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世游轮》这是一个末世故事,没有空间,没有超能力,女主。

第一章 不情愿的重生

二零零七年七月十五日,凌晨两点二十分,澳大利亚,墨尔本国际机场。
一架来自华夏国的民航客机缓缓停靠在了登机桥边,片刻等待后,乘客们鱼贯走出登机口,原本冷冷清清的航站楼顿时多了几分人气。
人群之中,一个脸色苍白的亚裔女生走得格外缓慢,她右手拖着登机箱,肩上背着双肩包,艰难地向前挪动着,一步一顿的样子说不出的别扭。
等她挪到海关闸口,排队接受入境检查的人已经少了大半,亚裔女生自觉地站在队伍末尾,从双肩包里翻出护照和入境卡,然后一动不动地盯着这两样东西出神,直到有人出声提醒,她才发现偌大的海关闸口边只剩她一个旅客了。
她赶忙上前,将护照和入境卡递到边检人员手里。
“第一次来澳大利亚?”边检是个年轻的本地小伙,似乎脾气很好,一脸和善。
“是的。”亚裔女生点了点头。
“詹……肖?”小伙别有兴致,努力念着护照上的汉语拼音姓名。
“张晓。”亚裔女生纠正他的发音。
“什么学校?什么专业?这次入境准备待多久?”边检小伙翻看着护照里的学生签证,又一连问了好几个例行公事的问题。
“墨尔本大学,计算机工程专业,待到学期结束。” 张晓对答如流。
“作为第一次出国的学生,你的英语不错。”边检小伙笑了笑,熟练地检查、盖章、放行。
明明是句夸奖的话,张晓却回应了一个苦笑,几不可见地摇了摇头,匆匆走出了海关闸口。
拿好托运的行李,折腾完申报检查,张晓终于站在了接机大厅里,她神色复杂地四下望了望,又低头看了眼自己完好无损的双腿,深深地叹了口气。
究竟是幸运还是不幸呢?
十几个小时前,张晓还是个右小腿截肢的残疾人,十几个小时后,她不仅四肢健全还年轻了十多岁,从一个中年废人到十八岁的花季少女,说什么也该是天大的幸运吧。虽然她到现在都不清楚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发生的,但它就是莫名奇妙的发生了――明明在睡觉的人,一睁眼竟然回到了十五年前。
没时间给她反应,也没时间让她消化,重生的那一刻居然降临在华夏明珠机场的候机大厅里,十八岁的张晓正等着登机,三十三岁的灵魂就这样穿越时空而来提前占据了这个身体。张晓只好浑浑噩噩地上了飞机,按部就班地来到了这片她日后生活了十五年的土地上。
老天爷白白给你找回了半条腿和十五年的青春,这事搁谁身上都该乐得睡不着觉吧。张晓也的确没睡觉,从华夏国的明珠市到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十多个小时的飞行,愣是一秒钟都没打盹,然而在她心中翻江倒海的情绪既不是开心也不是兴奋,而是深深的茫然和焦虑。
楼主 浅夏一眠  发布于 2013-06-29 18:15:02 +0800 CST  
五年之后,二零一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张晓永远都不会忘记这一天,比传说中的世界末日晚了整整一个礼拜,当大家都在笑谈末世谣言之际,真正的末日却悄无声息地姗姗来迟了。
它的到来甚至还带着那么点浪漫色彩,当美丽的流星雨划过天际时,谁也没料到那竟是末世的序曲。之后种种,张晓不愿回忆,变成丧尸的人类,无边无际的恐惧,每天生活在战栗与绝望之中,如果不是丈夫姚远的不离不弃,自己早就死了不知道多少回了。
想到老公,张晓脸上终于浮现了一丝笑容。
姚远是张晓大学毕业后经人介绍才认识的,两人没什么惊天动地的恋爱过程,也没什么刻骨铭心的浪漫回忆,交往一年多便结了婚,婚后不久末世就来临了。就这么平平淡淡的一对夫妻,末世来临后,谁都没松开谁的手,跌跌撞撞地熬了下去。
哪怕后来张晓瘸了一条腿,姚远也没放弃她,要知道在那样恶劣的环境里,行动不便的伤员绝对是累赘,肯让她自生自灭就不错了,谁还愿意带在身边?姚远偏偏就愿意,他从不多说什么,硬是带着张晓找到了收音机里断断续续提到的生存基地――由澳大利亚国防军控制的松树谷地下基地。
到了基地,不知时日的两人才发现,他们居然已经在末世里苦苦支撑了两年多。至此,夫妻二人总算安顿下来,张晓瘸了的右腿也得到了妥善处理,只可惜拖得太久,膝盖以下还是被截掉了。
后来,姚远凭借着一百四十的智商在基地研究所里谋了个初级研究员的职位,和张晓在松树谷一住就是七、八年。尽管因为食物短缺,日子不可避免的越过越艰难,但比起那些死在外头的人,张晓已经很知足了。即便吃不饱,又缺了半条腿,但至少还活着,还有一个相亲相爱的老公,又远离丧尸的威胁,在末世里混成这样,绝对算幸运了。
而且就在张晓重生前不久,究所里还传出了一条振奋人心的好消息――食物问题马上就能解决了!
末世最可怕的是什么?丧尸吗?丧尸的确很恐怖,但比丧尸更恐怖的是饥饿!
末世降临后,变异的不仅是人类,大部分植物也产生了病变,虽然没变成什么可怕的怪物,但枝叶和果实里却滋生出了各种毒素,原本能吃的作物都不能吃了。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就算没有丧尸,人类也会因为食物链遭到破坏而饿死!
幸好植物也和人类一样,还有小部分没有变异的存在,这些幸存植物在末世里的价值简直堪比从前的黄金钻石,国防军的任务之一就是冒着风险四处寻找它们,只要发现一株,便小心翼翼地移植到基地的生态园区里。澳大利亚原本是个植被丰富农牧业发达的国家,这办法刚开始的时候收获还不错,到了后来就变成大海捞针了。
更为糟糕的是,这些幸存植物还逐渐产生了一个致命缺陷——它们的种子不出芽了!
楼主 浅夏一眠  发布于 2013-06-29 18:51:00 +0800 CST  
生存问题迫在眉睫,基地里的科学家们一直在寻找导致人类和植物变异的原因,据说罪魁祸首就是那场流星雨,是它带来了某种宇宙未知病毒,地球上的生物都是因为被这种病毒感染,才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异。只不过数年过去,针对末日病毒的研究工作始终没什么实质性进展。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移植进基地的幸存植物倒是在生态园区的庇护下保留了一定的出芽率,算是勉强让松树谷基地自给自足了。可惜科学家们无法从根本上阻止出芽率下降的趋势,随着时间推移,基地收留的幸存者越来越多,粮食产出却越来越少,生态园区还是不可避免地入不敷出了。
这些信息都是姚远透露给张晓的,姚远还说,只要能消除饥饿威胁,为人类争取更多时间,什么问题都能逐步解决,怕就怕粮食储备撑不到那一天。
姚远说这话的时候,已经是末世第十年了,基地里早就实行了食物配给制,普通人每人每天两块压缩饼干。刚开始张晓还挺高兴,因为当时的食品加工技术在末世恶劣环境的鞭策下已经上了好几个台阶,相较于末世前,新型压缩饼干的热量和营养价值都有了长足进步,虽然味道仍然不怎么样,但特别管饱,像她这种消耗不大的人,一块也能凑合,剩下的都给了姚远。
然而姚远却没这么乐观,他说,开始分发压缩饼干,说明生态园区已经快不行了,所以才把压箱底的东西拿出来应急,这肯定不是好兆头。
仿佛是为了印证姚远的话,压缩饼干的份量很快从每天两块变成了两天三块。
基地里一片愁云惨淡,许多人惴惴不安,就在大家濒临绝望之际,研究所里那些整天红着眼睛不眠不休的科学家们突然大发神威,井喷似地攻克了不少和末世病毒有关的课题,首先解决的便是幸存植物的出芽率问题,成功将其恢复了七成有余,只要再熬几个月,等新种下的一批作物成熟起来,基地里的粮食产出将彻底迈入良性循环。
不仅如此,据说连丧尸疫苗都有了眉目,科学家们兴奋得跟打了鸡血似的,每天进了实验室就不肯出来。连姚远这种初级研究员都被拉了壮丁,从早到晚忙得脚不沾地。
悬在大家头顶上的达摩克斯利剑消失了,在人类与末世的较量中,人们第一次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只可惜张晓没能等到庆祝胜利的那一天,因为她被老天爷“咻”地一声扔回了十五年前。
辛辛苦苦十几年,一朝回到解放前。好不容易在末世里熬到人类出现转机,却被告知你还要从头再熬一回,张晓的心情可想而知。而且这一重生,与她相伴十多年的老公也没了,此时此刻的姚远还在华夏某大学里念大二,按照原有轨迹,他大学毕业后才会远赴澳大利亚读研,研究生毕业后才会和张晓相识。
想到这一点,张晓越发郁闷了。
楼主 浅夏一眠  发布于 2013-06-29 18:53:00 +0800 CST  
@流浪是我家品 3楼 2013-06-29 19:02:00
-----------------------------
你真的很讨厌,广告发成这样,算我倒霉。
楼主 浅夏一眠  发布于 2013-06-29 19:12:00 +0800 CST  
第二章 失而复得的亲人

没办法,既来之则安之,先安顿好这个十八岁的自己再说吧。
推着行李车,张晓慢慢走出接机大厅,坐了那么多年轮椅,一时半会还真不适应这四肢健全的身体,她都快忘了用双腿走路是什么感觉了。
接机大厅外,迎接张晓的是一阵凉飕飕的冷风,冻得她一个激灵。此时正值七月,墨尔本却并非酷暑而是寒冬,澳大利亚地处南半球,所以季节和北半球的华夏国恰恰相反,好在墨尔本的初冬也冷不到哪里去,张晓哆嗦一阵后便适应了,压根懒得从行李箱里拿外套。在末世,比这更恶劣的环境都待过,这点冻算什么?
可是接下来该去哪呢?张晓努力回忆着,隐约有了点头绪,连忙掏出护照夹,果然从背后的夹层里抽出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一个地址和电话号码。
应该就是这里,张晓暗自点头,叫了辆出租车直奔目的地而去。
纸条上的地址是留学中介替她安排的住处――寄宿家庭。所谓寄宿家庭,其实就是当地符合条件的普通家庭,租赁自家的一个房间给外国人居住,有点类似家庭旅馆的意思。
对于初次出国的小留学生来说,这是国内家长比较放心的选择之一,因为寄宿家庭不仅有义务照顾留学生的起居饮食、帮助他们尽快熟悉国外的生活方式,还有责任监护他们的人身安全。
不过在如今的张晓眼里,这些都没有必要了,她已经打定主意,找到合适的房子就搬出去住。寄宿家庭虽然比较方便,但费用不菲,而且还要和一大家子人打交道,以张晓目前的心理状态,实在没精力强颜欢笑地跟任何人套近乎。
计划好下一步,出租车里的张晓稍稍松了口气,这才有心情打量起车窗外的风景。
此时天还未亮,车子正行驶在往市区方向的高速公路上,公路两旁是成片的灌木丛和小树林,远处房屋的灯光从枝丫间透过来,闪闪烁烁的仿佛星辰一样。与之交相辉映的,是天边一抹明亮的月光,映衬在藏蓝色的天幕之上,美丽异常。
没有满目疮痍,也没有丧尸横行,整幅画面平静祥和得好像童话一般。
繁华旧世啊,已经十年没见了!张晓贪婪注视着目光所及的一切,车子开了一路,她就目不转睛地看了一路,直到司机不耐烦的催促声传来,她才发现目的地早就到了。
面前是一幢普通的独栋别墅,两层楼,前后院,占地不大,邻居也不远,典型的澳大利亚中产阶级社区。看着这似曾相识的街景,尘封已久的记忆瞬间如潮水般涌上心底,张晓不由自主地愣住了,过了好一会儿,她才回过神来,打发走出租车司机,上前摁响了这家人的门铃。
接下来便是一通鸡飞狗跳的折腾,直到天边都泛起了鱼肚白,张晓才送走热情的房东,一个人坐在了寄宿家庭为她准备的房间里,房间还算宽敞,只放了一套桌椅和一张单人床,没什么额外的摆设,倒也显得干净清爽。
楼主 浅夏一眠  发布于 2013-06-29 19:32:00 +0800 CST  
遭遇了重生这种匪夷所思的怪事,张晓的神经始终紧绷着,此时看见房间里整洁舒适的床铺,倦意顿时席卷而来,洗漱也顾不上,倒在床上便不省人事了。
这一睡就是一上午,张晓醒来后迷茫了好一阵子才重新弄明白自己的处境,随后便发现房子里安静得出奇,似乎只剩她一个人了。这间寄宿家庭除她之外原本住了一家四口,一对年近四十夫妻和一双不到十岁的儿女,夫妻两都有工作,小孩们也都已经上学,所以白天家里没人很正常。
这些情况张晓依稀记得,因此对空荡荡的房子不以为意,只不过胃里早就唱起了空城计,必须找点东西填填肚子了。按规矩,寄宿家庭提供一日三餐,应该会为她准备午饭,想到这里,张晓轻车熟路地摸到餐厅,果然在餐桌上发现了一盘三明治和一杯牛奶,旁边还放着一张写了字的纸条。
张晓二话不说,立刻抓起三明治狼吞虎咽地嚼了起来,像这样夹着火腿鸡蛋和新鲜蔬菜的面包片自己已经多久没吃过了?八年,还是九年?张晓自嘲地笑了,看来尽管肉体重生了,心理上却还活在那个每天饿肚子的末世里啊。
解决掉三明治,又喝光了牛奶,张晓心满意足地舔了舔嘴角,这才把注意力转移到那张纸条上。
纸条是寄宿家庭的房东写给她的,上面首先对她的到来表示了欢迎,然后对家中空无一人的状况做出了解释。纸条上还说,下午三点左右房东的妻子会提前回家,带张晓出去熟悉周围的环境,请她在家里安心等待,不要出门以免发生什么意外。留言的最后还注明,如果张晓想和华夏国的亲人联系,家中的电话可以随意使用,不过国际长途的费用将根据电话账单另外收取。
国际长途?
看着这两个英文单词,张晓的表情忽然变得古怪,她抬起头直勾勾地盯着不远处的电话机,愣住了。
那只是一台普通的家用座机,甚至样子还有些过时,却仿佛黑洞一般吸走了张晓所有的注意力,她只觉得自己的胸口好像被人狠狠捶了一记,心脏剧烈地颤抖起来。过了好久,张晓方才如梦初醒,几乎是扑了过去,一把抓起电话听筒,不假思索地输入了一串她已经十年没用却依然记得清清楚楚的号码。
良久等待后,电话那头终于传来一把女声,问道:“哪位?”
只这两个字,张晓便红了眼眶,她强忍住激动的情绪,轻声答道:“妈,是我……”说完,再也控制不住,任由泪水汹涌而出……
对张晓而言,电话那一边是她十年杳无音信的母亲。
自从末世降临,全球电网瘫痪,通讯瘫痪,人造卫星一颗接一颗的往下掉,连无线电都不好用了,距离稍微远一点信号就接收不良,跨洋通讯更是别想了。没有无线电导航,也没有卫星定位,飞机基本只能通过辨认地貌来飞行,根本无法跨越海洋,尝试出海的船舶又统统有去无回,于是四面环海的澳大利亚彻底与世隔绝了,自那以后,张晓再也没有过母亲的消息。
楼主 浅夏一眠  发布于 2013-06-29 19:57:00 +0800 CST  
从开始的担忧难过,到后来的麻木习惯,张晓最终将大洋彼岸的一切封存在了回忆里。重生不久的她仍然处于这种状态之中,直到那张字条的无意提醒,她才陡然意识到,如今是繁华旧世啊!想要联系国内的亲人简直再容易不过了!
此时此刻的张晓握着话筒哭成了泪人,千言万语无从说起,只好用眼泪去宣泄情绪。
听着女儿的哭声,张晓的母亲李雅兰却完全是另外一种心情。
本来,李雅兰对自己女儿的适应能力还是比较满意的。张晓从小就不黏人,个性也算坚韧,她还在读小学时,李雅兰就和丈夫离了婚,从此母女俩相依为命,日子过得紧巴巴的,直到两年前李雅兰再婚,家里的经济状况才好转起来。对于过去苦哈哈的日子,小小年纪的张晓从没在意过,反而总能自得其乐,这份随遇而安,也是李雅兰放心送她出国读书的原因之一。
谁知分开还不到一天,张晓拨回家的第一通电话居然哭个不停,着实让李雅兰吓了一跳,不过她很快冷静下来,在问清楚的确没什么意外发生后,只当女儿想家了,于是鼓励为主,劝说为辅,敲打了张晓一番,希望她自信坚强。
不怪李雅兰狠心,多年来她和女儿的相处模式就是这样,理性大于感性。她哪里知道,在她眼中不到二十四小时的分别,对重活一遍的张晓来说,竟是不堪回首的十年末世。
听着母亲的声音,张晓哭着哭着又笑了。她忽然记起,上一世,她也是一到墨尔本就给母亲打了电话报平安,尽管没哭,但对着空落落的陌生房间,心里还是挺难受的,结果母亲只是语气平淡地嘱咐她好好念书,一句安慰的话都没有,这份看似冷漠的淡定让当时的张晓腹诽了好半天。
如今昔日重现,这些细枝末节的小别扭在张晓眼里简直不值一提,她哪还会计较妈妈的语气怎么样,只要妈妈能跟她说上话,就算是劈头盖脸的骂她,她都觉得美得冒泡了。
一通国际长途哭哭笑笑地说了半个多小时,最后在李雅兰的坚持下,张晓才依依不舍地挂了电话,道别的一瞬间,一个大胆的计划在她心中萌芽了。
距离末世还有五年时间,拥有先知先觉的优势,张晓下定决心,这一回,一定要和自己的亲人待在一起,再也不要隔着茫茫大海,生死两不知。
既然她和老公能在基地里活到人类出现转机,就有理由活得更久,将来的日子肯定会越过越好的。如果那个时候母亲也能在身边,和他们一样平平安安的,张晓就真的别无所求了。
楼主 浅夏一眠  发布于 2013-06-29 20:19:00 +0800 CST  
第三章 五年计划

末世的到来张晓无法阻止,她只是莫名其妙的重生了,并没有因此获得什么异宝潜能,她还是那个普普通通的女人,唯一仰仗的只有在末世中挣扎求存的经验,以及对松树谷地下基地的提前预知。
她知道那里很安全,是全澳洲实力最强、规模最大,也是唯一一个拥有生态园区和科研机构的生存基地。当澳洲境内其他大大小小的基地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纷纷覆灭时,只有松树谷一直屹立不倒。
上一世,因为消息闭塞,张晓和姚远起初根本不知道这个基地的存在,在外面颠沛流离了两年多,也待过几个避难所,可惜内忧外患不断,统统都待不长久。后来无意间从收音机里捕捉到一段断断续续的广播,才得知澳洲国防军并没有全线溃散,而是退守松树谷,那里有坚固的防线和充足的食物,由国家军队直接控制,向所有幸存者开放。
当时张晓的右腿已经受了伤,情况时好时坏,如果不彻底治疗,迟早危及性命。收音机里的消息对她来说不亚于救命稻草,可惜基地位于澳洲大陆的绝对腹地,红土沙漠的中央,离他们所在的地方实在太远了,一直处于低烧状态的张晓根本没信心找到它。
好在还有姚远,在他的坚持下,夫妻二人一日不停地向基地靠拢,找得到交通工具就开车,汽油用完了就徒步,一路上历尽千辛万苦,几次死里逃生。也算他们运气好,居然在距离基地一千多公里处遇到了刚刚出完任务的国防军车队,那时的张晓已经因为持续高烧完全陷入了昏迷,跟随车队回到基地后,赔了半条腿才保住性命,后来给她治疗的医生说,如果再晚到几天,截肢也没用了。
光是回想那两年多的经历,张晓便不寒而栗,既然老天爷非让她重新来过,就决不能重蹈覆辙!
所以这一次,她的目标十分明确――末世降临后,第一时间前往松树谷地下基地!
张晓能有此打算,主要还是因为这个基地并不是末世后才筹建起来的,事实上早在七十年代它就已经存在了,原本是一个由美国和澳大利亚共同打造的卫星监视基地,对外的官方名称是“联合防卫空间研究所”,某种程度上属于情报机构,主要进行军事卫星方面的研究和操作。末世后,因为其坚固的防线和特殊的地理位置,很快被幸存军人们转型为守护人类的最后堡垒。
既然基地一直都在那里,张晓自然可以提前做出安排。
据她所知,距离基地十八公里的地方,有一个叫做“爱丽丝泉”的小镇,末世前是个旅游胜地,物资丰富,交通便利,从那里开车到基地只需要二十多分钟。丧尸来袭后,小镇里的幸存者大都成为了第一批被收容进松树谷基地的平民百姓,几乎没在外面受多少苦。
楼主 浅夏一眠  发布于 2013-06-29 20:36:00 +0800 CST  
由此看来,若想在末世里安安稳稳地活下去,最好的方法显然只有一个:在爱丽丝泉的边缘地带找个坚固又不起眼的住处,带着全家人提前搬到那里,储存足够的生活物资,末世后哪里都不用去,猫在家里吃吃喝喝养精蓄锐,等十八公里外的基地一开放,立刻前去投奔,后面的事就不必操心了。
不过前往基地的过程也有一定的风险,如果能开车过去倒还好说,就怕万一车子方面出了意外需要步行,危险系数就加大了。张晓不是没有想过干脆在基地外面找个地方藏起来,把进入基地的时间缩短到极致,但考虑到末世之初基地本身也很混乱,三个月后才开始接纳幸存者,也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要知道松树谷基地并非坐落于长满松树的山谷里,而是建造在一片戈壁之上,附近除了爱丽丝泉外,方圆数百公里都是绵延的红土沙漠,除非在荒漠里盖房子,否则根本找不到合适的地方生活三个月之久。再说了,松树谷基地末世前是澳大利亚的军事禁区,属于绝密地带,哪会允许有人在附近动土?
思来想去,张晓忽然记起,自己曾听基地里的老人提到过,末世刚开始的那段时间,军队经常去小镇上搜寻物资,顺便营救了许多幸存者,很多小镇居民都是在军人荷枪实弹的保护下转移到基地里的。
这相当于双保险啊,想到这里,张晓放心了,看来驻扎爱丽丝泉的计划还是挺靠谱的,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补充细节以求万无一失。至于到时候如何说服母亲前来澳大利亚,以及找什么理由从墨尔本搬去爱丽丝泉,都可以从长计议,现在离末世还有五年时间,足够张晓慢慢谋划了。
张晓没有考虑回国这条路,因为她的重生优势只能在澳大利亚发挥出来,一旦回国,除了知道末世开始的时间,其他情况还是两眼一抹黑。华夏的生存基地在哪里?最可靠的是哪一个?走哪条路线能安全到达?这些,张晓都不清楚。面前明明有一条捷径可走,她没理由反而选择前途未卜的那个方向。
主意已定,张晓顿时觉得安心不少,只要一切顺利,似乎重新经历一次世界末日也没那么可怕了。
接下来的几天,张晓不是在网上查找关于爱丽丝泉的资料,就是跟着房东出去熟悉环境,尽管后者对她来说很没必要,但多活动活动能让她尽快找回两条腿走路的感觉,也就欣然接受了。
一周后,墨尔本大学正式开学,张晓以一名大一新生的姿态重新上路了。
楼主 浅夏一眠  发布于 2013-06-29 20:48:00 +0800 CST  
和平宁静的时光总是过得飞快,不知不觉间,转眼到了二零零八年的二月。
在这大半年的时间里,张晓除了按部就班地上课外,还做了三件事:
首先,她从寄宿家庭里搬了出来,在市中心找了个高层公寓,和另外两名华夏留学生合租了一个三室一厅。张晓之所以选择这里,原因之一是因为离学校近,原因之二是因为这幢公寓的楼下有个二十四小时营业的健身房。
半年来,张晓几乎把所有的空闲时间都花在了健身房里,如今,她再也不是从前那个脸色苍白的小姑娘了,半年不间断的训练,已经让她脱胎换骨,虽然从外表上看还是一副窈窕纤细的模样,但这个窈窕纤细的身体下隐藏的耐力和力量却不是过去的张晓可以想象的。
上一世,张晓由于长期缺乏运动,末世之初吃了大亏,后期有心想锻炼自己,却又因为吃不饱饭而作罢。这一世,张晓无论如何不会允许同样的事情发生,就算她的目标只是松树谷地下基地,也不能放松警惕,至少从爱丽丝泉到基地还有十八公里要走,不管开车还是徒步,拥有一个强健的身体,总没有坏处。
更为重要的是,张晓不希望被五年的舒适生活抹杀了斗志,好日子过久了,人很容易懈怠,只有每天把自己训练到力竭,才能给张晓带来紧迫感,让她随时提醒自己不要忘了末世危机。
除此之外,张晓在半年内做的第二件事,就是对爱丽丝泉进行了一次实地考察。
爱丽丝泉其实是澳大利亚比较著名的内陆城镇之一,周围有不少旅游景点,其中最热门的,莫过于被誉为世界遗产的红色巨岩艾尔斯了,它就在爱丽丝泉西南面三百多公里处,因为这座地标式自然奇观,这个人口不足三万人的小城镇一直是户外运动爱好者的天堂,每年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多达数十万。
尽管名声在外,上一世的张晓还从没去过,这一世的她也不是去玩的。
张晓在爱丽丝泉住了整整一周,什么景点都没去,七天里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开着租来的越野车四处闲逛,几乎把小镇里里外外摸了个通透。当其他游客都在欣赏宛如沙漠绿洲般的城市美景时,张晓却对这些视而不见,她完全是带着战略眼光去打量这座小镇的。
最后一天,她甚至决定驱车前往松树谷基地一趟,虽然明知进不去,但探探路总归还是必要的。
研究好地图,张晓独自驾车上了高速,几分钟后,眼中的绿色随着城镇一起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望无垠的红土沙漠。这种沙漠并非沙丘地貌,而是类似戈壁的形态,植被还是有一些的,尽管渺无人烟,但也谈不上特别荒凉,再加上红色地表的烘托,反而有一种古朴壮丽的美感。
在这幅画面下行进了十来分钟,张晓忽然看到远处的地平线上出现了一组大小不等的白色球状物体,虽然视野中的这些球状物体还没有硬币大,但她立刻认出,那便是上一世庇护了她七、八年的松树谷地下基地,这些白色大球是基地突出在地面上的高功率卫星信号接收天线,其中最大的三个天线直径足足有二十多米,耸立在蓝天红土的背景之上格外显眼。
看到这幕熟悉的景致,张晓不由自主地轻踩油门,略微加速后向着目的地疾驰而去。
楼主 浅夏一眠  发布于 2013-06-29 21:02:00 +0800 CST  
@救渡 11楼 2013-06-29 20:56:00
楼主加油!!!好看!!么一个!!!不要弃文哦!
-----------------------------
你是除广告之外第一个回复的,我实在太感动了,容我哭一会先 TvT
楼主 浅夏一眠  发布于 2013-06-29 21:03:00 +0800 CST  
@救渡 13楼 2013-06-29 20:58:00
不过开一下金手指吧!这样的文会不真实,但会好看哦!!!(小自私,哦是喜欢这样的!!!`(*∩_∩*)′)
-----------------------------
其实重生本身就开了金手指,因为能预知未来大势嘛~
不过面包会有的,金手指嘛,嘿嘿,卖个关子。
楼主 浅夏一眠  发布于 2013-06-29 21:04:00 +0800 CST  
第四章 继父和弟弟

又往前开了十多分钟,高速旁出现了一些要求车辆掉头的告示牌,上面写着:“此路不通,前方联合防卫空间研究所,立刻掉头!”,张晓想了想,决定暂且无视这些警告,等真到了禁区外头再说。
于是继续向前,路边的沙漠植被忽然密集起来,越往前越茂盛,几百米后,已经连成了一片一眼望不到头的灌木丛,在这些半人高的草丛里,间或传出狼狗的吠叫声,甚至隐约可以看见全副武装的军人,不知是在站岗还是巡逻。
见此阵仗,张晓连忙减速,开始小心翼翼地向前缓慢滑行,果然不一会儿就无路可走了,因为面前的道路被一排足有三米高的铁丝网截断了,明晃晃的铁刺在阳光下闪烁着耀眼的寒光,一块块红色标语悬挂其上,尽是“有电危险!”、“军事重地闲人莫入!”、“擅闯者后果自负!”之类的警告。
透过铁丝网,张晓望向基地的方向,视线被草丛阻碍,离得这么近了反而看不清全貌,只能勉强看到几个白色的天线球,瞧这大小比例,张晓估摸着自己还没挨着基地的第一道门呢,但普通人到这里已经是极限了,再想往前,纯属找不自在。
张晓只得掉转车头,原路返回,反正重要的信息她都已经了解到了:从爱丽丝泉出发到基地,单程耗时三十分钟左右,一条高速走到头,该转弯的地方都有明显的标志,也没什么多余的岔路口,绝对不可能迷路,更不可能堵车,因为高速两旁几乎都是平坦的戈壁沙漠,就算高速塞满了,从戈壁上走也没什么问题,一辆越野车就能轻松搞定。
张晓对此非常满意,对自己的末世计划又多了几分信心,她当即决定,以后每年都要来一趟这里,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信息搜集得越充分,末世后她才越有把握。
首次实地考察到此圆满结束,张晓当天下午便乘飞机回到了墨尔本,没歇两天,她马不停蹄地又上了飞机,这一回,目的地是她心心念念了十年的华夏,她的家。
考察爱丽丝泉和回家这两件事张晓都是趁着暑假完成的,澳大利亚的季节和华夏国相反,大学暑假一般从十一月底开始,来年三月初结束,前后长达三个多月,足够她在国内过完二零零八年的春节了。
楼主 浅夏一眠  发布于 2013-06-29 21:10:00 +0800 CST  
上一世,张晓第一次回国还是在她和姚远结婚的时候,也就是说从踏出国门算起,她整整有五年多的时间没回过家,原因只有一个――她不想用继父的钱。
张晓能出国,全靠继父资助,但实际上她和继父的感情并没有那么好,顶多只能算互相尊重吧,毕竟母亲再婚时,她已经是十六岁的大姑娘了,很难和陌生男人培养出什么父女之情,不排斥就算懂事的了。
母亲再婚后,张晓跟着母亲搬到了继父家里,有好长一段时间她都调整不过来,甚至觉得自己是这个家里多余的人,因为继父也有一个孩子,是个足足小张晓四岁的男孩,长得机灵可爱又能说会道,第一天就围着张晓的母亲叫“妈妈”了,哄得大人们十分开心,而张晓直到今天仍然称继父为“叔叔”。
这份态度上的强烈反差,让张晓特别没有存在感,可她天生个性如此,不会黏人,不会撒娇,一副不用旁人多操心的样子,自然很容易被忽略。每当母亲和继父围着弟弟打转时,张晓总觉得整幅画面和谐得不行,俨然一副三口之家的幸福模样,有她没她都没差。好在张晓心宽,这念头也就偶尔一闪而过,从没真往心里去。
不过当母亲提出要送她出国念大学,并且表明是继父的意思后,张晓还是犯了嘀咕。继父是个成功的商人,留学的费用对他来说不算什么,但张晓从未想过要出国,怎么就莫名其妙地安排她走这条路呢?难道继父也看出她多余,想要摆脱她这个“电灯泡”了?
转念一想,张晓又觉得应该是自己多心了,继父平时对她还是不错的,吃的用的从没短过,再说留学怎么着也需要几十万的花费,肯用在她身上,绝对是好意。
出国就出国吧,在哪里读书都一样,张晓倒是无所谓,于是乖乖顺从了家里的安排,本来一切都好好的,但就在她上飞机的前一天夜里,忽然发生了一件事,把她的好心情全部破坏了。
那天夜里,那个和张晓完全没有血缘关系的弟弟跑到了她的房间里,对她说出了一番完全不像十四岁的孩子能说出的话,他说:“妈妈住在这里因为我爸喜欢她,我也喜欢。可你又算什么东西?我一点都不喜欢你,看到你就讨厌!我爸跟我说了,你就是惦记我家的钱,现在钱给你了,赶紧给我滚蛋!那是我爸妈,不是你爸妈,这个家没有你的份!”
楼主 浅夏一眠  发布于 2013-06-29 21:24:00 +0800 CST  
张晓听完,当即一耳瓜子扇了过去,然后把这个所谓的弟弟扔出了房门,任他在外面鬼哭狼嚎。母亲和继父闻声跑来询问,张晓实话实说,那熊孩子却死不承认,大人们没辙,最后只好两头都哄了哄了事。
这件事对张晓的刺激挺大,这个弟弟平时一副人畜无害的天真模样,常常逗得大人们眉开眼笑,和自己虽然不亲近,但也没什么矛盾,没想到竟能说出那样一番话,看来是积怨已久了,隐藏得这么深还真不容易,小小年纪不知道脑子里都是些什么东西,想想就令人咋舌。
至于他话里的真假,张晓没有去求证,但出国以后,除了刚开始的一个学期动用了继父给她的信用卡支付生活费外,剩下几年张晓都是自己拼命打工赚钱,生活方面再也不用家里的一分一毫。所以寒暑假她从不回国,一是为了节约机票钱,二是为了有更多的时间工作。
不过这都是前尘往事了,如今经历了末世磨砺的张晓什么都看淡了。
钱留着,五年后也是废纸,揣着信用卡不用,赌着一口气费劲巴拉的打工,只因为一个小屁孩的几句话,简直好笑。别人的看法都是假的,自己活得好才是真的。张晓决定,以后每年都要回国过年,珍惜每一次和母亲相处的平静时光,末世后就没这么舒坦的日子了。
于是,重生的张晓趁着暑假高高兴兴地回国了,见到母亲,难免又是一阵唏嘘,十年的牵肠挂肚啊,任她再坚强也掩饰不了。好在李雅兰并没有多想,只把一切归结于女儿对留学生活的不适应。
至于那个别扭的弟弟,对张晓的回国倒是十二万分的不爽,虽然没有在人前表现出来,背地里却仍然不遗余力地使着坏。面对他的各种攻击,心理年龄大他二十多岁的张晓压根懒得搭理,完全当这小屁孩是空气,有时候被骚扰得烦了,就拿出当年砍丧尸的眼神瞪他一记,这熊孩子就吓得傻了。
楼主 浅夏一眠  发布于 2013-06-29 21:46:00 +0800 CST  
张晓虽然烦这小孩,末世计划里还是给他留了一个位置,谁让他是继父唯一的儿子呢?不看僧面看佛面吧,如果不是继父,自己根本出不了国,哪会知道什么松树谷地下基地?带上他们父子,只当还债了。
除此之外,张晓还有另一层考虑——让继父跟着她们一起去基地,对她的母亲也有好处。这是张晓的经验之谈,有爱人在身边,基地里沉闷到令人发疯的日子会好过很多,毕竟母女关系再亲密,也代替不了夫妻间的关爱与温情。
不过倘若这对父子本身无法免疫末世病毒,就怨不得她了,到时候她是不会手软的。至于母亲,张晓倒不是特别担心,因为她没有被感染,意味着她母亲有百分之九十八点七的几率同样免疫,这是末世病毒的特性之一,后来基地里的科学家说的。
就这样,张晓信心满满地决定了一家人的命运。
只不过此时此刻的她还没有意识到,这一切是多么的一厢情愿。
无论如何,眼下的张晓还是幸福的,重生后的第一个暑假,她在国内家里舒舒服服地待了两个多月,过完农历新年,才告别母亲回到了墨尔本。
……
时光飞逝,一晃又是一年多,张晓迎来了她在澳大利亚的第三个冬天,也迎来了她的又一个生日。
二零零九年七月二日,张晓二十岁了。
最近这段时间,张晓的心情很好,因为姚远马上就要来澳大利亚了,他就读的莫纳什大学七月二十号开学,而他是零九年七月入学的研究生,所以在这个日子之前他肯定会抵达墨尔本。张晓很高兴,尽管这个时候的姚远还不认识她,她也没打定主意到底要不要创造机会提前和他接触,但只要一想到,他们很快就能站在同一座城市里了,张晓心里就乐滋滋的。
带着这份好心情,七月二日这天,张晓开开心心地给自己庆祝了一次生日。
楼主 浅夏一眠  发布于 2013-06-29 22:05:00 +0800 CST  
第五章 末世提前

重生这两年,张晓对这类活动向来能免则免,这次生日聚会也是同居室友首先提议的,她不过顺势答应了,倒让两个室友高兴了老半天。
与张晓合租的室友是两个从江南水乡出来的婉约姑娘,一个叫赵欣妍,一个叫苏宛晴,她们出国前就相互认识,出国后更是发展成了闺中密友,两个丫头都长得清秀可人,性格也十分随和,所以朋友不少。
张晓则恰恰相反,她在墨尔本可以说是孤家寡人,因为她觉得“交朋友”这种事纯属浪费时间,末世一来,所有人际关系重新洗牌,以前的朋友,屁用都没有。所以,她也只和同住屋檐下的这两个女生还算关系尚可,毕竟每天抬头不见低头见,总不好太疏远。
生日这天,所谓的庆祝活动就是跑去唐人街吃饭唱歌,三个大姑娘玩到第二天凌晨五点才堪堪走进家门,一个个困得不行,妆也没卸,澡也没洗,就这么各自回屋,躺倒补觉了。
直到下午三点多,张晓才第一个醒过来。
她首先洗了个澡,把自己拾掇干净,然后去厨房冲了杯咖啡,烤了两片面包,端回书桌前面,像往常一样打开电脑,一边看新闻一边吃东西。
过了没几分钟,张晓突然触电似地从椅子上弹起来,咖啡和面包都被她掀翻在地上,浅灰色的地毯立刻遭了殃,张晓却浑然不觉,只是全身僵硬地盯着电脑屏幕,脸上写满了震惊。
屏幕上是一则当天早上的新闻报道,报道称,昨日夜里十一时左右,澳大利亚遭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流星雨,峰值达到了两百多颗每小时,持续到今日凌晨四点才结束。
报道还说,流星雨的形成一般跟接近地球公转轨道的彗星有关,完全可以提前预测,但这场流星雨事先却毫无征兆,因为地球轨道附近并没有任何彗星出没。更为奇特的是,事后不少国家的天文台纷纷发出消息,表示同一时间他们国家也遭遇了相同程度的流行雨,这些国家几乎遍布欧亚非大陆,也就是说,这场流星雨覆盖了全球大部分区域,覆盖面积达到了匪夷所思的程度。
楼主 浅夏一眠  发布于 2013-06-29 22:19:00 +0800 CST  
@救渡 24楼 2013-06-29 21:26:00
楼主啊,人家要睡觉了,886,明天继续追啊!!加油!!!
-----------------------------
晚安啦~明天再来看 ^^
楼主 浅夏一眠  发布于 2013-06-29 22:23:00 +0800 CST  
这则报道并不起眼,只在首页的角落里有个链接,如果不是张晓对流星之类的字眼特别敏感,根本不会点进去浏览。
张晓将这则新闻反复读了三遍,然后颤抖着点开谷歌,将流星雨的消息输入搜索框,果然得到了一堆相关信息,一条条看下来,张晓通体冰凉。她犹不死心,干脆打开翻译软件,直接去了好几个欧洲、俄罗斯、还有日韩等国的门户网站,最终还是坐实了报道。
如果这时有面镜子,张晓能看到自己的脸色比死人还苍白。
这种全球范围的流星雨,张晓上一世在基地里听人提过很多次了。普通流星雨,观测点最多就是某个国家的某个区域,像这样全世界几乎所有大陆都能观测到的情况历史上只出现过一次——就是为人类拉开末世序幕的那一次。
那场流星雨是澳洲时间二零一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夜里光顾地球的,同样在第二天凌晨结束。不过这个“结束”只是暂时的,十二个小时后,也就是二十九日下午四点左右,第二场流星雨紧随而至,这次只持续了一个多小时,但就在这一个多小时里,流星雨发展成了流星暴,每小时的流量高达上百万颗,不仅如此,在流星暴抵达地球的一瞬间,澳洲全境的通讯网络和电网先后瘫痪,之后再也没能恢复。
其他地方什么情况张晓不清楚,但她记得墨尔本当天晚上就乱了,第二天便成了人间炼狱。
想到这里,张晓冷汗都下来了,莫非自己睡了一觉又穿越了。
她迅速扫了眼电脑右下角显示的时间,二零零九年七月三日,下午三点四十五分,没错啊,明明离末世还有三年时间,怎么就提前遭遇了这场诡异的流星雨呢?难道……末世也提前了?!
张晓只觉得脑子一热,似乎全身的血液都充上了头顶,如果她的推测是真的,这个文明社会就只剩下几个小时的寿命了!这种事,宁可信其有!张晓不敢耽搁,首先想到的便是国内的母亲,她赶紧拨通了家里的电话,接电话的正好是李雅兰。
楼主 浅夏一眠  发布于 2013-06-29 22:38:00 +0800 CST  
“妈,你还好吗?有没有不舒服?叔叔和杨旭呢?他们在哪?有没有生病?”张晓不等母亲说话,自己先连珠炮似的一通发问,她口中的杨旭,就是那个和她没有血缘关系的别扭弟弟。
“我们都很好啊,没人生病。叔叔还在公司,小旭刚刚放暑假,这会应该是和同学打篮球去了吧。晓晓,你这是怎么了?”李雅兰觉得女儿怪怪的。
听到这个答案,张晓稍稍安心,至少家里没有潜在的丧尸,母亲算是暂时安全了吧。
“妈,你听我说,现在全球爆发了传染病,你千万不要出门,家里有什么吃的尽量保存好,赶紧把能装水的都装上,先在家里躲几天。”
“什么传染病?这消息你打哪听来的?”李雅兰莫名其妙。
张晓料到母亲不会轻易相信,可如果连传染病这个理由都不信,她要直接说什么世界末日和丧尸,估计母亲得认为她疯了,更不可能按她说的去做了,张晓只好撒了个谎:“是澳洲政府的官方消息,什么传染病还不清楚,现在查不出病因,这边好多人已经住院了!”
“那你怎么样?有没有生病?现在在哪?安不安全?”这回换李雅兰急了。
“我很好……”感受着母亲的关心,张晓心里一阵难过,可眼下不是伤感的时候,她只得强打精神继续说道:“我在家里很安全,不用担心……妈,千万记得我说的话,你马上去小区超市买点容易储存的食物,罐头、饼干、巧克力、矿泉水什么的,能拿多少就买多少,买了之后立刻回家,哪里都不要去,回家以后就别再出门了。”
其实最好的方法是立刻出城,往人少的地方去,郊区或者农村都是不错的选择,但继父和弟弟都不在家,眼下乱世未显端倪,张晓知道母亲肯定不会接受这个提议,她只得退而求其次,让母亲在家中做好准备,多撑一天是一天,也许将来还有转机,而且她家本来就在市区近郊的地段,一栋两层楼的小别墅,生存几率应当不差。
“可是……国内完全没消息呀,会不会我们这边没事?”李雅兰还是很踌躇。
“妈!他们封锁消息啊!当年非典刚开始的时候不也是这样!等曝光了再采取行动什么都晚了!新闻上说了,这次情况比非典严重得多,医院那边还没有一例治好的病人!”
楼主 浅夏一眠  发布于 2013-06-29 22:51:00 +0800 CST  

楼主:浅夏一眠

字数:37778

发表时间:2013-06-30 02:15:02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3-22 23:42:17 +0800 CST

评论数:6692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