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無道,扯谈“谷”

邦無道,扯谈“谷”



《論語•憲問》:“憲問恥。子曰:‘邦有道,谷;邦無道,谷,恥也。’”

孔安国曰:“谷,禄也。邦有道,当食禄。君无道,而在其朝、食其禄,是耻辱。”

按:孔安国,夫子正牌后人,十世孙。



一、順 & 從


上位者 ← 谷 ← 下位者 【单向】
上位者 → 裕 → 下位者 【单向】

上位者 ← 顺 ← 下位者 【单向】
上位者 → 從 → 下位者 【单向】

按:下位者服从上位者,称之为顺。《左傳•哀公六年》:“從君之命,順也。”


【谷】(顺)

西周早期《何尊》:“唯王恭德、谷天。”

[唯] 唯:助词。
[王]:名词。周成王。
[恭] 恭:敬,恭敬。动词。《叔尸鐘》:“公曰:‘尸!女敬共(恭)辝命,女膺鬲公家,女功勞朕行師,女肈敏于戎功。’”
[德]:名词。
[谷] 谷:顺。动词。唐兰先生释“谷”为“裕”,训为“顺”。
[天]:名词。

[恭德][谷天]:同位语。

“唯王恭德、谷天”读为“唯王恭德”、“唯王谷天”


“恭德”这个概念一直从西周早期延续至今。

西周早期《何尊》:“龏(恭)德”
西周晚期《弔向父禹簋》:“共(恭)明德”


“谷天”

天(上位者) ← 谷 ← 周成王(下位者)



《逸周書•大開武》:“周公拜曰:‘茲順天,天降寤于程,程降因于商,商今生葛,葛右有周,維王其明用開和之言,言孰敢不格?’”

天(上位者) ← 顺 ← 人(下位者)


《詩經•大雅•皇矣》:“帝謂文王、予懷明德、不大聲以色、不長夏以革。不識不知、順帝之則。”

《左傳•襄公三十一年》:“《周書》數文王之德曰:『大國畏其力,小國懷其德。』言畏而愛之也。《詩》云:『不識不知,順帝之則。』言則而象之也。紂囚文王七年,諸侯皆從之囚,紂於是乎懼而歸之,可謂愛之;文王伐崇,再駕而降為臣,蠻夷帥服,可謂畏之;文王之功,天下誦而歌舞之,可謂則之;文王之行,至今為法,可謂象之。”

帝之則(上位者) ← 顺 ← 文王(下位者)


《逸周書•嘗麥》:“王若曰:‘宗揜、大正!昔天之初,誕作二后,乃設建典,命赤帝分正二卿,命蚩尤宇于少昊,以臨四方,司□□上天。未成之慶,蚩尤乃逐帝,爭于涿鹿之河,九隅無遺,赤帝大懾,乃說于黃帝,執蚩尤,殺之于中冀。以甲兵釋怒,用大正順天,思序紀于大帝,用名之曰:『絕轡之野。』乃命少昊清司馬鳥師,以正五帝之官,故名曰質。天用大成,至于今不亂。’”

“以甲兵釋怒,用大正順天,思序紀于大帝,用名之曰:『絕轡之野。』”

天(上位者) ← 顺 ← 大正(下位者)



【裕】(从)

《尚書•君奭》:“公曰:「嗚呼!君肆其監于茲!我受命,于無疆惟休,亦大惟艱。告君,乃猷裕(從)我,不以後人迷。」”

[乃] 乃:第二人称代词。指召公。
[猷] 猷:思想。名词。
[裕] 裕:从。动词。
[我] 我:第一人称代词。指周公。

“告君,乃猷裕(從)我,不以後人迷。”

译文:敬告君奭,你的想法要与我保持一致,不要让后辈感到迷惑。

召公(上位者) → 從 → 周公(下位者)

按:「召公为保,周公为师,相成王为左右。召公不悦,周公作《君奭》。」两人对话时,周公尊召公为上,自居下位。


《左傳•襄公三十一年》:“《大誓》云:‘民之所欲,天必從之。’”

天(上位者) → 從 → 人(下位者)



二、撫 & 顺


上位者 ← 谷 ← 下位者 【单向】
上位者 → 裕 → 下位者 【单向】

上位者 ← 顺 ← 下位者 【单向】
上位者 → 撫 → 下位者 【单向】


【谷】(顺)

《管子•勢》:“故賢者誠信以仁之、慈惠以愛之,端政象、不敢以先人,中靜(情)不留(流)、裕(谷)德無求,形於女色、其所處者柔,安靜樂行、德而不爭,以待天下之濆作也。故賢者安徐正靜、柔節先定,行於不敢、而立於不能,守弱節、而堅處之。故不犯天時、不亂民功、秉時養人、先德後刑。順於天,微度人。”

按:《管子•勢》中,裕(谷)德 & 順於天,“谷”概念和“順”概念并存。


《國語•周語》:“先民有言曰:『改玉改行。』叔父若能光(廣)裕(谷)大德,更姓改物,以創制天下,自顯庸(用)也。”

[光] 光:廣。形容词。
[裕(谷)] 谷:顺。动词。
[大德]:改朝换代、創制天下之德。名词。

[光(廣)裕(谷)大德]:廣顺大德。

大德(上位者) ← 顺 ← 晋文公(下位者)


【裕】(撫)

《國語•周語》:“單子朝夕不忘成王之德,可謂不忝前哲矣;膺保明德,以佐王室,可謂廣裕民人矣。”

[廣] 廣:寬。形容词。
[裕] 裕:撫。动词。
[民人]:民众。名词。

[廣裕民人]:寬撫民众。《尚書•微子之命》:“撫民以寬,除其邪虐。”

楼主 吃饱了混天黑V  发布于 2021-03-13 19:23:14 +0800 CST  
酒醉扶墙走 版主好!



在格神时代,神与人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上尊下卑:

《中庸》:“(子曰)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

《中庸》:“(君子)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天与君子,天是上位者,君子是下位者。
君子与小人,君子是上位者,小人是下位者。



一,在格神时代,描述神与人关系的动词,有上尊下卑之义。
二,在格神时代,描述人与人关系的动词,有上尊下卑之义。

也就是讲,动词有“方向性”。

上位者 ← 动词 ← 下位者 【单向】

上位者 → 动词 → 下位者 【单向】

上位者 ← 动词 → 下位者 【双向】

在先秦早期的文本中,大多数描述上位者与下位者关系的动词都是单向的,仅有少部分是双向的。

在先秦早期的文本中,名词很多很多,许多名词其定义已经失传,而动词是有限的。

了解动词的方向性,对快速了解文本的语义有非常大的帮助。



举个栗子

人物一:酒醉扶墙走,女神,上位者。

人物二:吃饱了混天黑,屌丝,下位者。

屌丝仰视女神 (屌丝→仰视→女神)

动词的单向性:屌丝只能仰视女神。屌丝是没有资格鄙视女神的。

女神鄙视屌丝 (女神→鄙视→屌丝)

动词的单向性:女神只会鄙视屌丝。女神是不会仰视屌丝的。



我们处在一个等级社会里,每个人都是有阶级属性的。

所以,我们追求平等。

平等是个现代概念。
楼主 吃饱了混天黑V  发布于 2021-03-14 13:43:48 +0800 CST  
【唯谷眔非谷】(是顺还是不顺)


《左傳•哀公六年》:“從君之命,順也。”

《國語•周語》:“敬王命,順之道也;成禮義,德之則也。”

《左傳•襄公十七年》:“大臣不順,國之恥也。”

《左傳•哀公十四年》:“有臣不順,神之所惡也,而況人乎,敢不承命?”


清華簡《攝命》:“有汝隹(雖)沖子,余亦隹(唯)肇稽汝德行,隹(唯)谷眔非谷。”

译文:你虽然年轻,我还是会考查你的德行,是顺还是不顺。

[有] 有:助词。
[汝] 汝:第二人称代词。指摄。
[隹(雖)] 雖:连词。
[沖子]:年轻人。名词。

[有汝隹(雖)沖子]:你虽然年轻

[余] 余:第一人称代词。天子自称。
[亦唯]:连词。
[肇] 肇:始。副词。
[稽] 稽:查、考。动词。
[汝] 汝:第二人称代词。指摄。
[德行]:名词。

[余亦唯肇稽汝德行]:我还是会考查你的德行

[隹(唯)] 唯:是。连词。
[谷] 谷:顺。动词。
[眔] 眔:并列连词。
[非] 非:不。否定副词。
[谷] 谷:顺。动词。

[唯谷眔非谷]:是顺还是不顺。
楼主 吃饱了混天黑V  发布于 2021-03-14 17:10:04 +0800 CST  
酒醉扶墙走: 2021-03-14 18:29:31

感谢扫盲,明白了,就是那个例子能把人给愁死。不用称版主,那个,最好称呼的年轻一点,高雅一点,亲切一点,大方一些,让人一听就自觉素质很高的那个效果,你知道吧。
另外,格神时代人与人的平级关系,比如都是君子,都是屌丝怎么办。

———————————————————————————————————

达令



我以后称呼你为达令吧,“达令”,就是“通灵”,我感觉这个称呼“高端大气上档次、低调奢华有内涵、奔放洋气有深度、简约复古时尚范”。


其一

“达令”

西周中期《牆盤》:“武王遹征四方,達殷。”
《逸周書•世俘》:“武王成辟四方,通殷。”

[达] 达:通。

《嘉賓鐘》:“舍武于戎功、霝聞,用樂嘉賓、父兄、大夫、倗友。”
《季嬴霝德盤》:“季嬴霝德,乍寶般。”

“霝聞”(令聞) & “霝德”(令德)

[令] 令:霝(靈)。


[达令]:通靈。

在格神时代,通灵之人是最牛逼的。


其二

宋美龄称蒋介石为达令。



其三

“另外,格神时代人与人的平级关系,比如都是君子,都是屌丝怎么办。”

这个,我另外写一节。
楼主 吃饱了混天黑V  发布于 2021-03-14 21:42:50 +0800 CST  
本文的主旨是揭露孔子的巧言。有些话还是说在前面,以免误导读者。



西周早期《何尊》:“唯王恭德、谷天。”

[谷] 谷:顺。动词。唐兰先生释“谷”为“裕”,训为“顺”。


按此

《論語•憲問》:“憲問恥。子曰:‘邦有道,谷;邦無道,谷,恥也。’”

[谷] 谷:顺。动词。

按:“谷”,一字句。


清華簡《攝命》:“有汝隹(雖)沖子,余亦隹(唯)肇稽汝德行,隹(唯)谷眔非谷。”

[谷] 谷:顺。动词。

按:“唯谷眔非谷”可视作“唯谷王命眔非谷王命”的省略形式。


另外

《詩經•小雅•小弁》
弁彼鸒斯、歸飛提提。民莫不谷、我獨于罹。何辜于天、我罪伊何。心之憂矣、云如之何。

《詩經•小雅•蓼莪》
南山烈烈、飄風發發。民莫不谷、我獨何害。
南山律律、飄風弗弗。民莫不谷、我獨不卒。

《詩經•小雅•四月》
冬日烈烈、飄風發發。民莫不谷、我獨何害。

鄭玄箋:“谷,養也。”

[谷] 谷:顺。动词。


结论:“谷”的动词形式可以训为“顺”。



然后

现代中文里有二个出现很早的词汇:裕德和裕民。

我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将先秦传世文献早期文本中的“裕”的动词形式训为“撫”与“顺”。

也就是“裕德”训为“顺德”,“裕民”训为“撫民”。

裕德和裕民,皆为动宾结构词汇。



特别提醒

其一,在《荀子•富國》中,荀子将“裕民”训为“富民”。“富裕”这个词开始流行。

其二,战国末期,“寬裕”这个词开始出现。汉代以及之后的注疏家将“裕”训为“寬”。




【裕】(撫)



【撫民以寬】 《尚書•微子之命》:“撫民以寬,除其邪虐。”
【撫民以信】 《左傳•桓公十三年》:“君撫小民以信、訓諸司以德。”
【撫民以德】 《左傳•僖公二十四年》:“臣聞之,大上以德撫民,其次親親,以相及也。”



《尚書•康誥》:“弘于天若,德裕乃身,不廢在王命。”

按:
1、“弘于天若”(弘扬天命)。
“天若”,殷商甲骨文写作“帝若”。“天若”概念出现于西周早期,后来失传,其实是已经并入“天命”概念了。
“天命”,甲骨文写作“帝令”。
另外还有一个“天保”概念,其遭遇与“天若”概念相似。

2、“德裕乃身”(德撫你之身)。

3、“不廢在王命”(不廢王命),西周的官场套话(金文中的格式语言)。



《尚書•康誥》:“丕則敏德,用康乃心、顧乃德、遠乃猷,裕乃以民寧。”

译文:大大效法敏德,以安定你的心念、顾及你的德行、深远你的虑思,欲你与民众安康。

“裕乃以民寧”

[裕] 裕:欲。动词。谓语。

[乃] 乃:你。第二人称代词。指康叔(卫国的第一代君主)。
[以] 以:与。并列连词。《尚書•召誥》:“欲王以小民受天永命”(欲王与小民受天永命)。
[民] 民:民众。名词。
[乃以民]:你与民众。宾语。

[寧] 寧:安、康。形容词。补语。

[裕(欲)乃以民寧]:欲你与民众安康。
相似例句有:《召誥》“欲王以小民受天永命”(欲王与小民受天永命)。
楼主 吃饱了混天黑V  发布于 2021-03-16 10:54:57 +0800 CST  
达令



前面与你扯了动词的方向性,接下来谈动词的重要性。


五言:梨花压海棠。 俚语:老牛吃嫩草。 (老少配)

四言:梨花海棠。 俚语:老牛嫩草。

四言“梨花海棠”,堆砌二个意象,却看不出老少配这个意思。

俚语“老牛嫩草”,老和嫩,二个形容词还在,还是可以看出老少配这个意思的。

所以说,“梨花压海棠”,动词“压”才是画龙点睛。

说一句题外话,现代诗人写诗,动词太随意了。



屌丝 & 女神,这二个名词辨识度太高,也太粗鄙不堪。

某A、某B、某甲、某乙

某A仰视某B (某A→仰视→某B)

某甲鄙视某乙 (某甲→鄙视→某乙)

当你对A、B、甲、乙他们一无所知的时候,你就可以通过动词的方向性去判断。


我是一个民科小白,阅读西周金文,翻开《殷周金文集成释文》这本书,都见不到一个标点符号,很多字也都是不认识的。

在《殷周金文集成释文》中,名词很多很多,许多名词其定义已经失传,而动词仅有近四百个,全部读一遍,然后开始给文本断句。

现在我读诗经、尚书和左传,就容易的多了~



清華簡《攝命》:“有汝隹(雖)沖子,余亦隹(唯)肇稽汝德行,隹(唯)谷眔非谷。”

清华简是新出土的文献,“隹谷眔非谷”,学界竟然跟随汉代注疏家,将“谷”训为“善”。

叔肯忍,婶不肯忍!民科小白不得不忍 :(

所以,我在这里扯闲蛋 :)
楼主 吃饱了混天黑V  发布于 2021-03-18 08:59:47 +0800 CST  
【國有道、即順命,無道、即衡命。】

《史記•管晏列傳》:“晏平仲嬰者,萊之夷維人也。事齊靈公、莊公、景公,以節儉力行重於齊。既相齊,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其在朝,君語及之,即危言;語不及之,即危行。國有道、即順命,無道、即衡命。以此三世顯名於諸侯。”

【士逢有道之君、則順其令,逢無道之君,則爭其不義。】

《晏子•問篇》:“晏子對曰:「臣雖不知,必務報君以德。士逢有道之君、則順其令,逢無道之君,則爭其不義。故君者擇臣而使之,臣雖賤,亦得擇君而事之。」”

【有道、順君,無道、橫(衡)命。】

《大戴禮記•衛將軍文子》:“其言曰:君雖不量於臣,臣不可以不量於君。是故君擇臣而使之,臣擇君而事之。有道、順君,無道、橫(衡)命。晏平仲之行也。”



《論語•憲問》:“憲問恥。子曰:‘邦有道、谷;邦無道,谷、恥也。’”

[谷] 谷:顺。动词。

按:根据以上同一时代的例句,“谷”训为“顺”是理所当然的。



西周早期《何尊》:“唯王恭德、谷天。”

[谷] 谷:顺。动词。唐兰先生释“谷”为“裕”,训为“顺”。

按:唐兰先生仅给出结论,并没提供依据,但还是很牛逼的。
楼主 吃饱了混天黑V  发布于 2021-03-18 10:31:24 +0800 CST  


【若】(順)


“王隹㞢(有)不若。王不隹㞢(有)不若。”(《甲骨文合集》376)

“贞:王其舞。若。贞:王勿舞。”(《甲骨文合集》11006)


【若】(顺) 【谷】(顺)

民科小白曰:若、谷,顺也。动词。虔诚信仰、绝对服从的意思。

人与天之间:若天、谷天、顺天,虔诚信仰皇天的意思。
人与人之间:顺,下位者绝对服从上位者的意思。


西周早期《何尊》:“唯王恭德、谷天。”

[谷] 谷:顺。动词。
[天]
[谷天]:顺天。


西周晚期《毛公鼎》:“告余先王,若德、用卬卲皇天,申固大命,康能四或。俗(欲)我弗乍先王憂。”

“若德”

[若] 若:顺。动词。
[德]
[若德]:顺德。


《尚書•泰誓》:“惟天惠民,惟辟奉天,有夏桀弗克若天,流毒下國,天乃佑命成湯,降黜夏命。”

“有夏桀弗克若天”(夏桀不能顺天)

[若] 若:动词。


“钦若昊天”(《尚书•尧典》)
“钦若先王成烈”(《尚书•畢命》)

[钦] 钦:形容词。单音节词。
[若] 若:动词。单音节词。
[钦若]:敬顺。动词。合成词。双音节词。


“奉若天命”(《尚书•仲虺之诰》)
“奉若天道”(《尚书•说命中》)
“用奉若于先王”(《尚书•君牙》)

[奉] 奉:动词。单音节词。
[若] 若:动词。单音节词。
[奉若]:奉顺。动词。合成词。双音节词。


春秋中期《䣄(徐)王糧鼎》:“子子孫孫,世世是若。”

按:徐国(徐淮夷)是夷狄,其君称王。
为君者,“若天”(奉若天命、奉若天道)、“奉若先王”。
“子子孫孫世世是若”,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徐王希望他的子孙世世是君王(永葆国祚)。


春秋晚期《莒大史申鼎》:“子孫是若。”



【战国晚期中山王的诏书】(保护王家陵园的法令)

中山王陵《兆域圖(兆窆圖)》銘:“王命賙:為逃(兆)乏(窆)闊狭少(小)大之度,又(有)事者官圖之。進退逃(兆)乏(窆)者,死;亡若、不行王命者,殃連子孫。丌(其)一從,丌(其)一藏府。”

“進退逃(兆)乏(窆)者,死”

[進退]:出入。擅自出入的意思。
[逃(兆)乏(窆)] 兆窆:王陵,王家陵园。
[者] 者:人。
[死] 死:死罪。
[進退兆窆者,死]:擅闯王家陵园之人,死罪。

“亡若、不行王命者,殃連子孫”

[亡若]:不順。亡,否定副词。若,动词。
[不行]:不,否定副词。行,动词。
[王命]
[者] 者:人。
[殃連]:殃及、连坐。动词。
[子孫]
[無若、不行王命者,殃連子孫]:不順王命之人、不行王命之人,(其罪)连坐子孙。

按:“亡若、不行王命者”读为“亡若王命者、不行王命者”。



【不若】(不顺) 【不谷】(不顺)


《尚書•泰誓》:“惟天惠民,惟辟奉天。有夏桀弗克若天,流毒下國,天乃佑命成湯,降黜夏命。”

按:夏桀弗若。

《孟子•盡心上》:“公孫丑曰:「伊尹曰:『予不狎于不順。』放太甲于桐,民大悅。太甲賢。又反之,民大悅。賢者之為人臣也,其君不賢,則固可放與?」”

按:商太甲不順。

《逸周書•芮良夫》:“嗚呼!惟爾天子嗣文武業,惟爾執政小子同先王之臣,昏行罔顧、道(導)王不若、專利作威、佐亂進禍,民將弗堪。”

按:周厲王不若。

《左傳•昭公二十六年》:“至于幽王,天不弔周,王昏不若,用愆厥位。”

按:周幽王不若。

定州汉简本《论语》:“夷狄之有君不若,诸夏之亡也。”

按:夷狄之君不若。



《老子》第三十九章:“侯王自稱孤、寡、不谷。”
《老子》第四十二章:“人之所惡,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為稱。”

《左傳•僖公二十四年》:“冬,王使來告難,曰:‘不谷不德,得罪于母弟之寵子帶,鄙在鄭地氾,敢告叔父。’”

[不谷]:专有名词。东周时期天子自称的谦词。

按:
“君天下曰天子”(《禮記•曲禮》),周成王谷天,西周时期,天子谷天。
东周时期,周王室衰微,“天王出居于鄭,辟母弟之難也,天子凶服、降名”(《左傳•僖公二十四年》),天子自称“不谷”。
“不谷”,是东周天子对君不了天下、谷不了天这样一种王室尴尬地位的自嘲。
后来,楚子不敢僭称“天子”,却也开始自称“不谷”,以示自己与周王室平起平坐。
楼主 吃饱了混天黑V  发布于 2021-03-21 13:55:47 +0800 CST  
【若】(顺) 【谷】(顺)

民科小白曰:若、谷,顺也。动词。虔诚信仰、绝对服从的意思。

人与天之间:若天、谷天、顺天,虔诚信仰皇天的意思。
人与人之间:顺,下位者绝对服从上位者的意思。



中国传统社会是个等级社会。

中国传统社会里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人身依附关系。

所以说,“順”是中国社会的文化基因。

“順”是孝文化、忠文化、爱党爱国文化的理论基石。
楼主 吃饱了混天黑V  发布于 2021-03-21 20:58:37 +0800 CST  

《論語•八佾》:“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也。”

定州汉简本《论语》:“□曰:夷狄之有君不若诸夏之亡也。”


民科小白断句:“子曰:夷狄之有君不若,諸夏之亡也。”




《論語•子張》:“子貢曰:紂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

《論衡•語增》:“孔子曰:紂之不善不若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

《論衡•齊世》:“孔子曰:紂之不善不若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


民科小白断句:“孔子曰:紂之不善、不若,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
楼主 吃饱了混天黑V  发布于 2021-03-22 17:26:33 +0800 CST  

酒醉扶墙走: 2021-03-21 21:13:30

他不是还有个:以德配天的要求。要求统治者必须以德服人,也就是顺要在有德的基础上,对吧

———————————————————————————————————

酒醉


以后称呼你为“德將無醉”(周公语录)吧~

这张图送给你
楼主 吃饱了混天黑V  发布于 2021-03-22 20:48:27 +0800 CST  

楼主:吃饱了混天黑V

字数:7283

发表时间:2021-03-14 03:23:14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3-23 08:01:26 +0800 CST

评论数:22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