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连载】贝勒解西游——西天取经背后的故事

《一路向西——贝勒解西游》

贝勒吉祥 著

人生就是取经路,山高水远妖怪多。

跟着贝勒解西游,勇往直前把妖捉。

【贝勒出手解西游】

这几年,好端端的一部《西游记》,被人们拆解分析得乱七八糟,惨不忍睹。尤其是近一段时间,这股歪风真是愈刮愈烈。什么太上老君制造堕胎药了,什么红孩儿是太上老君和铁扇公主的私生子了……怎么说《西游记》也是我国的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一,竟被糟蹋成这个样子。贝勒这厢实在看不下去,必须路见不平一声吼,来煞一煞这股歪风邪气。我要打破那些无聊的、无厘头式的、毫无根据的胡乱分析,再不能让这些“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扰乱视听,羞辱古人,贻害子孙。

从某种意义上说,任何一部作品发表之后,它就和作者脱离了关系。每一个读者都会从自己的角度、以自己的生活经验对它进行解读,《西游记》也是如此。洋人不是也说“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吗?但是,即便各人的生活经验不同,对同一部作品的解读不同,但也不能太离谱。但现实中,对文学作品的解读有时真的很离谱。今年的浙江高考考生在考语文时,不也都败给了一条“草鱼”吗?很不幸,吴承恩老先生的《西游记》也成了一条被人胡乱分析的“草鱼”。

从今天开始,贝勒开始讲讲对《西游记》的一己之见。当然了,贝勒也不敢保证,我对《西游记》的解读就是正确的,就一定是吴承恩老先生写《西游记》时的心中所想。但至少,若是吴老先生泉下有知,看了贝勒的文字,他不会死不瞑目,他不会气得想从棺材里跳出来,对我破口大骂。

【分析《西游记》的原则】

在读《西游记》之前,有几个原则需要事先明确,这是必要的前提。若是不认清这些原则,我们在读《西游记》的时候就会误入歧途,就会有很多无谓的困惑。

首先,《西游记》它是一本小说。什么叫小说呢?我们先看看比较正统的定义。

小说是文学形式的一种,来源于现实生活,却又高于现实生活。作者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经过一定的艺术加工,以塑造人物形象,表达思想。

这里有三点需要我们注意:

第一,小说来源于现实生活。无论是红楼梦这样的现实主义杰作,还是《西游记》这样的玄幻神魔小说,又或者是三体这样的科幻小说,只要是人写的作品,就都离不开作者的社会背景,离不开人类社会的现实。作品中的人物设定、情节安排等等,或多或少都反映着作者的生活经历和内心感受。

虽然《西游记》里的很多神仙、很多妖魔鬼怪,还有什么天庭、地狱、四大部洲之类的,在现实社会中都是不存在的。但其中的人物,如如来佛祖、观音菩萨、太上老君、玉皇大帝,还有龙王、雷公电母之类的神仙名字,都是历史上存在过的宗教人物,或是民间流传已久的神话人物。若是吴承恩他本人在现实生活中没有接触过佛教和道教经典,没有看过大量的元杂剧和笔记小说等等,若是他没有听过老人们讲述历代流传的神话故事,他根本不可能自己编造出这么多神仙妖怪。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故事,也是取材于唐朝的玄奘法师去天竺拜佛求经的历史事实。还有,天庭里从玉皇大帝到最底层的仙女力士,大小官员的设立和等级安排,完全是明朝现实社会的翻版。所以说,小说《西游记》来源于作者吴承恩所生活的现实社会,具体地说,就是他所生活的时代——当时的大明朝。

第二,小说是经过作者艺术加工的,说白了就是经过了作者一定的虚构。人物、情节、时间、地点还有故事情节,这些都可以虚构。但既然是虚构,既然不是现实发生过的事,那么逻辑上就必定会有些不合理、前后有些矛盾的地方。吴承恩的《西游记》,以前代的杂剧和说书人的稿本为基础,他自己又虚构了很多情节,加入了很多不存在的人物,设定了很多现实社会中不存在的技能和兵器。这些虚构的、天马行空想象出来的人物、情节和兵器技能,本就不能以常理、以我们现实社会的经历来验证推理。

比如,大家都知道孙悟空会地煞七十二变,为什么他在变化时尾巴总是变不掉呢?小说第七十四回在狮驼岭,作者有过交代:

原来行者有七十二般变化,若是变飞禽、走兽、花木、器皿、昆虫之类,却就连身子滚去了;但变人物,却只是头脸变了,身子变不过来,果然一身黄毛,两块红股,一条尾巴。
就是这个原因,孙悟空和二郎神斗法时,变作了一个小寺庙。因为尾巴变不掉,没地儿放,只得把它变作一个旗杆,立在了寺庙的后面。因为寺庙里的旗杆都是立在前面的,所以二郎神识破了,知道这个庙一定是孙悟空变的。




孙悟空变化的土地庙

还有一次,在平顶山莲花洞,唐僧师徒遇到了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孙悟空变作他们的义母,进洞去骗取他们的宝贝。结果尾巴露出来了,差点又被妖怪识破。可是,在通天河陈家庄,孙悟空和猪八戒代替老陈家的一对童男童女去献祭给灵感大王。当时孙悟空变作童男,猪八戒变作童女,这一次孙悟空却成功地把尾巴变没了。这不是前后矛盾吗?我想,就是吴承恩老先生在世,也不能自圆其说。

再比如,在书的第一回里,孙悟空刚刚发现水帘洞之后,就对其他猴子说出了“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这句名言。这句话出自《论语》: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音泥),小车无軏(音阅),其何以行之哉。

难道这个天产的石猴,还没出花果山,就有人教过他读《论语》吗?这无论如何也说不通。

《西游记》中这样的前后矛盾之处,还有很多很多。这皆是因为书中不少人物、情节和兵器技能都是吴承恩虚构杜撰的,没办法一一套用现实中的经验来给他们理顺,说不通的地方也就在所难免。如果这些地方我们非要一一去较真,去验证,那《西游记》就读不了了。即便是现实主义杰作《红楼梦》,也有很多这样矛盾的地方。如果再钻点儿牛角尖儿,那现实中的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会让我们挑出刺儿来,有意思吗?

第三,作者写出一部小说,必然有他自己的动机。这个动机,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中心思想”,有的小说是为了歌颂赞扬什么精神,有的小说是为了批判鞭挞什么丑恶的现象,这是比较高尚的。而有的人写小说,只是为了娱乐他人,或是为了吸引眼球,为了赚钱。而有的人写小说,仅仅是为了纪念一个人,或仅仅是想表达一下对这个世界的绝望和愤慨……

楼主 翻腾四海  发布于 2017-08-27 20:00:40 +0800 CST  
02、《西游记》只是一本小说:吴承恩笔下的如来并不是本师释迦牟尼佛

【西天取经只是表面文章】

关于吴承恩写《西游记》的真实动机,贝勒也有自己的观点。但这里暂且不提,今天只是分析一下,吴承恩老先生是通过什么来表明他的写作动机。

其实,一部小说它就是一个故事。而一个故事无非就那么几个要素,什么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干了些什么事,最后有了一个什么样的结局。吴承恩写《西游记》,也离不开这几个要素,他也只能通过这些要素来交待整个故事的来龙去脉。只有了解了《西游记》整个故事的来龙去脉,我们才能明白吴承恩写作《西游记》的动机,才有可能推断出他到底想向世人说些什么,他到底想表达什么。

或许有人会说,《西游记》的来龙去脉,这谁不知道?不就是唐三藏西天取经,收了四个徒弟,一路跋山涉水,降妖除魔,战胜艰难困苦,最终到达西天,求得真经,功德圆满的故事吗?没错,《西游记》里确实有这么一个故事,但这只是它表面的线索,只是吴承恩借过来的一个“壳”。在这个西天取经的故事背后,吴承恩为我们描绘出了一个更为广阔精彩的世界,这个世界里有复杂的背景,森严的等级,众多的人物派系,激烈的明争暗斗……


这四人背后可牵扯着复杂的政治斗争
吴承恩要讲给我们的,远不是电视剧所描写的那么简单,而是一个更精彩的大故事。说到这儿,大家是不是有点蒙圈了?看了那么多遍《西游记》,为什么那个更广阔的世界、更精彩的大故事我却一直没有发现?究竟是因为什么呢?贝勒以为,或许是由于下面两个缘故:

一是我们错将《西游记》里的人物等同于现实中的人物。

二是吴承恩在用人物、时间、地点等要素来讲故事时,用了点不同寻常的套路。

【此如来非彼如来】

第一,我们错将《西游记》里的人物等同于现实中的人物。《西游记》里的如来、观音、太上老君、唐三藏等人物,虽然历史上真实存在过,但我们千万不要以为,《西游记》里的如来佛祖就是历史上佛教的创始人——本师释迦牟尼佛,不要以为《西游记》里的观音菩萨就是普陀山上受人香火的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不要以为《西游记》里的太上老君就是中国道教之祖老子,不要以为《西游记》里的唐僧就是大唐时的玄奘法师。


其实,真正的如来佛祖是没有什么固定的形象滴
如果你以为《西游记》里的如来就是释迦牟尼,那就大错特错了。历史上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他和玉皇大帝认识吗?他和太上老君有过任何交集吗?他降伏过孙猴子这个东西吗?参加过什么安天大会吗?他曾主导实施过什么寻找取经人、将佛经传到东土大唐的计划吗?当然没有!

虽然《西游记》中的如来佛祖说话的口吻都很像现实佛经中的释迦牟尼,虽然《西游记》中的如来佛祖与现实佛教中的释迦牟尼做了一些相同的事。但是,他只是吴承恩一手塑造的完全同不的一个人物形象,吴承恩只是借用佛经中的这样一个人物名称来讲述他自己的故事。现实中的释迦牟尼只是现实中的释迦牟尼,《西游记》中的如来佛祖只是《西游记》中的如来佛祖。如果我们将二者视作同一个人,那《西游记》就永远也读不明白,吴承恩真正想讲给我们的那个西天取经背后的大故事,我们就永远也看不到。

除了如来佛祖,观音菩萨、太上老君和唐三藏等人物,我们也应该这样看待。书中的人物和现实世界中的人物,除了名字一样之外,其他都不相同。吴承恩只是借用了他们的名字,只是借用了历史上玄奘法师去天竺取经这个“壳”,他要讲给世人听的都隐藏在这个“壳”的背后。

【《西游记》和《封神榜》】

此外,《西游记》是一部小说,一部虚构的小说,而且是一部独立的小说。吴承恩所构造的神佛世界,是一个独立的世界,虽然他借鉴了现实中的道教和佛教中的人物,还有民间的神话传说,但我们不可将他们混为一谈。虽然其他小说中,如《封神榜》中的人物也与《西游记》有雷同,但我们也不能把这两部小说扯在一起解读。《封神榜》与《西游记》,且不论二者出现的先后,这两本书中的神仙体系其实是不一样的。

以哪吒和托塔李天王为例,虽然两部小说里都有这两个人物,但是完全不同。在《封神榜》里,哪吒闹海,得罪了龙王,闯下了灭门大祸,他为了不连累父母而选择自杀,剥皮削骨,将自己的肉身和精血还给了父母。后来太乙真人用莲花莲藕作为肉身,让哪吒复活。而《西游记》里,虽然哪吒同样是死而复生,但令哪吒复活的却是如来佛祖,原著是这样写的:

佛慧眼一看,知是哪吒之魂,即将碧藕为骨,荷叶为衣,念动起死回生真言,哪吒遂得了性命。运用神力,法降九十六洞妖魔,神通广大,后来要杀天王,报那剔骨之仇。天王无奈,告求我佛如来。如来以和为尚,赐他一座玲珑剔透舍利子如意黄金宝塔,那塔上层层有佛,艳艳光明。唤哪吒以佛为父,解释了冤仇。所以称为托塔李天王者,此也。

他们虽然是神仙,但父子二人并非真的是父慈子孝
所以说,将《西游记》和《封神榜》放在一起解读的,纯是扯淡,是十足的牵强附会。一边看《西游记》,一边看《封神榜》,那我们就会越看越糊涂,两本书哪一本也读不明白。

借用香港TVB电视剧里经常出现的一句话: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实属巧合。《西游记》亦是如此,虽然它里面也有一些佛教和道教的神仙名号,虽然它里面也有《封神榜》里的传说和人物,但这种雷同纯属巧合。《西游记》只是《西游记》,解读《西游记》,我们不能机械地比照佛经,比照道教的经典,更不能参考《封神榜》这一类小说。《西游记》里的如来佛祖、太上老君、玉皇大帝等人物,他们有什么地位,具备什么样的法力,相互之间是什么关系,这些问题的答案我们只能从《西游记》本身里去寻找。明白了这一点,我们离《西游记》中那个更广阔的世界、那个更精彩的大故事就更近一步了。
楼主 翻腾四海  发布于 2017-08-27 20:02:25 +0800 CST  
《一路向西——贝勒解西游》

贝勒吉祥 著

人生就是取经路,山高水远妖怪多。

跟着贝勒解西游,勇往直前把妖捉。

03、西天取经背后的大故事:太上老君和如来谁更厉害

看了那么多遍《西游记》,那个更广阔的世界、更精彩的大故事我们却一直没有发现。贝勒以为,有两个原因:

一是我们错将《西游记》里的人物等同于现实中的人物。

二是吴承恩在用人物、时间、地点等要素来讲故事时,用了点不同寻常的套路。

第一个原因前面讲过了,今天贝勒说说第二个原因。吴承恩在用人物、时间、地点、情节等要素来讲故事时,用了点不同寻常的套路,这个套路用一个词总结那就是——隐晦。对西游世界中很多大事件,吴承恩极少直接描写,而是通过人物的对白,有时甚至是漫不经心的一两句话来交待,我们稍不留神就可能忽略、错过。

【太上老君化胡为佛】

比如,孙悟空当上齐天大圣之后大闹天宫,偷吃了蟠桃、玉酒,还有太上老君的仙丹,破坏了王母娘娘的蟠桃大会,知道自己闯下了大祸,就逃回了花果山。玉帝派十万天兵天将下界捉拿,也降伏不了他。后来观音菩萨向玉帝推荐二郎神,正当孙悟空和二郎神斗得难解难分之时,观音菩萨和太上老君正在南天门上观看。观音想用她的净瓶打一下孙悟空,助二郎神一臂之力。一旁的太上老君对观音菩萨说她的瓶子是瓷的,怕碎,观音反问他有什么法宝,太上老君就拿出了堪称《西游记》中最强兵器的金钢琢,原文是这么写的:

老君道:“有,有,有。”捋起衣袖,左膊上取下一个圈子,说道:“这件兵器,乃锟钢抟炼的,被我将还丹点成,养就一身灵气,善能变化,水火不侵,又能套诸物;一名金钢琢,又名金钢套。当年过函关,化胡为佛,甚是亏他,早晚最可防身。等我丢下去打他一下。”话毕,自天门上往下一掼,滴流流,径落花果山营盘里,可可的着猴王头上一下。
锟钢:传说锟铻山所出产的钢,可以铸剑。据《列子》记载,周穆王时西征犬戎,犬戎向穆王献锟铻之剑,非常锋利,削铁如泥。

抟:读作“团”,动词,把东西揉成圆形。

掼:读作“贯”,动词,扔,抛,投。






【金钢琢堪称西游世界的第一兵器】
太上老君介绍他的宝贝金钢琢时,说了这么一大段话,为什么?是在向观音菩萨炫耀自己的法宝吗?不是。实际上,吴承恩是想通过这段话向我们传达一件大事,这件事关系着整个西游故事的走向。太上老君的话中有四个字是关键,那就是——化胡为佛。

历史上传说,道教的创始人老子当年骑着一头青牛,过函谷关而去,莫知所终。有人说原来他是去了西方,教化胡人,在那里创立了佛教。当然了,这完全是道家的意淫,历史上根本没有这回事儿。佛教从西方传入中国之后十分盛行,抢走了道教的很多信徒,这不但让道家人士很不爽,也让文化上极度自信中国人一时很难接受。想我泱泱华夏一直以天朝上国自居,文化和国力都是远胜于四周的蛮夷,佛教的思想如此精妙超绝,怎么可能是蛮夷自己创造出来的呢?所以中国的道家就杜撰出老子西出函谷关化胡为佛这么一段故事,用来证明佛教思想也源出于中国的道家,这样一来,还是中国人略胜一筹了。

【佛道相争】

吴承恩将这件事借用过来,是想给读者交待佛道相争的大背景。当然了,《西游记》里的佛道之争并不是现实中的佛道之争,吴承恩只是将它们借用过来作为两种势力的代称,这个问题贝勒后面会讲。

太上老君在西方化胡为佛之后,佛教势力渐渐强大,反过来挑战道家在三界中一家独大的地位。由此我们也可以推断出,既然佛也是太上老君所化,那老君的实力也是强过如来佛祖的,所以后来老君的坐骑青牛偷走了金钢琢下界为妖,众多神仙的兵器都被它给收走了,连如来佛祖也没办法。无奈之下,如来只好打开佛家的金库,拿出十八粒金丹砂,让十八尊罗汉用金砂把那个青牛精陷住,看看能否把它给降伏。结果大家都知道,这十八粒金砂就相当于十八座金山,还是被青牛精的金钢琢收去了。然后,罗汉才告诉孙悟空,如来佛祖让他去找太上老君,这才搞定了青牛精。

如来佛祖为什么要以金子为武器呢?而且定要在十八粒金丹砂给金钢琢收去之后才让孙悟空去找太上老君?他既然知道金牛精就是太上老君的坐骑,直接让孙悟空去兜率宫找老君不就结了吗?原因就是,佛道相争,佛家势力虽然很大,但如来佛祖还是略逊太上老君一筹,如来对老君不得不有所忌惮,这十八粒金砂就是他为与老君达成妥协的见面礼!为什么说是见面礼呢?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青牛精被太上老君带走之后,孙悟空的金箍棒还有二十八星宿的各种法宝兵器都物归原主,独独如来的十八座金山不知去向,哪里去了?当然是被太上老君带走了!


读西游不能光看热闹,还要善于思考,不能放过每一个细节。吴承恩要给我们讲的大故事可不是明明白白、直接了当地说出来滴。比如这里的“化胡为佛”,就那么四个字,若是我们忽略了它们,《西游记》就永远也参不透。

【太上老君和如来佛祖谁更厉害】

这个金刚琢,老君说化胡为佛时甚是亏它,并且早晚最可防身,这说明它很厉害。如来佛祖对这个法宝也是无可奈何,所以他只能让孙悟空去找太上老君去降伏青牛精。以这个金刚琢为切入点,我们可以将如来佛祖与太上老君二人的强弱比较一番。

论法宝,论各自拥有的神兵利器,如来佛祖要略逊一畴,起码这个金刚琢,如来也没有法宝克制。《西游记》里有名的宝贝兵器,多半都是太上老君的。如紫金葫芦和芭蕉扇,是天地开辟之初,太上老君从昆仑山上得到的。孙悟空的金箍棒,猪八戒的钉耙,这些厉害的兵器也都是太上老君打造的。而如来呢,似乎他有的兵器只是紧箍咒。老君的武器或攻或守,杀伤力十足。而如来的武器不伤人,只是约束人而已。

若是论心机、论手腕、论权谋,论政治斗争上纵横捭阖尔虞我诈的能力,两人或许不相上下。毕竟,道派在天上人间一家独大的局面也不是一天两天了,而佛派也迅速崛起,对道派构成了极大的威胁,由此可见,如来与太上老君皆非平庸之辈,都是神仙世界里数一数二的人物。

论个人的拳脚功夫,真刀真枪的打,如来和太上老君谁厉害,我们没办法知道。以他二人的地位,基本上是不会亲自动手的,一是没有这个必要,二是也有失身大宗师的身份。俄罗斯和美国一直是宿敌,但我们什么时候看到过普京和特朗普动手打起来了呢?肯定看不到。若是真有那么一天,如来和太上老君二人斗在了一处,那必定是世界末日了。

【《西游记》中的诗词】

之所以说吴老先生表达得隐晦,还有一个原因。《西游记》里有很多大段大段的诗和词,全书一百回,除了《陈光蕊赴任逢灾 江流僧复仇报本》这一回没有诗词之外,其他九十九回都有诗词,少则两三首,多则十几首。为什么独独这一回没有诗词,这涉及到《西游记》的版本问题,贝勒后面会讲。

书中的诗词,有些纯粹是为了描写景色和打斗的场面,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内容。无论是写山,写河,写风,写林,写春夏秋冬的景致,还是写寺院道观、皇宫城池和妖怪的洞府,或者是孙悟空、猪八戒等与妖怪打斗的场面,吴老先生都会用大段的诗词来描绘一番。我想这是吴承恩老先生在卖弄他的文采(有些诗词写的确实很棒),我们就拿写山的诗词来说吧,从孙悟空的出生地花果山,到须菩提祖师的灵台方寸山,再到如来佛祖居住的灵山,此外还有西行路上,黑熊怪的黑风山,乌巢禅师的浮屠山,镇元大仙的万寿山,白骨精的白虎岭,铁扇夫人的翠云山……吴承恩对这些山都有一番描绘,而且每一首诗语都不重样儿,他老人家的文采确实十分出众。这里贝勒随便举出一首,大家一起欣赏欣赏。下面这首描写的是白骨精居住的白虎岭,这样的深山老林想想就让人毛骨耸然,没有妖怪可真就奇了怪了。

峰岩重叠,涧壑湾环。虎狼成阵走,麂鹿作群行。无数獐豝钻簇簇,满山狐兔聚丛丛。千尺大蟒,万丈长蛇。大蟒喷愁雾,长蛇吐怪风。道旁荆棘牵漫,岭上松楠秀丽。薜萝满目,芳草连天。影落沧溟北,云开斗柄南。万古常含元气老,千峰巍列日光寒。
豝:读作巴,母猪。

沧溟:悠远的天空。

斗柄:北斗七星中构成斗柄的三颗星。


书中的有些诗词却很重要,人物的来历,事情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都藏在这些诗和词里面。比如高老庄收猪八戒那一回,吴承恩用了一大段诗交待了猪八戒如何修仙得道,升上天宫作元帅,后来又是如何调戏嫦娥不成被贬下界。还有猪八戒那把九齿钉耙的来历,也用了一段长诗来表述。或许大家和我一样,在读《西游记》时遇到的这些大段诗词,从来都是直接跳过,懒得仔细去看。这样我们就错过了很多人物背景和前因后果,《西游记》读不懂也就不奇怪了。(未完待续)
楼主 翻腾四海  发布于 2017-08-28 13:06:03 +0800 CST  
04、西游世界就是大明王朝:吴承恩写作《西游记》的动机

【《西游记》揭示了什么】

在前几章,贝勒给大家讲了解读小说《西游记》的原则,指出《西游记》描写的并不是简单的西天取经的故事,这背后还有一个更精彩的大故事,更广阔的大世界。为什么《西游记》看了那么多遍,我们没能发现它呢?贝勒也分析了原因:一是我们错将《西游记》里的人物等同于现实中的人物;二是吴承恩在交代这个故事时十分隐晦,导致我们一不留神便会将关键点略过。所以,我们不能放过小说里的任何一个细节,任何一首诗词,任何一句话,任何一个不起眼的动作。如此才能抽丝剥茧,逐渐得出这个大故事的轮廓。

说到这儿,大家或许都着急了,贝勒说了这么多废话,那个西天取经背后的大故事,到底是个什么故事?俗话说的好:“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请各位不要焦躁,要想顺利发现西天取经背后的大故事,我们还得弄清楚吴承恩老先生写作《西游记》的真实动机。《西游记》到底是一部什么小说?吴承恩写出这80多万字的巨著,到底想表达什么?对于这个问题,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鲁迅先生将《西游记》定性为“神魔小说”,对他的这一观点,贝勒只敢同意一半。虽然《西游记》是一个神仙妖怪的世界,虽然它写的是西天取经、降妖除魔,但这只是它的表面。贝勒以为:《西游记》是一部彻彻底底的人情世俗小说,是一部政治小说。吴承恩表面上写的是神仙妖怪的世界,实际写的乃是当时的大明朝,可以说,《西游记》世界就是大明朝的神话版。他借用玄奘法师西天取经的故事,借用佛道之争,借用神仙妖怪的言行来告诉我们大明朝是如何运作的,给我们展现了渺小的个体在大明朝遭遇的种种命运。

孙悟空,不过是一个石头里蹦出来的猴子,却天生反骨,胆大妄为。学了点本领之后,就敢大闹天宫,看到十万天兵天将也拿他不住便得意忘形,竟然妄图想要取代玉皇大帝的位置,说什么“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他被人利用了却还蒙在鼓里,自以为是,最后被如来佛祖略施小技,压在五行山下,蹲了五百年的监狱。

生于封建皇权体制之外的孙悟空,想挑战皇帝与官僚统治阶级的权威。结果,他失败了,被如来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同时也反思了五百年。最后,孙悟空还是低下了他有着反骨的脑袋,向封建体制妥协,被封建体制收编。为了求得正果,不得不做了唐僧的徒弟,保护他去西天取经。一路上服服帖帖,勤勤恳恳,降妖除魔,十分卖力。虽然他最后得了正果,被封斗战胜佛,但孙悟空早已不是当年逍遥自在、敢于蔑视皇权的齐天大圣了。孙悟空抗争、失败、妥协、投降,这就是他的命运。


【在大明朝里挑战皇权就是这样的下场】
猪八戒和沙和尚,虽然身在统治阶级之内,但也不是清闲自在、无忧无虑。猪八戒虽曾贵为天蓬元帅,统领八万水军,却也控制不了食色的本性。他饮酒之后胆大妄为,调戏月宫仙子,犯了色戒,被贬下天庭,下界为妖。坏了体制的规矩,就会遭到体制抛弃。在人间做妖怪,他仍是贪吃好色,改不了本性。后来也不得不给取经人做个徒弟,一路上忍饥挨饿,卖力降妖。不但如此,还要受着孙悟空的捉弄调侃,动不动就遭到猴哥的一顿好打。不守体制内的规矩,就会被体制抛弃,承受体制外的苦楚。

沙和尚呢,也曾经在体制内混得不错,做个卷帘大将。但各位要注意,卷帘大将可不是带兵打仗的将军,只不过是玉帝身边一个“侍銮舆”的亲随而已。卷帘卷帘,顾名思义,他平时的工作只是给玉帝掀掀轿帘而已。在玉帝眼里,他不过是一个可有可无的棋子,需要时让他掀掀轿帘,用不着时就像对待粘在鞋底上的口香糖一样,在地上一擦就擦掉了。

佛派的首领如来佛祖为了对抗一家独大的道派,搞起了传经东土的计划,借此清除异己,扩充实力。玉皇大帝,作为三界最高统治者,为了平衡佛道两派,为了保证自己对佛道两派的控制,就派卷帘大将下界为妖,占据流沙河。而卷帘大将只得放弃天庭清闲优越的“卷帘”工作,不得不接受玉帝的苦肉计,守着荒凉的流沙河,遭受着“七日一次,将飞剑来穿我胸胁百余下方回”的痛苦。在吃了九个取经人之后,玉帝又让他打入取经队伍内部,做个眼线,随时监视唐僧等人的动向。西天取经,跋山涉水,餐风露宿,妖魔遍地,随时有生命危险,沙和尚愿意去吗?当然不愿意。这和在天庭给玉帝“卷帘”相比,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可在体制之内,沙和尚身不由己,只能接受这个苦差事,在经过一番艰难困苦之后,才得个金身罗汉的职位,获得了玉帝与佛派势力的认可,在统治阶级内部高升一步。

【吴承恩的写作动机】

揭示大明王朝的运作法则,展现渺小的个体在这个封建王朝之下的种种命运。贝勒以为,这就是吴承恩老先生写《西游记》的最初动机,《西游记》就是这样一部书。

吴承恩是明朝时人,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小商人家庭,父亲希望他能用功读书,步入仕途,所以给他取名承恩,字汝忠,意思就是做上官,并且做一个上承皇恩、下泽百姓的忠臣,青史留名。可是,吴承恩虽然在当地有才子之名,科举之路却十分坎坷,一辈子都与做官无缘,更不要说什么忠臣!他经过一次又一次科举失败,到五十岁时才补得一个贡生(秀才之上,举人之下),快六十岁了,才做上浙江长兴的县丞(比七品芝麻官还要低一级),没做上两年就被人诬告,辞官回家,晚年穷困潦倒,只能以卖文为生。

承载着父亲的殷切期望,担负着才子之美名,却连个举人都没考上。一心想进入“体制”之内,想成为一个忠臣光宗耀祖,却只做过两年的小小县丞。更可悲的是最后也未能混出个模样,还受人诬告,被迫辞官回家。好不容易进入了这个体制,还得从最底层做起,却很快被无情地踢了出来。封建王朝就是这样的无情,这样的腐朽。

吴承恩一辈子都处于体制之外,一辈子都处于大明朝的社会底层,一辈子都是在贫穷与不如意中度过。或许,孙悟空的敢于造反,敢于抗争,敢于挑战这个体制,敢于打破这个体制,正是吴承恩想做而不敢做不能做的事。记得学校的语文课本上,对《西游记》一书的中心思想是这样总结的:

《西游记》通过神话的形式,表现了丰富的社会内容,曲折地反映出现实的社会矛盾,表现了人民群众惩恶扬善的愿望和要求。在孙悟空身上集中反映了人民群众反抗专制压迫、战胜黑暗势力和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孙悟空的积极乐观、敢于斗争的精神,是中国人民长期斗争生活的艺术概括,是理想和现实相结合的产物。作为孙悟空对立面的神佛世界和妖魔,都具有非正义的性质,玉帝的昏庸暴戾正是当时封建统治阶级的缩影。而取经路上妖魔的阴险淫恶则反映了社会上黑暗势力的共同特征,正由于有了这样的对立面,孙悟空才成为人民群众喜爱的英雄人物。也正是因为书中突出了斩妖除怪的内容,而使取经的目的退居次要地位,甚至仅有象征性意义。

贝勒认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语文课本上对《西游记》的这段总结是完全正确滴。作为一部文学作品,作为一部能广泛流传的文学作品,必须具有相当的深度和广度,必须具有现实意义。毕竟,小说来源于现实生活,最终还要指向现实生活。就像《西游记》一样,它能够触及当时封建王朝的本质,触及当时每一个人都会面对的重大人生问题。如此才有资格被称为我国的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一,至于什么“看了《西游记》,说话像放屁”这样的俗话,完全是看不懂西游、看不懂人生的齐东野人之语。

孙悟空造反之后,被打败,被压制,被招安,最终还是要经过一番艰难困苦才能重新顺利进入这个体制,才能谋求一定的地位,这也正是他小小的吴承恩对当时大明朝的无可奈何之处。
楼主 翻腾四海  发布于 2017-08-28 21:51:07 +0800 CST  
05、吴承恩的障眼法:《西游记》里的神仙并不是神仙

【《西游记》不是证佛证道之书】

重要的话说三遍:

揭示大明王朝的运作法则,展现渺小的个体在这个封建王朝之下的种种命运。

贝勒以为,这就是吴承恩老先生写作《西游记》的真实动机,《西游记》就是这样一本书。贝勒的观点靠不靠谱,大家在读完拙著之后会自有论断。当然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自《西游记》问世以来,前人就对它有很多不同的评价。有人说它是一部证佛之书,有人说它是一部证道之书,还有人说它将儒释道这三家合而为一了。

其实,贝勒前面分析过,《西游记》里的如来和太上老君,并不是佛教和道教里的释迦牟尼和老子,唐僧也不是历史上去天竺国取经的玄奘法师。吴承恩借用佛道相争,借用神仙妖怪,借用西天取经的故事,其实是在影射当时的大明朝,是在给我们讲述发生在大明朝的种种故事。说白了《西游记》里的神仙妖怪,其实都是俗人,是生活在大明王朝里的形形色色的人!小说里的神仙并不是清心寡欲、修身养性的神仙,佛爷菩萨们没有参禅念经,道士法师们也不在炼丹修真。其实他们都是人,都是有着七情六欲、贪名夺利、尔虞我诈的俗得不能再俗的人,他们的所作所为正是世俗之人的所作所为。明白了这一点,那些以为《西游记》是证佛证道之书的说法就会不攻自破。

所以,佛道相争就是党争,就是大明朝官场上不同派系的斗争。西天取经,就是佛派对抗道派,扩充自己实力,剪除异己的行动。玉帝支持如来佛祖的取经计划,就是皇帝在平衡佛道两派的势力,以维护自己的封建统治,维护大明的天下。孙悟空大闹天宫,就是体制之外的底层民众对统治阶级的反抗,而猪八戒和沙和尚则是被体制抛弃后又重新进入体制的典型……

这就是贝勒反复强调的西天取经背后的广阔世界,这就是西天取经背后的精彩故事。吴承恩借用佛道神仙和妖魔鬼怪的神话世界,借助西天取经这个表面线索来讲述大明朝,也是无奈之举。用今天的话来说,他是为了顺利通过出版审查。

【《西游记》里的神仙不是神仙】

但是,一提到《西游记》,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神仙妖怪,就是西天取经。这些印象在人们心中已根深蒂固,极大的阻碍了我们对《西游记》的深入解读。我们必须要打破对《西游记》的这一肤浅印象,以后读到《西游记》里的各色神仙,我们首先要想到就是:他们不是神仙,他们是人。这样我们就能顺利地理出西天取经背后的大故事,顺利地认识大明朝。所以,贝勒从小说里找出了一大堆证据来支持我的观点:《西游记》里的神仙不是神仙,他们都是俗人。


【其实他们都是俗人】

证据一:真正修佛修道的人,都是看破红尘的人,都是清心寡欲、视名利如粪土的人。而吴承恩老先生一生醉心于功名利禄,想要通过科举进入仕途,五六十岁了还肯去做县丞这样一个芝麻绿豆大的官儿。对名利如此执着的一个人,绝不会对佛、道思想有什么很深的造诣。虽然《西游记》里有很多貌似参禅悟道的诗词和偈语,其中如来、菩萨等人的对白煞有其事,听起来真像是有道高僧所言。但是大家不要被迷惑,贝勒可以断定,这绝不是吴承恩个人修为的心得,只不过他才情过人,读的书多一点而已。

证据二:在佛经里,“菩萨”是“菩提萨埵”四字的略称,“菩提”是觉悟证道,“萨埵”是有情于众生之意。合起来就是觉悟而对众生有情的人,也就是自己悟了道还要让众生也要悟道也要达到极乐的人。佛教中的观音菩萨就是这样的人,她的全称是“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而《西游记》中的观音真的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吗?不是。她有权谋,有手腕,且自私,其所作所为与觉悟有情、与大慈大悲根本不相称。大家要是不信请看下面的例子:

如来想把佛经传到东土大唐,并想寻一个善信来西天取经。观音听后主动请缨,愿去东土寻找一个取经人,如来是什么反应呢?

如来见了,心中大喜道:“别个是也去不得,须是观音尊者,神通广大,方可去得。”
如来心中大喜,为什么呢?观音神通广大只是一方面,更主要的是她有权谋,有手腕,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这些问题后面贝勒会讲。接下来,如来告诉了她的具体任务:

如来又取出三个箍儿,递与菩萨道:“此宝唤做紧箍儿。虽是一样三个,但只是用各不同,我有金、紧、禁的咒语三篇。假若路上撞见神通广大的妖魔,你须是劝他学好,跟那取经人做个徒弟。他若不伏使唤,可将此箍儿与他戴在头上,自然见肉生根。各依所用的咒语念一念,眼胀头痛,脑门皆裂,管教他入我门来。”

如来的交待的很清楚,金、紧、禁三个箍儿要用在取经人的徒弟身上,防止他们不仗使唤。而这三个箍儿只有一个用在了孙悟空身上,另外两个,一个用来降伏了黑风山的黑熊怪,观音让他给自己看守后山。那个最厉害的箍儿,观音用它降伏了差点把孙悟空烧死的红孩儿,并把他留在身边做了善财童子。观音的所作所为明显违背了如来的意思,所以说她自私,不像个菩萨,并不过分。

证据三:现实中的和尚都是出家人,视名利如身外之物,不贪财货。而在书中第五十二回,唐僧师徒遇到青牛精,孙悟空无法降伏,只得去灵山请佛祖帮忙。如来命人从佛家宝库中取出十八粒金丹砂,也就是十八座金山,想让孙悟空用这些金子把青牛精陷住。结果大家都知道,这些金子也不起作用。我们可以猜想,如来的宝库里到底是有多少金子啊?光这次拿出去的就是十八座金山,剩下的还不知道有多少。出家修佛的人是不贪财物的,可堂堂的如来佛祖,一教之至尊,却在自家宝库里藏着那么多金子,这是真佛祖吗?

证据四:自从乌巢禅师在浮屠山教给唐僧《心经》,这西去的路上唐僧经常和孙悟空讨论这部经书,经常谈到“心”的问题。貌似两人都有些悟性,有些修为,是有道高僧,其实,这还是吴承恩的障眼法。大家留意书中他们二人的言行,与真正一心向佛的得道高僧可差得远了。在万寿山五庄观,猪八戒偷听明月和清风对话,得知观里有人参果,就告诉了孙悟空,原著上是这么写的:

(猪八戒)只等行者来,与他计较。他在那锅门前,更无心烧火,不时的伸头探脑,出来观看。不多时,见行者牵将马来,拴在槐树上,径往后走,那呆子用手乱招道:“这里来!这里来!”行者转身到于厨房门首道:“呆子,你嚷甚的?想是饭不够吃,且让老和尚吃饱,我们前边大人家,再化吃去罢。”八戒道:“你进来,不是饭少。这观里有一件宝贝,你可晓得?”行者道:“什么宝贝?”八戒笑道:“说与你,你不曾见;拿与你,你不认得。”行者道:“这呆子笑话我老孙。老孙五百年前,因访仙道时,也曾云游在海角天涯,那般儿不曾见?”八戒道:“哥啊,人参果你曾见么?”行者惊道:“这个真不曾见。但只常闻得人说,人参果乃是草还丹,人吃了极能延寿。如今那里有得?”八戒道:“他这里有。那童子拿两个与师父吃,那老和尚不认得,道是三朝未满的孩儿,不曾敢吃。那童子老大惫懒,师父既不吃,便该让我们,他就瞒着我们,才自在这隔壁房里,一家一个,啯麻啯麻的吃了出去,就急得我口里水泱。怎么得一个儿尝新?我想你有些溜撒,去他那园子里偷几个来尝尝,如何?”行者道:“这个容易,老孙去手到擒来。”
听到人参果这样的宝贝,猪八戒已经急得无心烧火。老猪一直贪吃好色,他有这样的反应也很正常。但孙猴子是什么反应呢?他听了之后是“惊道”,他也知道“人参果乃是草还丹,人吃了极能延寿”,这个“惊”字很明显地告诉我们,孙猴子动心了,也想吃一颗来延寿。若是八戒告诉他这里有桃,猴子虽然爱吃,他也绝不会“惊道”!所以孙悟空马上问八戒:“如今那里有得?”猪八戒让他去偷几个,孙猴子马上答应了,还打包票,说“老孙手到擒来”。

一听说有宝贝,能延寿,就动心了,就想去偷,这是修佛的和尚应该做的事吗?《心经》上怎么说的来着,“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既然孙悟空对《心经》这么有心得,为什么还有挂碍?为什么还想让自己的身体长生不老,要偷吃人参果?

所以说,《西游记》里的神仙并不是真正的神仙,如来不是如来,菩萨不是菩萨,僧不是僧,道不是道。他们在书里参禅打坐,讲经说法,都是吴承恩的障眼法,是吴承恩在声东击西,迷惑读者。要是大家都明白了这一点,贝勒接下来就可以开始讲述西天取经背后的大故事了。(未完待续)
楼主 翻腾四海  发布于 2017-08-28 21:52:53 +0800 CST  
@张延晨1999 2017-08-28 22:22:42
过度理解不怎么好,个人把西游记翻成了通俗一些的白话文,欢迎交流
http://bbs.tianya.cn/post-culture-1018441-1.shtml
-----------------------------
这样解读不算过度,读西游记,怕的是将其肤浅化,简单化,神话化。
楼主 翻腾四海  发布于 2017-08-28 22:33:18 +0800 CST  
@张延晨1999 2017-08-28 22:22:42
过度理解不怎么好,个人把西游记翻成了通俗一些的白话文,欢迎交流
http://bbs.tianya.cn/post-culture-1018441-1.shtml
-----------------------------
@翻腾四海 2017-08-28 22:33:18
这样解读不算过度,读西游记,怕的是将其肤浅化,简单化,神话化。
-----------------------------
@张延晨1999 2017-08-28 22:35:34
是啊,我只是看到开头楼主所说的,但是有一些就是过度理解,有点可笑了,咬文嚼字,借字强行展开,繁体字根本就不是那么写的。不说了,支持楼主
-----------------------------
哪个繁体字,请指教。
楼主 翻腾四海  发布于 2017-08-30 20:31:12 +0800 CST  
06、西游世界的欲望与法则:长生不老

【欲望与法则】

欲望,是人类生存的原动力。一个人要活下去,就必须有吃有穿。求得饱暖之后又思淫欲,男人要娶妻纳妾,女人要嫁汉寻夫。这些都是人类最原始、最基本的欲望,所以圣人说:“食色,性也。”可俗话说的好,人心不足蛇吞象,有几个人能知足常乐呢?吃饱了,穿暖了,有了男欢女爱之后,人们还要相互攀比,争名夺利。

《西游记》第一回里,孙悟空离开花果山,要寻仙人学个长生不老之术。在走到南赡部洲时,他见到世人都是为名为利之徒:

争名夺利几时休?早起迟眠不自由。骑着驴骡思骏马,官居宰相望王侯。

只愁衣食耽劳碌,何怕阎君就取勾。继子荫孙图富贵,更无一个肯回头。
其实我们绝大多数人,包括贝勒我,都像诗里描述的那样,只愁衣食,争名夺利。但是,人的欲望是无穷的,而满足欲望的资源却是有限的,人类社会永远会面临僧多粥少的困境。以大明王朝为例,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有限,每年种出的粮食是有限的,织出的布匹丝绸也是有限的。可大明朝那么多人,怎么分呢?这就涉及到了这个王朝的运作法则。什么法则?那就是阶级划分,历代封建王朝都是这个办法。

既然僧多粥少,吃的不够分,穿的不够分,那就只能一部分人多吃点,另一部分人少吃点,一部分人吃的好一点,另一部分人吃的差一点。以皇帝为首的上层统治阶级,他们有酒有肉,有珍馐美味,被统治的下层百姓就只能吃糠咽菜。上层阶级穿绫罗绸缎,下层百姓就只能穿粗麻破布了。上层锦衣玉食,养尊处优,下层只求个温饱,同时还要受人役使,供养着官僚和皇帝。若是遇上荒年,连温饱都难保证,这在生产力发达的今天是无法想象的。

在万恶腐朽的封建专制时代,没有今天人人生而平等、人民当家作主等进步观念。当时的人们认为社会存在等级差别,是天经地义的事。所以古人常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大明朝的穷苦百姓,怎么往高处走呢?最主要的办法有两个:

一是和平的,就是通过科举,求个一官半职,然后步步高升。吴承恩想走的就是这条路,但是他失败了。

二就是造反,起义,替天下穷苦的百姓说话。但是,就历史的经验来说,绝大多数造反都被镇压了。少数成功的也未能改变封建王朝的运作法则。新的王朝还会有皇帝,还会有官僚,还会有穷苦百姓,惟一的区别就是皇帝从这个姓变成了那个姓。要改变封建王朝的运作法则,要改变“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这个兴亡的周期率,就只能如毛主席说的那样,走一条新路——民主。当然了,这些是四百多年前的吴承恩根本无法想象的事。

【西游世界的法则】

在《西游记》的世界,也有着同样的运作法则,其等级架构也与大明朝如出一辙。《西游记》里的玉皇大帝就相当于大明朝的皇帝,他是西游世界的最高统治者。

里面的各级神仙,上至太上老君、如来佛祖,下至最基层的山神、土地,就相当于大明朝的官僚统治阶级。在大明朝的官僚体系中,是有派别之分的。如太监组成的阉党,东林党,浙党,又如在嘉靖皇帝时期把持朝政二十多年的以严嵩为首的严党。吴承恩的一生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明朝的嘉靖年间,他必然对严党十分熟悉。

玉帝手下的这个官僚体系当中,也是分派别的。最大的两派就是以如来为首的佛派和以太上老君为首的道派。但是,佛派与道派虽有矛盾,但那也是“官僚体系”的内部矛盾,他们都是玉帝统治三界的工具、打手,在这一点上,他们绝对是相同的。

佛派的大多数神仙虽然生活在西牛贺洲,不在天庭,但如来的官方头衔是西方佛老,属于五方五老之一,也要服从玉帝的旨意。所以孙悟空大闹天宫时,玉帝降旨要如来佛祖来降伏孙悟空,如来欣然前往。在孙悟空被降伏之后,玉帝召集众神仙开大会庆祝。众神仙请如来为这个大会立个名目,如来便说:可作个“安天大会”。安天安天,顾名思义,就是安定天庭。“安天”这两个字表明了如来对玉帝的态度,我佛派势力虽然日益壮大,但仍是承认玉帝的统治地位,仍是服从于玉帝的。




【大家请留意,在安天大会上,如来的座位要比玉帝的座位低一等。这说明《西游记》里的如来根本不是现实佛教中的如来,本质上他只是玉帝手下的一个官僚。电视剧的这一细节还是忠于原著的。】

生活在四大部洲的凡人,还有天上的飞禽,地上的走兽,江河湖海里的鱼虾龟蟹,他们就相当于大明朝的底层百姓,他们受神仙役使,供奉神仙香火。如山神庙、土地庙,还有寺院和道观,都受着凡人的香火。有些寺院富得流油,如被孙悟空放火烧掉的那个观音禅院就是一个典型。大家想想,一个寺庙哪里来的那么多钱?当然是凡人的香油钱。

【如何成为神仙】

在现实的大明朝,食色与名利,是人的主要欲望,食色与名利是人们争夺的焦点。相对于底层百姓,上层官僚阶级掌握着更多的资源来满足食色之欲和名利之欲。而在西游世界,长生不老则是所有人的主要欲望,作为统治阶级的神仙,几乎掌握着所有能让人长生不老的资源。如蟠桃,人参果,太上老君练的金丹等等。

在大明朝,上层官僚与底层百姓的主要区别就是:前者吃的好,穿的好,名利双收。而在西游世界里,神仙与凡人、禽兽最主要的区别就是:神仙可以躲过轮回,长生不老。凡人和禽兽是会死的,要下地狱,转世投胎。而神仙则可以长生不老,与天地山川同寿。

在大明朝里,底层百姓可以通过科举考试成为官僚统治阶级的一员。而在西游世界里,凡人和禽兽也可以成为神仙。太白金星曾说过:“上圣三界中,凡有九窍者,皆可修仙。”什么是九窍呢?就是两只眼睛,两个耳朵,两个鼻孔,一张嘴,外加水道和谷道,也就是尿尿和便便的孔道。所以说,人和各种动物都可以修成神仙。在西游世界,凡人和禽兽要想成为神仙,成为统治阶级的一员,只能求得长生不老之术。实现长生不老的方法,不外乎上面提到的几种,吃蟠桃,吃人参果,吃老君炼的金丹,再有就是学习佛家、道家或是南极老寿星的修炼方法。当然了,神仙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做的,可以说,求得这些长生不老之术的难度与参加科举金榜题名的难度基本上是一样的。(未完待续)
楼主 翻腾四海  发布于 2017-08-30 20:33:00 +0800 CST  
07、玉皇大帝的苦衷:造反的妖怪与不忠心的神仙

【妖怪的本质】

妖怪是西游世界里一个比较特殊的存在,它们就相当于封建王朝里造反的农民起义军。

一个穷苦的老百姓想吃的好点穿的好点,这无可厚非,但他却没有办法进入官僚统治阶级,所以只能起义、造反,要挑战皇权,推翻封建王朝。而《西游记》里的妖怪,也想求得长生不老。但是,长生不老的资源被神仙垄断,所以他们也只能造反,挑战玉帝的统治,或抢唐僧肉,或闹天宫,像孙悟空那样偷蟠桃,窃仙丹。

一个人是仙还是妖,区别就在于是否接受玉帝的统治,是否承认这个体制。以孙悟空为例,在花果山时他没有经过天庭的允许就聚集群猴,称王称霸。还扰龙宫,闹地府,勾掉了猴子的生死簿,挑战官府衙门,他就成了造反的妖怪,所以天兵天将都叫他“妖猴”、“泼猴”。

而在大闹天宫之后,被压在五行山下反思了五百年,孙悟空最终选择向皇权妥协,选择投靠佛派,成了如来的马前卒,实施西天取经的计划。此时的孙悟空便是神仙了,便是统治阶级中的一员。众神仙称呼他时早已改了口,那是左一个“大圣”,右一个“大圣”,言语中透着无限的恭敬。

【玉帝的苦衷】

众神仙对孙悟空前倨而后恭,态度转变如此之大,为什么呢?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此时的孙猴子已被体制收编,成为了统治阶级的一员。其他神仙与他有同僚之谊,没有人会为难他,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和他撕破脸。

二,此时的孙悟空已是如来眼前的红人,是如来取经计划的主要实施者。佛派势力如日中天,要与道派相抗衡。谁输谁赢,无法预料。在局势尚未明朗之前,就涉及到重新站队的问题。神仙们都不想站错队,所以两边都不能得罪。不得罪如来,就得给孙悟空面子,给孙悟空面子,就是给如来的面子。

所以,在佛道相争的大背景之下,连玉帝都对孙悟空有求必应。取经的路上,一旦遇到什么降伏不了的妖怪,孙悟空要么请如来和菩萨帮忙,要么就去天庭找玉帝帮忙。孙悟空要求玉帝查点天上的神仙,看看有没有人私自下界为妖,玉帝立刻派人查点。孙悟空说要请哪路神仙下界帮忙降妖,玉帝二话不说,立刻降旨。

玉帝为什么这么给孙悟空面子?是因为他曾经大闹天宫,玉帝害怕他再闹一次吗?当然不是。作为玉皇大帝,什么大场面没见过?他会害怕一个身高不满四尺的妖猴?大闹天宫,不服天界统治的妖怪多了去了,如狮驼岭上的狮子精也曾大闹天宫,并在南天门一口吞下了十万天兵天将,结果怎么样?玉帝还是做他的玉帝,狮子精也只能继续在下界为妖。所以,玉帝不会独独害怕他孙猴子,如果他真的非要置孙悟空于死地,那就像踩死个臭虫一样简单。

不过,作为皇帝,作为一个政治家,是不能意气用事滴。作为一个成熟的政治家,要分清谁是自己真正的敌人,谁是无关紧要的跳梁小丑。要分清谁正在被当枪使,谁是背后拿枪的人。没有这些基本的政治素养,玉皇大帝怎能高高在上,统治着天人三界?

所以,玉皇大帝如此配合孙悟空,并不是在给这个猴子的面子,而是在给如来的面子。大家不要以为,作为皇帝,九五至尊,主宰天下,一定可以为所欲为,想杀谁杀谁,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做什么都可以无所顾忌。事实并非如此,作为皇帝,也是有苦衷的。

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想必有人看过,里面的内阁首辅严嵩,把持朝政二十多年,自恃功高,对嘉靖皇帝也并非百依百顺,言听计从。有时他也会跟皇帝讲条件,给嘉靖软钉子吃。大明朝户部收上来的税银,有三分之一要落入严党的私囊,剩下的才给皇上和朝廷使用。

嘉靖对此心知肚明,但也只能忍气吞声。为什么?因为嘉靖皇帝要维护大明朝的封建统治,必须要依靠手下的这个官僚体系,离不开文武百官。若是没了他们,皇帝就是光杆司令一个,随便一个草民都会置嘉靖于死地。这也是大明王朝的运作法则,在这个法则面前,皇帝也无可奈何。所以,作为皇帝,作为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好处不能他一个人独享。他自己吃肉,也要让手下的众多官僚喝喝汤。否则,第一个要造反的不是底层的百姓,而是大明朝的官员。

同时,作为皇帝,也不能让手下的官僚体系中有一派独大。他要在不同派系间维持平衡,让所有的派系都为皇帝一个人服务,要让所有的派系明白,皇帝只有他一个。所以嘉靖在倚重严嵩的同时,也会利用太子一派的人来制约严党。

其实我们也可以将西游世界中的道派比作大明朝里把持朝政的严党,将佛派势力比作太子一派。玉帝之所以提携佛派,无条件支持如来的取经计划,就是有感于道派的一家独大,已开始威胁到了自己的统治。他要用佛派来制约道派,保证手下这个官僚体系的不同派系永远听话,永远做自己统治三界的工具。(未完待续)
楼主 翻腾四海  发布于 2017-08-30 20:50:31 +0800 CST  
@张延晨1999 2017-08-28 22:22:42
过度理解不怎么好,个人把西游记翻成了通俗一些的白话文,欢迎交流
http://bbs.tianya.cn/post-culture-1018441-1.shtml
-----------------------------
@翻腾四海 2017-08-28 22:33:18
这样解读不算过度,读西游记,怕的是将其肤浅化,简单化,神话化。
-----------------------------
@张延晨1999 2017-08-28 22:35:34
是啊,我只是看到开头楼主所说的,但是有一些就是过度理解,有点可笑了,咬文嚼字,借字强行展开,繁体字根本就不是那么写的。不说了,支持楼主
-----------------------------
@翻腾四海 2017-08-30 20:31:12
哪个繁体字,请指教。
-----------------------------
@张延晨1999 2017-08-30 22:11:23
不是你的帖子,是以前看见的西游记的解读,名字忘了
-----------------------------
哦。
楼主 翻腾四海  发布于 2017-08-30 23:01:37 +0800 CST  

08、神仙的长生不老之术:修炼

【长生不老】

大明朝的运作法则,是由人们的欲望决定的。人们的欲望是食色与名利,谁掌握了满足欲望的资源,谁的权力就越大,地位就越高。从皇帝到各级官僚再到底层百姓,不同层级的人手中的资源越来越少,能满足的欲望也就越来越少。

而在西游世界,人们的主要欲望不是食色与名利,而是长生不老。长生不老之术就是最重要的资源,这些资源全部掌握在神仙手里,一般的凡人和禽兽是极难得到的,所以他们都会死,都要下地狱转世投胎。

《西游记》第一回,石猴出世之后(当时还不叫孙悟空),在花果山自称美猴王,终日和猴子猴孙们玩耍,逍遥自在。但是有一天却“忽然忧恼,堕下泪来”,众猴就问他为什么哭?石猴说虽然现在不受拘束,快活无比,但暗中还有阎王老子管着呢。总有一天我们会死,会下地府,投胎转世。这时,忽跳出一个通背猿猴,厉声高叫道:“大王若是这般远虑,真所谓道心开发也!”然后就告诉猴王,世界上只有三等人不受阎王老子管,“乃是佛与仙与神圣三者,躲过轮回,不生不灭,与天地山川齐寿。”神仙都生活在阎浮世界之中,古洞仙山之内。于是猴王开始云游海角,远涉天涯,一定要寻到仙人,学个长生不老之术,最后他也成功了。

在这个老猴的启发下,猴王开始意识到自己是会死的,而只有神仙才能长生不老,躲过轮回,所以就想找到神仙,学个长生不老之术。事实上,这就等于在大明朝,生于穷乡僻壤的无名小子,突然意识到自己吃不饱穿不暖,就想读书,想通过科举考取功名,做上官,然后吃香喝辣,名利双收。孙悟空的想法和这个穷小子的想法是一个道理。由此,这个石猴就开始了他勇闯天人三界,纵横四大部洲的不平凡的苦难而惊险的历程。虽然最后仍难逃被神仙体制收编的命运,但是,对于一个生在花果山的无名石猴来说,最后修成佛家的正果,成为斗战胜佛,这可是在他撑着竹筏奔向大海的那一刻所没有想到的。

【修炼】

求得长生不老,成为神仙中的一员,是整部《西游记》的线索,所有的派系,所有的斗争,都是围绕着满足长生不老的那些珍贵资源展开的。那么如何成为神仙,如何求得长生不老呢?主要有两种:一是修炼;二是直接吃各种好东西。

先讲修炼。修炼之术,佛家和道家的两大方法是主流。在玉帝的神仙官僚体系中,正是由于修炼长生不老的法术不同,神仙们主要分成了佛派和道派两个最大的派别。两派在凡间的信徒也是最多的,唐僧西天取经的路上,所到之处,遇到的不是和尚就是道士,在哪里都能看到佛道两派相争的影子。

整部《西游记》里,我们经常看见佛家和道家的各种修炼术语,什么明心见性,真如,本性,色空等等,这是佛家的修炼方法。什么阴阳,丹田,聚气,存神,吐纳什么的,这是道家的修炼方法。

但大家要注意,吴承恩写这么多佛道的专业术语,不过是因为小说情节发展的需要。这不是吴承恩真的在弘扬现实中的佛教和道教,这也不是他自己参禅悟道的心得。吴老先生一辈子都想要通过科举求得功名利禄,结果连个举人都没考中,六十岁了,还想去做县丞这样芝麻大的官儿。和真正有修为的和尚道士相比,他呀就是世俗之人一个,只不过有些才情,在文学方面造诣颇深而已。

除了佛道两家之外,其他神仙也有一些不外传的修炼秘术,也可以达到长生不老。如福禄寿三星之一的寿星,也叫南极老人星,《西游记》里说他“长头大耳短身躯,南极之方称老寿”,还有赤脚大仙,东华帝君,灜洲九老等等,他们也有长生不老的独家秘方。但是,若论势力的大小,职位的高低和信徒的多少,这些散仙就远不如佛道两家了。

具体的修炼方法,《西游记》里也提到过。

在平顶山连花洞,银角大王听金角大王说吃唐僧肉就可以长生不老,就说道:

“若是吃了他肉就可以延寿长生,我们打什么坐,立什么功,炼什么龙与虎,配什么雌与雄?只该吃他去了。等我去拿他来。”
因为金角大王是替太上老君看金炉的童子,银角大王是看银炉的童子,可见,道家修炼长生不老的基本方法不外乎打坐、立功、炼龙虎、配雌雄等等。炼龙虎配雌雄,这是道家术语,我们也不必深究,吴承恩引用这些术语,只是说明这些修炼方法十分费力,不如吃唐僧肉容易。

在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菩提祖师传授给了孙悟空长生不老的口诀:

显密圆通真妙诀,惜修性命无他说。都来总是精气神,谨固牢藏休漏泄。

休漏泄,体中藏,汝受吾传道自昌。口诀记来多有益,屏除邪欲得清凉。

得清凉,光皎洁,好向丹台赏明月。月藏玉兔日藏乌,自有龟蛇相盘结。

相盘结,性命坚,却能火里种金莲。攒簇五行颠倒用,功完随作佛和仙。



这个口诀,大概没几个人能看懂,而且,贝勒估计,这也不是现实中道家佛家的长生不老口诀,因为《西游记》是虚构的小说,我们不能太较真。这么一大段话,我们只需留意最后一句:功完随作佛和仙。作者只是想说明,孙悟空学到了长生不老之术,他照着做就会成为神仙。

依着口诀,孙悟空练了三年。三年之后,菩提祖师又告诉了孙悟空“三灾利害”之说。一个人成仙得道之后,过了五百年,天降雷灾打你,躲过了可以再活五百年,然后天降火灾烧你,躲过了可以再多活五百年,然后,天又降风灾吹你。所以这三灾都要躲过,方能长生不老。孙悟空听了之后的反应是“毛骨悚然”,原来成为神仙只是长生不老的第一步,他赶紧“叩头礼拜”,求躲过三灾之法。于是,菩提祖师教给了他地煞七十二变。至于为什么学会了七十二遍就可以躲过三灾,书中没有交代。(未完待续)
楼主 翻腾四海  发布于 2017-08-31 23:19:03 +0800 CST  
09、神仙的长生不老之术:吃蟠桃

【四样宝贝】

各家的修炼方法,都是付出多,成果少,见效慢。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实现长生不老呢?有。那就是直接吃各种好东西,如蟠桃,人参果,各种金丹,还有唐僧肉。这四样东西,只要吃下去就会立刻成仙了道,实现长生不老,简单迅速,立竿见影。这四样东西是《西游记》里最重要最珍贵的资源,神仙妖怪们之间的明争暗斗,都是围绕着它们进行的。贝勒认为,要想讲明白《西游记》里西天取经背后的故事,有必要先仔细介绍一下这四样宝贝。

先说蟠桃。孙悟空当上齐天大圣之后,整天游手好闲,结交朋党,玉帝恐生事端,就让他管理蟠桃园。连小孩子都知道,猴子是爱吃桃的,让孙悟空管理蟠桃园,玉帝是不是老糊涂了?其实,这是玉帝有意为之,背后原因,以后贝勒会讲。




蟠桃园的土地详细地给孙悟空介绍了蟠桃的功能,原文是这么说的:

大圣看玩多时,问土地道:“此树有多少株数?”土地道:“有三千六百株。前面一千二百株,花微果小,三千年一熟,人吃了成仙了道,体健身轻。中间一千二百株,层花甘实,六千年一熟,人吃了霞举飞升,长生不老。后面一千二百株,紫纹缃核,九千年一熟,人吃了与天地齐寿,日月同庚。”
三千年一熟的蟠桃,吃了就可以成仙了道,和打坐立功、辛苦修炼相比,是多么容易!孙悟空是天地生成的一个石猴,颇有些慧根,他遍访深山古洞,寻找仙人,然后又勤加练习,前后共花了二十年的时间,才步入了神仙的行列。一个凡人凡兽要想成仙了道,要花费多少年,多少工夫?

而六千年一熟的,吃了就可以霞举飞升,长生不老,九千年一熟的吃了就与天地齐寿,日月同庚。大家想想,这三种蟠桃,不要说凡人,就是对神仙来说也是天大的诱惑!

然而,人类永远要面对僧多粥少的困境,神仙也是如此。蟠桃一共才三千六百株,而且短的三千年一熟,长的要六千年、九千年一熟。三界的神仙们又那么多,显然,蟠桃是远远不够分滴。能满足欲望的资源,掌握得越多,其权力就越大,地位就越高。掌管蟠桃园、主持召开蟠桃胜会的是王母娘娘,她的直接上司就是玉皇大帝,也就是说,蟠桃这个西游世界最珍贵的资源掌握在玉帝手中。

【西游世界的基本官僚体系】

那么,哪些神仙才有资格吃上蟠桃呢?大闹天宫之前,王母娘娘要开蟠桃胜会,派七衣仙女来摘桃,看管蟠桃园的孙悟空就问她们,蟠桃胜会都请了谁?原文是这么写的:

大圣闻言,回嗔作喜道:“仙娥请起。王母开阁设宴,请的是谁?”仙女道:“上会自有旧规,请的是西天佛老、菩萨、圣僧、罗汉,南方南极观音,东方崇恩圣帝、十洲三岛仙翁,北方北极玄灵,中央黄极黄角大仙,这个是五方五老。还有五斗星君,上八洞三清、四帝,太乙天仙等众,中八洞玉皇、九垒,海岳神仙;下八洞幽冥教主、注世地仙。各宫各殿大小尊神,俱一齐赴蟠桃嘉会。”
五方五老,即东南西北中五个封疆大吏,西天佛老就是管理西方的如来佛祖,南方南极观音就是普陀山上的观音菩萨,虽然在佛派内部她是如来的弟子,但是她的官职是五方五老之一,与如来是平级的。至于东方崇恩圣帝、北方北极玄灵和中央黄极黄角大仙,书中基本没有出现。

三清和四帝是道教里的神仙,三清是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道德天尊即是道教之祖太上老君。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四帝,还有中八洞的玉皇、九垒,海岳神仙等等,在《西游记》里基本没有戏份。下八洞的幽冥教主即是地藏王菩萨,他是地府的最高管理者,属于佛派。

在大明朝,掌握资源最多的人,其官职就越高,权力就越大。在西游世界,能吃得上蟠桃的,都是玉帝手下的官僚体系中最高级别的官吏。打个比方,在大明朝能吃得上蟠桃的人,至少都是中央六部的尚书侍郎等部门主官以及各省的封疆大吏,还有东西厂和锦衣卫的头头。至于三四品以下的什么知府知县,估计连看一眼蟠桃的资格都没有。

孙悟空呢虽然号称是“齐天大圣”,但只是一个闲职,且有官而无禄,所以王母娘娘不曾请他。什么叫有官而无禄呢?西游世界里的官僚,其俸禄就是能让他们长生不老的蟠桃,而且有禄的都是一定级别以上的神仙,孙悟空是不够这个级别的。让孙悟空做个齐天大圣,有官而无禄,这个主意是太白金星给玉帝出的,至于太白金星是谁的人,他为什么给玉帝出这么个馊主意,玉帝竟然会同意太白金星的建议,甚至让孙悟空去看管蟠桃园,这些问题贝勒后面会讲。总之,未受邀请去参加蟠桃胜会,是孙悟空大闹天宫的直接导火索。(未完待续)
楼主 翻腾四海  发布于 2017-08-31 23:19:43 +0800 CST  
11、大闹天宫:孙悟空将我们带入了广阔的西游大世界


【准备工作】

为了正确地(或者说是相对靠谱地)解读小说《西游记》,贝勒在前面做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我们确定了分析《西游记》的原则,它只是一部小说,是一部虚构的小说。里面当然会有自相矛盾之处,我们不能太较真儿,不能过度地捕风捉影地分析。其次,它也是一部独立的小说,我们千万不能把它和《封神榜》一类的小说牵扯在一起解读,虽然两部书中都有一些相同的人物。

贝勒还强调,西天取经的神话故事只是《西游记》的表面。西游世界里的神仙根本不是神仙,他们都是俗人。吴承恩写西游不是为了证佛,也不是为了证道,他只是想影射当时的大明朝。我们经过一一对比得出结论,西游世界与大明朝有着基本相同的等级架构和运作法则,所以说,《西游记》是一部彻底的人情世俗小说,是一部政治小说。

【政治斗争】

说到政治斗争,贝勒有自知之明,我这是在班门弄斧,关公面前耍大刀了。但作为一个读书人,书读的多了,就总想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没办法,谁让我平时生活里除了读书就没有其他爱好了呢?

任何政治斗争,在外人看来永远是暗流涌动的。斗争最激烈最事关生死的阶段永远发生在“场外人士”看不到的暗处。在明处能看到的斗争,不过只是各种无关紧要的表面,远不如背后的复杂激烈。等到真正的内幕被曝光给“场外人士”时,多半是胜负已分、大局已定之际。

唐僧师徒的西天取经,一路上餐风露宿,跋山涉水。四个人你挑着担,我牵着马,遇见妖怪,唐僧被捉,孙悟空和猪八戒去解救,沙僧负责看管行李和马匹。最后,唐僧总是有惊无险,在马上就要被妖怪吃掉的那一刻,孙悟空带着救兵从天而降。有后台的妖怪被后台带走,没后台的被孙猴子和猪八戒打死,然后师徒四人继续西行。自从唐僧收孙悟空为徒,一直到灵山大雷音寺我佛如来处求得真经,其间的故事基本上就是这个套路。说实话,如果这就是吴承恩要给我们讲的故事,那《西游记》真的不配称为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一了。这样的《西游记》只适合改编成连环画,让小朋友看一看,完全不值得我们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分析。

事实上,西天取经、降妖除魔,只是表面故事。唐僧师徒四人,是西游世界所有重大斗争的焦点所在。他们四个人,貌似在西行的路上孤孤单单,有时连化顿斋饭的人家都找不到。其实,整个西游世界所有的派系,所有的神仙,上至玉帝、如来、太上老君和菩萨,下至各类不知名的草根妖怪,都在密切注视着这四个人的一举一动。

抓住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这根主线,顺藤摸瓜,抽丝剥茧,展现在我们眼前的,简直就是一幅大明王朝的众生像。我们可以看到:成熟老练的政治家玉皇大帝,他貌似平庸,实际上却是一个权谋高手。在官场上运筹帷幄、纵横捭阖的如来,他工于心计而又不失从容优雅,始终展现出大宗师的气度风范。精明强干的观音菩萨,在官场上是左右逢源,八面玲珑。老谋深算的太上老君,功高震主,胆大妄为,事情却做得滴水不露,没有一丝破绽。还有生于草根阶层的孙悟空,急躁的脾气,不受拘束的天性,再加上他对权势对名利的渴求,导致他在政治上的极不成熟,最终被人利用,在官场上跌了个大跟头……

通过西天取经这样一根简单明白的线索,能够给我们展现出一幅丰富精彩而又真实的社会画卷,恐怕只有一个文学大家才会有如此高明的写作技巧。有时贝勒真的怀疑,一生醉心于功名利禄,六十岁还会出来做县丞的吴承恩老先生,到底是不是《西游记》的作者?难道是鲁迅和胡适的考证不靠谱吗?

【大闹天宫】

闲言少叙。

在《红楼梦》里,贾家的宁国府和荣国府,是小说的核心场景。而贾家是一个大家族,人口多,事情多,矛盾也多。从哪里入手来描写荣、宁二府呢?机械地平铺直叙和简单地罗列,显然是不合适的。所以曹雪芹就引入了刘姥姥这么一个贾府之外的人物,通过她第一次进贾府的经历,让我们以她的视角,对贾府有了初步的了解。

吴承恩写《西游记》时,也采用了同样的技巧。要给读者介绍广阔丰富的西游世界,机械地平铺直叙,对各个阶层进行简单的罗列,也是不合适的,一个文学大家讲故事的水平绝不会这么低级。吴承恩也引入了孙悟空这样一个官僚体制之外的草根人物,可以说,《西游记》里孙悟空大闹天宫,其作用就相当于《红楼梦》里的刘姥姥一进荣国府。

孙悟空的大闹天宫,是在前七回。从他出身草根,到花果山称王,到再拜师学艺求得长生不老之术。回到花果山后,扰龙宫,闯地府,然后被天庭招安,封为弼马温,之后又升格为齐天大圣。接下来就是偷蟠桃,盗御酒,窃金丹,大闹天宫,最后被如来佛祖降伏,困在五行山下。

前七回,是整部《西游记》的重中之重。表面上看,这七回的故事很简单,就是一个天生石猴成为神仙之后屡次造反,最终被镇压的故事。其实,作者吴承恩借着孙悟空成仙、造反、大闹天宫这条线,给我们交待了很重要的两方面内容:

一是西游记世界的运作法则和等级架构,这个贝勒前面已有详细交待,无需多言。

二是西游世界的主要派系和主要矛盾。

神仙官僚阶层内,以如来为首的佛派与以太上老君为首的道派,他们之间的明争暗斗是西游世界最主要的矛盾,也是贯穿全书始终的主线。由于佛派与道派各自的内部又不是铁板一块,团结一心,如佛派中的观音,表面上是如来弟子,但也有她自己的利益。因此,导致佛道之间的斗争激烈而复杂。

玉皇大帝作为神仙的最高首领,处于两派中间,也是这场斗争中的关键人物。佛道之外的其他派别,或坐壁上观,或重新站队,也左右着佛道之争的走向。而众多可怜的草根妖怪,作为神仙体制之外的一派,他们想求长生却吃不到蟠桃、金丹和人参果,没办法,只好冒着生命危险去打唐僧肉的主意,也牵涉到了这场斗争之中。(未完待续)
楼主 翻腾四海  发布于 2017-09-02 22:17:59 +0800 CST  
12、大闹天宫:孙悟空与玉帝的正面交锋

【猴王出世惊动玉帝】

孙悟空,是《西游记》当之无愧的主角,这一点无庸置疑。然而,在第一回,我们的主角孙猴子刚一出场,刚从石头里崩出来时,就目射两道金光,惊动了上天的玉帝。原文是这么写的:

目运两道金光,射冲斗府。惊动高天上圣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驾座金阙云宫灵霄宝殿,聚集仙卿,见有金光焰焰,即命千里眼、顺风耳开南天门观看。二将果奉旨出门外,看的真,听的明。

须臾回报道:“臣奉旨观听金光之处,乃东胜神洲海东傲来小国之界,有一座花果山,山上有一仙石,石产一卵,见风化一石猴,在那里拜四方,眼运金光,射冲斗府。如今服饵水食,金光将潜息矣。”玉帝垂赐恩慈曰:“下方之物,乃天地精华所生,不足为异。”
全书的第一回,吴承恩刚刚引出主角,就将他与天上的玉皇大帝联系起来。作者如此安排,值得我们深思。

首先,吴承恩早早地就交代了玉皇大帝的存在,由此引出了整个西游世界。并说明,整个世界都在玉帝这个最高主宰的统治之下,孙悟空,不过是他统治之下的普通一员。

其次,孙悟空刚一出世,就目射两道金光,“惊动”了天上的玉帝,这是作者埋下的一个伏笔。今天,这个石猴只是往天上射出两道金光,“惊动”一下你。后面,他还会有更大的举动,甚至打上灵霄宝殿,要挑战你的统治。

具备高度的政治敏感性,是一个合格政治家的必备条件。作为统治天下的皇帝,什么事他应该留心,什么事他不必在意,这都是有讲究的。玉帝所统治的三界,任何异常举动,他都必须留意。会威胁到自己的统治,就立即采取行动,将其扼杀在萌芽之中。不会威胁到自己的统治,就不用去管它。比如某个大臣上了什么样的奏章,发表了什么言论,出了什么书籍,这些他必须留心。而某州某县某个村子的老王的老婆刚刚生产,生的是儿子还是女儿,这些鸡毛蒜皮的事儿,同村的人可能会问问,但作为玉皇大帝,他当然不会在意。

但是,这天仅仅是从下界射到天上两道金光,就引起了玉帝的注意,他立即上宝殿,聚集仙卿,命千里眼和顺风耳查看。这说明玉帝具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是一个合格的成熟老练的政治家。由此我们也可以进一步推测出,玉帝经常使用手下的千里眼和顺风耳,察看天人三界的动静。上至神仙官僚,下至凡人和妖怪,有什么大的异常举动,都逃不过玉帝的眼睛。而在《西游记》电视剧里,却把他描绘得十分平庸,毫无主见,对他人言听计从,这严重地违背了原著。


【综观全书,玉帝虽然称不上是一个好皇帝,但却称得上是一个成熟老练的政治家。】
千里眼和顺风耳查看之后,回报玉帝,两道金光来自下方花果山上的一个天产石猴。玉帝就说:“下方之物,乃天地精华所生,不足为异。”这说明玉帝并没有将这个石猴放在心上,至少在目前,他不会做出什么不利于自己的事来。

【造反】

此后,孙悟空欲求长生不老之术,离开花果山,寻仙访道,拜菩提祖师为师。学会了长生不之术,七十二变,还有筋斗云。回到花果山后,孙悟空初露锋芒,轻而易举地打死了水脏洞的混世魔王。并在四个老猴的指引下,去傲来国弄了一批兵器,让他的猴子猴孙耍弄,拉起了一支私人武装力量。

悟空会聚群猴,计有四万七千余口。早惊动满山怪兽,都是些狼虫虎豹、騃麂獐豝、狐狸獾狢、狮象狻猊、猩猩熊鹿、野豕山牛、羚羊青兕、狡儿神獒各样妖王,共有七十二洞,都来参拜猴王为尊。每年献贡,四时点卯。也有随班操演的,也有随节征粮的。齐齐整整,把一座花果山造得似铁桶金城。各路妖王,又有进金鼓,进彩旗,进盔甲的,纷纷攘攘,日逐家习舞兴师。
孙悟空的这支军队,光是猴子就有四万七千余口,再加上七十二洞的狼虫虎豹,可见这支军队的数量十分庞大,足以用来举事。这七二十洞妖王,都拜猴王为尊,每年献贡,四时点卯,随班操演,随节征粮,把花果山造得似铁桶金城一般。孙悟空他在干什么?这不就是赤果果地兴兵造反、自立为王吗?吴承恩详细描写这些是为了什么?他也是在告诉我们,孙悟空造反了,下一步他就会直接向西游世界的最高统治者玉皇大帝发出正面挑战。所以说,各位一定要把《西游记》当作一部政治小说来看,这才合乎情理。

然而,妖猴的一系列举动并未引起玉帝的注意。直到他硬闯东海龙宫,索要兵器铠甲,搅闹地府,强销了猴子的生死簿,开始和玉帝正面交锋。龙宫掌管天下的江河湖海,负责行云布雨,是水利部门。地府掌管众生的生死轮回,更是要害的衙门。孙悟空他一个无名妖猴,闯龙宫,搅地府,挑战官府权威,这就算是正式的造反了。所以东海龙王和地府的头头幽冥教主地藏王菩萨,向玉帝上本,请求玉帝派遣天兵,收伏妖孽。

【两种造反】

作为统治三界的玉皇大帝,像孙悟空这样造反的妖怪,他必定见过不少。但是,作为一个成熟老练的政治家,对于每一次造反,都不会等闲视之。因为,每一次造反,若是稍有疏忽,处理不当,就会严重威胁自己的统治。轻则动摇根基,严重一点儿,就会导致自己下台,整个天下就要改朝换代了。

造反,一般有两种情形。一,造反者只是一般的草寇流民,没有什么背景,没有其他人的暗中支持,那么好,派兵去剿灭即可。二,还有一种造反,情形并不简单。在造反者的背后,有更重要的人物在支持。造反者并不是一般的底层妖怪,并不是简单的草寇流民,并非仅仅是因为吃不饱穿不暖而揭竿而起,他们正在被人当枪使。最为可怕的一点是,造反者有来自官僚体制内的暗中支持。这种造反,并不仅仅是底层的造反,同时也是自己手下官僚队伍的造反,对于玉帝来说,这就有点棘手了,必须慎重对待。

很不幸,孙悟空恰恰属于第二种造反者。至于是谁在暗中支持孙猴子,贝勒这里先卖个关子,暂且不说破。我们还是先按照时间顺序,以玉帝的视角来观察事态是如何发展的。其实,当玉帝接到东海龙王和地藏王菩萨的奏报之后,他判断这个妖猴只是一个普通的造反者。

大天尊(玉帝)宣众文武仙卿,问曰:“这妖猴是几年产育,何代出身,却就这般有道?”一言未已,班中闪出千里眼、顺风耳道:“这猴乃三百年前天产石猴。当时不以为然,不知这几年在何方修炼成仙,降龙伏虎,强销死籍也。”玉帝道:“那路神将下界收伏?”

玉帝先是询问这妖猴的来历,千里眼和顺风耳提醒他说,这猴子就是三百年前目射两道金光惊动您的那个石猴,“当时不以为然,不知这几年在何方修炼成仙,降龙伏虎,强销死籍也。”千里眼和顺风耳的话说明,从孙悟空出世之后一直到闯龙宫、搅地府,这段期间对玉帝来说是个空白。这些年孙悟空在哪里学了这一身的本事,玉帝是不知道的。所以,玉帝后来在判断谁在暗中支持孙悟空造反时,颇费了一番周折。大家看,《西游记》里的任何一句话,看似没有什么特别之处,而实际上都有它的用意,吴承恩可不是随随便便写出来地。

玉帝听了千里眼和顺风耳的话,他暂时判断,这个妖猴只是一般的造反者,所说接着说:“那路神将下界收伏?”他认为派一路神将下界剿灭就应该没问题了,一个占山为王的妖猴,能折腾出多大动静呢?而这时,太白金星出场了,他给玉帝出了一个主意。大家要注意,这个太白金星虽然在整部书中戏份不多,却是个重要人物。孙悟空大闹天宫的过程中,还有西天取经路上,他曾多次在关键环节出现。



【太白金星这个老家伙可不是省油的灯】

太白金星说玉帝可以“降一道招安圣旨,把他宣来上界,授他一个大小官职,与他籍名在箓,拘束此间。若受天命,后再升赏;若违天命,就此擒拿。一则不动众劳师,二则收仙有道也。”玉帝的反应是什么呢?“玉帝闻言甚喜,道:依卿所奏。”玉帝觉得太白金星说得也有道理,并没有发现这个老家伙有什么不正常的地方,而事后证明,玉帝被这个老家伙摆了一道。(未完待续)
楼主 翻腾四海  发布于 2017-09-03 23:22:34 +0800 CST  
13、大闹天宫:让孙悟空看管蟠桃园是玉帝的将计就计

书接前文。

太白金星带着玉帝的旨意下界招安,这时孙悟空的反应值得我们注意:

金星领了旨,出南天门外,按下祥云,直至花果山水帘洞,对众小猴道:“我乃天差天使,有圣旨在此,请你大王上界。快快报知!”洞外小猴,一层层传至洞天深处,道:“大王,外面有一老人,背着一角文书,言是上天差来的天使,有圣旨请你也。”美猴王听得大喜道:“我这两日正思量要上天走走,却就有天使来请。”

孙悟空“听得大喜”,原来他“这两日正思量要上天走走”,也就是说,他已经打定主意要造玉帝的反,不管玉帝是否派人来下界招安,他孙猴子早晚都会打上天庭。

本来,孙悟空不过是个无名无分的草根妖怪,竟能被玉帝招安,直接升上天庭做个御马监的正堂管事。虽然弼马温官职不大,但已经算是受了仙箓,正式成为神仙官僚体制内的一员。打个比方,孙悟空从妖怪一下子做到了天界的弼马温,这就相当于从未考中举人的吴承恩老先生,一下子被皇帝任命为七品县令。吴老先生要是有此待遇,我估计他会乐得找不着北。这可是天大的福缘,海深的善庆,可孙悟空却毫不知足。有一天从手下人那里得知弼马温官品极小,根本未入流,这猴子一气之下就挥着金箍棒,打出南天门,跑回了花果山。

孙悟空返回花果山的当天,恰巧(其实这并不是巧合,后面贝勒会讲。)有两个独角鬼王来投靠,献上赭黄炮,还奉承孙悟空说:

“大王有此神通,如何与他养马?就做个齐天大圣,有何不可?”猴王闻说,欢喜不胜,连道几个“好,好,好!”教四健将:“就替我快置个旌旗,旗上写‘齐天大圣’四大字,立竿张挂。自此以后,只称我为齐天大圣,不许再称大王。亦可传与各洞妖王,一体知悉。”

【玉帝察觉出异常】

如此,孙悟空的造反举动更升一级,对玉帝的逼迫更进一步,要做“齐天大圣”。而在天上的玉帝,得知孙悟空嫌弼马温官小,私自逃下天宫,就派出托塔李天王和哪吒三太子领天兵天将下界捉拿。结果是,脓包的巨灵神被孙悟空三拳两脚打了回去,哪吒与孙悟空斗了一会儿之后也负伤败走。李天王自知降不住孙猴子,就返回天宫,奏请玉帝添兵。接下来,整个事态起了一个关键性的变化,玉帝开始意识到孙猴子的造反不是一般的造反。原文是这么写的:

却说那李天王与三太子领着众将,直至灵霄宝殿,启奏道:“臣等奉旨出师下界,收伏妖仙孙悟空,不期他神通广大,不能取胜,仍望万岁添兵剿除。”玉帝道:“谅一妖猴有多少本事,还要添兵?”太子又近前奏道:“望万岁赦臣死罪!那妖猴使一条铁棒,先败了巨灵神,又打伤臣臂膊。洞门外立一竿旗,上书‘齐天大圣’四字,道是封他这官职,即便休兵来投;若不是此官,还要打上灵霄宝殿也。”玉帝闻言,惊讶道:“这妖猴何敢这般狂妄!着众将即刻诛之。”正说间,班部中又闪出太白金星,奏道:“那妖猴只知出言,不知大小。欲加兵与他争斗,想一时不能收伏,反又劳师。不若万岁大舍恩慈,还降招安旨意,就教他做个齐天大圣。只是加他个空衔,有官无禄便了。”玉帝道:“怎么唤做‘有官无禄’?”金星道:“名是齐天大圣,只不与他事管,不与他俸禄,且养在天壤之间,收他的邪心,使不生狂妄,庶乾坤安靖,海宇得清宁也。”玉帝闻言道:“依卿所奏。”即命降了诏书,仍着金星领去。

玉帝听到李天王大败而回,要求“添兵剿除”,还说妖猴“神通广大”,玉帝就有些奇怪,问道:“谅一妖猴有多少本事,还要添兵?”以托塔李天王和哪吒三太子的本事,在西游世界里,也算是数得上号的人物了,竟然打不过孙悟空,这说明孙猴子的确有点神通。

他的神通是从哪里来的呢?大家应该知道,神仙的神通法力与活的时间是成正比的,神仙活得越久,法力就越强,神通就越大。如太上老君,作为道教之祖,书中说他天地开辟之初就已经存在,所以他的法力在西游世界也是数一数二的。而孙悟空是个天生的石猴,他的神通肯定是别的神仙教的。这样他的师傅必定是一个活得很久的神仙,而能活能很久的神仙肯定不是只活了三五百年的,必然是有机会吃上蟠桃和金丹的神仙。如此推理下来,玉帝已开始怀疑孙悟空的师傅来自神仙官僚体制之内。

接下来,哪吒三太子的话,更让他吃惊。孙悟空定要做个齐天大圣,封他这个官职,就来投靠天宫,否则就要打上灵霄宝殿。齐天齐天,就是与天相齐。玉帝的全称是什么?是“高天上圣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孙悟空要做齐天大圣,是要和我玉皇大帝齐平了,这摆明是想要取代我的位置。至此,玉帝已经断定,这个造反的孙悟空背景不简单,事态很复杂,很严重。

再接下来,太白金星的举动,让玉帝更加肯定了自己的判断。太白金星建议玉帝答应孙悟空的无理要求,给他个齐天大圣的官职,“只是加他个空衔,有官无禄便了”。听了太白金星的话,此时的玉帝心里肯定是有一万个草泥马在奔腾。无奈作为皇帝,是不好如此发火的。当初也是太白金星建议招安孙悟空上界,封他个弼马温的官职,结果没几天就嫌官小,私逃下界。这样一个不安分守己、不懂规矩、又贪得无厌的野猴子,再把他招到天上来,给他齐天大圣的官职,鬼才知道他又会折腾出什么妖蛾子呢。把他“养在天壤之间”无异于在身边埋了一个定时炸弹,这个妖猴的邪心怎么会收起来呢?他太白金星到底是何居心?


【这个老鬼真是居心叵测】
此时的玉帝已经完全确定,自己手下的神仙官僚队伍里,必然有人参与了孙悟空的造反。比如这个太白金星,这个老鬼,即便他不是孙悟空的暗中支持者,也肯定和这个暗中支持者穿一条裤子。但是,玉皇大帝不愧是一个成熟老练的政治家,不愧是久经沙场的世界主宰。对于太白金星的建议,他只说了四个字:“依卿所奏。”但此时他的心里已经想好了对策,准备将计就计,引蛇出洞,把孙悟空背后的支持者给引出来。

【玉帝让齐天大圣看管蟠桃园】

玉帝准备如何将计就计呢?太白金星带回了欢天喜地的孙悟空,玉帝对他说:

玉帝道:“那孙悟空过来,今宣你做个齐天大圣,官品极矣,但切不可胡为。”这猴亦止朝上唱个喏,道声谢恩。玉帝即命工干官张、鲁二班,在蟠桃园右首起一座齐天大圣府,府内设个二司:一名安静司,一名宁神司。
玉帝竟然命人把齐天大圣府建在了蟠桃园的旁边,而且没过几天,就下令让孙猴子管理蟠桃园。连小孩子都知道,猴子是爱吃桃的,更何况是吃了就能让人与天地齐寿的蟠桃?玉帝让孙悟空管理蟠桃园,就相当于把肉包子放在狗的眼前,他这不是没事找事吗?蟠桃是仙家之至宝,是玉帝手中权力的来源,若是蟠桃被孙猴子偷吃了,他还凭什么去稳坐他的龙位?

其实,这正是玉帝的引蛇出洞之计。玉帝心想,太白金星要我封孙猴子做个齐天大圣,将他再次招回天宫,必然还会有进一步的行动。那好,我就故意让孙猴子去看管蟠桃园,让他折腾出点事情来。我呢就静观其变,看好孙猴子的一举一动,时间久了,暗中支持孙悟空的那个人必然会露出马脚,到时我再见机行事。

果然,孙猴子上套儿了。在未看管蟠桃园之前,孙悟空自由自在,“今日东游,明日西荡,云去云来,行踪不定。”而自打玉帝让他看管蟠桃园之后,猴子则“三五日一次赏玩,也不交友,也不他游。”这说明猴子动心了,他已经禁不住蟠桃的诱惑,想要偷吃蟠桃。

等到王母娘娘要开蟠桃胜会,命七衣仙女去摘蟠桃时,桃子已经被孙猴子偷吃的差不多了。原文是这么写的:

先在前树摘了二篮,又在中树摘了三篮,到后树上摘取,只见那树上花果稀疏,止有几个毛蒂青皮的。原来熟的都是猴王吃了。
或许大家会想,仅仅是想引出孙悟空背后的暗中支持者,玉帝竟然牺牲了蟠桃——这个他手中最珍贵的资源,代价是不是太大了?是不是得不偿失?作为一个成熟老练的政治家,玉帝的这个计策太失败了。其实并非如此,玉帝怎会做这种赔本的买卖,又怎会牺牲掉他统治三界的资本呢?这可不是贝勒瞎猜,书中是有证据的。在第七回,孙悟空被如来佛祖降伏之后,玉帝设宴奉谢,这就是有名的安天大会。在会上,众神仙都拿出自己的看家宝贝送给如来,以示感谢。王母娘娘送给如来的是什么呢?蟠桃!

只见王母娘娘引一班仙子、仙娥、美姬、毛女,飘飘荡荡舞向佛前,施礼曰:“前被妖猴搅乱蟠桃嘉会,请众仙众佛,俱未成功。今蒙如来大法链锁顽猴,喜庆安天大会,无物可谢,今是我净手亲摘大株蟠桃数颗奉献。”真个是——

半红半绿喷甘香,艳丽仙根万载长。堪笑武陵源上种,争如天府更奇强。

紫纹娇嫩寰中少,缃核清甜世莫双。延寿延年能易体,有缘食者自非常。



【可怜的大圣,被玉帝骗了。】

前面七衣仙女来摘蟠桃时,那后树上九千年一熟的大株蟠桃基本上都被猴子吃光了,“那树上花果稀疏,止有几个毛蒂青皮的”。而安天大会上,王母娘娘亲口说道:“今是我净手亲摘大株蟠桃数颗奉献。”既然都被猴子吃光了,那这大株蟠桃,王母娘娘是从哪里摘的呢?所以说,玉帝让孙猴子看管的蟠桃根本就是假的,真的蟠桃他早和王母娘娘藏好了。读到这里,贝勒心中不得不佩服,玉帝真是个老谋深算的政治家!(未完待续)
楼主 翻腾四海  发布于 2017-09-05 20:15:57 +0800 CST  
14、大闹天宫:观音为何向玉帝举荐二郎神去拿孙悟空

七衣仙女奉王母娘娘之命来摘蟠桃,孙悟空就问她们,蟠桃胜会有没有请老孙,七衣仙女回道:“不曾听得说。”孙猴子就说自己去打探打探,有没有请老孙,还把她们用定身法定住了。接下来孙悟空去打探了吗?根本没有!而是把赤脚大仙骗走了,变成了他的模样,前往蟠桃会。到了那里就忍不住御酒美肴的诱惑,用瞌睡虫把准备蟠桃会的工作人员给放倒了。他饱餐一顿,把个蟠桃会场弄的杯盘狼籍。这说明这个孙猴子根本恶性未改,他就是想捣乱。

然后乘着酒劲又撞进了太上老君的兜率宫,恰巧,“那老君与燃灯古佛在三层高阁朱陵丹台上讲道,众仙童、仙将、仙官、仙吏都侍立左右听讲”。其实这个巧合也不是巧合,贝勒后面也会讲。趁丹房里无人,猴子又把老君炼的五葫芦的金丹都给偷吃了。酒醒之后,猴子想:“这场祸,比天还大,若惊动玉帝,性命难存。”又从西天门逃回了花果山。

接着,玉帝得知蟠桃被偷吃(这是他意料之中的事),老君的金丹也被偷吃(这却是他意料之外),赤脚大仙被骗,蟠桃会场被搅乱,遂派十万天兵下界去捉拿妖猴,结果还是降伏不了孙悟空。

【精明的观音菩萨】

这时,观音菩萨出场了。《西游记》里的观音菩萨这个人,在官场上真是八面玲珑。虽然属于佛派,是如来的弟子,但她也是五方五老之一,她的正式官衔是南方南极观音,和如来官职一样,也是封疆大吏。观音见了玉帝之后,玉帝对她说了一大段话,详细地介绍了自己所知的一切。什么孙悟空本是一个天产的石猴,后来闯龙宫,搅地府,而且强调自己是听从了太白金星的建议招猴子做弼马温,猴子嫌官小,私逃下界。然后又答应猴子让他做个齐天大圣,后来又偷桃偷酒偷丹,等等等等。借用说书人的套话:是这么这么回事。

玉帝有必要对观音说得这么详细吗?其实完全没有必要。那他为什么这么做?因为到此时,玉帝还无法判断到底是谁在暗中支持孙悟空惹事造反。观音是地下的五方五老之一,权势大,法力强,她也是玉帝怀疑的人之一。玉帝把整件事说给观音听,是在试探她,想看看观音的反应。

猴子闯下这么大的祸端,把天宫闹得一塌糊涂,这是天庭有史以来前所未有的大事。观音是何等精明的人,她知道此时玉帝的心中所想,也知道太上老君等人的心中所想,也明白玉帝是在试探自己。所以,她立刻表态,当着玉帝的面让自己的徒弟惠岸行者,前往花果山去打探一下军情如何,并可以帮帮忙。观音此举是在向玉帝表明,自己和孙悟空是没有什么关系的。

后来惠岸行者回报,十万天兵也降伏不了妖猴,观音就向玉帝举荐二郎神。观音这么做,可谓一举两得。首先,她洗脱了自己的嫌疑。其次,二郎神是玉帝的妹妹私自下凡,与凡人生的孩子。玉帝为此将妹妹囚禁在桃上,后来二郎神劈山救母。玉帝因为这个就不认这个外甥,没有把二郎神招到天上做神仙。二郎神虽然神通广大,有七十二般变化,与孙悟空的本事相当,但心高气傲,也不愿来天上做神仙,而是在下界的灌江口做了一个二郎真君,受人间香火。这样舅舅和外甥的关系就一直这么僵着,这个二郎神也一直是玉帝的一个心病。这些故事在《西游记》原著中都有交待,可不是贝勒瞎编,用神话传说硬往上套。观音向玉帝举荐二郎神,也是给玉帝一个台阶下,而二郎神听到玉帝宣调的旨意是什么反应呢?是“大喜”!玉帝和二郎神都会念观音的好,这个观音真是个会做官的菩萨!

【观音为什么不亲自出马降伏孙悟空】

大家或许会问,以观音的法力,拿住孙猴子是分分钟的事情,她自己为什么没有主动请缨呢?亚里士多德说过:“人天生就是政治动物。”西游记里的神仙也是如此。光有法力神通,是不行的,还要讲政治。要是光论法力神通,谁能敌得过太上老君呢?而西游世界的最高统治者却是玉帝,不是太上老君,神仙也是要讲政治滴。

一个小小的妖猴,就敢大闹天宫,挑战玉帝的统治,其间还有这么多曲折故事,此时此刻玉帝正在观察试探,到底谁是幕后的主使。观音和太上老君法力高强,可以轻易拿住孙悟空,他却没有下命令,就是不想这件事过早结束。如果此时观音向玉帝主动请缨,降伏了孙悟空,然后玉帝给她记一大功。大家说,玉帝会得出结论是谁在暗中支持孙悟空呢?不是观音是谁?所以,观音不会主动请缨,太上老君也不会主动请缨,三清四帝五老五老,谁都没有主动请缨,而如来佛祖也是在玉帝降旨之后才出手的。作为官场上的老油条,他们当然不会做出如此愚蠢的举动。

他们要做的就是象征性地出一下力,在降伏孙悟空的过程中帮个小忙,来洗脱自己的嫌疑,表示自己与孙悟空没有关系,后来的太上老君也是这么做滴。

二郎神接到圣旨之后即去花果山降妖,“玉帝与观音菩萨、王母并众仙卿,正在灵霄殿讲话”,就问,二郎神去了一天,怎么还不见回报。于是观音就提议,大家一起到南天门上去看看战况如何。此时二郎神正与孙悟空赌斗变化,相持不下,原著是这么写的:

只见众天丁布罗网,围住四面;李天王与哪吒,擎照妖镜,立在空中;真君把大圣围绕中间,纷纷赌斗哩。菩萨开口对老君说:“贫僧所举二郎神如何?果有神通,已把那大圣围困,只是未得擒拿。我如今助他一功,决拿住他也。”老君道:“菩萨将甚兵器?怎么助他?”菩萨道:“我将那净瓶杨柳抛下去,打那猴头;即不能打死,也打个一跌,教二郎小圣好去拿他。”老君道:“你这瓶是个磁器,准打着他便好,如打不着他的头,或撞着他的铁棒,却不打碎了?你且莫动手,等我老君助他一功。”

菩萨对老君说:“贫僧所举二郎神如何?果有神通,已把那大圣围困,只是未得擒拿。”观音菩萨这话是在对老君说,同时也是在说给玉帝听,意思是举荐二郎神,这是我的功劳。接下来,菩萨说要用她的净瓶打那猴头,助二郎神一功,这就是在象征性地出一下力,洗脱自己的嫌疑。此时老君说话了,说观音的瓶是个磁器,要是打不着猴头,或是撞着他的铁棒,却不打碎了?接着就拿出了自己的金钢琢,把孙悟空打翻,二郎神他们就顺利地捉住了孙悟空,把猴子“将绳索捆绑,使勾刀穿了琵琶骨,再不能变化。”

就是用屁股思考也能想明白,菩萨的净瓶可是她的第一法宝,怎么可能打碎?再说,太上老君能想到瓶子会碎,她观音竟会想不到?太上老君此举也是为了在玉帝面前洗脱自己的嫌疑,否则,再让观音积极表现一次,自己就没有机会了。大家看看,《西游记》里的情节对话,看似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其实处处透着玄机,处处透着政治智慧。

此时的玉帝一定很苦恼,虽然捉住了孙悟空,可他背后的支持者是谁,还是看不出来。但是接下来发生的事,使玉帝心中渐渐有了些眉目。(未完待续)
楼主 翻腾四海  发布于 2017-09-06 14:57:59 +0800 CST  
15、大闹天宫:太上老君露出了狐狸尾巴

《一路向西——贝勒解西游》 贝勒吉祥 著

人生就是取经路,山高水远妖怪多。
跟着贝勒解西游,勇往直前把妖捉。

【太上老君私放妖猴】

二郎神绑了孙悟空,并用勾刀穿了琵琶骨,这一招是比较致命的。因为琵琶骨被穿,猴王就再也不能施展变化,七十二变使不出来,他的神通就少了一半。可是,天兵天将把孙悟空押上斩妖台之后,刀斧砍不死,放火也烧不死,雷击也打不死。玉帝见了有点慌,说道:“这厮这等,这等,如何处治?”,我觉得,这是玉帝装出来的。此时,太上老君又说话了,他向玉帝奏道:

“那猴吃了蟠桃,饮了御酒,又盗了仙丹。我那五壶丹,有生有熟,被他都吃在肚里,运用三昧火,锻成一块,所以浑做金钢之躯,急不能伤。不若与老道领去,放在八卦炉中,以文武火锻炼。炼出我的丹来,他身自为灰烬矣。”

于是玉帝就把猴子交给了老君处理。正是老君接下来的举动,使自己露出了马脚。

太上老君的八卦炉,即是《周易》的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卦。而巽位属风,有风就不会有火,所以孙猴子被扔进去之后,就躲在巽位。可虽然没火,风却吹来了烟,把孙悟空吹成了害病眼,永远是红通通的,所以叫作火眼金睛。

炼了七七四十九天之后,老君命人开炉。结果猴子非但没死,而且毫发未伤,把老君摔了个倒栽葱,冲出了兜率宫。好个齐天大圣,拿出金箍棒,“打得那九曜星闭门闭户,四天王无影无形”。这下比乱蟠桃胜会严重得多,“这一番,那猴王不分上下,使铁棒东打西敌,更无一神可挡。只打到通明殿里,灵霄殿外。幸有佑圣真君的佐使王灵官执殿。”把孙悟空挡在了外面。

此时的玉帝已经完全确定,太上老君就是暗中支持纵容孙猴子造反的那个人。为什么呢?

首先,八卦炉是老君炼丹的家伙,必定是他最熟悉的工具,孙悟空知道巽位为风,有风则无火,烧不着,难道老君不知道这一点吗?是太上老君亲口向玉帝保证,把猴子放入炉中,炼出丹来,他自会成为灰烬,结果却没有,老君这怎么解释?而且,太上老君在把猴子推入炉中之前,将大圣解去绳索,放了穿琵琶骨之器,这不是故意放孙悟空吗?

其次,即便八卦炉炼不死他,那孙悟空闯出来时,如此危急的关头,老君法力如此高强,为什么不拿住孙猴子,反而纵容他一路打到玉帝眼前?老君的那么多法宝,如紫金葫芦、玉净瓶、七星宝剑、幜金绳、芭蕉扇等等。在平顶山莲花洞,这些宝物,金角银角随便用其中一个都能收了孙悟空,此时老君拿出来一个,分分钟就能搞定妖猴,而事实是,他没有。

这次是老君主动请缨,要用八卦炉炼那妖猴,结果不但没炼死,还把他放了出来,一路打到灵霄宝殿,到了我眼皮子底下!此时的玉帝,只要他没有被吓傻,完全可以断定,孙悟空的造反闹天宫,必定与太上老君有关。在这个妖猴背后,真正想造反的,真正想让我下台、置我于死地的,就是他太上老君!



【和太白金星的张扬外露不同,太上老君深沉内敛,但是这个眼神已经暴露了他的谋反之心】

对玉帝来说,发现太上老君有谋反之心,不是最糟糕的。更让他心惊的是:

这一番,那猴王不分上下,使铁棒东打西敌,更无一神可挡。只打到通明殿里,灵霄殿外。幸有佑圣真君的佐使王灵官执殿。他看大圣纵横,掣金鞭近前挡住道:“泼猴何往!有吾在此,切莫猖狂!”这大圣不由分说,举棒就打,那灵官鞭起相迎。

那妖猴“打得那九曜星闭门闭户,四天王无影无形”,直冲到通明殿里,灵霄殿外。一路上“东打西敌,更无一神可挡”!太上老君不出手相救,也只是一个人,而满天神将的表现竟然也是无一神可挡!能不能打得过孙悟空,是个人能力问题,而想不想打,敢不敢打,那就是态度问题了。孙悟空已经打到了灵霄宝殿之外,御驾危急,多数神将却不出头。这说明什么,说明他们不是被老君收买,就是没了忠心。你说此时的玉帝怎能不心惊?

这时只有佑圣真君(相当于今天的中央警卫团团长)和他的佐使王灵官(相当于御前带刀侍卫,皇帝的贴身保镖)还算忠心。王灵官和孙悟空“斗在一处,胜败未分”,佑圣真君又赶紧调来三十六员雷将,将猴子围在垓心。

此时在天庭,玉帝已经找不到可以信任的高级神仙来降服孙悟空了,而佛派一直是道派的死对头,所以不得不着人到西方灵山去请如来佛祖。如来略施小计,翻翻手掌,就搞定了妖猴。

有一点需要我们注意,玉帝此时并没有像电视剧描写的那样狼狈不堪,吓得躲在桌子底下喊:快去请如来佛祖!孙悟空根本就没打上灵霄宝殿,更不可能打碎宝殿的牌匾。电视剧是为了突出效果,制造反差,但这是不忠于原著的。事实是:

当时众神把大圣攒在一处,却不能近身,乱嚷乱斗,早惊动玉帝。遂传旨着游奕灵官同翊圣真君上西方请佛老降伏。



【作为一个成熟老练的政治家是不会如此狼狈滴】
当时众神虽然不能拿住妖猴,但是孙悟空也被围在当中,冲不出来。玉帝决定请如来佛祖来帮忙,是经过一番思虑的,而且比较从容。(未完待续)
楼主 翻腾四海  发布于 2017-09-06 19:48:59 +0800 CST  

楼主:翻腾四海

字数:34469

发表时间:2017-08-28 04:00:4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09-08 03:22:53 +0800 CST

评论数:3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