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古文的点滴体会

学习古文的点滴体会

很早就问过当老师的朋友,中学文言文教学为何不从清、明、宋、唐循序渐进,以至隋、汉再战国、春秋。那些子乎者也,如何能让初次接触到到古文的懵懂学子感觉到美?初文白,再文言,三先秦,对于培养学习兴趣,学好并弘扬传统文化善莫大焉。朋友无言以对。如清人彭端淑《为学》:“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真的把人绕得头稀晕,再加上老师拆分式的讲解,什么虚词、语法等,完全感觉不到其中的微言大义。所以我初中时代古文学得并不好。除《岳阳楼记》等个别名篇之外,并未感觉其中的汪洋恣肆。

及至没有升学压力,纯粹出于兴趣,偶尔翻看父亲1960年代的藏书四册《中华活页文选》,其中诸葛亮的“非淡泊无以名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朗朗上口,一见遂喜。此书甚好,一是繁体(这点非常重要),二是人名、地名等有下画线让人一目了然;三是文字横排布局合理,符合今人的阅读习惯,原文与注释统一页内,省了对照注释反复颠倒的手忙脚乱;四是书页泛黄,给人一种历史古朴久远感。顿时爱不释手,除《史记》单本,四之读三。

后又间断读了父亲买的安徽出版社的《古文观止》,无论排版还是注释准确性读起来都不尽如人意。《中华活页文选》版式的书籍只有2000年在地摊上买到一本《三国志故事选编》能与之媲美。2010年偶尔在路边私家书店购得折价王力第6版《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由于便宜,又花75元购得简体字《汉书》(无释义)一套三册;几年之后,随着电脑排版技术和印刷技术的进步,盗版盛行,于市场门前的多经点位购得四册16开被鲁迅先生誉为千古之离骚的《史记》,遗憾的是均非繁体(我一向以为看中国古书是不能看简体字的),也只是断断续续地读了几页本纪,又束之高阁。2016年适于北京,繁体文言文在各大新华书店遍寻,结果让人失望,遂罢。甚至想:有朝一日去港台旅游,顺便捎带。其间一断就是三十年。偶尔思之,其中很大程度上没有解决学习方法、提高效率之事。

是年春,遂又对古文发生兴趣。在网上搜索汉贾谊《过秦论》,复制备份,原文、注释,反复切换。后方知word中能简繁转换,遂解决了心中存蓄良久的遗憾!终于长舒一口气,再也不用跑路到各大新华书店找繁体字古代汉语书籍了。

《过秦论》后,下载备受主席推崇的《治安策》,再读《古文观止》苏轼的《贾谊论》,遂有花上个两三年时间研读中国古代汉语之心。关注贾谊过程中,无意间识得古诗文网,注释、译文、赏析俱全,怡然不错,除《贾谊传》外又下载了些《汉书》的其他篇章。继而觉得不够系统和专注,于是,上百度搜狗,下载到《古代汉语讲义》(郭锡良等)及郭锡良、王力等主编的《古代汉语》,同时了解到郭锡良在古代汉语的领域地位。如果说王力是中国文言文界是泰山北斗的话,那郭锡良则是副泰山北斗,且郭锡良主编的《古代汉语》比王力版注释更详细、选文更宽泛、更适合自学。当年为电大古代汉语专业配套的《古代汉语讲义》如同老师面对面授课,谛听大师,如沐春风。

学习十几篇之后,关注网上不同的注释讲解,举一反三。朗读时的顿挫把握不准,复搜寻视频与音频,幸运地知道了闫郊平、陈海平、于树泉、杨琼华、木犹等。比较不同的老师、学者,风调不一,对学习效率有了极大的提高。

闫君的讲解《古文观止》虽然粗糙、别字不时从口中吐出,但由于时间短,对于不求甚解者是个不错的选项;同时对我这类业余爱好者的自学也有帮助,起到了预习的作用。对于质疑,会寻找不同版本、出处,印证闫君的说辞以区别臧否。辽宁的刘鹤岩教授《话说古文观止》认为学习古文应从易到难,无意间解答了我所些许年前的困惑,有种他乡遇故知的感觉。刘教授认为学习《古文观止》应当作历史故事来读,以保持兴趣;方法从后往前学,即先易后难,循序渐进这点尤其关键。令人不解的是,任何学习,均是从易到难,而唯独中学文言文则相反,起步先秦两汉,一系列的之乎者才把人对古文的兴趣折磨得荡然无存。作为初中教科书的编撰者,是否会反其道而思之?

楼主 爱花1028  发布于 2018-07-02 16:45:06 +0800 CST  

楼主:爱花1028

字数:1639

发表时间:2018-07-03 00:45:06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7-04 11:02:27 +0800 CST

评论数: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