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而弥坚的黄公望


元朝似乎是最不受人待见的时代了。虽然疆域广阔,但是汉人的地位很低,生产力也没怎么发展。还好文学艺术倒也不差,就是在这样的时代,出现了一幅伟大的画作《富春山居图》。很多人都知道这幅高一尺多,长约两丈的山水画是艺术瑰宝,是我们的国宝,发生过许多传奇的故事,但我觉得它的作者黄公望先生本人,更是一个传奇。
他天资聪颖,自小就读四书五经,但考试不顺,到23岁才做了一名书吏。原本就着这样的位置,还是很有希望的,不想上司犯了错,他就受了牵连,被关进监狱。这一关居然就是20多年。想想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候竟是在肮脏的监狱中度过的,是多么大的打击!出狱后,一个年近50的老人,对,在古代,这确实是老人了,还能做什么呢?谁会瞧得起你呢?你还有什么希望活在世上呢?然而黄公就不一样。他先是拒绝了别人给他的做书吏的机会,皈依了“全真教”,别号大痴道人,在江浙一带卖卜为生。由于全真教主张儒、释、道三教合一,他也更加看破红尘,放浪形骸,浪迹江湖,开始对江河山川发生了兴趣。无论在虞山还是松江,他经常观察山水,如诗如醉,将山水美景烂熟于心。
后来他居住在富春江北边的大岭山,曾经以大岭山为师,画有《富春大岭图》。1347年,黄公望已是近八十岁的老人了,但是他准备画一幅富春山的全图。一个耄耋老人,要开始这样浩大的工程,得具有多大的热情和耐心啊!三年后,画作终于完成,这便是《富春山居图》。这张图的伟大是毋庸置疑的,明清许多画家都从《富春山居图》中得到启示,影响深远。7年后,85岁的黄公望溘然长逝。这时候的他应该是知足的吧,因为他可以凭借他这一作品流芳百世,在史册上留下自己的名字,永远为后人所纪念。
早年读到晋平公与师旷的一段对话,就很有启发。师旷说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怎么都比在黑暗中行走好。一个人什么时候开始学习都不晚。不要为自己懒惰不想学习找诸多的借口。人活于世,倘若只是来吃吃喝喝的,那跟猪狗有什么区别?有什么意义呢?黄公望不为自己的青春被浪费在了监狱后叹息,不为自己已经70多岁了仿佛还一事无成而难过,在他的心中,想的都是明天要干什么,将来要做什么,他的心态是年轻的,他的想和做是统一的。他打破了“出名趁早”的规律,硬是在自己须发花白、年老体弱的时候干出了惊天动地的大事。这样的人,这样的老而弥坚的黄公,实在值得敬佩!再看现在一些老人,不说七老八十,有些就是四五十岁的,就开始浑浑噩噩度日子了。生活好了,不用辛苦挣钱了,难道就只剩下消费了?就是吃喝玩乐,跳跳舞打打牌,每天的生活都是如此,还美其名曰平淡过一生。那不是平淡,而是平庸!为什么不可以趁这么空闲的时候,更多地为社会创造点价值呢?可以学习,也可以去做义工的。老人要想别人更尊敬你,还是得自身有尊敬的价值才行,因为老不过是自然规律,又不是什么值得炫耀的事。
当然黄公望更可贵的就是他的厚积薄发。虽然他画《富春山居图》只有三年,可他之前的积累却是长达几十年的,才有画画时胸有成竹的气派。诚如现在一些老师喜欢给学生布置写作的任务,看个电影要写观后感,外出旅游要写游记,导致学生的思想很抵触,大都不喜欢写作文。其实写作绝不是学数理化,多写多练就好了,它是需要观察积累的。很多学生,既不读什么书,又不看周围的人和事,脑子一片空白,你能要他写什么?还有些家长竟然希望老师教给孩子一些作文的套路,甚至背几篇优秀作文到了考场好去套,就更是愚蠢的做法了。不仅贬低了孩子的智商,还贬低了写作的价值。
楼主 天一亭  发布于 2018-04-11 09:01:27 +0800 CST  

楼主:天一亭

字数:1408

发表时间:2018-04-11 17:01:27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4-12 20:50:53 +0800 CST

评论数:2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