线的修改,比如断铃立雪,比如坠马梗、石楠梗、榛子酥梗改成了御前质证,这些大家都知道的楼主就不8了。
原著里有然而剧里干脆就砍掉的,比如把景宁公主这条线砍掉,佛牙这条线砍掉,这些也不8了。
原著里没有剧里增加的,比如靖王的第一次出场(和夏冬见面、宫门候见),楼主也不8了。
仅仅关注原著和剧里都拍了,但是相比较而言拍得不一样的部分。
首先就是见太奶奶那一场。
原著的顺序是这样的:
一大早去迎凤楼——(午时左右梁帝出场然后大家行礼)——太皇太后召见——苏兄和霓凰对谈——应对太子和誉王——出宫——路上见蒙大统领
剧里的顺序是:打扮飞流——拖到了梁帝出场之后再去迎凤楼——应对太子和誉王——太皇太后召见——苏兄和霓凰对谈——苏靖凰同框,见庭生——出宫——路上见蒙大统领


很明显,除了(好了我们不想苏兄给梁帝行礼大家都懂)这一点之外,就是把应对太子、誉王这一段调到了前面,方便接下来苏凰线一气呵成。
然后庭生线插在这里,比之后在宫外另开一场也要好得多。


这个改编,是必须给剧组点赞的。

楼主 寒江妃子  发布于 2015-12-18 21:19:00 +0800 CST  
关于情丝绕这一段。
让静妃出场其实无大碍。
长公主不吐露消息来源于静妃其实也无大碍。
但是原著中,长公主给出的信息来源,让苏兄误判危险来源于皇后,所以只提醒了霓凰小心皇后。导致霓凰在越妃那里中招。
而后来靖王斥责苏兄,也是因为:“你明明知道事情会发生在昭仁宫,你明明事先有机会提醒郡主,为什么不说?有时间让她当心皇后,就真没时间说出越妃二字?”

剧里,苏兄并没能判断危险的具体来源,只知道来源于后宫。
他反反复复提醒霓凰的也是:





他根本没说是皇后那里要当心,还是越妃那里要当心。
所以按照剧集里提供的信息;
苏兄算不上误判;
霓凰跳坑有些莫名;
靖王的指责更是无根之水、无本之木。
这个改编,剧组是黑苏兄呢,还是黑霓凰呢,还是黑靖王呢,还是一股脑儿的都黑了?

楼主 寒江妃子  发布于 2015-12-18 22:02:00 +0800 CST  
立规矩那场,相对于原著,剧里删掉飞流,楼主觉得其实挺好。
飞流本来就是无关紧要的支线情节,删掉反而突出了主线,这点大赞!
(尤其是后面“金陵城中风云已起”那一段,如果飞流还在楼主简直不能想象是什么画风……)
不过有一点楼主有些介意。
原著里是这样:
“霓凰郡主今日险些受辱,你可知道?”靖王仿佛并没有看见梅长苏有请入座的手势,仍是负手而立,冷冷问道。
但是剧里是这样的……




……额,到剧里,靖王前来责问苏兄,变成第二天了……
靖王那个急脾气是怎么忍到第二天的?
难道之前苏兄从誉王那里离开之后,真的看浴巾打马球去了?

楼主 寒江妃子  发布于 2015-12-18 22:12:00 +0800 CST  
接下来有一个很小并且无关大局,但是楼主自己有点介意的改编点。
雪庐夜杀那场。
剧里是这样的:



是黎纲现身保护,作为苏兄身边的最后一道防线。
但是在原著里,是这样:


“苏兄!”嘶着嗓子大喊了一声,萧景睿冲上台阶,踏着已碎了一地的门板木屑,进入了黑沉沉的室内。
萧景睿的视线掠过梅长苏的身体,落到他随意丢放在桌面的一支小弩上,朱弓墨弦,白玉拉扣,弩身的花纹,滴滴如泪。
“画不成?”
“是,这就是班家所制的劲弩‘画不成’,”梅长苏淡淡道,“金陵果然不同于他处,竟能逼我用到它。”
萧景睿低下头,那刺客首领的尸身就躺在脚下不远的地方,一柄精巧的小箭端端正正插在他喉结正中。虽然他胸前一片殷红血色,但那显然是中了自己一掌之后喷出的,而喉间的伤口却由于箭势凌厉,刺激得死者肌肉紧缩,别无血迹溅出,可以想象当时端坐在黑暗之中的发箭人眼有多利,手有多稳。


啊我承认这里让黎纲出场更合理啦……
但是我真的很想看那张名为“画不成”的小弩……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碎碎念……

楼主 寒江妃子  发布于 2015-12-18 22:27:00 +0800 CST  
@似是_故人来
关于原著里有剧里没拍的,定规矩那场苏兄被靖王虐哭的段落:
“其实苏哥哥现在很高兴,”梅长苏拧着少年的脸,笑道,“真的非常高兴呢。”
“高兴……”飞流歪了歪头,有些困惑。
“因为他还是没有变啊,”梅长苏说着说着,眸中渐渐模糊,“虽然看起来不爱说话也不爱笑了,虽然没有那么开朗没有那么明亮了,虽然他的心里也积满怨愤和仇恨了,但是在骨子里面,他却还是那个好心肠的萧景琰,还是那个……有时欺负我,有时又被我欺负的好朋友……”
“苏哥哥……”
“嗯?什么?”
“不掉!”
“好,”梅长苏吸着气,脸上带着笑,用手指轻轻抹了抹眼角,“不掉眼泪,我们明明很高兴的啊。”

楼主 寒江妃子  发布于 2015-12-19 08:47:00 +0800 CST  
接下来的几集修改点不多(加了苏凰线导致的修改忽略)。
朝堂辩礼,有一个明显是为了增加情节紧张度所做的修改:
其中有一位多年居于京西灵隐寺的周玄清老先生,那才真是重中之重,平素无论皇室公卿,见他一面都难,这次竟然也移动大驾,亲自进了金陵城,着实让人对誉王的潜力刮目相看。
可是令人奇怪的是,这位周老先生进京之后,却并没有住进誉王特意为这些大儒们安排的留鹤园,反而住进了穆王府。
据某些消息灵通人士透露,好象周老先生离开灵隐寺也是穆小王爷亲自带了车轿去迎接的,而且住进穆府后连一个人也没有见过,即使是誉王也不例外。
而剧里我们记得穆小王爷是掐着点儿把老先生从城外接回来的……这未免让我们吐槽苏兄为什么不早点让穆小王爷去接人,以及穆小王爷的办事效率。



不过为了情节拍出来好看,掐着点儿就掐着点儿吧。
为了这个情节我不介意他们小黑一下苏兄……

楼主 寒江妃子  发布于 2015-12-19 15:55:00 +0800 CST  
接下来还有一个改编的地方楼主想哭一哭,谁也别拦着我,我要哭……
长亭相认那里,原著:
马车随即轻轻摇晃,开始启动向前,厚重的车帘放下,挡住了外面的山谷的朔风,也隔开了霓凰郡主的视线。
梅长苏只觉得胸口涌起冰针般的刺痛感,再难强力抑制,抬袖捂住嘴一阵咳嗽,好容易平息下来时,雪白的银裘袖口已晕染了一抹深红。
“宗主!”护卫惊呼了一声,过来扶住他的身体。
“没事,”梅长苏淡淡地一笑,“天气太冷,回去给我烧点热水,暖一暖就好了……”


苏兄是上了马车之后才咳出血的。
然而剧里的情节大家都记得:




剧里是在还没上马车的时候,背对着霓凰,苏兄就开始咳,血吐在帕子上(我们不要去注意“雪白的银裘袖口已晕染了一抹深红”这种事情,剧组控制预算他们也很辛苦)。
这一哭不是为了苏兄,是为了霓凰,霓凰就在背后几步之外,一个纵跃就能到达的距离,她是用什么心情看着苏兄咳成这样都不能上去扶……

楼主 寒江妃子  发布于 2015-12-19 16:01:00 +0800 CST  
接下来一些改编都是无伤大雅的小改,就是有一点,正月初一浴巾上门拜谢,原著是在苏兄去穆王府、听闻内监被杀案、再去誉王府转了一圈回来尘埃落定之后。
结果到了剧里:



浴巾一大早就过来了……
一大早过来也就罢了,还白瞎了飞流摘来的好梅花:





然而浴巾到的时候,那瓶梅花已经摆在几案上了,苏兄也穿好披风要走了,结果浴巾告辞离开之后飞流又捧了梅花过来,苏兄脱下披风,表示我们还没吃早饭等吃了早饭再出门……
所以本来的情节应该是这样:
飞流摘花——苏兄表示吃了早饭我带你去穆王府——吃完早饭穿好披风准备出门——浴巾上门拜访——浴巾离开——去穆王府
至于小浴巾是上午来还是下午来倒是无伤大雅。
你说你改原著就改原著了,改得苏兄披风穿了又脱,没吃早饭空着肚子待客,何苦呢……

楼主 寒江妃子  发布于 2015-12-19 16:24:00 +0800 CST  
接下来是私炮坊。
私炮坊一事,相对于原著,最大的改编点是加入了霓凰,不过说好苏凰线不单独提出来说的就不评论了。
比较有趣的是这一点,原著:
“啊?”列战英刚呆了呆,梅长苏已扬长而去,等他反应过来急急从后追上时,靖王恰好带着亲兵从里面巡视而来,三人碰了个面对面。
“苏先生?”靖王虽然也有些意外,但随即了然,“京中的任何大事,果然都逃不过先生的法眼啊。”
这里只是很中性的心态变化:意外——了然


然后到了剧里:



单就台词而言,其实没什么改变。
但是这一段,演员的整个语气,表情,就给人以带着恶意的感觉。
虽然不浓,但它确实是恶意。
是有一种”有罪推定“的眼光。
至少是有排斥、厌恶的味道。
就是那种“怎么哪哪儿都有你?就没有你不知道的……”


但是其实呢,我们对比书里和剧里,发现这当中的区别,就是多了一个霓凰。
所以书里和剧里,靖王的态度变化,其实质是在替小殊吃干醋233333333333333
他就是觉得“霓凰你是小殊的媳妇你怎么可以看上别人……”但是他又没立场指责霓凰。
满腔不爽,不能对霓凰发作,就奔着苏兄来了。
不行了,楼主要去笑一会儿……

楼主 寒江妃子  发布于 2015-12-19 16:54:00 +0800 CST  
谢府夜宴这段的改编,楼主最喜欢的就是言侯出场。
原著里只是淡淡提了一句言侯到了。
剧里言侯气场两米八!


不过接下来的一个改编楼主实在是233333。
原著里是这样:
霖铃阁的后廊处,连着一道九曲木制栈桥,一直向湖面延伸了有十多丈远,末端竖了座小小亭子。梅长苏请蒙挚和夏冬联手,将栈桥拆断一截,绝了火源,大家挤在亭子间里,竟是暂时安全了。
“我都忘了这后面有湖心亭啊!”言豫津拍着自己脑袋道,“这样一来根本烧不到我们啊,那苏兄为什么要问我们会不会游水?”
夏冬一把又拧住了他的脸,嗔道:“桥都断了,你回去的时候不要游水?这湖这么浅,难不成还为你大少爷再挖深点好拖条船来接?”
……
余下的人相互扶持照应着,也结队游到彼岸。四月天的湖水虽已无寒气,但终究并不温暖,湿漉漉地上来被风一吹,皆是周身肃寒。(这个游过去的名单当中包括苏兄……)


但是到了剧里大家都记得是什么样的:



……很明显是石桥。
而且肯定拆不掉。
但是问题在于,在桥拆不掉,四周箭雨交下的情况下,蒙大统领可是说过了:




也就是说,弓箭手到了,下面府兵穿着铁甲往上冲,就守不住。
……那为什么后来放箭了他们不往上冲啊。原著里是因为桥拆掉了……


所以剧里这个改编,其实是在两件事情中加以选择:
1、石桥,不拆,放箭然而谢玉府兵不趁势往上冲。谢玉或者谢玉走开时留下指挥的人决策有问题。
2、换木桥。拆掉。可以保证守住。苏兄得游泳回去。
嗯,是我我也选择石桥……谢玉掉智商就掉智商好了,让苏兄游泳回去啥的万万不能!

楼主 寒江妃子  发布于 2015-12-19 19:43:00 +0800 CST  
接下来,莅阳和谢玉关于要求谢玉自裁的对话,从原著的假山旁边移到剧中的祠堂里大好。
删去景睿舍身护卓夫人,自己身受重伤的情节无关紧要。
苏兄回去路上,关于谢府夜宴的布局,原著里是和蒙挚两人的对话。在剧中改编的时候加入了靖王,很多原先苏兄说的话由靖王说了,算是个意外的惊喜。
“怪就怪吧。”梅长苏的口气似乎并不在意,但低垂的眸色却难免有些黯淡,口中喃喃道,“不狠一些,如何摘得净他与谢玉之间的联系?这孩子……终究要面对这些的……”
而到了剧中:



嗯嗯,这话由苏兄自己说改成靖王来说,楼主表示,心里甚为妥帖啊……
以及让靖王听到了苏兄要求蒙挚”找机会镇一镇宇文暄,免得他以为我大梁朝堂上的武将尽是谢玉这等弄权之人,无端生出狼子野心。”
从而引发了靖王的赞扬:



撇嘴,照原著里,苏兄嘱咐了蒙挚做这个做那个,靖王大概会一直都不知道吧……
不过在苏兄心里,他这样要求蒙挚,一小半是为了大梁,一大半倒是为了霓凰:
“未雨绸缪不留隐刺总是好的,让大楚多一分忌惮,霓凰便可减轻一分压力。后日就拜托你们了。”
23333333333333333333333

楼主 寒江妃子  发布于 2015-12-19 20:06:00 +0800 CST  
三问这一场,楼主8过,由原著中的苏兄躬身施礼,靖王抬手虚扶,改为苏兄跪拜,靖王跪下回拜。
这个改编必须点10086个赞。
把三问、对拜和太奶奶逝世拼在一起也并无不妥(唯一怨念的就是两个人跪在地上扭头往外看的动作实在丑的让人恨不得自插双目)
金钟27响什么的不说了。


不过接下来一个改编,算是同时黑了誉王和靖王(同时黑这两位的还真少见):
“苏先生,你可知巡防营归统之事已经定了?”誉王进来后毫无开场白,第一句话就直奔主题,说的时候咬着牙,面色阴沉。
……
“就是今天下午。事先毫无征兆,陛下也没问过任何人的意思,突然就这么决定了。”
与此同时:
蒙挚并不是密室内唯一的人,他负手站在墙边,听见石门移动声响,立即回头,而坐在桌旁椅上,就着灯光翻看《翔地记》的人,竟是靖王萧景琰。


结果剧里变成了:



誉王走了以后:


…………
誉王的消息比原著里整整迟了两天。消息能力大打折扣。
靖王更糟糕,这么重要的消息你拖了两天才跟你最重要的谋士说,您到底在想什么?
我都不说写台词上点儿心了。这里毫无必要的修改原著而且越改越糟,到底是为什么啊。

楼主 寒江妃子  发布于 2015-12-19 20:43:00 +0800 CST  

楼主:寒江妃子

字数:210980

发表时间:2015-10-20 03:46: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12-02 12:00:36 +0800 CST

评论数:24945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