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千一百五十帖 读《隐现》

读书破万卷(3150)•《隐现》
《隐现》,诗歌,作者穆旦。选自《穆旦诗全集》(现代新诗集,穆旦著。1947年5月初版)。作者事迹参见《读书破万卷•<野兽>(3145)》。
《隐现》是穆旦创作于1947年8月的一首长诗,初刊于1947年10月26日的 《大公报•文艺》 (天津版) , 现收入《穆旦诗全集》。《隐现》以凄厉的语言展现的是诗人这一时期独特而引人深思的精神世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怀抱着破碎、绝望心灵的人向主祈求救赎。他祈求主使他从这世界的混乱、精神的破碎中解脱出来, 获得心灵的清净与安宁。他的绝望是如此深重,几乎呼天抢地。面对这无法承受的黑暗, 诗人转向了主。宗教是无可救赎的救赎。《隐现》所表现的既是穆旦个人的精神现象,也是人类亘古以来就普遍存在的精神现象, 即当人陷入精神困境时, 对于世事的悲怆怀疑, 对于人的存在意义的追问, 对于出路的追寻。 《隐现》 以怎样的形式表达了这一主题? 诗人又为何会有如此深重的苦闷? 诗评家谢冕在《一颗星亮在天边》中认为,“《隐现》是迄今为止很少被人谈论的穆旦最重要的一首长诗”。《隐现》的很少被人谈论应该与它的晦涩难懂有关。本文将试对这首诗做详细解读。
一、诗歌文本解读。诗的扉言写道: “让我们看见吧, 我的救主。”这仿佛是一个苦难的灵魂用颤抖之音说出的话。一幅画面在我们的想象中呈现: 晦暗而空静的教堂里, 心灵潦倒的抒情主人公, 双手合十, 跪在耶和华的神像面前, 心灵中奔涌的绝望和痛苦压迫着他, 他用颤抖之音, 满怀悲怆与渴望地说出了这样一句话。舒缓、忧伤而抑郁的音乐也在这时响起,他要开始他的细诉。扉言中的“我们”, 说明他代表的不仅是他个人, 而且是全体的人。
二、诗歌背景解读
1.《隐现》创作的具体背景。《隐现》创作于1947年8月,当时穆旦在沈阳任《新报》总主编。《隐现》创作的具体背景涉及到发生于1946年4月18日至5月18日的四平战役。国共两党长达三年的内战,是从四平战役拉开惨烈序幕的。穆旦曾参加过中国赴缅对日作战的远征军,经历了残酷的野人山战役,九死一生,亲眼目睹了抗战将士的累累白骨。当抗战终于胜利,内战却不可避免,这在诗人心中引起了极端的愤懑和焦虑。穆旦创作于1947年的诗作,超过一半的篇目都是对于内战的谴责。如创作于1947年1月的《时感四首》,创作于1947年2月《他们死去了》,创作于1947年3月的《荒村》,创作于1947年8月的《饥饿的中国》,创作于1947年10月的《我想要走》、《暴力》、《胜利》、《牺牲》、《手》。所以,《隐现》里诗人的痛苦绝望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应与内战有关。
评:九死一生入缅战,抗战胜利又内战。存在痛苦与焦虑,绝望情绪满诗篇。
天籁之音耳边唤,期望“上帝”真“隐现”。人类怎样获拯救,永远思考无答案。
楼主 中国读书达人  发布于 2018-06-27 11:11:02 +0800 CST  

楼主:中国读书达人

字数:1163

发表时间:2018-06-27 19:11:02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6-28 11:29:03 +0800 CST

评论数: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