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日记:记录被失业之后我的迷茫与寻找







楼主 耐心等待你吧  发布于 2020-07-24 17:11:11 +0800 CST  






楼主 耐心等待你吧  发布于 2020-07-24 17:12:01 +0800 CST  






楼主 耐心等待你吧  发布于 2020-07-24 17:12:53 +0800 CST  






楼主 耐心等待你吧  发布于 2020-07-24 17:14:43 +0800 CST  






楼主 耐心等待你吧  发布于 2020-07-24 17:15:19 +0800 CST  






楼主 耐心等待你吧  发布于 2020-07-24 17:16:44 +0800 CST  
人生思考:

当人生末段,曾经的过往已成往事,是什么心情?
当身体衰弱,靠药物维持生命体征。会否很无奈?

此生到底什么最重要?
工作是不是人生全部?

我们到底怎么活?
为别人?
为自已?

这些问题,慢慢会有答案。
楼主 耐心等待你吧  发布于 2020-07-24 19:50:00 +0800 CST  
五十之年,只欠一死”

1927年6月2日上午,还有两天就是那年的端午节。颐和园的园丁听到几丈外一声水响,刚才还在鱼藻轩独自抽烟的老者,转眼间跳入湖中。园丁急忙赶来将人救起,仅几分钟,竟去了一条命。湖水很浅,王国维被水下的淤泥堵塞了口鼻,瞬间窒息身亡。

死亡是如此容易。车夫还在颐和园门口等他出来,家人还在家中等他回去,可他作为陌生人,已经全无知觉地匍匐在昆明湖边,口鼻塞满淤泥,身下是一片水迹,世界寂静悠远,没有任何声息。检验官在他衣袋里发现一份简单的遗书,开头16个字似乎说明死因:

“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

仅此而已。

名人用死来结束自己的生命并不鲜见,但王国维不一样,他死得很轻松,甚至不屑说明自杀的原因。

死亡可能是没有意义的,这是死者的立场。生者却不同,他们无法忍受这种空旷的真实。王国维溘然长逝,他究竟为何选择这样结束自己的生命,至今仍然是一个众说纷纭的谜题。

宁静的美好总是不堪一击

1925年,王国维接受了清华学校的礼聘,此时,他名义上仍是溥仪的“南书房行走”,伴逊位天子读古书。可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溥仪出走天津,“流亡”的那天,王国维随驾出宫,“未敢稍离左右”。仁义深厚,也到此为止。

离此人海,躲入书斋,天荒地老处与二三素心人商量学术,原本是闲适从容的。清华研究院待遇优渥,每月400大洋。奉旨入京之时风光无限,但他虽食朝廷俸禄,却领不到实际的薪水,常常举债度日。

在清华,王国维教授经学、小学、上古史,每周三个课时,其余时间潜心于自己的研究,日子平静而悠长。每天早晨起来,太太帮他梳理发辨,这是一天开始的沉静庄重的仪式。有一次太太劝他剪去发辫,他竟表现出少有的恼怒。那条纤细的发辨,是他身份、情感、理想的象征。

王先生故去之后,学生们回忆当年课上,印象最深的细节是他每转过身去,垂在脑后细长的发辫在眼前轻轻扫过,与黑板上的殷墟文字一般悠远而梦幻。

对于真正的学者,学术就是生活。除了从事研究、上课之外,在办公室或家中接待来访的学生,还有远道而来的友人,一年后陈寅恪搬来清华园作邻居,王国维有时去他那里坐坐,隔一段时间总要进一次城,逛逛琉璃厂,淘古玩,访旧书。

然而,这一切都是短暂脆弱的,几乎让人来不及品味,人像孤立在梦境边缘的鸟,若有所思,片刻之后便惊飞了,划破凝固的空气。

这个世界的宁静美好总是那么脆弱、虚幻,不堪一击。1926年中秋刚过,长子潜明在上海病逝,王国维痛惜万分,短暂的好时光从此结束了。20年前莫氏夫人逝世,王国维悲痛难解,写下许多悼亡诗,如今老年丧子,更是悲痛欲绝。一切远未结束,半年之间,祸不单行。王国维准备“哀死宁生”,却与多年至交、亲家罗振玉失和,最终导致绝交。生命不仅是痛苦,还让人受尽屈辱。
楼主 耐心等待你吧  发布于 2020-07-24 19:52:36 +0800 CST  
每一天都可以生,每一天都可以死

国维在岁末的沉郁哀痛中度过50寿辰,阴郁的1927年新年在北伐战争的鼓角声中到来,哀痛中又加上了恐怖。北伐军攻陷北京,什么事都可能发生,他们这些前清遗老,恐怕性命难保。

陈寅恪来访,与王国维谈起“中国人之残酷”。一周之内,军阀张作霖绞死了北大教授李大钊(1927年4月6日),革命党处决了湖南大儒叶德辉(1927年4月11日)。都是不祥的预兆,连梁启超这样的新派人物,也准备再次流亡日本。王国维绝望了,生的恐惧大于死的恐惧。

世界残暴疯狂,已经难以理喻。梁启超邀请王国维同去日本避难,王国维拒绝。18年前曾与罗振玉一家流寓东瀛,他不想重复那种生活;陈寅恪劝他到城里躲躲,他的回答简单到“我不能走”;学生邀请他去山西避乱,他问:“没有书,怎么办?”王国维谢绝了所有的好意,不是因为他不能走,而是他根本就不想走。此时,他感到恐惧与厌倦的,不是北京这一个地方,而是整个现世。

有所惧大于死者。王国维生路已绝,死意已决。清华园里人心惶惶,1927年春季学期草草结束,计划提前于6月1日正午开师生叙别会,然后放假,大家各奔东西。叙别会前一天,遗老朋友金梁来访,“平居简默”的王先生,那天竟“忧愤异常”。他们谈话中说起颐和园,王国维感慨:“今日干净土,惟此一湾水耳。”

尘世的最后一夜在平静中睡过,早晨起来,一如既往。他坐到那里,由太太梳理发辫,似乎也没有想过,这是在为另一个世界束装。八点钟到研究院,商量下学期招生的事,然后便雇车去了颐和园。师友门生家人,没有人在他身上看出任何异常。人生原本这样,每一天都可以生,每一天都可以死。

最后的阳光下,王国维抽了一支烟,呼吸之间,烟火明灭,像他那脆弱敏感的生命。万古恒常,短暂的一生不过像是这支纸烟。

随即便是一声水响,在宁静安详中,永远消失。
楼主 耐心等待你吧  发布于 2020-07-24 19:53:33 +0800 CST  
想说点什么,又说不出。这也是生活一种。
楼主 耐心等待你吧  发布于 2020-07-25 05:51:56 +0800 CST  
迷茫,寻找,希望,努力,失望,麻木一一一这些词反复出现的意义一直在扭曲人的思维。
楼主 耐心等待你吧  发布于 2020-07-25 05:54:58 +0800 CST  
只能用耐心去等待,一个个未知的到来。
楼主 耐心等待你吧  发布于 2020-07-25 05:55:59 +0800 CST  




楼主 耐心等待你吧  发布于 2020-07-25 16:08:31 +0800 CST  






楼主 耐心等待你吧  发布于 2020-07-25 16:11:56 +0800 CST  
商业模式的变化,其实也顺应了当代的年青人的想法与做法。年青人的思维方式与行为,就是要割裂老一代人的方式。老人们靠盖楼,靠G员的背书,靠跑马圈地的方式,已经被遗弃。互联网时代的玩法日新月异的发展。碾压一切守旧的老派人物。
以上是个人解读,欢迎各位指正。
楼主 耐心等待你吧  发布于 2020-07-25 16:41:09 +0800 CST  
从宏观层面上梳理一下经济的现状:

各种各样的营销手法,与其说是创新的模式,不如说是变换的工具。从传统的工厂到批发到零售,演变成现在各种带货直播,分销裂变。其实只是换了场景,换了工具,本质是没有变的。

但是为什么发生这种现象呢?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产能过剩造成的恶性竞争,市场主体的萎缩,供大于求。所以为了切割市场份额花样百出的工具应运而生。

但是工具本身并不是需求,只是通道,在传统意义上的通道。
如果一个产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具有垄断性。那么这些工具的存在意义也并不大,只是迎合了现在的个性化的需求,毕竟人际传播现在是个趋势。

所以现在走两个极端:一个产品端,提供相对有门槛的,性价比极高的优质产品,这样的话本身自带卖点,进入任何的通道,都可以做得比较好。
另一个销售端,讲故事为主,其实直播带货,是营造的销售气氛,非理性消费。说白了就是垃圾也能卖出去。
那么根据自己的产品怎么卖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
楼主 耐心等待你吧  发布于 2020-07-26 06:39:49 +0800 CST  
而从微观上来看,如何把产品信息快速的传播到受众那里,从而产生购买和重复购买。这个就是工具或者模式存在的意义。
针对特定人群的需求,强调产品的功能性,进行差异化的营销。就是目前需要做的工作。

总而言之,现在没有一劳永逸的营销方式和营销工具。这是一个不断变换的市场,也是不断变换的时代。工具也不断的迭代。
创新的手法,模式和思维,不断的跟踪和追随市场趋势发展方向,是我们努力的目标。
楼主 耐心等待你吧  发布于 2020-07-26 06:55:27 +0800 CST  
生存危机了,丈人血钾低,原因不明。有人知道上海哪家医院有这方面的专家?能介绍一下最好。谢谢。
楼主 耐心等待你吧  发布于 2020-07-27 08:31:28 +0800 CST  
这一阵,一直跑医院,迷茫被焦虑所替代。
楼主 耐心等待你吧  发布于 2020-07-27 08:32:44 +0800 CST  
人啊,日常生活,各种情绪,到了医院,才看到另一个残缺的世界生活的人们。上海瑞金医院,排队挂号,随便也几百人。
楼主 耐心等待你吧  发布于 2020-07-28 06:14:20 +0800 CST  

楼主:耐心等待你吧

字数:36304

发表时间:2020-06-14 22:39:07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11-04 09:07:26 +0800 CST

评论数:355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