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来回味金庸小说

第二部小说碧血剑里,焦宛儿简直让我恨铁不成钢。
作为本部小说里最可爱的姑娘,她怎么能如此不争气。真是气死我也。
阿九简直不能评论。
楼主 东元蔻  发布于 2017-06-12 02:15:05 +0800 CST  
所以,到了射雕英雄传里,黄蓉霸道上位。郭靖有未婚妻,算个屁,她根本就不放心上。小说里也从来没把这个事情当成重心来顾虑。
霸气。自我。
然而黄蓉的这种霸道和自我,真是招读者好感。
虽然焦宛儿比黄蓉可爱两倍,然而作为角色而言,焦宛儿没法很黄蓉比。
楼主 东元蔻  发布于 2017-06-12 02:17:41 +0800 CST  
焦宛儿这个角色后来幻化成笑傲江湖里的任盈盈,然而任盈盈在金庸的女性角色里,实在太不真实,简直就是一个模版人物。
一个十九岁的姑娘,何来如此高超的琴艺?任盈盈的乐理师傅是谁?
一个姑娘家,怎能有一个四十岁女人的心?面对所爱之人心有他属,怎能如此委曲求全、工于心计?
焦宛儿这个角色,其实不能再拔高了。拔高成任盈盈那个样子,只剩面具,实在不讨喜。
我是不明白金庸何以造出任盈盈这个角色。
对我来说,这个角色就是为了抚慰一个男人受伤的心灵而造出来的一个虚假安慰。因为男主什么都失去,所以天上掉下来一个什么都有的女人给他。
在我觉得糟糕的金庸角色里,任盈盈肯定进前十。造得太糟糕了。
楼主 东元蔻  发布于 2017-06-12 02:23:32 +0800 CST  
黄蓉的造型也是有出处的,峨眉钢刺是焦宛儿使过的,头戴束发金环是何铁手的头饰。
比起个性压抑,委屈自我、成就他人的焦宛儿、何铁手,果然还是黄蓉这种成就自我的人更招读者好感。
第一部书剑恩仇录里,余鱼同觊觎骆冰,便告白,之后还赎罪。第三部的射雕英雄传里,金庸可狠多了,完颜洪烈觊觎包惜弱,那便直接杀人丈夫,一生从未有悔意。
余鱼同进化成完颜洪烈,果然也是质的飞跃。
楼主 东元蔻  发布于 2017-06-12 02:29:06 +0800 CST  
质变。
质变这种状态,其实也是我非常向往的。然而,它现在只存在于我的梦里。好忧伤。
碧血剑书后,金庸附录了袁崇焕评传,十分值得一读。
有空我会写写此评传的感想。
晚安。滚去睡觉啦。
楼主 东元蔻  发布于 2017-06-12 02:31:24 +0800 CST  
人内心的思想真的会反映在行动上。
外界环境没什么变动,只是内心挣扎的时候,行动都不稳定。假如外界时时剧烈变动,又怎样去维持一个稳定的自己?
至于内心的挣扎,许是因为想要在心里容纳更多的东西,结果装起来却那么困难。几乎把自己都要装进去了。
楼主 东元蔻  发布于 2017-08-14 11:03:06 +0800 CST  
一个人心里,怎么才能装下那么多不同的人和事,还能不打架,维持自己内心的稳定?
金庸在他的书里,就装下了众多不同的人和事。
金庸1924年出生,写第一步小说《书剑恩仇录》是在1955年,也不过三十岁刚出头。第二年,即1956年就写了第二部小说《碧血剑》。
《袁崇焕评传》附录在《碧血剑》书后,是金庸1975年补写的。
楼主 东元蔻  发布于 2017-08-14 11:18:49 +0800 CST  
按照惯例,【】内为引用的金庸原文。

【在距离香港不到一百五十公里的地区之中,过去三百多年内出了两位与中国历史有重大关系的人物。最重要的当然是孙中山先生。另一位是出生在广东东莞县的袁崇焕。

我在阅读袁崇焕所写的奏章、所作的诗句、以及与他有关的史料之时,时时觉得似乎是在读古希腊剧作家攸里比第斯、沙福克里斯等人的悲剧。袁崇焕真像是一个古希腊的悲剧英雄,他有巨大的勇气,和敌人作战的勇气,道德上的勇气。他冲天的干劲,执拗的蛮劲,刚烈的狠劲,在当时猥琐萎靡的明末朝廷中,加倍的显得突出。】

金庸的这两段话里,我个人注意的重点有两个:

一个是他是通过阅读奏章、诗句、相关史料来了解袁崇焕。奏章是一个人工作思维的体现,诗句是一个人的人文情怀的体现,史料是别人对这个人的主客观整理。

另一个是金庸对【悲剧英雄】的感受。金庸笔下,悲剧英雄最广为传播的是乔峰。乔峰和《火影忍者》里的宇智波鼬一样,是一个非常彻底的悲剧英雄,那种悲剧几乎无可避免。
楼主 东元蔻  发布于 2017-08-14 11:34:40 +0800 CST  
转载:
【金庸于1959年5月20日创办《明报》,在政治上标榜中立,品味上追求高雅,起步阶段很难。1963年就“裤子”与“核子”的关系,也就是人民生活与发展军事何者优先的问题,与《大公报》展开笔战,引起公众关注,发行量大幅上升,走出草创期。

1966年,中国进入多事之秋,他通过《明报》的社评对政局变化作出预测,准确率很高。正像他自己所说,“我在报刊上撰写政论,历时三十余年,最大的特色是‘喜作预测’,常常公开对未来事情的发展提出明确而肯定的判断”,“我作的许多大胆推断,后来事实大都应验了,并没有重大失误。”

1966年3月1日,他看到加纳总统思克鲁玛到北京,“在赴机场欢迎的首脑中,赫然有林彪在。林彪久不露面,这次出现,相信也有特殊意义。可以想象,中共内部正在酝酿着一种相当重大的变动。”

是年5月6日,他在社评《郭沫若认错求饶》指出,“从各种迹象看来,中共内部正在进行一项非常剧烈的权力之争。这一次对吴晗、田汉等著名文人的清算,只是这场大斗争中的一小部分。斗争的真相可能要事隔多年才能为世人所知,但有一件事可以肯定,中共军队在这场斗争中起到重大作用,而且目前是颇占上风,但距离最后的决定,还遥远得很。”5月中旬,他又连续发表《彭真出了事么?》、《彭真之头疼矣!》、《大老板是谁?》等社评,指出批判的目的是要揪出彭真。5月26日社评又说,目的还不仅是要揪出彭真,而是要揪出给彭真“发营业执照”的更大的“老板”。6月4日说:“要是在他之上更有大老板,那似乎就要牵扯到刘少奇了。”“刘少奇作为毛泽东之继承人位置已不巩固”。1966年8月,大陆处在红卫兵破“四旧”的高潮中,他在社评中说,如果认为红卫兵的“目标只是在砍永安公司的招牌,拆大佛寺中的罗汉,那当真是‘等闲视之’了。他们的真正目标,是‘消灭各地各单位中的黑帮黑线’。”“打击与摧毁刘少奇派人的声望与势头”,“搞垮、搞臭、搞倒”刘少奇这个国家元首。

1967年,江青还在政坛上呼风唤雨,他在社评就说:“江青的突然崛起,当然百分之百是仗了毛泽东的势,她自己本人在党内有何资历?有何贡献?有何才干?有何实力?”“江青目前权势熏天,作威作福,不可一世,但毛泽东一旦逝世,江青就‘不知往哪儿躲’了,没有可以逃避的地方。”“江青只有两种命运:要么大权独揽,要么就给秘密清算,长期软禁。”

1967年11月29日,林彪为海军题词:“大海航行靠舵手,干革命靠毛泽东思想”。军报发表海军全体指战员给毛主席的亲密战友林副主席的决心书。12月3日他发表社评《林彪渐露跋扈相》说:“北京的军人所以为这小事大举庆祝,当然是林彪在显示他枪杆子的力量,不但是做给刘邓派看,做给周恩来和江青看,也是在做给毛泽东看。为什么指战员的决心书不写给毛泽东而写给林彪,其中便大有文章。如果毛泽东目前已精力就衰,那就罢了。否则林氏之举,定然大犯毛氏之忌,这是‘震主’和‘挟主’之行,什么时候毛泽东突然震怒,再来造林彪一反,亦非奇事。”1969年中共九大将林彪是接班人写入党章,他又连续发表《万寿既无疆 何须接班人》、《自来帝皇 不喜太子》等社评,预言林彪没有好下场。

1976年4月7日,邓小平被撤销领导职务。金庸在4月15日的社评中说:“邓小平还活着,政治生命却大概是从此完结了,除非毛泽东不久就逝世,中共内部立刻展开大斗争,周邓派占到全面上风。”“从邓小平过去的历史与表现来看。如果他掌握了一切大权,中国未必能自由化。”

1979年,中越交战。中国进军到何地为止,何时撤兵,他都一一言中。以至东南亚一带的报纸每天转载他的社评。

他在1981年2月的《明报》社评中预言,中国决定收回香港,大概会在收回之前十五年左右正式宣布,同时并宣布香港现状今后不变。不久应验。

一家报纸,经常出现预测准确的社评,读者自然欢迎,有些人买《明报》,就是为了读社评。香港中文大学校长金耀基称赞金庸:“知识丰富,见解卓越,时常有先见之明,表现出锐利的新闻眼。”因此,从文革年代开始,《明报》的发行量稳定在十万份以上,在香港日报中稳居第三位,成为香港最具代表性的严肃报纸。

金庸的社评能够比较准确地预测大陆政局的变化,而同在香港的左派报纸却做不到,反而时常公开批驳他的预见,事后成为笑柄。这不仅是报人见识高低的问题,背后有不同体制的差别。左派报纸的宣传口径不是报社自身可以决定的,而金庸发表言论可以独立决定,不受权力的约束。金庸直言不讳的社评,当时难免引起中国高层的不快,但历史却给他打了一个高分。

1981年7月18日,金庸成为邓小平会见的第一个香港同胞。邓小平当面称他为“老朋友”,说他的武侠小说“好得很,我也很受看,每天都看这么几页”,并说“对查先生,是知名已久了。《明报》时常有独特的见解,不过其中有一部分,是我们所不能同意的。”香港左派报人没有得到这样的荣耀。】
楼主 东元蔻  发布于 2017-08-14 12:50:33 +0800 CST  
金庸的社评,这样看起来,真是一大智慧。
金庸小说里包罗万象的人与事,背后也是阅历丰富、智慧过人的底气。

对于我来说,别说让我预言未来,就是连现实我也还看不清楚。
对比之下,现在的我,感觉极为羞愧。

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能有进步。真是想想就头疼。
楼主 东元蔻  发布于 2017-08-14 13:00:02 +0800 CST  
【希腊史诗《伊里亚特》记述赫克托和亚契力斯绕城大战这一段中,描写众天神拿了天平来秤这两个英雄的命运,小时候我读到赫克托这一端沉了下去,天神们决定他必须战败而死,感到非常难过,“那不公平!那不公平!”过了许多岁月,当我读到满清的皇太极怎样设反间计、崇祯和他的大臣们怎样商量要不要杀死袁崇焕,同样有剧烈的凄怆之感。历史家评论袁崇焕,着眼点在于他的功业、他对当时及后世的影响、他在明清两个朝代覆亡与兴起之际所起的作用。近十多年来,我几乎每天都写一段小说,又写一段报上的社评,因此对历史、政治与小说是同样的感到兴趣,然而在研究袁崇焕的一生之时,他强烈的性格比之他的功业更加吸引我的注意。】

历史、政治、小说,同样的感兴趣。
楼主 东元蔻  发布于 2017-08-14 16:36:24 +0800 CST  
【整体说来,清朝比明朝好得多。从清算起的清朝十二个君主,他们的总平均分数和明朝十六个皇帝相比,我以为在数学上简直不能比,因为前者的是相当高的正数,后者是相当高的负数。对于满洲人入主中国一事,近代的评价与前人也颇有改变。所以袁崇焕的功业,不免随着时代的进展而渐渐失却光彩。但他英雄气概的风华却永远不会泯灭。正如当年七国纷争的是非成败,在今天已没有多大意义了,但荆轲、屈原、蔺相如、廉颇、信陵君等等这些人物的生命,却超越了历史与政治。】

人物的生命,超越了历史与政治。
楼主 东元蔻  发布于 2017-08-14 16:37:18 +0800 CST  
有暑假的时候,嫌弃暑假漫长。
没有暑假的时候,怀念有个假期。

看书也是一样。
有很多书可以看的时候,不想看。
没有时间看书的时候,却总想多看会书。
楼主 东元蔻  发布于 2017-08-14 16:39:36 +0800 CST  
【《碧血剑》中的袁承志,在性格上只是一个平凡人物。他没有抗拒艰难时世的勇气,受了挫折后逃避海外,就像我们大多数在海外的人一样。
袁崇焕却是真正的英雄,大才豪气,笼盖当世,即使他的缺点,也是英雄式的惊世骇俗。他比小说中虚构的英雄人物,有更多的英雄气概。
他的性格像是一柄锋锐绝伦、精刚无俦的宝剑。当清和升平的时日,悬在壁上,不免会中夜自啸,跃出剑匣。在天昏地暗的乱世,则屠龙杀虎之后,终于寸寸断折。】

金庸比较清醒。他也认为,在海外是一种逃避,而不是一种进取。
楼主 东元蔻  发布于 2017-08-14 16:40:59 +0800 CST  
【在明末那段不幸的日子中,任何人都是不幸的。每一个君主在临死之时,都深深感到了失败的屈辱:崇祯、清努尔哈赤、清太宗皇太极(如果他不是被人谋杀的,那么是惟一的例外)、蒙古人的首领林丹汗、朝鲜国王李佑;始终是死路一条的将军和大臣(奋勇抗敌的将军与降敌做汉奸的将军,忠鲠正直的大臣与奸佞无耻的大臣,命运都没甚么分别,但在一个比较温和的时代,奸臣却常常能得善终,例如秦桧);愤怒不平的知识份子,领不到粮饷的兵卒,生命朝不保夕的“流寇”,饥饿流离的百姓,以及有巨大才能与勇气的英雄人物:杨涟、熊廷弼、孙承宗、李自成、袁崇焕。
在那个时代中,人人都遭到了在太平年月中所无法想象的苦难。在山东的大饥荒中,丈夫吃了妻子的尸体,母亲吃了儿子的尸体。那是小人物的悲剧,他们心中的悲痛,一点也不会比英雄们轻。不过小人物只是默默的忍受,英雄们却勇敢地奋战了一场,在历史上留下了痕迹。英雄的尊严与伟烈,经过了无数时日之后,仍在后人心中激起波澜。】

宋明清是金庸写得很多的朝代。
沉默地忍受,勇敢地奋战。
楼主 东元蔻  发布于 2017-08-14 16:45:04 +0800 CST  
【这个不幸的时代,是数十年腐败达于极点的政治措施所累积而成的。

我书架上有一部英国历史家吉朋的《罗马帝国衰亡史》,是三卷注释本①。书脊上绘着罗马式建筑的两根大理石柱子,第一卷的柱子,柱头上有些残缺破损,第二卷的柱子残损更多,第三卷的柱子完全垮了。这象征一个帝国的衰败和灭亡,如何一步步的发展。

明朝的衰亡也是这样。】
楼主 东元蔻  发布于 2017-08-14 16:46:45 +0800 CST  
【明朝的覆灭,开始于神宗②。

神宗年号万历,是明朝诸帝中在位最久的,一共做了四十八年皇帝。只因为他做皇帝的时候实在太久,所以对国家人民所造成的祸害也特别大。他死时五十八岁,本来并不算老,他的祖宗明活到七十一岁,成祖六十五岁,世宗六十岁。可是神宗未老先衰,后来更抽上了鸦片。鸦片没有缩短他的寿命,却毒害了他的精神。他的贪婪大概是天生的本性,但匪夷所思的懒惰,一定是出于鸦片的影响。

然而万历初年,却是中国历史上最光彩辉煌的时期之一。近代中西学者研究瓷器及其他手工艺品,有这样一个共通的意见:在中国国力最兴盛的时期,所制作的瓷器最精采。万历年间的瓷器和珐琅器灿烂华美,精巧雅致,洵为罕见的杰作。因为万历最初十年,张居正当国,他是中国历史上难得一见的精明能干的大政治家。

神宗接位时只有十岁,一切听母亲的话。两宫太后很信任张居正,政治上权力极大的司礼太监冯保又给张居正笼络得很好,这些有利的条件加在一起,张居正便能放手办事。明朝自明晚年起就不再有宰相,张居正是大学士,名义是首辅,等于是宰相。】
楼主 东元蔻  发布于 2017-08-14 16:51:34 +0800 CST  
【明朝的覆灭,开始于神宗②。

神宗年号万历,是明朝诸帝中在位最久的,一共做了四十八年皇帝。只因为他做皇帝的时候实在太久,所以对国家人民所造成的祸害也特别大。他死时五十八岁,本来并不算老,他的祖宗明活到七十一岁,成祖六十五岁,世宗六十岁。可是神宗未老先衰,后来更抽上了鸦片。鸦片没有缩短他的寿命,却毒害了他的精神。他的贪婪大概是天生的本性,但匪夷所思的懒惰,一定是出于鸦片的影响。

然而万历初年,却是中国历史上最光彩辉煌的时期之一。近代中西学者研究瓷器及其他手工艺品,有这样一个共通的意见:在中国国力最兴盛的时期,所制作的瓷器最精采。万历年间的瓷器和珐琅器灿烂华美,精巧雅致,洵为罕见的杰作。因为万历最初十年,张居正当国,他是中国历史上难得一见的精明能干的大政治家。

神宗接位时只有十岁,一切听母亲的话。两宫太后很信任张居正,政治上权力极大的司礼太监冯保又给张居正笼络得很好,这些有利的条件加在一起,张居正便能放手办事。明朝自明晚年起就不再有宰相,张居正是大学士,名义是首辅,等于是宰相。】
楼主 东元蔻  发布于 2017-08-14 16:57:32 +0800 CST  
【张居正于万历十年逝世,二十岁的青年皇帝自己来执政了。皇帝追夺张居正的官爵,将他家产充公,家属充军,将他长子逼得自杀。

神宗是相当聪明的。中国历史上的昏君大都有些小聪明,隋炀帝、宋徽宗、李后主,都是文采斐然。明神宗的聪明之上,所附加的不是文采,而是不可思议的懒惰,不可思议的贪婪。皇帝懒惰本来并不是太严重的毛病,他只须任用一两个能干的大臣,甚么事情都交给他们去办就是了,多半政治只有更加上轨道些,中国历史上不乏“主昏于上,政清于下”的先例。然而神宗懒惰之外还加上要抓权,几十年中自己不办事,也绝对不让大臣办事。这在世界历史上固然空前,相信也必绝后。

做了皇帝,要甚么有甚么,但神宗所要的,偏偏只是对他最无用处的金钱。如果他不是皇帝,一定是个成功的商人,他血液中有一股不可抑制的贪性。他那些祖宗皇帝们有的阴狠毒辣,有的胡闹荒唐,但没有一个是这样难以形容的贪婪。】
楼主 东元蔻  发布于 2017-08-14 16:59:05 +0800 CST  
【皇帝贪钱,最方便有效的法子当然是加税。神宗所加的税不收入国库,而是收入自己的私人库房,称为“内库”。他加紧征收商税,那是本来有的,除了书籍与农具免税之外,一切商品交易都收税百分之三。他另外又发明了一种“矿税”。大批没有受过教育、因残废而心理上多多少少不正常的太监,作为皇帝的私人征税代表,四面八方的出去收矿税。只要“矿税使”认为甚么地方可以开矿,就要地产的所有人交矿税。这些太监无恶不作,随带太批流氓恶棍,到处敲诈勒索,乱指人家的祖宗坟墓、住宅、商店、作坊、田地,说地下有矿藏,要交矿税⑥。结果天下骚动,激起了数不尽的民变。这些御用征税的太监权力既大,自然就强横不法,往往擅杀和拷打文武官吏。有一个太监高淮奉旨去辽东征矿税、商税,搜括了士民的财物数十万两,逮捕了不肯缴税的秀才数十人,打死指挥,诬陷总兵官犯法。神宗很懒,甚么奏章都不理会,但只要是和矿税有关的,御用税监呈报上来,他立刻批准。搜括的规模之大实是骇人听闻。在万历初年张居正当国之时,全年岁入是四百万两左右⑦,皇宫的费用每年有定额一百二十万两,已几占岁入的三分之一。可是单在万历二十七年的五天之内,就搜括了矿税商税二百万两。这还是缴入皇帝内库的数目,太监和随从吞没的钱财,又比这数字大得多。据当时吏部尚书李戴的估计,缴入内库的只十分之一、太监克扣的是十分之二、随从瓜分的是十分之三、流氓棍徒乘机向良民勒索的是十分之四。

可和神宗的贪婪并驾齐驱的是他的懒。】
楼主 东元蔻  发布于 2017-08-14 17:01:20 +0800 CST  

楼主:东元蔻

字数:274063

发表时间:2014-06-11 08:42: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5-29 19:16:24 +0800 CST

评论数:221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