纨绔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时期,很多人因为成长环境的原因,初到农村,有把麦子认作韭菜的,都为一时趣话。要说,以当时的情状,城市生活要比农村好些,但也不是太多,因而也不会把这个故事与“纨绔”二字联系起来,最多,不过就是一个认识论的问题。
与“纨绔”二字联系起来,最有名的应该是晋惠帝“何不食肉糜”的典故了。而自惠帝以下,这样的故事当然还多,清梁绍壬就记录了几条,写在《两般秋雨盦随笔》中,卷三《纨绔》一篇云:“晋帝见歉岁民饥,谓左右曰:‘何不食肉糜?’辽主见道上饿夫,谓左右曰:‘何不食干腊?’千古庸暗,如出一辙。宋蔡京诸孙,生长膏粱,不知稼穑。一日,京戏问之曰:‘汝曹日啖米,试问米从何处?’一人曰:‘从臼子里出。’京大笑。又一人曰:‘不然,我见从席子里出。’盖京师运米,以席囊盛之故也。纨绔不辨菽麦,往往如此。”生于金玉鼎食之家的富家子弟,衣食无忧,自然对稼穑之事是隔膜的,因而闹出一些像是脑筋急转弯式回答的笑话并不奇怪。
不过,怕就怕在对比。百姓饥馑,挖草根而食,可谓民不聊生,而最高统治者却滑稽地问出一句“何不食肉糜”,以为自己的治下已跑步进入了物质极大丰富的共产主义社会,实在是让人能够感到一种透心的凉意的。蔡京的家庭娱乐活动,倒似乎让人要觉得轻松一些了,孙子们不事耕作,当然只能是见臼说臼,见席说席,认识的局限性就决定了他观察事物的盲目性。宋徽宗当年为金人所掳,被拘禁于五国城,因为生活条件差,身上长出了虱子,不认识,就在写与旧臣的信中说,“朕身上生虫,形如琵琶”,都是一样的道理。类似的情景,相信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是都曾遇到过的。然而梁氏简短的品评,却是极为警世之语,前者谓“千古庸暗,如出一辙”,后者言“纨绔不辨菽麦,往往如此”,都是切中肯綮。
纨绔,就是用很细的丝织品做成的裤子。在古时,也只有富贵之家的子弟才能有这样优渥的享受,因而引申一下,“纨绔”一词就借指富贵人家的子弟了。它最早出自于《汉书·叙传》篇中,“数年,金华之业绝,出与王、许子弟为群,在於绮襦纨袴之间,非其好也。”是说班况的长子班伯容貌美好,先学习《诗经》,而后又在金华殿学习了《尚书》、《论语》,学业有成,数年后出来交游,但他不愿意与王、许这些富家子弟为伍,他的志向本来就不在于此。后来的文学作品中,“纨绔”一词就频繁出现了,如杜甫就有诗云,“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也是有名的句子。
楼主 理洵  发布于 2017-05-24 08:09:55 +0800 CST  
@关粉儿 2017-05-25 00:41:34
似乎看过这篇?
-----------------------------
不好意思,重复发了。
楼主 理洵  发布于 2017-05-25 08:12:31 +0800 CST  

楼主:理洵

字数:1040

发表时间:2017-05-24 16:09:55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05-25 12:34:14 +0800 CST

评论数: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