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的 古代的修炼人故事

懷空法師,明代河陽人,在本州廣福院出家,禮大明禪師為師,大明禪師知道他是有大乘根器的人,受具戒後,鼓勵他去參游四方,他到京師各地參方,頗有獲益。

有一日,懷空法師從定安山經過,遇一老人,白髮持杖,笑容可掬的向法師行禮,並請求法師在此住持,自己願永做護法。懷空法師便在此地區擇基地結茅屋而住。懷空法師有大功能,他知道:前所見之白髮老者,乃是當地的土地神也。

懷空法師結茅住修以後,沒有多久,有村民持矛追逐老虎入山,看見懷空法師在山上住,便很歡喜的說:“此山多虎暴,村民不能安住,祈請和尚,示以息災之法。”

懷空法師道:“老虎也是眾生,汝等若屠害它,它自會尋求報復。這樣一來,互相償報,便沒有個止期了。老僧將為你們禳災,可以使虎患平息!”

鄉人們說:“我們鄉野凡夫,唯願老和尚教導。”

懷空法師說:“你們回去,準備法筵道場,施捨大會,我為你們消災息難。”

鄉民走後的當天晚上,有一隻老虎,來到法師茅庵門前,伏地閉目,如求法師消罪的樣子。懷空法師喝責它道:“畜牲!你前世為人,作惡,今生變成虎。一報未滅,更增罪殃,噬食人類,死墜地獄,天不見誅,我為汝等可憐!我將為你等設道場消災。”老虎聽後,慢慢地站起來,望著懷空法師,連連點頭,然後離去。

次日,法師到山下去做法會,會畢還山,見那隻老虎帶來七條虎子,在茅庵前等著,法師把施主所送的齋食,擲給七虎分食。各虎食後,伏臥不動,法師便當場為這七條小虎,作懺悔、祝願,畢,各虎相攜而去,不知所往。

從此以後,此地區永絕虎患,年年豐收。百姓感德,歡喜不已。

當時,張遼大夫,為州牧,派府吏,迎請法師入州,師以病辭。於是,州牧派工匠,來為法師修建寺廟。懷空法師一直終於此廟,世壽82歲。死後火葬時,得舍利子若干。州牧又建塔供奉之。

楼主 额外人_68527  发布于 2016-03-22 10:43:19 +0800 CST  
作者: 羅善
【正見網2016年02月09日】
印表機版 簡體
一、愛國護民的慧休法師代官守城

慧休法師,善大小乘,精戒律,老而彌堅。唐高祖武德年間,劉黑闥作亂,魏州和相州,皆遭殺戮。有一天,傳言賊眾將至,相州城中,大小官民,都棄城離家而逃。只有那些老弱病殘者,留在城內。

慧休法師,那時正在雲門,聞有此事,立刻帶了二十幾位學僧(新收的僧徒),東去相州。

進了相州城,城內已人煙稀少。賊人尚未至,慧休法師,立刻把城門關起來,組織所有的人,共同防守迎敵。他臨時成為負責的有司官。

賊眾探悉城內,已有防守,便引兵他去。四遠道俗,聞知慧休師在城,都來歸附。

當此亂世,人各保命藏身,獨有慧休法師,挺節衛城,實有功於國家和人民。故當時曹公徐世勣(即後來的李勣宰相)特加讚賞,對慧休法師這種勇敢愛國護民的精神,奏請當朝批准,年年支付道糧,供給寺僧。

貞觀九年,唐太宗皇帝,嘉獎其愛國護民,連連下詔,請慧休法師入京。慧休法師,固辭以疾,沒有仰慕名聞利祿之心。道宣律師,為其(慧休)作傳時,年98歲了,體力仍矯健如常。

二、力大無窮的明恭禪師

明恭禪師,是隋朝末年及唐朝初年的人,住在鄭地“會善寺”。

明恭禪師在俗時,是隋文帝的侍衛,當時,隋文帝的侍衛,連他一共有三人,都是大力士,文帝以此為憂,藉故要除去二人;便命司廚的人,做了三個大餅,其中有兩個餅,下有毒餡,叫他們吃。一位吃後,走出廟堂便腹裂而死。明恭食下一餅,卻毫無所覺。並沒有死。以後,由於厭俗之故,便到會善寺出家,剃髮為僧了。

會善寺曾與超化寺爭地,超化寺召來了無賴之徒一百多人,要奪會善寺的秋收。會善寺中的人,都很憂惱。明恭對同道們說:“大家不要害怕,由我來對付他們。”

於是,他去到超化寺內,把大殿上的大鐘取下來,用布把大鐘內的口塞起來,把寺僧十人的飯、大約有六斗飯,統統倒進去,一手如托缽狀,一手取飯來吃。不一會兒.所有的米飯,被他一人食光。他看看寺院中有一塊方石,三十人才能動得,他卻像撿小土塊似的,拿起來遠擲寺外。

超化寺所召請來的那些無賴,見他這樣大的力氣和食量,誰還不怕?一時皆奔逃而散。從此,再也沒有人敢到會善寺來找麻煩了。

隋末賊亂,到處擾掠,賊下書寺內,聲言明日要辦飯食,並要大豬一頭。寺中無人敢說不字,只得依言照辦。

次日,賊眾至,坐下準備用飯,明恭禪師出來對他們說:“我們比賽,看誰吃得最多!”賊眾尚未答言,恭師便把數十大餅鋪開,把豬放在中間裹起來,從一端開始咬吃,不一會兒,風捲殘雲似的把一隻大豬,數十大餅全部吃盡,賊眾驚伏,個個不敢動。

恭師叫他們改邪歸正,在廟顯作護法檀越,賊眾無人敢說一個不字,都依從了。因而,會善寺在隋唐的戰爭中,再無賊兵騷擾過。

(均出自釋煮雲《佛門異記》)
楼主 额外人_68527  发布于 2016-03-22 10:46:00 +0800 CST  

王遠知是南北朝時至隋唐時的道士。南北朝時的南朝陳後主聽說他的名聲,召他入皇宮。隋煬帝還沒當皇帝前、還是晉王的時候,鎮守揚州,派人邀請王遠知相見。王遠知初看一頭白髮,不一會就變成黑髮了。隋煬帝畏懼,把他打發走了。隋煬帝後來下詔求見王遠知,用弟子對老師的禮節對待王遠知(“執弟子禮”),向他諮詢神仙之事。等到隋煬帝巡遊揚州時,王遠知知道隋煬帝不宜遠離京城,就不跟隨隋煬帝了。

唐高祖李淵還沒當皇帝前、地位還很微寒時,王遠知秘密的說李淵是天命所歸。武德年間,秦王李世民與房玄齡平定王世充的時候,他二人穿著便裝微服路過王遠知。王遠知不認識李世民,迎著李世民和房玄齡二人說:“(你們二人)中有聖人,莫非是王爺嗎?”王遠知又說:“(您)方為太平天子,願(您)自愛。”李世民當上皇帝後,要給他官作,王遠知極力的推辭掉了。

有一天,王遠知對他的徒弟潘師正說:“我少年時也有累贅,不能上天。今天我將要走了。”說完,他就沐浴,穿好衣冠,就像平時就寢那樣,無疾而終。有人說他可能有一百二十六歲了。

王遠知對他的兒子王紹業留下遺言說:“你六十五歲時會見到天子,七十歲時會見到女的君主(女皇帝)。”王紹業把父親的遺言上奏了,唐高宗召見了他,嘆息讚賞,給王遠知追加了榮譽稱號。武則天當女皇時又召見了王紹業,都和王遠知說的年份一點不差。

王遠知經歷了南朝陳、隋朝、唐朝3個朝代,總是能預知未來的事。在道德高尚的古代,這樣的高人有很多。

(參考《新唐書 卷二百四 列傳第一百二十九 方技》)
楼主 额外人_68527  发布于 2016-03-22 10:49:00 +0800 CST  
五千年的中華神傳文化,不僅奠定了人類應具有的道德準則與生活規範,同時展現了大千蒼穹多彩的面貌;「天人合一」的宇宙觀,更揭示了天上、人間對應的玄奇。仔細品味這些流傳千古的鄉野傳說與民間佚聞,你會發現,人間的施政管理方針、執掌分工、負責盡職以及賞罰分明的法規,全來源於上天的模式。我們常說,受人點滴之恩,必當湧泉以報,原來神仙犯了錯也得遭受懲罰,降生為人,吃苦受難,以償罪愆哪!而且得當個品德高潔之士,知恩圖報。不信?下面這則民間傳說就是明證:

樂雲鶴和夏平子,兩人從小就是鄉里鄰居,及長又同窗共讀,情同手足,相交莫逆。夏幼年聰穎,十歲就以能文知名於鄰里,而樂也時刻向他虛心求教,夏則與他相互規勸、勖勉不倦。

從此樂雲鶴文思日進,聲名與夏並著,可考運欠佳,每試必敗、連戰皆北。沒多久,夏平子身染疫病一命嗚呼,但家貧無法安葬,此時,樂竭盡所能幫忙辦妥後事。夏身後所遺下的寡妻、幼子,樂每每按時接濟,只要有額外的升斗收入,必一分為二,兩家均攤。就這樣,夏的妻與子依賴樂過活。於是,當地的士大夫們越加的讚佩樂的義舉賢名。

樂家本身恆產無多,又代好友照顧家口,因此家計日窘、瀕臨斷炊,不由得浩嘆道:「文章蓋世如夏平子,尚且碌碌一生而死,何況才思平庸如我!人生富貴須及時,如此終年勞累憂戚的過日子,弄不好比那些短命的狗馬牲畜還早走,那就枉來世間一趟了!不如儘早另謀他圖才是。」

於是從此絕意仕途,改行經商。才操業半年就大有起色,家境小康。一天,到金陵接洽生意,住宿旅舍,見一人身材頎長偉岸,筋骨隆起,在自己飯桌四周彷徨逡巡,臉色黯淡,滿面愁容。樂問:「想吃東西是嗎?」那人卻不發一語。於是樂招呼他坐下,把面前的食物推讓給他吃,這人真是餓壞了,立即手抓嘴塞、狼吞虎咽,頃刻已盡;樂又叫跑堂的送來雙人份的飲食、飯量,馬上又吃光;於是,樂命旅館主人割下個大豬蹄膀紅燒,再弄些炊熟的大餅堆在他面前,如此又吃盡數人份,方才酒足飯飽起身致謝,說:「三年以來,從沒這樣飽餐過。」

樂詢問他說:「看你外表固然是個壯士,奈何漂泊流落至此?」回答說:「有罪受罰遭天譴,不可與外人道也。」問他住家裡居在何處?回說:「陸路無屋住,水上無舟行的到處流浪。清早由此一村落出發,薄暮到達另一處城郭落腳,長年也就如此了。」

樂雲鶴生意談妥後,收拾行囊,退了館舍,整裝欲行,那壯士跟前跟後,戀戀不去,樂一再辭謝他,請他離去,他卻告知:「此去,君將有大難,我不忍心坐視不管而忘卻您那一飯之德。」樂頗感訝異,於是偕他同行。途中幾次邀約他共餐果腹,他都極力推辭,說:「我一年僅吃數餐而已。」樂雲鶴益發覺得他是個奇人怪士了。

次日雇艘客舟渡江,舟至江心忽然狂風大作、波浪滔天,頃刻間,全船上的人與貨盡皆翻覆,樂與其他人悉數沒入江中。過會兒風止浪平,只見那壯士背負著樂雲鶴踏水而出,登上客舟,馬上又破浪而去。不久,手中挽著一空船而至,扶著樂進入,並囑咐他臥船守護、靜養。

然後再次躍入江中,以兩臂挾出沉落江底的貨物而出,丟入客舟中,接著再入江再挾貨,如此數入數出,失物盡得,列貨滿舟。樂再拜致謝,曰:「您對我有再生之恩也就夠了,哪還敢奢望合浦珠還呢?可您都給辦到了!」檢視貨財一樣不少,越發驚喜他是個神人。

諸事處理完畢,放舟欲行,其人前來告退,樂苦苦挽留不放,由於盛情難卻,於是壯士答應與樂同心協力共同運貨回返。樂喜極而笑,說:「經歷這一場災厄,我不僅靠你撿回一命,而且,財物賴你得以保全毫無損失,僅只遺失一支金簪而已,太不可思議啦!」其人一聽,馬上起身想再去尋找,樂後悔失言剛想勸阻,只見他已經沒入水中不見蹤影。樂驚愕良久,正不知所措,忽然見那壯士從水中含笑而出,把手中的一支金簪遞過來,對他說:「幸不辱命。」親眼目睹這一幕的人,沒有不驚奇駭異的。

樂與壯士同歸,朝夕相處、日夜共寢。其人每過十幾天方吃一頓飯,可吃時,食量之巨大,簡直駭人聽聞。一日,又來告別,樂依然挽留如故,此時剛好白晝,卻變天了,悶熱晦暗、大雨欲來、雷聲隱聞。樂岔開話題曰:「身入雲間不知是何狀態?而雷又是何物?倘若能有機會到天上瞄他一眼,這疑問就能解開了,是吧?」其人笑曰:「君欲作雲中遨遊,一探天上宮闕是嗎?」

不多久,樂忽然感到極度疲乏,於是伏在床榻上假寐一番,既醒,卻覺得自己身軀搖搖然不像在榻上。睜眼一瞅,赫然發現身處雲氣之中,周身被潔白如棉絮似的雲朵兒包圍簇擁。嚇得一驚而起,可腳下踩不著地,昏眩搖晃一如乘舟暈船狀態;抬頭仰視,滿天星斗近在眉目間,於是懷疑自己正做著夢。

仔細審視眼前,那些星星點綴在天上,就如蓮蓬中的蓮實、蓮子一般,觸手可及。大者如瓮,次些如盆,小的如杯盂。以手搖撼,大者堅固牢不可動,再試試小的,稍可動搖,沒那麼牢靠,似乎可以摘得下來。於是用力的摘下其中之一藏入袖中。接著撥開雲霧往下一看,則銀河如帶、穹宇蒼茫而城郭如豆。

錯愕間,猛然想起倘若一失足,此身何處再得!正驚惶間,忽見二龍,夭矯翻騰,駕著一輛幔車疾馳而來,龍尾一掉頭,那車有如牛鞭鳴響般的停住。車上有個貯水容器,直徑大得用人手合圍都得數丈,盛了滿滿的水,有數十人,以器掬水,遍灑雲間。

眾人正忙亂間,忽然低頭髮現了樂雲鶴,都感到奇怪,樂趁此機會瞧瞧是否有同行之人,這才知道原來壯士依然陪伴身旁,並未遠離。壯士大聲告訴眾人:「是吾友也,莫驚!」然後取來一器給樂,讓他潑灑。其時正逢樂雲鶴家當地苦旱,於是樂接過器皿,排開雲霧,約略對準故鄉方向,盡情傾注。

停了會兒,壯士告訴樂說:「我本是個雷曹(雷官、雷神),前些時候執行勤務時,行雨數量有誤,被罰貶謫紅塵三載,今天期限已滿,請從此別過。」接著拿過駕車的繩索萬尺來長,讓樂握住末端緣繩而下。樂一看,危險至極,大驚失色,其人笑言:「無妨!無妨!莫怕!莫怕!」樂如其言照做,只感覺全身飄飄然瞬間及地,睜眼一看,則身處故居村外,抬頭再看,那車繩漸漸收入雲中,不可見矣。此時天象,久旱無雨,十里外,雨是下了,可積水僅一指來深,獨獨樂雲鶴故里,雨水豐沛,溝壑渠道條條皆滿。

回家之後,伸手掏掏袖中,從雲中摘來的那顆小星仍在,拿出放置書案上,黯黝如石。入夜,則此星光明煥發,映照四壁,因此越發的寶貝它,視為家傳珍寶。每來佳客,就拿出來照明,設宴歡飲。拿眼正視它,則光芒耀眼,條條射目,眼都睜不開。

一夜,樂妻正坐對著星石,手裡握著長發梳理,忽見星光漸次縮減如螢火,而且離開書案,流動橫飛,樂妻察覺,驚詫異常,正張嘴欲喊,卻不知咋地,那塊星石轉瞬間已落入自己微張的口中,使勁咳之仍然不出,接下來,竟然發現已順著喉管吞下肚子裡去了。樂妻愕然,大感恐慌,奔告樂雲鶴,樂亦驚覺神奇。

當晚樂睡下之後,就夢見故友夏平子來了,對他說:「我本天上的少微星是也。你對我一家的恩德,念茲在茲,衷心不忘。此次又承蒙你自天上把我摘取帶回,可謂深有緣分,所以今生投胎作為你的子嗣,以報答你的大恩大德。」

樂年已三十尚無後嗣、兒女,得此夢甚喜且信。自此樂妻真的懷了身孕,等足月生產時,果然光耀滿室,一如往昔星石在几案時一般,因此取名星兒。這樂星兒自幼機警異常,讀書過目不忘,十六歲,及進士第。

從這則傳說中,我們可以感受到,樂、夏倆人的隆情高誼,可以媲美古代俞伯牙與鍾子期。這裡報恩的不止人世間受天譴的那個雷曹的一飯之恩,還連帶牽扯出夏平子報答樂雲鶴養家活口的感人事跡。同時這裡邊還給我們提出了一個問題:夏平子短暫的一生,在樂雲鶴眼裡是庸碌不堪的,可他的生命卻是來自天上的少微星!由此推演,平凡如夏平子都是來自天上的生命,那麼這滾滾紅塵中的芸芸眾生,有可能都來源於天上,卻不知何故都掉到這兒來遭難受罪,也許跟雷曹一樣犯錯,或者如何如何啦……嗯!這點上有不少發揮思考與想像的空間,是一個值得深思與琢磨的有趣問題哪!
楼主 额外人_68527  发布于 2016-03-22 10:51:00 +0800 CST  
浙東有一個金華府,共分金華、蘭溪、湯溪、永康、武義、義烏、東陽、浦江八縣,掌管這八縣雲雨布施的龍,就叫做「金華老龍」。

在許多年前,有一段時間,天上的玉皇大帝很厭惡這八縣的人,因為他們都不知好歹、不講節儉,竟然用米穀養豬,(此風至今依舊,所以金華出產的火腿,最為著名)糟蹋白米。決定要罰此地大旱三年,旱得農收顆粒無存,給八縣人一個大大的教訓。

這個消息被金華老龍知道了,出於慈悲心,想要挽救這地方的生靈免於塗炭。於是它瞞著玉皇大帝,暗中噴出厚厚的雲、吐著濃濃的霧,遮蔽了太陽照射的威力;有時還偷偷的落下無數紛飛的細雨來默默的滋潤稻作。這樣一來,這八縣內不但沒旱災,反而農作物的收成,比往年還要豐稔。

依八縣的習俗,每到年末的「年三十夜」,家家戶戶都要準備雞鴨、豬頭、米飯等等三牲、五禮「祭天」,叫做「謝年」,也有稱作「還年福」。這年,金華老龍怕玉帝發覺它私放雲雨的事,便在前幾天晚上,向金華府的太爺託了一個夢:叫太爺通知這八縣的老百姓,本年度的「三十夜」里,大家都用「清水」謝年,表示年頭兒不好,民不聊生。

百姓看到太爺的告示,全都不解,哪裡肯聽?都說今年這般好收成,還說民間窮困,用清水來謝年,那不是叫我們睜眼說瞎話嗎?怎麼能扯謊呢?太不像話了,太過意不去了。當然大家都不知道金華老龍違命私布雲雨的緣由,所以謝年的禮物,一如往年時的豐盛。

祭天時,八縣百姓所供的牲禮中,五花八門,山珍海味,啥都有。那濃郁的米飯味、魚肉香,騰空而起,直達天庭,對著玉皇大帝撲鼻而來。玉帝聞得奇了,便差「值日星君」下來查訪,探得是金華老龍作弊,一念之差,動了婦人之仁,私布雲雨,觸犯天條,罪該問斬。便大發雷霆,於正月十五的晚上,將金華老龍斬為兩段,身首異處。可憐鮮血飛濺,八縣地方,下了三天紅雨。

太爺得知老龍受斬,便貼出諭示告知原委、痛罵百姓不聽話,至此人們才知鑄成大錯,哀傷痛悔至極。所以就於每年正月十五夜,為「金華老龍」鬧燈,表示把它的龍頭、龍尾仍舊接攏,以報恩德。所以現在金華八縣地方,「元宵節」都有鬧龍燈的風俗。
楼主 额外人_68527  发布于 2016-03-22 10:52:00 +0800 CST  
從古至今,上至帝王將相,下至黎民百姓,都希望長生不老。因此古代尋訪丹藥、仙草的傳說在民間流傳的並不少。千百年來,人們不斷的在問:世間真的有「不死草」嗎?可是又有多少人見到了呢?梁孝元帝蕭繹所著的《金樓子》一書中就詳細記述了這種神秘的「草」。

傳說宇宙中的四大部洲之一的東勝神洲的山巔上長有不死草,形狀像開紫紅色小花的菰草的幼苗。如果人已經死了,用這種草覆蓋在身上,人馬上就能起死回生。

秦始皇時,皇家花園中有許多屈死的人。有一種類似烏鴉的鳥每每銜此草從花園上空飛過,這種草掉在死者身上後,死者即刻復活。秦始皇派人就此事詢問當時隱居在北郭、後成仙的鬼谷子。鬼谷子告訴來者:「這種草叫不死之草,生長在東海稟洲高山上的瓊田中。」秦始皇聽了鬼谷子的話後,就派遣方士徐福到東海尋找不死草以及傳說中的仙藥「一寸葚」。

徐福在茫茫東海中只找到了一種扶桑樹,其樹長千丈,兩樹同根而生,因其相互倚靠,故名「扶桑樹」。據說,仙人吃了扶桑樹的果實,就會全身發出金光,可在天空中自由飛翔。

不過,秦始皇最終並沒有找到仙藥,也沒有長生不老,這大概是因為不死草乃是仙家之物,只能是有緣之人才能見到吧。人世間真正通向「不死「之路的唯一途徑就只有修煉。
楼主 额外人_68527  发布于 2016-03-22 10:53:00 +0800 CST  


在我國古代民間傳說中,有個打鬼除邪的英雄叫鍾馗,他每走到一個地方,都專門懲治那裡的妖魔鬼怪,為老百姓剷除禍害。日子長了,惡魔厲鬼們,無不害怕他。老百姓卻對他非常敬信,虔誠的供奉他。

原來這個鐘馗,本是唐德宗年間陝西終南山的秀才。他長得豹頭環眼,鐵面虬須,大耳闊嘴,奇醜無比。但他秉性剛強,為人正派,知書達禮,才學出眾,當時就很受鄰里器重。

那一年春季,京城長安將舉行大考。主考官是當時名揚天下的大文豪、大學問家韓愈,副主考官為大學士陸贄。韓、陸二人,不僅自己學識淵博,而且都禮賢下士,格外珍惜人才。這次,聽說他倆當主考,朝廷內外不少人,曾私下議論說:“此乃國朝之幸運!這回定能選拔有真才實學的人了!”

鍾馗在鄉里聞說京城開科,又是韓愈做主考大人,心中也非常高興。一日,他匆匆打點行裝,告別親友,起身前往京都趕考。臨行時,鄉親們還一再祝願他:高中科甲,衣錦還鄉。鍾馗自己也滿懷信心。

到了京城,那裡早已雲集了四方應考的舉子上千人。其中一些富豪子弟,見鍾馗衣衫破舊,像貌醜陋,紛紛譏笑他。鍾馗也全然不把他們放在眼裡,心想:你們憑衣貌看人,瞧不起我,我不氣恨你們。

正式開考那天,主考大人韓愈、陸贄,很早來到考場,見過了全體考生。他倆興致很高,一心希望著通過這次會試(全國進士考試),能夠發現和選拔一批賢才,好為振興國家朝廷效力。事前,韓、陸二人曾經不辭辛苦,為考試做了一番周密的準備工作;而且他倆還摒棄了舊日考官那種營私舞弊、行賄受賄的壞風氣,凡有暗中送禮的,都一概頂了回去。

上午辰時(約為九時左右)許,試題發下來了,考場上立刻變得鴉雀無聲。鍾馗胸有成竹地展題一看,不由地笑了,原來這題他竟全在他的掌握之中。於是,他提起筆來一揮而就;答罷,欣然自得,第一個邁步走出考場。出門時,他回過頭來向場內掃視了一眼,發現有幾個平素譏笑他的富家子弟,正抓耳撓腮,無從下筆,便報之輕微的一笑。

當天晚上,鴻臚寺(負責禮賓的官府)館閣內燈火通明,主考官韓愈、陸贄正端坐在燈下,聚精會神地批點試卷。韓愈一邊批閱,一邊不住地唉聲嘆氣,他將手中的考卷看來看去,總感覺不中意:有的文章庸俗無聊,信口胡謅;有的雖然有點文采,但內容卻空空洞洞。忽然,一份署名“鍾馗"的考卷,引起了他的興趣。讀著,讀著,韓愈不禁失口驚嘆:“奇才呀!奇才!此文做得甚妙!”他急忙喚過陸贄,一同再看,陸贄也稱讚不絕。二人看了又看,贊了又贊,愛不釋手,當即決定選鍾馗為進士第一名。接著,又將選中的三十名進士,一齊上報德宗皇帝,等候傳旨殿試(皇帝親自出題考試)。

殿試的日期很快就決定了。那日五更時分,皇宮內外鐘鼓齊鳴,武士林列,眾大臣紛紛步入大殿。韓愈和陸贄相隨上朝,一路上他們興高采烈地談論著鍾馗的詩文,為這次會試選中了這樣的奇才,而相互道賀。

殿試開始了。德宗皇帝升朝坐在金鑾殿上,鍾馗等三十名貢士(即進士)俯伏在階下,聽候招宣。不一會兒,鴻臚寺正卿(執掌朝祭禮儀的官員)高聲宣唱道:“宣貢士第一名鍾馗上殿。”鍾馗聽了站起身來,跟著引見官,進入大殿,俯身跪在了地上,等侯德宗提問。

卻說德宗皇帝這邊早將鍾馗細細打量過一番,發現他衣冠不整,像貌奇醜,心中甚是不悅,便道:“此人醜惡異常,如何做得了狀元?”
韓愈聞言,忙出班奏道:“臣觀此人詩賦文章,句句琳琅,段段錦繡,實為奇才。陛下切不可因人棄才呀!臣以為人之優劣,並不在貌。昔日晏嬰雖身高不過三尺,卻做了齊國的丞相;周昌說話口吃,卻是輔助漢朝的名臣。然而,孔聖人曾經以貌取人,結果失去了賢才子羽……”

德宗聽罷,說道:“卿(皇帝對臣下的稱呼)言之有理。但想我先祖太宗皇帝時,曾開文學館,選天下十八英華為學士。至今,那‘十八學士登瀛州都’被傳為美談。今若以此人為狀元,恐四海之內皆笑朕不識人才啊!”

韓愈又道:“臣以為鍾馗貌雖丑,可才學精深過人,陛下若選了他,正是為以才取人樹立了典範。天下不僅不會恥笑陛下,反倒會讚頌陛下。”

德宗聽後,陷入了沉思。

未料到這時,班部中閃出宰相盧杞,奏道:“陛下,依臣之見,狀元郎必須品貌兼優!而此人奇醜無比,實不該為狀元。再說,此次會試得中三十名貢士,料也不缺才子,何不另選一人?哪裡還用得著陛下這般勞神費心呢!”

說話的盧杞本是朝中有名的奸臣,他平日裡依仗權勢,親小人,害忠良,作惡多端。因為他長得藍面紅髮,所以人們在背地裡都罵他“藍面鬼”。鍾馗聽了盧杞這番言語,勃然大怒,猛地直起身來,指著他的鼻子說道:“人言盧杞是藍面奸臣,今日看來果然不假!我鍾馗生來剛烈,豈肯怕你這‘藍面鬼’不成?”說罷,跳起來,揪住盧杞衣領,奪過他的手中朝笏(大臣上朝時拿的手板)照頭便打。盧杞抱頭呼救,金鑾殿的朝儀,傾刻亂作一團。

唐德宗見此情景,頓時大怒,大聲喝令武士:將鍾馗拿下。武士們蜂擁而上,正待捉拿,鍾馗早已氣得七竅生煙,竟伸手拔出身旁站殿將軍腰間的寶劍,自刎而死。這一舉動,把個德宗皇帝驚得目瞪口呆,眾官員也都嚇得面如土色。

朝堂上的紛亂,剛剛平息,韓愈、陸贄便義憤填膺地同時出班奏道: “陛下,盧杞身為宰相,不能憐才,反而害才,實屬罪過!他說鍾馗醜陋做不得狀元,他自己被稱為‘藍面鬼’,又怎能做得宰相呢?今日之事,若不加追究,必為天下抱怨!”

唐德宗方才受了一番驚嚇,對盧杞自有一肚子怨恨。於是,下令將他貶官嶺外(今廣東省一帶),以治他嫉妒之罪。

鍾馗死後,人們對他產生敬仰和懷念,把他奉為神靈。據說天上的玉皇大帝,見他不避邪惡,勇義雙全,便封他做了“驅魔大神”,派他遍行天下,斬除妖邪。於是,有關鍾馗打鬼的故事,便越傳越多,越傳越廣。

這就是鍾馗驅捉鬼,剷除奸佞的由來。


楼主 额外人_68527  发布于 2016-03-22 10:56:00 +0800 CST  

很久很久以前,在山東的一個村子的南頭有一個大灣,大灣的北面有一座小山似的大土堆,土堆上有一座道觀,道觀里住著一個老道長。這是最炎熱的六月里的一個晚上,老道長站在院子裡最高處乘涼。大灣的水面上突然竄上來一個兇惡鬼怪,臉象癩蛤蟆,身子象人形,這就是這裡的人們傳說的兇惡的吃人的蛤蟆人。蛤蟆人尖聲唱著:「饞死了,饞死了,明天四個耳朵的來餵我!」老道長知道兇惡的蛤蟆人明天要吃人了,他下決心要救下這個四個耳朵的人。

第二天,老道長為了救四個耳朵的人,一直守侯在大灣旁邊。中午了,天象下火,炎熱炎熱的。這時,從北邊走來一個頭頂著提鍋當做太陽帽的人。提鍋,山東人炒菜的鍋,鍋的兩邊有兩個提手,山東人叫鍋耳朵。老道長一看,這個頂著提鍋的人就是四個耳朵的人。四個耳朵的人來到大灣旁邊,可能是天太熱的緣故,放下提鍋就要跳到灣里洗澡。老道長急忙上來阻攔,就是不讓四個耳朵的人到灣里洗澡,氣的四個耳朵的人把老道長推倒在地,又狠狠的踢上一腳,頭上戴上提鍋,揚長而去。

人啊,就是在迷中,救他他也不知道,反而恩將仇報。不管怎麼樣,老道長救了四個耳朵的人心裡很欣慰,這天夜裡睡的很甜很甜的。

兇惡的蛤蟆人沒吃到人急了,知道這是老道長乾的,氣的夜裡撈了很多泥巴,狠很的甩在了老道長的屋門上。老道長早晨起來開門,費了好大勁才開開。

後來,老道長除掉了這個兇惡的吃人的蛤蟆人。
楼主 额外人_68527  发布于 2016-03-22 11:00:00 +0800 CST  
遠古時,在須彌山外的青澗洞裡,住著青黃二條孿生龍,它們嫉惡如仇,常常與那作惡人間的東海之濱的「魍魎」作戰。

有一年,人間大旱,山神土地紛紛告急天界,如來佛知道兩條龍深諳人間世道,便差青黃二龍來到人間。

不久,青黃二龍便查知,原來是「魍魎」二妖又在人間作怪,它讓魔子魔孫分散到人間,到處放火。又使魔力讓每個人心裡藏一種「癘火」,互相作惡,攪亂人間清涼世界,於是很多人都崇拜它跟隨它。

青黃二龍決心替人類除去惡魔,重整人間正道。他們化裝成二個出家人,以治病療邪為名去除人的惡念心疾。

由於受「魍魎」的毒害,當時的人普遍患了一種叫「魘」的病,只有暗算別人,或做一些損害別人有利自己的事才暫時緩解這種病痛帶來的痛苦。化裝成和尚的青黃二龍,便讓人們服一些仇砂、珍珠、海澡之類,教人們念一種驅除「癘火」的咒訣,經過這種調治,很多人恢復了良性,解除了痛苦。一傳十,十傳百,人們奔走相告,三個月後,便有成千上萬的人依此法而過上了正常人的生活,人們也紛紛傳說來了二位活神仙。

居住在東海之濱的「魍魎」,聽說有人破了它們的法術,於是便派手下二員得力幹將,鱷魚精和蛤蟆精來探聽虛實。那蛤蟆精一肚子壞水,詭計多端,它說服頭腦簡單而又兇悍的鱷魚精扮成二個前去療疾的病人,混在一群人裡面來到和尚居住的地方。已有千年道行的蛤蟆精遠遠望去,在一片樹陰下,兩位和尚頭上放出青黃兩道光,直通太虛,知道對方來頭不小,於是心生一計,它告訴鱷魚精這是倆個小毛神,不必放在心上,讓鱷魚精坐那歇息,它一個人便可以去手到擒來把倆個小毛神抓回去進見主子。鱷魚精一聽大怒,這便宜不叫你蛤蟆精一個人揀了嗎?於是現了原神,張開鍘刀般的大嘴直撲兩個和尚而來。

兩位和尚早知是兩個妖精來了,也不動聲色,見鱷魚精忽現原神直撲過來,其中一位手中打出一個彈子大小的龍珠,對準鱷魚精,只一下便把它打翻在地。鱷魚精見識不妙正要翻身逃跑,另一個和尚手一翻,便把它抓個腦漿崩裂。蛤蟆精卻趁此機會駕一陣風急忙跑回東海之濱,告訴「魍魎」是青黃二龍。

「魍魎」大怒,親點魔兵五萬前來挑戰,青黃二龍讓人吩囑所有醫好的人們,隱藏起來千萬不要出來,於是駕雲布陣,在空中迎戰「魍魎」。青黃二龍各施法力,與魔兵大戰了七天七夜。「魍魎」二妖眼見自己的魔兵越來越少,不甘失敗,於是商量了一個歹毒的主意,「魍魎」二妖各施魔法招集所有死心踏地跟隨它們的人,由自已駕馭分南北排成兩條長蛇陣。遠遠望去妖霧繚繞,像盤踞在大地上的兩條滾滾噴火的巨龍,緩緩向中間擠來,所過之處,萬物皆為焦土,要把青黃二龍和掙脫它控制的人一齊滅掉。

青黃二龍已經和魔兵苦戰幾天幾夜,身疲力竭,當他們看到「魍魎」妄圖毀掉自已救出的人時,決心保護他們。於是他們不顧安危,化成青黃兩條冰涼的大河,分別迎著兩條火龍而去。當它們與「火龍」接觸時,死心踏地的人與魔子魔孫紛紛被巨大的旋渦捲入河中,又經過三天三夜,終於把兩條「火龍」趕出一千多里外,用他們巨大的身軀漸漸地把「火龍」壓在身體之下,最後,兩條龍傷失了元氣,漸漸嵌入地下,形成了現在的長江與黃河。

直到今天,長江和黃河兩岸的炎黃子孫,仍靠兩條大江大河養育生生不息地繁衍著。

楼主 额外人_68527  发布于 2016-03-22 11:02:00 +0800 CST  
有一年,山東的巧匠魯班,帶著他的小妹,到杭州來。他們在錢塘門邊租了兩間鋪面,掛出了「山東魯氏,鐵木石作」的牌子。牌子剛剛掛出,上門來拜師的就踏破了門坎,魯班挑挑揀揀,選了一百八十個心靈手巧的年輕後生,收留下來做徒弟。

魯班哥妹的手藝真是巧極了,可謂鬼斧神工:鑿成的石狗會管門,雕出的木貓會捉老鼠。一百八十個徒弟經他們一指點,個個很快都成了高手。

一天,魯班哥妹正在細心給徒弟們授藝,忽然一陣黑風颳過,頓時天上烏雲亂翻,原來有一個黑魚精到人間來作祟啦。黑魚精一頭鑽到西湖中央,一個三百六十丈的深潭。它在深潭裡吹吹氣,杭州便滿城魚腥臭;它在深潭裡噴噴水,北山南山便下暴雨。就在這一天,湖邊的楊柳折斷了,花朵凋謝了,大水不斷上漲。

魯班哥妹帶著一百八十個徒弟,一齊爬上了寶石山。他們朝山下望望,只見前面一片汪洋,全城的房屋都浸泡在水裡,男女老少都逃到了西湖四周的山頭上。湖中央,轉動著一個巨大的漩渦,漩渦當中翹起一隻很闊很闊的魚嘴巴,魚嘴巴越翹越高,慢慢的露出整個大魚頭,魚頭往上一挺,驀地飛起一朵烏雲,升到天上。烏雲飄呀飄呀,飄到寶石頂上,慢慢落下來,裡面鑽出了一個又黑又丑的後生。

丑後生滾動圓鼓鼓的鬥雞眼珠,盯上了魯妹,要魯妹嫁給它,若不從,就要再漲大水漫山崗。

魯妹就說:「嫁你不急,讓阿哥替我辦樣嫁妝。」「高高山上高高岩,我要叫阿哥把它鑿成一隻大香爐。」

丑後生同意了。魯班說:「東是水,西是水,怎麼辦呢?你先把大水落下去,我才好動手。」

丑後生張開爛嘴巴一吸,滿城的大水竟飛了起來,倒灌進它的肚皮里去了。

水退後,躲避在四周山上的百姓便都回家去了,魯班師徒便爬上那倒掛著的懸崖。魯班掄起大榔頭,在懸崖上砸下第一錘,他那一百八十個徒弟,跟著砸了一百八十錘。只聽「轟隆」一聲巨響,懸崖翻下來了。從此以後,西湖邊的寶石山上便留下了一堵峭壁。

懸崖真大呀,怎麼把它鑿成滾圓滾圓的石香爐呢?魯班朝湖心的深潭掃了一眼,估摸好大小,就捏根長繩子,站在懸崖當中,叫妹妹拉緊繩子的另一頭,「啪嗒啪嗒」繞著自已跑了一周,魯妹的腳印子便在懸崖上畫了一個圓圈圈。魯班先鑿了大樣,一百八十個徒弟按著樣子鑿。鑿一天,又一天,一共鑿了七七四十九天,懸崖不見啦,變成一隻頂大頂大石香爐。圓鼓鼓的香爐底下,有三隻倒豎葫蘆形的尖腳;每個尖腳上,都有個三面透光的圓洞洞。

大石香爐鑿成了,魯班就朝丑後生說:「你看,你看,我妹妹的嫁妝已辦好,現在就請你搬下湖,然後再來抬花轎。」

丑後生一個轉身就往山下跑,它捲起的旋風,竟把那麼大的一個石香爐咕碌碌吸在後面滾。丑後生跑呀跑呀,跑到湖中央,變成黑魚,鑽進深潭;石香爐滾呀滾呀,滾到湖中央,在深潭旁邊的斜面一滑,一下子倒扣過來,把深潭罩得嚴嚴實實,不留一絲縫隙。

黑魚精被罩在石香爐下面,悶得透不過氣來;往上頂頂,石香爐紋絲不動;想刮一陣風,又轉不開身子,沒辦法,只好死命往下鑽。它越往下鑽,石香爐就越往下陷。

黑魚精終於被悶死在湖底了,石香爐也陷在湖底的爛泥里,只在湖面露出三隻葫蘆形的腳。

從此,西湖便留下了一個奇妙的景觀:每年中秋節的夜晚,人們划船到湖中央,在爐腳上那三面透光的圓洞洞裡點燭火;燭光映在湖裡,就現出了好幾個月影。後來這地方便被百姓叫做「三潭印月」。
楼主 额外人_68527  发布于 2016-03-22 11:03:00 +0800 CST  
大家都知道在中國有個天津城,可知道天津城也叫做算盤城的就不多了。天津城牆東西長,南北短,儼然是一隻大算盤。

天津的算盤城是怎麼來的呢?這裡有一個故事。

傳說明朝的劉伯溫在北京修了里九外七的都城以後,看到北京三面環山,惟獨南側一馬平川,好象營門大敞;又看到天津地處九河下梢,是個水陸要衝,鹽糧集散之地,正好拱衛京門,便決定在這裡也築一座城。

劉伯溫帶領一批人在天津實地查勘多日,對這裡的地理位置十分滿意。可是提到築城,有一件事叫他十分為難,那就是當時國庫空虛,實在拿不出這麼多錢來。

這天夜裡,已經鼓打三更,劉伯溫心事重重,輾轉不能入睡,便披衣出門,向外面悄然走去。走來走去,就走到了三岔河口以南的這個地方。

這時候,夜深人靜,萬籟俱寂,劉伯溫心裡靜極了,靜到一定程度,便有了一種與大自然渾然一體的意境,就在這時候奇蹟發生了。

劉伯溫突然看到前邊不遠處有個頂天立地的巨人,背朝他坐在地上。這人坐在地上也足有兩三丈高,頭上金盔,身上金甲,閃閃發光,原來是一個金甲神!

劉伯溫看罷大吃一驚,本想轉身退避,又一思忖:這位天神三更半夜坐在此處,定有用意,我倒要弄個明白。於是,他放輕腳步,圍著金甲神繞了一圈兒,看了個仔細。只見這金甲神左手托金鼓,右手擎算盤,坐在那裡坦然自若,不發一語。劉伯溫正詫異之間,金甲神忽地化作一縷輕煙,眨眼間便無影無蹤了。

劉伯溫驚異之中,似有所悟。

第二天,劉伯溫即命人在金甲神打坐的地方挖掘。挖著挖著,鐵掀碰到了一件硬東西上,當的一聲。劉伯溫叫大家小心,不可損傷挖著的東西。不一會兒,在東西南北四個角上各挖到一塊二尺見方的金磚。

這下建城有資金了,劉伯溫大喜。他下令在金甲神打坐的地方,蓋起一座三層高的鼓樓,樓開四門,名為:「拱北」、「定南」、「鎮東」、「安西」。接著以鼓樓為中心,在四周照著金甲神擎的算盤模樣,建築了一座長方形的城垣,城東西長五百零四丈,南北長三百二十四丈,城周總長九里十八步,恰恰似一隻巨大的算盤。又以鼓樓為中心,辟街四條,街的兩端,一抵鼓樓,一抵城門。這就是後來的天津城。
楼主 额外人_68527  发布于 2016-03-22 11:05:00 +0800 CST  
傳說,龍王住在錢塘江里,有一段時間不知甚麼原因,他性情非常暴躁,把潮水弄得漲落沒有定時,沿江兩岸的田地常常被淹沒,害得人們成天提心弔膽地過日子。

那時,江邊住着一戶漁民,夫妻倆帶着一個兒子六和。六和五歲的那一年,他爸在江上打魚翻了船,去世了。

沒有漁船打不成魚,從此六和一家的生活更加窘迫了。娘兒倆用兩支竹竽,上面各拴上個小圓網,趁潮來的時候,娘倆赤着腳跑在潮頭前面撈潮頭魚。撈潮頭魚是很危險的,跑得稍慢一步就會叫潮水捲去。娘兒倆為了生活,又不得不冒這個險。

有一天,娘兒倆正在撈魚的時候,潮水來得特別快,六和看看勢頭不妙,牽住娘的手拔腳飛跑,可是已經來不及了,一個浪頭打來,把他娘捲進了大海。

六和沒有了娘,更是孤苦伶仃、無依無靠了。六和盡他的力氣把江邊小山上大大小小的石塊搬下來,使勁地丟進江里去。他想用石塊把錢塘江填滿,不讓潮水再橫衝直撞,危害人及莊稼。

水晶宮裡的屋頂和門窗,被六和丟的石塊砸了許多窟窿,石塊在水晶宮前的台階上堆成一座小山,快把大門堵死了。龍王見狀走到水晶宮門口張望,不料又被六和丟下的石塊砸在頭上,把他的一隻龍角砸歪了,後腦勺上腫起一個大疙瘩。

六和在江邊往江心丟着石塊,一天,兩天……整整丟了七七四十九天。這天正好是八月十八,他忽然聽到了「轟隆隆」的聲音自遠而近,錢塘江潮水涌過來了。潮頭上站着個蟹將軍,領着一隊彎腰曲背的蝦兵,後面黃羅傘下罩着龍王。不一會,龍王來到了六和面前,說:

「小孩子,不要丟石塊,說一說你為甚麼往江中扔石塊?」

六和就將自己母親及百姓受潮水危害的事,及自己準備如何清除這些災害的事說了一遍,龍王聽后很受感動,心裡也很慚愧,便問六和有甚麼要求?

六和說:「第一件,馬上把所有淹死的正直善良的百姓送回來;第二件,從今以後不要亂漲大潮,以免危害善良百姓的莊稼,潮水只許規規矩矩順着河道走,漲到小山這裡為止。」

龍王馬上把六和娘及其他被捲走的善良百姓送了上來,六和多快活啊!娘兒倆高高興興地回家去了。

從那時起,錢塘江的潮水便小了許多 ,而且漲到那座小山邊便穩了下來。只有每年八月十八那一天,潮水比平常要大些,那是因為龍王吃過六和的虧,怕他的部下再闖禍,親自出來巡江的緣故。人們摸到了潮水的脾氣,就不再受它影響,把沿江兩岸的荒灘都開闢成了良田,種上了綠油油的莊稼。

據說,因為六和心地善良,有功德,後來修成了神仙,到天上去了。

為了感謝六和,後人就在他搬石塊的小山上,修築起一座寶塔,這就是「六和塔」。
楼主 额外人_68527  发布于 2016-03-22 11:11:00 +0800 CST  
作者: 福正 整理
【正見網2005年07月20日】
印表機版 簡體
錢江自從六和填江以後,潮水便小了許多,變得非常柔順了起來,老百姓安家樂業,六和因為心性好又做了大好事,據說後來去天上當了神。之後,百姓真是過了很長一段時間的安穩日子。

到了後來,人們的心眼沒那麼好了,人與人之間開始發生或多或少的衝突,激怒了天神六和,又叫龍王恢復了潮水的原狀,同時龍王也不在八月十八那一天巡江了,完全由原來的潮神負責潮漲潮落。

錢江的潮水於是又變得很大,潮頭既高,潮水衝擊的力量又猛,因此錢江兩岸的堤壩,總是這邊才修好,那邊又被沖坍了。「黃河日修一斗金,錢江日修一斗銀。」那時候,潮水真給百姓帶來了很多的麻煩。

到唐朝末年,有個吳越王叫做錢鎦的,即心地善良又勇猛無比,當時一般人都稱他為「錢二王」(以區別於巨人錢大王)。

錢二王治理杭州的時候,各種事情都感到比較容易辦,就是這道錢江的海堤修不好。因為剛剛要修好,潮水就來了,潮水一天一夜要來兩次,簡直叫人沒有法子能把海堤修築起來。因此,錢二王手下的人很著急,都怕錢二王生氣,只好報告錢二王道:「這海堤還是不修吧,總不會修好的。因為錢江裡面有個潮神在跟我們作對,只等到我們把海堤修得差不多的時候,他就來了,鼓起潮頭,把我們的海堤給沖坍了。」

錢二王很驚異,怎會有這事,就問大家有什麼辦法?

手下人慌忙說道:「他是個潮神,在海水裡面,跟海龍王住在一起的哩!我們沒法去找他。何況他來的時候,是隨著潮水翻滾,都在潮頭的水裡面;我們凡人,既看不到,更沒法子捉拿他。

錢二王聽了,心裡很是著急,但一時也想不出辦法。

也是錢江百姓該開始安家樂業了,就在那天晚上,老天託夢給錢二王,言:張弓限到但不從。

錢二王聰穎異常,醒來後不久就知道該怎麼做了。

第二天,錢二王就告訴手下人:「到八月十八這一天,給我聚集一萬名弓箭手到江邊,我倒要去會一會這個潮神!」

你道錢二王為什麼一定要選在八月十八這一天呢?原來是據說八月十八是潮神生日,這一天潮頭最高,水勢更是排山倒海兇猛無比;而且潮神會在這一天,騎著白馬跑在潮頭上面的。

八月十八日到了,錢江邊搭起了一座高台,錢二王一早就到台上觀看江面,等待潮神到來。可是從當地挑選出來的一萬名精銳的弓箭手,卻陸陸續續的到不齊,錢二王見狀就急問究竟。

手下說:「弓箭手跑向江邊來時,要經過一座寶石山,這個地方山路狹窄,只能容一人走過,何況過山又得爬上爬下的,因此來得慢了。」

錢二王聽了,心急如焚,就立刻跳上千里駒,飛也似地來到了寶石山前,一看,果然如此。他連忙跑上山巔向下瞭望,只見這山的南半邊有條裂縫。於是他坐了下來,把兩隻腳踩在山的裂縫處,用力一蹬,哈!這山竟然給他一下蹬了開來,中間出現了一條寬寬的道路。那些將士見了,人人喝彩,個個歡呼!沒多久,全部弓箭手就通過這條大路,到江邊聚齊了。

從此,這裡就叫作「蹬開嶺」,那錢二王的一雙其大無比的大腳印子,直到如今,還深深地陷在石壁上面哩。

錢二王又飛快的騎著馬到處巡視了一番,等他再到江邊的時候,一萬名精兵已經排好陣勢,個個精神抖擻地拿著弓箭,望著江水。錢江沿岸的百姓,受盡了潮水帶來的麻煩,修堤治水,哪個不歡喜,誰人不盡力!如今聽說錢二王要會潮神,都來觀戰助威,真是家家閉戶,人人出動,幾十里路長的江岸,黑壓壓的擠滿了人。

錢二王見了這般聲勢,更受鼓舞,立刻對江水說:

「喂,潮神聽了!百姓如以前有什麼不對,請多多包涵,你已經給百姓帶來了很長時間的災禍,現在本官為此地之主,我已經得到上天的旨意,百姓重新安家樂業的時日已到,請今後不要再把潮水湧來危害百姓!假如你潮水仍然要來,那我就要張弓射箭了。」

岸上的百姓以及弓箭手聽到,都歡呼起來,那聲音就象打雷一樣。大家神色緊張的對著江水,觀看動靜。可是潮神並沒有理睬錢二王的告誡,一會兒,但見遠遠一條白線,飛疾滾來,愈來愈快,愈來愈猛,等到近時,就象爆炸了的冰山,傾覆了的雪堆似的奔騰翻卷,直向錢二王所在的高台撲來。錢二王見潮神無動於衷,就大吼一聲,喝令:「放箭!」話音一落,錢二王帶頭「嗖」的一箭射了出去。

這時,只見萬名精兵,萬箭齊發,直射潮頭。百姓們都跺腳拍掌,大聲吶喊助威。一萬支箭射了,又是一萬支箭;一萬支箭射了,又是一萬支箭;「嗖嗖嗖」,霎時射出了三萬支箭,竟逼得那潮頭不敢向岸邊衝擊過來。錢二王又下令:「追射!」那潮頭只好彎彎曲曲的向西南逃去,最後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從此以後,錢江潮水又重新變的不大了,海堤才得以造成。百姓們為了紀念錢二王這次射潮的功績,就把江邊的海堤,叫做「錢塘」,後來錢江就被叫成「錢塘江」了。
楼主 额外人_68527  发布于 2016-03-22 11:12:00 +0800 CST  
北宋時,松江(今上海松江縣)有座超果寺,寺中有座“一覽樓”。

有一日,江西才子黃庭堅,來此遊覽。寺中老僧,久聞其能詩善詞,兼擅行草,書法以側險取勢,縱橫奇倔,別具一格。於是,請他為“一覽樓”題匾。黃庭堅也不推辭,欣然命筆,誰知寫了幾十張紙(每張紙一尺見方,寫一個字,以備選用),終不稱心。因為“覽”字(繁體字)筆劃多,而且字形狹長,“樓”字形象又是方的,這兩個字,與“一”字相配,胖瘦難勻。

正當黃才子(黃庭堅)躊躇之際,立在一旁的一個中年和尚,則竊竊而笑,只見他脫下僧鞋,往墨水中一蘸,置於一尺見方的一塊紙上,然後拿開鞋子,猛一腳將此紙踢去,頓時出現了一個不大不小、不肥不瘦的“一”字方紙,在“覽樓”二字旁邊,成為“一(墨鞋底所印出的粗體字)覽樓”三字,正好相配,非常和諧。

黃庭堅驚嘆不已,拱手便拜,說: “山外有山,樓外有樓。晚生班門弄斧,羞愧,羞愧”!

筆者註:踢鞋將其落於某處,還比較容易。但踢字紙落於恰當的位置,實在很難。筆者試踢字紙多次,踢不成。可見那位和尚用的是內功絕技。)

正是:
山外有山樓外樓,
黃家才子大敬服。
從來世上有高人,
只為守德不外漏。
楼主 额外人_68527  发布于 2016-03-22 11:16:00 +0800 CST  
作者: 林靈
【正見網2016年01月05日】
印表機版 簡體
清朝時的南京,有個賣卜的女子,外貌漂亮,可是雙目失明。她攜一張琵琶,到處漫遊,給人占卜,講解命理清楚準確,勸人向善去惡。晚上走路,不需別人照料、保護,歇宿也沒有固定的處所。

吳江縣某驛卒,有一天,在路上遇見這個瞽女。當時久雨初晴,道路泥水很深,來往甚是不便。他發現瞽女在水面上飄行,衣服沒沾半點水漬。驛卒驚奇不已,知道她不是一般的人,就偷偷地跟在後面,想看個究竟。一直跟到郊外,瞽女忽然回頭對他說:“你想幹什麼?”驛吏跪下,請求道:“我是縣內當差的人,來京城想謀個好差事,很久沒有找到合意的工作。今天幸運地遇見夫人,我願意跟你修仙去。”瞽女笑著說:“別說了,今天晚上,你可以得到一斤黃金,夠了吧?”就和驛卒道別,象一片風帆似的,飛快地走了。

驛卒求仙不得,怏怏地返回住所。當晚果然得到一斤黃金,心裡暗暗高興,又再往路上去等候瞽女。忽然聽到瞽女,在背後慢慢地呼喚他:“你又來幹什麼呀?”

驛卒又跪下來,請求說:“夫人真是神仙啊!我家裡黃金再多,也是容易花光的。我只是想跟隨夫人去修仙。”

瞽女說:“不要多說了,你目前機緣未到。你在半夜,又能得到二十兩黃金。”說完,就象閃電一般,迅速消失在遠方。

驛卒當晚沒有合眼。黎明時分,神志恍惚之間,面前忽然出現二十兩黃金,還有一把匕首。這匕首明晃晃的,寒氣逼人,拋在地上,鏗鏘有聲。驛卒惶恐萬分,很久說不出話來,心裡明白瞽女的用意,再也不敢去等待她了。

當時,朝廷里,有個貪婪好色的達官貴人,別人簡稱他為貴人。他得知這件事後,對瞽女垂涎三尺,一心想把那瞽女弄到手。他派健卒四處尋覓,而且限定了日期,但始終沒有找到她。

一天夜裡,這個貴人住宅四壁,忽然一齊發出了琵琶的聲音,或前或後,響聲不斷。全家驚詫惶恐,不知道聲音是從哪裡來的。猛然“砰”地一聲巨響,一把琵琶落在貴人枕上,裂成兩半,裡面露出一封信。貴人急忙取出這信來看,見信上字跡,端正有力,內容大意是:如今,天下動盪不安,人民痛苦不堪,國家依靠你們這些人治理,原指望你們對外能夠抵禦侵略,對內能夠清政安民。可是你們安享富貴,貪得無厭,做盡壞事;這是莫大的罪行。我雖是女子,卻能夠設法砍下你的腦袋,替人民雪恨。你等著吧……

那個達官貴人,看罷書信,戰慄流汗,什麼話都說不出來。不久就因犯罪被捕,判了死刑,被砍了頭。

(事據《虞初續志》卷二)
楼主 额外人_68527  发布于 2016-03-22 11:19:00 +0800 CST  

宋代大将军岳飞军中藏龙卧虎,有很多志士仁人。然而只可惜后来岳飞被大奸贼秦桧杀害,岳家军中的将士也都纷纷离去,何宗元便是其中之一。何宗元原本在岳家军中因军功而担任修武郎一职,修武郎是宋代正八品武将名称之一。用现代的话说,他就是岳家军里的一位中下级军官,一位小将吧。

何宗元离开军队后,進入江西峡江玉笥山,他在玉笥山人迹罕至的三会峰上搭了一间小屋,开始在此修道。玉笥山是中国道教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中的第十七洞天和第八福地,自古就有很多人在此修道。何宗元在此苦修五年,其间曾与当地道教宫观中的一些道士往来,相处的还比较好。

一日,他忽然对与他相识的一位道士说:你今后到我修道的小庵里去的时候,進去之前则请先击石发声,如庵中有声相应,那么你就不用進来了。道士数日后前去拜访的时候,如他所说的先在门口击石发声共四次,然而里面寂静一片,无声相应,道士觉的奇怪就没有進去。数日后,这位道士他又带了几个人前去,打开小庵门一看,才发现何宗元早已在里面安然而逝,不知已经死了几日。当时正是夏秋之交,天气依旧酷热,然而何宗元的遗体却仍然面貌如生,丝毫也不坏。这时大家才知道,虽然何宗元只修了五年,但却已经是一位修道有成者了。

看了这则故事后,除了为当年岳飞和岳家军众将士们壮志未酬而感到叹息外,更从中感到修道能否有成就,不能用时间的长短来衡量。

(资料来源:《独醒杂志》)
楼主 额外人_68527  发布于 2016-03-22 13:06:00 +0800 CST  
一、谁是“精神病”?

秦国的逢氏,有个儿子,小的时候,特别聪明,十分讨人喜爱。可长大后,渐渐与人不同:人家明明在那儿唱歌,他却说:人家是在这儿哭泣。渐渐地,人看是白的,他看是黑的;人闻是香的,他闻是臭的;人吃是苦的,他吃是甜的。到后来.但凡人世的一切,他和常人的认识,全都翻了过来。

人们都说逢氏的这个儿子,得了精神病。逢氏更是为这个病儿子犯急。她听杨朱说鲁国是礼仪之乡、仁义之地,那里的君子多,孔子就生在那儿。或许那儿有人能治好这种病?逢氏便打点了行装,领着病儿子,前往鲁国。

他们走到相邑,遇见了一个须发苍苍、一副仙风道骨模样的老者,他就是老子。逢氏把病儿子的情况说了一下,并说了要去鲁国疗治的想法。老子听后,哈哈大笑了起来。

老子说:“你怎么知道你的儿子是精神病呢?现在天下的人,都分不清是非。对的说成错的,错的说成对的。社会的利害得失,把人搞得好坏颠倒,这才是真正的精神病呢!但是大家都患有这种病,所以便没人感觉到是病。假使当初天下人的说法,都跟你儿子一样,那你不就被当作神经病了吗?何况鲁国,那儿的所谓君子,是最迷乱的,什么太平治世之说,全是蛊乱人心的一套!你儿子明明是清醒的,你却要带他去那个地方,叫病人来治他。怎么不叫人好笑!你还是带着你的好儿子,赶快回你的秦国去吧!”

二、黄帝论道

名字叫“知”的人,在玄水边,遇见名字叫“无为谓”的人。

“知”问“无为谓”:“怎样思索考虑,才能懂得道?怎样置身处事,才会安于道?用什么方法,取什么途径,才可得到道?”一连问了三次,无为谓都不回答。

在白水边,知登上狐阙山丘,看见狂屈(人名)。知便问狂屈,狂屈说:“我知道,可正要告诉你,又忘掉了。”

知回到帝宫,又问黄帝。黄帝说:“无思无虑,才懂得道;无所置身、无有所事,才安于道;没有方法、没有途径,才获得道。”

知又问:“我和你知道道,无为谓、狂屈不知道道,究竟哪个是对的?”

黄帝说:“无为谓是对的;狂屈有些接近;我和你离道还远得很。知道道的不说,说的便是不知,所以圣人施行不言之教。道在自然,不可言得;德在无心,不可行至。而仁是可以作为的,义是可以亏残的,礼是相互作假的东西。所以说:失去了道,而后有德;失去了德,而后有仁;失去了仁,而后有义;失去了义,而后有礼。礼是道外化的华伪,是祸乱的开端。因而求道,就必得一天比一天减少华伪,减少了、再减少,直到无为,无为就无不为了。如果有为,就成就为外物,这时再想返回本源虚无,那就难了!人的生命是气的积聚,死亡是气的消散。了解变化之道,就不以死生为异,而把万物看为一体。你把喜欢的,看为神奇;把厌恶的,视作臭腐。而在另外人的眼中,臭腐又化为神奇,神奇又化为臭腐,所以整个天下,都通同于一个气,体道圣人珍贵同一。”

知又问黄帝:“我问无为谓,无为谓不回答,并不是不回答,而是不知道。我问狂屈,狂屈心想告诉却不告诉,并不是不告诉,而是心中要告诉的被忘了。我现在问你,你知道道,怎么说离道很远呢?”

黄帝说:“我和你终究离道很远,因为我和你知道了道。”

三、老子犹龙

孔子见到老子,便跟老子,谈起仁义。

老子说:“簸糠把糠搞到眼睛里,眼被眯住,看天地四方,都变换了位置;蚊虫嗡嗡叫着咬人,人就会通宵达旦,得不到安眠。主义惨毒人心,扰乱思绪,没有比它更厉害的。你如果想使天下人不丧失真朴,可以顺应人们的风气,把持无为的道德,为什么要急急忙忙地标榜自己光荣、伟大、正确,敲锣打鼓地、就像寻找迷失的孩子似的呢?白鹤不必天天洗,它就白,乌鸦不必天天染,它就黑。黑和白本于自然,说谁是、谁不是?有什么值得争辩的呢?沽名钓誉,自以为了不得,它能比得上心中无名、无誉的人吗?泉水干了,鱼就被困在泥沼里,相互间靠对方吐出的水沫,苟延残喘。它们这时的相亲相爱,互相称道;光荣、伟大、正确,能比得上它们在江湖中遨游,而相互之间、谁也不认识谁更愉快吗?”

孔子听了老子的这一番话,回去三天没讲话,一直在沉思。弟子问:“先生见了老子,对他有什么规劝的吗?”

孔子说:“我只是到今天,才真正见到了龙!龙,合起来成为一个整体,散开来尽是文章。乘云驾雾,遨翔于阴阳之间。我听老子讲话,嘴张着就合不起来,舌头抬起来便放不下去,还能有什么去规谏老聃的呢?”

子贡听说后,便请孔子同意让他打着孔子的招牌,去见老子。子贡去了,问老子说:“三皇五帝治理天下,方法虽有不同,但他们共有圣人的声名,只有先生您,说他们的不是,为什么呢?”

老子说:“黄帝治理天下,民心淳一,人死了亲人不哭泣,别人并不非议;尧治理天下,使人人相亲,人亲近亲人,而减除礼节,别人并不非议;舜治理天下,使老百姓竞争,快进。孕妇本要十四个月生产,结果十个月,便把孩子生了下来;小孩子要两岁才说话,结果生下才五个月,便说起话来。没长多大,便能分你、我,于是人便有夭折的。禹治理天下,人心变化多端,人们各有各的心机,把兵革相加,看成是顺理成章的事。认为杀戮盗贼、叛逆,不算是杀人。自认为天下惟我独尊,奴役天下的人,是合情合理。所以天下震惊,儒家、墨家等纷纷兴起。开始时,还有些条理秩序,到今天竟变成这个样子!你说他们的治是治吗?他们上违日月光明,下违山川灵气,中坏四时运行,他们的心,毒如蝎子的尾刺,再小的生命都得不到安全,却自认为是圣人!这不是太可耻了吗!”

子贡听了,十分惊恐,站立不安。

(均据清代《渊鉴内函》)
楼主 额外人_68527  发布于 2016-03-22 13:11:00 +0800 CST  
由于韦陀是护法天神,所以他的造像是立像。仅有的几尊坐像,都是为了纪念他的护卫“三宝”之功而特地雕造的。

北京西山大觉寺里有一尊韦陀坐像。传说清代,大觉寺建造戒坛的时候,曾经遇到了一个极大的困难———由于梁木过于沉重,人们费尽力气,怎么也安放不到殿堂的顶上。负责建造戒坛的老僧人很发愁,一夜没有睡好。第二天黎明时分,老僧人忽然听到一个小沙弥惊讶的喊叫声:“咦!是谁替咱们把大梁上好了?”老僧人赶紧跑过去,只见大梁真的已经安放好了,一位身着武士服装的大将正站在一边擦汗。老僧人定睛一看,“哎呀,这不是韦陀天神吗?”僧人们赶快请韦陀天神坐下休息,并纷纷五体投地,合掌膜拜。根据这个传说,大觉寺塑造了一尊韦陀坐像,表现这位护法神安放大梁以后坐下来休息的样子。

山西省太原市的白云寺中,也有一尊韦陀坐像。传说年闹饥荒,僧人们只得外出云游化缘,寺内只留下几个走不动路的老僧。这天,寺里一粒米也没有了,就在几个老僧奄奄待毙之时,有人从南方送来五车粮食。赶车的人说:“我家小姐患了风瘫,百医无效,长年卧床。前不久,白云寺的一个年轻和尚到我家化缘,请求我家主人施舍几车粮食。得知我家小姐有病,就开了一个药方;小姐吃下药,病就好了。为感谢你们的恩德,我家主人特地送来这五车粮食。”几个老僧很是震惊,问:“这个年轻和尚长的什么样啊?”这时,赶车的人看见了韦陀天神像,指着说:“就是他!”僧人们在韦陀天神像面前跪了下来,双手合十,感谢韦陀天神救命之恩。这五车粮食,不仅救了白云寺僧人的命,也使周围的居民免于饿死。

灾荒过后,乡亲们集资雕造韦陀像。他们认为韦陀天神一年到头地站着太辛苦,就造了一尊韦陀坐像。

神有保护人的责任,在大难出现时,总有神会想办法救人,然而神救人也要看人的心性的,如果人亵渎神,就不配神救了,神就不管了,自然就有其他的神去处理。
楼主 额外人_68527  发布于 2016-03-22 13:12:00 +0800 CST  
清朝时期,有位姓刘的人,大家不知道他是哪里人,也不知道其年龄,只知道其一旦认定的事就绝不会轻易放弃,大家因此认为他脾气倔强,所以都称他为“刘倔子”。 康熙年间这位刘倔子往来通州城中,常说一些当时琢磨不透的隐语来预言别人的命运,事后发现往往奇准。

有个姓温的老头,八十多岁了,一天他遇到刘倔子,倔子笑着说:“小温,以前你许诺的道袍,可以兑现给我了吧?”温老头非常惊讶的样子。第二天温老就制作了一件道袍恭敬的送给刘倔子。有人就奇怪,问温老为什么。温老说:“我十五岁的时候,有一次跟着父辈们聚餐。正好倔子也在。他看到我,就说‘这个孩子当享高寿’。我就开玩笑的说‘如果我活过八十岁,就赠送您一件道袍’。现在回想这件事,就好像昨天一样,刘倔子的样貌一直未变。”大家这样一算,刘倔子至少也是年近百岁了,猜测刘倔子应该是道家的隐士高人。

总兵王某,曾将倔子招为门客。一次总兵有紧急公文要送到津门,可是天已经黑了。倔子就自荐担任这个任务。当晚从通州城出发,第二天清早就带着津门的回函回来了。从通州到津门足有一百多公里,一晚的时间就走了个往返,真是令人惊奇。

倔子曾经和朋友到北京西山游玩,同行的人都觉的脚步轻快,游玩了好长时间一点也不觉累,和平时登山的感觉大不一样。后来大家都觉的肚子饿了,才发现谁都没带吃的。倔子突然变魔术般拿出一个大锅,又拾起一些石头,和山泉水一起放入锅里,点燃干柴就开始煮了。过一会打开锅盖,倔子说熟了。把石头捞起来,分给大家。吃起来味道就像山药。有个人偷偷藏了一块在怀中,想要回家后再仔细研究一下。结果回家一看,就是石头,再也咬不动啦。后来某一天倔子突然就失踪了,再没人见过他。有见识的人都知道他已经成仙走了。

(资料来源:《蝶阶外史》)
楼主 额外人_68527  发布于 2016-03-22 13:13:00 +0800 CST  
以前听阳谷县的几位同修给我讲过,关于任疯子的一些事迹,确实和济癫有几分相似。和网上的有一些出入,但大体差不多。大概流传的版本不同吧。

且说这任疯子走街串巷,治好了无数黎民百姓的疾病。他治病分文不取,并且不请自到,哪里有病人,他用手摸摸、用嘴吹吹,病人就痊癒了,真是“手到病除,妙手回春”。

一天,任疯子见到一支出殡队伍正在抬着一口白棺材往前走,很多人哭得死去活来。任疯子看见棺材里滴出鲜红的血,便紧追几步,向前喊道:“你们停停,棺材里的人还没有死呢!”众人一听,打开棺材一看,任疯子见一产妇衣衫不整地躺在里面,原来是因难产而死的。只见任疯子手执银针对准穴位扎了下去,须臾,孕妇喉咙里发出一声低低的呻吟。任疯子笑着说:“好了,快给她脱下裤子吧。”几个妇女面面相觑,但想到人命关天,便当众把孕妇的裤子扒了下来,只见孕妇一翻身, 一位男婴降世了。大家七手八脚地包好孩子,领头的又安排人把棺材往回抬,却没有人注意到救命恩人已经不见了。

任疯子让人起死回生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传遍了十里八乡,每天找他看病的人不计其数。但任疯子四处云游,行踪不定,见到他的人极少。要拜他为师、恳求他收为徒弟的也有不少人,但他拒而不收。剩下十几个,下决心要跟他学医,怎么也不肯回去。

任疯子说:“学医要不怕苦,要听话!”众徒叩头称是。

任疯子在地上画了一个大圆圈:“你们跟在我后边,不要嫌累!”画圆圈是怕他们迷失了方向。一开始,任疯子在前面走得慢,后边的人大摇大摆地还跟得上。渐渐的,任疯子越走越快,后边的人只好一溜小跑地往前赶。开始是平坦的地,慢慢走到坑坑洼洼的地方,稍不小心就会摔跟头,有不少人磕破了腿、摔伤了脚。

后来,任疯子简直像飞了起来,大家只看见一个影子在前面晃动,却怎么也跟不上了。剩下的几个人连气也喘不上来,一直不停地往前赶。任疯子是仙体,不累也不饿;徒弟可是个个肉眼凡胎,焦头烂额,又累又饿。

时间过去了两天两夜,徒弟们实在走不动、也爬不动了,任疯子便停了下来。徒弟们又累又饿,但只剩下眼睁睁地看着任疯子的力气。只见任疯子走到一块石头跟前,“叭”的一声,不知怎的,石头上出现一滩稀糊糊的东西。

任疯子说:“饭在石头上,你们吃了就不饿也不累了。”徒弟们走近一看,像一滩稀粪,谁也不去吃,也不说话,只是在石头旁徘徊。约过了一个时辰,任疯子说:“你们不吃,我可要吃了。”说着,不紧不慢地把那滩稀糊糊的东西吃了个精光。

最后,徒弟中有一个叫王三奇的,用一个手指头在石头上蘸了蘸,往嘴里一放:“好香啊,好甜啊!”他还想再吃,可是已经没有了。

任疯子说:“你们吃不了苦,也不听话,各奔前程吧!”徒弟们什么也没学会,也只好一个个散去了。其实,任疯子让他们吃的是仙药,但他们都没有仙缘。只有王三奇那个蘸了仙药的手指头能给人治病,不管人身上哪里有病,用一个手指头摸一下便能好。

附录:任疯子墓

任疯子,讳山,小字喜悲,号清灵道士,祖籍范县。是明代成化、弘治年间的一个道士,后在张秋运河东岸戊已山显惠庙尸解,传为飞升为仙,因善称“蜕仙”,民间称为“任大仙”。

在山东阳谷县的张秋镇,任疯子是妇孺皆知的仙道一类人物,流传着很多关于他类似济公式的故事。近年来,附近村民筹资新建了任疯子庙,以示纪念。任疯子墓位于张秋镇运河东岸。现存墓直径2.5米,高1米。墓前有石碑一块,高2米,宽0.8米,厚0.3米,正面阴刻行书“明蜕仙任疯子墓”,背面阴刻500小字“蜕仙任疯子小传”,详细介绍了任疯子的家世及业绩。
楼主 额外人_68527  发布于 2016-03-22 13:14:00 +0800 CST  

楼主:额外人_68527

字数:26346

发表时间:2016-03-22 18:43:19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3-22 23:40:11 +0800 CST

评论数:22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