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原中南矿冶学院党委副书记林纳女士





1957年4月陈云参观北满钢厂
楼主 zy8421  发布于 2018-04-06 20:06:43 +0800 CST  




1957年7月薄一波参观北满钢厂
楼主 zy8421  发布于 2018-04-06 20:07:17 +0800 CST  
从1948年至1958年,她从33岁到43岁,这是林纳最出彩的一段历史。将最好最美最亮丽的青春,加上聪明才智和努力,获得了她应有的荣誉。由此,她的干部级别由9级提升到了7级。
也是最舒心的日子。
楼主 zy8421  发布于 2018-04-06 20:07:44 +0800 CST  
5
鲜为人知的是,林纳在一生的革命生涯中,曾有过两次婚姻。1935年她与莫斯科东方大学的同学金明结婚。金明是东北义勇军派往东方大学学习的学员。她们在苏联生下了一双儿女(男孩在苏联幼儿园病故)。但在1938年她们夫妻奉命返回延安的途中,金明却被诬陷为“托派”被追回莫斯科。什么是托派?托派是“托洛茨基主义”的简称,在当时,简单地说就是反对斯大林主义,是叛徒、卖国贼。1945年,中央组织部对她和金明均做出没有托派关系的结论后,林纳曾通过在苏联的朋友多方寻找金明,直到1949年仍无消息,后经组织上同意,林纳才和牡丹江一起工作的苏明同志结婚(在北钢期间,苏明任厂总工程师)。

然而,这位女杰,也因此为自己留下了深深的伤痛。1954年,林纳突然收到了金明姐姐的一封来信,信中说,她原来的丈夫不但没有牺牲,而且已经回国……原来,金明被追回莫斯科后,经过一段严刑审查后,又被流放到了西伯利亚的一个边区小村。从此,她们天各一方,一晃竟然16年。

林纳在信中得知,时间和空间差异,因为金明对林纳也是生死不明,不得已也在苏联成立了一个新家。直到1954年,他经申请党中央同意,才最终回到祖国。后在林业部任职。
那一封信,如同晴天霹雳。一向性格刚烈的林纳禁不住潸然泪下。她和金明共同经历的艰辛岁月,甜酸苦辣,一起涌上心头。她不能不感叹人生的戏剧变化。金明为什么被诬陷为托派?又是谁拆散了她们那曾经的美好姻缘?那一刻,林纳悲伤的泪水,或许还不仅仅包括个人的情怀。一个正常人以爱和真情获得的家庭,在心里是满满幸福的,但是,由于政治原因,家庭分裂,失去家庭双方都是极其痛苦的。当时,又毫无能力去挽救与弥补。突然,几十年后,破镜重圆,当事人无法面对当事人。只能是眼泪和心酸。作为中国革命人,林纳收起悲痛的情感,继续前行为她的理想而工作。

但自己不知道,还有一场更加复杂的政治斗争和导致终止她生命的运动,还在后面等待着她。
楼主 zy8421  发布于 2018-04-06 20:08:48 +0800 CST  
6
1958年调任钢铁研究院党委书记。

1月份,冶金工业部党组决定,在过去钢铁综合研究所基础上,成立了钢铁研究院,林纳为党委书记。

这一段时间内,林纳在工作和生活中都是正常愉快和顺利的。她那时经历旺盛,在她领导下的钢铁研究院,接连出了许多的研究成果。解决了中国当时许多急需解决的钢材品种和质量问题。

参见钢铁研究总院网站图片。
楼主 zy8421  发布于 2018-04-06 20:09:56 +0800 CST  



钢铁研究总院网站图片
楼主 zy8421  发布于 2018-04-06 20:10:39 +0800 CST  
1964年调任中南矿冶学院党委副书记。尽管工作的时间不长,但给中南矿冶学院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和一道风景。

不久中国就进入了文化大革命。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期间的“文化大革命”,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1967年11月被诬陷为“苏修特务”,连续遭到批斗和非法关押,在精神上和肉体上又一次受到严重摧残。林纳遭受到的第三次打击,打击超过以往。

记得文革时1967年上半年开始到1972年下半年,中南矿冶学院大院里从学生宿舍到大草坪(现在的老图书馆南侧、风雨球场道路两旁,全部都是大字报。图书馆前的两排桂花树都被大字报包围,每天都有新闻,各种各样……。

林纳在离世的前几天,每天都在接受批判,还有游街,被剃半边头(一边有头发一边没有头发),侮辱到了极至,让一个正常人遭受到了这个世界几乎前所未有的,从来没有遇到过的,想都想不到的待遇。林纳受到的人生侮辱和人格歧视已经到了一个临界点。她接受不了了。

批判林纳的地点,具有五味杂陈的纪念地。在此插一小段。当年,在中南矿冶学院教学楼北侧的阶梯教室东(116室),造反派把该教室当作了批斗的重要场所,林纳在此接受了连续四天被批判后,选择了解脱离世,她不想被侮辱和见到狰狞的人,平静的听着让社会对她的不公平的评头论足(这段情节也是我同学提供的)。6年后,教学楼成为我读中学的课堂。9年后(1977年),在此参加高考复习课,助力通过了77年(文革后恢复高考)考试,10年后(1978年),进入了原中南矿冶学院(现中南大学)继续学习,该教学楼的阶梯教室又成为我大学读书的课堂。

我的同学,还记载了,“康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人物。记得文革期间几乎所有的领导人都尊称他为“康老”,包括最高领导人、总理、江青等,甚至出现在正式文件中,江青可以指责和骂遍所有的高干(包括总理),唯独对康生毕恭毕敬。言必康老、从来不直呼名字。在党内是一种非常奇特的现象。当时康生势大如天,如果有谁说他一点不是就是攻击中央文革首长,立即就是反革命罪。

也许大家听说康生与中南矿冶学院的一些事。我清楚的记得当时受康生接近的红卫兵回到长沙发布消息,红卫兵战报和高音喇叭广播“传达中央首长指示”。康生在谈话中说。那个女人在中南矿冶学院吧?她好像是苏修特务(指留苏高干、院党委副书记林纳同志)。就她这样一句话,“好像是”,和历史上的“莫须有”一样,把林纳同志逼死在学生二舍。”

参见《中南矿冶学院志1952年至1985年》的照片。该信息提供的资料是林纳的最后一天的日期是“1968年5月23日”。
楼主 zy8421  发布于 2018-04-06 20:12:23 +0800 CST  



《中南矿冶学院志》第82页照片




《中南矿冶学院志》封面和编辑页照片
楼主 zy8421  发布于 2018-04-06 20:14:02 +0800 CST  
前面提到张琴秋也是中国高级女性干部优秀分子,在延安期间,她是林纳的上级,她经历更加跌宕起伏,生前为纺织工业部副部长,文革中,同样遭受康生的迫害,强加了同样罪名“苏修特务”,于1968年4月20日自杀,享年64岁。

林纳女士生命终结在53岁。把自己停止在流逝北去的湘江之滨。也让潇湘记住了一位来自黑山白水的女儿。

摘齐齐哈尔日报社记者 阎世杰 的文:
“1979年1月,林纳同志的“骨灰”被重新安放在北京八宝山。康克清、吕东、袁宝华等生前老领导、老战友出席了安放仪式。值得一提的是,北满钢厂开工时,职工为表示对林纳厂长敬意,曾用不锈钢水浇铸了一枚刻有女杰名字的钢印。经过十年动乱,林纳的许多物品遗失了,包括骨灰,然而,这枚凝聚着她与北钢人深厚友谊的钢印却一直保留下来。安放仪式那天,林纳的子女和北钢的代表将这枚钢印,放入了林纳的骨灰盒,以此纪念她英灵长在。”

楼主 zy8421  发布于 2018-04-06 20:14:41 +0800 CST  
7
悼念逝去50年前的人,不是仅仅对她的回忆和的赞美她的经历。而是通过整理林纳资料,了解和懂得她。在仅有的资料中,还有许多疑问悬在眼前。既然是优秀共产党员和国家高级干部,又为国家建设做出过巨大贡献的人,纪念她的人和文章及其的少,不知到为什么?也许是可能人走了,她们家人不愿意打搅他人,而不用纪念和怀念,在心里怀念老人,或者也许认为再大的贡献,也是一位社会普通的过客。但是,若是她活过那场灾难后,她会是一个普通的老者,对自己一生如何评价?不得而知。

她为什么会以自杀的形式,在与她自己的早期形成的思想和为之理想而奋斗中猝然倒地,嘎然而止。她以自己结束生命来完成了解脱自我,否定自我,也对那个辜负了自己的社会做了一个了断。什么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到底是一个什么关系,是社会决定的,还是人自身有问题,是精神上的,被自我封闭循环,厌世,还是身体上器质性处于弱状况,抵制不住外来的压力,一生多次被迫害和受到非人性的待遇。关于自杀有关人士进行过研究,经过大量的统计数据,给出了一个基本结论,自杀在一个没有自杀传统的社会(中国历史)中,在1949年至1976年之间出现那么多的自杀现象,归属奇特的时代导致了,外部社会给人的压力,致使社会精英自行了断。期望社会发展社会正常,永远不要象过去那么多的至上而下的、有系统、长期的、刻意的政治上迫害和人格侮辱。


楼主 zy8421  发布于 2018-04-06 20:16:47 +0800 CST  
8
想了解她,但写完此文,并未真正的了解和懂得她-----林纳女士!但是,为了纪念!

感谢对本稿提较详细资料和许多建议的马跃先生,以及王晓涛女士认真审核。
楼主 zy8421  发布于 2018-04-06 20:17:46 +0800 CST  
楼主 zy8421  发布于 2018-04-06 20:18:09 +0800 CST  

楼主:zy8421

字数:9468

发表时间:2018-04-06 04:28:43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4-06 21:41:11 +0800 CST

评论数:31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