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新帖】大型人文地理散文集——云南日记

我们走出尼农人自治的邦国,走向小向导的家乡西当。最后一段峡谷不算困难,坡度较先前缓和,摔下去至多摔断腿骨,不复有性命之虞。但有一阵峡谷中刮起了大风,吹得人站立不稳,猫的帽子也给吹落到山崖底下去了,它象一只白鸟飘飘荡荡飞进澜沧江。猫在中甸买的这顶帽子,戴着它走过整个梅里雪山,现在无限惋惜的和它告别了,假若不被江水泡烂,它大概会一直飘出国境,让湄公河——澜沧江出国以后的名字——上打渔的越南人捞起,或者飘进印度洋里去。热爱家乡的黑猫没有责备猫向澜沧江扔垃圾,可当走到西当前面叫必打的村子休息,猫问他村里可有地方丢路上喝空的水瓶,却得到一个冷脸和三个冷冰冰的字:“带出去!”仿佛这询问刺伤了他。必打村已靠近公路,未必找不到一个垃圾场,但我们生怕再得罪敏感的黑猫,不声不响将瓶子塞进背包。

今天最后一段路是爬山,从江边爬上山腰。没有任何危险,路旁是层层的青稞田。顶上筑着一条防备野猪的围墙,倚着一根削了三道坎的木头,人能上下,野猪却不行。墙外边是公路,我们坐在路上休息。猫的腿抽了筋。今天是最累的一天,三十公里山路一大半是悬崖,我和猫的胆量体力都已耗尽。老乡也很疲惫,但她保持着一个强驴的自制力。即使最危险的山路她也照例迈开童子军的大步,从未流露过畏惧,连向导都佩服她。黑猫活跃如初,看他的劲头好象立时可以倒回去再走一遍峡谷。其实他也累了,劳累写在他的脸上,被愉快的眼神降伏着。这个骄傲,自恋,诗人气质,爱闹脾气的少年每天在悬崖上讨生活,背最重的包,照顾全队,冒着被拉下悬崖的危险把手伸给胆怯的旅客。但他满不在乎,就象峡谷里的山羊。

小分队在西当解散。小向导叫来他开私车的朋友送我们回飞来寺,买水给我们路上喝,与我们热烈的告别,还和老乡交换了地址,拿着辛苦一天赚来的150元高高兴兴回家,而他的朋友车轮子一转一个钟点就赚了这个价钱。回到飞来寺已是黄昏,旅馆客栈进出着一拨一拨新旧旅客,饭店里仍在一遍遍播放山难的电视片。我们一边吃饭,一边看屏幕中梅里雪山从许多不同的角度展现它高傲的美丽和冷酷。真实的雪山在电视机上方,饭店的窗外。我们走出饭店,爬上公路边一个铁架台,伫足向雪山仰望。那美景让人颤栗。响晴的碧空没有一缕云,雄伟的雪山屹立在眼前,森林,积雪,冰川,每一处褶皱,每一个起伏,每一条深沟,全都这么清楚。卡瓦格博,神女,五冠,将军诸峰全伙聚齐,披着冰雪的盛装,好象天神们用过了晚饭,出来享受美好的夕阳。澜沧江沉在山脚的深渊底,对岸罗列着我们走过的悬崖峭壁。……我们双手合十,向神山低首膜拜,感谢它赐予真颜,感谢它保佑平安。

雪山气候阴晴不定,当天傍晚还是晴天万里,第二日清早起床,窗外却见一片濛濛的阴霾,山峰全被乌云遮严。日照金山杳无希望,天气转坏,神山又不知多少天才能露脸。新来的旅客唉声叹气,抱怨自己人品低,我们却心满意足的上路。找车时竟巧遇重庆女客,她正在饭店里拉人,看见我们大欢喜,一定要我们坐她订的车。昨天她不肯分享向导,今天却大方的出让司机。我们不合答应了她,因此上了大当。用重庆女客的话说,她的司机是一位“风一样的男子”,在弯急坡险的滇藏公路上把车开得比风还快。我和猫晕车晕得昏天黑地,中午吃饭又丢了手机,方才相信缘分之说,命中犯冲的旅伴,千万不可与他同行。


《云南日记》之 澜沧江大峡谷 终

楼主 石中火  发布于 2015-03-31 17:34:46 +0800 CST  


黄昏澜沧江对岸的梅里雪山
楼主 石中火  发布于 2015-04-02 18:03:34 +0800 CST  
澜沧江大峡谷 是《云南日记》第十篇,约15000字。
楼主 石中火  发布于 2015-04-03 17:13:17 +0800 CST  
@yiping1914 2015-04-04 15:05:32
我读完了两篇,头两篇,松赞林寺写的更有立体感,第一篇最后一节有些突兀感;石中火笔力不浅,散文写得不落窠臼,好文章的最简单标准就是让人愿意一字一句读下去,这好像也不是学得来的;如果希望更上一层楼,建议多读读王鼎钧,受点熏陶吧,建议而已。
后面的抽空读。
-----------------------------
谢谢yiping大姐的点评!您推荐的作家我会认真阅读。我在写《云南日记》时,受屠格涅夫《猎人笔记》影响颇深,尝试模糊散文和小说的边界,让游记带有故事性。这一点在“纳帕海”,“松赞林寺”,以及最后一篇“澜沧江大峡谷”中体现得比较明显,不一定成功,还请多多指教:)
楼主 石中火  发布于 2015-04-04 19:54:07 +0800 CST  
《云南日记》共十三篇,分别是:

一 香格里拉卷 三篇

二 梅里雪山澜沧江峡谷卷 七篇

三 虎跳峡丽江大理卷 三篇

楼主 石中火  发布于 2015-04-05 13:44:11 +0800 CST  
我们在德钦梅里雪山旅行的路线:

飞来寺——西当——南宗垭口——雨崩村——神瀑——冰湖——澜沧江大峡谷(尼农)——西当——飞来寺

除飞来寺往返西当一程乘车之外皆是徒步(少数山路骑骡子)。此行完成了一个藏族人称之为“小转山”的循环。还有“大转山”,是朝圣神山的藏族人环绕整座梅里雪山,包含西藏境内的怒江的漫长路途。
楼主 石中火  发布于 2015-04-06 18:25:51 +0800 CST  
[作者自序]

如果说,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那么游记就是一方天地山河的秘史。

《云南日记》是一本描写在云南横断山脉、三江并流地区旅行见闻的游记,共十三篇,包括香格里拉(中甸)三篇,梅里雪山澜沧江大峡谷七篇,虎跳峡丽江大理三篇,每篇一万余字,共约十七万字。游记以两个旅行者的行程为线索,足迹从寂寥的草原到幽秘的森林,从干旱的峡谷到严寒的雪山,从荒凉的野村到喧闹的大城,既写自然风景,也写人间烟火,穿插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属于“人文地理”的范畴。

《云南日记》没有对所谓雪山圣域,原始民族,神秘宗教的吹嘘,也没有净化灵魂,返璞归真,天人合一之类的豪言壮语,只有真山真水,真人真事的记录和回忆。但这记录和回忆又不同于流水账式泛泛直叙的旅行日记,而是根据文学创作的目标进行选材和提炼,加入了许多虚构与想象;不是单纯的描摹再现,而是运用各种表现手法,使游记成为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严肃的文学作品。

我在创作《云南日记》的过程中,深受屠格涅夫《猎人笔记》的影响。我尝试模糊散文与小说的界限,将风景、人物和叙事融合,一方面让读者身临其境,在世界级的风景中神游;一方面每篇蕴藏一个故事或主题,在平淡的行文中突起奇峰,使散文游记象是一篇篇结构松散的小说,增强了阅读的趣味,这是《云南日记》一书最显著的风格。

本书寻求出版,希望支持《云南日记》的书友们给予帮助和推荐,谢谢!:)
楼主 石中火  发布于 2015-04-07 17:24:13 +0800 CST  


《云南日记》之一:纳帕海 插图 草原上运木头的藏民和牦牛
楼主 石中火  发布于 2015-04-09 16:58:25 +0800 CST  


人踩着牦牛拉的木头过河,一跃上岸
楼主 石中火  发布于 2015-04-09 17:01:05 +0800 CST  

《云南日记》图文集锦

(一)纳帕海



牦牛要过河了,没有吆喝,没有驱赶的皮鞭,依然是沉默无声的,最前面的牦牛突然加速,拖着木头奋勇冲下河,牛蹄在半尺深的泥水中胡乱地践踏,激起层层波浪,硕大的木头半浮半沉,刮擦着河底拖泥带水的前进。牛上了岸,木头也上了岸,有的太长,一头已出水,另一头还搁在对岸;有的太重,在河底搁了浅,上了岸的牲口便摇晃着脑袋使劲,全身显出努力的样子,牛蹄深陷进湿漉漉的泥土。牦牛们前仆后继,一对接一对冲进河水,象一支军队在奋勇抢滩,河上充满那些巨大的黑色动物不断强渡的身影,哗哗的踏水声不绝于耳。它们一生中多少次渡过这条河,它们一生中渡过多少条这样的河,鼻孔里穿着绳环,颈项上压着重担,一次次下水,又一次次上岸。

楼主 石中火  发布于 2015-04-12 18:37:44 +0800 CST  


牧民们踏上归途,拖拉机一辆接一辆发动了,河湾上机声隆隆,黑烟滚滚,象一支重炮武装的船队生火离港,驶向绿色的海洋。那景象非常壮观!十几辆满载原木的拖拉机排成长龙,由南向北在辽阔的草原上逶迤前进,首尾相距足有一华里。我和猫仍然坐年轻师傅的拖拉机,站在两根巨木当中的缝隙里随着车轮上下颠簸,仿佛随着大海的浪涛起起落落,极目眺望,得意洋洋。
这是一支真正的舰队,草海上尽是勇敢的健儿在操纵他们四轮的炮船。当中有几辆崭新的拖拉机特别出风头,被它们的主人炫耀似的在机头插上了一面面红旗、黄旗、佛教的“卐”字旗,甚至有一面北京奥运五环旗,无不在宣称自己的拖拉机才是这支舰队的旗舰。天空聚集了越来越多大团大团的厚云,太阳从浓云的缝隙里透射下万道光芒,仿佛许多盏大功率探照灯把它们的光芒集中在一起,照亮了草原的中段。草原北边香格里拉机场方向还是大晴天,蓝天象溶化的玻璃,明亮而耀眼,草原南边滇藏公路所在的大山却笼罩在一片黑茫茫的浓雾中,那里一定已经开始下雨了……
楼主 石中火  发布于 2015-04-14 17:11:47 +0800 CST  
西睹神山威仪,东观峡谷壮丽
兹游冠绝平生奇,归作云南日记
---------------------------------

《云南日记》共十三篇,目前已贴出较有代表性的六篇,虽不足一半,大体能够展现全书的风貌。希望书友们能够对这半本《云南日记》作一二点评,石中火不胜感激!
楼主 石中火  发布于 2015-04-17 20:27:17 +0800 CST  
@D六月冬眠 2015-04-19 11:05:07
记号
-----------------------------
谢谢留名在世外桃源的雨崩村的风景
楼主 石中火  发布于 2015-04-20 16:29:35 +0800 CST  
-----------------------------
@D六月冬眠 2015-04-21 11:30:06
顶 继续哦
-----------------------------
谢谢期待!《云南日记》十三篇已播出六篇,半本闲书,支持世界读书日。
楼主 石中火  发布于 2015-04-25 17:20:34 +0800 CST  
[卷首语]

西睹神山威仪,东观峡谷壮丽
兹游冠绝平生奇,归作云南日记

楼主 石中火  发布于 2015-05-03 16:04:12 +0800 CST  
@霄布 2015-05-03 16:22:29
西睹东观是为对仗,还是坐标地理方位?

-----------------------------
是对仗也是方位,梅里雪山在西,澜沧江峡谷在东。
楼主 石中火  发布于 2015-05-04 19:31:33 +0800 CST  
@霄布 2015-05-03 16:25:35
卷首语太简单

-----------------------------
简单就再加一句:

游记是一方天地山河的秘史。

楼主 石中火  发布于 2015-05-05 08:44:50 +0800 CST  
@miaowuwu80hou 2015-05-04 19:44:55
果然像极了世外桃源哇~
-----------------------------
谢谢!
楼主 石中火  发布于 2015-05-06 08:18:21 +0800 CST  
-----------------------------
@D六月冬眠 2015-04-21 11:30:06
顶 继续哦
-----------------------------

《云南日记》共三卷十三篇(集),原计划播出前二卷中的六集,分别是:

一 纳帕海
二 松赞林寺
(香格里拉卷)

三 远眺卡瓦格博峰
四 日照金山,前往雨崩
五 神瀑
六 澜沧江大峡谷
(梅里雪山澜沧江峡谷卷)

这六集(篇)现已全部播完。为答谢朋友们的支持,决定再加演一集,第三卷之“长江虎跳峡”,为《云南日记》篇幅最长的一篇。今日开播,敬请关注!:)


楼主 石中火  发布于 2015-05-24 08:23:29 +0800 CST  
路线:我们结束了梅里雪山的旅行,从飞来寺出发驱车沿着滇藏公路往东,过中甸后继续南下,来到迪庆藏族自治州与丽江纳西族自治州的天然交界——虎跳峡,在那里开始我们两天的徒步旅行——



云南日记之 长江虎跳峡(上)



都说长江三峡,仿佛长江是从川江上的三峡才开始的,在三峡之前的长江还不是长江,是沱沱河,是金沙江,是川江。其实长江是比三峡远了一千多公里的途程,早从金沙江上的虎跳峡就开始了的。在虎跳峡之前,它还是青藏高原流出来的一条普通的江,与澜沧江、怒江等量齐观,而它本来也是要和澜沧江、怒江一起沿着横断山脉的褶皱向南流进较近的南海、印度洋里去的。可是它却在虎跳峡的前面拐了一个弯,掉头向东,钻破横断山,奔向遥远的东海,从此不再是普通的江,从此变成了“长”江,中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这条美丽的大河把中国分成了南方北方,凡它流经之处尽是富饶和平之乡,这条河边的每一座城市都是中国的名城,每一座桥梁都是一个地方的象征,每一个渡口要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都和著名的会战相关联,它们的得失经常决定了一个朝代的灭亡和兴起。南来北往的中国人世世代代在它的两岸穿越,如今大部分中国人一生中至少要和这条河会面一次。我曾在这条河边的一座城市生活过四年,又无数次在不同的地点看见它,从不同的桥梁经过它。我曾在黑夜里听过这河中航船的汽笛声,曾在黎明时分和一支两千人的队伍涉过它两公里宽的水面,如今我又将来到这条河上第一个雄壮的峡谷,来到它成为长江的起始处。我们清晨从飞来寺出发,驱车向东,经德钦,过奔子栏,中午到达中甸换车向南,之后整个下午我们都在沿着一条名叫额吉河的金沙江的支流飞奔,和这因连日大雨暴涨,河心滚动着滔滔波浪的混浊河流一起向金沙江猛扑过去,于傍晚时分抵达了虎跳峡桥头镇。
当夜我们宿在临近江边的一间“峡谷行”客栈,枕着金沙江的涛声入眠。“峡谷行”客栈位于桥头镇外,地势孤独,它扼守在通往峡谷的当道上,进虎跳峡的人和车都得从此经过,可是门前却安安静静,半天不见一个背包行人,偶或有一辆挂着轮胎的越野车呼啸过身,喷吐着烟尘朝前方深邃迷茫的峡谷里驰进去。虎跳峡处在迪庆州与丽江的交界上,地方仍然属于迪庆,居民却大部分是住在丽江的纳西族,但开客栈的这家人还是一户老藏民。他们把自己的住家腾出来开客栈。房子是木结构带转角二层楼,楼上有宽阔的走廊,面对一个小天井,阳光充足,广植花草。房子的藏式风味已很淡薄,倒很像江浙徽州地方一些古镇深巷里的老宅院,不阔气,也不寒伧,没有精致花园和大厅堂,来了客人也能宽宽敞敞的住下,那种不上不下的中等人家。只是走廊外边挂有五色风马旗,廊柱和房顶上各钉有一张大如小熊的藏獒皮,又非一般江南人家中的装饰品。
主人是一个老头子,和一个老太太,以及他们的儿子。这家人也和他们的房子一样藏式风味淡薄。老头子戴副黑边眼镜,长得极像松赞林寺一个查票的老喇嘛,老太太则剪着精干的短头发,和别处乡下做生意的汉族老太太无甚区别,儿子却是十足一个洋人,长得有点象台湾漫画家蔡志忠,长发带卷,细眯眼,尖瘦下巴颌儿,浑身紧衣紧裤,挂满鸡零狗碎的时髦饰物,象读美术学院的学生。小镇青年学大城市青年的样本不是奇,可这小伙子却是受到国际青年的熏陶。来虎跳峡徒步的旅行者大半是外国人,他们长年川流不息的住在峡谷行客栈,把好好的一家子藏族人弄得洋腔洋调。客栈管住也管饭,老太太领我们上楼看了卧房,又拿出菜单让我们订晚饭。卧房陈设简单,只有床和桌椅,外加一只热水瓶,倒是清洁异常,墙壁本来也用石灰刷得干干净净,却被那些没道德的洋鬼子乱涂乱画,用他们的家乡话写下“汤姆到此一游”,“麦克史密斯曾住”。菜单上倒有一多半英文,三明治色拉培根熏肠一大堆。老太太夸耀的说,他们这儿的西餐做得地道,奶酪培根是从昆明买来的,老外吃了都挑不出毛病,因为曾经有一个画画的美国老太太在他家住了半年,教会他儿子全套西洋厨艺。
我们当时坐了一天的长途车,路尽是盘山公路,司机又是一个被同车女乘客美之曰“风一样的男子”——照我看他就是一个疯子,他不单把车开得风快,而且用一只手开车,一会儿左手,一会儿右手,到后来连一只手他也不耐烦,单用一根手指头勾住方向盘,甚至将下巴颔儿抵在盘舵上,用下巴开车,这样的车技弄得我们一路神经紧张,终于晕了车;加上从德钦到虎跳峡,海拔下降了一千多米,气温串升了十几度,人炎热火燥,不想进油腻,且对藏族人做的西餐多少怀疑,便点了云南风味的清淡晚饭:花菜鸡柳,虎皮尖椒炒蛋,炖豆花。我们在雪山高原呆了许多日,肺部早已习惯稀薄缺氧空气,回到低海拔地区吸到浓稠充足的氧气,竟觉得烧心,得喝杯烧酒压一压,遂又点了他家自酿的青梅泡的青稞酒。饭菜端上来,果然极为清爽,尤其那碗炖豆花鲜嫩无比,是正宗西南人都爱吃的水豆腐,配上碧绿的小青菜,用加肉沫炒制的红辣椒油做蘸料,吃得我和猫满头冒汗。青稞酒则是用一只喝洋酒的矮脚玻璃杯盛着,琥珀般的酒色仿佛白兰地,显示了这家人中西合璧的风格。吃饭的地方是在卧房门外的走廊,藤木桌椅,抬头即见两张硕大无朋的藏獒皮,透过栏杆即从天井上方望到远处暮色昏沉的峡谷,听见金沙江晚潮的涛声从看不见的低地里汩汩盘旋。夜风送爽,暑意全消,我们酒足饭饱,扫除了一天的疲劳。

楼主 石中火  发布于 2015-05-24 13:12:59 +0800 CST  

楼主:石中火

字数:90405

发表时间:2015-01-11 20:09: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12-11 09:22:27 +0800 CST

评论数:24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