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达夫与虎豹别墅的一段逸事

【郁达夫与虎豹别墅的一段逸事】

(一)

新加坡虎豹别墅景区,有座“挹翠”牌坊,上有一对长句楹联:“爽气自西来放眼得十三湾烟景,中原劳北望从头溯九万里鹏程”,其两侧还有一对短句楹联:“天半朱霞云中白鹤,山间明月海上清风”,下署郁达夫撰句,于民国二十九年,也即1940年,那是郁达夫流落新加坡三年期间,留下的珍贵文学瑰宝之一。



1939年12月23日在新加坡出版的《星洲日报》副刊《繁星》上,就刊登了这系列《虎豹别墅楹帖》,咏景联还包括景区偏柱的题句:“家学宗风承上蔡,山居树石拟平泉”,还有中柱的:“山静白云闲,辉耀一楼花萼;澜澄苍海晓,望迷万顷烟波”,都是出自郁达夫的手笔,将一副寻常的题咏景联,写得如此大气磅礴,不愧文坛巨擘。据说他“九岁题诗四座惊”,古典文学功底极其深厚,郁达夫在古典诗词方面的造诣,就连有“文曲星”之称的郭沫若也自叹弗如。

这些楹联精彩描写了,从虎豹别墅高处放眼俯瞰,近处九曲十三湾的触目树荫花萼,微风徐来,山静云闲;远处澜澄苍海,万顷烟波,俨然一幅让人无限遐思的美景。下联笔锋一转,“中原北望”等字句,又立即看出,身在南洋异国他乡的游子,依然心系祖国抗战大业,他清醒地看到这是一场艰苦而任重道远的战争,故有“从头溯九万里鹏程”之句,亦抒发了渴望驰骋报国铁血壮怀的意志。

楹联也对虎豹别墅创建人胡文虎及胡文豹兄弟的表扬:“天半朱霞云中白鹤,山间明月海上清风”,后句出自苏轼的《赤壁赋》,意喻世间长久不变的,只有江上清风和山间明月,这里借用称赞虎豹兄弟对新加坡社会的贡献。而上句最早出自《三国志-魏志-邴原传》,以‘天半朱霞’来形容其人有才华,洁白高雅犹如伫立云中的白鹤一般。其中的时代背景亦关联到有文人(有说是先前的吴昌硕或后来的金庸)悼念1935年逝世的革命家刘学询,瞻仰其好善乐施的崇高品德,其原句是:“先生何许人,天半朱霞,云中白鹤;君言不得意,风情张日,霜气横秋”,后句出自南朝·齐·孔稚珪的《北山移文》,形容风度之高胜于太阳,志气之凛盛如秋霜。这些引用前人诗句的楹联,也出现在湖南衡山上封寺:“天半朱霞,云中白鹤;山间明月,林下清风”。 以及台湾半天岩紫云寺:“紫处清风,山间明月;云中白鹤,天半朱霞”。但最神奇的还是1894年甲午海战的邓世昌与致远号一起沉没,近年打捞海底沉船遗物,发现刻有“云中白鹤’私章一枚,这慷慨赴死一跃到大海湛蓝处,亦若白鹤孤云。

(二)

新加坡虎豹别墅(Haw Par Villa)是南洋著名先驱企业家胡文虎,在1937年为其弟胡文豹斥资建成,由于胡氏弟兄以发明“万金油”起家,所以这座别墅又有“万金油花园”(Tiger Balm Garden)的美称,但与其说是别墅,看上去更像一个公园。别墅依山而建,它的特色是把中国历史神话故事、和建筑雕塑艺术熔于一炉,园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大量的人物群雕塑和景物雕塑,有形象逼真的鹰、鹿、虎、羊、兔等动物的雕塑;有孔子、李时珍等历史人物的雕塑;还有中国古典名著《封神榜》《西游记》中人物的雕像;有以中国民间流传的二十四孝故事之一的“王祥卧冰求鲤”为题材的雕像;还有取材自中国的民间故事如八仙过海、唐僧取经、姜太公钓鱼、桃园三结义、火烧红莲寺等的雕像,极富中国民族特色,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游览,它曾经是新加坡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

其景区大门牌坊有楹联句:“万水汇归环海银涛收眼底;金樽共赏前山翠黛展峨嵋”,由于没有旁注署名,很多相关文章阐述,无法引述真正撰句作者是谁。



根据刘延陵的【忆郁达夫】,这幅楹联撰句也是出自郁达夫的杰作(文章原载于香港《星岛晚报·大会堂》发表于1990年6月21日)。至于书法则是出自‘日新小学’校长罗寿时(号仲南,1905 -1982年),罗先生从小练就了敦实圆润、柔中带刚的颜柳合壁的一手好字,他是当时新加坡书法界的表率。(参阅枫朗镇坎夏村文化展播之五:在新加坡出版中华字帖的第一人,民间文化使者——罗仲南,发表于2013年8月3日)。

读者若明白郁达夫与胡文虎的关系,对新加坡虎豹别墅的牌坊之楹联诗句,都是出自郁达夫的手笔,就不难理解了。

(三)

这位一介文人郁达夫(1896-1945),就是中国近代五四时期著名小说家、散文家。在1938年秋,日本侵华战争的中原战局急转直下,各大城市相继失陷,国民党内的投降派大肆散布“再战必亡论”,并以形形色色的“御用走狗”,来对郁达夫公然攻击和诽谤。此时南洋侨商胡文虎和《星洲日报》社长胡昌耀电邀郁达夫,来新加坡担任旗下报馆的副刊编辑工作。

至于郁达夫远走南洋的其他原因,他在后来《珍珠巴刹小食摊上口占》一诗中有所流露:“如非燕垒来蛇鼠,忍作投荒万里行”,他把此次星洲之行的性质定义为“投荒”,是为拯救自己的“燕垒”,本着出于挽救自己的婚姻家庭的期望,而所作的一种自我放逐,带着失意的“诗意”的去国离乡,孤注一掷,但事与愿违,他的婚姻最终还是破裂离异。

1938年12月底,郁达夫一家三口(偕夫人王映霞和儿子郁飞),从福建闽江口的川石岛乘坐邮轮经厦门、汕头,再经由香港于当年12月28日抵达星洲(即新加坡)。在香港换乘邮轮期间,他访晤了若干友人,包括叶灵凤、戴望舒,亦游览了建于1935年的香港虎豹别墅,因陆丹林之邀而写下了“不将风雅薄时贤,红树室内别有天;为问仓皇南渡日,过江载得几残篇”。

1939年1月9日,郁达夫正式接编了《星洲日报》早版副刊《晨星》和晚版副刊《繁星》,开始了连续三年零两个月的向海外侨胞宣传抗日的编辑生活。此后,他又接连兼编了四五种刊物,还担任了《星洲日报》的主笔,成为新马文艺界,乃至新闻界的中心人物。

1940年庚辰元日闻南宁捷报,醉胡社长宅,写了《岁晚感怀》“烽火南宁郡,频传捷报来。中原欣北望,大地庆春回。羽檄连翩至,愁怀次第开。敢辞旨酒赐,痛饮尽余杯”。其慷慨抒情,虽然还夹带着南来文人的“中原意识”,却少了早期颓废散漫的格调。

1941年末,日军逼近新加坡,次年二月四日清晨,郁达夫辗转到苏门答腊,以办酒厂为掩护,化名赵廉隐居,不久为占领印尼的日本宪兵胁迫去当翻译,因而了解到日军许多秘密罪行,暗中帮助和营救了不少印尼人民和华侨。1945年日本投降后,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于武吉丁宜近郊荒野中,年仅49岁。

(四)

郁达夫三年多的星洲生活(1939-1941),并不像他原先“规划”的那样“逍遥”,其间思乡之情、忧国之心,也容不得他悠闲度日,即使远离抗战前线,本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他还是要为抗战积极奔走呼号。

郁达夫在倾力于抗日宣传活动、与国内文艺界保持联系的同时,也热心扶持鼓励新加坡当地文学青年。在这期间,他带动了当时马来半岛和新加坡岛上的华文化事业的发展,共发表400多篇抗日政论,还撰写了很多文艺评论、散文等,并保留旧体诗创作的喜爱,共写了70多首旧体诗,其中十二首七言律诗《乱离杂诗》以及著名的《毁家诗记》都是流亡时期的“产物”,也是郁达夫炉火纯青之作,当然还有留存在新加坡虎豹别墅的几幅楹联,遗憾的是后者已少为人知。


楼主 薛依云  发布于 2018-05-01 22:55:27 +0800 CST  
问好@独庸生 谢谢来访,敬请赐教。
楼主 薛依云  发布于 2018-05-04 22:33:25 +0800 CST  
有趣的是郁达夫在1938年12月28抵达新加坡,1942年2月4日避难到印尼的苏门答腊。而徐悲鸿是在1939年1月9日到新加坡,最后离开新加坡是1942年1月6日经缅甸回昆明。他们曾经一起住进黄曼士江夏堂(新加坡黄氏总会)的二楼,对门而居。他们之间的交集故事值得考据探讨。
楼主 薛依云  发布于 2018-05-11 13:03:47 +0800 CST  
问好@ty_紫裳音儿 谢谢雅赏,顶帖支持。
楼主 薛依云  发布于 2018-05-15 21:34:27 +0800 CST  
郁达夫系列研究文字:

《须知国破家无寄,岂有舟沉橹独浮》http://bbs.tianya.cn/post-books-604895-1.shtml

《情缘与救赎 -- 郁达夫在1936年前后》http://bbs.tianya.cn/post-books-604963-1.shtml
楼主 薛依云  发布于 2018-06-04 10:44:36 +0800 CST  

楼主:薛依云

字数:3171

发表时间:2018-05-02 06:55:27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6-04 22:06:10 +0800 CST

评论数:11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