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全线溃败,中国经济跌入万丈深渊

1943年:东北煤的生产占全国的百分之四十九,生铁占全国百分之七十八左右,钢材占全国百分之九十三,电力占全国百分之七十八,铁路占全国百分之四十二。重工业的若干部门,东北方面的数字,完全是压倒性的。不但工业,农业部门同样领跑全国,例如东北的大豆,全世界闻名,占全国产量的百分之五十一。”

如今,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GDP增速排名,辽宁为1.9%,成为垫底省份。黑龙江与吉林分别是4.8%、5.8%,分别列全国倒数第四、第五。根据对各省地方债规模的估计,吉林,山西和辽宁三省由于财政收入的下滑,房地产的低迷,已经处于“财务危险”状态,到了濒临破产的边缘。据国家发改委今年4月份的一份报告显示,在东北三省和内蒙古的劳动力市场上,一些企业虽然没有裁员,但是却实施降薪和调整员工岗位,“隐性失业未来可能显现出来。”“如果经济持续恶化下去,超过企业的承受能力,会有大批企业倒闭和工人失业,造成失业率大幅上升。”

一夜之间,东北轰然倒塌。中国经济再遇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一、东北的辉煌的起源

东北大部分地区位于长城以北,在古代常住人口并不多,经济比较落后。明朝末年,满清崛起于此,借助明末农民战争的良机,他们入主中原。入关之初,清政府出台条例鼓励关内民众出山海关开垦居住,关外官员招揽流民多的,还可以授予官职作为奖励,其中迁徙的人群中数山东人最多。可是到康熙七年,政策变了,出于维护龙兴之地固有风俗、保护八旗生计的考虑,开始对东北实施封禁,严止流民出关。这道禁令总共维持了将近两百年,因为劳动力不足,东北难以得到有效开发。尽管乾隆年间人口爆炸,全国人口激增至三亿大关,导致人地矛盾尖锐,粮食压力骤增,老百姓不得不去开垦荒山乞食,靠番薯、稀粥度日,可有潜力的东北平原却弃之不用。细想之下会发现这只是清政府各种保守政策的一部分,对待开矿、经商、对外贸易、文化创新等,他们都是极力压制的,管得越死爱新觉罗家的统治越稳定,中国也越落后。

进入19世纪中叶,局势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清政府内忧外患。太平天国兴起于南,英法联军进攻于北。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黑龙江以北的土地被沙俄割走,牛庄、营口对外开放。迫于统治压力,1860年禁止流民入关的政策开始局部松动,1897年全面开禁。于是成千上万的关内民众加入到“闯关东”的行动中来,尤以山东人为多。民国时期平均每年有几十万山东人奔赴东北,总数接近两千万。有人口,经济才有发展的基础,大量华北移民的涌入解决了东北劳动力稀缺的问题,带动了各行各业。只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现在的东北又留不住人了。

近代上升到主角

东北在古代几千年的历史中扮演的戏份不算太多,可到近代却非常抢眼,是很多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一方面是东北地大物博,土壤肥沃,森林茂密,而关内人口压力大,需要化解危机,由此引发人口流动,带动经济发展,提高了东北的地位。

另一方面则是近代新出现的因素,首先是俄国与日本的崛起,俄国进行了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日本施行了明治维新,两个好战的国家实力都有很大增强,日本的发展战略就是要先吞并朝鲜、台湾,再拿下满蒙,而俄国也对东北垂涎三尺,处于两个强国的夹缝中,双方又有利益冲突,东北便难以安宁,甲午战后,本要割让辽东半岛给日本,俄国人听后不干了,联合德、法干涉还辽,日本大战后已精疲力尽,虽忍让可怀恨在心,十年后双方干脆打了一仗,可怜东北战火纷飞,生灵涂炭,清政府无能为力。

其次是相比于其他地方,东北的煤铁资源丰富,这非常有利于工业的发展,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社会,曾辉煌一时,可到明清时期社会转型遇到了瓶颈,靠自身难以过渡到工业社会。裹足不前时,西方列强成功开展了工业革命,人进我退,国门打开后,西方的工业引进,其他地方较少,东北形成了优势,尤其是在中东铁路修建,重工业不断发展后,强国的游戏规则变了,东北抓住了机遇。


更内幕的经济分析可以查阅我的薇信公号:伪砖家说经济。中国经济剧烈下跌的深度分析,我已另开长贴,盛世之忧:99%的人都不知道中国经济现在有多危险(深度干货)http://bbs.tianya.cn/post-develop-2090931-2.shtml

在经济危机的边缘,个人如何应对,可以查看我自己真实经历的深度总结,财富战争:从农二代到千万富翁的残酷奋斗(连载)http://bbs.tianya.cn/post-develop-2087000-1.shtml

伪砖家原创。伪砖家简介:

楼主 财富战争  发布于 2016-03-31 19:58:00 +0800 CST  
二,辉煌与困惑

1945年,东北工业规模亚洲第一。从沈阳到大连的沈大线两侧工厂遍地,烟囱林立,成为举世闻名的“绵长工业区”,沈阳铁西区更是被誉为“东方鲁尔”。

1949年后,由于东北地区有着良好的工业基础,加之新中国资源有限,东北得到了中央计划经济毫无余力的倾斜。可以说,东北是计划经济体制建立最早、影响最深的一个地区。而位于沈阳市的铁西区更成为计划经济时代中国制造业的一个重要标本。

在强大的中央计划体制下,工人们的好日子一直持续到1990年代。但是1990年代初期开始,东北地区的许多企业一样,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显露无疑,许多传统产品因为竞争力低而逐渐被淘汰。东北工业经济效益普遍下滑,一度被称为“东北现象”。单一的所有制结构和失衡的产业结构使铁西区成为“东北现象”的典型代表。

1990年代末期,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向亏损的国有企业开刀,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东北成为了国企改革“阵痛”的主要地区。相关数据显示,有将近800万的工人下岗失业。
楼主 财富战争  发布于 2016-03-31 20:01:55 +0800 CST  
三、问题的积累
在东北日益衰落无法自拔时,中央看到了问题的严重性,2003年,中央出台“振兴东北”战略。随后10年中,中央花费了大量的财力物力投资东北建设,希望能让这个老工业基地重新焕发光彩。
政策出台的当年12月,国家发改委即批准了“振兴东北”第一批100个项目,总投资额610亿元。此后中央的项目投资难以数计。
从官方公布的相关数据来看,东北振兴计划的成果也不可谓不亮眼:从2003年到2012年的十年间,北三省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翻了两番多,年均增速达到12.7%,而全国同期的年均增速为10.7%。

单就铁西区而言,从2002年到2012年,铁西区地区生产总值从104.9亿元增长到110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从231.7亿元增长为2630亿元,社会消费品总额也从58亿元增长为441亿元。
东北振兴的成果固然不容忽视,但事实上,在过去的十多年间,东北经济繁荣的表象与地产业的非理性繁荣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2004年至2009年间,无论是商品房价格还是住宅价格,都是以两位数的年均增长率上升。从增长速度看,1999年至200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3.92%,同期房地产投资年均增长41.87%,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年增长速度明显超过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从而使房地产开发投资在固定资产投资中所占的比重提高至1/3。
楼主 财富战争  发布于 2016-03-31 20:05:48 +0800 CST  
积累10年的问题再爆发
沈阳、辽宁乃至整个东北,在过去十年高投资、高耗能、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模式下,大兴土木带来的只是表面繁荣,其中一些深层次的矛盾也被掩盖在高增长的表象之下。

2003年,东北三省的投资率为37%,而到2011年,三省的投资率达到63%。相比而言,消费率则从2003年的53%下降到了2011年的43%。全国的投资率已经很高了,而东北的投资消费比例更加扭曲,有些地方甚至接近于90%、100%。

东北振兴十年间的发展恰巧吻合了东北地区的经济结构和经济特点。东北地区“原”字号、“初”字号产品多,十年振兴期间,东北的一个严重教训就是做了太多“加法”。伴随着上一轮全球大宗商品的超级周期,“钢铁当时挣钱,大家纷纷上钢铁。结果等钢铁投产了,就亏损了。
楼主 财富战争  发布于 2016-03-31 20:12:21 +0800 CST  
与此同时,本应该淘汰的落后产能,在振兴期间得到强化。特别是十年振兴的后几年,为应对经济危机,4万亿元的经济刺激政策出台。在东北,一些本应该淘汰、限制的落后产能的投资规模不降反升,不断上马钢铁、石化、水泥、装备、造船等传统行业。
楼主 财富战争  发布于 2016-03-31 20:13:02 +0800 CST  
@eaccount 2016-04-01 05:48:43
@财富战争 东北国有企业改革不够,只裁员是无用的,同类没有合并,非命脉没有开放竞争,东北每一个国企就是一个小政府,每一级干部都塞入各种关系人,发展的每一个领域都是各种关系,当然不仅仅东北,央企国企都这样,国企亏,改了扭亏,继续亏,进口太松,没有竞争。
迅速买断员工,进行合并,想留下的,必须通过考试!放开非命脉国企的市场,你会发现,瞬间东北土地上就会爆发生机勃勃的发展力!
所有国企央企......
-----------------------------
的确是要改,这也是东北问题的根源之一。和今天的中国是一样的。
但是改不是一句话,90年代就开始改了,结果经过10年的振兴越改越差,国企又改回了老样子。 不改政府,不放活制度,一切改革都是空谈。
政府都有路径依赖,计划经济改革不彻底,沿着老路自然而然一步一步走到了今天。
改制度就要动大手术,谁愿意革自己的命,给自己找难受呢?
改革要靠倒逼,一点一点的变,难呐。
楼主 财富战争  发布于 2016-04-01 10:35:59 +0800 CST  
四,问题的根源

东北重工业占比大,而在重工业中,传统产业的比重偏高。沈阳经济一直以传统产业为基础和特色,传统产业占工业的比重在90%以上,企业数量占98%以上。而在整个东北地区,有95%是传统产业,只有5%是新兴产业。在这些传统产业中,又是以过剩产业居多。

现在东北的支柱产业:钢铁过剩了40%,水泥也过剩,平板玻璃过剩,电解铝过剩,陶瓷过剩,不锈钢过剩,风力发电设备过剩,造船工业过剩,石化工业过剩……东北凡是支柱的产业,几乎全部过剩。

与此同时,东北地区战略新兴产业发展不足,企业缺乏创新。数据显示,辽宁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研发机构的只有2.7%,占全国的倒数第一;有研发活动的占4.5%,为全国的倒数第二,东北经济再次出现问题的深层原因正在于此,长期以来由于深受计划经济影响,一些顽疾根深蒂固,导致东北三省难以在改革道路上前行更远,更多深度分析可以查看我薇信公号:伪专家说经济。在去年7月底的一次专门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指出,要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激发市场活力,为东北企业经营和创新创业提供公平市场环境,促进小微企业和民营经济加快发展。

2003年启动的那项庞大的东北经济刺激计划虽然暂时把东北三省拉出了经济衰退的“泥浆”,但一些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以及结构性矛盾并未解决。计划经济在东北并未如东南沿海省市那样,得到有效的清算。

东三省仍存在三个不相信:不相信市场的力量,不相信民营的力量,不相信中小微的力量。政府仍青睐于大项目,大投资,大央企。民营企业根本不入法眼。

李总理去东北调研的时候就说过:东北振兴十年来,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为什么经济骤然出现如此低迷的状况呢?这里面的确有区域经济结构不合理等客观原因,但更多是主观原因。主观原因表现在过去长期没有解决的经济结构性问题。

相关数据显示,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使得东北地区至今市场化程度不够,民营经济发展不足。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1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其中,辽宁省有6家企业上榜,黑龙江有3家上榜,吉林则无上榜企业。相比之下,浙江的上榜企业为138家,江苏为91家。

目前,辽宁的各类央企为1751户,吉林2013年央企的销售收入占吉林工业的90%,黑龙江的央企则占到60%。这就直接导致,越上马这些大项目,产业的重型化程度就越高,地方经济结构就越畸形化。所以,一旦央企出现问题,地方经济会马上受累。

但目前的悖论是,在消费萎缩出口下降的关头,短期内提振东北经济不得不继续依赖投资,难以马上调整经济结构。这仍如“饮鸩止渴”。更令人焦虑的是投资也正在失去活力。辽宁亿元以上的投资项目下降了50%。对于基建投资而言,目前国家的投资重点在西部,而房地产投资短期内也看不到亮点。
楼主 财富战争  发布于 2016-04-01 10:57:07 +0800 CST  
五、国企是东北经济的痛

只要没有垄断资源,包括资金、人才、技术和市场的垄断优势,国企在任何时候都没有任何竞争力。当资产是“国有”而不明确属于任何具体个人的时候,没有任何人会珍惜,也不会有任何人去琢磨着怎样发挥最大的经济价值。

国有企业对老百姓最大的危害是靠垄断来掠夺和敛财,而为之付出代价的是每一个普通老百姓。

以石油天燃气为例:中国的石油天燃气由几家大型国有企业垄断,近些年,这几家企业动辄投资数百亿上千亿,许多投资甚至是不计成本不计代价。

如果不是因为周永康、蒋洁敏等高官纷纷落马,这些惊人的贪腐黑幕外界根本无法知道。为国企贪腐买单的是享受高油价的老百姓,即使是国际油价跌至历史低位,国内油价仍然比美国高出一半以上。

再以电价为例,当初为了修建三峡大坝向老百姓征收水电基金,政府曾承诺,一旦三峡大坝发电,老百姓即可享受每度八分钱的电价。如今,不知道有谁享受过每度八分钱的电价?而按2014年全国用电量初步估算,仅所谓电价“附加费”一年就被国企抽走2000多亿。

早几年煤炭价格上涨,几大电力公司和电网联手向发改委施压,结果是电价涨上去了,还在全国实行阶梯电价,让国企在抑制消费的同时又牟取了暴利。

前年以来煤炭价格大幅度下跌,从每吨七八百元下降到不足二百元,但电力企业却装聋卖傻不降电费,让老百姓持续为高电价买单。

再以电信业为例,十多年前的“陈氏兄弟案”大概还有人记得。当时国内国际电话通讯费非常昂贵(现在也很贵),而福建的陈氏兄弟引入IP电话,为老百姓提供价格低廉的国际电话服务,结果因为抢走国企的生意,陈氏兄弟被抄家没收财产,连人也被关进了监狱。而这样的故事背后,就是中国老百姓不得不承受远高于美国、香港这些地方的电信资费。

如今,在首都北京二环三环的黄金地段,放眼望去,一幢幢富丽堂皇的高楼大厦,几乎全被国有企业所囊括。

也许有人会纳闷:国有企业为什么要坐拥如此奢华显赫庞大的办公楼群?是为了炫耀实力还是钱多得花不出去?结论当然是钱不是自己的该怎么挥霍就怎么挥霍了。

有些国企领导的办公室,面积从几百平米甚至上千平米不等,除了会客室卧室甚至还有桑拿按摩室等等,这样的办公环境和舒适条件,世界上任何一家知名企业恐怕都望尘莫及!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孙晓文曾坦言:中国国企占有绝对的垄断资源优势,包括资金、税收、人才、技术和市场等等,而对GDP的贡献率不足30%,解决了不到20%的就业,每年拿走的收入却占了全社会分配收入的60%以上。

这些数据或许只是一个初略的判断,真实的数据外界无从得知。而国企的利润80%以上都来自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联通、中移动、中电信等特大型的垄断企业,却是不争的事实。

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曾经发布一份报告,报告显示:如果扣除行政垄断所致的超额利润,国企对外宣称的庞大利润实际上是亏损。报告指出,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国企成为打着“为公众(国家)赚钱”的旗号,运用国有资产为自身牟利的利益集团。

课题组负责人、天则所所长盛洪尖锐地指出:所谓“国有企业”早就名实不符。“国有企业已经被内部人控制了,这是我们的一个基本结论。”

报告显示:与民营企业相比,仅2001年到2008年间,国企少缴付的资金利息共计2.85万亿元,土地款3.09万亿元,资源费5000多亿元,亏损补贴1198亿元。合计起来国企少付的必须成本是6.48万亿元,国企享有的上述特殊待遇,远大于同期国有企业账面累积利润总额4.92万亿元。

这样的国企还有什么存在的价值?国企之所以成为巨无霸,是因为老百姓不断输血高价买单,是因为政府提供行政垄断保护。

而不管国企赚钱亏损,真正捞取大量好处的都只是少数几个高管,十亿老百姓却要承受围企无穷无尽的涨价负担。只有国企衰败,民企才有公平发展充分竞争的机会,老百姓才会真正受益。
楼主 财富战争  发布于 2016-04-01 11:24:37 +0800 CST  
东北是我国最早实现工业化的地区,城市化水平也最高。但是产业却存在成熟过度的衰老,石油、煤炭和其他金属非金属矿业,资源基本进入衰落期,且看不到后备资源储量,衰落不可避免。东北第二产业主要是重化工业和设备制造业。与俄罗斯情况类似,基本进入技术淘汰阶段。就像平板电视必然淘汰显像管电视一样。而东北在新兴产业方面与国内其他地方比没有任何竞争优势。东北第三产业没有发达的第二产业支持,是没有发展基础的。例如物流业、金融业、贸易业及其相关配套产业。所以东北衰落是经济的客观规律,重化工业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要被淘汰,重工业基地如果不顺应历史潮流,一味守旧,只会使得经济在一夜之间塌陷。

历史就是如此,产业更替,经济转型,是必然的规律,不是想不想,而是你能不能抓住机会,闯过难关(转型细致的分析可查看我的微信公号:伪专家说经济)。东北的发展就是中国经济的缩影,旧产业被大幅淘汰,新产业还连影子都看不到,青黄不接,经济塌陷。最近和温州商人调研经济数据,大家非常悲观,经济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差,中国经济再遇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整个经济的大转型比我们想象的要痛苦,而且未来3-5年会越来越痛苦。转型是对我们国家的考验,更是对我们每个人的考验。
楼主 财富战争  发布于 2016-04-03 19:07:22 +0800 CST  

楼主:财富战争

字数:6376

发表时间:2016-04-01 03:58: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4-04 01:59:16 +0800 CST

评论数:16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