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开锁、悬疑《天眼重写版》(斑竹推荐)

继续发新的:

原来开锁这门学问,最讲求的是“左右合击,分心数用”的功夫。前文讲过,锁芯内部锁柱,少则五六根,多则十几根几十根。开锁者要想办法将混乱的锁柱一一找到结合点,需要的就是心猿意马,吃着碗里惦记着锅里的意念。即不能每一处机关都上心,也决不能每处机关都不上心。开锁之道,就是在这上心与不上心之间,锁就打开了。
而大凡开锁以外的学问,无不需要“刻苦勤奋,分心不二”地钻研。所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讲的就是第一要专心,第二要吃苦。古来成大事者,无不是坚忍不拔、不肯服输之人。殊不知“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句话,用在什么学问上,即便你不是天资聪颖、聪明绝顶之辈,也必能成就一番事业;但用在“开锁”这门学问上,却绝不可能成功。究其缘由,就是一个需要的是“专心”,另一个需要的是“心猿意马”。
开锁学问之精髓,可以说与我中华五千年伦理纲常教育完全背道。这也就是高丽虽为小国,但制锁一技却远远高于中土,原因就是礼教行事没有中土那么多条条框框束缚而已。
老张学锁几十年,却不如肖伟半路出家,最主要就是性子不同。老张性格敦厚、做事用心,恰恰违反了开锁最精髓的规则;而肖伟心猿意马,什么事情都浅尝辄止,却正合了开锁“分心互用”的主旨。
这其间道理,我中华几百年来成百上千的开锁高手中也偶尔会有人想到其间关键,但试想在当时的文化氛围下,谁愿意冒险去找一个肖伟这样的徒弟?而相传高丽国宣宗年间那位异人,小时候就是肖伟这样一个极度惫赖、顽劣成性的孩子,却最终在制锁方面成就了一番大业。
几百年来中华锁技逐渐没落,而高丽逐渐崛起,其实就是两种文化的差异,说白了,就是一个是“死”用心,另一个“不”用心而已。

见盒子终于打开,肖伟自己也呆住了。愣了半晌儿,猛然跳起身来,一把抱住高阳,大声喊道:“哥们儿,盒子打开了!真的打开了!是我打开的,是我打开的!”高阳被肖伟一通乱摇,眼镜几乎落地。
兴奋了一阵儿,肖伟放下高阳,看了看桌上的盒子,似乎还有些难以置信,问老人道:“老爷子,这……这盒子,真的开了?”
老人微微一笑,点了点头:“孩子,想当年我悟透这‘乱簧决’,可是用了十年时间啊!”
肖伟满脸喜色,道:“这么说,那我不是……”
老人站起身来,用毛巾擦了擦手,说道:“真要悟透,恐怕还需一段时日。不过你若有兴趣,我们倒可以一起研究研究,假以时日,你必成此道高手!”说到这里,老人轻轻拍了拍肖伟肩膀:“孩子,你是我见过的所有人中,最具禀赋的。我相信,你日后在开锁一道的成就,一定在我之上!”
肖伟若有所思,点了点头。一旁高阳则满脸诧异,无论如何也想不明白,肖伟什么时候成了一个功夫绝顶的开锁高手?连老张都没有做成的事情,肖伟竟轻而易举地就办到了?
高阳思来想去,想不明白,只得摇了摇头。老人微微一笑,说道:“好了,都别发愣了,看看盒子里的东西吧!”
高阳回过神儿来,这才想起正事儿。肖伟已走到桌边,定了定神儿,慢慢将手放在盒盖上,屏住呼吸,轻轻往上一提。

盒内甚浅,只有一封颜色发黄,年代久远的书信。伸手将信取出,除此以外,盒中再无一物。
两人看了看肖伟手中信封,上面用毛笔龙飞凤舞写了几个大字:

大哥肖剑南亲启

信封上并无落款,亦无邮局邮戳之类的印记,看不出年代,也看不出寄自哪里,寄到何处。
不过从信封上的笔迹看,这七个字写得歪歪斜斜,毫无间架,但每一笔划均力透纸背,一眼而知是出于一个江湖武人之手。
肖伟揭开信封,信文部分洋洋洒洒写了几大篇,只是每一页上字体甚大,加在一起也没有多少个字。看了几眼,肖伟皱了皱眉,将信递给高阳。
高阳伸手接过,只见信正文部分更加潦草,每一字都极难辨认,再加全文错字白字连篇,文法更是不通,而且其中似乎还多处使用了隐语土话,让人更加难以看懂。
高阳眉头紧锁,二十分钟以后,勉强将信的内容看明白,仔细斟酌之下,将原信给肖伟译了出来。(其中高阳已做了最大的润色)
信的内容是这样的:

肖大哥:

自从上回一别,已经好几个月,兄弟还活着!
那回送走肖大哥,俺们就跟小鬼子拼了,最后弟兄们都死了,子弹打光,俺跳了崖。
俺受了重伤,九死一生回到崔家屯,就剩下一口气。
肖大哥,现在兄弟提着一口气不走,就是想再见肖大哥一面,那个盒子,到今天还没打开,俺放心不下啊,不过盒子打开的那天,兄弟可能看不到了,看来,一切就像军师说的,冥冥之中,自有定数。
那件事情,你和军师都说科学什么的,俺不懂。可是这几个月来,跟兄弟去办事的二十四人,除了俺,接二连三都出了事儿,现在连山上的弟兄也都牵扯进去了,没有留下一个活口,俺现在也就剩一口气了,所以肖大哥,你要听兄弟的话,不能再追查了!
如果肖大哥能看见兄弟这封信,麻烦来一趟崔家屯,兄弟要把那个盒子交给大哥。盒子打开那一天,烦请大哥在俺坟前告诉一声。
肖大哥对俺的救命大恩,看来只能来生再报了。

弟崔二胯子
磕头
民国二十三年腊月初二

信文念完,肖伟有点儿发楞:“怎么又蹦出个‘崔二胯子’来?这‘崔二胯子’是谁?”
皱着眉琢磨了一会儿,记忆中好像从没听老爷子提起过这样一个人。不过有一点倒是能从信中看出来:这封信应该老爷子留下的那只盒子有关。因为信中不止一次提到一个盒子,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应该就是眼前这只。
肖伟掐着手指头算了算,信的落款时间是民国二十三年,换算成公元,应该是……怎么又是1934年?
这封信中并未提到具体是什么事情,但肖伟马上想到:崔二胯子说起带领24名弟兄去办的事情,会不会就是与当年关东军与溥仪卫队的冲突,以及这只“觐天宝匣”有关?
这么说,这个崔二胯子一定与老爷子日记中那个神秘的1934年事件有最直接的关系。
想到这里,肖伟将心中推测告诉高阳,高阳点头表示同意。不过现在看来,这第一层盒中物品,仅仅揭开了冰山一角,要想了解整件事情谜底,还要将‘觐天宝匣’最后两层打开!

楼主 百步  发布于 2006-08-01 11:49:00 +0800 CST  
弟兄们,恐怕要开新贴了,我发了几次,都发不上去!
楼主 百步  发布于 2006-08-02 15:23:00 +0800 CST  
谁能告诉我这是怎么回事儿?


Microsoft OLE DB Provider for ODBC Drivers 错误 ’80040e14’

[Microsoft][ODBC SQL Server Driver][SQL Server]字符串 ’[故事]盗墓、开锁、悬疑<font color=c00000><b>《天’ 之前有未闭合的引号。

/new/techforum/content_submit.asp,行426

楼主 百步  发布于 2006-08-02 22:09:00 +0800 CST  
见盒子打开,肖伟自己也呆住了。愣了半晌儿,猛然跳起身来,一把抱住高阳,大声喊道:“哥们儿,盒子打开了!真的打开了!是我打开的,是我打开的!”高阳呆若木鸡,被肖伟一通乱摇,眼镜几乎落地。
兴奋了一阵儿,肖伟放下高阳,看了看桌上的盒子,似乎还有些难以置信,问老人道:“老爷子,这……这盒子,真的开了?”
老人微微一笑,点了点头:“孩子,想当年我悟透这‘乱簧决’,可是用了十年时间啊!”
肖伟满脸喜色,道:“这么说,那我不是……”
老人站起身来,用毛巾擦了擦手,说道:“真要悟透,恐怕还需一段时日。不过你若有兴趣,我们倒可以一起研究研究,假以时日,你必成此道高手!”说到这里,老人轻轻拍了拍肖伟肩膀:“孩子,你是我见过的所有人中最具禀赋的。我相信,你日后在开锁一道的成就,一定在我之上!”
肖伟若有所思,点了点头。一旁高阳则满脸诧异,无论如何也想不明白,肖伟什么时候成了一个功夫绝顶的开锁高手?连老张都没有做成的事情,肖伟竟轻而易举地就办到了?

原来开锁这门学问,最讲求的是“左右合击,分心数用”的功夫。前文讲过,锁芯内部锁柱,少则五六根,多则十几根几十根。开锁者要想办法将混乱的锁柱一一找到结合点,需要的就是心猿意马,吃着碗里惦记着锅里的意念。即不能每一处机关都上心,也决不能每处机关都不上心。开锁之道,就是在这上心与不上心之间,锁就打开了。
而大凡开锁以外的学问,无不需要“刻苦勤奋,分心不二”地钻研。所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讲的就是第一要专心,第二要吃苦。古来成大事者,无不是坚忍不拔、不肯服输之人。殊不知“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句话,用在什么学问上,即便你不是天资聪颖、聪明绝顶之辈,也必能成就一番事业;但用在“开锁”这门学问上,却绝不可能成功。究其缘由,就是一个需要的是“专心”,另一个需要的是“心猿意马”。
开锁学问之精髓,可以说与我中华五千年伦理纲常教育完全背道。这也就是高丽虽为小国,但制锁一技却远远高于中土,原因就是礼教行事没有中土那么多条条框框束缚而已。
老张学锁几十年,却不如肖伟半路出家,最主要就是性子不同。老张性格敦厚、做事用心,恰恰违反了开锁最精髓的规则;而肖伟心猿意马,什么事情都浅尝辄止,却正合了开锁“分心互用”的主旨。
这其间道理,我中华几百年来成百上千的开锁高手中也偶尔会有人想到其间关键,但试想在当时的文化氛围下,谁愿意冒险去找一个肖伟这样的徒弟?而相传高丽国宣宗年间那位异人,小时候就是肖伟这样一个极度惫赖、顽劣成性的孩子,却最终在制锁方面成就了一番大业。
几百年来中华锁技逐渐没落,而高丽逐渐崛起,其实就是两种文化的差异,说白了,就是一个是“死”用心,另一个“不”用心而已。

高阳思来想去,想不明白,摇了摇头。老人微微一笑,道:“好了,都别发愣了,快看看盒子里的东西吧!”
高阳回过神儿来,这才想起正事儿。肖伟已走到桌边,定了定神儿,慢慢将手放在盒盖上,屏住呼吸,轻轻往上一提。

楼主 百步  发布于 2006-08-02 22:20:00 +0800 CST  
盒内甚浅,只有一封颜色发黄的书信。伸手将信取出,除此以外,再无一物。肖伟看了看手上的信封,上面用毛笔龙飞凤舞写了几个大字:

大哥肖剑南亲启

信封上并无落款,亦无邮局邮戳之类的印记,看不出年代,也看不出寄自哪里,寄到何处。揭开信封,信文部分洋洋洒洒写了几大篇,只是每一页字体甚大,加在一起也没有多少个字。
肖伟凝神细看,只见整封书信写得潦草之极,再加上都是繁体字,肖伟看了一会儿,实在难以索解,皱了皱眉,将信递给高阳。

这边工作台上,张老已带上花镜开始研究盒子的第二层机关。肖伟走上前去。观察了一会儿,他发现整只盒子与第一层深度似乎明显不成比例。肖伟点了点头,看来盒子有夹层是不假了。只不过盒子内壁五面,全都平平整整,好像并没有任何锁孔装置。
肖伟皱了皱眉,问道:“张老爷子,怎么样?”
老人放下手中工具,用手指了指盒内一角,说道:“你看这里。”老人手指的地方,是盒内底板左上角,肖伟趴下身仔细看了看,和其它地方一样,光滑平整,没有任何异常。肖伟抬起头来,一脸疑惑。老人微微一笑:“换个角度再看看。”
肖伟点了点头,双手抱起盒子,对着窗外光线不断变换盒子的角度。果然,当盒子转过九十度后,在老人手指的地方,若隐若现可以发现两道浅浅的缝隙。这两道细缝,恰与盒子底形成了一个四方形。
老人道:“如果我没猜错,此处应该有一个‘隐锁’的暗门装置。”说完话,老人从工具箱内取出一件样子奇特的工具,在盒子两道裂缝的交点处轻轻一点。一声轻响,盒内两道裂缝与底边构成的四边形铁板“啪”地弹开,露出三个梅花排列的锁孔!
这三个锁孔与盒盖上如出一辙,孔隙也如发丝般粗细。不同的是数量由原先两个变为三个,排列方式也很奇怪。拿一朵梅花来说,在梅花最上一片与最下两片花瓣位置上,各有一个锁孔。
肖伟神色兴奋:“老爷子,这就是您刚才说的,对顶……什么芯吧?”老人点了点头:“不错,对顶梅花芯!”
肖伟问道:“怎么样,能打开吗?”
老人没有说话,拿起一根细长的钢片,慢慢插进最上面锁孔中,随即闭上双目,完全凭着手上的感觉试探着。肖伟屏住呼吸,和老张紧张地看着。只见老人神情忽而紧张,忽而欣喜。两人谁都不敢打扰。也不知过了多久,只见老人拔出钢片,换了另外一个锁孔。
整整半个小时过去,老人将三个锁孔分别试过,放下钢片,轻轻叹了口气。
肖伟问道:“怎么样老爷子?”
老人喃喃说道:“对顶梅花芯,果然巧夺天工,我此生从未见过这么复杂的暗锁!”
肖伟焦急地问道:“怎么样,能打开么?”
老人缓缓摇了摇头:“以我目前的功力,绝无可能!”见老人说得如此绝对,肖伟和老张全呆住了。交换了一个眼神儿,肖伟问道:“那有我和老张帮您呢,行不行?”
老人苦笑了一下:“开锁之道,人不在多!即便有人帮忙,也需一个绝顶高手分别把控住左右两个锁孔,其他人才可帮得上忙。而以我现在的功力,这第一项工作绝无可能做到!”
肖伟愣了片刻,一屁股坐回椅子上,神情沮丧。
老张问道:“大伯,难道,就能不能再想想其它办法?”
老人缓缓摇了摇头,说道:“据我所知,当年张家的先祖因为资质问题,未能学全那位高人的全部本领!我看要想打开这只盒子……除非……”说到这里,老人摇了摇头,轻轻叹了口气。
肖伟站起身来,问道:“老爷子,您说除非什么?”
老人看了看肖伟,说道:“除非……你们能找到那位朝鲜高人的后代!”
肖伟一呆:“您是说,去朝鲜?”老人点了点头。肖伟看了看老人,心里“咯噔”地一下。
记得在潘家园见过瘸三师傅后,高阳曾动过去朝鲜寻找开锁高手的念头,不过很快被肖伟否决了。
肖伟很清楚,到目前为止,任何这位高人后代的消息,可以说没有一点线索。也不知此人究竟在韩国还是在北朝鲜。在韩国还好办一些,若不幸在北朝鲜,那麻烦就大了。
北朝鲜依旧封锁很严,肖伟和高阳都不懂朝鲜语言习俗,想在那里打探消息,不把自己当作特务抓起来才怪。
想到这里,肖伟问道:“老爷子,您知道这位高人和他后代的情况么?”老人摇了摇头,说道:“具体情况我并不了解,不过据先父讲,这位高人姓李,李家是高丽非常出名的制锁世家,若要留意打听,应该会查得到。”
说到这里,老人站起身来,轻轻拍了拍肖伟的肩膀,道:“孩子,开锁之道,在乎‘分心数用,心猿意马’,而做事情,就需要另外八个字了!”
肖伟问道:“哪八个字?”老人看着肖伟,缓缓说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肖伟若有所思,点了点头,抬头看了看一旁高阳。只见高阳还捧着那封从“觐天宝匣”第一层取出的书信看着,眉头紧锁。


楼主 百步  发布于 2006-08-02 22:23:00 +0800 CST  
回:作者:sodeep 回复日期:2006-8-1 15:00:00

非常非常不喜欢肖伟,感觉已经影响到我继续看下去的心情了

原本看悬疑小说,我都是一口气看完的,但是,因为肖伟这个人让我非常不爽,这小说我都是看一点就不看了

而且感觉情节发展太慢太拖了

回复:

是否愿意再看下去,自然是读者的自由,从你的留言看,你一定喜欢高大全的人物,也就是中国50年代电影里面的正面人物,所以猜想你应该不喜欢韦小宝、亮剑里面的李云龙,还有历史的天空里面的姜大牙,因为他们表面上看,都不是什么好人,满嘴粗话。

不过从创作的角度讲,高大全的人物没有什么味道,没有转折,不好玩。所以,我宁愿意写一个浑身缺点的小混混的成长历程。

而且我相信,如果你能把书看完,你会喜欢肖伟,因为我就很喜欢肖伟,因为他活得真实,是真小人,不是伪君子,我最讨厌伪君子。

不过话又说回来,其实在这个社会上,还是伪君子比较容易生存下去,所以兄弟的理解也没有错误。

百步



回作者:爱恋泡泡 回复日期:2006-8-1 21:17:00

作者:百步 回复日期:2006-8-1 11:21:00

把第八章前面做了一些修改,一起发上来了。

第八章 一启古匣

苏州城外太湖之上,岛屿众多,其中有一座西山岛,盛产水果。不过不知何因,岛上水果直接食用并不好吃。一旦做成果脯,却远非其它水果可比。故苏州果脯也算一大特产,是除苏绣外当地几大支柱产业之一。几年前市政府特意拨专款,填湖修建了一条通往西山岛的公路,也是方便岛上水果运输之用。

------------------------------------------------------------

其实是建了一座太湖大桥啦~~~~


回复:

我还是1994年去过一次西山岛,印象很深刻,记得西山岛确实果林密布,果铺也很好吃,至于那座大桥是不是太湖桥,我也搞不清楚了,呵呵!


回作者:绛薇 回复日期:2006-8-2 08:01:00

人物确实丰满多了。在已出的版本中,三个主要人物只是事件的见证者;在新的故事里,他们都有了自己的鲜明性格,我相信他们将以自己的性格来推动或影响事态的进展。从修改后的版本看,作者的写作技巧跨越了从业余到专业的鸿沟,不得不令人佩服。

回复:

谢谢你的肯定,我确实自己也感觉到,这一年多的编剧生活,让我完成了从业余写作到专业写作的一个艰难历程,像扒了一层皮。

百步



回作者:折别 回复日期:2006-8-2 10:37:00

楼主的文文章写得确实不错。由于更新慢,跑去看了搂主的原作。相信搂主不是沈阳人,对沈阳不了解。但是写文章最好把一个城市调查清楚,你知道吗?很多沈阳人再看你的小说呢,别让沈阳人看了笑话。现找出几点,请搂主在新作中注意。

“北陵公园位于沈阳城北五公里皇姑区内,我们从原来老奉天城南门进入沈阳市区,说是老南门,但其实城墙城门早在“文革”前就已被政府拆除。”
相信搂主所说的“沈阳城”就是老的“奉天城”。现在“老城”地处沈河区,但是从京沈高速公路到北陵并不从“老城”路过。文章可以渲染,但一定要建立在实际情况的基础上。

“已过深夜两点,但沈阳街道上依旧热闹。一路询问,我们穿越整个市区,绕到老奉天城北门。”
沈阳再怎么繁华也是一个北方的城市,深夜两点,路上怎么可能有人?而且“老城”是一个十字城,东南西北各一个大城门。怀远门、附近门、德胜门、福胜门。从附近门到怀远门,步行1一个小时左右,从德胜门到福胜门步行一个小时左右。而且都是直路,路特宽,从南就能看到北;从东就能看到西。如果开车,3分钟就能传阅,根本不用问人。所以,不能用“绕”吧?

“宾馆离北陵公园并不远,我们将车子停在宾馆,徒步只用了几分钟就来到北陵公园门口。”
北陵公园门口不允许有饭店、宾馆一类的消费场所,而正门附近又是省政府,所以,宾馆步行到达北陵公园正门的路程大概是半小时左右

“我们沿台阶登上宝城,向南远眺,整个沈阳城区尽收眼底。”
北陵虽然说有个山,但是山并不高。爬到顶基本也就三层楼左右,相信无论在哪个城市,三层楼也不能把整个城市尽收眼底吧?


回复:

终于找到了一个对沈阳非常了解的朋友,记得当时为了写天眼,去了一次沈阳,买了地图,去了故宫,北陵,而且向当地人打听了沈阳老城的情况,说来惭愧,没打听到,呵呵。

兄弟要是非常了解,我倒希望能向我详细介绍介绍。
我的MSN:[email protected]

另外,你上文中说的那一段,在新版本中将不会再有。

百步


回作者:nideweixiao2000 回复日期:2006-8-2 13:25:00

我是一家出版社的编辑,有出版意向的可以和我联系,也可以上我出版社的网站了解详情:http://www.bookhk.com


回复:

哥们儿,非常抱歉,天眼的出版和电视剧改编权都已经卖出去了,以后有新书,我会联系你,多谢了!

百步


楼主 百步  发布于 2006-08-02 22:44:00 +0800 CST  
终于明白为什么发不上去了,有点长,将近3000字了,不过鬼话不是最多可以4000字么?

第八章已经结束,再有两章,第一部就结束了,到第二部开新贴

百步
楼主 百步  发布于 2006-08-02 22:50:00 +0800 CST  
第九章 崔二胯子

肖伟祖父留在‘觐天宝匣’第一层那封年代久远的书信,来自一个署名‘崔二胯子’的人。
火车上,两人将这封信来来去去看了数遍。整封信是用毛笔写成。从字迹可以看出,写信之人文化不高,每一字均是歪歪斜斜,瘦骨嶙峋。不过信上每一笔画无不力透纸背,一看而知是出自江湖武人之手。信正文部分共四百三十三字,不仅错字白字累牍,文法更是不通,而且,其中多处使用了东北土匪时期的黑话,更加难以看懂。
高阳仔细斟酌之下,将原信给肖伟翻译了出来:

肖大哥:

自从上回一别,已经好几个月,兄弟还活着!
那回送走肖大哥,俺们就跟小鬼子拼了,最后弟兄们都死了,子弹打光,俺跳了崖。
俺受了重伤,九死一生回到崔家屯,就剩下一口气。
肖大哥,现在兄弟提着一口气不走,就是想再见肖大哥一面,那个盒子,到今天还没打开,俺放心不下啊,不过盒子打开的那天,兄弟可能看不到了,看来,一切就像军师说的,冥冥之中,自有定数。
那件事情,你和军师都说科学什么的,俺不懂。可是这几个月来,跟兄弟去办事的二十四人,除了俺,接二连三都出了事儿,现在连山上的弟兄也都牵扯进去了,没有留下一个活口,俺现在也就剩一口气了,所以肖大哥,你要听兄弟的话,不能再追查了!
如果肖大哥能看见兄弟这封信,麻烦来一趟崔家屯,兄弟要把那个盒子交给大哥。盒子打开那一天,烦请大哥在俺坟前告诉一声。
肖大哥对俺的救命大恩,看来只能来生再报了。

弟崔二胯子
磕头
民国二十三年腊月初二

信文念完,肖伟眉头紧锁:“这个‘崔二胯子’是谁?”低头琢磨了一会儿,记忆中好像从没听老爷子提起过这样一个人。
不过有一点倒是可以看出:这封信应该和老爷子留下的那只盒子有关。因为信中不止一次提到一只盒子,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应该就是眼前这只。
肖伟掐着手指头算了算,信的落款时间是民国二十三年,换算成公元,应该是……我靠,怎么又是1934年?
两人在火车上商量了一路,高阳也同意肖伟的观点,这个崔二胯子,一定与整件事情有着莫大的关系。信中虽没有提到具体什么事情,但两人都已猜到,崔二胯子说起带领24名弟兄去办的事情,会不会与当年关东军与溥仪卫队的冲突,以及这只“觐天宝匣”有关?
从现在掌握的情况看,曾老留下的这只盒子肯定是当年皇太极从高丽抢来的两只宝盒中一只。至于是哪只,据历史记载,那两只盒子一只随黄太极下葬,从高阳查到资料看,皇太极陵并没有过被盗的记录。所以目前唯一可能,就是溥仪宝藏那只!而且,两人掌握的所有资料也都指向了这种可能:曾老日记开始出现断档,是1934年;曾老从奉天移居北平,是1934年;曾老将名字从‘肖剑南’改名为‘曾弓北’,是1934年;现在,‘觐天宝匣’第一层崔二胯子这封书信,时间也是1934年!这只盒子,一定与1934年发生的一件大事有关。而日本关东军从溥仪卫队截获那只盒子的时间,恰恰也是1934年,这应该不是巧合!
这么看来,在1934年的东北,在溥仪、关东军、肖伟的祖父,也就是当年的肖剑南,还有书信中那个神秘的“崔二胯子”之间,一定发生过一件惊天大事。而这件大事,一定与眼前这只神秘的红木盒子有着莫大的关系!不过,这一切迷题的谜底,都要等到觐天宝匣第二层与第三层打开才能知道。
两人整整商量了一路,现在看来,除按张老建议去朝鲜寻找那位高人后代外外,高阳还想到:“南张北谭”两大开锁世家,现在只找到了南张,如果能找到北谭后人下落,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进展。另外,这个看来颇为神秘的‘崔二胯子’其人,既然很可能与整件事情有着莫大的关系,查一查他的下落,说不准会对整件事情有很大帮助。

下了火车,两人第一时间去找赵颖。赵颖还住在与肖伟成婚时买的那套小小一居室内。不过自从两人分开,肖伟再也没去过那里。赵颖打开房门那一霎,肖伟恍惚间有一种隔世之感。
赵颖见肖伟与高阳一起来到,微微有些诧异。两人在屋中坐定,高阳沉吟了片刻,将事情来龙去脉对赵颖讲了一遍。
肖伟掏出崔二胯子那封书信,递给赵颖道:“赵颖,老爷子留下的这事儿,恐怕只有你能帮忙了!”
赵颖并没有接,淡淡说道:“不用看了,这是曾老留给你的事情,我只答应帮你们打开盒子。”
肖伟连连点头:“对,对!我们这回过来,就是让你帮忙想想办法,打开盒子最后两层机关!”说完,肖伟将苏州临去之前,张老最后那番话复述了一遍。
赵颖点了点头,沉吟片刻,问道:“你们要去朝鲜?”肖伟看了看高阳,两人都点了点头。赵颖没有回答,而是微微摇了摇头。
肖伟急道:“你不是答应帮忙么?”赵颖道:“我不是不肯帮忙,只是你们要找的人,连名字都没有,而且时间已过去四百多年,此人即便有后代留下来,究竟在北朝鲜还是韩国?韩国还好办一些,如果在北朝鲜,那就……”
肖伟道:“赵颖,你听我说,历史上这么牛的一个人,只要下功夫,肯定能打听到,苏州张老爷子说了,什么来着,对!‘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赵颖一愣,看了看肖伟,奇怪这句话怎么会突然从他嘴里说出来?
只听肖伟继续说道:“对了还有,你不就是朝鲜族么,找找你在韩国的亲戚,肯定能打听到!不管怎么样,只要能找到这人后代的下落,事情就好办了。赵颖,这事情只有你能帮忙了!”
赵颖看了看肖伟,沉吟片刻,点了点头:“好,我试一试!不过,不保证一定有结果。”

楼主 百步  发布于 2006-08-03 12:12:00 +0800 CST  
重写版应该在年底前出版
楼主 百步  发布于 2006-08-03 12:15:00 +0800 CST  
作者:长滴相当科趁 回复日期:2006-8-3 20:45:00

这么看来,在1934年的东北,在溥仪、关东军、肖伟的祖父,也就是当年的肖剑南,还有书信中那个神秘的“崔二胯子”之间,一定发生过一件惊天大事。而这件大事,一定与眼前这只神秘的红木盒子有着莫大的关系!不过,这一切迷题的谜底,都要等到觐天宝匣第二层与第三层打开才能知道。

他们打开盒子第一层之后就知道盒子一共有三层了


回复:

前面讲过啊,你没看到么?
楼主 百步  发布于 2006-08-04 01:09:00 +0800 CST  
接下的日子,又是漫长的等待。两人都很清楚,开锁的事情除赵颖外,没人能帮得上忙。
肖伟和高阳倒未闲着。从苏州回来后,肖伟一直把自己关在房间内,每日研究“觐天宝匣”第二层的“对顶梅花芯”机关,每有所得,必欣喜若狂。
而高阳则花了整整一周时间,明察暗访,终于调查到了那个书信中神秘“崔二胯子”的详细资料。不出所料,这个“崔二胯子”,确是当年东北啸聚山林的著名大土匪之一。资料显示:崔二胯子,姓崔,真名崔洪海,江湖报号“崔二胯子”。生于公元一九零八年,吉林省蒙江县崔家屯人,与其大哥崔大侉子崔洪江以及当时著名大土匪高鹏振、马占山等,当年并称为“关外绿林十虎”,一直以占山为王、打家劫舍为生。
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后,崔二胯子所部不接受日本人改编,后被日伪军重兵包围,只带领十一名兄弟突围出来。其后崔二胯子又招兵买马,长期隐藏在长白山打游击。东北抗联在一九三四年和他们接触上,崔二胯子同意被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独立支队,但不幸就在谈判达成不久,崔二胯子部再次被日军重兵包围,东北抗联救应不暇,最后全军覆没,无一人生还!(注1)
这段介绍看得高阳热血膨胀,没想到这个“崔二胯子”,竟是如此一位英雄豪杰,一位当年在日寇铁蹄下誓死不屈,以自己血肉之躯筑成钢铁长城,转战于关外白山黑水之间的抗日铁血男儿。难怪曾老会与此人有交情!读罢资料,高阳崇拜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又花了几天时间,高阳幸运地打听到一位至今健在的东北抗联老战士,据说此人当年曾随工作组到过“崔二胯子”驻地,并亲眼见过“崔二胯子”本人。辗转查访,两天以后,高阳与肖伟在翠微路总后大院干休所内,见到了这位老人。

这已是一位年过八旬、须发皆白的老者。听了二人来意,老人感慨万千,当下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详细介绍了抗联时期东北的情况以及他所了解的崔二侉子。
据老人所述,崔二侉子确是一位草莽英雄,自幼出身贫寒、被逼落草。日本人占领东三省后,崔二侉子所部誓死不降,两次被日军重兵围剿,最后全军覆没,杀身成仁。从老人的语气可以听出,在当年东北人心中,崔二侉子及其大哥崔大侉子,有着极重的地位。
老人讲述完毕,高阳和肖伟一时思绪如潮,沉吟无语。良久,高阳取出那封书信,递给老人,说道:“王师长,我这里有一封书信,您能否帮我们看看,是否是崔二胯子真迹?”
老人微微一怔,伸手接过,从茶几上取过花镜,仔细端详了一番,点头道:“不错,确是崔二胯子笔迹,我当年是工作组通讯员,见过崔二胯子的字……!”老人突然一顿,呼道:“这……这封信……说的就是崔二胯子遭围剿的事啊?”又仔细看了两眼,道:“不错!落款是民国23年8月,而我们谈判改编,就是8月的事情……”说到这里,老人抬起头来,看着高阳和肖伟,声音微微有些颤抖:“难道……崔二胯子当年没死?”
高阳缓缓点了点头:“从信的内容看,应该是这样!”老人似乎非常激动,拿信的手已经颤抖,喃喃说道:“谢天谢地!要真是这样,那就……就太好了!我就知道崔二胯子死不了!”顿了一顿,问道:“崔二胯子后来……怎么样?”
高阳摇了摇头:“不知道,我们手上也只有这封信,所以才来找您!”老人沉默了片刻,点了点头。
高阳道:“王师长,我们这次来,就是想跟您多了解一些当时的情况。您当年曾随工作组到过崔二胯子驻地。所以,我们想让您帮着回忆一下,当时崔二侉子的部队,正在做什么?另外,当时山上的情况怎么样?有没有什么特殊的事情发生?”
老人点了点头,低头沉思了一阵儿,突然,老人抬起头来,说道:“我想起来了,是有一件不对劲儿的事情!”
高阳问道:“什么事情?”老人道:“是一件非常蹊跷的事情!这件事情曾困扰了我们很多年,不过后来崔二胯子全军覆没,也不可能再有答案了。这些年下来,我也慢慢淡忘了,这次若不是你提醒,这件事我倒忘了……”老人说到这里,皱了皱眉,道:“我记得当时工作组刚一到崔二胯子山上,就感觉整个山寨的气氛明显不对……”
肖伟道:“气氛不对?”老人道:“不错!起初我们一直以为,会不会是崔二侉子山上有什么阴谋,不统一改编?后来发现不是这样!当时的感觉……怎么说呢?那是一种非常诡异的气氛,从山上每人的眼神儿里都可以看出来,是一种……对,是一种人心惶惶、草木皆兵的感觉,就好像刚刚撞了鬼……”
高阳心里一震,看了看肖伟,肖伟问道:“撞鬼?老爷子,这是怎么回事?”老人摇了摇头:“不清楚,土匪山寨的规矩多得很,我们也不方便问。”
高阳道:“会不会他们遇到过什么事情?对了王师长,您是否知道在工作组上山之前,他们做过什么?”老人道:“这个倒是听说过,我们上山之前,崔二侉子他们好像刚刚做完一桩大买卖……”肖伟道:“买卖?土匪还做买卖?”
老人道:“其实当年东北胡子说的买卖,一般就是指抢劫或是绑票。崔二侉子他们似乎刚刚得一笔很大的财物,但并未跟我们细说是什么。谈判那段时间,他们好像正与苏联人交易军火,估计就是用这批财物。”
高阳和肖伟交换了一个眼神儿,都觉得奇怪。肖伟道:“老爷子,按道理说,他们刚刚得了一笔财物,应该是高兴的事儿,怎么会人心惶惶呢?”老人摇了摇头:“不清楚,当年工作组的人也都觉得很奇怪。”肖伟又问:“那笔财物,他们是怎么来的?”老人道:“没听他们说起过,我们当时也不便多问,土匪的规矩很多。”
肖伟点了点头,和肖伟交换了一个眼神儿。看来崔二胯子这笔财物,八成和溥仪宝藏有关,这么说来,宝藏很可能已经被他们启开了,想到这里,肖伟有些失落。

楼主 百步  发布于 2006-08-04 14:25:00 +0800 CST  
接下的日子,又是漫长的等待。两人都很清楚,开锁的事情除赵颖外,没人能帮得上忙。
肖伟和高阳倒未闲着。从苏州回来后,肖伟一直把自己关在房间内,每日研究“觐天宝匣”第二层的“对顶梅花芯”机关,每有所得,必欣喜若狂。
而高阳则花了整整一周时间,明察暗访,终于调查到了那个书信中神秘“崔二胯子”的详细资料。不出所料,这个“崔二胯子”,确是当年东北啸聚山林的著名大土匪之一。资料显示:崔二胯子,姓崔,真名崔洪海,江湖报号“崔二胯子”。生于公元一九零八年,吉林省蒙江县崔家屯人,与其大哥崔大侉子崔洪江以及当时著名大土匪高鹏振、马占山等,当年并称为“关外绿林十虎”,一直以占山为王、打家劫舍为生。
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后,崔二胯子所部不接受日本人改编,后被日伪军重兵包围,只带领十一名兄弟突围出来。其后崔二胯子又招兵买马,长期隐藏在长白山打游击。东北抗联在一九三四年和他们接触上,崔二胯子同意被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独立支队,但不幸就在谈判达成不久,崔二胯子部再次被日军重兵包围,东北抗联救应不暇,最后全军覆没,无一人生还!(注1)
这段介绍看得高阳热血膨胀,没想到这个“崔二胯子”,竟是如此一位英雄豪杰,一位当年在日寇铁蹄下誓死不屈,以自己血肉之躯筑成钢铁长城,转战于关外白山黑水之间的抗日铁血男儿。难怪曾老会与此人有交情!读罢资料,高阳崇拜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又花了几天时间,高阳幸运地打听到一位至今健在的东北抗联老战士,据说此人当年曾随工作组到过“崔二胯子”驻地,并亲眼见过“崔二胯子”本人。辗转查访,两天以后,高阳与肖伟在翠微路总后大院干休所内,见到了这位老人。

这已是一位年过八旬、须发皆白的老者。听了二人来意,老人感慨万千,当下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详细介绍了抗联时期东北的情况以及他所了解的崔二侉子。
据老人所述,崔二侉子确是一位草莽英雄,自幼出身贫寒、被逼落草。日本人占领东三省后,崔二侉子所部誓死不降,两次被日军重兵围剿,最后全军覆没,杀身成仁。从老人的语气可以听出,在当年东北人心中,崔二侉子及其大哥崔大侉子,有着极重的地位。
老人讲述完毕,高阳和肖伟一时思绪如潮,沉吟无语。良久,高阳取出那封书信,递给老人,说道:“王师长,我这里有一封书信,您能否帮我们看看,是否是崔二胯子真迹?”
老人微微一怔,伸手接过,从茶几上取过花镜,仔细端详了一番,点头道:“不错,确是崔二胯子笔迹,我当年是工作组通讯员,见过崔二胯子的字……!”老人突然一顿,呼道:“这……这封信……说的就是崔二胯子遭围剿的事啊?”又仔细看了两眼,道:“不错!落款是民国23年8月,而我们谈判改编,就是8月的事情……”说到这里,老人抬起头来,看着高阳和肖伟,声音微微有些颤抖:“难道……崔二胯子当年没死?”

楼主 百步  发布于 2006-08-04 14:26:00 +0800 CST  
高阳缓缓点了点头:“从信的内容看,应该是这样!”老人似乎非常激动,拿信的手已经颤抖,喃喃说道:“谢天谢地!要真是这样,那就……就太好了!我就知道崔二胯子死不了!”顿了一顿,问道:“崔二胯子后来……怎么样?”
高阳摇了摇头:“不知道,我们手上也只有这封信,所以才来找您!”老人沉默了片刻,点了点头。
高阳道:“王师长,我们这次来,就是想跟您多了解一些当时的情况。您当年曾随工作组到过崔二胯子驻地。所以,我们想让您帮着回忆一下,当时崔二侉子的部队,正在做什么?另外,当时山上的情况怎么样?有没有什么特殊的事情发生?”
老人点了点头,低头沉思了一阵儿,突然,老人抬起头来,说道:“我想起来了,是有一件不对劲儿的事情!”
高阳问道:“什么事情?”老人道:“是一件非常蹊跷的事情!这件事情曾困扰了我们很多年,不过后来崔二胯子全军覆没,也不可能再有答案了。这些年下来,我也慢慢淡忘了,这次若不是你提醒,这件事我倒忘了……”老人说到这里,皱了皱眉,道:“我记得当时工作组刚一到崔二胯子山上,就感觉整个山寨的气氛明显不对……”
肖伟道:“气氛不对?”老人道:“不错!起初我们一直以为,会不会是崔二侉子山上有什么阴谋,不统一改编?后来发现不是这样!当时的感觉……怎么说呢?那是一种非常诡异的气氛,从山上每人的眼神儿里都可以看出来,是一种……对,是一种人心惶惶、草木皆兵的感觉,就好像刚刚撞了鬼……”
高阳心里一震,看了看肖伟,肖伟问道:“撞鬼?老爷子,这是怎么回事?”老人摇了摇头:“不清楚,土匪山寨的规矩多得很,我们也不方便问。”
高阳道:“会不会他们遇到过什么事情?对了王师长,您是否知道在工作组上山之前,他们做过什么?”老人道:“这个倒是听说过,我们上山之前,崔二侉子他们好像刚刚做完一桩大买卖……”肖伟道:“买卖?土匪还做买卖?”
老人道:“其实当年东北胡子说的买卖,一般就是指抢劫或是绑票。崔二侉子他们似乎刚刚得一笔很大的财物,但并未跟我们细说是什么。谈判那段时间,他们好像正与苏联人交易军火,估计就是用这批财物。”
高阳和肖伟交换了一个眼神儿,都觉得奇怪。肖伟道:“老爷子,按道理说,他们刚刚得了一笔财物,应该是高兴的事儿,怎么会人心惶惶呢?”老人摇了摇头:“不清楚,当年工作组的人也都觉得很奇怪。”肖伟又问:“那笔财物,他们是怎么来的?”老人道:“没听他们说起过,我们当时也不便多问,土匪的规矩很多。”
肖伟点了点头,和肖伟交换了一个眼神儿。看来崔二胯子这笔财物,八成和溥仪宝藏有关,这么说来,宝藏很可能已经被他们启开了,想到这里,肖伟有些失落。

楼主 百步  发布于 2006-08-04 14:28:00 +0800 CST  
奇怪,怎么发了两遍?

另外,鬼吹灯几个月前也看过,写的不错。
楼主 百步  发布于 2006-08-04 14:34:00 +0800 CST  
作者:灵异果子狸 回复日期:2006-8-4 18:23:00

第一次看到此故事, 感觉不错。 但, 作者似乎过于着重故事的陈述而在人物的描写上有所欠缺, 就像是站在角色之外讲故事, 让人有距离感, 以致总觉得人物无法丰满起来。 这可能与作者的文字风格有关, 平实而少抒情, 仅有一些抒情部份也显得有点生硬。

当然, 我亦不过是个眼高手低的读者罢了。 一家之言, 望作者勿怪。 :))


描写人物其实是写作最难的一道关,其实原因也很简单,小说和各种故事大体上分为两种,第一,人物围着故事走,第二种,故事围着人物走。

举个例子,向福尔摩斯探案就是第一种,其实把他书中的福尔摩斯与华生换成另外两个人,基本上不会影响太多整个小说的精彩性,因为每一个福尔摩斯的故事,都是一个精彩的故事,而不是一个关于人物的命运。

而类似于傲慢与偏见,悲惨世界,等等,坦白讲,故事无精彩可言,三言两语就可以说清楚,但小说的精彩之处是里面的人物。

若想把故事和人物同时都处理得很好,我觉得可能也就是金庸了,故事精彩,人物命运同样精彩,比如天龙八部里面的乔峰。

天眼的重写版本在尝试着做这个工作,只不过现在还没有到展开人物命运的时候,其实大家所看到的,只是整个故事的冰山一角。整个天眼的故事,其实真正的主人公并非肖伟、高阳、赵颖,而是你们马上就要看到的肖剑南、崔二胯子、以及凤儿,不过就算是看过老版本的朋友,恐怕也不知道凤儿是谁,呵呵!慢慢看吧。

至少有一点可以保证,后面的故事,会越来越精彩,包括人物的命运,无论是肖伟、肖剑南,还是凤儿,崔二胯子......

另外,喜欢鬼吹灯的朋友,可以看一看天眼里面的盗墓部分,我相信,绝不比鬼吹灯差。


作者:dolphinhan 回复日期:2006-8-4 16:18:00

百步GG,我有一个建议不知可讲不可讲,就是那个X光探结构的思路,我觉着那个并不好,有虚假感,锁具内部是立体的,用X光只是能看见平面,还记着中学课本中DNA发现史,两位科学家就是通过X光平面结构来推算出的,但是费尽艰辛,在现实中,对于锁具这样精巧的仪器更是难上加难了,我建议不如改为使用CT来判断锁具结构,这样更符合现实一些。只是提个建议,具体还是GG你定夺了,呵呵~~!!~


我原来是学建筑的,建筑有一种三视图,就是用顶面,正面,和侧面三张图,把最复杂的结构用空间想象能力复原,所以,无论用X光,还是CT,应该可以做到。

不过仅仅想凭还原内部结构,就想把天地乾坤芯打开,恐怕并不现实。

百步


楼主 百步  发布于 2006-08-05 00:29:00 +0800 CST  
重写版封面初稿:

楼主 百步  发布于 2006-08-05 02:13:00 +0800 CST  
......

楼主 百步  发布于 2006-08-05 02:16:00 +0800 CST  
http://pop.pcpop.com/p060805/0001545761.html

楼主 百步  发布于 2006-08-05 02:24:00 +0800 CST  
《天眼》新版封面设计---初稿:

征求大家得意见!

图片地址:

http://club.book.sina.com.cn/yuanchuang/writing.php?wid=17023

老版本(作家社版本)封面图片:

http://book.mop.com/moplz/user/toAuthor_6037.html


楼主 百步  发布于 2006-08-05 20:39:00 +0800 CST  
又聊了几句,看来关于这件事情,老人也只知道这么多了。和肖伟交换了个眼神儿,高阳问道:“王师长,除这件事情以外,您还了解什么其它关于崔二胯子的事情,比如关于他的江湖传闻之类?”
老人微微一笑,说道:“说起崔二胯子的江湖传说,那可多了!崔二胯子兄弟二人,是我们东北人眼里的大英雄!他们二人都有很好的武功,相传是武当派俗家弟子,擅长点穴。此外他兄弟两人,是出了名的神枪手,都使双枪,坐在屋子里随便抬手两枪,窗玻璃上只会有一个洞!”
肖伟睁大眼睛:“这么神?一个洞?”
老人笑道:“当然!要不怎么是神枪手呢?那第二颗子弹是从第一颗子弹打过的孔里穿过去。”肖伟张大了嘴,半天合不拢。
老人继续道:“其实当年在东北的胡子中,有这样枪法的人也不在少数,那时的胡子,很多基本是抬枪就有,指哪儿打哪儿,根本不需要瞄准。他们的枪法都是几千几万发、甚至是十几万发子弹练出来的,我们现如今可比不了。”
肖伟点了点头。高阳道:“这种两枪打在一个孔上的枪法,在现在射击运动中也有,而且还有个英文名字,叫什么来着……对,‘Double Tap’,这是很厉害的枪法,我记得有一部张国荣主演的影片,说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
老人笑道:“不错,我们部队上管这种成绩叫‘双发一击’!不过像崔二胯子兄弟那样,随便一抬手就能打出一个,而且是双枪,左右手各开一枪,那就不是一般人能练出来的了,除了苦练,还要极高的天份!”
肖伟听到这里,不禁啧啧称奇,缠着老人多讲一些崔二胯子的轶事。老人笑了笑,道:“那时候在东北,关于崔二胯子的传说可多了,据说那还是日本人刚占领东三省的时候,有一天崔二胯子队伍弹药不多了,兄弟两人居然单枪匹马,到伪军那里去借子弹。”
肖伟一愣:“伪军?那不给抓起来?”老人笑道:“不会,那时的伪军很多也是被迫,心里还是同情中国人的。那一次崔二胯子兄弟到了伪军那里,张口就要一万发子弹,要知当时的军火贵得要死,一块现大洋只能买到五发子弹!伪军见两兄弟狮子大开口,震于二人威名,又不敢不借,于是出了一个难题要挟崔二胯子,从桌上拿起一个核桃,说如果他们能在三十步以外,一枪打碎这个核桃,就借他们一万发子弹,如果打不到,就只能借他们五千发。”
肖伟问道:“后来怎样?”老人道:“崔二胯子听了这个,当时蛮劲就上来了,拿起一个最小的核桃,对伪军道:‘好,俺现在就把这个核桃顶到脑门上,走到五十步开外,如果俺大哥能一枪把核桃打碎,俺没有事,你们就借两万发子弹,一发也不能少,如果我被打着了,就拉倒!’说完话,崔二胯子大步走到五十步开外!”
肖伟问道:“后来怎么?”老人笑道:“当然没事,要说那崔大胯子的枪法果真是神了,他抬手一枪,崔二胯子脑袋上的核桃应声而碎,而头顶上的头发都没少一根,你们猜怎么着?”老人没等两人回答,继续说道:“要知道子弹贴着头皮这么近打过去,就算没打到人,头顶也会受伤,当时崔大胯子的子弹,是贴着核桃的上皮打过去的,核桃碎了,人却没事!后来伪军乖乖交出了两万发子弹!”
崔二胯子这一段故事,听的两人目瞪口呆、心醉神宜,肖伟更是连叫厉害。老人笑道:“这还不算最厉害的,相传崔二胯子有梦游的习惯,据说有一回他夜里梦游游到山脚下,正遇到鬼子侦察兵,他二话不说,抬枪一枪一个,三发子弹,三个鬼子兵全报了销。弟兄们听到枪声冲下山,你们猜怎么样?”
肖伟问道:“怎么样?”老人笑道:“他呀,还抱着鬼子兵的尸体打着呼噜,从头到尾就没醒过!”肖伟哈哈大笑。老人也笑道:“不过传说归传说,当不得真的。”
又闲聊了一会儿,看看时候不早,高阳拉起肖伟,两人向老人告别。走在尘土飞扬的街上,虽然一下午的故事听得酣畅淋漓,但这时两人都不免心中微微失望。尽管此行了解了更多崔二胯子的事情,但最关键的问题还未解决,看来,整件事情的进展,还是要等赵颖那边的消息了。

又是一星期过去,高阳终于带来了赵颖那边的最新进展。赵颖经辗转查访,已经找到一位现在韩国的远房亲戚。对方回复了邮件,答应帮忙。不过查询工作要用一段时间,而且是否会有结果,也不肯定。
除此以外,赵颖也查到了北谭最后一代传人的信息,不过这条路看来明显是走不通的。
根据资料显示:北谭最后一代传人是兄妹两人,哥哥姓谭名青,生于清光绪34年,也就是1908年。在1930年初,谭青因犯盗窃罪被奉天警备厅拘押,后被日本人秘密处决。其妹谭倩儿,生于公元1912年,谭青死后半年,也就是1930年9月,谭倩儿与老母前往英国,后不知所踪,再也没有任何消息。
肖伟听到这里,突然问高阳:“对了哥们儿,你说那个谭青那个妹妹叫什么来着?谭倩儿?”顿了一顿,道:“我靠哥们儿,这名儿怎么听着这么耳熟啊?”想了一会儿,又道:“简直是太熟了,我怎么觉着,这名儿我一定听过?”
高阳笑了,拍了拍肖伟:“你啊,外面认识那么多乱七八糟的女孩儿,说不准是重名呢!”
肖伟点了点头,呵呵一笑:“也对,哥们儿认识的妞儿肯定比你多!”
高阳把情况与肖伟介绍完毕,两人又商量了一阵儿。看来这事也没什么其它办法了。死马当活马医吧,唯一能做的,就是等赵颖那个远房亲戚,看他能不能顺利打探出那位朝鲜高人后代的下落。

楼主 百步  发布于 2006-08-05 20:43:00 +0800 CST  

楼主:百步

字数:429882

发表时间:2006-07-06 07:15:51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3-24 14:07:24 +0800 CST

评论数:597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