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蛰存与长寿。

人生有太多痛苦,又不明白人生的意义,可是我还是很羡慕长寿的人。关于人的寿命,有人以为受遗传因素影响较大,有人以为跟环境、饮食、心态等等有关。这些都是一家之言,或许都有些道理。

施蛰存先生生于1905年,在2003年去世。是一位长寿的作家,那么,施先生在养生方面是怎么做的呢?网上有一篇《施蛰存的养生之道》,摘录如下:

施蛰存一生以老庄思想养生,对汉朝人的养生方法推崇备至。他将汉镜背面常刻的铭文“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饮玉泉饥食枣”引为自己养生的座右铭。施蛰存身体原本并不好,他30岁时患黄疸病,后多次复发;40岁时得伤寒症;50岁时得痢疾;80岁时又患了直肠癌,破腹开腔动了大手术,医生当时说他只能活5年。谁知他年逾九旬后,仍文思敏捷,笔耕不辍,新作迭出。
施蛰存久病缠身,却能高寿,这首先得益于他良好的生活习惯。施蛰存通常一天只吃两顿饭,早餐在上午10时左右,每天必吃8颗红枣、1个鸡蛋,或吃粽子,晚餐吃粥或面条。有时下午也加点餐,通常是吃些点心、饼干,喝杯奶粉加咖啡。施蛰存不喜欢吃补品,更不喜欢吃药,他相信鸡蛋、鸡汤、牛肉、火腿。感觉体倦乏力时,他就吃些蹄髈、八宝鸭,偶尔也吃些新鲜水果。
施蛰存的生活很有规律,从上世纪50年代初起,基本上是家里、学校两点一线,极少参加社会活动,他曾说,写作是他最大的养生之道。其次,就是看书、读报、写信,或整理旧稿。
施蛰存淡泊名利,晚年更是宠辱不惊。1993年有关部门决定授予他上海市第二届文学艺术杰出贡献奖,他得知消息后几次写信,请求评委会将该项荣誉给予年轻学者。他还将自己平生收藏的那些文物、书籍一一送人。
施蛰存还有着独特的人生哲学。他在历经重重苦难之后,形成了一套“棉花哲学”。1960年代,施蛰存在农村摘棉花时悟出道理,棉花受到外部挤压,缩成一团渺小无力;一旦外部挤压放松便又会松弛地恢复原貌,棉花依然是棉花,妙在弹性十足。文革期间,他专心致力于词学和金石研究,外界的干扰几乎对他不起任何作用,他当时的名言是“不死就是胜利”。

施先生曾经写过一篇《神仙故事》,文章如下:

解放以来,人们看一篇文章,都要研究它的主题思想,分析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他的创作动机和目的是什么。这种阅读经验,我们老一代的人可以说是都没有的。当然,对于点明宗旨的议论文章,我也能了解它的主题思想,但对于某些记叙文字,无论是记名山大川,或奇人异事,一般都是看过算数,决不追究作者意图。
六朝小说记下了一个故事:汉代有两个青年——刘晨和阮肇,走到天台山深处,杳无人迹。但看见溪水中流出一碗胡麻饭,于是再往山谷里走去,到达一个茅舍,住着两个美丽的农民姑娘,她们是种胡麻的。刘晨、阮肇就和这两个姑娘结为夫妇,住在那里。后来,这两个青年感到住在深山里已经厌腻,就丢下了姑娘出山回家岂知到了家里,一个人也不认识了。一问,才知道住在家里的已是他们的七世孙。
这是一个著名的故事。刘晨、阮肇入天台,常常为后世文人用作典故,还编成剧本。一般都用以比喻遇到美女,缔结神仙眷属。或者用以比喻“仙家日月长”,所谓“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这就是我们老一代的人所了解的这个故事的主题。最近,有一个青年读了这段小说,他问我:“胡麻是什么?”我说:“胡麻就是脂麻,通常误写作芝麻。这是汉代张骞从西域带回来的。因为我们中国原来有一种大麻,所以称为胡麻,以表示区别。”青年又问:“那么,刘晨、阮肇在山里吃了一个时期胡麻饭,就成为仙人么?”
这一问,对我大有启发。对呀,为什么故事里特别提到胡麻饭呢?显然是暗示这两个青年在山里天天吃的是胡麻饭。翻开《本草纲目》,在“胡麻”条下注云:“久食能轻身不老,白发还黑。”意思是说,青年人久食胡麻,可以不老,老年人常吃胡麻,可以返老还童。于是,这个故事的主题思想被发现了。这是道家中的卫生派在为胡麻做广告。道家所说仙人,原有两种:一种是白日飞升,生活在天上的神仙;一种是长生不老,生活在人间的地仙。刘晨、阮肇天天吃胡麻饭,成为地仙了。两个美丽的姑娘,在这个故事中,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胡麻饭。不过,如果这两个姑娘并不美,刘晨、阮肇也不会留在山里天天吃胡麻饭,成不了仙。
这一次的启发,使我懂得用另外一种眼光去看道家的神仙故事,从而发现它们在玄虚的故事中,埋伏着现实意义。我首先联想到烂柯山的故事。据说,从前有过一个广西人,是个放牛的农民。有一天,他一手牵着牛,一手执着一把砍柴的板斧,到深山密林里砍取柴火。忽然看见有两个老人在林子里下棋。这个农民也喜欢下棋,就把牛拴在树上,把斧头横在地上,权充凳子,坐着静静地看二老下棋。等到一局棋下完,二老收拾起棋子棋枰走了,这农民才站起身打算回家。正要捡起斧头,却见斧柯(柯就是斧柄)已变成一段烂木。回头看他的牛,只看见一堆牛骨。农民大惊,赶忙回家。家里人都是他的玄孙辈了。后人就把他遇到仙人的那座山叫做烂柯山。这也成为古典文学中一个常用的典故。
对于这个故事,我从前讲不出它的意义,反正总是六朝志怪小说中的神仙故事而已。现却恍然大悟,发现它的主题思想是教人以寂静养生。看人家下棋,最是心无旁骛,持静守默,这正是李耳以来的道家所主张的养生延年方法。一部五千字的《道德经》,讲的也无非是这些道理,不过那是道家的理论,一般人不会去读,读了也不容易接受,编成烂柯山的故事,就是用形象思维来宣扬这个理论。
现在我发现道家的神仙故事,都寓有这样的意义,不过它们不像佛家的报应故事那样明显地教人为善,因而千余年以来的读者好像都没有深入了解。我以为我是首先了解神仙故事的读者。

施蛰存先生曾在给别人的信中谈起维护身体健康的方法,内容如下:

维护身体健康,只要你现在心肺、肠胃无病,就容易维护。我的养生方法很简单,可以传授给你:㊀每日早起,深呼吸五分钟。最好在空气洁净的地方。㊁深呼吸后,喝一杯盐开水(温的)。前者是养肺,后者是清肠胃。此外,还要多吃蔬菜,这是扫除肠秽的“拖把”。

另外,读施蛰存的书信,可以看到施先生晚年常托朋友或学生在香港买果子盐和牛肉汁。夏天喝果子盐,冬天吃牛肉汁。果子盐似乎内地至今没有,网上查了一下,其功效是清热气,帮助消化。


施先生曾经过过,他自己也不清楚为何活得那么长久。早年间的吃牛排喝咖啡,大约是为了口腹之欲,赶时髦,晚年的喝果子盐吃牛肉汁,大约也不过是想让自己舒服一点,未见得真是什么养生的秘法。
要说施先生的养生,我想,就像他自己所说,写作是他最大的养生之道。其次,就是看书、读报、写信,或整理旧稿。写作或阅读时心无旁骛, 这也是“以寂静养生”。

在电视上看到一些名人谈养生,谈到淡泊名利时,我总会不屑,心想你们是有钱人,还谈什么淡泊,我们这些普通人,淡泊名尚可,淡泊利,那是要饿死的。 现在才明白,淡泊,不是完全不去追求,而是以一种平和的心态看淡一切。如施蛰存先生那样。

当然要追求这样的心态很难,反而是一种不淡泊。可最起码还是可以学习的。“棉花哲学”“不死就是胜利”。

楼主 直拳摆拳  发布于 2018-07-30 14:53:19 +0800 CST  

楼主:直拳摆拳

字数:2810

发表时间:2018-07-30 22:53:19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8-02 18:53:24 +0800 CST

评论数:7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