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00本我读过的书

罗红从小就是具有领导力的娃娃头,性格强悍。文革时期,家庭成分不好,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是地主,有个小朋友常以此欺负他。先是吵架,骂他是地主崽子。小罗红不服,便动手把对方打得找不着下巴。后来,被打小孩的家长找上门来讨个说法,可父亲仔细问清楚情况后却说:“你儿子欠揍!我是国家干部,我儿子是国家干部的儿子,不是地主崽子的儿子,比工人阶级还高一层呢。你没教好自己的儿子,该打!”父亲的撑腰让站在一旁的小罗红眼前一亮,阴云散尽。此后,每每遇有人欺负,二话不说,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然后记在小本本上,伺机报仇。父亲保留了小罗红身上的野性与自信,这对他以后的人生走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到今天他都没有真正走出父亲的影子。他从父亲那里得到的教诲便是:该做的事情一定要做,不能夹着尾巴做人。
楼主 烽火戏诸侯陈烽火  发布于 2017-06-10 18:51:27 +0800 CST  
民生银行关副总的 奸未遂案被揭发出来,已经一个月了,可能是由于民生银行的成功公关活动,网络上已经见不到对于此事的新报道和信息了
楼主 烽火戏诸侯陈烽火  发布于 2017-06-10 18:52:03 +0800 CST  
1618
徐恩曾回忆录.弓当是你们的葬身之所,谁要来,就是这个样子
楼主 烽火戏诸侯陈烽火  发布于 2017-06-10 18:52:54 +0800 CST  
我有个诗友,今年88岁。他有过一次惊心动魄的“陪毙”经历。1950年,他在外地工作,听说父亲在家乡被定为恶霸地主,很是惊诧,于是回家乡打听情况,结果他自己这个地主仔也莫名其妙被抓了进去。“进监第二天,有三位地主被绑出去枪毙,连我也被绑了去,当时我的心早就死了。没想到,几响枪声过后,我毫发未伤,原来我是陪毙。”我们家乡有一个叫林游松的小地主,大约每年有几十石粮的田租可收。1949年前夕,他知道变天了,地主没好日子过了,就跑到香港躲起来。住了一段时间,从一次偶然的谈话中得知,香港海关大楼一条水泥柱的价钱就值30石粮,他就想:我每年的田租还不值人家一条红毛土柱(我们家乡人将水泥叫做红毛土,意为外国人的土),算什么地主呢?于是又从香港跑回来。结果被逮个正着,后来被枪毙了。
楼主 烽火戏诸侯陈烽火  发布于 2017-06-11 10:12:38 +0800 CST  
南京路可散步?
楼主 烽火戏诸侯陈烽火  发布于 2017-06-11 11:13:09 +0800 CST  
如何证明时光机器是否可行?很简单!赶快找张纸,写上:给我的后代子孙,我目前在X年X月X日地球某地,见此纸条后速坐时光机来找我。然后,锁到密闭保险箱里。等几分钟,如果有人来找你,就证明时光机器可以被发明出来。反之,则证明不能。
楼主 烽火戏诸侯陈烽火  发布于 2017-06-11 13:59:13 +0800 CST  
真是不服马亲王不行阿
楼主 烽火戏诸侯陈烽火  发布于 2017-06-11 19:44:00 +0800 CST  

当右派们大都回到了各自的城市时,那些当年打发他们下去的“左派”倘若良心未泯,应该震惊于这一情状:恍若光秃秃的枝条上最后一朵凄婉的桃花,渐暗渐冷的炉膛里吐出的最后几缕悲怆的火星,除了深陷的眼窝里藏不住的兴奋或憧憬,紧绷似鼓皮的脸上习惯性挤出的谦恭,他们脖子以下的身子,几乎都可以忽略不计—— 原中央司法系统的右派分子回到北京后,先集中到最高法院开了个会。会场在二楼,几十个右派却没有一个人能够上得去,连过一道门槛,都像刚学走路的孩子,得手牢牢地扶着门框,腿才能抬过去。 原新华社著名记者戴煌,一米七八的大块头,回到北京时,连同身上穿的破旧军大衣、军棉服、绒衣裤以及军棉帽。棉胶鞋等等,只有92斤;而在打右派前,他光头赤脚,只穿条小裤衩,也有196斤。他感觉自己像个无根的稻草人儿,一阵风就能吹去。归途中,在牡丹江车站过天桥时,是同行的原北影演员管仲祥、阎启明等人,将他架过去的。到了月台要上车时,他的腿好像突然消失了,再怎么提,人也上不了车门的那三小步台阶,又是管、阎等人上拉下托,将他像个大棉包似的硬塞上了车…… 即便脖子以下的身体,真的全部隐去了,可总还剩下个脑袋,便能在上面进行庄严的摘帽仪 式,最不济的是那些最后的连脑袋都没有保住的人。 在从1958年下半年就已经开始的连续三年的大饥馑里,右派分子们充分地享受着一种从屈原和荷马开始,直到今天的中外文学作品从来没有深刻描写过的虚弱,一种地下哪怕只有一根稻草,而你想从上面迈过去却提不起腿来的虚弱;高度保持着一种一天24小时时刻不能忘了自己必须呼吸。
楼主 烽火戏诸侯陈烽火  发布于 2017-06-11 20:05:15 +0800 CST  

与从维熙所在的清河农场一样,在张贤亮所在的农场,在每天仅有几碗野菜汤份额的囚徒们之中,张贤亮发现第一个吃癞蛤蟆、第一个吃耗子、第一个吃晰蜴、第一个吃在干枯的水坑里死了多日的小鱼、第一个吃据说是有毒的蘑菇的, 并不是平日里月黑风高去剪径的强盗,总往瓜田李下钻的青皮,全都是右派分子,在这方面,知识分子也充分地表现了探索“科学”的勇气…… 无法统计在一场几乎遍及全国的大饥馑中最终倒下了的右派,到底有多少,我只了解到,在北大荒大多是这样处理“他们”的: 倘若冻得似干柴的尸首,堆积得有那么二三十具了,便装上几辆大车拖去哪片荒山野地里,冬天上冻得铁板一样结实,铁镐使命挖下去,不过像远处姑娘一个无济于事的飞吻,于是就用炸药包炸。待炸出一个大坑来,大车拖到坑边上,一侧的栏板一拿去,再稍一倾斜,一具具尸首,便哗哗地一下子像下饺子一样去了坑里。 如果尸首不是太多,那便就地烧上一锅开水,开水浇下去,冰一化,地上就出现了一个洞。一具尸体塞一个洞,仿佛在栽什么树苗,然后再把周围的积雪呼拉拉地往里一锨,不过半天,这洞口就冻得严严实实。可这毕竟不是水泥,倘若不见家属来收尸,来年春天,这尸首便成了荒原上的饿狼们的一顿美味大菜…… 灰蒙蒙的天际,低沉的云块恍若一床床摊开的巨被。 瑟瑟的风声滚过原野,带着一种诡秘而又痛苦的哀怨。 这是一支戴罪之身已经四五年的队伍,这是一支满脸菜色、衣衫褴褛、半人半鬼的队伍。每一张面孔都像是一个劫后的战场,疲惫。凄婉
楼主 烽火戏诸侯陈烽火  发布于 2017-06-11 20:05:41 +0800 CST  
1619
青囊尸衣6羊皮密码,当年很喜欢,重读觉得Bup满天飞,写的很套路
楼主 烽火戏诸侯陈烽火  发布于 2017-06-11 20:07:41 +0800 CST  
什么是大数据时代?

必胜客店的电话铃响了。
客服拿起电话:必胜客。您好! 请问有什么需要我为您服务?
顾客:你好! 我想要一份……
客服:先生,请先把您的会员卡号告诉我,好吗?
顾客:16846146***。
客服:陈先生,您好!您是住在泉州路一号12楼1205室。您家电话是2646****,您公司电话是4666****,您的手机是1391234****。请问您想用哪一个电话付费?
顾客:你为什么知道我所有的电话号码?
客服:陈先生,因为我们联机CRM系统。
顾客:我想要一个海鲜比萨……
客服:陈先生,海鲜比萨不适合您。
顾客:为什么?
客服:根据您的医疗记录,你的血压和胆固醇都偏高。
顾客:那你有什么可以推荐的?
客服:您可以试试我们的低脂健康比萨。
顾客:你怎么知道我会喜欢这种的?
客服:您上星期一在国家图书馆借了一本《低脂健康食谱》。
顾客:好。那我要一个家庭大号比萨。
客服:陈先生,大号的不够吃。
顾客:为什么?
客服:因为您家一共有六口人。来个特大号的,怎样?
顾客:要付多少钱?
客服:99元。这个足够您一家六口吃了。但您母亲应该少吃,她上个月刚刚做了心脏搭桥手术,还处在恢复期。
顾客:那可以刷卡吗?
客服:陈先生,对不起。请您付现款。
顾客:你们不是可以刷卡的吗?
客服:一般是可以的。但是您的信用卡已经刷爆了,您现在还欠银行4807元,而且还不包括您的房贷利息。
顾客:那我先去附近的提款机提款。
客服:陈先生,根据您的记录,您已经超过今日提款限额了。
顾客:算了,你们直接把比萨送我家吧,家里有现金。你们多久会送到?
客服:大约30分钟。如果您不想等,可以自己骑摩托车来取。
顾客:为什么?
客服:根据我们CRM全球定位系统车辆行驶自动跟踪记录显示,您登记的一辆车号为SB-748的摩托车,目前正在解放路东段华联商场右侧行驶,离我们店只有50米。
顾客:好吧(头开始晕)
客服:陈先生,建议您再带一小份海鲜比萨。
顾客:为什么?你不是说我不能吃吗?
客服:根据我们CRM通讯系统分析,今天您与一位女性通话频率高、时间长,今天又是2.14,我们分析应该是您的情人,而这位手机用户近来一直买的是海鲜比萨,她应该喜欢这种口味。
顾客:…………
客服:您最好现在就送回家,否则您就不方便出来了。
顾客:为什么?
客服:根据我们定位系统,您的爱人大约30分钟后到家。
顾客:我为什么要出来?
客服:您已在汇峰酒店定了今晚的房间,估计您是与情人约会吧?
顾客:当即晕倒…………
这就是大数据!?
楼主 烽火戏诸侯陈烽火  发布于 2017-06-11 20:08:13 +0800 CST  
1620
凤凰周刊2012.④.其实杂志并没什么好看,可能有一点我想要自由的空气
楼主 烽火戏诸侯陈烽火  发布于 2017-06-11 20:13:03 +0800 CST  
河北卢龙县有一位教员,姓吴,家为富农成分。1947年土改时,他家的三间正房和三间厢房划为他家所有,颁发了土地房产证。1951年村里暂借吴老师的3间厢房使用。1954年初,吴因孩子多,又长大了,住得太挤,就向村里讨要这三间厢房。村干部说:“办初级社了,这三间厢房要作为仓库。”吴老师据理哀求,没人理睬,就找到县里,请求解决。不料,法院逮捕了他,判刑二年,罪名是“反攻倒算,破坏合作化运动”,
楼主 烽火戏诸侯陈烽火  发布于 2017-06-11 20:14:05 +0800 CST  
日本就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岛上的其他国家都自愿受邪马台的领导 除了一个叫狗古智卑狗(这都什么JB名字,翻译问题吧)的权臣领导的国家 这个狗古智卑狗领导的国家叫狗奴国(…………),狗奴国不肯服从邪马台的领导,跟邪马台交战不断
楼主 烽火戏诸侯陈烽火  发布于 2017-06-12 10:38:10 +0800 CST  
《浏阳河》的曲作者唐璧光,反右时被划为右派,开除公职,强迫劳动。1957年8月,唐璧光接到电报,妻子难产,便偷偷翻越高墙,星夜奔赴家中。到家时,妻子已产下一个男孩,但他无法享受初为人父的欢乐,天不亮就赶回长沙接受监视。后来,唐璧光被关押到洞庭湖劳改农场。1970年,他被遣送原籍湖南东安县,在师母家中见到自己13年没见面的儿子。妻子已经死去,儿子身有残疾,拄着拐杖。红色作曲家李劫夫,创作有《我们走在大路上》、《祝福毛主席万寿无疆》、《爹亲娘亲不如毛主席亲》等歌曲,文革中为毛泽东语录谱曲,是为语录歌。林彪事件爆发,李劫夫受牵连被审查,1976年12月17日因心脏病发作,猝死于“学习班”。
为恶政张目自会食其果
楼主 烽火戏诸侯陈烽火  发布于 2017-06-12 10:41:52 +0800 CST  
是呢,普通或是贫穷人家的孩子,即使有一天走上人生颠峰,内心也住着一头喂不饱的野兽,无他,太多遗憾没有满足,一路走来比富裕人家的孩子要付出一倍、甚至数倍的努力才能堪堪与别人平起,“我曾这么努力,想想就心酸”
楼主 烽火戏诸侯陈烽火  发布于 2017-06-12 14:26:33 +0800 CST  
推理作家鬼马星不幸逝世,享年45岁
楼主 烽火戏诸侯陈烽火  发布于 2017-06-12 19:03:14 +0800 CST  
命运早就定好了?高考也就是走个形式?


1、高考可以有多沉重?


我高考的那一年是史诗级的。


因为卷子特别难,导致这年成了里程碑 ——全国卷和上海卷的数学都创下有史以来的难度记录。江苏这种应试大省的数学平均分才65分,上海卷数学也差不多,周围问一圈,都是只做完第一大题,后面两个大题涂都没涂完,有的看都看不懂。



上午考完数学中午很多人就哭成傻逼,下午的考试连去都不想去了。因为这年出题思路过于风骚,很多女生平时能考120的,结果连80分都没有,想死的心都有了。



出成绩那天我叫了个同学出来吃夜宵,同学告诉我他出来的时候他邻居家的老头喝醉了,好象在揍儿子。



那被揍的男孩本来预期理科530分,就填了交大,结果500分都没到,交大肯定泡汤了。老头把皮带都抽断了,喝醉了酒,一边打一边哭,说自己没用,说将来儿子讨老婆没钱,一辈子都完了之类的话。后来街坊和家里老人来劝,父亲说:一本进不去,二本就别指望了,老早被有门路的人弄进去了,他们是穷下岗的,没有任何门路。



听罢唯有叹息。因为我能猜到看似戾气的言语背后,藏了多少人生的痛苦经历。



时间跳跃到昨天晚上,我睡前刷了刷B站,想看看波澜哥的新歌,结果愕然发现几个大的热门视频里,弹幕刷的都是 “明天高考了我却还在这里看视频” 之类的,让我不禁莞尔,也不禁惊讶——现在的孩子真是太荒唐了,明天都要高考了今天还在网上玩得这么欢脱!这搁在我当年高考的时候,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我想了一下,和我同一届的人回忆起高考,脑海里的印象都是相似的,只有各种凝重,只有各种身边人的痛哭(因为数学的关系)。失败者不堪回眸,成功者侥幸当下。


而越往前的高考生,记忆越沉重,八九十年代的高考更是不得了的人生重大事件,我父亲当年高考的时候犹如抓住救命稻草,发疯一般地全身心投入,以至于家里老人后来很奇怪为什么到了我考大学的时候,每天11点就睡觉了居然也能考上大学。





那个年代能考上的人欣喜若狂,比之范进中举有过之而无不及。


而偏远一点的农村或小地方,能考上大学更是全村人激动炸锅的时刻,无论怎么看,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而今天的孩子们,却可以在高考前一天晚上还在刷视频网站,嘻嘻哈哈。



这不是世风日下,只是时代变了。这反应了一个事实:高考这个事件对人生的改变量,好像没有以前那么大了。



所以自然的,今天人们的心态,也没有以前的人那么沉重了。高考只是一场很重要的考试,但没有到一考定终身的地步。



2、高考,曾经是普通人翻身的利器


穷人家的孩子们通过高考来改变命运,黄金期是在1980到1990这10年。



当时国家对高校毕业生是统一包分配的,穷孩子们只要能考进当时的名牌大学,那么本科毕业后,是绝对不用担心工作的,甚至还没有毕业,就有各个机关来学校抢人了。


据我父亲的回忆,当时还有郊县单位来学校要人,因为路途遥远没赶上趟,来的时候本届毕业生已经被其他单位瓜分完毕,导致郊县的干部赖在学院办公室不走,非要学校给他一个毕业生不可!



今天要进个中央部委是多难的事情,你去看看国考的万人比例就知道了。而在80年代初,只要是北京上海的名校毕业,一般有30%的人会直接进入党政军所属的各部、委、办等正部级机关。




再加上当时高学历的人才极少,又经过了几次运动,把老人都整没了,导致人才奇缺,各行各业对大学生求贤若渴,上升通道全面打开。


这批人进了机关后,只要不犯错,现在一般都能混到厅、局级,好的可以到省部级,再差也会有个正处级兜底。



如果当时这批人本科毕业后,选择继续深造从事学术领域,那么20年后的今天,一般都可以拿到正高职称,有的可以混到博导乃至院士了。 纪录片《高考1977》说的就是这批人。现在无论什么大学,那几期的毕业生聚会总是最牛逼的。


像北大、复旦这些学校,77-80这几级更是大神云集,从各个领域掌控着这个国家,叫年轻一辈人五体投地。



现在还可能吗?
楼主 烽火戏诸侯陈烽火  发布于 2017-06-12 19:46:26 +0800 CST  


3、今天的高考还有这么大魔力吗?

老实说,再不会有了。


77、78出来的人很多现在就算在美国都是终生教授和院士了。 同样90年代出去美国的学生,基数远比77、78的多, 但是能拼出这个水平的人要少很多。莫非是整整一代人智力下降了?



越近就越不行了。清北复交近10年的毕业生,多少人瞎折腾了好几年,到现在连自己所在城市的立锥之地都没有?你有见过社会中坚居然还会被自己的城市赶出去的吗?这算哪门子的社会中坚?


可能大公司会更偏爱名校毕业生,但也就校招的时候有点红利,能入一部分知名跨国机构的眼,被放入他们的panel school list而已。



无论在什么平台,工薪阶层终究也就是工薪阶层而已,本质上还是被剥削的工人阶级,议价能力极低。今天白领们的薪酬比起10年前并没有实质性增长。除去个别牛人外,今天的绝大部分名校毕业生生,只能说最多比同龄人活的略好而已。


名校尚且如此,普通大学就更要打个问号了:高考真的有改变他们命运吗?





现在30几岁碌碌无为的本科生还少吗,他们真的赚的比同龄的三校生多很多吗,5-6k块半死不活的80后本科生能从五角场排到徐家汇。他们都不努力吗?他们的阶层位置,比之他们没有上过大学的父母,真的有前进很多吗?



对于没能力的父母来说,孩子的高考可能就是他们这辈子翻身的唯一希望了。但这又是一场历史遗留下来的幻觉而已。


经过改开40年,“改变命运”这个事情,早就从“一个人的游戏”,变成“全家人的游戏”,现在更是有变成“几代人的游戏”的趋势。


那些本身就一生平庸的父母,自己一辈子都没活明白,你又能指望他们能给20来岁刚入社会的子女多少有价值的建设性意见?


一旦不幸所处行业是夕阳产业,自己又没有职业规划或者远见止损,即便是名校毕业生,和三校生殊途同归也是个大概率事件。


4、高考在一线城市的意义迅速滑落


对于上海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高考的意义在今天甚至都不一定有中考强。


上海中考才是坎,50%筛选率。但只要你能进高中,不是太差的人最后本科都是有的,无非就是学校牌子好听与否。中考倒有一半的概率送你去三校,你说重要不重要?



最近几年我注意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在上海北京的80后同学聚会中,例如上海中学这样的顶级高中,其同学聚会往往要比复旦交大的聚会更高端,毕业若干年后的同学平均水准也是一线名牌高中好过一线名牌大学。






当复旦交大的同窗们尚在苦哈哈得为首付披星戴月的时候,顶级高中的同窗们早已衣食无忧。当年高中理科班、尖子班更是大部分已经人在海外,从事的也都是当今最时兴的投行PE和互联网创业。让许多外地学生趋之若鹜的公务员职位,在这群人眼里是瞧不上的。



这群京沪名牌高中的毕业生里面,中产出身的比例极高。如果仅以狭隘的资产角度来看,这批京沪土著学子差不多都迈入了富二代的行列。



而复旦交大呢?生源来自五湖四海,老少边穷哪儿的都有。这些人也许从基因的角度来说,是聪明人,所以在不需要涉及财力的学业比拼中能在当地拔得头筹,但一旦一只脚跨出校园,就要面对起跑线落后人家至少两代人的竞争。



这怎么可能活的轻松?在和京沪学生其他方面都一样聪明和努力的前提下,又有什么法子能胜出?



很多人一直在不满于北京上海的录取比例。这种愤怒发展到最后就成了对北京上海学生的围攻和否定。尤其是毛坦厂这种血泪高考集中营被媒体大范围曝光后,更是和北京上海孩子相对轻松的环境形成强烈对比,这让许多人更为恼火。



但据我所知,现在许多一线富裕家庭,不是说不想让自己孩子读书,仅仅是很舍不得孩子消耗那么多精力在应试上罢了。



5、高考这件事的本质究竟是什么?


高考这个东西,最初的目的是通过设定一个知识框架,然后在这个框架里筛选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相对较好的人。


所以,考什么其实不重要,所有人都要去考才重要。发展到最后自然脱离了“检验学习成果”的意义,成为一个纯粹的筛选工具。



而能否跳出既定规则看问题,恰恰是上等阶层和普通人的分水岭。



我认识一位事业有成的中年人,很早就把儿子送去了国外。他对高考的评价,能代表了许多今天规则制定者既得利益者的想法:他说,自己不希望孩子参加高考。因为本质上高中应试就是为了消耗年轻人的精力,省的他们精力旺盛想东想西瞎折腾,目的本质并不是让他们学习,那点东西一年就能学完,剩下的反复训练只是kill time而已。



王硕也写过类似的话,他觉得考试学习,只是成年人为了让年轻躁动的人消磨时间,不能像他们在《动物凶猛》那种日子里一样各种凶猛的闹事。



我不完全认同这些说法,但这也有一定道理,回头想想,你高中真心学到什么对你现在的生活和工作非常有用的东西吗?那些机械式的重复训练,难道不是在白白浪费至少一年的时间?


这些家长本身有很大比例是应试教育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又是社会规则制定者,所以反而更知道整个公办教育和选拔体系的症结在哪里。他们作为过来人,非常清楚这套体系的不合理性。






尤其今天考虑到人工智能的竞争,很多视野开阔的家庭已经开始质疑高考所代表的传统记忆式学习的意义,而倾向于认为:培养孩子沟通、对社会发挥影响力的能力更重要,擅长建立人和人的联系更重要。



这种在性格培养上的投资,从长远来看,比之花上12年进行地狱般的应试训练,回报率其实要高的多,尤其在30岁以后。
楼主 烽火戏诸侯陈烽火  发布于 2017-06-12 19:47:22 +0800 CST  


6、你生在古代就能改命吗?


读书改命,在科举取士的古代,是有可能的,但是个缓步的过程,而且更是要通过好几代人的积累才能完成。指望自己没人帮忙,直接读书做状元然后一品大员,概率太小,基本约等于做梦。






首先考试一次次过关,期间所花时间精力,非常人所能及也,外加客观物质条件和天赋禀赋,很多人在乡试就被刷下了根本到不了会试。


殿试更是三年才有一次。到了出状元榜眼探花的阶段已经是中彩票般的概率,所以以前有种说法,出状元必定是祖上积德之人,可见其难度之高。



大部分读书人都会在这一过程中被阻拦,然后成为进士和候补官员之后,还要拼情商和运气,跟对人,这中间更复杂,更辛苦,更难。往往一招棋错,全家流放。


少数有幸成为1-3品大员的,往往也需在退休之前,用各种灰色收入在乡里买好大量田地,以求荫及子嗣后代(就这还未必能如意)。



古代真正比较快速和有效的阶层跃升的办法,只有:


1,通过婚姻勾搭有有钱有势力家的女儿,比如进士迎娶大官的小女儿,商人迎娶大官的庶出女儿,底层小帅哥勾搭无知地主家的女儿。但前提是双方不能差太多。或者

2,认有钱有势家的人做父做兄,充当办事的人。


读书从来都是不是改变命运和阶级的最快办法。


7、高考的沉重,只是一个历史的异数


我说一句不太正确的话:在今天的中国,投胎才在真正意义上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命运。



“投胎”没你想的那么庸俗,这里面浓缩了一个人原生家庭所有资源的总和。一个人在20-30岁的生活质量是由其配偶的质量以及经济收入的多少以及工作的宽松程度,还有其家庭背景来决定的。


而在今天的中国,高学历+没背景,只能保证不生病不出意外的情况下找个还勉强算体面的工作,但是工作强度上的压力会直接抵消你的收入带来的幸福感。



也许对于社会排序在倒数30%的家庭,高考依然是最有效,最直接,最平等,概率可控的决定命运的方式。对于他们而言,高考可以决定一个底层出身的人,将来是会在办公室加班,还是在流水线加班,还是在工地上加班以及,加班能拿多少钱。



但高考对于中国的富裕人家,尤其对于那些已经有一定社会资源掌控力的家庭而言,其重要性已经大幅降低。


高考可能在过去有很大的概率决定一个人进入社会以后的起点,但是现在的起点已经不是一场高考可以左右的了的了。起点都决定不了,更不用说去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命运。



看看美国就知道了,人家考SAT,也就类似于我们的高考,也没见家长那么紧张,什么冲刺班、鸡血补品、借考试房,也没有见老美家长去封路,恨不得让整个社会安静下来,不能有一点噪声,深怕影响自家孩子发挥。


为什么?因为人家一场考试没有被赋予这么沉重的意义,也不应该被赋予这么沉重的意义。我们的高考如此沉重,实在是历史遗留下来的一个一个异数。我们每个人都必须能够意识到:这种沉重也许是不正常的。


换言之,上一代人当年鄙视我不似他们那么重视高考,和我惊讶今天的孩子考试前刷B站,都是“一代不如一代”的老古董思维,是用自己已经过时的奋斗观,去苛责那些已无必要的新一代人类罢了。



一点结语





读书这回事,只能说是今天成功率比较高的一个人生翻盘手段,但绝不是唯一的手段。很多人错就错在,认为只要读书好就能成功。然而现实往往给人以打脸。



把高考看成“改变人生”甚至“一考定终身”,实在是长久不接触新事物的人才会有的偷懒想法。


人生不仅是一场马拉松,更是一场绵延数代人的接力。考上大学,甚至是名牌大学,在今天只是给你增加了并不算太多的人生砝码,如果有,当然好,如果没有,也未必需要捶墙顿足。毕竟,一场考试能测量的东西本来就是有限的。



至于高考本身,我认为高考已经完成了担当“筛选器”的历史使命,将来更多的只会用来反映阶层分化的结果,而不是充当阶层分化的工具。


底层放弃教育,中产过度焦虑,

上层不玩中国高考
楼主 烽火戏诸侯陈烽火  发布于 2017-06-12 19:51:38 +0800 CST  

楼主:烽火戏诸侯陈烽火

字数:1060067

发表时间:2014-05-25 18:36: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5-07 15:49:10 +0800 CST

评论数:574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