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缉毒警察,却走上了寻找家传宝藏的道路

上面一层错了


我在窗外和杜老师打了个招呼,他循声望向我,见到是我他有些诧异,然后向我挥挥手示意我到屋里去。
我在众多羡慕的目光中和师兄走进了解剖室,杜老师拉下口罩和我简单寒暄了几句,便又把注意力投入到了解剖台的尸体上。
刚进入解剖室,一股尸体的腐臭味道扑面而来。解剖台上是一具成年男尸,全身上下都有不规则的浮肿,手足处大部分的表皮已经脱落,面部五官变形很严重,已经看不清楚具体的面貌特征,看样子应该是死后在水里泡了好长时间。
尸体从胸前至腹部被切开,可以清楚的看到连在皮下的脂肪,本应是黄色的脂肪因在水中被长时间的浸泡而变质腐烂,看着令人十分的恶心。


本节完。
楼主 沽岸  发布于 2017-11-19 00:43:18 +0800 CST  
43.

杜老师可能是意识到了我在校时是非法医专业的学生,向她身旁的一个女生示意了一下。这个女生应该是杜老师的学生,与杜老师有着很深的默契,老师一个眼神他便会意,摘下口罩给我们讲解了起来。
“死者为男性,年龄在35至40岁之间,因口鼻处出现大量蕈样泡沫,所以我们推测死者为溺水身亡。”
见我不是太懂,女学生接着解释道:“人在活着的状态下坠入水中,溺液进入呼吸道,由于冷水刺激呼吸道粘膜会分泌大量粘液,粘液、溺液及空气三者经剧烈的呼吸运动而相互混合搅拌,将产生大量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种泡沫因富含粘液而较为稳定,不易破灭消失,被抹去后还会再次溢出,这种泡沫大多附着在口腔、鼻孔部及其周围,通常称为蕈样泡沫。”
见我点头回应,女学生继续说道:“另外经过解剖,我们发现死者上呼吸道内有溺液、泡沫和异 物,肺部出现水性气肿,在胃和十二指肠内也都发现了溺液与异 物。以上三点更加可以印证死者的死亡原因为溺亡。”
“尸体手足皮肤的表皮与真皮层都有不同程度的脱离,手指脚趾均有指甲脱落,尸体表面又呈巨人观现象,结合近期的气温状况,我们推测死亡时间大概在七至十天左右。”
楼主 沽岸  发布于 2017-11-25 09:27:42 +0800 CST  
女学生一口气说完,我和师兄也听得似懂非懂,杜老师对自己的学生很是满意,朝着女生赞许地点点头,又继续拿着手术刀在尸体上一边切割一边给学生们讲了起来。
我平时很少有机会能够如此近距离的观察人体的内部器官,按理来说应该抓住这次难得的机会好好听听杜老师的讲解,但是这被泡了很久的尸体实在是令我有些作呕,随着杜老师切开尸体的各个腹脏器官,又有极难闻的气体释放出来。
杜老师之前如此热情地把叫我进了解剖室,我又是杜老师以前的学生,不好提前离开,也不好表现的太过业余,我可不想给老师丢人。
我干脆把目光从尸体上移开,看向身边穿着白大褂的几个人。解剖室内,除了我、师兄还有杜老师外,还有三男两女共五个人,除了其中一个男人的年龄比较大,其余四人都很年轻,应该都是杜老师带的研究生。因为我们学校本科生并没有法医专业,所以我能确定他们都是研究生。
刚刚给我们做讲解的那名女生看起来要比另一名女生成熟许多,可能是研三的学生,另一名女生的神情则是有些生涩,她好像对这种尸体也不是很习惯,应该是去年刚入学的研一学生。
楼主 沽岸  发布于 2017-11-27 18:06:47 +0800 CST  
两个男生的表情都很平静,认真地听着老师的讲解,不时提出些问题,在得到解答后露出恍然大悟的神情。
我又把目光转向了那名中年男人,男人看着有些面生,我仔细回忆了一下,在上学的时候并没在法医系见过此人,可能是新来的教师,但仔细观瞧,此人眉眼之间散发出的气质又与常人有些不同。我又说不出有哪些不同,只是觉得他并不是很像中国人。
也许是感觉到了我的目光,中年男人望向我,微微低头以示回应,然后又把视线转移到了尸体上。
没过多久,杜老师的讲解结束了。在众人的帮助下,一名男学生将尸体用担架推入了解剖室的冷柜中。
由于我和老师也是很久没见,便相约一起去吃午饭,杜老师带上了给我们讲解的那名女学生,我们一起来到了学校门口的那家川菜馆。
老板娘见到是我,很热情的上来招呼,师兄也是这里的常客,和老板娘也很熟悉,简单问候了几句,我们便开始点菜。
我们要了水煮鱼、杭椒牛柳、炝莲白、蒜蓉娃娃菜和酸辣汤,四菜一汤标准的工作餐,都是这家店的招牌菜。
楼主 沽岸  发布于 2017-12-09 20:45:14 +0800 CST  
饭桌前,我给杜老师和师兄彼此做了简单的介绍,杜老师也介绍了她的女学生,这名女学生确实是研三的学生,叫孟玲,即将毕业,毕业后将会到我们市公安局的刑警队工作。
孟玲很少说话,表情很严肃,在饭桌上也只是和杜老师讨论刚刚那具尸体的解剖过程,并没有与我和师兄说过一句话。
我问了杜老师在解剖室内的那名中年男人的身份,原来他真的不是中国人,而是一名日本人,是一名从国外到中国交流学习的教授。
据杜老师讲,这名外国教授的法医学造诣很深,但基于很多因素,我和师兄都对这个小日本不以为然。
很快菜就上齐了,与往常不同,因为刚刚看过腐烂的尸体,所以这顿令我期待已久的水煮鱼并没有给我带来什么太好的感觉,我只吃了些米饭和青菜,杜老师也没吃太多,反而是师兄和孟玲两人将水煮鱼和牛肉吃了个精光。我心想他们真是两个没心没肺的人。
由于杜老师还要回办公室去做法医鉴定报告,所以饭后我们便相互告别。
坐在警车里,我看向身边的师兄,他脸上还带着吃过水煮鱼后满足的表情,我真是不解,看过那样的尸体之后如何还能吃得如此开心?
车辆启动,我打了个嗝,在我的嘴里鼻子里甚至是胃里依然还能感觉到刚才尸体中的那种腐臭气味。

本节完
楼主 沽岸  发布于 2017-12-30 20:50:53 +0800 CST  
44.

黑龙江省某县城,正清米行内,一位衣着整洁的年轻人正在柜台上翻看着往日的旧账,手边还散放着几张写有借据字样的宣纸,这些都是镇上的穷苦百姓从米行赊了米后还没有结清的账。
年轻人衣着的样式很是简单,但是用料极为讲究,朴素中难掩华贵大气。这位年轻人是关家的三少爷,也就是我爷爷的三哥,原本是在乡下负责粮食种植方面的事务,二老爷走后,三老爷接手了家族中最重要的粉坊,米行无人经营,三少爷便被三老爷唤进了县城,成为了米行的经营者。
米行门外,一名老妪正低着头来回踱着步子,时而向铺子中望望,时而又摇头叹气,似乎是想要进到铺子里,又因为某些原因而感到万分的为难。
最终老妪还是没能下定决心走进铺子,转身欲走,却迎面遇到了送米归来的伙计。
“呦,孙家婆婆,您可是来还米钱的?”伙计和老妪热情地打着招呼。
“我......没......不是......”老妪支支吾吾很是紧张。
三少爷听到了门外的谈话,放下了手头的工作走了出来。
“外面风大,还请婆婆到里面说话。”三少爷扶住老妪,准备把她扶进铺子。
老妪让不过二人,便与三少爷和伙计一同走进了铺子。伙计很快搬来把椅子,老妪道了声谢,坐在了椅子上,望向三少爷,欲言又止。
楼主 沽岸  发布于 2018-01-01 20:33:50 +0800 CST  
三少爷看出了老妪的为难,朝着老妪笑了笑说道:“婆婆有话但说无妨。”
老妪无奈的叹了口气:“这又到了清账的日子,只是我们家,实在是......”
“家中银钱紧张,米钱赊着便是,不必急于一时。”三少爷边说,边从柜台中端出一碗热茶,递到了老妪的手上。
老妪接过茶杯,很是感激,喝了口茶,把茶杯捧在手中,借着茶水的温度暖着身子。
“我家这米钱已经赊了两月有余,实在是抱歉。”
“婆婆宽心,我又不收您的利,别说是两月,就是两年,也还是这些钱。”
老妪无奈地笑笑,很是苦涩,又低头喝了口茶,起身将茶杯还给伙计,再次向三少爷道了几声谢,便朝着门外走去。
三少爷似乎是想起了什么,出声唤住老妪:“婆婆且慢。”
老妪转回身,有些不解。
三少爷从柜台上的几张宣纸中找出了属于老妪的借据,看了一眼后转身问道:“算着日子,您家里的米也该吃完了吧?”
老妪怔了一下,没想到对方会问出这样的问题,低头答道:“两日前就已吃完,只是我儿卧病在床,我一个老妇又能到哪里去找银钱来买米?”
楼主 沽岸  发布于 2018-01-09 20:52:24 +0800 CST  
提到了儿子,老妪的神情很是悲伤,任谁都可以看出她此时的心痛。
三少爷听了老妪的话,情绪也变得有些低落,向着伙计说道:“去给老人家装上五升米。”
三少爷的话落到老妪的耳中有些难以置信,这让老妪有些恍惚,直到看见米缸前忙碌的伙计她才缓过神来,身体有些僵硬。
伙计很快便装好了米,交到了老妪的手上,不知是因为米袋的重量还是激动的心情,老妪接过米袋的手有些微微地颤抖。
......
......
正清粉坊前堂,三老爷坐在柜台旁的一张椅子上正在读着手中的信,信纸不同于往常邻里乡亲之间写信的宣纸,这张信纸并不大,是一张白色的信笺,上面的字是用钢笔写下的,信上有几处钢笔水留下的印渍,看样子写信的人并不习惯于用钢笔写字。
信是二老爷寄来的,信的内容也不多。二老爷在信中提到,他在出城之后在抗联的帮助下进入到了苏联境内,但是以他商人的身份无法寻求苏联政府提供政治避难,好在他可以在苏联境内自由往来,通过做些小生意,现在可以勉强维持生计。由于不方便在苏联长时间滞留,二老爷下一步准备通过苏联绕道新疆,从新疆返回国内。
楼主 沽岸  发布于 2018-01-10 22:56:52 +0800 CST  
看到二哥安然无恙,三老爷很多天一直悬着的心这才放下,想着街头巷尾关于自家的种种议论,不免觉得有些好笑。
在二老爷给抗联提供粮食的事情东窗事发后,二老爷为了逃避日本人的抓捕及时逃跑,这件事情在巷间被传出了很多版本。
有人说,关家二爷投了抗联,在军队中当了大官,还有人说,关家三爷为了篡夺家族大权,陷害了自己的二哥,逼得二哥远走他乡,除此之外甚至还有一种离奇的说法,说二老爷之所以消失,是因为他已经被日本军部的特务暗杀。
门外的马蹄声打断了三老爷的沉思,一个年轻女人抱着个两三岁的小男孩从门外走了进来,后面跟着一对衣衫褴褛的兄妹。
这个年轻女人是我的奶奶,她怀中的孩子是我的小爷爷,这对兄妹是她从包子铺捡回的两个无家可归的苦命孩子。
女人走进前堂,率先开口:“小十一又长高了不少,去年的衣服都已经小了,我带他去街上做了几件新棉衣。”
楼主 沽岸  发布于 2018-01-11 20:33:14 +0800 CST  

楼主:沽岸

字数:73310

发表时间:2017-07-25 18:59:17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1-12 09:26:38 +0800 CST

评论数:359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