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的邪恶,最后的长情

1975年,处女作《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出版,既黑暗又变态的作品,成就了伊恩·麦克尤恩极端的文坛亮相。延续这一风格的《床笫之间》(1978)、《水泥花园》(1978)和《只爱陌生人》(1981),为他赢得了“恐怖伊恩”的绰号。随后,麦克尤恩试图摆脱这一标签,及其对于他文学创作的限制。《阿姆斯特丹》(1998)、《赎罪》(2001)、《在切瑟尔海滩上》(2007)等转型之作,勾画出其创作的成熟曲线。但当谈论麦克尤恩时,我们仍津津乐道于他的早期作品,那些顶着小清新名字的重口味故事。

《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中的8个短篇,题材涉及乱伦、杀妻、自闭、群交、溺尸、恋母、焦虑、异装,尺度之大令人咋舌。极端的情境、疯狂的叙述者以及寻求猥亵与震骇,这些麦克尤恩的创作要素,由此奠定。《伪装》写的是年老色衰的女演员敏娜,收养了成为孤儿的外甥亨利。敏娜以极强的控制欲迫使亨利易装,大玩角色扮演游戏。而在与同学琳达的交往中,亨利的男性意识萌发,性向选择和自我认知陷入多角博弈。《立体几何》中,“我”沉迷于编纂曾祖父关于数学奇思与性爱理论的45卷日记,而对妻子梅茜和家庭生活极为冷漠。在学会日记中的拓扑“魔术”后,“我”回应了妻子的求欢,并在床笫之间将其折叠消失,作为这段婚姻生活的最终出路。《家庭制造》描写了14岁的男孩儿,在朦胧性意识的诱发下,以玩“过家家”游戏的名义,诱奸了10岁的妹妹。虽然只获得了“蚊叮似的高潮”,但“我”仍自豪于成人礼的加冕,对“裸露的任何玩意儿”都没了兴趣。

这些关于人性阴暗、心理扭曲、道德禁忌的故事,配合雅驯、保守的文体,为其时深受阶级分隔、等级观念负累的英国文学,带来了不一样的声音。对此,麦克尤恩曾表示,文学天生就要反映现实的麻烦,而任何对人的状况的研究,都将会到某个阴暗的地方;也曾直言不讳,“那是一个男青年坚持要引起关注”。

揭开所谓震惊文学的面纱,麦克尤恩的个人风格得以凸显。这种风格,按照约翰•厄普代克的归纳,“短小、精巧、阴郁”。关于创作主题,在表观的性本能、性暴力、性倒错、性变态背后,是男性不同阶段的生长曲线——孩童的天真与惶恐、青春期的敏感与烦恼及至成年的复杂而斑驳。在他笔下,个体内心的孤独、对现实的无知,同融入社会的渴望相碰撞,制造了戏剧化效果。例如,男性气质的消失,以及由此引起的自我认同困难(《伪装》);在家庭缺失的成长环境,形成的冷漠、挫败感(《蝴蝶》)。在情节构思上,这位“黑暗魔法师”通过幻想内容和现实情绪的结合,赋予虚构世界以真实感。人生感受与现实际遇同小说情节的共鸣,总能给予读者以独特的共情体验。《与橱中人的对话》看似怪诞离奇,实则讲述了成年的悲哀和成人世界的法则。如同故事结尾所表达的,我们也会时常想要逃离现实社会,渴望那种在襁褓之中的安全感。就叙述视角而言,其中的6篇采用了第一人称。不同的叙述主体,将读者挽留在由其个人感觉和语汇构成的宇宙中。最具代表性的《夏日里的最后一天》,呈现的是小男孩儿视角下的世界,其中纯真的语气、见闻、心声,仿佛为读者戴上了滤镜。小说最后的翻船事故,同“我”第二天开学呼应,象征着这个世界消失不见,就像童年本身的一去不返。

大概弗洛依德说过,人的一生,总是在弥补童年的缺失。那些离奇古怪又荒诞不经的故事,像是麦克尤恩不同寻常家庭背景和成长经历的回声。他父母的婚姻始于一场“婚外情”。前夫在二战阵亡后,母亲带着两个孩子于1947年嫁给父亲,并于次年生下麦克尤恩。为了掩饰晦暗的“家庭秘密”,父亲将继子、继女打发走后,带着一家三口辗转海外。家庭关系紧张、父爱缺席等,在成为麦克尤恩小说的主题前,首先进入到他的生活。父亲的粗鲁暴力、母亲的忧心忡忡,使得他们的婚姻“总有一种流亡和无聊的感觉”。这也让他变得安静、苍白、害羞,有着某天父母融化掉后单独面对世界的幻想。11岁时,麦克尤恩被父母从北非驻地送回英国的寄宿学校。同那些来自破碎家庭的工人子弟相处,并没有给他带来渴望已久的自由,而是“性地狱”般的心理震荡。这种震荡深刻影响了他的早期作品,成为那些污力十足故事的源头。1967年进入萨塞克斯大学后,他成为卡夫卡、弗洛依德的信徒。他们的作品在为他“打开某种自由空间”的同时,也构建了其早期的写作框架。1970年,麦克尤恩被东英吉利大学“创造性写作课程”录取,开启了不受约束的创作试验。一系列“焦虑症”和“反社会”的产物,为他取得了硕士学位,并于4年后在英美两地同时出版。

楼主 好点小色  发布于 2020-08-20 22:57:10 +0800 CST  

楼主:好点小色

字数:1825

发表时间:2020-08-21 06:57:1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8-25 20:41:54 +0800 CST

评论数:16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