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五十帖 读《南宋馆阁录、续录》

读书破万卷•《南宋馆阁录、续录》(1150)
《南宋馆阁录、续录》,制度史著作。原名《中兴馆阁录》及《中兴馆阁续录》。所谓中兴,是指南宋。宋朝经靖康亡国后,高宗南渡,都临安。时人以为宋室中兴,故称中兴,后代谓之南宋。清修《四库全书》由《永乐大典》中辑出,始题作《南宋馆阁录》及《南宋馆阁续录》。因二书未曾单刻行世,故此书又简称《前录》、《续录》。二书各为十卷。《前录》为南宋人陈騤撰。成书年代未有明确的记载。《续录》为南宋人后续陈騤之作,又非一次完成,所以作者及成书年代无可考。
陈騤,字叔进,或作叔晋,生于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卒于宋嘉秦三年(1203年),南宋台州临海(今属浙江)人。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初曾两次入馆任秘书少监,两次入筵,并出知赣、秀、太平、袁诸州。绍熙末,以参知政事摄行三省事。宁宗即位后,以知枢密院事兼参政,不久即以忤韩侂胄罢去。陈氏曾有文集行世,后失传。又陈氏在孝宗乾道年间,曾修成《国朝中兴会要》二百卷,即《乾道会要》;在淳熙年间曾主持整理馆阁藏书,编成《中兴馆阁书目》七十卷。这些重要内容,本传中未有记载。
宋代的馆阁,原指三馆与秘阁。宋承唐制,于建国之初即设昭文馆、史馆、集贤院三馆以典司图籍。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问,又建崇文院以寓三馆。端拱年间,又设秘阁于崇文院,以专储三馆真本与图画墨迹;并以秘阁与三馆并列,合称“馆阁”。馆阁为国家编书、藏书、储材之所。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l082年)改官制,崇文院易为秘书省,成为国家政府的职事机关。而昭文、集贤之名遂废,但“馆阁”之名独存,成为秘书省及有关修史组织的代称。南宋时期仍沿用这一制度与称呼。
陈骥博学多识,常居“馆阁”之任,尤精通典故文献。淳熙四年十月,曾奏请依《崇文总目》修撰新目,在他的主持下,会同馆职人员,于次年二月编成《中兴馆阁书目》。与此同时,他又对馆阁制度进行清理,与其同僚共同编集成《中兴馆阁录》。此书所载内容,起自南宋初,截止于淳熙四年,有部分内容则延伸到淳熙五年三月。因此,此书当成于淳熙五年(1178年)或稍后。有关《续录》的编者及整理成书的具体情况,未有详细的记载。仅据书后所附短跋,知道《续录》于嘉定三年(1210年)十月开始重新续编以后,始粗具规模。此后每年递续增补,迄南宋灭亡,未有定稿,各门类截止时间也不一致。
此书体例,大致依据《麟台故事》而有所变通。两编所载,均分《沿革》、《省舍》、《储藏》、《修纂》、《撰述》、《故实》、《官联》、《廪禄》、《职掌》九门。其中,除《官联》一门分为上、下两卷,其余每门一卷。各门之下又有若干条目。其记载形式仿唐韦述所编《集贤注记》,有正文和注文两部分。正文提纲挈领,注文详载始末,颇似纲目体史书。
此书对南宋时期(主要是南宋度宗以前)的有关馆阁的史料,作了系统的搜辑载录,叙述相当详细。所采用的材料,大部分是取自南宋历朝所编的各种会要,其次是日历及秘书省与各修史机关的《圣旨簿》与有关的《省记》,再次是有关的敕令格式,并间或采取宋匪躬《馆阁录》与程俱《麟台故事》中的材料作为补充。材料的主体是朝廷诏敕、秘书省与尚书省札子及大臣奏议。这些大体上是属于当时所积存的各种档案。其所征引材料,大多摘录原文,重点内容不加删改。《前录》引文皆注明出处。因此,全书史料具有较高的可信性,是研究南宋馆阁制度及有关史实的第一手资料。
此书《储藏》、《修纂》两门,主要保存了有关宋代的文献学资料。《故实》门中也间有这方面的内容。《储藏》门是记载馆阁藏书与藏书制度的专篇。此外。此门中所载秘阁书籍及图画、法帖、古器等目录,对于研究宋代目录学、书画史及金石学,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值得一提的是,此门中保存了一条有关宋代校勘学的极可贵的资料,即《前录》卷三中所载的《校雠式》。此式是绍兴六年(1136年)史馆修撰范冲与秘书少监吴表共同参定,是当时整理按访图书的校勘条例。其中具体内容包括正误、增减文字、倒置处理、句读、点发、校者署名等项。它是我国古代文献学史上最早确定的较为完整的校勘条例,纠正了魏晋以来众人校书各出己意、式例驳杂、符号不一等弊病,对后世校书有着深刻的影响。其中有些方法,也与现代新式标点相吻合。
此书《修纂》门是专载馆阁修史的篇章。合前续两录所载,共收录馆阁修史资料四十三条。其中除两条为有关书目的编撰之外,其余全为当代史料的汇纂。它反映出南宋馆阁活动的重心,已由北宋时期的文献整理与史书编纂同时并举,转变为以主要精力加强对当代史料的收集与编纂。《前录•修纂》门以专门的篇幅记载了修史的有关事项。其中《修日历式》与《修史例》两种修纂式例,也是现在仅存见于此书的宋代编纂学的重要资料。前式为乾道年间著作佐郎郑伯熊根据建炎、绍兴间新、旧两种日历格式参立,是为适应新修《钦宗日历》及《高宗日历》的实际需要所定。其共列日历当书或不书内容三十四项,从中可以参见宋代日历的记事原则与范围。后式中列有国史应书或不书内容十项,主要是关于入史人物的官爵范围及有关书法的规定,对于修史的原则及方法等无所叙述。元人修《宋史》是依据宋国史改编而成,其列传所收人物多为皇亲国戚与朝廷大臣,地方官吏为数甚少。这与此式有直接的关系。
有关南宋馆阁职官的资料,载于此书的《官联》、《廪禄》和《职掌》三门。它是此书的重点。其中后两门份量较轻,《官联》门为馆职题名,份量特大,合前续两录共为四卷,而实际篇幅却约占全书的二分之一。因此,在后世文献目录书中,它多被列入史部职官类。《联》门的编纂体例,是以馆职衔名分类,每类又按年月先后罗列馆职人员。其中包括兼职及贴职人员的题名。在题名之下分注人物的字里年爵、所习科目及除职年月,从中可以寻出馆职除授的详细源流。这部内容非常重要。首先,其所载人物众多,在二十六项结衔之下,共录有南宋馆职、贴职及兼职官员九百六十六人,其中多可补史传之缺。《宋史》列传虽载有二千余人,但北宋人物较多,有许多南宋人当载而未载。如著名作家刘克庄,在此书《续录》中较为详细地记载了他任职的史料。后世订补《宋史》的书,如清人陆心源的《宋史翼》,有不少材料是从此书中辑补,尤以《儒林列传》与《文苑传》中所补最好。《宋史》中现有列传的挂漏之处,也可用此书订补。此外,陆心源的《宋诗纪事小传补正》与傅增湘的《宋代蜀文辑存作者考》,都曾采用此书的材料。其次,这部分内容还可以作为订正史传谬误的重要依据。如《契丹国志》书前有《进书表》,其末款题为“淳熙七年三月三日,秘书丞叶隆礼上表”。因其上表年代比其中进士年代早六十七年,所以此文颇为费解。后查此书前后两录,不仅淳熙年间,秘书丞题名中没有叶隆礼其人;而且,南宋一代馆阁诸官中,也无此姓名。由此而证明此文为后人妄加无疑。
总之,此书对于研究整理宋代文献,以及研究宋代职官与考证南宋人物生平事迹,都是不可多得的参考资料,具有不容忽视的珍贵史料。
评:博学多识精典故,撰成《南宋馆阁录》。
南宋史料系统载,翔实可信价值殊。
校勘条例《校雠式》,影响后世校勘书。
研究整理宋文献,珍贵史料不容忽。
楼主 中国读书达人  发布于 2015-09-21 09:00:00 +0800 CST  

楼主:中国读书达人

字数:2864

发表时间:2015-09-21 17:00: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5-09-21 23:54:10 +0800 CST

评论数:1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