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一次不太监的历史,幽默,沉重,清新,2B

汉文帝一看,这怎么处理,那边刘濞也是自己的堂叔伯哥哥,你打死了人家的儿子。可能就训了刘启一番,又安慰了安慰刘濞,说哥哥呀,你看听不好意思的,两个孩子因为下棋打架给打死了。
也不知道当时汉文帝该怎么说,反正谁听着都新鲜,下棋打死了人,还是两太子,真是想笑死天下人。
汉文帝就把吴太子的尸体给运回了吴国。你看,这打死了,也组装不好了,我也不知道怎么办了。
吴王刘濞,那是正经爷们啊,立刻大骂:人死了就死了,天下哪里不是汉家的土地,埋在哪不是埋,运回来干什么。吴王刘濞是真的有脾气,立刻把尸体又运回长安,死在哪给我埋在哪。
其实刘恒(汉文帝)要是咬咬牙,这个时候就去把吴国灭了,或者把刘濞招来杀了,后边也就没什么事情了。但是汉文帝是个讲理的人,也很仁柔。他认为自己的哥哥儿子都没了,好好安抚吧。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4-25 13:37:00 +0800 CST  
所以就有点纵容刘濞,刘濞就开始在自己的国家,闷着头做事。开矿,往出造钱,然后招兵,减轻百姓的赋税,都来当兵来。我们知道汉文帝的政策是三十税一,这个税在历史上可以说是很轻很轻的了,刘濞更少。
到了刘启当了皇帝,就是汉景帝的时候。
刘濞就想着自己的儿子被杀挺过不去,如果说刘濞是个平头百姓也就算了,自己想儿子或者不开心喝点闷酒,去坟上哭会儿,也没办法。但刘濞不一样,是诸侯王,手里有钱有家伙事的。
正好这个时候,刘启赶上了立储的头疼事,立嫡子,没有,皇后不下蛋。
窦太后在那里一个劲的催刘启立梁王刘武为皇太弟,父死子继,兄终弟及,这历来都是合法的皇位王位继承制度。
刘启肯定想立自己的儿子。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4-25 13:37:00 +0800 CST  
于是这刘启就琢磨着自己的亲弟弟刘武早晚会和自己叫板,于是找来了先皇旧臣晁错。
晁错,介绍下。
晁错,河南禹州人,别管中国对河南有什么看法,但说实话河南确实出了很多的人才。晁错学的是先秦法家商鞅和申不害的法家学说,他学的是“刑名之学”,就是管刑法,监狱的,后来找了份对口的工作,在山东看监狱。后来又学了儒家经典《尚书》。
后来他名声不错,有人在文帝面前推荐他,说是晁错很有想法,给个官当当。汉文帝就让他做了太子的老师,看晁错的事业生涯,基本上都是在服侍刘启。
公元前157年,汉文帝死后,他就做了长安的市长(内史),管理行政。
晁错一上来就很反对藩王的权力很大,在这一点上贾谊和晁错是一条战线的。贾谊很厉害,长沙王的太傅(老师)。但是袁盎和申屠嘉这些大臣十分反对。
赞成未必是好事,反对未必是坏事。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4-25 13:37:00 +0800 CST  
由于汉文帝的仁柔,这些藩王们的势力已经很大,直接去削藩,先不说这些藩王是不是答应,就是真的闹出事,都不是小事,就相当于现在你要对付一两个省长一样,要是这些省长有兵权,那是真的会出事。
但是刘启很赞同,这主意好,削。
政见不合,申屠嘉就怎么看这个晁错都不顺眼。就找机会要把晁错整下去,不久,机会来了。晁错住的内史府要去上朝要走东门,府大,但是皇宫在南边,走路绕弯子,累。晁错就在南边的围墙上开了一个小门。这个小门了不得啊,因为那个围墙里是太上庙,里边供着刘启的太爷爷,刘恒的爷爷,刘邦的爹,刘老爷子。
申屠嘉就和刘启说,这不是欺负刘老爷上不来上边么?
刘启说,哎呀,爱卿,没啥事,外墙的一个空地,没啥。
按道理说也是,很人性的一句话,刘老爷子都死了,占那么大地干啥,何况人家也是路过。景帝说的没什么错。
这个申屠嘉他心里过不去,气的够呛,回去一口气没倒上来,蹬腿了。
跟着刘邦打天下的四朝老臣,申屠嘉就这么去世了。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4-25 13:37:00 +0800 CST  
顺便说说申屠嘉,在刘邦打天下的时候,申屠嘉是个弓箭手。后来立国,他被封了侯,在后来到了汉文帝后五年的时候,做了丞相,很厉害的。
申屠嘉这个人,历史上评价没有什么太偏激的,像邓通大富大贵的时候,申屠嘉看不惯,杀了。那邓通吓得磕头都磕出了血。最后还是汉文帝出面保下的邓通。申屠嘉也是社稷之臣,跟着刘邦打天下,一路风风雨雨,最后坚持到景帝朝的老臣也就是申屠嘉和季布了。
《史记》中没有申屠嘉的列传,只在张苍的列传中记载了他。虽然比起萧何曹参陈平王陵等等这些丞相,他逊色了点,但是值得欣慰的是,他和景帝后来的那帮丞相刘舍,赵周一比,那简直就是诸葛亮级别的。所以,不能比。
可能是文帝那里太仓促,我太想急于些景帝这里,文帝那里就匆匆略了过去,慢慢补点。既然刚刚说到了贾谊,就说说这个贾谊。
贾谊这个人不陌生了,洛阳人。我们第一次接触贾谊肯定都是在高中语文课本上的《过秦论》,写的很好,文采很好。
贾谊早些年喜欢学习,跟着荀子的弟子,李斯和韩非的师弟张苍学习。他特别喜欢屈原,所以贾谊和屈原放在了一列传中,就是《屈原贾生列传》。
贾谊年少成名,那时还是吕雉当政五年,贾谊刚刚成年十八岁,就因为学习好,懂左传,闻名天下。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4-25 13:37:00 +0800 CST  
后来跟着一个叫吴公的人混,吴公是河南的郡守,两个人把河南治理的很好。到了汉文帝即位的第二年,也就是汉文帝元年,公元前179年,吴公调任,升职了,升为最高司法长官,廷尉,到了汉朝的中央工作。吴公想到自己的老部下,贾谊,用起来很顺手,就向汉文帝推荐了贾谊,汉文帝面试了一下贾谊,贾谊对答很好,小伙精神,说话滴水不漏,汉文帝一高兴,给了个博士的官,管档案,还有宫里的培训这么份工作。这时候的贾谊才21岁。
他是所有博士中,最年轻的一个。
汉文帝特别喜欢贾谊,渐渐开始给他一些权力,开始参与政治。眼看着贾谊火的不得了,那些重臣不答应了。其中包括,周勃,灌婴,张相如这些人,都是有功劳的,为汉朝立下大功的重臣,觉得贾谊太年轻,而且贾谊也是个比较正派的人。
所以贾谊无意中得罪了两种人,有功劳的旧臣,和没有好心的奸臣。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4-25 13:38:00 +0800 CST  
邓通什么本事,全靠溜须子上位的,也是看不惯贾谊。最后大家一合作,把小伙子贾谊挤出了长安。贾谊到了长沙国,去做长沙王的老师。这个时候的长沙王,就是之前我们说过的长沙王吴芮的后代吴著。贾谊很关心中央,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嘛,有机会就上书。
贾谊刚刚被贬,周勃脚前后也回到了老家,前边说过,汉文帝正在驱逐京城过多的诸侯王们,没多久周勃被抓了。贾谊还给周勃说了几句好话,意思周勃是功臣,不能这样。从这里能看出来,读书人和唢呐手的区别。宰相肚里能乘船是真的,比地大的是还,比海大的是天,比天大的是胸襟。周勃排挤贾谊,贾谊却没有落井下石。所以,读书是可以正三观的。
就这样,贾谊在长沙呆了些送日子,到了汉文帝七年,也就是公元前173年,汉文帝想起来这个贾谊了,就把他召回了长安。
贾谊刚刚到长安,汉文帝正在祭祀,桌上还摆着肘子,猪头什么的。正好贾谊到了,汉文帝就对鬼神的事情挺好奇,自己不懂,就问贾谊。贾谊就给他讲,一直讲到半夜,刘恒听的很入神。
就这事,唐朝的李商隐写过一首诗,其中后两句是这样的,“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4-25 13:38:00 +0800 CST  
公元前168年,贾谊忧愤而死。年33岁。
汉朝的老师们,这里向你们敬个礼,前有周昌,后有贾谊。为师楷模。
晁错对于削藩的政策不少都是贾谊这种思想的延续。
晁错一说削藩,景帝积极响应。我觉得景帝最想削的就是刘武,因为他对自己的皇位有威胁,虽然是自己的亲弟弟。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4-25 13:38:00 +0800 CST  
中午更新4000,晚上十一点再更3000.。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4-25 13:39:00 +0800 CST  
没有人看了么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4-25 14:49:00 +0800 CST  
能不能给点支持啊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4-25 15:54:00 +0800 CST  
贾谊是治国社稷之才,大好时光,你一个皇帝,不好好问问怎么他怎么治国,问他跳大神的事情。
你说气人不。
本来贾谊以为汉文帝叫他回来是要重用他,灌婴死了,周勃不干了,没人压制了。
这下好,汉文帝问了问他跳神的事之后,就说去吧,再去当梁王的老师吧。老子博士帽都脱了,你跟老子说这个,这就是贾谊的心情。
刘揖,正是汉文帝最小的儿子。
贾谊还是不忘朝政,他的观点是,诸侯王的事情不能用亲戚关系来解释,而是“国家形势”,中央无法直接管地方,所以交给了诸侯王。这些诸侯王不光有行政权,还有兵权,这将来是个祸害。
之后贾谊提出了很多的对策,《治安策》什么的,都是治世之策。
一直影响到汉武帝的“推恩令”。
但贾谊就是个王的老师,长沙王年轻,喜欢玩,一天,骑马玩的摔死了。
贾谊平时和刘揖的关系很好,就天天哭,什么郁闷,觉得没有照看好学生,对不起皇帝的托付。很有情怀。
公元前168年,贾谊忧愤而死。年33岁。
汉朝的老师们,这里向你们敬个礼,前有周昌,后有贾谊。为师楷模。
晁错对于削藩的政策不少都是贾谊这种思想的延续。
晁错一说削藩,景帝积极响应。我觉得景帝最想削的就是刘武,因为他对自己的皇位有威胁,虽然是自己的亲弟弟。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4-25 20:21:00 +0800 CST  
【七国之乱】
所谓削藩,有很多种削法,把你打发到南泥湾,或者把你的封地缩小,再或者加重封国赋税,减少封国养活的兵力等等。这都是削藩的手段。
汉景帝第一个下手的人就刘戊,晁错的理由是,薄太后死的时候,刘戊还在做那种事。一般古代家中长辈去世,服丧期间不能做羞羞的事情。在红楼梦中就有这种事,贾琏在服丧期间娶二房,让骂的狗血淋头。
汉景帝就把刘戊的东海郡给收了。之后赵王刘遂,胶西王刘昂都挨了削。
之后汉景帝开始商量怎么削吴王刘濞。
这可不是随便找个借口就能削的,因为赵王,胶西王这都是软柿子,好捏。吴王刘濞,楚王刘戊这都是钢板,手里有钱有兵还有地。
刘濞胆战心惊,而且琢磨着假如真的削自己怎么办。
这一天很快就到了。
公元前154年春天,景帝下诏,削夺吴王刘濞的会稽,豫章二郡。
既然枪尖顶到了自己的鼻子上,没什么好说的了。刘濞立刻召集全封地14岁以上,六十岁以下共计30万人,公开谋反。积极响应者,还有楚王刘戊,赵王刘遂,胶西王刘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东王刘雄渠一共一个王。史称“吴楚七国之乱”。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4-25 23:14:00 +0800 CST  
他们打出了“诛晁错,清君侧”的口号。意思就是,杀死晁错,清理皇帝身边的小人。
汉景帝一听,还真反了。他赶紧问晁错,怎么办,造反队伍声势这么大,晁错当时可能脑袋被门挤了,他说,皇帝去御驾亲征吧。汉景帝想了想,行倒是行,那先生你干啥。我留守京城。你没事吧,老子打江山去,你守在着,喝高了吧。
然后汉景帝问曾经在吴国当过丞相的袁盎,这该怎么办。袁盎想了想,说杀了晁错,先缓一下敌人,然后再考虑。
汉景帝最后采纳的肯定是袁盎的计策。同年,晁错被杀,腰斩于市。可怜晁错,他其实是个忠臣,很忠心的忠臣,在景帝还是太子的时候,晁错就是他的老师。如果你说刘盈很仁慈,那绝对的,戚夫人和刘如意死的时候刘盈哭的黑天暗地,要是说汉文帝是仁柔之君,也差不多,有情有义,你要说这汉景帝有慈悲之心,那真是胡说了。汉景帝绝对不是什么仁慈之君,从他出场到他蹬腿,我们始终看不到他是一个仁慈的君主。
晁错死了,袁盎就代替中央去和刘濞谈判,你看,晁错也杀了,你该安心了吧。这个时候的七国已经打了很多胜仗了。打得非常顺利。当时同袁盎一起去的还有个人,叫宗正,他看到刘濞就让刘濞拜受诏书。刘濞说,现在我在东边那是东帝,拜你的诏书干啥。于是刘濞将袁盎看了起来,想要袁盎参加叛乱。袁盎不肯啊,刘濞就想杀袁盎,袁盎虽然是读书人,但一听这要掉脑袋,连夜往长安跑。
汉景帝一听说这个,知道自己不仅被耍了,还失掉了天下士大夫对他的信心。立刻决定,平叛,武装镇压。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4-25 23:14:00 +0800 CST  
这时,他想起了在文帝临死的时候,留给他的托孤大臣,周亚夫。周亚夫就是周勃的儿子。我们看这里,汉朝的皇帝好像都会算卦似的,刘邦临死的死后留下了周勃,说将来拯救刘家的肯定是周勃,果然,周勃荡平诸吕,刘恒死的时候留下了周亚夫......
景帝立刻任命周亚夫为战时总指挥。周亚夫是这样安排的,他来平定吴楚,窦婴来收拾齐赵,齐交给季布(刘邦旧臣唯一还活着的),赵交给郦寄(郦商的儿子,郦食其的侄子)。
那就打吧。这时吴王刘濞要进攻长安,是要经过梁王刘武的领地梁国的。刘武不同意啊,怎么说上边当皇帝的是我亲哥哥,你刘濞当了皇帝我还能当王吗?
梁王坚决反抗,那是相当的顽强。临开战的前一个晚上,刘武跪在他手下的七位将军面前,说拜托诸位了。想想看,刘武的确是个明是非的人,虽然他哥哥不立他当皇太弟,但他必须保住大汉江山,和哥哥的地位。一个诸侯王,给将军下跪,刘武很懂事。这七位将军中,其中一位就是大名鼎鼎的韩安国。
梁国的地理位置很重要,之前彭越就是梁王,把项羽的粮道切了,是导致垓下之战的重要原因。
刘濞死打,刘武死扛。但总有扛不住的时候。
刘武终于扛不住了,赶紧向朝廷求救兵,周亚夫的意见是,不管。
周亚夫是什么意思,你先拖着,我们先把其他地方收拾了。
但刘武实在扛不住了,兵力太少。其实周亚夫的真正用意是,梁国就不打算要了。
周亚夫可能是出于全局的考虑,但是他忘了另一个人,窦太后。你可以不要梁国,但是你不能不要刘武啊,那是窦太后的亲儿子,刘启的亲弟弟啊。
最后刘武情急之下,给汉景帝直接写信。你他妈再不来,老子不管了啊,他妈的都红烧腚了。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4-25 23:15:00 +0800 CST  
汉景帝一看严重了,没准自己的好弟弟真的扛不住了,于是立刻命令周亚夫出兵救梁。
战斗过程不说了,吴王被杀,楚王自杀,胶西王,赵王自杀,淄川王,胶东王,济南王伏诛,齐王刘将闾(刘襄的儿子)因为给造反活动做过策划,最后被逼的自杀。整个平定谋反的过程,历时三个月,全国就好像没有打过仗似的,整个吴楚七国之乱,就好像是立刻反叛又立刻被平定了的一样。
公元前154年的吴楚七国之乱,就这么被平了,正月开始,到三月结束。很快吧!除了楚国,其他的六国全被除国。
这就是发生在景帝朝,最严重的一次全国性武装叛乱。
仗打完了,开始分赃吧。
最重要的不是场内打输赢,而是场外的胜负。买大买小!
最后大家一统计,获得的战利品和平叛功劳,梁国和中央竟然是对半开。
这就有趣了,这说明梁国打得更艰难,付出的更多。
这一下子给刘武赢得了争夺皇储的资本。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4-25 23:15:00 +0800 CST  
汉景帝立刻趁热打铁,火速削藩,除国的除国,打压的打压。
这时候到底立谁当皇储的事还没有交代清楚。
窦太后就是要立刘武,因为在立太子之前,刘启和窦漪房说好的,我百年之后,就让弟弟当皇帝,这也是为了讨窦太后的欢心。但是你想想,儿子和兄弟哪个更靠得住。其实都靠不住,自己最靠得住。
但是不久之后的一场大病彻底改变了刘启,他觉得自己这病是好不了了。
窦漪房还是想立刘武,最后还是袁盎给窦漪房讲了春秋时期一个动人的故事才把窦漪房说服的。
窦漪房没念过书,袁盎饱读诗书,忽悠瘸你你都不知道。
最后立了刘荣。但是,皇后还没立,直到汉景帝的六年,九月份薄皇后被废。
这个时候刘启已经病得快不行了。
刘启就把栗姬叫到了床前,说了这么句话。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4-25 23:16:00 +0800 CST  
以后呀,你要好好对我的儿子们,不管是不是你生的。大概是汉景帝怕吕雉的事情再次发生,吕雉可不就杀了刘邦四个儿子一个孙子,要是按照比例的话,那汉景帝的十四个儿子得死七个。这意思很明显,要让你母仪天下了。但是栗姬的举动都想让人脱下鞋抽她。她趁着汉景帝病了骂了汉景帝一通。
后来汉景帝很邪门的这病就好了。
好了就有了力气折腾了,栗姬失去了最重要的当皇后的机遇。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刘荣被废,成了临川王,栗姬本人也郁郁而终。
公元前151年,发生了金屋藏娇的故事,刘彘六岁,公元前150年,正月,刘荣被废,四月,王娡被封为皇后,从此,刘彘有了一个千秋震响宇内的名字,刘彻。
作为皇十子,最后成为太子,很励志的。
但是刘武能死心吗?连刘彻都成了皇储了,看来自己的哥哥是真的没有立自己为皇储的打算。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4-25 23:16:00 +0800 CST  
当一个人被鸽子放的久了,放的次数多了,就知道,有些事情是要自己争取的,即使争取不到,也要恶心那个放他鸽子的人。刘武就是这样的人。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4-25 23:18:00 +0800 CST  
下一节【汉朝刺客】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4-25 23:18:00 +0800 CST  

楼主:晖朦朦

字数:524171

发表时间:2015-03-05 22:08: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9-03 17:49:22 +0800 CST

评论数:10922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