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之书——记2018年1月所购图书0册

1
楼主 肖毛  发布于 2018-01-31 12:31:36 +0800 CST  
一月之书——记2018年1月所购图书0册

2018年1月1日 星期一
10:54。我的亚马孙百合已经买了很久,说不定两年多了,却从不开花,而我也从不抱怨,因为她能活下来就是奇迹——猫咪总是不肯放过她的叶子,即使我把她的花盆吊到空中。可是她从不服输,心里总是有一个梦想。几天前,我欣喜地发现,一根碧玉般的花莛从她的脚下油然而起,差不多有一米高,顶端蕴含着四个花蕾。新年的第一天,我望见了一朵银花,那就是亚马孙百合的梦想。梦想可以五色斑斓,仿佛斗鱼的战袍;也可以洁白如玉,宛如亚马孙百合的银花。那淡淡的幽香,是梦的滋味,更是追思的旅程。我知道,幽香的来处就是你,一切美好的发祥地。我知道,你总是在用种种暗示透露你的存在,以及我们之间的永恒之爱。
最近的业余时间只是在下载电影什么的,却没有多少时间观看,只在昨晚看了一部2015年的西班牙电影《The Evil That Men Do》。这部电影的摄影不错,画面干净,但内容一般,讲的是一个良心未泯的黑社会分子为救无辜女孩而死的故事。记得之前看到一部老查在1984年主演的电影,讲的是独行杀手为民除害的故事,但片名也叫《The Evil That Men Do》。为什么大家都喜欢这个电影名字呢?那部西班牙电影的结尾,屏幕上出现了几行字:“The evil that man do lives after them. / The good is oft interred with their bones. / William Shakespeare.”那么说,这就是大家青睐这个片名的缘故。这两句话源自莎士比亚的戏剧《尤利乌斯·凯撒》第三幕第二场,朱生豪先生的译文是:“人们做了恶事,死后免不了遭人唾骂,可是他们所做的善事,往往随着他们的尸骨一齐入土”。此外有人这样翻译:“人做的坏事死后还会流传,好事则往往随尸骨一起埋葬”。我感觉,朱先生的译文更为合理。只是我相信,那些作恶的人,死后说不定反而会有好名声,因为历史永远是可以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2018年1月4日 星期四
12:28。用了两个晚上的时间看完了《伯恩的身份》1988版,长达三个小时,拍摄时间还在《谍影重重》第一部之前,男主角比马特·达蒙差得太多,内容却要比《谍影重重》强得太多,因为基本重视原著,就连对话也往往如此。让我欣喜的是,除了忠实原著之外,这个1988年版电影还完美地展现了法国与瑞士风情,片中的法国小渔村、塞纳河、埃菲尔铁塔甚至墓地的雕塑,无不透出淳朴唯美的艺术气息,而瑞士的有轨电车、雪山、童话般的建筑、喷水池的怪兽,可以把你带入另一个神秘的世界。至于1988年版电影的女主角,则要比《谍影重重》第一部的强得多,而且美丽可爱,看起来似曾相识。上网一查才知道,这个女主角叫做Jaclyn Smith(杰奎琳·史密斯),还主演过西德尼·谢尔顿的电视电影《天使的愤怒》及其续集与《诸神的风车》,但不知道为什么,她似乎是出演电视剧和电视电影的命,在电影里出现的时候很少。

2018年1月5日 星期五
10:08。昨晚小小猫咪突然觉得床下太冷,把剩下的四个孩子一个个地往我被窝里叼,弄得大哭小叫的,她却乐得清闲,反正孩子出了事都算我的,猫妈妈当初就这么理直气壮。当时小C本来在我的被窝里乖乖地睡觉,也被折腾醒了,于是对我连踢带打,外加几口猛咬,这才悻悻地下床去也。今早不到七点就不得不起床,因为小兔子认为孩子的版权归她所有,悄悄上床来偷,而小小猫咪再把被偷到床下的叼上来,闹得不亦乐乎。看到我起了床叠了被,小小猫咪歪着脑袋琢磨了一下,转而把孩子叼向床上的纸盒,至少上边比下边更暖,因为床下就好比东三省,床上则好比北上广。小兔子还想上来抢,我急中生智,弄来一块毯子,蒙在纸盒上,把它打扮得比雪乡还神秘,所以小兔子也觉得这地方够档次,跟小小猫咪一起进去,搂着几个小肥猪般的大宝贝。
他们的幸福生活就这样继续着,我却只睡了不到五个小时——昨晚睡觉的时候就快三点钟了。之所以睡那么晚,是因为在看新电影。先看的是《伯德小姐》(Lady Bird,2017),看了整整二十分钟才觉得这种鸟不是我喜欢的品种,于是按下Dele键,给硬盘腾出一个多G的空间。然后去看《三块广告牌》(Three Billboards Outside Ebbing Missouri 2018)。一开始,《夏天的最后一朵玫瑰》的旋律响起的时候,我就给定住了——这才是我要的电影。残破的广告牌,青青的山、寂寞的公路、孤独的汽车、憔悴的女人、紧咬的嘴唇……这一切都在告诉我,画面的背后有故事。不可思议的是,电影刚刚开场,女主角的表现就已经爆棚,那些配角也都出手不凡。电影的情节似乎很简单:女儿在公路被歹徒绑架乃至杀害,警察局却迟迟不能破案,愤怒的母亲决定买下公路上的三块广告牌,在上面写出质问警察局长的话语。是警察局长玩忽职守?不是。他是个好警察,身患绝症,只剩几个月的生命,渴望早日破案,但就是找不到线索。那三块广告牌一出,警察局顿时成为小镇笑柄,局长请神父去找那位母亲说情,她则一针见血地说:“这件事就是帮会的坏蛋干的。在我看来,你们教会也是个帮会,你们穿的一样,又经常凑到一起,如果其中有人干出坏事,就应该由你来负责!”看到这里,我好像吃了真正的人参果,因为这是我在电影里看过的对教会最公正的说法。电影演到二十多分钟,一首苍凉到令我心结冰的民谣唱起的时候,我激动得再也看不下去了——不,这样好的电影,怎么能一下子就看完呢?单凭这不输于鲍勃·迪伦的歌曲,这电影就应该获得奥斯卡。去年看过的一切新电影,都在《三块广告牌》的面前苍白起来——我相信,这是去年的最佳电影。可是我要先去查查那首民谣和它的演唱者了。不久查到,那首歌叫做《Buckskin Stallion Blues》,可以勉强译为《枣红马布鲁斯》,尽管Buckskin指的是鹿皮色。歌词的开头几段是这样的:
I heard her sing in tongues of silver
I heard her cry on a summer storm
I loved her, but she did not know it
So I don't think about her anymore
Now she's gone, and I can't believe it
So I don't think about her anymore

If three and four was seven only
Where would that leave one and two?
If love can be and still be lonely
Where does that leave me and you?
Time there was, and time there will be
Where does that leave me and you?

If I had a buckskin stallion
I'd tame him down and ride away.
If I had a flyin' schooner
I'd sail into the light of day

我想,这些歌词的大意是:

我听过她银铃般的天籁
我听过她在夏日暴风雨中的悲泣
我爱过她,可是她浑然不觉
于是我不再把她藏在心底
如今她走了,而我不能相信
于是我不再把她藏在心底

如果三加四仅仅等于七
一加二将会处于何等境地?
如果爱有可能甚至依然导致孤寂
你和我将会处于何等境地?
如果昔日难追明日又如昔
你和我将会处于何等境地?

如果我有一匹枣红马
我要把它驯服再骑上它远去
如果我有一艘迅疾的纵帆船
我会一路驶入阳光里

我想,这不仅仅是歌词,而是浪漫感伤的情诗。谁唱的呢?Townes Van Zandt(1944~1997),一个不次于鲍勃·迪伦的民谣歌手,以前却不曾听说。查维基百科,大名鼎鼎的乡村歌手Emmylou Harris、Willie Nelson、Merle Haggard都唱过他的歌,可惜他五十多岁就去世了,或许是因为酗酒而且吸毒。连着下载了他的十几张唱片,然后去查《三块广告牌》的女主角的情况。她叫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Frances McDormand),演过的电影还真不少,但只看过她和尼古拉斯·凯奇主演的《抚养亚历桑纳》(1987),还有《阅后即焚》(2008)。最后说一下《三块广告牌》的片名,全译应该是《密苏里州Ebbing镇外的三块广告牌》,这里的Ebbing是个小镇的名字,电影里的警察局就叫做Ebbing Police Department。
楼主 肖毛  发布于 2018-01-31 12:32:04 +0800 CST  
2018年1月6日 星期六
12:13。昨晚忍不住看完了《三块广告牌》。重病不治的警察局长不想再忍受痛苦,又无法破案,深夜开枪自杀,死前留下几封信,其中一封是写给那位逼他破案的母亲的,她的名字叫米尔德里德。警察局长在信里说,广告牌的第二个月广告费是我给你交的,这样我死了以后它们还会在那里,而你的日子一定很不好过。果然如此,知道警察局长自杀的消息以后,小镇上的人们纷纷责怪米尔德里德,有人去威胁她和她的朋友,有人纵火烧毁了那三块广告牌。她的儿子要向消防队报警,她坚决地回答说:“Fuck the fire department! They probably started it!”(去他妈的消防队!说不定就是他们点的火!)不久,新任警察局长到来,想跟米尔德里德谈谈,她却毫不客气地说:“把我抓起来好了,那么你想怎么谈就怎么谈。”回家以后,米尔德里德思前想后,决定与整个小镇抗争到底。为了表明态度,她打算炸毁警察局。深夜,她先往警察局打电话,确定里面没有人,因为无人接听电话(其实里面真有一个人,那就是把自杀的警察局长看做父亲的前警察迪克森,当时他正在读前警察局长给他的遗书)。于是,她毅然决然地向警察局扔进去自制的燃烧瓶,扔了一个又一个……这一幕让我想起《青年近卫军》里向德国人的住所扔燃烧瓶的情景,两者一样大快人心,但前者燃起的是对于德国纳粹、日本鬼子之类的侵略者的怒火,后者燃起的是对于正义缺位的假民主的愤恨。当挂着美国国旗的警察局在烈火中燃烧,电影进入了新高潮。迪克森发现起火,赶紧冲出警察局,面部被严重烧伤,前警察局长的遗书却让他不再自暴自弃,重拾内心的良知。为了掩护米尔德里德放火燃烧警察局的事情,镇上的侏儒谎称当时他们两个在约会,然后趁机邀请她去吃饭。他们两个进入酒店,却发现米尔德里德的前夫和他的新妻子也在,还有迪克森。看到米尔德里德,她的前夫过来道歉,却又说出让她难堪的话,她与侏儒也闹得不欢而散。米尔德里德怒不可遏,拿起一个那么大的酒瓶子走向前夫,却在关键时刻想起他刚刚说过的话:“佩内洛普那天告诉我,愤怒只能招致更深的愤怒”。于是她把准备砸过去的酒瓶轻轻放在桌上,作为对于他们两个的祝福。不错,她的愤怒已经让一些人受到了连带伤害,比如前警察局长,甚至她的儿子也是如此,这是她感到内疚的。可是,如果就此沉默下去,什么时候才能为女儿复仇呢?这是个两难的选择。与此同时,迪克森凭着警察的直觉,认为当时在酒馆里喝酒的一个比流氓还无耻的家伙说不定就是米尔德里德要找的凶手,于是他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米尔德里德。遗憾的是,新警察局长经过调查发现,那个家伙应该是派往伊拉克等地的特种兵一类的所谓英雄,身份保密,当时自然也不在美国,所以那件事不是他干的。在电话里听说这个消息以后,米尔德里德的绝望或者说每一颗良心在这个缺失正义的社会里的绝望通过她的沉默静静地蔓延着,蔓延着,仿佛一条毒蛇,爬到屏幕之外,缠住了我们的身体与灵魂。就在这时,迪克森忽然意识到,那个家伙很可能杀害过别人的女儿,所以她问米尔德里德,愿不愿意带上他一起去追查此事,而她表示同意。他们的追查结果是什么呢?最终又会怎么样呢?导演把这些问题的答案留给了观众,在绝望之中给了我们希望,因为光明正是从黑暗中产生的。片尾音乐响起的时候,我决定把这部电影再看一遍,从中汲取更多的勇气与力量。

2018年1月9日 星期二
8:06。前天吃过早饭,忽觉无法喘息,胸口仿佛压着一块巨石,而我又不是酸菜缸,自然难以承受。没过多久,我就大汗淋漓,根本站不起来,只能倒在床上。我清楚得很,这是悲愤之气淤积多日不散的结果,所以就吃了乳酸菌素片和肝胃气痛片,而我确实在几分钟之内就可以喘息了,胸口的郁结之气却始终不能化开。然后就处于半昏迷状态,睡了醒,醒了睡,直到傍晚,吃了些山楂丸,还有一丸柴胡疏肝丸——我相信,只有这些中药才能治好我的病。如果去看西医,那就是死路一条。到了昨天早晨,呼吸又顺畅了不少,那块大石头却依然赖着不走。继续睡了醒,醒了睡,到傍晚忽然感觉,我的症状很像慢性阑尾炎,因为我又发烧了。于是吃了治疗阑尾炎的中药,精神迅速转好,甚至看了20分钟《敦刻尔克》,只是从没看过那么无聊的电影,就是一些人晃来晃去,配乐好像勺子刮锅,跟《三块广告牌》根本就不是一个档次的。今早起来,终于一切正常,石块没有了,呼吸无比顺畅,浑身都是力气,只是还有一点冷而已,喝几杯热水就可以搞定。这足以说明,我的判断是正确的。

2018年1月10日 星期三
16:54。今天感觉更好了,只是腹胀还没有消失,而且有些发烧。昨晚总算把《敦刻尔克》从电脑中删除,因为再也没有心思继续看下去,然后看了一部天真烂漫的旧电影《赶尽杀绝》(Shoot Em Up,2007),因为里面的一切差不多都是不可能发生的,但电影看起来特别好玩。如果说大力水手的一切成就靠的是菠菜,这部电影的男主角靠的则是胡萝卜——一根胡萝卜可以有几种杀人的办法呢?看过之后,你自然明白。我知道,这不过是没脑子的动作片,既不深沉也不浪漫,可是能够给你想象力的天马行空的自由,这就够了。说到自由,忽然想起一个网友告诉我说,美国护照上有一句E.B.怀特的名言:“Liberty is never out of bounds or off the limits. its spreads wherever it can capture the imagination of men.”——这是什么意思呢?这句话出自怀特的著名散文集《这就是纽约》里的一篇,国内出版社的译文是:“自由从来都不是没有限度和节制的,它只能随着人的想象力而扩展。”可是这个译文我看不懂。请教了一个朋友,他给出了更为合理的译文:“自由从来不是漫无边际到处存在的;自由只扩展到人们能够想象到自由的地方。”我决定,这样理解才对头,因为自由总是需要人去争取的。如果你根本不知道什么叫自由,又怎么能够得到它呢?

2018年1月13日 星期六
16:32。昨晚看了一部老电影《狙击电话亭》(Phone Booth,2000),起初觉得无聊透顶,只因Colin Farrell的出色表演才坚持看下去,渐渐觉得有戏,等到结尾才意识到,这其实是一部精致的烂片,直接从硬盘删去就好,它的存在价值或许只为证明Colin Farrell的演技。今早出去转了转,感觉空气里到处是骷髅头焚烧的异味,每个骷髅头的目框里都在喷射着惨白的火焰,遍地的残雪就是火焰的余烬。我不知道有着怎样的运气,才能感觉到这样的幻象,只知道必须再次躲起来,继续躲在另一个幻象里。
到今天为止,这场病似乎终于给驱得远了,仿佛潜藏在黑暗深处的混沌巨蛇阿波菲斯,表面上隐失了存在,却在暗自蠢动。可是我的拉神还会再一次把你击败的,对不对?我知道,每年冬天的大病都是为了你,也只能是为了你。我真的想要感受巨蛇缠身的快乐,那才是无限接近你的唯一办法,猫妈妈,你却一再地把我送回到没有你的孤独之中。
下午睡了一次,醒来继续修改《爱丽丝漫游奇境》的末尾,虽然精力还是难以集中,进度缓慢。最后的最后,爱丽丝终于醒来,意识到皇后等人不过就是一副纸牌:“ 'Who cares for you?' said Alice, (she had grown to her full size by this time.) 'You're nothing but a pack of cards!' ”赵元任先生的译文是:“阿丽思现在已经长到原来那么大了,亦不怕了,她对他们道,‘谁在乎你们?你们还不就是一副纸牌!’”通过与原文比对,我决定这样修改:“‘谁在乎你们?’爱丽丝说(她现在已经长到原来那么大了),‘你们还不就是一副纸牌!’”然后就盯着那句原文发呆。唉,勘破现实之后,一切皆无味了。我觉得,那句原文比整部《红楼梦》还要深刻,而且令人怅惘,宛如黄昏中随风飘来的那首歌:“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在美好的最后,剩下的可不就是一壶越喝越少的浊酒吗?
楼主 肖毛  发布于 2018-01-31 12:32:23 +0800 CST  
2018年1月14日 星期日
14:00。昨晚看了去年的另一部新片《The Shape of Water》,有人将它的名字译为《水形》甚至什么可笑的《水形物语》,但我觉得应该译为《水灵》或《水怪》,因为这里的Shape意思应是“a ghostly form or phantom”。至于这部电影本身,也就是一部娱乐片,远远达不到《三块广告牌》那样令人惊叹的艺术深度,却是娱乐片当中的极品。电影的前二十分钟是黑色调的,几乎不见一丝阳光,气氛沉重得让你忍不住尖叫,却还是一再忍着,以免暴露自己的存在,干扰到那几个生活在底层却又最可爱不过的人。当女主角与来自亚马孙的水神正式相遇,画面中突然出现了灯光,把沉浸在黑暗中太久的心灵照亮。不错,这就是个普通的人鱼相恋故事,但这个故事够现代又够魔幻,它的浪漫将远超你的想象。这一次,不再是英雄救美,而是美人救英雄。善良的哑女很快就全心全意地爱上了她那几千年也难得一遇的男神,给他吃鸡蛋,教他学哑语,直到把他偷到家里,掩上屋门,把水龙头拧到最大,把最破旧最不浪漫的老房子变成他们的水中伊甸园,彼此亲密相拥,传情达意——天底下还有这么浪漫的情景吗?多谢导演,多谢他的想象力。这场浪漫的结果是什么呢?楼下电影院的老板气呼呼地上来向哑女的邻居抱怨说:“我们在放电影,你们却在这里放水淹电影院!赶紧把水给我弄走!”这位邻居赶紧去敲哑女的门,后来把门弄开,这才发现真相,却一点也不嫉妒,因为他是个被社会遗弃的老艺术家,碰巧又不是直男。他应该是这部电影里最好的男配角,一出场我就觉得熟悉,后来才渐渐想起,他就是美剧《六尺之下》的男主角理查德·詹金斯(Richard Jenkins),也就是那个一出场就死掉的殡仪馆老板。女主角的表演自然也不错,她叫做莎莉·霍金斯(Sally Cecilia Hawkins),出演过《帕丁顿熊》,可是她的表演还是不能跟《三块广告牌》的女主角相比的。回头再说《The Shape of Water》,它有两个小时,前一个小时可以说紧张刺激、干净利落,之后却有些拖沓,结尾也没什么出奇,但总算将浪漫捍卫到底了。看过的2017年新片之中,除了《三块广告牌》,只有《The Shape of Water》是好看的,或许后者能得到奥斯卡的最佳导演奖吧。
今天据说没雾霾,就去了久违的桥市,但感觉空气比昨天还差,到处是鬼子进村的味道,人们仨一群俩一伙地坐在火盆前烤火,不时地大嚼着什么——山顶洞人的幸福生活,恐怕也是如此吧。路上依然积雪处处,扫雪的人也不见少,只是没有他们那么夸张——两个扫的,三个拍的,更有一堆在旁边自拍的——在哈尔滨,哪怕是零下35度,这也是生活常态,根本不必大惊失色地狂抛天寒地冻之类的敏感词,他们却说东北人矫情,怕苦怕累又怕冷。书自然没什么可买,我只是出来散步而已。走到车站,决定去吃砂锅,就选最最普通的那一种:豆腐丸子锅。清亮亮的热汤里,游动着几朵白云般的豆腐,那是哈尔滨的豆腐,离开黑龙江和吉林恐怕就再也吃不到的卤水豆腐。在朵朵“白云”之间游弋的,是憨态可掬的小肉丸,东北的猪肉制成的,味道就是与别处不一样。盛夏时分,你从带有冰块的可乐里面吸取活力时,会吸到一股天人合一的清爽;如今,你咬一口东北猪肉制成的小丸子,也会获得同样的感受。这就是黑土地的无上魔力,因为它可以把这里的一切普通转化为神奇。可是现在且莫动筷,首先要对砂锅里的清汤整容才行。看到桌边的那个小罐子吗?把它举起来,朝着汤里摇晃几下,胡椒雨便会悄然飘洒出去,给水面增添一丝混沌之象。对于中国水墨画的爱好者而言,接下来还要往汤里添一勺辣椒油,给这本就十分美好的画面加上几抹温馨的玫瑰红,全方位地开启你的视觉神经。好啦,吃吧,现在砂锅肯定不会烫嘴了。离店之后,纵使身边北风呼啸,你依然感觉暖如初夏,而这种感觉至少可以持续五分钟——怎么样,你比卖火柴的小女孩还要幸福吧?这就是哈尔滨人冬天更要吃砂锅的缘故。
美中不足的是,我在外面站了不是五分钟,而是至少三十分钟,这才等来要等的公交车。往投币箱扔进去一块钱,转身往里走,却被司机拦住了:“你投的是几块钱啊?”我很惊讶,难道我投进去的是两块钱纸币?我王老五活了这么大,还从没见识过两块钱纸币的模样呢。“不是一块钱吗?”我走回去,发现那张纸币没完全进去,索性抽出来给司机看。“两块!”他冷冷地说。“为什么?”我热热地问。“空调!两块!”那么好,这一块钱你也赚不到了,我抓着一块钱,转身走下去,准备继续等。下车之后,我全想明白了。为了赚钱,他们让车队的几辆车开启了说不定能把人熏死的暖风,美其名曰爱民空调车,趁机多收一块。没人愿坐?没关系,我们可以保证:等空调的,五分钟即可实现中国梦;等非空调的,半个钟头之后也还是解放前。每当冬天,有些车队就会变得这么聪明,可是我不在乎多等几十分钟,我的钱都是血汗钱,宁可扔掉也不会给他们。又过了十分钟,正常的车来了,这才正常地交了正常的钱,回到我那比外面冷得多的家,因为所谓的暖气不过是个摆设而已。别以为每个东北人到了冬天就生活在热气腾腾的屋子里,啃着硬邦邦的冻梨,却还顺着鬓角烫热汗,那叫造谣,你千万别信啊,亲。

2018年1月15日 星期一
11:05。昨晚看了《卧底爷爷》(Undercover grandpa,2017),这个电影讲的是几个老兵联手救人质的故事,就是普通的娱乐片,但搞笑而又温馨,适合全家一起观看。在豆瓣上,这部电影得到的评分是5.4,《敦刻尔克》得到的评分却是8.5——那么以后我应该只看豆瓣评分低的电影。

2018年1月16日 星期二
11:32。昨晚看了安东尼奥·班德拉斯主演的2017年新片《复仇行动》(Acts Of Vengeance),讲的是一个犯罪律师在妻儿被人暗杀之后试图追查真凶的故事,就是个普通的动作片,但看起来挺养眼,这就够了。电影里有个情节,那个犯罪律师被街头流氓刺伤,摔进书店里,抓过一本书包住伤口,回家把书打开一看,是马可·奥勒留的《沉思录》,其中有一句话:“期望恶人不作恶是愚蠢的念头。”从此他就按照《沉思录》里的各种名言去做,展开复仇活动——这似乎不太可能,却有着普及《沉思录》名言的功效。

2018年1月17日 星期三
11:40。昨晚看了斯蒂芬·金小说改编的电影《小丑回魂》(IT,2017),感觉画面不错,有不少美景,有些地方比较恶心,情节还是老一套。

2018年1月20日 星期六
11:45。最近两晚看了《爱国者日》(Patriots Day,2016)与《豪情四海》(Bugsy,1991)加长版,两者都可以算纪实电影,只不过前者记录的是2013的波士顿爆炸案,后者记录的是一个黑帮分子的恋爱和在拉斯维加斯创建赌城的经历。总体来说,这两部电影的演员、摄影什么的都不坏,但我就是不喜欢纪实传记类电影。上午本打算去桥市,可是等了至少半个钟头,其他线路的公交车来过四五轮,要等的却只来过两轮,而且都是两元一位的空调车,车里几乎没有人。既然如此,回家好了。刚刚进入楼门,就看到两个女人,问我家热不热,想去看一下,估计是物业的。我说:“何必去看呢?”她们说:“那么是达标了?”我冷静地说:“我说:你们每天半夜偷停供热,白天不冷的时候就少烧,那能达标吗?可是你们永远说是达标了——既然如此,你们又何必去看?爱怎么说就怎么说好了!”不要说检查,她们敢脱了羽绒服,在我家厨房停留20分钟,或者在我家阳台停留10分钟,而且还没感冒,那我就可以承认达标了。可是我不想提出这么残忍的要求,因为她们也不过是跑腿的,并非大奸大恶之徒。什么时候东北的负面新闻劈天盖地了,什么时候东北才会有希望——比如冬天供暖真正达标,而不仅仅是在他们的纸面上如此。

2018年1月21日 星期日
13:51。上午去中国工商银行,进门就有个小伙子热情地问我想干啥,我把存折交给他,他替我在机器上刷了刷,就忽忽悠悠地落下一片纸来,上面写的不是“恶徒不除,难取真经”,而是无聊的“V014”,说是我前面只有四个人。转身往柜台一看,明明有五个窗口,其中的三个却羞羞答答地蒙上了窗帘,让我想起刘太公给小霸王准备的洞房。敞开的两个办事窗口,一是V字号,一是B字号,前者的办事人是个老太太,后者的是个年轻女子。按照惯例,V字号服务极快,因为毕竟是针对VIP客户嘛,今天的一切却刚好相反。我坐在椅子上,享受着既免费又够热的暖气,从同桌借我或者我借同桌的半块橡皮想到村里的那个叫小芳的姑娘,再想到踌躇满志的《一封家书》,再想到陈坤的《无所谓》,再想到让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伟大政策,再想到席卷东北的下岗风潮,再想到亚布力、雪乡和太阳岛……差不多一个钟头就这么过去了,V字号窗前的那个人依旧岿然不动,B字号窗前的顾客却已经换了十多个。现在我明白了,为什么窗口外面有那么多热情的服务人员——因为里面的人全都藏起来不做事,除了她们两个。
我不能不说的是,在我的印象中,这是工行的优良传统,如今他们已经把这个传统发扬到极致,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变化啊。你以为接下来我会责怪窗口办事员吗?不,你想错了。我认为,工行的普通职员多半是素质过硬的,正如东北国企的职工多数是勤劳、善良、可敬的。一切都是宋江之流的高级笨蛋搞坏的。那个老太太办事慢,不是由于她业务差,而是由于确实需要那么长的时间——有一个V字号的女顾客等得不耐烦,想要换到B字号,人家却说这是电脑自动给号,换也换不了,于是她急得跟猴子似的,几步就蹿到窗口,一屁股瘫坐在窗台上,摆了个痛不欲生的pose。我实在不愿意与这样的哈尔滨人处于相同的空间,她们的行为总是一次次地提醒我:不,你不是哈尔滨人,你连东北人都不是,因为你的老家在乐亭。
终于轮到我了,我一张口,那个老太太就明白了我的意思,迅速办理业务,证实了我事先对她的判断。这个过程中,我忽然想到一件事,就问老太太,为什么如今的工行银联金卡余额变动不再有手机短信提醒,难道需要另外花钱吗?“你的卡带了吗?”老太太头也不抬地问。我把卡拿出来,递进窗口。她拿起卡,在键盘上操作了几下,告诉我去找大厅的服务生,让他如何如何操作。然后她拿起我的卡,让我写了个电子签名,我的手机就收到了短信提醒业务恢复的通知,而且是永久免费的。所以你能说工行员工的业务素质差吗?不,每次我都要给他们打满分。事实上,东北的希望就在这些底层员工那里,既然他们一直受到压抑,从没有当家做主的机会,那么东北的衰落也就没什么稀奇了。换句话说,东北从来也不缺少人才,只是缺少保护人才的人。再换句话说,如果东北的人才不被他们逼走,东北的衰落就是不可能的。
18:39。收到出版社样书:《胡椒罐大楼的小侦探之四:紫狐狸的午夜奇遇》([英]克里斯·里德尔著绘,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18年3月出版),这是我去年为他们译的,这个系列的最后一本。
楼主 肖毛  发布于 2018-01-31 12:32:39 +0800 CST  
2018年1月23日 星期二
11:23。连着用两个晚上的时间看了《第九道门》(The Ninth Gate,1999)。这部电影其实早就看过,但当时的片源不好,所以看得莫名其妙,昏昏欲睡,这一次却看得我直冒冷汗,只嫌片子太短。那九张插图,仿佛九张神秘的塔罗牌,引导或者说诱惑着那位寻书者,让他一点点地成为魔鬼的仆从,最终打开地狱之门,却进入了光明之中。这部电影是根据西班牙作家阿图罗·佩雷·雷维特的玄奥推理小说《大仲马俱乐部》改编的,小说里自然要用大量的篇幅去谈大仲马小说,电影则把与大仲马有关的线索统统砍去,再稍加改编,变成了纯粹的魔鬼诱人故事,好像在描述浮士德与魔鬼的较量,但“浮士德”最终似乎并未吃亏,因为他竟然进入了光明。如果信魔鬼会进入光明,那么信上帝呢?这是个耐人寻味的问题。《第九道门》的男主演叫做约翰尼·德普(Johnny Depp),此外还曾主演过《加勒比海盗》《剪刀手爱德华》《爱丽丝梦游仙境》《理发师陶德》《独行侠》,但他在那些电影里都是脸部化过妆的,只有在《第九道门》里可以看出他的本来面目。
今天总算全部修改完《爱丽丝漫游奇境》的赵元任译文,可以进行最后的全面检查工作了,然后还需要写一篇序言。

2018年1月24日 星期三
12:32。昨天看到“电梯劝烟猝死案”二审宣判的新闻,大体内容是把电梯吸烟老头劝死的医生无责,一分钱也不必赔偿,网友评论则是空前地团结一致:大快人心!有心脏病还抽烟,你个老不死的!等等。这一次,似乎是全国人民的正义战胜了那个69岁的电梯老邪恶,我也应该跟着拍手称快才是,我的手却怎么也抬不起来。是啊,如今中国人的生活质量高了,追求健康了,知道拒绝三手烟甚至三十手烟了,这很好。可是香烟从哪里来的呢?有人理直气壮地去劝说烟草公司总经理停工转业吗?没有。因为总经理的身前身后还有许多人,不是独自在电梯里的69岁心脏病老头。谁都有父亲,只希望你的父亲也有69岁的那一天。我不知道,中国人还能冷酷到什么程度,还能自私到什么程度,他们的道德外衣又能厚到什么程度。我更不知道,把病人劝死是不是医生的天职。我只知道,这依然是集体压迫个体的好时代。那个老头之所以被劝死,一句话就可以解释:只因他好欺负,而且不是你爹。或者说只因你没有心,或者说只因你没有将心比心。再往远了说,开汽车的,开矿山的,开企业的,不是给人类健康和生存环境造成的破坏更大呢?大家却都不吭声。要是有农民焚烧秸秆了,小孩放鞭炮了,他们却都勇敢地站出来大吼:你在污染环境!我有权劝阻你!说白了,一切只是什么人可以欺负,什么人不可以欺负的问题,这里面并没有什么正义可言。
刚刚看到一条新闻,题目是《腊八冻下巴!北京持续冰冻模式 “冷酷”到底》,可是北京最低气温也不过零下11度,最高气温竟然高达零度,又怎么谈得上冻下巴呢?北京人的下巴质量就那么差劲吗?不要说零下三十多度的哈尔滨,也不要说零下四十多度的漠河,就连其他城市也有比北京冷的,却还没有暖气,那些城市的人就不活了吗?
表面上看,老头被劝死与北京人自称冻下巴的事毫无关联,我却觉得它们就像同一则新闻,新闻的背后反映的则是中国人不但越来越自私,而且越来越喜欢用道德外衣包装自私,以及由于自私而不惜夸大事实的问题。过去我们的信条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如今则是——“只要自己活到老,哪怕别的老头死翘翘;只要自己孩子好,哪怕别的孩子咽气了。”我还能再说什么呢?听说以后的孩子们需要背诵《论语》,我倒是希望他们背一背《孟子》,因为那里面的一些道理是更应该铭记的。

2018年1月26日 星期五
9:33。用了两个晚上的时间看完《The Lost City of Z》(2017),发现它又是一部传记片,讲的是一个探险家几次去南美寻找古文明最终下落不明的事情。这种传记电影我实在是看够了,美国人却乐此不疲地拍个不停,唉。

2018年1月27日 星期六
14:23。上午十点出门,前往桥市。当时的气温应该在零下20度左右,我却不知道算不算冷,因为公交车里的人穿什么的都有。一个老头打扮得跟座山雕似的,戴着厚厚的棉帽子,从上到下都是毛茸茸的。一个女士穿着迷你的小羽绒服,仅仅罩住上半身,下面穿着薄薄的裙裤,里面只穿着长筒袜,脚上穿的是薄薄的布鞋。哈尔滨就这么奇妙,看起来互不相干的人总是能凑到一起。
下了车,走进桥市,顿觉阵阵恶心的汽油味。为什么,一到冬天,哈尔滨就到处是呛人的汽油味?真想学习那个河南的医生大侠,找出汽油味的源头,把胆敢释放毒素的人苦口婆心地合法劝死,可是又担心那个家伙不是69岁的老头子,或者虽然年满69却没有心脏病,而且懂得硬气功。真的,万一遇到的是一位七旬开外的武林高手,谁把谁劝死还不一定呢。所以我只能忍气吞声。唉,或许我注定当不了英雄吧。都怪79岁又有心脏病的老头子太少了,不给我扬名立万的机会。
大概是由于天冷,出摊人极少,卖书人更少。看到一本《驴皮记》,欢喜了三秒钟才意识到,那不过是常见的巴尔扎克小说,并不是《金驴记》。看到一套中华旧版《杜诗详注》,五册,旧成那样,要价三百,不是三十万,真便宜。此外没看到什么了。一个爱看书的摊主拉住我,问:“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颁布了吗?”我只能摇摇头,因为那个部门不归我管,真的。“反正自从莫言获奖,诺贝尔奖作品就没法看了!”那个摊主说。我有时候会想,他为什么不去大学讲课——小说欣赏课。
很快转回来,来到车站,吃过饭,开始等车。半小时过去了,一个钟头过去了。要等的车陆续来了五辆,但都是空调的,每辆车里只有十来个人。第五辆空调车即将离开时,我忽然发现,一辆非空调车偷偷地停在远处。我走过去,那辆非空调车就开了,司机看看我,露出倭瓜花般灿烂的微笑,但那朵花好像是蘸了臭大酱的,有一股刺鼻的气味。于是我明白了,他们的等车游戏其实是没有规则的。那么我也改变玩法,往前走了两站地,到达一个大站——那里的选择更多,什么车都有。果然,我刚停住脚就看到一辆非空调车,另外一个线路的,但同样到我家。上车以后,我暗想,这更是哈尔滨——什么都有潜规则,而潜规则的背后其实就是没有规则。尽管如此,我反而没什么损失。因为这让我在冰天雪地里锻炼了一个多钟头:来回踱步,做兔子蹦,还能免费欣赏路边酒吧的大喇叭里面的迪斯科音乐。
回到家,发现小小猫咪的一个黑孩子从床下跑了出来,一边哭喊着外面的世界太可怕,一边非要跌跌撞撞地到处溜达——每只猫都是这样的矛盾统一体,从小就是如此。听到孩子的惨叫,几个妈妈和爸爸急得不行,排着队在后面安慰和劝说,直到那个孩子终于探险够了,返回床下为止。唉,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2018年1月28日 星期日
10:29。用两个晚上的时间看完了《幸福终点站》(The Terminal,2004),虽然没感到幸福,却感到温馨。想不到斯皮尔伯格能拍出如此温情的童话般的电影,也想不到“阿甘”能有这样精彩绝伦的表演。电影虽是根据真事改编,却改编得有点荒诞,有点俏皮,从里到外都是满满的温情。乍看起来,“阿甘”这一次还是傻乎乎的阿甘,其实却不是智障人士,而是懂得为了信念而坚持的普通人。因为自己所在国家发生政变,护照失效,身份缺失,他既不能回去,也不能进入美国,只能享受在机场大楼里活动的“自由”。假如换成你,你会怎么办?或许连一分钟也不能忍受吧。“阿甘”却可以勇敢地等待下去,为自己的生存而努力,同时还能够帮助他人,最后竟然成为机场大楼里的英雄。所以你可以把《幸福终点站》看作一部励志片——只要努力,永不气馁,你必将有所收获,这才是作人的道理,前提是你生活在一个相对公平的社会里。然后看了《杀死比尔》(Kill Bill 2003)第一部,豆瓣评分8.1,我却觉得无聊得不能再无聊,匆匆快进着看,也不觉得有什么损失。

2018年1月29日 星期一
12:51。昨晚看完了《音乐之乡》的第六季也就是最后一季的第四集,感觉这一季只是在凑戏,不但没啥情节,连好听的歌曲也差不多没有了,唉。然后快进着看完了无聊的《杀死比尔》第二集,唯一值得我注意的就是,里面播放了一首Johnny Cash的歌曲《A Satisfied Mind》。这么烂的电影,豆瓣也能给出7.8的高分,奇怪。

2018年1月31日 星期三
10:34。前天晚上看了一会儿《巨蟒与圣杯》(Monty Python and the Holy Grail,1975),但很快就看不下去了,尽管这是一部有名的搞笑片,遭到恶搞的又是亚瑟王及其武士,本该好玩才对。勉强看到一半就把这电影从硬盘里删除,去看美国电影《怒犯天条》(Dogma,1999),也是一部搞笑片,我却看得津津有味,倒不是因为里面有马特·达蒙(他在其中的表演其实并不出彩),而是因为好玩的剧情。这部电影讲的是两个被放逐到人间的天使想要回到天堂,于是上帝的后裔——一个无法生育的女人——接受重任,试图阻止他们两个。在这个过程中,撒旦和其他几个天使纷纷现身,还有耶稣的第十三个门徒(一个黑人),最后连上帝也出场了,而上帝竟然是个女人,还是黑人……尤其令我注意的,是电影里一个叫“沉默的鲍勃”的,戴着眼睛,胖乎乎的,几乎没什么台词,表演却特别有趣,上网一查,此人竟然是这部电影的导演,名叫Kevin Smith,1970年生人,此外还导演并出演过《白烂贱客》、《拍档侦探》、《疯狂店员1》、《疯狂店员2》等等。
刚才看到一条QQ视频新闻,题目是《女子饭店劝阻邻座不要吸烟 无效后拍视频欲曝光》,而网友的评论差不多一边倒,不是倒向劝阻吸烟的那个北京女人,而是掐掐相反。比如,有一个网友评论说:“碰到这种北京女人,不吸烟的我可能会吸一根。”这让我想起不久前的河南医生把79岁的电梯吸烟老头劝死案的二审,对于那件事,网友却几乎都是谴责那个老头的。为什么呢?我想,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现场音频,大家听不到那个河南医生说了什么,又是怎样说的。

18-1-31 星期三 12:28

楼主 肖毛  发布于 2018-01-31 12:33:00 +0800 CST  
《爱丽丝漫游奇境》里红桃皇后说的“在我们这个地方,你必须不停地奔跑,才能留在原地。”
————————

这个人引错了,《爱丽丝漫游奇境》里肯定没有这句话,因为我已经与这本书拼搏几个月了,此刻还在修改它的赵译。这话应该出自它的续集。


那个爱看书的摊主的事情是真的,此人虽然其貌不扬,看起来好像厨房传菜的,却是真正的外国文学爱好者,特别关注诺贝尔,每年都要跟我讨论。他说不出什么大理论,却有读者的直觉,知道哪些书好看。

楼主 肖毛  发布于 2018-01-31 18:32:05 +0800 CST  
有时候,如果他的书摊上出现一本好书,我会问他有没有看过,否则的话我就告诉他:“先别卖了,你回家看完再说吧!”于是他就会把那本书收起来。
楼主 肖毛  发布于 2018-01-31 18:33:23 +0800 CST  
查了一下,电影叫做 伊普克雷斯档案 The Ipcress File (1965),豆瓣得分7.4,大家的评论几乎没啥好词儿。我喜欢Alec Guinness主演的英剧《锅匠、裁缝、士兵、间谍》和《史迈莱的人们》,还有那部黑白电影The.Spy.Who.Came.in.from.the.Cold.1965。
楼主 肖毛  发布于 2018-02-01 13:11:36 +0800 CST  

楼主:肖毛

字数:14835

发表时间:2018-01-31 20:31:36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2-15 23:19:06 +0800 CST

评论数:26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