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黄金时代》看萧红的婚恋模式(转载)

从《黄金时代》看萧红的婚恋模式

文/ 任丽

最近受到一众文青追捧的小众电影《黄金时代》虽然票房不佳,但还是受到各方热议。当然其中大家最感兴趣、讨论最多的还是她的情史,短短三十多年,跌宕起伏的一生。

萧红一直想活出真正的自我、独立的自我。可是她的悲哀却是一生主动选择噩运,与幸福无缘。不可否认,萧红的悲剧与身处乱世、战争、封建父权、男权不无关系,但更多的与她的人格特质有关:压抑、扭曲、软弱的内心、病态的性情、不自尊自立的人格。这些都与她的家庭及成长环境息息相关。萧红出生于黑龙江呼兰县一个封建地主家庭,幼年丧母,父亲脾气暴躁。在萧红的代表作《呼兰河传》中多次出现:“我家是荒凉的”,其实是反映她的内心是悲凉的,孤单的、没有温暖的,仅仅在与祖父相处时,才体会到人间的点点温情。在一个没有爱的家庭长大的孩子,她的性格是孤僻的、敏感的,内心是空洞的、匮乏的,人际交往模式也是回避的、谨慎的,安全感与对他人的信任感极其低下。这些都直接影响到她将来建立亲密关系的模式。

斯腾伯格曾经提出过爱情三角理论,他认为所有的爱情体验都是由激情、亲密和承诺三大要素所构成的,激情指一种情绪上的着迷,个人外表的和内在的魅力是影响激情的重要因素。亲密只的是两个人心理上互相喜欢的感觉,包括对爱人的赞赏、照顾爱人的愿望、自我的展露和内心的沟通。承诺主要指个人内心或口头对爱的预期,是爱情中最理性的成份。从萧红的三段感情经历来看,更多的是迷恋式爱情,她的人格决定了她无法进入成熟稳定的亲密关系模式。

她与汪恩甲的一段关系,基本上不涉及爱情的成份,只是为了满足需求层次最低的要求:温饱,这种关系模式是各取所需型的,一方贪恋的她的美貌和性,一方为了解决温饱,这与我们现代社会中的很多婚姻模式颇为相似:女为财男为色而结合。而这种没有爱情基础的关系是很难长久维持下去的,最终她被汪恩甲所抛弃。

在与萧军的这段感情,也是她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段亲密关系。成也萧军、败也萧军。我们常说,一段非常美好的亲密关系,可以修补童年时情感缺失,亲密关系中的对方就是自己的一面镜子,他(她)让我们看到自己,自己缺失的、匮乏的,他(她)能成就最好的你,也可以毁掉你。可惜的是,在这段关系中,萧红的敏感、脆弱、不安全感都被极度放大,他们俩的爱来自于对对方才华的相互欣赏,在困境中也能够相互扶持,因为有激情支撑,没有面包也是快乐幸福的。而一旦激情褪去,两个人的性格中的冲突就凸显出来,萧军的不断出轨以及家暴,给本来内心柔弱的萧红造成了更深的伤害。萧红怀着萧军的骨肉,萧军仍然同意与萧红分手,萧军其实也没有做为一个男人、一个丈夫、一个父亲应该承担责任的能力,而萧红在一个严重缺爱的家庭中长大,不具备爱的能力,这必然造成了二人分手的悲剧。

萧红最后选择端木,她期许的是一份安稳平淡的生活,她对爱情其实是心灰意冷的,结果她所选择的对象是一个懦弱、自私的人,一个内心不够强大的人,把自己的未来托付给一个这样的人,注定这段关系也还是以悲剧收场。

楼主 钻十一金九银十  发布于 2016-03-22 16:01:03 +0800 CST  

楼主:钻十一金九银十

字数:1228

发表时间:2016-03-23 00:01:03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3-28 10:40:14 +0800 CST

评论数: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