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国兴衰------------------太平天国那些事

9、为什么太平军这么猛

太平天国从广西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只花了两年多的时间,其发展之迅猛令人吃惊(在没先进交通工具的古代,从金田到南京,就是没人拦你也得走上半年吧)。考究其原因,我总结如下:
一是太平军不同于江湖上的松散帮派,它有自己的斗争纲领(你别管有多忽悠,反正有人信),有组织、有预谋、有群众的支持。
二是太平军在进军过程中,确实打击和镇压了很多官僚、豪绅、地主,并焚烧了桎梏农民的粮册、田契、借券,这种打土豪分田地的做法非常对农民的胃口,这使得太平军受到越来越多农民的拥护。
三是太平军有严明的纪律和灵活的战术,前者能够保证战斗力,后者能够保存实力——打不过就跑嘛。
四是清军的“有力配合”。清朝的八旗、绿营军队极度腐朽,使得太平军想不打胜仗都难。
但是太平军作为一支农民军,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也存在着很多弱点。比如打仗喜欢跟着感觉走,好不容易打下一座城池,没待两天就会弃地不守,去别的地方了。这可能是因为他们更享受攻打城池的过程,玩的就是心跳。所以虽然占领了不少地方,可回过头来一盘算,怎么还是天京周围那点地儿啊。
农民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共患难易,同富贵难。现在你看,富有的南京(金陵)都被我们给占领了,以后吃饱撑了没事干,就窝里斗吧。这种苗头在太平天国前期其实已有所抬头,但表现得还不是很明显,后面就会提到。

楼主 夜幕天枫  发布于 2015-08-21 13:53:00 +0800 CST  
第二章 天国兴盛
1、好臣子曾国藩

太平军占领南京(金陵)后,又赶紧趁着胜利的热乎劲儿,接连攻下镇江、扬州作为都城天京的屏障。咸丰帝为了防止可能出现的分崩离析危机,动员一切力量,采取各种措施,集中所能掌握的人力、物力投入到与太平军的战斗中去。其在军事上的最重要动作是成立江南、江北大营。
江南大营是由钦差大臣向荣率清军1.7万余人在南京城东孝陵卫建立的;江北大营是由另一位钦差大臣琦善率直隶、陕西、黑龙江马步各军约万人在扬州建立的。向荣和琦善也算是我们的老熟人了,从他们前面的表现来看,能力确实不敢恭维,真搞不明白清帝国泱泱几亿人,就挑不出几个有本事的货色?
除了江南、江北两个大营的成立,清廷最大的一个手笔就是重用汉族地主武装力量,命令长江南北各省在籍官绅办团练。
“团练”也就是民兵,“团练”分为“乡勇”和“团勇”两种形式。“乡勇”在咸丰以前,只是一种临时性质的非正规部队,有事招募,随军战守,朝廷包吃喝,完事后即予裁撤;“团勇”指的就是地主私人武装。
咸丰帝鼓励官绅办团练,对汉族地主的意义非同小可。其中办团练最成功的是曾国藩。
曾国藩,号涤生,湖南湘乡人,进士出身,办团练之前官至吏部左侍郎,是清朝著名的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后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为同光中兴第一名臣……关于他的事迹,别说我短短的几行文字,就是厚厚的几本书也介绍不完。不过要是把他给概括一下,则一个字即可:牛!
咸丰二年(1852年),曾国藩母亲病逝,他回家丁忧,正赶上太平天国如火如荼地发展。不久,曾国藩就接到帮办湖南团练的谕旨,后又经郭嵩焘力劝出保桑梓,于1853年1月30日抵长沙与湖南巡抚张亮基商办团练。



楼主 夜幕天枫  发布于 2015-08-21 14:33:00 +0800 CST  
此时曾国藩已年过四十,在此之前他摸过最多的是书,对行军打仗的事顶多停留在纸上谈兵阶段。突然之间,皇帝告诉他,朝廷的官先别想了,你还是去打“长毛”(清廷对太平军的蔑称)吧。这种感觉上的落差,就好比某人过惯了在办公室喝茶看报纸的日子,冷不丁地让他出去卖保险一样。
但做臣子的拿着皇帝的工资,干的就是为君分忧的工作,想干得干,不想干想一会儿后也得干。曾国藩属于想干的那种人,他认为,团练的战斗力虽然比八旗、绿营要强,但由于比较散,还是无法和久经沙场的太平军抗衡。
于是他决定自创新军。
曾国藩的新军是以罗泽南千余人湘勇为基础,略仿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的“束伍成法”编练而成的,即后来名闻天下的湘军。
湘军以知识分子为骨干,这些知识分子从小被灌输程朱理学,笃信“圣道”和封建伦常,极端仇恨太平军,就是不给他们发工资也愿意卖命。在组织上,湘军是以同乡、同学、亲族、师生等情谊为纽带,来建立起严格的封建隶属关系。这些人来自同一个地方,入伍后通常也在同一个营里。

楼主 夜幕天枫  发布于 2015-08-21 16:07:00 +0800 CST  
来人啊啊啊,现在这效率还行吧?

楼主 夜幕天枫  发布于 2015-08-21 17:29:00 +0800 CST  
我们都知道,打仗是你死我活的事儿,保不准今天大家都完好无损,明天就有人挂在战场上。你想想,挂在战场上的人,不是自己的亲人,就是自己从小玩到大的铁哥们儿,心里肯定很难受。而缓解难受的唯一办法就是继续上阵拼命杀敌,为死去的人报仇。所以湘军每人都像打了鸡血似的不要命,极有战斗力。
事实证明,这种组合确实很有效,只不过有点太损了。
另外,湘军的招募也和以往有很大的不同,是以将帅自招的形式进行的。如曾国藩先指令一个亲信去建立军,那这个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思去选择营官若干人,建立营。每个营官再按照自己的意思去选择哨官,哨官然后选什长,什长再选兵勇。也就是说你当多大的官就去招多少人,什么人我不管。
于是当一个军建立起来后,士兵只知服从将领,将领只知服从曾国藩一人,不要说别的地方的将帅,就是皇帝老子也不能直接调遣。今天传销组织的形式和这个有点类似,难怪不好对付。
1854年2月,湘军正式建成,计有陆师6500人,水师5000人,连同夫役、工匠,全军共有1.7万余人。后来随着发展,湘军最后扩充到20万人。
好了,清朝方面又一次准备好了,太平军方面呢?

楼主 夜幕天枫  发布于 2015-08-21 22:19:00 +0800 CST  
2. 北伐的传说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还是比较有理想的,深入贯彻若干年后太祖的“宜将胜勇追穷寇”的思想,决定给摇摇欲坠的清廷再踹上几脚,说不准能让全国人民都过上“天国”的日子。洪秀全更没有想到有一天可能号令天下,看来这真是天意——不,是上帝的旨意。
1853年春,太平天国决定进行北伐和西征。北伐的目的是为了推翻清廷,西征的目的是为了控制长江中游地区,切断清廷与江南的联系,从而巩固天京。
北伐军是由天官副丞相林凤祥、地官正丞相李开芳、春官正丞相吉文元率领,人数2万。
5月8日,北伐军从扬州出发,目的地是北京。其时恰值春花烂漫,将士虽有不舍,但都会安慰自己说,战争如果顺利的话,秋季之前应当能结束,就当去北方避暑了。于是,北伐军遵循天王、东王“师行间道,疾趋燕都,无贪攻城夺地糜时日”的训令,一路北进,速度快得连试图堵截他们的清军都追不上,6月便突入河南,攻下归德府(今商丘),决定在附近的刘家口渡过黄河。这里说明一下,我们的母亲河黄河在古代喜欢串门,还经常走错道,这时走的道是由开封向东南斜插进入江苏北部然后流进大海的。
过黄河需要船,太平军在这里连木板都没找到几块,只好沿河西进,于7月初在汜水渡过了黄河。太平军过黄河后,接下来的路走得也算比较顺当,9月入山西、进直隶,10月就到达了保定附近。
而此时咸丰帝早已热得如急锅上的蚂蚁——不好意思,应该是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准备去热河凉快,这是说好听点。说难听点,其实就是逃跑。去热河避难几乎成了咸丰帝的习惯。。。谁知还没等换洗的衣服打好包,情势就发生了变化。
致使情势发生变化的原因有这几个:一是惠亲王绵愉和科尔沁郡王僧格林沁的抵抗,太平军就是再能打,也搁不住敌方人多啊;二是清军为阻止太平军攻进天津,掘开运河堤岸,结结实实地让他们洗了个澡;三是由于战争损耗,北伐军兵力越来越单薄,无法突破清军防线;四是防线久攻不破士气低落;五是没有后援,越往后拖,将士心里越没底;六是拖到最后,终于拖到了四季中最凉快的冬季,满足了他们纳凉的愿望;七是北方的冬天气温很低,这帮南方将士缺衣少食,靠喝西北风度日……

楼主 夜幕天枫  发布于 2015-08-22 16:07:00 +0800 CST  
为何没人了。。。

楼主 夜幕天枫  发布于 2015-08-22 16:08:00 +0800 CST  
还有很多原因,当然没有一个是对北伐军有利的。
北伐军眼见着清军烤火炉的烤火炉,吃火锅的吃火锅,自己却饥寒交迫,只好在1854年2月主动南撤。
清军见太平军南撤,正是立功的好时机,便集结了10多万人进行反扑。北伐军边打边退,于3月9日退到山东阜城等待援军。在等待援军的时候,春官正丞相吉文元战死。吉文元死的时候心情应该很复杂:好好的江南花花世界不享受,来北方究竟图个啥?!到现在组织上还没派人来接应我们,该不会把我们给忘了吧?
虽然洪秀全很多事做得不地道,但以他为首的组织还真没忘记北伐军,派了一支军队北上支援。援军是1854年2月出发的,由夏官又副丞相曾立昌率领,人数7000。兵不多,但一路上发展壮大,到山东的时候也有了几万人。
4月12日,援军到达山东临清,这个地方离北伐军固守待援的阜城仅200余里,不过近水也无法解渴,因为援军被一帮清军给阻截了。
不是都说清军除了逃跑别的都不行么,怎么也发威了?需要说明的是,这不是由于清军的战斗力提高了,而是因为太平军的战斗力降低了。
前面已经说了,援军在北进的时候招了很多新兵。这些人加入太平军,目的很单纯,就是为了吃饭,还真没想过抛头颅洒热血,去当什么烈士。既然不想当烈士,那玩命的事自然不愿意干,于是多数人不听命令,要求南返。
北上寸步难行,在这干耗也不是办法,那就少数服从多数,南返吧。然而已经晚了,南退的路也被清军堵死了,几经厮杀,北伐援军几乎全军覆没,曾立昌战死。
这件事给我们的教训是,尽量不要用临时工,容易误事啊。

楼主 夜幕天枫  发布于 2015-08-22 16:38:00 +0800 CST  
援军覆灭,北伐军却还在那里眼巴巴地等着呢,没办法,那就再派一支去吧。于是5月,以燕王秦日纲为首的援军北上,结果这次更惨,刚到安徽舒城就被踹了回来。
而此时的北伐军,因先前分兵南下准备接应援军,已被清军截断在两地,处境愈加困难。更令他们感到绝望的是,太平军因在西征战场上与湘军战斗正酣,也无力组织第三次北伐援军了。
上帝甭想指望,北伐军只能靠自己。
但靠自己的严酷现实是,分别被困于连镇和高唐的林凤祥、李开芳面对的都是10倍于自己的敌人。
1855年3月,连镇粮米断绝,最后失陷。林凤祥受伤被俘,被押解到北京,临刑时,刽子手刀所及处,他“眼光犹直视之,终未尝出一声”。还真不怕疼,是够爷儿们的。
连镇陷落后,扼守高唐的李开芳孤注一掷,率军南下突围至荏平县冯官屯。不料,清军故技重施,又把运河掘开,困住了北伐军。5月31日,冯官屯被攻破,李开芳等被押到北京杀害。
至此,坚持两年的北伐彻底失败。
这是一支2万人的队伍,要是汇集在中国学校的操场上,能够站得满满当当的,可要往中国的几百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一撒,估计美国新型无人侦察机都找不着。
但他们没有这么做,也丢不起那个人,老鼠才躲躲藏藏呢,所以他们不仅没有让敌人找不着,还主动去找敌人。
一边是统治数亿人的清王朝,一边是只有区区两万人的太平军,这种巨大的力量差异,绝对有资格成为战史经典。
更何况,他们还整整坚持了两年,而且是在没有后援、缺衣少食、四面楚歌的情况下坚持的。有人说这是一场粗糙的死亡之旅,我不同意这个看法。因为你只能说洪秀全等领导人的决策不英明,却不能否定北伐军的伟大。
伟大和粗糙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北伐军最终是失败了,它在书写传奇的同时也留给人一些思考。
首先是不能打无准备之仗。这是老生常谈了,所谓准备,不是指你在战前吃饱饭、喝足水、撒完尿,而是指战略上的准备,要知己知彼,然后作出相应的决策。北伐军显然没有做好这方面的准备,两万人就想把清廷拉下马,你以为这是打网游呢。
其次是打仗最忌讳孤军深入。这个很好理解,打过群架的人都知道,脱离群体被人包围的下场就是你很可能再也没机会参加下一场打斗了。
最后是一定要发动群众。这一点gcd做得最好,此处不多解释,以免那个啥啊。

楼主 夜幕天枫  发布于 2015-08-22 22:15:00 +0800 CST  
我是敬业的好楼主

楼主 夜幕天枫  发布于 2015-08-22 22:15:00 +0800 CST  
那个这几天,我会很忙,恐怕不能每天一更,为了不对不起大家,我决定将这几天的存稿发完

楼主 夜幕天枫  发布于 2015-08-23 07:39:00 +0800 CST  
3.西征的神话

太平军北伐的同时,还派兵进行了西征。西征的军队由春官正丞相胡以晃、夏官副丞相赖汉英统领。人数5万人,战船千余艘,时间是1853年5月中旬。
西征的进展很顺利,不到一个月时间就已攻克安庆,完成了第一阶段的任务。6月24日,西征军开始围攻南昌,遇到了挫折,随后撤围北上。9月29日攻下九江,于是决定留林启荣驻守,剩余西征军分兵两路完成接下来的事情。
一路西征军由胡以晃、曾天养率领,以安庆为基地,经略皖北。取得的战果是攻城若干,拿下庐州(今合肥),逼迫安徽巡抚江忠源投水自杀,使安徽成为太平天国的后勤基地和战略要地。
另一路西征军由石祥祯、韦俊率领,从九江出发,经略湖北。取得的战果是,三克汉口、汉阳,两克武昌,逼迫湖广总督吴文镕跳水自杀(话说太平军好像逼死了不少官员)。不过,这路西征军由湖北攻入湖南时,遇到了起义以来最难啃的硬骨头——曾国藩的湘军。
1854年2月,湘军倾巢出动,进行顽强抵抗。对打仗还不太熟悉的曾国藩利用自己的文化优势,发表了一篇高水平的战斗檄文《讨粤匪檄》。在这篇檄文里,曾国藩表示太平天国引爆的战争“荼毒生灵”,“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奇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苦于九原”,号召“凡读书识字者,又乌可袖手安坐,不思一为之所也”,动员人们共同镇压太平天国。
说实话,从文采上来看,这篇文章确实比太平军曾发布的那三篇檄文高出很多,这也是书读得好与差之间的区别。但文采好不一定效果好,因为容易导致曲高和寡,老百姓对曾国藩的文章不太买帐。不过这些正好契合他们各自代表的阶级,不存在相互争夺支持者的情况。
一般来说,所谓的骨头难啃,其实是因为没有遇到好狗。湘军是硬骨头不假,可太平军专啃硬骨头,不然也混不到今天。因此,曾国藩的那篇文采飞扬的文章,并没能挡住太平军前进的步伐。这一年的4月,太平军大败湘军,先占岳州,后占湘潭,达到了钳制长沙的效果。5月,在靖港的太平军几乎全歼湘军水师,气得曾国藩投水自尽,不过被随从救起,没能成功。看来有时候人想死比想活还要难。

楼主 夜幕天枫  发布于 2015-08-23 07:47:00 +0800 CST  
而与此同时,在湘潭的太平军日子却不怎么好过,几经切磋,伤亡很大。湘潭沦陷后,这路太平军北走靖港,与那里的自己人会合。随后他们退守岳州,不久,岳州又被攻陷。10月,重新整顿好的湘军进行反扑,占领武昌、汉口、汉阳,太平军损失了1000余艘战船。12月,太平军在田家镇再次受挫,损失了4000余艘战船。至此,太平军的水师已消耗殆尽。1855年1月2日,曾国藩亲自督率湘军逼临江西要隘九江、湖口,他们的战斗口号是:肃清江面,直捣金陵(即南京)。
这说明硬骨头虽然能啃,但用力过猛容易咯掉牙。
好在太平军反应比较快,没等把咯掉的牙吐出就已经换上更厉害的钢牙——石达开。
石达开是奉东王杨秀清的命令前去增援的。他以湖口为据点,针对湘军兵骄气盛、求胜心切的特点,采用“文火慢炖”的方式——坚壁固守,经常骚扰,把湘军折腾得疲惫不堪。1月29日,火候已到,石达开佯撤湖口守军,在勾引湘军水师轻捷舢板船进入鄱阳湖后,立即封锁湖口,然后对其留在长江上的大型笨重船只进行火攻,烧掉大小战船40余艘。2月11日夜,月黑风高,太平军再次用火攻围歼湘军水师,焚烧战船百余艘,连曾国藩的座船也被夺走。曾国藩虽然捡回了命,但被这两次火攻气得急火攻心,又要投水自杀,但又被随从拦住。太平军乘胜反攻,夺回了汉阳、武昌,到次年春天,“江西十三府中的八府五十余县都入太平军手中”。
曾国藩困守南昌,已成瓮中之鳖。

楼主 夜幕天枫  发布于 2015-08-23 07:50:00 +0800 CST  
然而,还没等石达开把“鳖”捉到手,天京那边已来信让他们赶紧回去支援,从而使湘军获得了喘息的机会。否则的话,后来有可能就没有曾国藩什么事了,清王朝也就一同随了洪秀全信了上帝……谁能说得准呢。
西征取得重大胜利后,太平天国并没有真正高枕无忧,因为南北还有两个军事大营在眼皮子底下呢。为了根除这一对肘腋之患,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决定在天京外围组织一场激烈的破围之战。
1856年2月,破围之战开始。4月,燕王秦日纲率陈玉成、李秀成等就已击溃江北大营。之后,秦日纲立马回师逼近围攻镇江的清军,然后与坚守镇江的太平军取得联系,内外夹击,打败清军,致使江苏巡抚吉尔杭阿自杀。接着,秦日纲的军队又会同回援的石达开西征军2万人,趁着战胜的热乎劲儿,于6月20日合力攻破江南大营。而江南大营的建立者向荣则率残军逃至丹阳自缢身亡。
围困天京3年之久的江北、江南两大营就这么覆灭了。
太平天国此时在政治上、军事上也达到了全盛时期。
好了,既然现在威胁已经解除,那么我们赶紧秉承国人的“优良传统”,开始窝里斗吧,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不过,为了使本文更加完整,在讲窝里斗之前,我还需要插播一些别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不是广告,也不收钱,你就权当是一种调剂——不想调剂的也可以直接跳过,等看完窝里斗后再回头给补上。

楼主 夜幕天枫  发布于 2015-08-23 08:25:00 +0800 CST  
然而,还没等石达开把“鳖”捉到手,天京那边已来信让他们赶紧回去支援,从而使湘军获得了喘息的机会。否则的话,后来有可能就没有曾国藩什么事了,清王朝也就一同随了洪秀全信了上帝……谁能说得准呢。
西征取得重大胜利后,太平天国并没有真正高枕无忧,因为南北还有两个军事大营在眼皮子底下呢。为了根除这一对肘腋之患,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决定在天京外围组织一场激烈的破围之战。
1856年2月,破围之战开始。4月,燕王秦日纲率陈玉成、李秀成等就已击溃江北大营。之后,秦日纲立马回师逼近围攻镇江的清军,然后与坚守镇江的太平军取得联系,内外夹击,打败清军,致使江苏巡抚吉尔杭阿自杀。接着,秦日纲的军队又会同回援的石达开西征军2万人,趁着战胜的热乎劲儿,于6月20日合力攻破江南大营。而江南大营的建立者向荣则率残军逃至丹阳自缢身亡。
围困天京3年之久的江北、江南两大营就这么覆灭了。
太平天国此时在政治上、军事上也达到了全盛时期。
好了,既然现在威胁已经解除,那么我们赶紧秉承国人的“优良传统”,开始窝里斗吧,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不过,为了使本文更加完整,在讲窝里斗之前,我还需要插播一些别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不是广告,也不收钱,你就权当是一种调剂——不想调剂的也可以直接跳过,等看完窝里斗后再回头给补上。

楼主 夜幕天枫  发布于 2015-08-23 08:53:00 +0800 CST  
4.恐怖的《天朝田亩制度》

有段时间,我总以为《天朝田亩制度》是山寨版的gc主义社会,因为它描绘的都是令人心动的社会状态。
《天朝田亩制度》所描绘的情景虽然赶不上gc主义社会,但对一个半世纪以前的农民来说,绝对算得上很不错了。和咱们不一样的是,那时候的农民胃口很小、要求很低,他们只要求有属于自己的土地,然后能够吃饱穿暖就可以了。
所以有人感叹,最容易实现gc主义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因为依照目前的科技水平,我们只要有一个半世纪前农民的那种心态,就可以说已经过上了gc主义的日子了。
好了,调侃到此为止,我们还是回到正题,具体研读一下《天朝田亩制度》这份文件。
《天朝田亩制度》的基本内容,是以“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把土地按照好坏分成上、中、下三级九等:每亩产量在1200斤以上的为上上田,以下的每亩少100斤减一等,即上中田、上下田、中上田、中中田、中下田、下上田、下中田、下下田。这点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有异曲同工之妙。
土地等级划分完毕后,接着就是分田了。分田是以户为单位,好坏田搭配,按照人头来分,16岁以上分全份,15岁以下减半,不管你是男的女的、老的少的、活蹦乱跳的还是半身不遂的,都按照这个标准。
土地分完了,是不是你就可以守着那一亩三分地自娱自乐了?当然不是。国家为了杜绝农民一到农闲时就开始吹牛、搓麻将,还对农副业生产进行了分配。农副业就是织布、喂鸡、养猪这样的“家务活”。“家务活”的特点是只要你想干,绝对能保证你永远干不完。
如果你怕麻烦,不想干,那就对不起了,除非你不想要土地。按照规定,农副业的生产和分配,是通过农村政权基层组织“两”来进行管理的。“两”的形态和我国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生产队差不多,不过有固定的规模,每25户为一“两”,由“两司马”负责管理和带领大家生产,共计26户。

楼主 夜幕天枫  发布于 2015-08-23 09:19:00 +0800 CST  
到了这个份儿上,无论你是否愿意,活儿肯定是得干,以前给地主干活儿不也照样干么,何况现在土地产权证上明明白白写的是自己的名字,偷着乐还来不及呢。不过,也不能高兴得太早,虽然产权证上的确写着土地是你的,但你需要注意的是,那上面可没写着土地里长的东西是你的。
是不是感觉有点困惑?如果是的话,我就给你举个例子。比如说你家有块菜地,你种点白菜、青椒、黄瓜,收获了可以自己吃,这点于情于法都是正确的,但有一天你刨地突然挖出个和后母戊鼎一样牛逼的古董来,说是你的就不行了,因为我国法律明文规定,在中国范围内,凡是从土地里刨出来的古董(官方说法叫文物),所有权都是国家的。
在《天朝田亩制度》中,田里长出的农产品和今天土里出土的古董具有一样的性质。也就是说,只要是你劳动收获的粮食和所有的农副产品,“除足其25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你可能会说,万一我家有突发事件怎么办,比如我30岁还光棍一条,好不容易有个寡妇愿意嫁给我,怎么着也算是飞来横福,得请亲戚朋友庆祝一番,总不能没有招待的东西吧?这事不用你操心,《天朝田亩制度》也有规定:“如一家有婚娶弥月事,给钱一千,谷一百斤。”量(转载者注:应是“谅”)你亲朋再多,一人一碗面条无论如何是够的。
既然突发事情zf能帮你解决,那咱的思想觉悟就不应该落后。于是有的农民为响应zf号召,想一下子把收获的几千斤大米都交了,但苦于没车没马,不知怎样才能送到zf手里。好在这个问题也在《天朝田亩制度》的考虑范围之内,政策有规定,为解决人民交公粮的实际困难,在每“两”都设立一个国库和礼拜堂,真正做到“送暖送到心,国库建你家”,使大家在这件事上你追我赶,让自家仓库绝对“光明磊落”。否则,那礼拜堂就是供你忏悔用的。
上面说的是《天朝田亩制度》的主要内容,总的来说还是不错的,但是,从事物的两面性上来看,它自身也存在着致命的缺点,那就是容易挫伤农民的积极性。
因为你实行的是gc平均主义,其潜台词就是我干和不干得到的结果都和别人一样。既然一样,我就没必要费那劲儿去干了。如果只有一个人这么想,对整体是没什么影响的,但要是每个人都这么想,那结果就只有一个:大家都会饿死。
为了避免“惨剧”发生,《天朝田亩制度》刚颁布不久,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等人就联名奏请,要求把它给废除。
洪秀全选择了同意。
也就是说,《天朝田亩制度》中所描绘的美景,几乎等同于宣传口号,没有真正去实行。
而真正实施下去的是和以往一样的交粮纳税。

楼主 夜幕天枫  发布于 2015-08-23 14:48:00 +0800 CST  
第三章 天国变乱我会迟点发,因为存稿还没准备好请大家等待吧,可能更新会很晚,先收藏吧

楼主 夜幕天枫  发布于 2015-08-23 14:54:00 +0800 CST  
第三章天国变乱
1.极度享乐
在缺少娱乐活动的古代,女人成了男人的主要娱乐工具。男人有多成功,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他能养活多少老婆(似乎现在也是。。。)。从理论上讲,皇帝应该是古代最成功的男人,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人为应聘皇帝,争的死去活来。在平民百姓的大脑里,皇帝的老婆应该是最多的。但事实并不如此,所谓的后宫3000佳丽完全是平民老百姓的一种想当然的说法,这也可以说是他们的梦想。

但是古往今来,大多数皇帝美女的数量从来没有什么太多概念。比起数量,他们更在意的是质量。比如唐玄宗与杨贵妃,顺治帝与董鄂妃。

自然也有喜欢热闹的,比如洪秀全,他就是其中之一(虽然他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皇帝,只能算一个伪王)。

楼主 夜幕天枫  发布于 2015-08-28 21:24:00 +0800 CST  
洪秀全的这种意识我估计是他的小民思想在作祟,他一定很羡慕皇帝那种妻妾成群的生活。正因如此,在金田刚刚举起反清旗帜的他,就迫不及待地连纳15个“美妃”(此处加引号是因为那个时代的审美观实在是。。。);然后在广西永安围城战中,洪教主的老婆就多达三十六人;占据武昌后,这家伙又选民间女子“有殊色者六十人”为妃;定都天京后,他又有了多少个老婆,估计他自己也说不清。有些野史统计说,他的老婆最后突破了三千大关(清朝拥有老婆最多的皇帝乾隆,好像也就50多个)。野史虽然有些夸张的成分,但可以确定,洪秀全的老婆一定处在过剩状态。

楼主 夜幕天枫  发布于 2015-08-28 21:39:00 +0800 CST  

楼主:夜幕天枫

字数:44771

发表时间:2015-08-17 01:28: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9-02 23:20:04 +0800 CST

评论数:1332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